云南民族文化(下)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4200f094b73f242336c5f7b.png)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饮食习俗还涉及到饮食所用的器皿和场合等十分丰富的内容。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一、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食物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正所谓“绿色的就是菜,会动的就是肉”。
a.采集:如苦聪人的斑茅芽、猴头果、苦竹笋、木瓜果、山药、老鼠果等;独龙族的牛耳朵菜、水芹、节节菜、水香、芭蕉花、竹笋、臭菜、鱼腥草等。
b.渔猎C.养殖:拘兽以为畜,如《华阳国志?蜀志》:在滇北与四川相连地区有石猪坪,“有石猪子母数千头。
长老传言:夷昔牧猪于此,一朝猪化为石,迄今夷不敢牧于此”。
D.种植:稻谷、小麦、豆类、玉米、马铃薯2.饮食方式食生:把肉剁碎和着作料吃。
如白族的生皮、布朗族、傣族“剁生”、景颇族“鹿血饭团”熟食:烧烤、石烹二、云南民族饮食特色1.坝子和河谷地区民族饮食特色白族饮食:白族以稻米和小麦作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为主食。
附以薯类、豆类、肉类及各种蔬菜、水果等。
洱海的鲤鱼、弓鱼、鲫鱼是人们喜食的菜肴,“砂锅鱼”是大理著名佳肴。
白族人喜食酸辣,爱吃凉菜,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螺蛳酱等。
爱饮糯米酿造的甜酒。
特色饮食:三道茶、砂锅鱼、生皮、乳扇等砂锅鱼将嫩鸡片、冬菇等十余种鲜腊配料,再加上洱海出产的弓鱼或鲤鱼慢慢炖成。
游客可在游船上,以及下关或大理各大饭店品尝得到这道名肴。
乳扇呈乳白、乳黄之色,大致如菱角状竹扇之形,两头有抓脚。
三道茶第一道是用沱茶冲泡的苦茶;第二道是加红糖和牛奶的甜茶;第三道是放入核桃、蜂蜜、米花的回味茶。
“一苦、二甜、三回昧”的“三道茶”不仅是白族同胞待客的佳茗,它还寓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傣族饮食傣族地区以产米著称,糯米是主要食品。
傣族有吃异物的习俗,《百夷传》载:“其饮食之异者:鳅、鳝、蛇、鼠、蜻蜓、蜉、蛟、蝉、蝗、蚁、土蜂之类以为食。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论文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238ff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2.png)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论文云南民族文化快速走向世界,既是云南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云南民族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云南民族文化论文篇一:《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论文关键词:云南民族建筑文化特征历史文化遗产论文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
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
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
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
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土掌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竹楼、土掌房、木楞房随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不断改变。
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逐步创建、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
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
重檐式瓦房是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六合同春”等壮丽、舒适、体现工艺类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住宅。
一、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构成、地理经济和信仰及意识形态。
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风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a6f29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3.png)
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少数民族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宝库,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传承着独特的民族传统。
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在云南的大山深处,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其中以彝族、哈尼族、傣族等民族最为知名。
这些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俗文化,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哈尼族的梯田文化。
哈尼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等地。
哈尼族人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他们在险峻的山地开垦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梯田景观。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独特农耕文化,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上,还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哈尼族的服饰、建筑、饮食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俗文化。
哈尼族的女性在节日或婚礼时会穿着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传统服饰,头戴饰有银片、银珠的银饰,活泼而美丽。
而哈尼族的建筑也是独具特色,他们的民居多建在山坡上,采用木结构和土墙结合的建筑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山地建筑风格。
哈尼族的饮食也有着独特的特色,他们擅长利用当地的农产品,烹饪出美味的哈尼菜肴,如哈尼米饭、酸汤鱼等,美味可口而又不失营养。
除了哈尼族外,彝族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淳朴的民族,他们的风俗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彝族的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的传统服饰中尤以女装最为独特。
传统的彝族女装多以黑色为主色调,配以绚丽的颜色和图案,既庄重典雅又不失华丽。
彝族的传统建筑和民居也吸引着众多游客,他们的木结构建筑以独特的雕刻工艺著称,每一栋建筑都充满了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在彝族的节日和婚礼上,他们还有着独特的歌舞表演,这些表演通常都是以史诗文化为题材,歌颂着彝族的传统文化和英雄事迹。
布朗、佤、德昂等百濮(南亚)族系民族及其民俗文化
![布朗、佤、德昂等百濮(南亚)族系民族及其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4d917f0aef8941ea76e05ec.png)
二、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
• 2全民性(民族性)。指一般是全民族共享 的。这一特点是与云南民族社会的分化程 度较低相一致的。在云南的民族中,虽也 有贫富之别,但总体看差距并不很大,其 社会传承的生产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或相 应的习俗也就没有产生大的分化。同时, 云南各民族的民俗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 云南不同时期,各个民族在思想观念,心 理状态方面的某些特征。
二、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
• 3自然性。表现在云南民族习俗文化中包含 着丰富的自然知识,是云南各民族长期与 自然共处,认识自然,亲善自然,利用依 赖自然的智慧结晶。无论是崇山峻岭中的 哈尼梯田,还是奔腾的独龙江上的藤桥溜 索,或是民族兄弟餐饮习俗中那些山茅野 菜,其纯朴自然的特点昭然若揭。
二、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
●佤族
佤族在云南有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沧源、 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 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 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 、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 、“阿佤”、“阿卧”、“勒佤”等。他称有“ 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 “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 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 “佤族”。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为“巴饶克 ”、“阿佤”和“佤”三种方言。佤族自己的语
云南民族民俗文化
一、云南民族民俗文化概念
二、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特点 三、云南民族的五大族系
一、云南民族民俗文化概念
云南民族民俗文化就是云南的各少数民 族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生中的行 为模式和行为习惯。 云南民族的民俗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有 物质生产方面的习俗,包括农耕、狩猎和 渔业民俗;有日常生活民俗,包括衣、食、 住、行民俗;有节日民俗;有人生礼仪民 俗;还有信仰民俗等 。
云南地方文化4
![云南地方文化4](https://img.taocdn.com/s3/m/5f2e539290c69ec3d4bb752e.png)
1正确答案:抚仙湖22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了一条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的通道,称为1正确答案:五尺道32分印染工艺是云南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文山苗族在传统染色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代染色工艺文化的活化石。
1正确答案:扎染2正确答案:蜡染42分具有1正确答案:建水朱家花园52分摩梭人婚俗“男不娶女不嫁”,夜晚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
因为是由男162分其男女尤其是男子,都喜欢在身上尤其是手臂上纹身,其图案多为龙、蛇之类,不仅过去流行,至今仍然流行。
1正确答案:傣族72分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后,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
为化解这个局面,根据中美英三国盟军决定,征军,十万大军迅速从云南边境进入缅甸。
1正确答案:第五军2正确答案:第六军2正确答案:第六十六军82分中国著名大众哲学家,曾经为毛泽东的哲学顾问的云南腾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是生于昆明、祖籍1正确答案:艾思奇2正确答案:孙髯翁34正确答案:聂耳92分云南省拥有的6。
1正确答案:建水2正确答案:巍山3正确答案:会泽102分1正确答案:东巴教2正确答案:本主教3正确答案:毕摩教二、问答题共4题,40分110分云南的旅游片区是如何划分的?各有何特色?•参考答案:答:根据地理位置的邻近性和旅游资源的相似及互补性,可将云南划分为六大旅游片区:(1)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以高原湖泊、名胜古迹、人造景观为代表;(2)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以雪山峡谷、高山动植物、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特色;(3)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以热带雨林、边境风情、风景河段为代表;(4)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以“立体气候”生态景观、火山热海、翡翠玉石购物品等为代表;(5)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以喀斯特景观、区域边地文化为代表;(6)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以瀑布群、大江源头、朱提文化为代表。
云南的传统文化
![云南的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aa9d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9.png)
云南的传统文化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的共存,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
以下将为您介绍云南的传统文化,带您领略这片神奇土地的魅力。
云南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历史悠久。
数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秉承着勤劳智慧与崇尚自然的精神,培育和传承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云南人民的血脉中。
首先,云南的传统文化与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汉、彝、白、傣、哈尼、藏、佤等56个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
各个民族都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如建筑、工艺品、服饰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色。
其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三等传统节日更是享誉中外,成为云南文化的象征。
云南的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其壮丽的自然景观。
云南自然资源丰富,山水之间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基因。
滇池、丽江古城、石林、虎跳峡等著名景点都成为了云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感受云南的魅力。
云南的传统文化在艺术表演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理白族的三弦、彝族的芦笙、傣族的傣剧等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云南传统音乐和舞蹈。
而影响深远的泼水节、东巴文化等也构成了云南独特的传统文化符号。
此外,云南还以茶文化而闻名。
云南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文化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的人们。
茶文化贯穿于云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礼仪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云南的传统文化在许多领域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和影响力。
云南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文学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特色。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云南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起来,云南的传统文化是一片多彩而又独特的文化沃土。
无论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还是自然景观与传统艺术的结合,云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云南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ea6b20950e2524de4187e8e.png)
▪ 在位于丽江古城以西百里的老君山国家公 园中,到处都能见到奔流的山涧。每年立 夏节前后,其中一些泉水在色泽、味道上 和平时有明显区别。具有这种变化现象的 泉水,被当地傈僳族人民称为“枝”,意 为“会变化的泉水”。
▪ 它和普通泉水相比有明显的气味,因而金 沙江河谷地带的汉族群众也称其为“臭水 ”。
▪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 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 的茶,香甜可口。
▪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 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 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存在着许 多独具民族文化情趣的传统节日,这 是人们在平时很难看到的“风景线”。
▪ 云南的民族节日文化,是云南境内每 一个民族文化的综合性的展现,是认 识云南的一把钥匙和一个窗口。
▪ 云南有多少个民族节日,一时也说不 清楚,其主要原因在于:
▪ ①云南境内聚居的民族很多,25个少 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
▪ 如:彝族火把节、颂牛节;白族的栽秧会、 田家乐、火把节、封山节;纳西族的新米 节、洗牛脚会;壮族的鱼花节;佤族的撒 谷节;傈僳族的收获节等。
▪ 这些节日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绕着 农业活动来进行。有的是预祝丰年, 希望丰收丰产;有的是爱护农耕,传 授生产技术;有的是消灭害虫,保护 山林;有的是尝新米、增力气、庆祝 丰衣足食,家庭富裕等。
▪ 2、宗教节日
▪ 云南多民族聚居,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 教信仰,因而形成了各色各样的宗教节日。
▪ 如:生活在云南中甸地区的藏族、白族、 汉族、彝族、纳西族等,信仰藏传佛教; 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多信仰东巴教;云南的 布朗族保留了较多的原始宗教色彩,如每 年举行的“祭寨神”的节日活动;还有哈 尼族的祭神活动,称为“竖龙把门”等。
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风格
![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cb5525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7.png)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一、民族建筑白族的三坊一照壁:白族的房屋多采用白色石灰墙,内部有三开间,正面设有一个照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彝族的土掌房:彝族的房屋多为夯土建筑,结构简单但十分坚固,适应山地气候。
傣族的竹楼:傣族传统住宅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多为两层,下层空出,上层住人,既防潮又防野兽。
二、民族服饰彝族: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胸襟、背肩、袖口上常绣有各种花纹图案,镶嵌银泡。
纳西族: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下着长裤,披“披星戴月”羊皮披肩,既美观又实用。
白族:白族男子常穿蓝色长袍,女子则穿色彩鲜艳的上衣和长裙。
三、语言文字多语种环境: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 3 个民族使用汉语文外,其他 22 个少数民族使用 26 种语言,14 个民族使用 22 种文字。
纳西族东巴文:东巴文是纳西族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已有上千年历史。
彝族文字:彝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字,其十月太阳历与玛雅文明相媲美。
四、音乐舞蹈芦笙舞:彝族、苗族等民族都有芦笙舞,这种舞蹈动作优美,常在节日、婚礼等场合展示。
傣族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舞者通过手势和脚步模仿孔雀的动作。
纳西古乐:纳西古乐保存了许多唐宋元明时期的古老音乐曲目,被誉为“音乐活化石”。
五、传统节日彝族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点燃火把庆祝丰收和祈福,活动包括篝火晚会、火把舞等。
傣族泼水节: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以示祝福,祈求来年丰收和幸福。
白族三月街:三月街是白族的传统节日和集市,人们会进行赛马、歌舞表演和文化商品交流。
六、宗教信仰多元宗教共存:云南是中国宗教类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各种原始宗教信仰共存。
藏族藏传佛教:云南的藏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宗教活动如转经、祈祷非常普遍。
纳西族东巴教:东巴教是纳西族特有的一种宗教信仰,结合了多种文化和宗教元素。
云南民族服饰文化
![云南民族服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188c32a2af90242a895e58b.png)
云南民族服饰特点云南各民族的服装服饰犹如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各具风采。
有的色彩稳重,朴实大方。
有的挑花绣朵,色彩鲜艳。
有的饰物精致,璀璨夺目。
傣族妇女为适应亚热带气候,身着色彩清新明丽的紧身上衣和统裙,显得十发轻盈飘洒。
白族妇女在秀丽的苍山洱海陶冶下,把苍山雪峰、洱海碧波、含苞欲放的红山茶统统"取"来,化为自己的服装,洁白的上衣红坎肩、色彩对比和谐的长裤,衬托出她们的健美、俏丽。
彝族绣花衣裳彝族妇女,普遍喜欢穿戴宽边大袖的左衽上衣。
她们在衣的袖口、胸襟、背肩,甚至整件衣裳上,用金、红、紫、绿等色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衣领上还镶若干银泡。
穿时,将衣的一角拉到腰部用带扣紧,与镶花边的肥裤自然形成对称花纹,色彩协调,秀丽雅致。
在彝族地区,绣花衣裳不仅妇女穿,也有男子穿的。
民间传说从前姑娘们常常和小伙子们在夜间聚会。
姑娘们一边对歌,一边给情投意合的小伙子燃烟火,因为高兴,不小心把小伙子的衣角烙通了一个洞。
聪明的姑娘立即从身上取出绣花针,在烙通的地方绣了一朵花。
这朵花不仅补了洞,而且留下了难忘的深情。
以后,"烙通一个洞,绣上一朵花",便成了彝族的一个典故。
彝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独具匠心的绣花衣裳。
在彝族居住的村村寨寨,妇女都穿着巧手绣出的花衣裳,光彩夺目,绚丽多姿,配上青山绿水,真是一幅优美的中国画。
在昆明街头,人们常被一群群头戴"鸡冠帽",身穿花边衣裳的少数民族姑娘所吸引。
她们是撒梅人,为彝族的一支。
在红河西岸,楚雄彝族自治州, "鸡冠帽"也很盛行。
撒尼人的服装服饰撒尼人的服装服饰在彝族中是频具特色的。
男子的服装中,用麻布缝成的对襟式无袖短褂,绣以图案式花纹,缀以蓝色或其他色布的衣边,穿着在身,富有民族风格和装饰美感,显得朴素、大方、精干、健美。
每当传统的"火把节"来临,举行民族体育活动时,强健的小伙子们身着短褂,一个个更是威武镖悍,风采过人。
云南哈尼族的民族文化
![云南哈尼族的民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674503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f.png)
云南哈尼族的民族文化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内部可分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
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
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舞蹈。
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乐器。
以农历十月为岁首,传统节日主要是“扎勒特”(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五月节)。
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主要舞蹈有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罗作舞等。
乐器有俄比、扎比、三弦、四弦、把乌、响篾、稻杆、叶号、竹脚铃、牛皮鼓、铓锣等。
把乌为哈尼族独有乐器,极有名,金竹制成,状如笛子。
吹嘴有簧片、音色宽广浑厚,意韵悠远缠绵。
近年经音乐家改制,音域扩大,音色更为丰富,曾受邀赴欧洲诸国演奏,深受欢迎。
白鹇舞这是哈尼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
流传在云南省元阳县、元江县等哈尼族地区。
因模拟白鹇鸟的生活、姿态、动作起舞,故名白鹇舞。
舞蹈时,手执双扇,故民间也叫扇子舞。
白鹇舞恬静优美。
在稳重的鼓声伴奏下,在均匀颤动的韵律中,表现白鹇在林中窥看、漫步寻食、溪边饮水、嬉戏玩翅、亮翅飞翔等内容。
舞蹈语汇丰富、动作优美,在单腿重心上的空中舞姿和动作较多,有一定的技巧性,是哈尼族舞蹈中比较成熟和完整的一种表演性舞蹈。
由于气候等自然的关系,元阳县等哈尼族地区,白鹇鸟较多,它们会成群地飞到林中空地或溪水边,嬉戏、喝水、起舞,会变换简单的动作和图形。
相传很久以前,一只美丽的白鹇鸟在树上栖息时,一位贫病交加的老人倒在大树下,于是它来回飞翔找寻,用咀含来珍贵的药草给老人吃,老人得救了,白鹇鸟才展翅飞向远方。
为了感激和怀念善良的白鹇鸟,老人用芭蕉叶摹仿白鹇的翅膀跳起了舞蹈。
至今元江县一带还在沿用芭蕉叶或棕叶做的扇子起舞。
哈尼族人民认为白鹇善良、聪敏,视白鹇为善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之情,白鹇舞寄托了哈尼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云南民族文化——纳西族
![云南民族文化——纳西族](https://img.taocdn.com/s3/m/b4083e14227916888486d7da.png)
东 巴 舞
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古典乐舞。“东巴
经”中有一部令人惊叹的舞蹈教程, 即《蹉姆 》舞谱 ,人们公认它是世界 上用古文字系统地记录下来的最早舞 谱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民居民俗
纳西族的民居建筑类型: “三坊一照壁”(庭中的花园)
“四合五天井” “两坊房”
典型民居
三朵节
“三朵”为玉龙雪山之神灵,
“三朵节”节期为每年农历二 月初八日,原为纳西族祭祀自 己民族保护神。节日期间,除 祭祀外,人们还要进行聚餐、 对歌等游乐活动。
七月会
丽江“七月会”,于农历七月中旬举行,
是纳西人的又一重要节日。会期十天左 右,因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交易为主, 又称“七月骡马会”。
8世纪以后集居在丽江一带。
人口与分布
2000年,纳西族人口为 30.8万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维西、中甸、宁
蒗、德钦等县,以及四川的盐边、盐源、 木里县和西藏的芒康县。 丽江一直是纳西族生存繁衍的家园,是纳 西文化孕育发展的温床。
二、东巴文化
以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音乐、
“披星戴月”
是纳西族妇女的七星羊皮披肩,
是丽江纳西族
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披肩用绵羊皮做成
,其上绣 “七星”,每颗 星中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 七星,故又称“七星羊皮”,象征纳西族妇 女早出晚归,辛勤勤劳之意。
女式:妇女上穿大面襟 宽袖上衣和坎肩,着长 裤,下身腰系黑、白蓝 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 上打百折,下边镶上天 蓝色宽边,两边各系着 两条白色或天蓝色布飘 带。形如一把折扇,美 丽而大方。背披羊皮披 肩,上刺绣精美的七星, 肩两旁缀有日月图案, 象征她们“披星戴月”, 辛勤劳动。
云南的地理特征和少数民族文化 (2)
![云南的地理特征和少数民族文化 (2)](https://img.taocdn.com/s3/m/d3668d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7.png)
火把节:云南彝族最隆重的节日,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泼水节:云南傣族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互泼水祝福,祈求平安吉祥。 刀杆节:云南傈僳族的传统节日,人们表演刀杆舞,展示民族文化。 花山节:云南苗族的传统节日,人们欢聚一堂,举行歌舞表演等活动。
崇圣寺三塔:云南省大理市境内的 一处佛教文化景点,是云南省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大理古城:融合了白族文化和洱海 风光,是旅游者必去的景点之一
云南民族村:展示云南26个民族的 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是了解云南 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去处
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 包括哈尼梯田、纳西古城等。
云南的多元民族构成使得该地 区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国内外 享有很高的声誉,是该地区重
要的旅游资源
云南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种类繁多,如彝族、傣族、纳西族等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这些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云南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当地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日常交流、文化传承、教育 等方面。
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地震的省份, 地震活动频繁,这与其所处的地质 构造位置有关。
气候条件:云南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和冷暖季节。 生态环境:云南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包括高山、峡谷、森林、湖泊和河流等。 自然资源:云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如铜、锡、锌、煤等。 地形地貌:云南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等。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b636b6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7.png)
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正文一、云南的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
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
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
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
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栗、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民族文化是指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根据语言发展的历史和语言之间语言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可以把语言划分为语族、语支等各种类别。
若把历史同出一个“基础语”(即母语)的许多语言归为一大类,则称为“语系”;同一语系的语言,根据语言之间的异同,又分为若干“语族”;语族之下分为“语支”;同语支的语言关系最密切,保留的共同点也最多。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第3章云南民族与民族文化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第3章云南民族与民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a0dc21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d.png)
[单选题]1.被国际人类学家称(江南博哥)赞为“真正的大地雕塑”的是()。
A.龙脊梯田B.哈尼(江南博哥)梯田C.龙门石窟D.开平碉楼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哈尼族居住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制梯田著称。
其中,最能代表其耕作水准的是哀牢山区的哈尼族梯田,被国际人类学家称赞为“真正的大地雕塑”。
[单选题]2.傣族的泼水节,又称()。
A.浴佛节B.进洼节C.沐浴节D.出洼节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傣族的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是傣历新年,时间在公历4月中旬,节期3天~5天,主要活动有赕佛、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船、泼水、赶摆等。
[单选题]3.傣族有男性______、女性______的习俗。
()A.文身、染齿B.染齿、文身C.佩刀、盘发D.戴帽子、戴围巾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傣族男子有文身的习俗,是勇敢的标志,也更容易引起异性的爱慕;妇女有染齿的习俗,是一种成年美的标志。
[单选题]4.傈僳族的刀杆节是为了纪念()。
A.大理国王B.南诏国王C.皮逻阁D.王骥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该节是为纪念明朝时期体察边民疾苦的兵部尚书王骥。
[单选题]5.“司岗里”是()的创世纪神话传说。
A.佤族B.彝族C.傣族D.拉祜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司岗里”是佤族的创世纪神话传说。
“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即从岩洞里出来,特指的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
[单选题]6.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苗族B.彝族C.独龙族D.羌族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云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各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533.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37%;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人口为502.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94%,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
[单选题]7.独龙族全年只有一个节日,即()。
A.“卡雀哇”B.“目瑙纵歌”C.“特莫克节”D.“打铁节”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独龙族全年只有一个节日,即“卡雀哇”(独龙语,意为“集中族人祭祀”),无固定时间,多在农历冬腊月举行。
简述云南的民俗风情50字
![简述云南的民俗风情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de0d4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8.png)
简述云南的民俗风情50字
摘要:
1.云南民俗风情的简介
2.云南的民族多样性
3.云南特色民俗活动
4.云南美食与文化
5.云南民俗旅游推荐
正文: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民俗风情,以其多元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25个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
云南的民族多样性为其民俗风情增色不少。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藏族的热巴舞、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还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云南的美食与文化同样令人陶醉。
品尝一下云南的过桥米线、鲍汁烧豆腐、鸡豆凉粉等地方特色美食,让你回味无穷。
此外,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如纳西族的东巴画、大理的白族扎染等,都是云南文化的瑰宝。
对于喜欢探寻民俗风情的游客,云南无疑是理想之地。
你可以前往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区,感受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
在旅程中,不仅可以参观各民族特色的村寨、寺庙和古城,还可以参与到当地的民俗活动中,亲身体验云南的民族魅力。
总之,云南的民俗风情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在这里,你将感受到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云南民族与民族文化
![云南民族与民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0185acd8bd63186bcebbce3.png)
云南民族与民族文化1.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自然环境)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
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
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一、气候特点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
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
二、地质地貌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
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
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
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
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
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
水系:云南省地跨六大水系,①长江水系:金沙江、龙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程海、泸沽湖、滇池等,注入东海。
②珠江水系:南盘江、曲江、可渡河、黄泥河、驮娘江、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异龙湖等,注入南海。
③元江(红河)水系:礼社江、绿汁江、把边江、阿墨江、李仙江、南溪河、盘龙江等,注入北部湾。
④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漾濞江、威远江、曼老江、南腊河、南览河、流沙河、洱海等,注入南海。
(2)印度洋水系:⑤怒江(萨尔温江)水系:老窝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滚河、南卡江等,注入安达曼海。
云南民族民俗文化复习资料
![云南民族民俗文化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997dc71a45177232f60a2d0.png)
1.民族:专指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的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云南少数民族3.世居民族:25个世居民族:人口在5000人以上民族。
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蒙古、布依、独龙、水、满等民族。
4.跨境民族:16个跨境民族::傣、阿昌、佤、独龙、德昂、拉祜、苗、彝、瑶、哈尼、布依、壮、傈僳、景颇、布朗、怒等民族。
5.少小民族:8个少小民族:怒、布朗、基诺、普米、独龙、阿昌、德昂、景颇等民族6.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7.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8.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9.云南民族民俗文化:指生活在云南的各民族民间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是云南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民族文化的支柱和根基。
10.云南民族民俗文化传承性与传播性:(传播)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横向传播过程。
是指某种民俗文化由其原来发生地逐渐传播到新地区,通过传播使这一民俗文化影响地域范围扩大和认同民众数量增多、是在空间和时间平面上的伸展。
(传承)在传承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体现民俗文化的历史发展,即纵向的延续。
是指依靠后人对已经形成的民俗文化从心理上认同,从行为方式等方面遵从、实践的过程。
11.民俗文化稳定性和变异性(稳定性):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一旦形成,大都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稳定的发展中形成一定的模式,随后就按这个模式(类型)代代相传、延续下来。
(变异性):是指民俗事象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社会、政治、生活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民俗文化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类型123) 7(1)
![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类型123) 7(1)](https://img.taocdn.com/s3/m/399c52751711cc7931b71693.png)
“一颗印”民居优点:独门独院、保暖、防风、抗震、防火、防盗、美观、 舒适,便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2)纳西族的“四合院”建筑:由一幢正房,两幢厢房,一堵院墙组成一个天
井构成的。
(3)大理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和“六合同春”建筑。
特点:青砖青瓦白墙,雕梁画栋镂窗,飞檐翘角,廊檐曲折,加上青石板铺就 的天井、绘山描水的照壁、鲜花绿草的盆景、富丽堂皇的大门等等。
(三)质朴的云南道德文化
• ①云南民族的社会公德: • 崇尚礼仪、尊老敬贤、团结和睦、助人为乐、爱 护公益、保家卫国等等。 • ②云南民族的个人美德: • 勤劳、勇敢、平等、谦让、诚信、热情好客等等。
云南民族道德文化的作用
• 第一,它是造就云南少数民族一系列优秀品质的 奠基石。 • 第二,它是云南各个民族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 社会之间关系的调节器。 • 第三,它是云南各个民族团结整体力量、维系民 族利益的凝固剂。 • 第四,它是云南各民族教育后代的潜移默化教科 书。
纳西族民居
白族民居
(十)奇特的云南交通文化
• 云南古代交通要道:稻米之路、铜鼓之路、 蜀身毒道、茶马古道、安南古道、官道 (五尺道、灵光道、永昌道)、金沙江水 道、迤南大道等。
• 云南近代交通发展:滇越铁路、滇乾公路、 滇缅公路、贵昆铁路、南昆铁路等,极大 地沟通了云南各民族与外界的交流。
云南交通文化的特点
1、马帮运输是云南古代交通运输的 主要工具。(铜矿、盐、茶叶) 2、汽车运输在云南近代史上占据了 主要地位。
3、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江河运输 在云南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十一)多情的云南民歌文化
• 按民歌的思想内容,可将云南民族歌谣分 为以下五类: 1.劳动歌:白族的《犁田》; 2.习俗歌:族源歌、年节歌、出生歌、成年 歌、喜酒歌、礼仪歌、送葬歌„„ 3.时政歌; 4.儿歌:白族的《小蚱蜢》; 5.情歌:淳厚、率直、火热、忠贞。
云南民族文化 云南省的汉族历史.
![云南民族文化 云南省的汉族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e47873cfad6195f312ba6d7.png)
云南省的汉族历史云南省的汉族是云南的主体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二,约2657.37万人,遍及全省128个县市。
汉族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华夏族。
至汉朝,汉族名称正式出现使用。
先秦时期云南就有汉族先民活动的记载。
公元前310年秦国武王时曾派遣军队官吏和移民充实其管辖蜀郡西南的姚府(今楚雄、姚安一带),标志着中原王朝对云南地区统治的开始,也是汉族先民进入云南的开始。
战国末年,公元前279年前后,楚威王时,派将军庄□率兵攻打巴蜀黔中以西,庄乔率军到达滇池沿岸,并在滇称王。
这是历史记载中进入云南的数量较多的一次内地移民,人数在几千至万人(一说2万人),史称“西南外徼,庄乔首通”。
这与楚国在云南采矿冶炼黄金铸币有一定关系,是内地汉族先民进入滇池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云南的重要历史事件。
但是,比起原来的土著民族,这批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变服,从其俗,以长之”,逐渐融化在当地民族之中。
秦开“五尺道”,通过四川,沟通了云南与中原的联系。
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在秦始皇即位前后李冰任蜀郡郡守期间,即已开始在今川滇交界的□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时候,又派常頞继续修筑道路。
常頞把李冰在□道修筑的道路继续向前延伸,一直修到今曲靖附近。
由于道路仅宽五尺,时称“五尺道”。
由于“五尺道”的修筑,“西南夷”各部落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起来。
据文献记载,秦汉之际关中和今四川之间,四川和云南部分地区之间,“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商人来往于途,络绎不绝,把邛□牛马运人四川,又把四川的铁器输入云南。
四川铁器的输入,对于促进云南生产的发展起了—定的作用。
昭通地区东汉墓葬封土中发现过铸有“蜀郡千万”、“蜀郡成都”字样的铁器,从字体看,它们应是东汉以前就输入云南的。
秦对“西南夷”地区的统治这一事件本身,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
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平西南夷,置益州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元明时期的艺术:陶瓷工艺、壁画文化
6、清代的艺术:书法绘画、戏剧文化
袁嘉谷、钱沣等在书法和绘画方面具有很高 的造诣 戏剧方面:创造了许多的地方戏曲剧种
7、近现代各民族的艺术:多方面发展
彝族漆器:
二、云南民族文学
云南民族文学是中华文学不可缺的重要组 成部分
1、神话
云南各民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神话,主要 产生于原始社会,大部分以民间口头传录, 小部分用本民族的文字笔录在典籍里。主 要有彝族、傣族和纳西族。 从内容上看,云南各民族神话大体分为创 世神话、自然神话和远古社会生活神话
(2)鸡崇拜与彝族服饰
红河、武定、禄劝以 及昆明近郊的撒梅人 戴鸡冠帽
(3)、狗崇拜与民族服饰
苗族和瑶族服饰
苗族、瑶族关于狗的传说最多
服饰无论男女均在领边、袖口、裤沿上和 胸襟两侧绣上色彩鲜明的花纹图样,上衣 则特意煎成前短后长;妇女将发结成角状, 再覆以花帕,腰带故意在臀部掉下一截以 似狗尾。
一、佛教
佛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云南,派系齐全,宗 支繁多,共有梵文经典系佛教(阿吒力 教)、汉文经典系佛教(汉传佛教)、巴 利文经典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藏文 经典系佛教(藏传佛教)
阿吒力教
"阿嵯耶观音"属于佛教密宗的神, 而且是南诏、大理国密宗佛教独有的神。 密宗是相对于显宗佛教的一个教派,它 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古印度德干高原,是 古印度大乘佛教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 物。它以高度组织化的法术、仪礼、民 俗信仰为特征,重在三密(身、口、 意) 修法。公元八世纪初,由印度向外传播。 传入唐朝汉族地区的称为"汉密"或"华密 " ;传到吐蕃(西藏)地区的称为"藏密"; 流传于日本的称"东密";传入南诏(白族 地区)的 称为"滇密"。而"阿嵯耶"一词, 不见于佛教词典,也不见于"华密"和"藏 密"的经典,仅为南诏、大理国的密宗 阿吒力佛教所独有,也可以说是滇密特 有的观音神,因此,一般又称之为"大 理观音"或"云南观音"。美国学者海伦先 生将它誉称为"云南福星"。 现藏于美国 圣地亚哥艺术馆的阿嵯耶观音与大理州 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所收藏的阿嵯耶 观音,其形制和质地完全一致。据学术 界调查,当今世界各地博物馆所收藏的 "阿嵯耶"观音鎏金铜像达数十尊之多, 而且都是南诏、大理国的文物遗存。
第六节
云南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学
一、云南民族艺术 1文化艺 术
3、东汉至隋朝的艺术:碑刻和书法艺术
孟孝琚碑: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于昭通 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 浑朴古茂,现嵌于凤池书院(今昭通第 三中学)壁。 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 下端完整,左有龙纹,右有虎纹,下有 龟纹。残碑高1.33米,宽96厘米,碑文 共15行,每行残存21字,(按上下文意 推测,每行上缺7字),隶书。由于碑 文残缺,仅有“丙申”、“十月癸卯于 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字样, 给确定建碑时间带来困难。学者们考证, 各抒己见,聚讼纷纭,主要有西汉河平 四年(公元前25年),东汉建武十二年 (公元36年)、永元八年(公元96年)、 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永寿三年 (公元157年)、建安二十一年(公元 216年)等六说。前后相差竟达230年 之久。据原碑的官刻、字体、文风来考 查,以永寿2至3年立碑较为可信。
二、名字
连名制: 1、正推顺连法:父名在前,子名在后,以父 名最末的一个或两个字(或音节)冠在子名之前, 子名的最末一个或两个字(或音节)又冠于孙名 之前,如此世代相连,犹如链条一环扣一环。 2、逆推反连法:即子名在前,父名在后。 3、冠姓连名法。其连法与正推顺连法相同, 只是要冠上一个姓。
二、道教
云南道教主要分布在 昆明、保山、临沧、 大理和昭通等州市, 为部分汉族群众所信 仰 两树梅花一潭水,四 时烟雨半山云。
三、伊斯兰教
公元1253年前后,伊 昆明顺城街清真寺 斯兰教传入云南,主 要分布在昆明、玉溪、 红河、文山、大理、 保山、昭通、楚雄等, 为回族和部分傣族、 白族、藏族、壮族群 众信仰。
云南的民族与民族文化(下)
第四节
云南民族的服饰与建筑
一、民族服饰 1、从自然地理气候特点来看
炎热:轻薄短紧
寒冷:厚重宽大 平坝:轻便
2、从文化角度来看
(1)虎崇拜与彝族服饰
(1)虎崇拜与彝族服饰
彝族以虎为图腾,他们将虎的形象放到了服 饰上.如武定、牟定、南华等县的虎头鞋、 帽、肚兜。 彝族并非凡是虎都视为图腾,而是以黑虎 为图腾,于是服饰的颜色也以黑为贵。
4、唐宋(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艺术: 佛教艺术
《南诏中兴画卷》 南诏中兴图传 绘制于南诏中兴二年 (公元898年),原件于清代晚期被掠夺到国外,现藏于 日本国京都藤井有邻馆。《图传》由南诏赞御臣王奉宗、 信博士内常侍酋望忍爽张顺爽 诏,依据《巍山起因》、 《铁柱记》、《西洱河记》等南诏早期史 籍而绘制。内 容主要为梵僧点化奇王细奴罗为南诏王、梵僧教 化愚民、 兴宗王罗盛等祭铁柱、中兴王舜化贞奉祭观音等故 事。 《图传》共有两个长卷,一卷是图画,纸本彩绘,长5.73 米,宽30厘米,画面分为13段,有人物94人;另一卷是 文字,详细说明图卷上的各个故事,后面附有舜化贞中兴 二年的 敕令。文字卷是绘制图画的依据,相当于现代的 脚本,画卷和 文字卷共同组成了《南诏图传》。《图传》 是南诏时期的民族艺术珍品;对于研究南诏历史和文化具 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5)、纳西族妇女的披肩寓意勤劳
(6)、白族姑娘的包头与大理四景
二、民族建筑
1、竹楼 干栏式建筑,日本学 者称为:高床式
2、木楞房
称为:井干式
3、土掌房
冬暖夏凉、节约土地、 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容易建造、容易维修
4、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建筑
5、白族的“三房一照壁” 和“四合五天 井”
四、基督教
基督教在云南的主要 特点是具有显著的民 族特征和地方特征。 昆明三一圣堂
五、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是指处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宗教
在云南其形态有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 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性力崇 拜、灵物崇拜等
自然崇拜
动植物崇拜
图腾崇拜
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
性力崇拜
6、“一颗印”民居
第五节 云南少数民族的姓氏与命名方式
人名是民族文化特点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它具体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色。一个民 族的人名总是与该民族的社会性质、历史、 地理、宗教信仰、语言等有着十分密切的 关系。
一、姓氏
特色: 1、大多数的民族无姓氏,如藏族就以其房 名作为姓氏的代称。 2、有的民族的姓氏是后来“钦赐”的,如 纳西族据说原来没有姓,丽江贵族“钦赐 以木姓”,从此,官姓木,民姓和。 3、有的民族直接采用汉姓,如回族等民族 就是直接采用汉姓,但仍以马、金姓居多。
2、史诗
包括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黑白之战>> 纳西族文学
3、民间长诗
分为抒情长诗和叙事长诗 <<阿诗玛>> 彝族 <<召树屯>> 傣族
4、民间传说
人物和史事传说:<<火烧松明楼>>、<<段赤 诚的故事>> 白族 风物传说:<<望夫云>>等 白族 习俗传说:<<米色扎>>等 哈尼族
5、民间歌谣
主要是劳动歌,还出现了生活歌、仪式歌、 礼俗歌等方面的
6、民间故事
幻想故事; 生活故事; 动植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7、文人文学
大观楼长联等
第七节 云南民族宗教
云南拥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等四种宗教。同时,在一些民族中还遗存 着原始信仰或原始宗教。境内各种宗教交 叉存在,宗教教派全面分布广,宗教信仰 颇具特色。
《张胜温画卷》
张胜温画卷 又称《大理国梵 像卷》,原卷藏于台湾故宫博 物院。由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绘 制,成画于盛德五年(公元 1180年),画卷为纸本,全长 1635.5厘米,宽30.4厘米,款 式为大型卷轴画,共绘有单体 及组合像134幅,有人物774 人,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此外,还 绘有山水、树木、舟揖、庭 院。 池台、狮、象、鹿、马、龙、 凤、犬等画面。绘画技术精湛 和娴熟,用色讲究,画面金碧 辉煌;书法庄重秀丽,有唐代 绘画遗风。卷首有清高宗乾隆 皇帝题词,卷尾有数跋。画卷 题材以反映佛教故事为主,兼 以反映大理国外事活动。
南传上座部佛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思想和教义有四 缔五蕴、十二因缘、三法印、轮回、业 报。其经典总称三藏:一、《经藏》, 傣语“苏点大比打嘎”;二、《律藏》, 傣语“维乃压比打嘎”;三、《论藏》, 傣语“阿皮坦玛比打嘎”。另外还有许 多藏外典籍。南传上座部佛教要求僧侣、 信徒严格遵守十戒:不杀生、不偷盗、 不淫邪、不说谎(不记前仇)、不酗酒、 过午不食、不观听歌舞、不戴花不抹香 水、不坐高处、不积蓄金银财宝。 西双版纳的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寺、 布萨堂(戒堂)、佛塔三大建筑,特别 是佛寺和佛塔遍布傣族、布朗族居住的 村村寨寨,其中不乏国内外有名的精品, 成为西双版纳的一大景观。
(4)、牛崇拜与德昂筒裙
德昂筒裙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德 昂族三姐妹一起杀牛,牛 被杀伤倒地翻滚挣扎,牛 尾染血乱甩,三姐妹的筒 裙都溅上了不同程度的牛 血。于是她们按照筒裙上 牛血的位置和颜色织出新 裙,就形成三种不同花色 的筒裙,分别传给后代。 个别地区的德昂妇女还以 藤篾制的“腰箍”缠腰为 饰,多者缠到二三十圈, 颇为别致。德昂族男女都 爱戴头帕,并以绒球为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