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比较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a730cb14a300a6c30c229f64.png)
教 师在 教学 过程 中有 针对 性地 组 织学 生 进行 比较 , 突
功 能
细胞 器 内膜 面
有 氧 呼 吸 的 主 要 场 光 合 作 用 的场 所
所
内膜 向 内 凸 起 形 成 类 囊 体 形 成 的基 粒
胞的代谢有了清晰的脉络 , 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新知 识, 并能 灵活 运用 , 自如 迁移 。 2 通过 比较 。 使知 识 系统化 、 理化 条
清晰地掌握细胞结构的基础知识 , 是理解细胞内各项 生命 活动 的前 提 。通过 比较 法教 学 , 可以 帮助学 生将 真核 细 胞 内繁 杂 的各 种 细胞 器 的结 构 和 功能 特 点 清
一
更 好 地 接 有 利 于 根 有 利 于 茎 有 利 于 植 意义 阳光 照射 . 支 持 和 吸 支持作 用 , 受 的 的 有 利 于 光 合 有 利 于 植 物 向 上 生 长 , 物 作用 收 作 用 接 受 光 照 争夺 阳光
另外 , 解题 是 一种 很好 的检验 知 识掌 握 和运 用 能 力 的捷 径 。 过仔 细 审题 , 通 比较 题 干差 异 , 整合所 学 的
积 的 扩 大 方 式 的嵴
内膜
出概念 间 的 区别 和联 系 ,帮 助学 生理 清 知识 系统 , 准 确 把握 各个 知识 点 的 内涵 , 解 生物 学知 识 的本 质特 理 征, 更加 牢 固地 掌握 所学 的知 识 , 做 到 融会 贯通 、 并 举
一
有氧 呼吸 第三 阶段 发 生 的 场 所 ( 相 关 的 界 膜 有 酶 附着) 含 有氧 呼吸 第 二 阶 含 暗反 应所 需要 的
浅谈比较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01b42c2f60ddccda38a065.png)
浅谈比较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
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
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
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
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
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
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1、类比。
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
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
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
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
浅谈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5f38db3186bceb19e8bbad.png)
抵 抗 力 稳 定 性 的 高 低 与 生 态 系 统 营 养
结 构 的复 杂 程 度 呈 正 比。
4 . 比较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 比较 法 运 用 的过 程 中 。学 生 要 进 行独 立思考 、 分 析异 同、 究其 因果等 , 大 脑 思 维 活 动 和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得 到 训
生 对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的 生 物 知 识 点 有
对杂交育种 、 诱 变育 种 、 单倍体育 种 、 多
倍体育种等几种 育种方 法进行 比较 . 归 纳 出 几 种 育 种 的 原 理 、采 取 的 方 法 、 优 点及缺点等。 3 . 自比 自 比就 是 对 同 一 生 物 特 征 或 生 命 现 象 等 在 不 同 的 历 史 阶段 的 发 展 状 况 进
正 确 的认 识 。如 “ 讲 细 胞 的基 本 结 构 ” 时
安 排 了 植 物 细 胞 结 构 图 与 动 物 细 胞 结 构图 , 展 示 了两 种 细 胞 结 构 的 特 点 。 通 过 看 图分 析 得 出 . 植 物 细 胞 特 有 的结 构 有细胞壁 、 叶绿 体 、 液泡; 动 物 细 胞 特 有 的 结 构 是 中 心 体 .而 两 者 都 有 细 胞 膜 、
较 法 的运 用也 是 多 种 多 样 的 。
、
比较 法 在 生 物 教 学 中
行 比较 。通 过 对 生 物 特 征 或 生 命 现 象 的
自我 比较 . 可 以提示其历 史发展 阶段 中 的 各 个 异 同 点 , 了解 其 现 在 和 过 去 。 探 索其发展 变化趋势 。如讲 “ 细 胞 有 丝 分 裂” ( 或“ 减数 分裂 ” ) 过程 时 , 如 果 教 师 仅采 用讲 授法 。 按 间期 、 前期 、 中期 、 后 期、 末 期 的的先 后顺 序进 行讲 述 。 就 很
列表比较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列表比较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0f2b006c85ec3a87c2c549.png)
四级
型)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 的组成 部分之一 ,如果没 有运用适 当的教学方法 ,也就不可 能实现教学的 目的和任
务, 进 而 影 响 整个 教 学 系 统 功 能 的实 现 。 “ 列 表 比较 法 ” 即
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 胶体性 核酸具有酸性 ; 粘度大 ; 紫 理化性质 质 ; 紫外 吸收 , h m a x 2 8 0 n m ; 外吸收 , m a x 2 6 0 n m; 变 变性与复性; 沉 淀和凝 固 性与复性
制和转录等。
表 2蛋 白质 变 性 和 DN A变 性 的 比较
项目
D N A变性
蛋 白质变性
维 网络及知识体系过程 。比较法可对所学 内容起到化繁为 简, 化零 为整 的作用 , 可 以缩短学时 , 在短 时间 内让 学生获
将 教学 “ 列表法” 与“ 比较法 ” 这两种教 学方法相结合 的教学 方式。“ 列表法” 是将 学科 所涉及的内容用精辟 的文字 以表 格的方式加以系统归纳和分类 , 集 中知识 点 , 以形成一个 系 统的知识框架 , 运用列表法对知识点进行 归纳总结 , 可 以使 知识点层 次分 明 、 条理清 晰 、 简单 明 了, 不仅有 利于知识 的 牢 固掌握 , 还 有助 于提 高学生 的综合 分析和归纳问题能力 。 而“ 比较 法” 是 通过观察 、 分析 , 寻找研究 对象 的异 同点 , 归
连接一级结 构 的化学键
肽键
3 ’ 5 一磷酸二脂键
,
二级 ( o 【 一螺旋 、 B一片层 二级 ( D N A双螺旋 、 t R N A 空间结构 ¥一转角 、 无规则卷 曲 ) , 三 三叶草 型 ) , 三级 ( D N A超 级 螺旋 、核 小体 , t R NA倒 L
比较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c7d6e319e8b8f67c1cb94f.png)
比较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杨心兵(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444100)根据生物进化观点,任何一种生物和其它生物都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表现在形态、生理、功能等方面,各种生命形式均有或多或少的相同点,也必然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换言之,生物之间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共性。
基于此,把比较法运用于生物学教学,能深刻揭示各概念、原理间的内在联系,凸现它们的区别,便于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规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通过比较建立概念体系,利于学生记忆生物学中有很多成对的概念。
一般来说,它们的内涵相对,外延互补,通过比较,抓住它们的主要区别,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住一个,另一个也就记住了,从而大大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概念,二者从物质和能量变化上来看,是正好相反的两个过程,但它们并不是简单地逆转,而是在许多酶的作用下,经过许多中间步骤完成的。
通过下表的比较,可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类似的成对概念尚有很多,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自养与异养型,等位基因与同质基因,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DNA与RNA,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同源器官与同功器官等。
另有由几个相关概念构成的概念组,各概念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比较,能帮助学生抓住关键,避免混淆,正确理解其相互关系,建立完善的概念体系。
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都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现象,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都有适应的相对性特点。
但三个概念互有区别。
保护色和警戒色都是动物体色,前者是和环境一致的体色,具有保护该动物不被其它动物发现的功能;而后者是鲜艳的色彩,易引起其它动物注意,起警示作用。
拟态也具有保护该动物不被其它动物发现的功能,但和保护色不同的是,拟态是和环境(生物或非生物)相拟的状态。
具有鲜艳色泽斑类的拟态和警戒色的区别,则是前者动物本无臭味或毒刺,却模拟具臭味或毒刺的动物的体色,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db61992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2.png)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它通过观察和比较两个或多个对象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来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比较法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的应用1. 分析比较相似物种的生物学特征通过对比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学特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例如,可以比较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结构特征,如四肢的形状、骨骼的结构等,以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如哺乳动物的体毛和鸟类的羽毛等,从而加深对这些特征的理解。
2. 比较不同物种的生理过程和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生理过程和生物化学反应,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过程和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可以比较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从而加深对这些生理过程的认识。
3. 比较不同物种的生活史和行为特点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生活史和行为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例如,可以比较昆虫的变态发育和鸟类的繁殖行为,从而加深对这些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比较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1. 比较法在生物分类中的应用生物分类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态特点等,可以将其归入相应的分类阶层中。
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2. 比较法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分析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生存策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等,从而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
三、比较法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的应用1. 拓展思维。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特征和现象,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拓展。
他们将学会以更多元化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
2. 分析问题。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特征和现象,学生可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b4249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4.png)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生物是高中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学科之一。
如何使生物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成为了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
比较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比较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促进其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比较法概述1.1 比较法的定义比较法是一种将待比较对象之间相似和不同之处进行对照比较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来揭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差异。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2 比较法的分类及特点根据比较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比较法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指将不同对象放在同一时期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进行比较。
比较法的特点是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2.1 比较解剖法的应用比较解剖法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比较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学生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五官构造和位置,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动物栖息地特征、求偶和觅食方式等。
2.2 比较生命周期法的应用比较生命周期法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比较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生命周期,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物种的生命周期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例如,通过比较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遗传变异,而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基本相同。
2.3 比较实验法的应用比较实验法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比较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中的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
例如,在培养菌落实验中,学生可以对比不同培养条件下菌落生长的情况,从而了解不同因素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d0b8f4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d.png)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一、引言生物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生物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二、比较法的基本概念比较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指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异同,从而找出规律和规定性的方法。
在生物学中,比较方法是指通过比较不同生物个体、不同物种或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现象和生物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把握生物的普遍规律和差异性。
三、比较法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运用1.比较解释概念生物学概念往往抽象而复杂,学生很难理解。
以“细胞”为例,可以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异同来解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2.比较分类生物界的分类是生物学中的基础内容,但往往给学生带来困惑。
以动物界的分类为例,可以通过比较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动物界的系统分类和分类依据,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分类系统的科学认识。
3.比较生物进化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在结构、功能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进化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四、比较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1.比较实验设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常常通过对照实验和试验组的比较来考察生物现象和生理机制。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组的结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变量和控制,加深对实验设计的认识。
2.比较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和问题。
比如在生物生长实验中,可以比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比较实验结论通过比较不同实验结果的结论,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和解答问题。
比如在生物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可以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和调控机制。
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fea6cc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a.png)
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一、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1.1激发学生的兴趣生物本身就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功能迥异,应用范围广泛。
通过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感受生物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1.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比较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命周期等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的认识水平。
1.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较法要求学生深入思考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启发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4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学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二、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式2.1比较不同物种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在生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生命周期等方面,进行物种之间的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发现规律。
2.2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通过比较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特征,激发学生思考“生命”的奥秘,促进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2.3比较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现象通过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物种组成、生物种类分布规律等现象,引导学生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4比较生物在进化中的变化通过比较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原理和规律,理解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2.5比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联通过比较生物之间的共生、捕食、互利共生等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三、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际操作3.1选取合适的比较对象在生物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选取生活中熟悉且有代表性的生物进行比较,使得比较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2针对性地设计比较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选取的比较对象,设计各种形式的比较活动,如比较图、写作比较报告、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b17bc7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1.png)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比较法是近年来在高中教学中逐渐增加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生物学方面,比较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生物概念。
本文将主要针对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比较法概述比较法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对象或现象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达到深入掌握事物规律的目的。
在生物学方面,比较法常用于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理、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生物的共性和特征。
二、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比不同物种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在学生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概念,例如细胞分裂、基因突变等。
如果单纯地通过讲述和图像展示来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常常会显得无趣而难以理解。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异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例如,如果要学习群体遗传和基因流的概念,可以将一些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群落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同群落间的基因流规律与群体遗传模式。
这不仅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了群体遗传和基因流的概念,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下的群体变化规律。
2. 通过比较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针对某些生物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比较题目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例如,对于“压力差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可以设计比较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数据计算或者通过提供一定的对比情景,来比较掌握相关知识。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通过比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生物物种之间进行比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热情。
例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植物或动物的对比,从而引发学生对这些物种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同时,通过比较的方式,对生物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进行呈现,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奥妙。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ee26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1.png)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命现象的规律和生命的起源、演化、机理等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比较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分析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并探讨其优势和可能的问题。
一、比较法在生物分类教学中的运用生物分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不同生物种类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寄生虫的样本,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方式和寄生对象等方面的差异,了解不同寄生虫的分类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种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分类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比较法在遗传学教学中的运用遗传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通过运用比较法,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物种的遗传特征进行比较,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原因。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果实、不同形状的花朵等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它们遗传特征的差异(如颜色和形状的遗传方式),探究遗传规律。
通过这种比较的方法,可以将抽象的遗传规律与具体的现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比较法在进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进化学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研究生物种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通过比较法,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物种的进化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进化规律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鸟类的样本,让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嘴形、脚形、羽毛颜色等特征,了解它们的适应环境和食物来源的差异。
通过这种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比较法在生态学教学中的运用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
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9edb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9.png)
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引言比较法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比较和分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运用方法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1.帮助学生建立联系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生物现象、生物体结构、生物过程等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联系,建立知识体系,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生物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比较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对不同生物现象或生物体特征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生物现象和生物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1.比较生物结构和功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原理。
可以通过比较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体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
2.比较生物过程和生态系统通过比较不同生物体的生物过程和生态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
可以通过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
3.比较不同生物种类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种类的特点和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生物种类的适应环境和生存策略,从而理解生物演化的过程和规律。
以下举一个实际案例,通过比较法的运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比较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c7d6e319e8b8f67c1cb94f.png)
比较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杨心兵(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444100)根据生物进化观点,任何一种生物和其它生物都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表现在形态、生理、功能等方面,各种生命形式均有或多或少的相同点,也必然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换言之,生物之间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共性。
基于此,把比较法运用于生物学教学,能深刻揭示各概念、原理间的内在联系,凸现它们的区别,便于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规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通过比较建立概念体系,利于学生记忆生物学中有很多成对的概念。
一般来说,它们的内涵相对,外延互补,通过比较,抓住它们的主要区别,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住一个,另一个也就记住了,从而大大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概念,二者从物质和能量变化上来看,是正好相反的两个过程,但它们并不是简单地逆转,而是在许多酶的作用下,经过许多中间步骤完成的。
通过下表的比较,可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类似的成对概念尚有很多,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自养与异养型,等位基因与同质基因,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DNA与RNA,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同源器官与同功器官等。
另有由几个相关概念构成的概念组,各概念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比较,能帮助学生抓住关键,避免混淆,正确理解其相互关系,建立完善的概念体系。
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都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现象,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都有适应的相对性特点。
但三个概念互有区别。
保护色和警戒色都是动物体色,前者是和环境一致的体色,具有保护该动物不被其它动物发现的功能;而后者是鲜艳的色彩,易引起其它动物注意,起警示作用。
拟态也具有保护该动物不被其它动物发现的功能,但和保护色不同的是,拟态是和环境(生物或非生物)相拟的状态。
具有鲜艳色泽斑类的拟态和警戒色的区别,则是前者动物本无臭味或毒刺,却模拟具臭味或毒刺的动物的体色,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b7548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d.png)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引言生物学作为一门动态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生物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比较方法。
比较法是生物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生物现象或生命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探讨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的定义和特点比较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不同的生物现象或生命过程,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以下特点:1.适用范围广:比较法适用于生物学各个领域和主题的教学,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进化论等。
无论是比较不同物种的生命特征,还是比较不同生物过程的共性和差异,都可以使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2.强调联系与区别: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生物现象和生命过程的异同点,强调生物学中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3.激发学生思考:比较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和比较找到答案。
这种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案例案例一:比较不同动物细胞的结构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细胞的结构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不同动物细胞的图片或示意图,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学生可以发现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在各个动物细胞中都存在,并且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深入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案例二:比较不同动物的进化适应在进化论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进化适应来帮助学生理解进化的基本原理。
教师可以选择各个物种的典型代表,并介绍它们的进化适应特征。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进化适应特征,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进化适应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并加深对进化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413df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c.png)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特的科学学科,它以独特的观察角度探究生命的起源、演化和生存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传授和启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比较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很好的帮助和指导。
因此,本文就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谈,旨在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概念和意义比较法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和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现象和生物学原理。
比较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因此,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比较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1. 比较不同物种的生物特征和生存方式生物学是研究不同物种的特征和生存方式的科学学科。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特征和生存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例如,可以比较昆虫和鸟类的飞行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理解生物的适应性和演化规律。
2. 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结构特征植物生长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结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
例如,可以比较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结构特征,让学生明白它们在水生和陆生环境中的适应方式和生长特点。
3. 比较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例如,可以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相同点和差异点,从而深入理解细胞学说和细胞生物学的原理。
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a21baea98271fe900ef96a.png)
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比较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法则。
它应用广泛、效果突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笔者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列表方式,联系教材,联系实践,运用结构比较、功能比较、功用比较、过程比较等方法,去讲解、区分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和规律化的处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为实现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比较法生物教学素质教育比较法是依据我国古老的哲学命题,经过几度的演化、发掘与变通而日臻完美形成的教学法则。
它被用于教学领域,在我国可谓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众多的新教法以其先进性在教育界倍受青睐,得到普及推广,汇成一股冲击传统教法的强大势力,并且也初见成效。
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比较法仍因为应用广泛、效果突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熠熠发光。
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运用列表比较法去讲解、区分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或生理过程,眉目清楚,一目了然,的确受益匪浅。
现仅举几例,以示说明。
一、结构比较地球上的生物尽管林林总总,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
各种生物体中都有遗传物质——核酸存在。
核酸分为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者作为遗传物质,结构上有一定差别。
如下表所示:从上表中可以看出DNA和RNA所含五碳糖不同,所以说核酸的种类有两种;含氮碱基也有差别,如T与U,所以碱基种类共有五种;根据五碳糖和碱基组合不同导致其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共八种,DNA和RNA各占四种。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都以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作为基本骨架,固定不变。
而由于所含碱基数目不同,排列顺序不同,就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因而使生物种类也多种多样。
结构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广泛。
不同生物的细胞,同一细胞的不同细胞器等都可以用结构比较法加以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3期高师理科学刊Vol.30No.32010年5月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May 2010文章编号:1007-9831(2010)03-0115-03比较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张艳馥1,邸昆2(1.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2.黑龙江省博物馆自然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根据生物化学的知识内容、结构体系特点,用详细的例证介绍了比较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采用联系比较法,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和巩固性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关键词:比较法;生物化学;教学原则中图分类号:Q5∶G642.0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7-9831.2010.03.036比较法即联系比较法,是对某些相关问题进行联系、比较分析,从而使相同相似的问题进行综合,同时将不同的内容鉴别出来,建立清晰的思维网络及知识体系过程[1].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代谢调控方式的科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到内容较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联系比较法.1比较法教学体现了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主动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意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生物化学的抽象、枯燥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倦的心理状态,适时地采用比较法,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让他们感到学习生物化学如果得法其实也不难,并且有一通百通的效果,从而消除厌倦,产生活跃的思维过程.例如:在介绍多糖时,如果只分别讲解淀粉、糖原、纤维素和几丁质,学生会感到很乱,心里会产生反感,而在讲解时首先将它们分成2类[2],一类是贮存性多糖——淀粉和糖原;另一类是结构性多糖——纤维素和几丁质.为进一步消除学生的烦躁状态,提出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让学生比较2类多糖的糖苷键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会发现,淀粉和糖原分子中单糖之间是以α-型糖苷键相连的,而纤维素和几丁质分子中单糖之间是以β-型糖苷键相连的,此时学生的思维会变得非常活跃,马上会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答案.随后利用多媒体将淀粉和纤维素的构象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观察二者在构象上的区别,学生很快又发现淀粉为螺旋状的高级结构,纤维素呈现出线性的伸展的结构,线与线“编织”成网,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3].此时讲解这种现象的本质性原因,即α-1,4糖苷键具有弯曲的特点,因此会使淀粉呈现出螺旋形的构象;β-1,4糖苷键具有平直的特点,因此会使纤维素呈现出线性的构象.通过这种比较,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同时使学生在分子水平上理解了“结构决定功能”这一重要理念,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会很有兴趣地去分析类似的问题,例如:磷脂分子为什么以双层的形式构成生物膜,为什么说DNA 是完美的遗传物质,tRNA 为什么能使氨基酸到达正确的合成部位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进行学习,学生会很有兴趣的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因此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艳馥(6),女,黑龙江克山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研究.:y f @2010-02-20194-E-mail an 116高师理科学刊第30卷2比较法教学体现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是指教师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法是通过联系进行比较,具有举一反三的特点,使学生领会知识的精髓并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生物化学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讲,难理解的问题比较多,而作为基础课又有大量的知识需要掌握,不解决教学的难点,不掌握知识重点就很难建立学科的逻辑系统.比较法教学会在解决难点的同时重温重点,例如:在介绍Sanger的链终止法测定DNA序列时[4],学生对这一过程很难理解,此时,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将此过程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分析进行比较,并重点比较多肽链是如何被切割为多肽段的,不同的DNA片段是如何形成的.因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分析是已经学过的重点内容,所以学生会很容易的指出多肽链的断裂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完成的,用于这一过程的酶主要有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等,也可在溴化氢的作用下完成,并且因为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因此每一种切割方式都会在特异位点发生,产生不同的肽段.而酶法测序中DNA片断的形成并非酶的作用,是由于体系中ddNTP的存在而使DNA在合成的过程中发生了断裂,不同的ddNTP的参与会出现3′末端不同的核酸片段.因此,完全可以将ddNTP 比作蛋白质序列分析中的蛋白酶,它可以“切割”核酸形成不同的片段,进一步通过电泳进行序列分析.通过这种对比会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的同时复习了重点,同时,通过已学知识来理解新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非常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生从心理上较易接受,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自如.3比较法教学体现了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巩固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知识,长久保持在记忆中,并能根据需要而再现,以利知识的运用.首先,比较可以温故知新,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因为比较不仅局限于一节课内容的比较,通常会涉及学过的内容,会使已学知识不断重复,同时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同一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程度.例如:在介绍维生素和辅酶这一章时,首先告知学生维生素与辅酶同酶一样是生物调节剂分子,然后给出维生素的概念,并让学生比较酶与维生素在来源、作用方式及化学本质上的区别,通过比较学生对酶又加深了理解和认识,做到了知识的巩固.其次,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比较法在运用时恰恰要对知识进行归纳对比以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从而巩固知识,并有助知识体系的建立.比较法既适合阶段性复习也适合总复习,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采取列表的方式对相应内容进行对比,学生会感到知识体系清晰,一目了然.例如:糖的3条分解代谢途径[5]的比较,可以从发生部位、发生条件、调节酶、辅酶、ATP产量、中间物含碳数、产物等方面列表进行比较.这种归纳比较使3条途径集中在1张表中,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非常容易掌握,达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这种方法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应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8-260.[2]David L N,Michal MC.L ehninger生物化学原理[M].周海梦,昌增益,江凡,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7-271.[3]Bob B B.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瞿礼嘉,顾红雅,白书农,等译.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0-86.[4]张丽萍,杨建雄,鲁心安,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3-101.[5]沈同,王镜岩.生物化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77-130.第3期张艳馥,等:比较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17 The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method in biochemical teachingZ HANG Y an-fu1,DI Kun2(1.S 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161006,C hina;2.Department of Natural,Heilongjiang M useum,Harbin150001,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kno wledge and framew ork of biochemistry,using detailed ex emplification forIntroductio n the applicatio n of co mparativ e metho d in bio chemical teaching.The applicatio n of comparativ e metho d fully show s the nature o f dev elo pment,proper sequence and gradual prog ress of teaching,activated the student and make the student learn better and learn mo re.Key w ords:comparativ e method;biochemical teaching;teaching principle有机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王崇侠,宋庆平,高建纲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实验课之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由完成式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1].1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扎实的实验技能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也是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个基本要素.通过训练,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对物质合成常见的反应装置搭建,产物的提纯如蒸馏萃取等分离操作,产品的基本物理参数如熔点、折光率的测定等基本技能.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重点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包括搭建装置顺序和原理,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尤其不能忽略实验中的细节问题.例如: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位置、减压抽滤的操作、液-液萃取的操作、铁架台上S夹的开口方向等.增强学生规范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学生的动手能力纳入到有机实验成绩的考核之中.最后,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做好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反应产物和溶剂的回收利用.2查阅、使用文献能力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充分利用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国外的Elsevier等优秀的英文数据库资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内容检索科技文献,强化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乙酸丁酯合成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数据库查阅和酯化实验相关的文献.通过文献的阅读,使学生了解酯化反应的科研工作思路和常用的方法,明确了如何优化实验的最佳条件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熟悉了产品的表征手段.通过这种形式,既培养了学生检索文献的科研技能,又使学生对科研工作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布置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例如:完成天然化合物提取实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完成一些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的小论文.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查阅相关资料,一人一题,自己总结归纳撰写小论文.从结果来看,学生的选题非常丰富,有黄豆中提取卵磷脂、姜中提取姜油、大蒜中提取SOD等小专题.撰写论文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提取天然有机物的基本原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了有机物的分离提纯,了解了天然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3实验内容改革目前国内实验教科书或多或少存在教学内容老化的问题,实验内容更新较慢,比国外一些较新的科研成果存在滞后性.部分合成实验存在反应的时间长,原料和溶剂污染性较大,反应原料的消耗过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根据实验情况,在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引用国内外的成熟的文献对教材上内容进行一些合理的改进[2],使有机合成反应向时间短、成本低、安全性好的方向发展[3].例如:有机化学实验——甲苯氧化合成苯甲酸实验中[4],甲苯(4.6g)和高锰酸钾(16g)在500mL烧瓶中发生氧化.由于反应属于非均相体系,回流时间长达4~5h,整个反应的时间长达6~7h,产率约50%.针对回流时间过长的问题,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季铵盐来催化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回流只需2h左右即可结束,产率可以达到60%左右.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相转移催化剂和不采用催化剂组作为对照实验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了相转移催化剂的原理,亲身感受到相转移催化的效果.参考文献:[1]石枫,屠树江,王香善.在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J].大学化学,2009,24(5):38-42.[2]尹彦冰,苏国强.关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1):85-87.[3]郝义,徐敏.有机化学性质实验微型化初探[J].高师理科学刊,2001,21(1):74-76.[4]黄涛.有机化学实验[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72.(作者单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安徽芜湖241000基金项目: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院级教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