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合集下载

关于地球的所有知识

关于地球的所有知识

关于地球的所有知识一、地球的概述1、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行星,是一颗非常特别的星球。

它的表面有许多大洋、大陆和大山。

2、地球的直径大约是12756公里,是太阳系内半径最大的行星。

它的外部结构由地幔、上部地壳、海洋及陆地等构成,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星球。

3、地球由密密麻麻的岩石层组成,它的内部大体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和少量的尘埃而形成的。

二、地球的形成及运动1、地球和太阳一起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是一个由岩石层组成的活跃的行星。

2、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它与太阳系中其他星球不同的一大特色。

地球每天自转一次,每周公转一次,这种运动使地球周围的环境源源不断地变化,构成地球自然环境中的复杂系统。

3、从月球来看,地球它每月从月球角度来看形成一圈,称作“十二星座”,一般来讲,每个人所带有的各种性格等特质,对应十二星座的象征,性格特点很大程度上也受这种运动的影响。

三、地球的气候1、地球的气候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温带气候、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几大类,其中温带气候包括温和湿润的暖温带气候和寒冷的凉温带气候。

2、暖温带气候总体上温度较高,降水量较多,气候潮湿,晴朗天气很少。

凉温带气候夏季温度低,冬季温度高,年平均温度较低,夏季短,冬季长,降水多。

3、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温和湿度均比较高,夏季气温极高,冬季气温也不低,年降水量较多且不分季节,热带雨林就分布在这样的地球上。

四、地球的地形1、地球的地形有着山脉、山谷、平原、峡谷、湖泊、河流、洞穴等。

其中山脉地貌有着强烈的垂直特征,最常见的是大陆型山脉和海洋型山脉,而山谷地貌则有着河谷、峡谷等。

2、地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地势较陡峭,细沙易积,贫瘠的地形上植被生长缓慢;河流会携带营养物质,使河谷内土壤受益;而平原会存储水源,并促进植被生长。

3、洞穴是地形的一种,除了构成地下山脉的垂直的洞穴外,还有池塘、水库等。

了解我们的地球

了解我们的地球
3. 平流层:对流层之上是平流层,它从12公里高处开始,向上延伸至约50公里高处。 平流层内空气运动较为平稳,天气现象相对较少。平流层内富含臭氧(O3),这是 其最重要的特征。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表面免受 辐射伤害。平流层的温度和湿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平流层的成分主要由氮气 (78.08%)、氧气(20.94%)和其他少量气体组成。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072,000平方千米,这包括了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约为148,940,000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约29.2%。
地球大气层组成
1.地球大气层组成及结构
探索我们的地球:地球大气层组成
地球大气层,又称大气圈,位于地表上方约100公里的空间,包围着整个地球。大气层由不同成分组 成,它们的密度和特性随着高度而变化,从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4.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的顶部,从50公里高处开始,向上延伸至约200公里 高处。臭氧层中臭氧的含量约为1%。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南极臭氧层空洞、平 流层中部和高层。南极臭氧层空洞是地球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成分是氧气 (约占90%)和臭氧(约占10%)。其他成分还包括氮气和其他微量气体,如二氧 化碳和甲烷。
03
地球的环境问题
地球资源过度消耗
1.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地球资源的供应是有限的,包括水、土壤、森林、 矿产等,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资源的消耗 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再生能力,导致地球资源的持续衰退。
2. 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 能源的过度消耗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和 酸雨等。同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仍然不足,导致地球资源消耗的 紧迫性进一步加剧。

有关地球的资料

有关地球的资料

有关地球的资料一、地球的概述地球是宇宙中一个独特而神奇的行星,有着复杂的地质和生态系统。

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个位置,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质量大约为5.97 x 10^24千克。

地球的表面由70%的水覆盖,因此被称为“蓝色星球”。

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并扮演着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除了水,地球的表面还由陆地构成,其中包括大陆和岛屿。

二、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几个不同的层次构成,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组成。

1.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层,厚约5-70公里。

地壳分为陆壳和海洋壳两种类型。

陆壳主要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而海洋壳主要由较重的岩石类型构成。

2.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厚约2850公里。

地幔由固态的岩石和矿物质组成,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

地幔的熔岩是地球上火山喷发的来源。

3.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个部分。

外核主要由熔融的金属铁和镍组成,内核则由铁和镍的固态相组成。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达到了高达5500℃的炽热状态。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地球大气层和海洋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候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大气环流以及地形和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1.温度地球温度的变化是由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的反照率所决定。

赤道地区通常较热,而极地地区较冷。

2.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分凝结为液体或固体后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露水和霜等。

3.气候带根据地球各地的气候特点,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这些气候带的划分基于地球的纬度和气候的特征。

四、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河流和海洋等。

1.森林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森林占地球陆地面积的近30%,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持土壤稳定等重要作用。

此外,森林还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

2.草原草原是由各种草本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草原通常位于干燥或半干燥的地区,是许多动物的觅食场所。

地球基本知识归纳

地球基本知识归纳

地球基本知识归纳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4.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5. 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和岛屿上。

6. 地球的气候:地球上有不同的气候带,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7. 地球的矿物:地球上有很多种矿物,包括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

8. 地球的地壳: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下面是地幔和地核。

9. 地球的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变化引起的自然现象。

10. 地球的火山:火山是地壳内部岩浆和气体喷发出来的自然现象。

地球的资料

地球的资料

地球的资料1. 引言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也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唯一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球的位置、大小、结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资料。

2. 地球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公里。

它的轨道呈椭圆形,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地球的轨道倾角约为23.5度,使得地球经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半径约为6371公里,直径约为12742公里。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亿平方公里,其中约70%为海洋,30%为陆地。

4. 地球的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厚度约为5-70公里,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厚度约为2890公里,主要由固态岩石和半固态物质组成。

地核位于地幔下方,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主要为固态铁。

5.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因地理位置和大气层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氩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大气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并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地球的气候因纬度、海洋、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包括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6.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地球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行星之一,拥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地球上的生物分为五个主要分类: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和细菌。

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在陆地、海洋和淡水等各种生态系统中繁衍生息。

7. 结论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物。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地球能够为我们和未来的世代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以上是对地球的一些基本资料的介绍,希望对读者了解地球有所帮助。

注:本文资料参考自国家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和相关科学文献。

跟地球有关的知识

跟地球有关的知识

跟地球有关的知识
1.地球的形状及尺寸: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直径约为12,742公里。

地球的重心则在地心处。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三层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而地球公转一圈则需要365.24天。

4. 地球的磁场:地球的磁场是由地核中的液体铁产生的,能够防止太阳风的损害。

5.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分成四个层级: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主要是由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组成。

7.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群落及其相互作用。

8.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洪水和干旱等。

9. 地球的人口和城市化: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过70亿,城市化趋势不断加强。

10. 地球的环境保护: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的共同责任。

- 1 -。

地球资料

地球资料

欧洲:有丹麦、瑞典、俄罗斯、德国、匈牙利、法国、英国、
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希腊等40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有埃及、摩洛哥、几内亚、尼日利亚、喀麦隆、苏丹、
索马里、刚果、南非、毛里求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汤加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美洲: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
四大洋面积比较
• 太平洋:面积1800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一 大洋 • 大西洋:面积9300万平方公里,第二大洋 • 印度洋:面积7500万平方公里,第三大洋
• 北冰洋: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是最小的 大洋
全世界共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亚洲:有中国、蒙古、朝鲜、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
阿富汗、伊朗、巴勒斯坦等四十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
大洋洲等地。
黄色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数居第二位的人种,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7%左右。他们的体质特 征是: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发形直,发色 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部扁平;鼻子高 低、宽窄适中;体毛和胡须稀疏。黄色人种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 蒙古、苏联的西伯利亚、中南半岛、印度尼 西亚等地,美洲的印第安人,欧洲的马扎尔 人、芬兰人也属黄种人。
拿马、古巴、海地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南美洲:有哥伦比亚、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
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人种分类及分布
• 人种也称“种族”,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 同遗传特征(如肤色、发色、发形、眼色、头形、 鼻形等)的人群,这些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 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 • 全世界人类可分为三大类人种,即蒙古人种、欧 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 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具有 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 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 • 在人种分类上,也有主要根据肤色特征,把人类 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 的。

地球常识

地球常识

1. 基本的地理知识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球体,东西稍膨大(半径约6378公里),南北稍扁平(半径约6357公里),平均半径约6371公里,周长约40000公里。

人们规定:1.1 地球的中心叫地心。

1.2 地球自转时所围绕的轴线叫地轴。

1.3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地极。

分南极(S)和北极(N)。

1.4 通过地心并垂直于地轴的“假想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圆圈叫赤道。

1.5 与赤道平行的小圆圈叫纬圈。

纬圈的部分叫纬线。

1.6 通过地极并与地轴重合的“假想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圆圈叫经圈。

两极平分经圈为两半,每一半叫经线。

1.7 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主经线(也称0°经线),其他经线为地方经线。

1.8 地球上某一点的经度就是通过该点的地方经线“假想平面”与主经线“假想平面”所夹的角度。

用λ表示。

1.9 主经线(0°经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λE表示),东经分为180º。

主经线以西的经度线叫西经(用λW表示),也分为180º。

(在地图上东西方向既横向的刻度为经度刻度,分为度º分` 秒" )。

1.10 地球上某一点的纬度就是该点与地心的连线和赤道“假想平面”所夹的角度(用φ表示)。

以赤道为0º,向南、向北到两极各分为90º。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φs表示),赤道以北纬度叫北纬(用φN表示),(在地图上南北方向既纵向的刻度为纬度刻度,也分为度º分` 秒" )。

1.11 1纬度差的距离约111公里。

纬度每分差的距离约1.852公里(1海里)。

1.12 1经度差的距离在赤道上111公里,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到地极时距离为0;赤道与地极之间的1经度差的距离为:111公里×cosφ(φ—纬度)1.13 地球转动360º(经度)用24 小时、转15º(经度)用1小时、转1º用4分钟、1分钟地球转动15'。

关于地球的资料简介

关于地球的资料简介

关于地球的资料简介1. 地球的概述地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它是一个蓝色的行星,表面被大约70%的水覆盖着,因此被称为“蓝色星球”。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质量大约为5.97×10^24千克。

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大约24小时,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

2. 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五个主要层次: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

•内核:位于地心,由固态铁和镍组成,直径约为1,220公里。

•外核:包裹在内核外部,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2,250公里。

•下地幔:位于外核之上,主要由硅、镁、铁和氧等元素组成,在厚度达到2,900公里时与上地幔相接。

•上地幔:从下地幔到岩石圈底部之间的区域,厚度约为650公里。

•地壳:最外层的岩石层,包围着地球,厚度约为5-70公里。

3.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由气体组成的薄薄的包围地球的层次结构。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层次组成:•对流层:最接近地表的部分,高度约为10-15公里。

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公里。

这一层中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80公里。

臭氧分子能够吸收紫外线辐射,起到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作用。

•热圈:位于臭氧层之上,高度约为500公里。

该区域中含有稀薄的大气分子。

4.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是唯一一个已知存在液态水的行星。

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0%,其中97%是咸水,只有3%是淡水。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1%,是最大的水资源储备。

海洋中的盐度约为3.5%。

•冰川和冰盖:包括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巨大冰盖,以及高山上的积雪和冰川。

它们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备。

•地下水:埋藏在地下岩层中的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灌溉用水的重要来源。

•湖泊和河流:地球表面上分布着许多湖泊和河流,提供了人类饮用水、农业灌溉和发电等方面所需的淡水资源。

地球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地球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地球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最新版】目录1.地球的概述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3.地球的自然环境4.地球的生态系统5.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正文【地球的概述】地球是我们人类所居住的星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位于离太阳第三近的位置。

地球呈椭圆形状,赤道周长约为 40,075 公里,两极周长约为 39,941 公里。

地球表面 70% 以上被水覆盖,因此,地球又被称为“蓝色星球”。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据科学家研究,地球形成于约 46 亿年前,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原始行星。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温度极高,环境极端。

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地球逐渐冷却,形成了现在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层、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对地球起着保护作用。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总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

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由各种岩石组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部分。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有多种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这些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命之网。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对地球的影响是巨大的。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对地球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然而,过度开发和污染也给地球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

因此,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地球的简介资料

地球的简介资料

地球的简介资料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属于类地行星。

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是一个由陆地、海洋和大气组成的行星。

它的直径约为1.28万公里,体积约为1.0832万立方千米,质量约为5.97万亿吨。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公转周期约为365.24天。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约23.5度,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表面由70%的海洋和30%的陆地组成。

陆地上的山脉、平原、高原和河流等地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地球的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米;最低点是死海,海平面以下约427米。

地球上的海洋覆盖了广阔的面积,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它们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海洋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大气层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保护作用,同时也参与了气候和天气的形成。

地球的气候多样,从极地的寒冷到赤道的炎热都有涵盖。

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蓝鲸,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

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传递和物质的循环。

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并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人类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灭绝和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

为了保护地球,人类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例如,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这些努力旨在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资源,为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球。

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奇迹,承载着生命的诞生和演化。

我们应该珍惜地球,保护地球,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地球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地球的资料

关于地球的资料

关于地球的资料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扩展资料:地球的结构:1、大气圈地球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1.6万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

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2、水圈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

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

3、生物圈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

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

4、岩石圈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

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

地球的知识资料

地球的知识资料

地球的知识资料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人类所熟知的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本文将从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以及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介绍地球的知识资料。

一、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形成起源于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据科学家研究,地球的形成是通过原始星云中的物质凝聚和碰撞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形成了一个固态的行星,地球上的岩石、气体和水开始分层,形成了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几个层次。

地球的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是内核和下地幔之间的层;下地幔和上地幔主要由固态的硅酸盐矿物组成,是地幔的主要组成部分;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岩石构成。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主要的运动方式,分别是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天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年365天。

这两种运动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四、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层、海洋、陆地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地球的气候具有多样性,从极地到赤道,从高山到平原,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

气候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分布、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

五、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地球是一个生命丰富多样的行星,拥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地球上的生物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别,它们栖息在陆地、海洋和空中各个环境中。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形成、结构、运动、气候以及生物多样性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

通过学习地球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珍惜地球这个宝贵的资源,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地球的介绍资料

关于地球的介绍资料

关于地球的介绍资料[关于地球的介绍资料]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的距离为约1.5亿公里。

地球是一个宜居的星球,有着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地球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特点。

一、地球的基本信息1.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

自转一圈约为24小时,公转一圈则约为365.25天。

2.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万平方公里,由陆地覆盖约为29.2%,水域则占据了约70.8%。

3. 地球的质量大约为5.97 x 10^24千克,是太阳系中质量第三大的行星,仅次于木星和土星。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个部分。

1. 外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其中地壳是最外层,均厚约为35公里,在地壳之下是地幔,其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下面则是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约有2200公里厚,内核则直径约为1220公里。

2. 内部圈层还包括岩石圈、石质圈和潮流圈。

岩石圈主要由岩石构成,是地球表面的外壳。

石质圈则由比较稳定的岩石层构成,呈现不规则形状。

潮流圈则是位于岩石圈和石质圈之间的区域,主要由熔融状态的岩石和金属组成。

三、地球的气候和环境1. 地球的气候主要受纬度、海洋和大气层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地球是球形的,所以不同纬度的地区受到的阳光照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气温的变化。

海洋还对调节气候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影响周围地区的温度。

2. 地球的大气层由几层组成,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温室层等。

对流层是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其中包含了我们呼吸所需要的氧气。

平流层和跳跃层则对抵御太阳辐射和降雨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温室层则扮演着保持地球温度的关键角色。

四、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一个生命丰富的星球,拥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

在地球上,有些生物适应陆地环境,如树木、动物等,还有些生物适应水域环境,如鱼类、海洋生物等。

此外,地球上还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它们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球科普知识大全

地球科普知识大全

地球科普知识大全地球科普知识大全1、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宇宙中几十亿年前形成的一颗行星,大约45亿年前形成它的核心,而其外层圈经过数次有机物及碎片的碰撞,夹生岩浆,以及能量来自太阳的发射等等,逐渐形成了地球现今的样子。

2、地球的形态:地球的外部形状为椭球体,横径为12756.28千米,纵径约比小12%,直径横周比为0.996,表面下方存在着地核;它的旋转方向是由西向东,每24小时转一圈,产生了昼夜,每年365.24天,也就是366.24天一个回归年;它的公转方向是由北向南进行。

3、地球的外部结构:地球被划分为内圈(地核和地幔)、外圈(地壳和地表)和表层(大气层)三个层次,由内到外依次为:地球核、地球幔、地壳、地表和大气层。

4、地球的特性:地球是存在着自然资源、温度、气候、植被覆盖率等环境要素的生态系统,其中人类居住的海拔范围为0-8000米,温度范围为-89.2℃—56.7℃,气候分为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植被覆盖率为20%-78%不等,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9.2%,大陆有6大洲。

5、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和地表,地核包括内核和外核,外核又分为流体态和稠质态,地幔由熔融岩浆和稠质岩石构成,地壳分为洋壳和大陆壳,其中洋壳深厚浅薄不一,大陆壳下方有岩性地层,上方有沉积地层。

6、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和地球的几何形状,以及地球的自转及公转决定的,气候主要分为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三类,而气候又可分为寒带气候、暖带气候、热带气候,气候未来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未来气温将会上升。

7、地球物理构成:地球的物理构成包括陆地、洋面、大气和大陆块,洋面的深度变化很大,从海平面到最深的巴尔的摩深渊有11000米,陆地分为大陆块和小岛屿,大气层分为五层,从上到下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对流层和臭氧层,其中臭氧层由臭氧组成,为地球紫外线的护屏层,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八大行星-地球

八大行星-地球

八大行星:地球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

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国际名称为“该娅”,是希腊神话中的地母神。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

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千米。

阿波罗飞船看到的地球阿波罗飞船看到的地球地球升起在月球的地平线上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

地球内部有核(地核)、幔(地幔)、壳(地壳)结构。

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人们对于地球的结构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地球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

在天文学中,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起源和演化,探讨其它行星的结构,以至于整个太阳系起源和演化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

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

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

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

地球知识

地球知识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地球和地球仪
【考纲要求】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5.在经纬网地图判读任何地点的经纬度,并辨别两点的相对位置;
考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90°
纬线与纬度的规律:
• 1、纬度相同,纬线等长 • 2、纬度越大,纬线越短 • 3、纬度越小,纬线越长
60o 30o 0o 30o
60o
90o
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90o
60o 30o 0o 30o
60o
经 线 度 数 变 化 规 律:
180o 30o 20o 10o 0o 10o 20o 30o 180o

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 初
(西经 W )
子 午
线
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
(东经 E )
西

从西向东: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数减小的为西经。
假如A 为75°E,则B的经度貌,也可以用它演示地球的 运动。下面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考点:①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下图为经纬网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 8、图中a、b、c、d全部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9、根据地球仪的形状判断,实际距离最短
B 的是(

A.ab
B.cd
C.bc
D.ad
C 10、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与ad所在经线组成经线圈的是( )
A.30°E
B.150°W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 “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日食、月食现象;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在海边看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2、地球的大小 5.1亿平方千米
考点: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2019年日照
1.图中
( A)
A.圆圈表示纬线
B.所有经线不等长
C.指向北极点的直线表示纬线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
经度
零度线的确定
赤道(00纬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向标度北的范增围大就是北0—纬900,向南增大就0—是1800南纬;
度向数东变化增规律大就是由东赤道经往,北、向往西南度增数大越 就由本是初西子午经线。往东、往
A.甲
B.乙
C.丙
D.丁
16.关于环球帆船赛全程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低纬度地区停靠1次 B.途经热带地区3次 C.跨越北回归线2次 D.跨越南极圈1次
根据经纬度及经纬网判断方向: 方向的判断: ➢一般情况下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法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180° 西经W 东经E
20 °W
160°18E0°
西
西半球 东半球 半 球
小于20°W西经度在东半球,其他西经度在西半球 大于160 °E东经度在西半球,其他东经度在东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
• 1、判断经度符号,分类
• 2、明确分界线: 20°W,160°E
• 3、第一种方法: “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其他的看自己” 第二种方法: 同类比较,“小东大西”
2018年日照
向北增大就是北纬,向南增大就是南纬; 向东增大就是东经,向西增大就是西经,
1.地球仪上( A )
A. a线为30°S
C. a线指示南北方向
B. b线为150°W D. b线长度约为4万千米
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难点突破】 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判断:
东经度一定位于东半球? 西经度一定位于西半球?
①(18°N , 78°W )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图填写经纬度:
A. 40°N , 70°W;
B. 20°S , 50°E 。
俯视图
1650W
N
150E
读出某点坐标的步骤:
一、根据自转方向确定半 球。
二、据图分析纬度与经度
三、写出经纬度:(纬度 在前,经度在后)
甲(00,300W) 乙(450N,1650W)
6731千米
4万千米
3、地球仪
横纬竖经
地轴、南北极和经纬网并非地球本身所有, 而是人们为更好地研究地球假想的。
北极 地轴
经线 纬线
南极
赤道
1.所有的经纬线线 交于哪两点?经说纬 明了什么?
形状
北 说极明点了圆成和:纬,南北每线极极一圈点点条和纬南线极自点集半组中圆成了,经所两线有条圈的相经对应的经线
指示方向线;在北东极西点方只向有南方,南极点只南有北北方方向
长2.度哪条纬线赤和道一最长个,向经两线极圈的长度是等相长等的?
渐短赤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纬线形状
纬线
形状
长度
数量 指示方向 相互关系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经线形状:
侧视图
俯视图
经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数量 相互关系
读世界区域图,完成1-4题。
能力提升
B 13.读东、西两半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在乙半球
C.丙点的经度是110°W
20°W
D.丁点的经度是120°E
20°W
能力提升
B 14.下列四幅经纬网图中,A 、B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是( )
A. 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能力提升
B 15.右图为全球经纬网示意图,图中四点距离本初子午线最近的是( )
0° 40° A
80° 80°
北 西北
东北
60° B
40°
西
西南 南
东 东南
根据经纬度及经纬网判断方向:

西


根据坐标,在经纬网上划 出某点的步骤:
一、根据纬度找出相应纬
C
线;
A
二、根据经度找出相应经
线;
B
三、纬线和经线的交叉点
就要所求点。
考点突破
C 读下图,完成2—3题。
2、图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 A.(70°N,170°E) B.(70°N,170°W) C.(70°S,170°E) D.(70°S,170°W)
例如:25°W属于哪个半球?
考点: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2017年日照
地球仪和世界地图,都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 具。读图回答1-3题。
2. 图中地球仪所示区域,大部分属于 A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经纬网定位
经纬度判断:
【考点突破】 经纬网定位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西增大的是西经。
C.150°E
D.30°W
考点突破
A 11、四幅图中,阴影面积最大的是(

A.④ B.③ C.② D.①
考点突破
B 12、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d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B.c属于中纬度,位于西半球 C.a属于热带,与150°E组成经线圈 D.b点的经纬度是20°N,10°W
来越大
西度数越来越大
相同度数的区分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西 经 200 和 东 经 1600 的 经 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线 度 赤道

()




()
90° 越

30°N
北 度
20°N
数 越
10°N 大

10°S 越
20°S
向 南
30°S 度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
1)方格状经纬网图
0° 40° 80° 80°
A
2)俯视经纬网图(极地) 3)侧视经纬网图
60° B
40°
日照市学业水平试题回顾
(2016· 日照)进出口商品贸易数据表(单位:亿美元)
(5分)读某岛国示意图及该国进出口资料,回答问题。 (1)写出①点地理坐标,(1分)
日照市学业水平试题回顾
(2019·日照) 2.点A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A.60°N,90°E B.60°S,90°W C.60°N,90°W D.60°S,90°E
二、侧 视 局 部 图
► 请在图中标出 ► A(40°N ,40°W ) B( 30° N ,80°W )
C( 50°N ,60°W )
D 3、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地位于南寒带
B.②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
C.③地位于南半球
D.④地位于西半球
右图为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据图回答7、8题。
C 4. ①地的经纬度是( )
A. 30°W, 23.5°N
B. 30°E, 23.5°N
C. 30°W ,23.5°S
D. 30°E, 23.5°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