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梭自由理论的价值困惑

合集下载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卢梭,是18世纪法国的一位哲学家、作家和政治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这部作品强调了儿童天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心灵自由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

本文将对卢梭教育思想进行评价,探讨其优点和局限性。

一、卢梭教育思想的优点1. 关注儿童的天性和个性发展卢梭认为儿童是天性纯真的,他们应该自由发展,并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的内容。

卢梭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而非一味灌输知识。

这种关注个体特点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强调自由和对话卢梭主张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尊重他们的独立意愿和个性发展。

他提出的教育方法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成为自主学习者。

3. 强调实践与经验的重要性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追求知识的积累。

他强调学习应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强调实践与经验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长和成就感。

二、卢梭教育思想的局限性1. 忽略了社会和环境因素卢梭的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天性和个性发展,但他忽视了社会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儿童的成长是受社会和环境的制约和引导的,卢梭过于理想化地将教育局限于个体内在的天性,而忽视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现实中,社会和环境因素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卢梭的教育思想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2. 忽视了传统文化和知识的重要性卢梭的教育思想偏重于培养个体的自由和个性发展,但忽视了传统文化和知识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和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们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究

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究

在生活经验中接受教育。譬如,当儿童犯错误时,要使用“自然 后果法”,目的是“为了使大家明了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 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 果。”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自食其果,感到不方便或痛苦之后,他 就会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三)应培养道德公民,接受生存教育 卢梭一向憧憬和向往充分展现人的自然本性的善良、快 乐、自由的自然状态,而人类自己创造的偏见、权威和腐败的社 会制度,扼杀了人的善良本性。人类脱离自然本性以后,便进入 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竞争、猜疑、倾轧、冲突、贪婪、野蛮 的社会状态。卢梭认为,封建的专制主义教育,并没有使人成长 为真正的符合人的善良的道德本性的人,而是使人缺失了道德 本性,成为道德堕落的非人。卢梭认为,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 有道德的公民,而不是去关心荣誉和财富。所谓道德公民,就是 以道德共同体的共同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个人不再是独立的 存在,而是道德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造就道德公民,才 能建设道德理想国。道德公民不仅与道德共同体融为一体,而 且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卢梭主张培养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道 德公民,其目的是增强人们的生存能力,使人们生活得有意义。 这一点,他完全接受了赛涅卡的影响。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 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应该教他 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 豪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 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卢梭关于增强 人的生存能力、生活得有意义的思想强烈地影响了当时的整个 法国社会。 三、卢梭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传统从来就不只属于过去,它联结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继 承和发展传统教育,使其精华内涵在现代教育中不断焕发出生 机活力,既可以促进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使社会文 明在继承中持续创新,在创造中不断丰富。科学而理性的审视 卢梭的教育思想,对于重新认识新时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 如何改革充实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的方法,都无疑具有重大 的意义和价值。 (一)自然教育,尊重儿童 由“归于自然”、“顺应天性”的教育理论出发,卢梭主张要 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而实施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 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 前教育时期,儿童本以游戏和玩乐为主,以发展兴趣、开发智 力、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目标导向,许多家长和教师却以 儿童能记多少汉字、会说多少英语、能够计算几位数的加减法 为衡量儿童教育水平的标准。儿童入小学后,早起晚睡、作业成 堆,以至于有一年级小学生竟发出“生活是如此漫长”和“毫无 意义”之类的感叹。事实证明,这种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无益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幼儿教育 改革应借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尊重儿童的天性,使其身心 健康发展。 (二)道德教育,言传身教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道 (下转第 16 页)

卢梭的个人主义与社会责任解析他的伦理观与价值观

卢梭的个人主义与社会责任解析他的伦理观与价值观

卢梭的个人主义与社会责任解析他的伦理观与价值观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伦理观和价值观既体现了个人主义的一面,同时也强调了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从个人主义与社会责任两个方面对卢梭的伦理观和价值观进行深入解析。

一、卢梭的个人主义观点卢梭的个人主义观点体现在他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的权利,不受外界的任何强制和束缚。

个人主义在卢梭的伦理观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首先,卢梭主张个人的自由施展。

他认为个人应该摆脱社会的羁绊,追求个人的内在价值和自我实现。

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提到了“个人独立”的概念,主张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意志和选择,而不是被别人操控和限制。

其次,卢梭强调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他反对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他在《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提到了“自然权利”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权利,而这些权利是不可侵犯的。

二、卢梭的社会责任观点尽管卢梭强调了个人主义的重要性,但他同时也认为个人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个人的幸福和利益与整个社会的福祉是密切相关的,个人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首先,卢梭认为个人应该服从社会的规则。

他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概念,认为个人通过自愿地加入社会契约,同意接受社会的规则和制度。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义务遵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准则,为社会的正常运行作出贡献。

其次,卢梭主张个体应该关注公共利益。

他提出了“普遍意志”的概念,认为社会应该以普遍意志为导向,追求整体的利益和幸福。

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整体的利益,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应该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利益。

总结起来,卢梭的个人主义观点与社会责任观点在他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中密切相关。

他主张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价值实现,但同时也认为个人应该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整体社会的福祉做出贡献。

浅析卢梭的自由思想

浅析卢梭的自由思想

◆法学研究
2016・10
(中)纷实际上只会更多”。

管子身为硕儒,其法律思想秉持“法”、“德”兼顾之理念,调和“刑”、“礼”之抵牾。

其“视法家之局促狭小,不彻底,气象迥不侔矣”。

不刊之论,言犹在耳。

注释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11月26日).转自秦孝仪主编.国父全集(第二册).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9.256-257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5,11,12,189
.《管子・牧民》
.马作武.先秦法律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2015.264,267,269
.《管子・任法》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7.转自马作武.先秦法律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2015.256
.《管子・小称》
.《管子・小问》
.《商君书・画策》
.钱穆.政学私言.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31
.《管子・立政》
.《管子・大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2
.。

解读卢梭的自由和自由的困境【千人智库推荐】

解读卢梭的自由和自由的困境【千人智库推荐】

解读卢梭的自由和自由的困境提要:卢梭之困的根源就在于感性的束缚,也许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折射和暗喻,透露着人纠结于其中而不可摆脱的困境。

卢梭作为法国十八世纪一名杰出的思想家、作家,虽然处于备受非议的社会环境,但其一生都在追求他理想中的自由与幸福。

只是他最终也未能摆脱其身为人的局限性,在探索自由的道路上不断受挫,使他最终深陷入了追求自由的困境。

来自西南大学含弘学院的刘子旻在汉斯《世界文学研究》2014年6月的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深入解读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讨论了卢梭眼中的自由、追求自由的方法以及其向往自由而不得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阐释了人类共同的精神困境。

什么是卢梭眼中的自由?卢梭渴望的自由是一种赤诚的自然状态。

在漫步之六中,他认为人的自由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可以不做他不愿做的事。

想实现这样的自由,需要依赖于人的两点本性,即自爱心和怜悯心。

而在政治观点上,卢梭认为,人的自由包括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三种形态。

理性的他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要实现社会自由必将以一定的牺牲和妥协为代价,然而感性的他却一味地追求着自由的自然状态。

这样的矛盾注定了他必将终生纠缠于自由之困境的命运。

卢梭不得自由的三种原因。

第一,矛盾的自我认知。

生活中的卢梭不能够以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来审视自己,他只能依靠自欺欺人的态度来寻求内心的平静。

比如在探讨谎言和真诚这个话题的时候,他用反复的告白申诉和自我暗示,把自己塑造成了他幻想中的至善之人。

他这种对自我认知上的偏差和不愿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接受其他学说的心理,使他变得自欺欺人起来。

虽然这种感性成就了非凡的卢梭,但也使他深陷自由的困境。

第二,矛盾的人世观。

他既赞美人性本善以及顺从自然、享受人生的欢乐,又恣意地贬斥人性之丑恶。

而他对幸福的感受也相当矛盾。

这种乐观和悲观的交替于是也成为了卢梭不得心灵之自由的枷锁。

第三,矛盾的出走心态。

卢梭为孤独而迁徙隐居,寄情山水,这种生活看似安逸平静,却无法消除他内心的焦躁和疑虑。

浅议卢梭的自由观

浅议卢梭的自由观

浅议卢梭的自由观【摘要】:自由是人们心中无穷向往的一个美好辞汇,同时自由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表现。

卢梭以为人一辈子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桎梏当中,卢梭从人们的不自由状态为起点,开始对自由的探讨。

针对文明社会的不自由现象,追溯原始社会中人类的自由状态,企图从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卢梭发觉了人类本性中的自爱心和同情心,以为文明社会的不自由是因为自爱心的膨胀,同情心的萎缩所致,因此,卢梭以为需要从头订立社会契约,令人们志愿的交出全数自己的权利,服从公意,成立一个自由的社会。

在那个自由的社会中,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二者彼此合作,互为补充,一起保护社会的秩序,保障人们自由的实现。

关键词:卢梭;自然自由;社会自由;道德自由在西方哲学中,人们通常能够感受到理性的光芒,而往往轻忽了在理性背后同时也蕴藏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尊重人,确信人的价值,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平等这些人文主义的观念在人们心中不断被试探,深化。

荷马曾经说过“假设奴役的日子降到一个人头上,宙斯便取走了他一半的生命。

”苏格拉底说过“人啊,熟悉你自己。

”亚里士多德也补充说:“咱们把一个为自己、并非为他人存在的人称为自由人。

”①在这些充满哲思的语言中,能够感受到古希腊人们关于人的价值的确信,专门是关于自由的追求。

若是说文艺振兴运动是从事实层面上来推动人们关于自由的启发,那么启蒙运动即是从理论上加倍深刻和完全的对自由进行了探讨,确信人的价值,对人自由解放的观念深切人心。

在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自由更是作为首推其一的精神取得人们的确信,卢梭是法国人,也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之一,对自由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在他的一系列高作中咱们都能够看到卢梭关于自由的试探和探讨,尤其是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更是比较系统的论述了对自由的观点。

通观全书,卢梭的自由思想始终贯穿在他对所处时期的政治问题的探讨中,以所处的时期为背景,引出自由的问题和困惑,向后追溯自由的来源,向前探讨自由的应然状态,简而言之,卢梭的自由思想形成了一个体系,要紧分为三个部份: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

自由和自由的困境——由《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透视卢梭

自由和自由的困境——由《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透视卢梭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世界文学研究, 2014, 2, 15-21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4 in Hans. /journal/wls/10.12677/wls.2014.22003Liberty and Liberty’s Dilemma—Analysis ofJean-Jacques Rousseau from His Work“Reveries of a Solitary Walker”Zimin LiuSchool of Hanho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Email: wzplws9@Received: Apr. 8th, 2014; revised: Apr. 17th, 2014; accepted: Apr. 21st,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As a "child of nature and truth", Rousseau had been pursuing his ideal of freedom and happiness throughout his life. However, such a mental giant was not accepted by his peers at that time. He had experienced no honor or respect but criticism and misunderstandings until his quiet death. By studying his last work “Reveries of a Solitary Walker”, 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the spirit of liberty in Rousseau’s eyes and his personal way to get liberty. What’s more, here we come to a deep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Rousseau cannot obtain the liberty: his paradoxical view of himself, hu-manity and the world. To some extent, what Rousseau had gone through mentally falls on almost every people from different generations. The dilemma is that the pursuit of liberty will not lead us to spiritual freedom while the strong desire of pursuing liberty is just like a morass. The more we struggle, the deeper we fall.KeywordsJean-Jacques Rousseau, Liberty, Happiness, Sensibility自由和自由的困境——由《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透视卢梭刘子旻西南大学含弘学院,重庆Email: wzplws9@收稿日期:2014年4月8日;修回日期:2014年4月17日;录用日期:2014年4月21日摘要作为“自然与真理之子”,卢梭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他理想的自由和幸福,然而这样一位饱含情感的思想巨人却不被当时的世人所接受。

最新 卢梭自由观念及其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精品

最新 卢梭自由观念及其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精品

卢梭自由观念及其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在卢梭的著作中,自由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是一个人的权力而且还是一个人的义务,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卢梭自由观念探究的,欢迎阅读借鉴。

一、何为"自由"自由这一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纵览西方思想史发展的时间历程,从古希腊到18世纪的法国再到近代历史,其间都不乏思想家对自由这一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特别是18世纪,自由更是成为这一时期启蒙运动的时代主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思想家,他们这一时期都对自由思想有过深刻的论述。

比如当时的思想家霍布斯,作为绝对君主制的维护者,他认为自由就是排除外在的任何阻碍,所谓的"自由人"就是"在其力量和智慧能够办到的事物的范围内,不受阻碍地做他决意要做的事情的人"[1].在霍布斯看来,一个人的自由与否与这个人是否具有自主权和是否具有独立的个人意志并无关系,而决定一个人自由的仅仅是不受外部阻碍的影响。

由此可见霍布斯的自由思想具有鲜明的外部性,即他对自由的着眼点仅仅停留在外部的阻碍而没有关注人内在的状态。

18世纪法国的另一位著名思想家洛克也对自由思想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洛克是一位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义的倡导者,自由主义思想是其宪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克的自由思想多见于《政府论》中,洛克认为人生而自由,这种权力是上天赋予我们每个人的。

除此之外他还指出:"人的自由和依照他自己的意志来行动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理性为基础的,理性能教导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动的法律,并使他知道他对自己的自由意志听从到什么程度。

"[2]由此可见,洛克认为人的自由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

另外,洛克还认为人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个人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要受一些相应的法律或其他意志的约束。

由此,洛克将人的自由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自由,一种是社会自由。

卢梭的自然人权观点探析

卢梭的自然人权观点探析

卢梭的自然人权观点探析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是自然人权理论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对自然人权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对自然人权的理解深刻而独特,主张每个人都具有天赋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不应受到政府的侵犯。

首先,卢梭认为,每个人天生就具有平等的自然权利,这是上帝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他强调了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平等,每个人都享有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

这些权利不是政府赋予的,而是天生就具有的。

因此,政府应该尊重并保护每个人的自然权利,而不是侵犯或剥夺。

其次,卢梭认为政府的存在应当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

他提出了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自愿同意,政府的权力应当受到人民的监督和限制。

如果政府不尊重人民的自然权利,人民有权废除这个政府并建立新的政府。

这种理论对后来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卢梅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和自我决定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自由和自主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政府不应该干预个人的信仰、思想和行为。

他主张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认为有利的目标,只要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这种个人主义的观点在其时代引起了争议,但也为后来的自由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卢梭的自然人权观点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他强调了人的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提出了政府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对于个人权利、政府职能和社会秩序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的理论为后人探讨人权和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对于建设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卢梭的自由主义浅析

卢梭的自由主义浅析

卢梭的自由主义浅析自由主义是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一种哲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体制构建和政策取向。

它还是一种宽容异己、兼容并包的生活方式。

它把自由当作政府的基本方法和政策,社会的组织原则,以及个人与社区的生活方式。

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价值诉求也是多元主义的。

但是我更喜欢的却是卢梭对自由的看法。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开场白。

“人生而平等”这个观点影响了整个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西方很多基本价值观都基于此,依赖于此。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没有这句话,所谓的西方文明,现代文明,就是个肥皂泡,一句空谈,一个纯粹的谬论。

人人追求自由,却茫然于自由的真谛,这多少有些讽刺。

在我看来,卢梭对于自由的界定,对我们厘清自由的概念意义重大,法国大革命时期群众对于自由的概念不是来自于其他重大理论体系,正是来自于卢梭的自由思想。

卢梭作为自由思想的引导者,强调以生命的热情追求人类自由,以其真情至性体察他所面对的不平等社会,不畏新旧势力对他的种种压迫,勇敢的发出自由的呼声。

自由是卢梭整个学说思想最终诉求的精神,除去自由这个概念作为卢梭理论的中心思想,整个卢梭的理论将面临崩溃之命运。

卢梭自由理论充塞于他的所有作品中,但没有一本是完全针对自由这一概念来论述的。

但我们却可以在《社会契约论》中找到界定自由理论的线索。

卢梭并没有为自由下定义或者做出类似“在什么限度与范围内人是自由”的明确规定,而只是以各种状态论来表达他对人类高度自由的向往。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1〕这是卢梭对其所处社会时代人的生存状况作出的概括性论断。

他一方面原则上肯定了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和权利,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指出现实中的人生活在不自由状态之中,饱受种种奴役。

人处在原则与事实的矛盾之中,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不能主宰自己。

试论卢梭思想的理想化和不可实践性 ——读《社会契约论》的一点思考

试论卢梭思想的理想化和不可实践性 ——读《社会契约论》的一点思考

试论卢梭思想的理想化和不可实践性——读《社会契约论》的一点思考作者:张翠云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张翠云(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摘要:卢梭是一位极具创见性的思想家,他所写的《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但也饱受争议。

为了协调自由与权威的关系,卢梭提出了“公意”理论,以公共意志来规范个人意志。

他从高度理想化的角度思考“公意”并试图论证其可以实现的形式,但因其思想投入实践所必需的重要条件——伟大的立法者难以寻找,以及重要的外界环境——纯朴风尚难以恢复,以及“公意”概念本身的模糊不清和难以制度化,使得卢梭的思想充满了理想化色彩,在现实政治生活中难以实践。

关键词:立法者;风尚;公意;自由与权威中图分类号:B56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026-03卢梭是一位极具创见性的思想家,他所写的《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但也饱受争议。

他希望从人类实际出发,寻找某种合法的而又确切的政权规则。

在《社会契约论》中,他阐述了多种政治构想,其中如何协调自由与权威的关系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公意”理论,他从高度理想化的角度来思考“公意”对社会的作用,也试图论证其可以实现的形式,但他却忽略外界环境是否能提供相应的条件,这个理论在实际政治中是否能够制度化等问题。

这些缺陷使卢梭的思想充满了理想化和浪漫主义的色彩,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现代政治的实践中很难操作和制度化。

一、自由与权威的矛盾自由在卢梭的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他看来,“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1]。

卢梭将自由与人类个体等同,人不能失去自由,甚至妥协性自由也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他将自由视为一种绝对价值。

但是一味放任人们随心所欲地做事,社会的混乱也是不可避免,所以他也认同需要一个权威做出某种社会安排,保证井然有序的生活方式。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些思考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些思考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些思考摘要:卢梭的自然教育给当时的人们树立了一种新观点,即教育适应自然和儿童中心论,同时也对当时的封建教育思想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与抨击。

但卢梭的教育思想也有些缺陷。

本文就卢梭的教育思想的某些缺陷做了些讨论与思考。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教育思想一卢梭(Jena J. Rousseau,1712——1778)是历史上享有盛誉的伟大思想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

他在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伦理道德等广阔领域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智,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在近代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由于卢梭的思想理论太多,本文就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反思。

从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上看,卢梭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他把教育分成三种——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

同时卢梭也认为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不灌输任何的传统的观念,教师的作用是保护儿童不受到坏东西的影响。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卢梭认为要让儿童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事。

他的思想无疑是对当时社会教育制度的一种挑战。

本文对卢梭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代表作《爱弥儿》一书发觉其中存有许多矛盾和不合理的地方,从而进行了教育研究方面的一些思考,以认识卢梭教育思想的真正价值。

二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同时他的教育思想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哲学家。

通过对卢梭的教育思想的分析,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实事求是的原理,更客观、更公正地评价卢梭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理论中存在着一些缺陷,现在就其著作——《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中的某些缺陷进行思考与反思。

第一,卢梭考察社会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心主义人性论,他不能正确地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原因,不能科学地阐述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他对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抱有希望,试图用“自然教育”来取代传统的封建教育,培养身心率性发展的“新人”,进而使社会得到改造和新生。

卢梭思想的启示总结与感悟

卢梭思想的启示总结与感悟

卢梭思想的启示总结与感悟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政治、教育以及个体的自由发展都有深刻的启示。

以下是我对于卢梭思想的一些总结与感悟:首先,卢梭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

卢梭认为人性本善,但由于社会的不正义以及虚荣心的影响,人们会被社会所迷惑,违背自己内心真正的本性。

他提出了“自由人探寻真性”的理念,呼吁人们回归本真,追求内在的幸福和真理。

这一启示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善良和追求幸福的本能,只要我们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坚持追求真理和自我价值的努力,就能够摆脱外界的纷扰和欲望的羁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真理。

其次,卢梭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契约。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秩序应该是基于社会契约的,每个人都应该自愿参与社会,并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启示让我明白,社会的秩序是建立在人们彼此信任和遵守共同规则的基础上的。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义务,共同遵守社会契约,才能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再次,卢梭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自由人的基础,应该注重培养个体的能力和素质,使其能够发展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这一启示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体的人格和自主能力。

只有通过教育,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发展自己的潜能,并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后,卢梭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平等。

他反对专制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主张建立一个以个体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社会。

这一启示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人类尊严都应该得到尊重。

只有在一个以个体自由和平等为核心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类尊严和价值。

综上所述,卢梭思想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他让我们明白了人性本善,呼吁我们回归本真;他强调社会契约,提醒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让我们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格和自主能力;他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平等,为我们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卢梭的社会理论与当代社会问题从卢梭思想中寻找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卢梭的社会理论与当代社会问题从卢梭思想中寻找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卢梭的社会理论与当代社会问题从卢梭思想中寻找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卢梭的社会理论与当代社会问题:从卢梭思想中寻找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社会理论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卢梭的社会理论出发,探讨如何借鉴卢梭思想解决当代社会问题。

一、卢梭的社会理论概述卢梭的社会理论可以概括为“自由人的背离和回归”,他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出现导致人类陷入不平等和束缚。

卢梭主张回归自然状态,以恢复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二、当代社会问题的存在与背景在探讨如何应用卢梭的思想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当代社会问题的存在和背景。

当代社会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这些问题使得社会秩序紊乱,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

三、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路与方法1. 社会公平和正义:卢梭主张建立一个公正与平等的社会秩序,这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非常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缩小贫富差距: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实施积极的财富再分配政策,减少贫富差距,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

(2)加强教育公平: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固化和贫困传递。

2. 社会契约与民主治理: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建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而民主制度是实现社会契约的有效方式。

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思路和方法:(1)加强公民参与: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实现公民的广泛参与和决策权,通过民主程序化解社会矛盾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2)建立透明高效的政府机构:加强政府的治理能力,建立透明、高效、廉洁的政府机构,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卢梭对环境保护十分重视,他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幸福的基础。

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可持续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以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观及其启示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观及其启示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观及其启示0 引言近代以来,尤其在霍布斯和洛克的影响下,卢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自由观思想,其中包括自然自由、社会自由以及道德自由这三种自由状态。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试图克服霍布斯和洛克自由思想的局限,所集中阐释的观点便是通过新的社会契约方式,重构共同体并且服从共同体所达成的公意,最终实现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

时至今日,“自由”仍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卢梭的自由观不但有助于发掘出人如何能够在社会中获得真正的自由,从而面对真实的自己,而且有助于我国的思想家、改革家积极吸收其思想精华,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而不断努力。

1 卢梭社会契约思想深受近代自由主义的启发社会不断变革,自由思想在政治和法律下随着资产阶级的壮大和资本主义统治的需要而变化发展。

霍布斯绝对权威下的自由和洛克所代表的自由主义,在政治思想上分歧较大。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1]4这种对自由的思考,源于卢梭吸收了近代思想家的契约理论。

1.1 霍布斯绝对权威下的自由托马斯·霍布斯认为人类最初的自然状态中不存在国家,亦没有私有财产,其著作《利维坦》中写道“人与人就像狼一样”,处于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在他看来,为了避免陷入这样的无序状态,需要“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够通过多数意志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我承认这个人或这个集体,但条件是你也把自己的权力拿出来授予他,并以同样的方式承认他的一切行为。

这一点办到之后,就像这样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成为国家,在拉丁文中称为城邦。

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

”[2]132这是由于人的理智会促使其达成某种契约,而契约则建立在人需要的基础之上。

每个人的权利完全转让给国家,个人是国家权力的根本,因此,国家的使命就是组织公众的意志来维护国内稳定有序和抵御外敌入侵。

卢梭的自由观分析

卢梭的自由观分析

卢梭的自由观分析作者:温瑛琳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5期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卢梭一直被认为是激进民主的代表人物,其著作《社会契约论》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

纵观全书,其思想如下: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国家是自由的人民订立契约而形成的。

国家成立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自由,更好地实现人们的权利。

一旦国家限制或剥夺了公民的自由,人民可以通过革命推翻政府,签订新的契约。

笔者认为平等、民主固然是卢梭强调的核心价值观,但自由却是卢梭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正如其在书中所言:“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

”之所以追求平等,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由。

也正是为了统一订约后自由与服从的关系,卢梭首次提出了公共意志理论。

所谓公意,即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

人们服从公意,服从主权,也就是服从人们自己,因而是自由的。

卢梭在书中不断强调自由的价值,其自由理念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

一、自然状态下的自由“人是生而自由的,却又无往不再枷锁中。

” 卢梭认为自由是人性中固有的,是人性的首要法则。

为了论证这种生而具有的权利,卢梭引用了当时流行的自然状态说。

卢梭的自然状态说与洛克等的大有不同。

在他看来,在这种历史的零度状态中,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人们之间仅仅维持着一种松散的关系,人们大都孤立地存在,受自然法的约束,过着最原始的生活。

在自然状态中,不存在社会这种组织形式,不存在法律,当然也就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人为的不平等。

人们除了受自己的意志支配外,不受任何外在压力的支配。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过着和平、原始的生活。

“在宇宙中他所认识的唯一需要就是食物、异性和休息。

”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整个人类历史的“黄金时期”,人们依靠原始的自然法约束,相安无事地平等地生存。

当然,即使是这种原始的生存方式,人与动物之间仍然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动物依靠最原始的生理本能生存,完全受自然规则的支配。

浅析自由在卢梭政治哲学中的含义

浅析自由在卢梭政治哲学中的含义

浅析自由在卢梭政治哲学中的含义提出以自由来贯穿卢梭的政治哲学。

在卢梭眼中,自由是作为人的本质而与动物相区别的。

因此,自由是不能妥协的。

以自由为视角,解读卢梭的政治哲学其优越性,在于卢梭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非常清晰:卢梭以人性可塑为逻辑起点,以公共意志为实践路径,以实现人的本质——自由为逻辑终点。

自由卢梭政治哲学一般人们都根据伯林的“两种自由”的区分将卢梭的“自由”归结为“积极自由”或贡斯当所谓的“古代人的自由”。

因此,卢梭被认为是反自由主义的先驱。

但细想之,恐不尽然。

要理解卢梭政治哲学中自由的含义,必须与”自然”联系起来。

在卢梭看来,自由作为人的本质使野蛮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自由对于卢梭而言是一种绝对的价值,一种宗教式的概念,自由与人类个体是等同的。

说一个人成其为人,与说他是自由的,几乎是一回事,因此,这意味着自由是不可妥协的。

自然状态中的自然人享有的自由即自然自由,后来,卢梭又将自然自由界定为“以个人的力量为其界限”,以与在社会中形成的公民自由和道德自由相区别。

这种区分对理解卢梭的自由观至关重要。

自然自由是一种非道德自由,这种非道德自由是与道德无关的,它以个体力量为界限。

“乍一看,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似乎既没有任何伦理方面的联系,又没有明确的义务。

因此,他们既不可能好,又不可能坏,既没有恶,又没有善”。

因为野蛮人不依赖于任何人,除了大自然外,人人都是一无所有,相互之间不能建立什么从属关系,野蛮人与自然界达成一种平衡,因此,野蛮人是自由的、平等的、自足的。

野蛮人的自由,是就野蛮人的状态而言,这种自由,野蛮人是意识不到的,他的幸福是一种无知的幸福;而公民自由则不是由个体力量来保障的,而是由公共意志来保障的;道德自由,就是自己作自己的主人,服从自己制订的规则。

道德自由就是自律,就是服从于个人对自己的立法。

首先,这意味着,不仅是对法律的服从,而且,立法本身都必须源自于个人。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亚当提出,卢梭所倡导的自由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不受他人控制,二是不臣服于自身的激情。

2021卢梭对于自由的探讨范文1

2021卢梭对于自由的探讨范文1

2021卢梭对于自由的探讨范文 摘要 让·雅克·卢梭是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然而,卢梭身上的标签也并非只有一个,自由主义、共同体主义、精英主义、激进主义乃至集权主义都可以从其思想中寻找出理论根源。

因而,后世对于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的争论也就纷纷扰扰,此起彼伏。

笔者认为,卢梭的政治哲学的理论的出核心是自由,也正是由于其自由观的丰富性与独特性才产生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观点,引发了后世的诸多争论。

卢梭对于自由的探讨起于他所构建的前社会状态的"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作为自在状态的人们平等而自由地生存着,其作为人的本质的"可完善性"赋予了人类天然的不可剥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

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发展,人类进入了社会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附产生了奴役,人类的自然自由也随之丧失。

同时,由于进入社会状态后人们产生了欲壑难填的欲望以及虚荣心,致使所有人都被自己的欲望和他人、舆论的评价等非理性或异己力量所奴役,人人失去了自主,堕入了枷锁,即使是那些自认为是一切人主人的人。

为了改变充满奴役的社会现实,卢梭希望通过社会契约重新构建共同体,通过将每个社会个体将一切个人权利让渡给一个主权在民的共同体,实现人人平等与自由。

同时,卢梭还认为社会个体应该通过服从公意(generalwill)来实现人的真正自主,也就是其"强迫自由"的着名论述。

在社会自由的基础之上,卢梭还提出了道德自由观点,将自由升华为一种道德境界,即个人通过道德修炼自觉与"公意"达成一致,从而彻底摆脱嗜欲的冲动,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

卢梭认为人的道德根植于人在自然状态中的自爱心与怜悯心,却在进入社会状态后被磨灭掉了,因而应当通过"自由的教育"以培养出真正公民,从而使道德成为自觉,实现其道德自由。

论卢梭的自由观

论卢梭的自由观

论卢梭的自由观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哲学家,他对自由观的探讨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主张个人应该享有自由,但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需要在社会契约的框架下实现。

本文将从卢梭的自由观出发,探讨他对自由的理解、自由与社会契约的关系以及自由的限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卢梭对自由的理解是相对于个人来说的。

他认为个人应该具有自主意识和自由选择的能力,而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指出,人们在进入社会之前是自由的,但是进入社会后,个人的自由将受到限制,因为社会契约的存在需要个人放弃一部分自由来换取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卢梭强调了自由与社会契约的关系。

他认为,社会契约是一种自愿的行为,通过这种契约,个人可以实现自己的自由。

在社会契约中,个人放弃了一部分自由,接受了国家的统治和规范,但同时也获得了社会的保障和权利。

卢梭认为,只有通过社会契约,个人才能在社会中享有真正的自由,因为社会契约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公正和平等的制度,保障了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然而,卢梭也明确指出自由是有限制的。

他认为,个人的自由不能无限制地发展,而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受到限制。

卢梭主张个人的自由应该遵循普遍意志,即个人的自由应该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公共利益。

他认为,个人的自由不能损害他人的自由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否则就是滥用自由。

因此,卢梭主张社会应该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来限制个人的自由,以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卢梭的自由观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为后来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他的观点也引发了对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平衡问题的思考。

卢梭的自由观强调了个人的自由权利,但同时也强调了社会契约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这种平衡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起来,卢梭的自由观强调了个人自由与社会契约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个人应该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需要在社会契约的框架下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卢梭自由理论的价值困惑作者:张晓艳赵升辉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11期摘要:自由理论作为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理论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其自由的内涵是: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

卢梭以“公意”理论为基础,以极具辩驳性的语言,阐述了自由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自然自由,到产生社会状态后人的自由权利的丧失,最后发展到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归复的梯级发展过程。

但在他的自由思想中却蕴含着一些自身无法消解的困惑,即个人自由的困惑、公意的困惑、自由思想在实践上的困惑,正是由于这些困惑,才让卢梭的自由理论在现代社会甚至出现了悖论的误解。

关键词:卢梭;自由理论;社会契约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087-02“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这句话就是卢梭《社会契约论》中发人深省的开篇,卢梭认为这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来关于自由的最大困惑,也就是丹尼尔·卡伦所说的谜团。

以此为基础,卢梭分析了产生这种恶的原因,详细阐述了自由理论产生的背景、内涵等。

一、卢梭的自由理论困惑产生的背景(一)社会背景卢梭虽然生于瑞士日内瓦,但却在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真理的时候生活在了法国,就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卢梭的这篇文章在时隔27年后才变得家喻户晓、广为人知,人们一谈到“自由和主权”,就要从他的《社会契约论》中来寻找关于自由理论的证据,就要用自由理论作为他们推翻压迫和封建制度的理论武器。

可见,卢梭的自由理论并非是偶然产生的,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状态中,人们普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才促使了卢梭生活于这样的社会状态下能够感同身受,理解对于真正自由的渴望。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提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正如罗伯斯庇尔称赞卢梭一样,“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先驱”,卢梭自由理论的问世,指明了法国人民将以何种姿态获取社会地位。

(二)思想背景与生活在18世纪的其他契约论者建立在“自然状态”的构想不同的是,卢梭的自然状态内含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从卢梭的文章《论科学和艺术》中就可以看出,在其文章中,卢梭都贯穿着自然使人幸福,而社会的存在使他们生活悲惨。

卢梭认为,人类社会科学的进步都是违背了人类真正的自由,技术制度的进步和完善使得独立的个体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相互依靠,这与“自认状态”下的完全自由是相互违背的,这也就是“枷锁”产生的原因所在。

二、卢梭自由理论困惑的内涵自由(freedom或liberty)一词古已有之,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文艺复兴以后学者们对于自由的争论,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对自由给予不同的定义,要考察自由内涵,必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谈。

(一)自然自由卢梭认为,只有从人类的初始状态出发,来考察人类的整个演变过程,才能发现人类具有什么天赋的权利,这种天赋的权利又是如何在社会状态下丧失掉的,我们才能用同样的方式把这个权利找回来。

在自然状态下,人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要方面,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的束缚和支配,表现为一个外在于自然的主体,会以“自由主动者的资格”参与到自然的关系之中,并通过自由行为来进行取舍,有时甚至是违背自然的规则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松散的,没有压迫和剥削,每个人都孤独地生存着,不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也不存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意志的强迫。

可见,自然状态的人只有纯粹自然状态的冲动,他的欲望不会超过他的身体需要,可以说是无欲无求的。

所以,这就从人类产生的起点论证了“人生而自由”,只是在自然状态时期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的自由是一种低级的自由,并不存在约束自由的“枷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是快乐的。

因此,自然自由即符合本性的自由遵循着自爱和他爱这两种情感,使得束缚自由的枷锁还不至于过早产生。

(二)社会自由不论在政治思想家还是卢梭的理论中,自由总是与平等联系在一起的。

平等是拥有自由的前提条件。

随着人类告别原始社会的生活,家庭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普遍形式,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了偏爱心、各种各样的观念,同时人的认识能力的增长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们逐步脱离了自然状态,也就失去了自然自由。

所以,卢梭对此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即新的自由观——社会自由(契约自由)。

通过构建社会契约,构建新的自由,用社会契约来保障个人自由。

而这个契约的建立和实施在于对公意的服从。

理论上来说,这种公意是以消融个人的意志和自由为依托的。

在这种制度下,公意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但是,公意仅仅是众意中去除多数和少数以外的共同部分,当公意中的个人意志与公意发生矛盾时,必须割舍个人意志服从公意。

“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

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那么,作为公意的自由实现了,作为众意的个人自由却又被淹没了。

这不就恰恰印证了“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的箴言了吗?(三)道德自由在契约中,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卢梭提出自由状态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道德自由,人的自由不仅要靠服从公意的理性判断,而且要依靠道德来捍卫。

当每个人在获取自由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感性而伤害他人的权利,而是通过道德所产生的理性原则来判断,使之达到真正的自由,这种捍卫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法律。

对公民个人而言,法律正是全体意志的体现,是自己的意志,你反对法律就是反对你自己;对不服从公意的人,要迫使他自由。

所以,也用不着问人既然是自由的,为什么又要服从法律,因为法律是我们自己的意志的记载。

尽管卢梭随后又指出了创设公民宗教的必要性,它的实质就是将法律神圣化,使宗教义务等同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使宗教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卢梭也指出将风俗和习惯,尤其是舆论等道德化并铭刻在公民们的心中,这些在捍卫道德自由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自由被卢梭认为是人类摆脱“枷锁”的良方,他认为服从法律并不是限制人们生活和生存的“枷锁”,因为这个法律本身就是由我们自己建立的。

三、限制自由的“枷锁”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卢梭通过三个视角,即自然自由、社会自由、道德自由三个方面来论证其自由理论中的这个经典矛盾,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限制卢梭自由理想实现的“枷锁”的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济活动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人们的经济活动的重要指向,人们的各种各样的精神活动包括政治活动都必须依赖于经济活动,从人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出发考察人的自由,能避免我们仅仅从观念上、形式上来分析自由。

作为根本性因素的生产力,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原始社会,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生产极其落后,而“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与自由相比,血族的支配成为主要的状态;到了阶级社会,随着国家的产生,生产活动得以丰富,但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斗争又成为限制人们自由的主要因素;即使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质的提高,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阶级利益的对抗虽然最终消失,但是非阶级的利益差别仍然存在,政治权利尽管为人们普遍、真实、平等地享有,但社会公共权利却仍然有政治统治的性质;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失,社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自治社会即自由人的“联合体”时,个人自由才得以实现。

可见,生产活动是影响人类自由的基本因素,不论是缺乏足够的生产活动还是生产活动低下,都将阻碍人们获得自由的权利。

(二)社会关系社会作为人们生活的载体,是人们交往的复合体。

社会关系由此而产生,它是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相互联系的一种联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社会关系有多种分类,从社会关系的主体和范围,可以划分为个人之间的关系,群体、阶级、民族内部关系;从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可以划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从社会关系包含的矛盾性质,可以划分为对抗性关系和非对抗性关系。

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也就是说,每个人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和生活,都将依附于各种社会关系。

作为一国的公民,自然就依附于国家成为国家体系中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也必须依靠社会这个集体来完成自己的私人活动;作为家庭中的一分子,家庭为我们提供了血统的继承,任何脱离社会的行为都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也就成为限制自由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只有依赖和遵守不同的关系体系,才能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具有依附关系的存在,又都是不自由的表现。

所以,综合来看,经济活动是阻碍人们实现自由的物质因素;社会关系是精神因素,只有正确处理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打开束缚自由的“枷锁”。

四、解开“枷锁”的途径(一)社会契约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严重束缚了每个人的自由,由于每一个生活在社会状态中的人都依附于不同的关系网中,要适当地调节这些关系,就必须按照卢梭所提倡的观点,建立能够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的社会契约,让在契约中的每一个人以及他所有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这样每一个结合者就没有什么额外的要求,也不会保留任何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都能从其他结合者那里得到与他转让的权利相同的权利,每个人都得到了他失去的东西的等价物,并获得了更多的保护其所有物的力量。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足够使每一个人不至于束缚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而是把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全部力量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把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接纳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社会实践由于个人综合素质低下,导致自由总是离我们遥遥无期,不论是没有获取自由的身体素质还是没有获取自由的坚定意志甚至是没有承受得住社会主流观念对抗的心理素质,都成为影响我们个人自由的主观因素。

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只有符合实践的才是正确的理论。

社会实践能为我们的理论提供正确与否的检验,而且也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经受住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才能培养出经久不衰的获取真理的精神。

由于卢梭的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的推动作用,使卢梭成为“自由主义之父”,这为以后各个思想家研究自由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正因为其提出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的这一矛盾的存在,使得思想家们争先恐后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就丰富了关于自由思想的解释,比如康德、赛亚·柏林等人就曾深入地研究过卢梭的自由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促进了政治思想的多样性发展。

同时对于普通公民而言,虽然卢梭的自由理论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争取真正自由的精神指导和方向,促使他们摆脱现状,为更好的生活状态而努力奋斗。

卢梭的自由理论即“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这一矛盾仍然还没有得以解决,这个矛盾集中体现在了实现个人自由和维护社会、国家、集体的公共自由这两个愿望,这两种愿望难以协调,决定了他的自由理论也是一种难以走下神坛的理想,因为一旦它从理想的神坛走向世俗的世界,也就走向了它的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