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
中医知识:解表法
![中医知识:解表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bd19e50b4c2e3f56276373.png)
中医知识:解表法解表法又称发汗法,是使用具有解表发汗作用的药物达到去除外邪的目的。
一般非为以下几种:1、辛温表解法适用于外感风寒,因正邪抗争于皮毛经络,故有恶寒发热,头颈强痛,肢体酸痛,脉浮紧或者浮缓、无汗等。
解决之道常有用麻黄、桂枝、羌活、防风、白芷。
紫苏等药物为方。
如表寒而无汗,用麻黄;若兼里热,则辅以辛凉,如大青龙汤;若有汗恶风,则用桂枝;表寒证青,用葱豉。
2、辛凉解表法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燥之邪的表征,常见身热头疼、微恶风寒。
出汗。
口渴咽痛等症状。
常用药物如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等,桑菊饮,银翘散为其中的代表药方。
也有辛温解表药和寒凉药物配成辛凉解表剂者,如麻杏甘石汤,有效针对肺热咳喘,肺气不宣者。
3、滋阴解表法适用于外感表征兼有阴血不足之症。
因阴血亏虚,则汗源不足,感受外邪,不能作汗达邪,必须滋阴药与解表药配合使用,滋其液以充其汗源,发其汗以解外邪,是扶正与祛邪一箭双雕之做法,使表可解而正气不伤。
常用药物如玉竹、地黄、麦门冬、葱、豉、葛等同用,代表药方有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
4、助阳解表法适用于外感表证兼阳气不足的症状。
阳气虚弱,则正气不足,感受外邪,不能祛邪外出。
必须加以助阳药与解表药使用,扶其正以祛其邪,发其汗以解其表,才能攻邪,而不伤正。
常见药物如附子、人参、黄芪,与防风、麻黄、细辛、羌活等同用,代表药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再造散。
5、理气解表法适用于表证兼气滞之症,患者由于气分不舒,感受外邪,已非简单表证,因此需要解表。
理气双管齐下,才能解除复杂病情。
常用药物有香附、陈皮,与解表药同用,代表药方:香苏散。
6、化饮解表法适用于外感兼痰饮之症。
有痰饮的患者一旦感受外邪,则内饮外寒,扭结不解。
当用解表药与化饮药配合使用,才能使外邪化解,表里均治。
常用半夏、干姜、细辛,与解表药同用,代表药方:小青龙汤。
7、透疹解表法适用于小儿麻痹疹初期,欲出不透,透发不畅者。
因麻疹初起,病邪在表,宜解肌透疹,而疹毒外透则邪有去路,不致内陷而变为逆证,病情可以迅速得到控制。
中药药性歌诀
![中药药性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040fafd13186bceb19e8bbd4.png)
药性歌诀解表药(一)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肿消。
桂枝性温,发汗解表,通阳化气,温经止痛。
荆芥与紫苏,羌防白芷俱,辛温解表用,风寒表证除。
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若逢头面病,白芷是所需,生姜并止呕,暑湿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牛蒡尤可疗咳嗽,蝉蜕抽风声哑尝。
桑叶枝皮果,皆为有用资。
叶将风热散,目赤眩晕医,血虚桑椹好,风湿用桑枝,桑皮清肺热,水肿亦相宜。
菊花甘苦微寒,散热明目清肝,野菊清热解毒,疔疮痈肿能安。
葛根甘辛平,退热又生津,透疹舒项背,热泻配连芩。
柴胡退热效能良,往来寒热更需尝,疏肝解郁尤常用,升举清阳不可忘。
升麻亦可升清气,解毒透疹是其长。
清热药石膏大寒清肺胃,烦渴能除壮热退,生用清热宜内服,煅过收敛外用配。
知母泻火亦滋阴,实热虚热皆能清,阳明经热石膏配,知柏并用肾火平。
黄芩连柏苦寒强,泻火解毒湿热攘,三焦热盛可同用,并治泻痢与疮疡。
心烦呕痞黄连好,黄芩清肺兼少阳,黄柏善清下焦火,三药异同仔细详。
栀子苦寒,降火除烦,清热利湿,淋病黄疸,凉血止血,吐衄能安。
龙胆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高热惊搐可用,下焦湿热能除。
夏枯草,清肝好,眩晕治,目疾疗,能散结,瘰疬消。
决明子清肝,头痛眩晕餐,目赤肿痛用,润肠便不难。
苦参性苦寒,下焦湿热犯,黄疸并痢疾,用之可以扳。
银花连翘二地丁,善治疮疡热毒清。
温病毒痢银花效,热陷心包选翘心,黄疸乳痈公英用,疔毒常施紫地丁。
大青板蓝根,清热解毒胜,温病诸般证,用之有效能,流感配羌活,肝炎乙脑珍,痄腮及丹毒,疸痢用皆灵。
青黛功相似,凉血亦定惊。
蚤休拳参半边莲,疮疡蛇毒均可歼。
肝热惊搐蚤休用,水肿尤宜用半莲。
金荞麦和鱼腥草,射干也把肺热扫。
肺痈当以荞腥主,咽痛痰鸣射干好。
白头翁与马齿苋,秦皮地锦性皆寒,大肠湿热能清解,热泻热痢用之餐。
鸦胆子把原虫杀,阿米巴痢疟疾安。
红藤败酱草,解毒治肠痈。
红藤善活血,败酱更排脓。
犀角清热定惊良,凉血解毒此为上,热入血分用为主,吐衄斑疹必须尝。
解表剂的分类
![解表剂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51e24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c.png)
解表剂的分类
1. 辛温解表剂呀,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能驱散你身体里的寒邪呢!比如麻黄汤,那可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得力小助手呀!
2. 辛凉解表剂岂不是像夏天里的一阵凉风,给你带来清爽呀!像银翘散,在风热感冒时就能大显身手啦!
3. 扶正解表剂呢,就如同给身体这个“战场”补充了强力后援呀!人参败毒散不就是这样的存在么!
4. 解肌发表剂是不是像一个和缓的调节者呀,让身体慢慢恢复正常状态。
桂枝汤不就起着这样的作用嘛!
5. 调和营卫剂,哎呀呀,就好像让身体的“卫兵”们排列整齐,有序作战呢!比如桂枝加芍药汤。
6. 祛湿解表剂,哇哦,仿佛是专门来对付湿邪这个小捣蛋的呀!藿朴夏苓汤就是对付它的一把好手呢!
7. 透疹解表剂呀,是不是像帮你打开了出疹子的通道呀!升麻葛根汤在这方面就挺厉害的哟!
8. 清热解毒解表剂,这不就是身体的“消防员”么,扑灭热毒的小火苗呀!比如普济消毒饮。
9. 疏表达邪剂,就如同为身体打开了一扇透邪外出的门呢!葱豉桔梗汤就是这样的存在呀!
我觉得这些解表剂都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在应对不同情况时能发挥关键的作用呢!要根据具体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解表剂呀,可不能乱用哦!。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31ac8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1.png)
以下是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解表剂
辛温解表:主治表实证,代表方剂为麻黄汤。
辛凉解表:主治表热证,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扶正解表:主治虚人感冒,代表方剂为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葳蕤汤。
泻下剂
寒下:代表方剂为大承气汤。
温下:代表方剂为温脾汤。
润下:代表方剂为麻子仁丸。
攻补兼施:代表方剂为黄龙汤。
和解剂
和解少阳: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
调和肝脾:代表方剂为逍遥散。
调和肠胃:代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
清热剂
清气分热:代表方剂为白虎汤。
清营凉血:代表方剂为清营汤。
清热解毒:代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
清脏腑热:代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
清热祛暑:代表方剂为藿香正气散、六一散。
清退虚热:代表方剂为青蒿鳖甲汤。
温里剂
温中祛寒:代表方剂为理中丸、小建中汤。
温肾散寒:代表方剂为四逆汤。
补益剂
补气: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
补血:代表方剂为四物汤。
气血双补:代表方剂为八珍汤、炙甘草汤。
补阴:代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补阳:代表方剂为肾气丸、右归丸。
中药二口诀
![中药二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72be1df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5.png)
中药二口诀一、部分重点单味药速记1.辛温解表药荆芥、防风、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幕、白芷、羌活、细辛、辛夷、苍耳子。
【口诀】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2.辛凉解表药蔓荆子、牛蒡子、薄荷、蝉蜕、淡豆豉、菊花、桑叶、葛根、升麻、柴胡。
【口诀】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阳升。
3.清热泻火药石膏、芦根、知母、竹叶、淡竹叶、决明子、栀子、天花粉、夏枯草。
【口诀】泻火石膏芦知竹,决明栀子粉夏枯。
4.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苦参。
【口诀】三黄苦胆燥湿热。
5.清热凉血药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紫草、牡丹皮、赤芍。
【口诀】凉水生玄紫丹芍。
6.清热解毒药白头翁、白鲜皮、板蓝根、金银花、金荞麦、青黛、大青叶、鱼腥草、败酱草、秦皮、半边莲、半枝莲、穿心莲、射干、马齿苋、马勃、白花蛇舌草、熊胆、鸦胆子、木蝴蝶、连翘、蒲公英、土茯茶、重楼、山豆根、紫花地丁、大血藤。
【口诀】板白金青草秦皮﹐射马蛇熊鸦蝴蝶,连蒲茯楼豆丁血。
7.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口诀】虚热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黄连。
8.攻下药大黄、泻叶、芒硝、芦荟。
【口诀】大黄泻叶芒硝荟。
9.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口诀】润下火麻郁李仁。
10.峻下逐水药甘遂、红大戟、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千金子、巴豆。
【口诀】甘遂戟芫牵牛豆。
11、祛风湿药桑枝、秦艽、威灵仙、桑寄生、臭梧桐、雷公藤、青风藤、海风藤、川乌、乌梢蛇、蕲蛇、伸筋草、鹿衔草、路路通、丝瓜络、五加皮、穿山龙、千年健、木瓜、豨莶草、防己、徐长卿、独活。
【口诀】桑艽威灵寄梧藤,乌蛇伸筋衔草通。
瓜络加皮山龙健,木瓜豨莶防卿活。
12.芳香化湿药砂仁、草果、佩兰、草豆蔻、白豆蔻、广藿香、苍术、厚朴。
【口诀】砂仁草果佩豆蔻,藿香苍厚化湿呕。
13.利水渗湿药瞿麦、地肤子、萆薢、通草、木通、茯苓、猪苓、广金钱草、金钱草、连钱草、冬葵子、萹蓄、海金沙、车前子、茵陈、滑石、薏苡仁、灯心草、石韦、泽泻。
解药表
![解药表](https://img.taocdn.com/s3/m/b1d4763f83c4bb4cf7ecd182.png)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量用法:3-10克,大剂量可用至20克。
发汗解表宜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或生用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作用较强,故表虚汗、阴虚盗汗,肺肾两虚的喘咳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桂枝:辛、甘、温。
归肺、脾、心、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用量用法:3-10克使用注意:本品甘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出血诸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辛,温。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用量用法:3-10克。
不宜久煎。
治鱼蟹中毒加生姜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之称用量用法:3-10克,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及热证忌服。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季风寒感冒而兼暑湿,水肿、尿少。
用量用法:3-10克。
利水消肿需浓煎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忌用。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消疮,止血。
用量用法:3-10克,不宜久煎,止血须炒炭用,余皆生用。
防风:辛、肝、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味辛发散,入太阳经可散在表之风邪,入脾经可除肌肉之湿邪,但味温不燥,甘缓不峻,为风药中之润剂,为祛风止痛之良药。
防风即治外风,又治内风,通治诸风,故名防风,应为外来之风所致病。
使用注意:血虚风痉、阳亢生风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或慎用。
羌活: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风寒湿痹,肩背疼痛。
筋骨所致的上半身痹痛,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巅顶头痛,辛温香燥,上行升散,善达巅顶,长于发散太阳经之风寒湿邪,有止痛之效,与羌活相似。
治风寒上犯,太阳受邪所致的头痛,尤以巅顶疼痛为宜。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肝阳头痛及热证均忌用白芷:(川白芷和杭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中药药性歌诀
![中药药性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040fafd13186bceb19e8bbd4.png)
药性歌诀解表药(一)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肿消。
桂枝性温,发汗解表,通阳化气,温经止痛。
荆芥与紫苏,羌防白芷俱,辛温解表用,风寒表证除。
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若逢头面病,白芷是所需,生姜并止呕,暑湿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牛蒡尤可疗咳嗽,蝉蜕抽风声哑尝。
桑叶枝皮果,皆为有用资。
叶将风热散,目赤眩晕医,血虚桑椹好,风湿用桑枝,桑皮清肺热,水肿亦相宜。
菊花甘苦微寒,散热明目清肝,野菊清热解毒,疔疮痈肿能安。
葛根甘辛平,退热又生津,透疹舒项背,热泻配连芩。
柴胡退热效能良,往来寒热更需尝,疏肝解郁尤常用,升举清阳不可忘。
升麻亦可升清气,解毒透疹是其长。
清热药石膏大寒清肺胃,烦渴能除壮热退,生用清热宜内服,煅过收敛外用配。
知母泻火亦滋阴,实热虚热皆能清,阳明经热石膏配,知柏并用肾火平。
黄芩连柏苦寒强,泻火解毒湿热攘,三焦热盛可同用,并治泻痢与疮疡。
心烦呕痞黄连好,黄芩清肺兼少阳,黄柏善清下焦火,三药异同仔细详。
栀子苦寒,降火除烦,清热利湿,淋病黄疸,凉血止血,吐衄能安。
龙胆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高热惊搐可用,下焦湿热能除。
夏枯草,清肝好,眩晕治,目疾疗,能散结,瘰疬消。
决明子清肝,头痛眩晕餐,目赤肿痛用,润肠便不难。
苦参性苦寒,下焦湿热犯,黄疸并痢疾,用之可以扳。
银花连翘二地丁,善治疮疡热毒清。
温病毒痢银花效,热陷心包选翘心,黄疸乳痈公英用,疔毒常施紫地丁。
大青板蓝根,清热解毒胜,温病诸般证,用之有效能,流感配羌活,肝炎乙脑珍,痄腮及丹毒,疸痢用皆灵。
青黛功相似,凉血亦定惊。
蚤休拳参半边莲,疮疡蛇毒均可歼。
肝热惊搐蚤休用,水肿尤宜用半莲。
金荞麦和鱼腥草,射干也把肺热扫。
肺痈当以荞腥主,咽痛痰鸣射干好。
白头翁与马齿苋,秦皮地锦性皆寒,大肠湿热能清解,热泻热痢用之餐。
鸦胆子把原虫杀,阿米巴痢疟疾安。
红藤败酱草,解毒治肠痈。
红藤善活血,败酱更排脓。
犀角清热定惊良,凉血解毒此为上,热入血分用为主,吐衄斑疹必须尝。
中药名词解释
![中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5624348804d2b160b4ec067.png)
72.升降沉浮:指药物在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泄利等作用。
73.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74.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4.清热燥湿:药性苦寒,既能清热,又能燥湿,治疗湿热所致的泻痢、黄疸、带下、淋浊、湿疮等证的作用或治法,称为清热燥湿。
5.清热凉血: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治疗温热病邪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以及舌绛心烦或神昏谵语等血分实热证的作用或治法,称为清热凉血。
6.清热药: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45.安神药: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心神不安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46.平肝潜阳:部分介类和矿石类药物,质重,有镇潜沉降之性,具显著的平肝阳作用,称为平肝潜阳。
47.平肝息风: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之义,是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或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的作用或治法。
48.息风止痉:平息肝风、制止痉挛之义,是治疗肝风内动所致的痉挛抽搐的作用或治法。
34.祛瘀生新:瘀血阻滞于体内,影响新血的生长,使用活血化瘀药,祛除瘀血以利新血生长,称为祛瘀生新。
35.活血调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畅血脉而通调月经,治疗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的药物功效。
36.破血:药物活血力强,具有破癥消瘀的功效,主要用于癥瘕、闭经等证。
37.引血下行:为引火下行的一个方面。凡血热上冲之证,可以通过降泄之药,使血下行而治疗血热妄行、迫血上溢之吐血、衄血等。
1.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辛温解表: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之功,发汗力较强的药物,用于风寒表证。称为辛温解表。
中药分类速记口诀
![中药分类速记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035038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b.png)
中药分类速记口诀
中药分类速记口诀:
1. 辛温解表药: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2. 辛凉解表药: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3. 清热泻火药:泻火石膏知芦竹,决明栀子粉夏苦。
石膏泻火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煅用收敛又生肌,专配知母情相须。
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润燥虚热退。
芦根除烦又生津,止呕排脓利尿淋。
4. 清热燥湿药:三黄苦胆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止血又安胎。
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
黄柏入肾燥下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胆草燥湿泄肝胆,带状疱疹小儿惊。
5. 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紫丹芍。
生地凉血阴津热,润肠吐衄伤营血。
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润肠真。
丹皮凉血散淤血,内外痈肿骨蒸热。
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
6.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双黄连,蚤休败酱青板蓝,二白地丁垂盆菊,马勃红藤马齿苋。
以上是中药分类速记口诀供您参考,建议您根据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忆。
中医药汤头歌诀
![中医药汤头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fe1135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a.png)
中医汤头歌诀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
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
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风温咳嗽服之
愈,热甚阳明入母膏。
二、祛暑剂
1.祛暑清热剂
清络饮:清络饮用荷叶边,竹茹银扁麦冬煎,加入扁豆甜蜜
凑,暑热伤肺轻症安。
2.祛暑解表剂
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扁银花,扁豆鲜扩同煮茶,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三、泻下剂
1.寒下剂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救阴泻热通便闭,峻下热结第一方。
2.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痛证医,冷积内结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https://img.taocdn.com/s3/m/61639cfa71fe910ef12df881.png)
微火烘干入药。
性能: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
1. 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 而多鼻漏者。如辛夷散。
2. 通鼻窍:散肺部风邪, 其性升散,引诸药上行,善 通鼻窍,为治鼻病的要药。 常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等。
辛温解表药
★紫 苏
药用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 燥叶;茎单用为苏梗;种 子入药为苏子。
2. 对于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 疗效甚好,常与桑叶、夏枯草配伍。
3.为外科之要药,用于疮黄肿毒, 既可内服,又可外敷,常与金银花、 连翘、蒲公英、甘草等同用。如五 味消毒饮。
辛凉解表药
牛蒡子
药用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种子。晒干, 生用或炒用。
性味:辛、苦,寒。入肺、 胃经。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利咽宣肺: 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肺热咳嗽等症,常与银花、 连翘、桔梗等同用。
性能:辛,凉。入肺、肝经。善清上焦风热,又疏解 肝胆郁结,清暑避秽。
功效: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
主治: 1. 疏散风热: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如银翘散。 2. 清头目、利咽喉:治风热上攻引起的头痛目赤,咽 喉肿痛等证,常与防风、桔梗、玄参、菊花等同用。 3.透疹止痒:治风热束表的麻疹不透,及风疹、皮肤 瘙痒等,与蝉衣、防风等同用。 4.疏肝解郁:常与柴胡、白芍等同用治胸胁胀闷。
辛温解表药
性能: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发表,胜湿解痉。 主治:
发散风寒表证 1.解表
疏散风热表证
风湿证早期---痉挛、肌肉强直---防风散 2.祛风止痉
解痉:破伤风、歪嘴风(N症状)---千金散
3.止汗---玉屏风散
*对阴虚火旺及血虚发痉者忌用。
方剂学总结
![方剂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fe23a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e.png)
一、解表剂1.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
2.适用范围: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兼见表证者3.分类:(1)辛温解表(2)辛凉解表(3)扶正解表4.注意事项:(1)辨清病证性质,适当遣药组方(2)把握煎服方法,利于发汗驱邪(3)解表取汗标准,以遍身微汗为佳(4)权衡表里轻重,治疗主从有序(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9g 桂枝6g 杏仁6g 炙甘草3g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配伍特点:麻桂相须,开腠透营,发汗解表之功益彰;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利肺平喘之效更甚。
2、桂枝汤组成: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3g(12枚)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配伍特点:一是发中有补,散中有收,祛邪而不至过汗,和营使发汗有源;二是既能辛甘化阳,又能酸甘化阴,阴阳并补(气津同补),调和营卫。
3、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9g 防风9g 苍术9g 细辛3g 川芎6g 香白芷6g 生地黄6g 黄芩6g 甘草6g用法:水煎温服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配伍特点:一是辛温升散药和寒凉清热药合用,外散风寒,内清里热,使汗而不峻,清而不滞;二是药备六经,通治四时,充分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4、香苏散组成: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120g 炙甘草30g陈皮60g(不去白)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配伍特点:解表与理气化湿并举,宣肺与疏肝醒脾共行,祛风散寒,调气活血,药性平和5、小青龙汤组成: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用法:水煎,温服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
解表剂
![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42bd033eb90d6c85ec3ac6b9.png)
解表剂(一)、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表征。
1、辛温解表:外感风寒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涕、头痛、肢体酸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
药物: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2、辛凉解表剂:外感风热证。
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口渴、咳嗽痰稠黄、苔微黄、舌质红、脉浮数等。
药物:银翘解毒丸(片)、感冒退热颗粒、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3、表里双解剂:用于表里同病。
外感表证,兼热结便秘,或湿热泻痢等药物: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丸4、扶正解表剂:有补益药和解表药配合组成,具有扶正、散邪特点,用于体质虚弱、兼感外邪所致的虚人外感。
药物:玉屏风散颗粒、参苏丸祛暑剂(二)祛暑剂:祛暑、除湿的作用。
属于暑邪或暑热挟湿伤人所知的病症。
临床上多见于中暑、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水土不服等。
1、解表祛暑剂:适用于夏日受暑感寒。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
药物:保济丸、藿香正气水、暑热感冒颗粒、清暑解毒颗粒2、健胃祛暑剂:适用于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药物:十滴水(软胶囊)3、祛暑除湿剂:适用于夏伤暑湿。
症状: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等药物:六和定中丸、甘露消毒丸、清暑益气丸泻下剂(三)、泻下剂: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等作用。
主要用于排便困难,秘结不通,排便艰涩不畅等便秘症状。
1、寒下剂: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痛。
药物:复方芦荟胶囊、当归龙荟丸、新清宁胶囊、清宁丸、一清胶囊2、润下剂:润燥滑肠,促使大便易于排出。
适用于热结肠燥便秘;或老年津枯、病后津亏和产后血虚所致的便秘。
药物:苁蓉通便口服液、麻仁润肠丸、麻仁丸、麻仁滋脾丸、通便灵胶囊、通乐颗粒清热剂(四)、清热药: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祛湿等作用,主要用于里热证。
1、清热泻火类:用于肺胃里热炽盛证。
症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2deb5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b.png)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根据中药解表药的性质、功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辛温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温的性质,能够促使毛孔张开,引起出汗,从而解除表层的风寒或风热症状。
常见的辛温解表药有荆芥、藿香、紫苏、草果等。
它们一般适用于风寒或风热初发,伴有发热、头痛、恶寒或鼻塞等症状的患者。
2.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凉的性质,既能解表,又能清热,适用于风热或风热邪入营血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菊花、连翘、银花等。
它们能够迅速扩张毛孔,引起出汗,还能清热解毒,适用于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3. 苦寒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苦、寒的性质,主要用于风热邪气入侵引起的症状,适用于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较重的患者。
常见的苦寒解表药有金银花、栀子、黄芩、黄连等。
它们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风热引起的疾病。
4.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既有辛味,又有凉性,能够扩张毛孔,引
起出汗,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蒲公英、凉茶等。
它们适用于风热邪气的症状,如发热、口渴、咽痛等。
总结起来,中药解表药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苦寒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解表药进行治疗。
解表药
![解表药](https://img.taocdn.com/s3/m/ef6daff36137ee06eff91892.png)
第一章解表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分类及适应证】1)辛温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应于:①风寒表证,见恶寒重发热轻。
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②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水肿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2)辛凉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和缓,适应于:①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鼻塞,流浊涕,咽部红肿疼痛,口渴,舌尖红,脉浮数等;②温病初起属风热表证者;③咳嗽,麻疹透发不畅兼有风热表证者。
【使用注意】1)注意用法。
解表药多为辛香发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2)注意体质。
久病体虚者慎用。
3)注意禁忌病证。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久患疮疡、大失血等患者应慎用。
4)注意季节。
夏季腠理疏松,易于出汗,用量宜轻;冬季腠理闭塞,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5)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解表药,发汗过多,耗伤阳气,进而损及阴液,导致虚损。
6)注意疗程,解表药为祛邪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第1节辛温解表药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处方别名】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归经】辛、味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
发汗解表——{特点:发汗力量峻猛应用:①风寒表实无汗证;②风寒湿痹,阴疽等宣肺平喘——{特点:善宣散肺气。
应用:①风寒袭肺之喘咳;②痰饮犯肺之咳喘;③热邪壅肺之咳喘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应用】麻黄配桂枝: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甘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用于风寒袭肺之咳喘。
麻黄配石膏、杏仁、甘草: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麻黄配干姜、细辛: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寒饮郁肺之咳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使用注意】1) 注意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别。
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有什么区别
![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有什么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adbc84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8.png)
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在药物性质、作用和适应症上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药物性质上,辛温解表药的药物性质多属温性,辛凉解表药的药物性质多属凉性。
因此,在药物性质上,这两种药物存在本质的区别。
其次,在作用上,辛温解表药主要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而辛凉解表药则主要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
这是因为它们的药物性质不同,导致其作用方向和效果也有所不同。
最后,在适应症上,辛温解表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的表症,如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等。
而辛凉解表药则主要用于外感风热的表症,如发热重、微恶寒、头痛、咽喉肿痛等。
这是因为它们的药物性质不同,导致其适应症也有所不同。
总之,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在药物性质、作用和适应症上均存在明显的区别。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合理选用药物,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也要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辛温解表
麻黄
桂枝
细辛
发散风寒
解表祛风
麻黄辛开苦泄,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辛甘温,善于温通经脉,通达阳气以解表,发汗之力较缓弱;细辛尚能止痛,温肺化痰
荆芥
防风
紫苏
解表祛风
荆、防发散之力均不如麻、桂,作用较缓和;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炒炭又能止血,防风兼有甘味而不燥,祛风止痛作用较好,紫苏辛温之性大于荆、防,发表散寒之力较强,又能理气和中
白芷
辛夷
苍耳子
散风寒
通鼻窍
白芷主要散头部风寒而通鼻窍,又能止痛,消肿排脓;辛夷则宣肺而通鼻窍,一般伤风感冒很少用;苍耳子祛风湿又能止痛
生姜
葱白
表散风寒
生姜长于止呕,葱白善于通阳气而散阴寒
辛凉解表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葛根
疏散风热
薄荷发汗作用较强,牛蒡子次之;薄荷善清头目风热,又能理气消食,牛蒡子长于宣肺利咽,透表解毒;蝉蜕则以定惊去翳见长,葛根还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桑叶
菊花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桑、菊疏散之力均不及薄荷;桑叶发散作用要比菊花强,且长于宣肺而清肺燥;菊花则清肝明目作用强于桑叶,又可解毒
柴胡
升麻
解表升阳
二者均能升举阳气,但柴胡升举之力不及升麻;柴胡善于和解退热,又能疏肝理气;升麻长于解表透疹,并可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