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凉解表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应用】
1. 用于寒热新久各种风湿痹痛,尤宜于 热痹 。 ①热痹:~防己、牡丹皮、络石藤、 忍冬藤 ②寒痹:~天麻、羌活、当归、川芎 ③痹证日久,腰膝酸痛,肢节屈伸不 利,或麻木不仁: ~独活、桑寄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2.用于治疗骨蒸潮热 骨蒸潮热:青蒿、地骨皮、知母
独活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独活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
功效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风寒湿痹证 。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 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1)风寒湿痹初起,肌肉、腰背、手足
疼痛: ~当归、白术、牛膝 2)痹证日久,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用于湿疮瘙痒 。 苦参、地肤子、黄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用量用法】
用量:10~15g。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
泽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来源
泽泻科沼泽植物 泽泻的块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祛风湿药来自百度文库
凡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 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多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善治行痹、寒痹及着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使用注意
祛风湿药多辛温性燥,易伤阴耗血, 故阴血亏虚者慎用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茯苓
来源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
功效
补中健脾
宁心安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 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证均可 。 2. 用于脾虚证。 3. 用于心悸,失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功效
【性能】 苦、辛,微寒。归肝、胆、脾、 胃、三焦经。
【功效】 疏散风热 和解表里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 表证发热,少阳证。善于祛邪解表退 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2.肝郁气滞。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功效
化湿解暑 和中止呕 辛温解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用于暑湿证。 2.用于湿阻中焦证。 3.用于暑湿外感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及热呕不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对外感表证兼 项背强痛,无论风寒风热、有汗无汗、 渴与不渴均能应用。
2.麻疹不透。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4.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葛根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 升阳止泻宜煨用。
甘,寒。归肾、膀胱经。
清热利湿 功效
渗湿止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 。
~茯苓、猪苓。(五苓散)
2. 用于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眩晕。 ~白术 (泽泻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3. 用于湿热下注之淋浊,带下。 萹蓄、瞿麦、滑石等同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使用注意:
芳香化湿药不宜久煎 利水渗湿药阴虚津亏者慎用 清热利湿药应根据湿热的轻重用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藿香 《名医别录》
[来源]为唇形科 植物广藿香的干 燥地上部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4.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之遗精、潮热:
六味地黄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柴胡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解表退热宜生用 疏肝解郁宜醋炙 升阳可生用或酒炙
葛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来源]为豆科 植物野葛或甘 葛藤的干燥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
【性能】 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 解肌退热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阴虚气血不足者慎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秦艽
来源:本 粗品 茎为 秦龙艽或胆小科秦植艽物的秦干艽燥、根麻花。秦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秦艽
辛,苦,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
祛风湿 退虚热 清湿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3.用于治疗湿热黄疸。 茵陈、栀子、大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用量用法:
用量:3~10g。 用法:水煎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祛湿药
含义:凡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治疗水 湿停聚的药物,称为祛湿药。
作用分类: 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利湿药
【用量用法】
用量:9~15g。 用法:煎服。
茵陈
来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菊科草本植物滨蒿或茵陈蒿 的地上部分(幼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利湿退黄
功效
除湿止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 用于黄疸。 1)湿热黄疸(阳黄):可单用一味,大 剂量煎汤内服; 热重于湿:~大黄、栀子等。 湿重于热:~泽泻、猪苓等。 2)阴黄:~附子、干姜等。
利: ~桑寄生、杜仲、人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2. 用于风寒夹湿表证 。 1)风寒夹湿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 身重着疼痛: ~羌活、藁本、防风 2)风寒湿邪表证而兼有里热,症见头 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羌活、 防风、黄芩、知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用于寒热新久各种风湿痹痛,尤宜于 热痹 。 ①热痹:~防己、牡丹皮、络石藤、 忍冬藤 ②寒痹:~天麻、羌活、当归、川芎 ③痹证日久,腰膝酸痛,肢节屈伸不 利,或麻木不仁: ~独活、桑寄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2.用于治疗骨蒸潮热 骨蒸潮热:青蒿、地骨皮、知母
独活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独活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
功效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风寒湿痹证 。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 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1)风寒湿痹初起,肌肉、腰背、手足
疼痛: ~当归、白术、牛膝 2)痹证日久,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用于湿疮瘙痒 。 苦参、地肤子、黄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用量用法】
用量:10~15g。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
泽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来源
泽泻科沼泽植物 泽泻的块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祛风湿药来自百度文库
凡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 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多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善治行痹、寒痹及着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使用注意
祛风湿药多辛温性燥,易伤阴耗血, 故阴血亏虚者慎用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茯苓
来源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
功效
补中健脾
宁心安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 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证均可 。 2. 用于脾虚证。 3. 用于心悸,失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功效
【性能】 苦、辛,微寒。归肝、胆、脾、 胃、三焦经。
【功效】 疏散风热 和解表里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 表证发热,少阳证。善于祛邪解表退 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2.肝郁气滞。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功效
化湿解暑 和中止呕 辛温解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用于暑湿证。 2.用于湿阻中焦证。 3.用于暑湿外感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及热呕不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对外感表证兼 项背强痛,无论风寒风热、有汗无汗、 渴与不渴均能应用。
2.麻疹不透。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4.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葛根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 升阳止泻宜煨用。
甘,寒。归肾、膀胱经。
清热利湿 功效
渗湿止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 。
~茯苓、猪苓。(五苓散)
2. 用于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眩晕。 ~白术 (泽泻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3. 用于湿热下注之淋浊,带下。 萹蓄、瞿麦、滑石等同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使用注意:
芳香化湿药不宜久煎 利水渗湿药阴虚津亏者慎用 清热利湿药应根据湿热的轻重用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藿香 《名医别录》
[来源]为唇形科 植物广藿香的干 燥地上部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4.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之遗精、潮热:
六味地黄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柴胡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解表退热宜生用 疏肝解郁宜醋炙 升阳可生用或酒炙
葛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来源]为豆科 植物野葛或甘 葛藤的干燥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
【性能】 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 解肌退热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阴虚气血不足者慎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秦艽
来源:本 粗品 茎为 秦龙艽或胆小科秦植艽物的秦干艽燥、根麻花。秦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秦艽
辛,苦,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
祛风湿 退虚热 清湿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3.用于治疗湿热黄疸。 茵陈、栀子、大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用量用法:
用量:3~10g。 用法:水煎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祛湿药
含义:凡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治疗水 湿停聚的药物,称为祛湿药。
作用分类: 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利湿药
【用量用法】
用量:9~15g。 用法:煎服。
茵陈
来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菊科草本植物滨蒿或茵陈蒿 的地上部分(幼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能特点】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利湿退黄
功效
除湿止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1. 用于黄疸。 1)湿热黄疸(阳黄):可单用一味,大 剂量煎汤内服; 热重于湿:~大黄、栀子等。 湿重于热:~泽泻、猪苓等。 2)阴黄:~附子、干姜等。
利: ~桑寄生、杜仲、人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2. 用于风寒夹湿表证 。 1)风寒夹湿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 身重着疼痛: ~羌活、藁本、防风 2)风寒湿邪表证而兼有里热,症见头 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羌活、 防风、黄芩、知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