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解表药(辛凉解表)
中药药性歌诀
药性歌诀解表药(一)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肿消。
桂枝性温,发汗解表,通阳化气,温经止痛。
荆芥与紫苏,羌防白芷俱,辛温解表用,风寒表证除。
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若逢头面病,白芷是所需,生姜并止呕,暑湿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牛蒡尤可疗咳嗽,蝉蜕抽风声哑尝。
桑叶枝皮果,皆为有用资。
叶将风热散,目赤眩晕医,血虚桑椹好,风湿用桑枝,桑皮清肺热,水肿亦相宜。
菊花甘苦微寒,散热明目清肝,野菊清热解毒,疔疮痈肿能安。
葛根甘辛平,退热又生津,透疹舒项背,热泻配连芩。
柴胡退热效能良,往来寒热更需尝,疏肝解郁尤常用,升举清阳不可忘。
升麻亦可升清气,解毒透疹是其长。
清热药石膏大寒清肺胃,烦渴能除壮热退,生用清热宜内服,煅过收敛外用配。
知母泻火亦滋阴,实热虚热皆能清,阳明经热石膏配,知柏并用肾火平。
黄芩连柏苦寒强,泻火解毒湿热攘,三焦热盛可同用,并治泻痢与疮疡。
心烦呕痞黄连好,黄芩清肺兼少阳,黄柏善清下焦火,三药异同仔细详。
栀子苦寒,降火除烦,清热利湿,淋病黄疸,凉血止血,吐衄能安。
龙胆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高热惊搐可用,下焦湿热能除。
夏枯草,清肝好,眩晕治,目疾疗,能散结,瘰疬消。
决明子清肝,头痛眩晕餐,目赤肿痛用,润肠便不难。
苦参性苦寒,下焦湿热犯,黄疸并痢疾,用之可以扳。
银花连翘二地丁,善治疮疡热毒清。
温病毒痢银花效,热陷心包选翘心,黄疸乳痈公英用,疔毒常施紫地丁。
大青板蓝根,清热解毒胜,温病诸般证,用之有效能,流感配羌活,肝炎乙脑珍,痄腮及丹毒,疸痢用皆灵。
青黛功相似,凉血亦定惊。
蚤休拳参半边莲,疮疡蛇毒均可歼。
肝热惊搐蚤休用,水肿尤宜用半莲。
金荞麦和鱼腥草,射干也把肺热扫。
肺痈当以荞腥主,咽痛痰鸣射干好。
白头翁与马齿苋,秦皮地锦性皆寒,大肠湿热能清解,热泻热痢用之餐。
鸦胆子把原虫杀,阿米巴痢疟疾安。
红藤败酱草,解毒治肠痈。
红藤善活血,败酱更排脓。
犀角清热定惊良,凉血解毒此为上,热入血分用为主,吐衄斑疹必须尝。
解表剂(辛凉解表)
银翘散化裁
若胸膈闷者,加藿香3钱,郁金3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清热生 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衄者,去荆芥、豆豉 (因其辛温发散而动血),加白茅根9克,侧柏炭9克,栀子炭9克,清热 凉血以止衄;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 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 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银翘散药理作用
①解热作用《中医杂志》(1986;3:29):对2·4-二硝基酚所致 的大鼠发热,本方有强而迅速的解热作用。注射发热剂后,对照鼠 体温于30分钟内上升 1℃以上,2小时才逐渐恢复正常,而灌取银 翘散袋泡剂10g/kg后,可完全抑制大鼠的发热反应,整个实验期 间大鼠体温均保持于正常状态。银翘解毒片在倍量时也有一定解热 效果。
银翘散各家论述
1.《温病条辨》: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剂。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 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 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 咽,皆手太阴药也。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 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②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医杂志》(1986;3:219):小鼠实验表明, 本方不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对血流中惰性炭粒的吞噬廓清,对肝、脾、胸 腺重量也无明显影响,但对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血球的吞噬能力及细胞内 消化能力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本方能增强非特异性吞噬功能。对以 2·4-二硝基氟苯所致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本方无论是煎剂、片剂及 袋泡剂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对于天花粉所致小鼠及大鼠之皮肤被 动过敏反应,以及天花粉所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作用,表明本方仅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
《中医方剂学》笔记 02.解表剂——辛凉解表
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风热犯肺轻证 (银翘散是风热犯卫,桑菊饮是风热犯肺轻浅)
表热轻证\ / 风热轻证 身热不甚,脉浮数 (发热不重或不明显)
表邪未尽→脉浮数
邪热壅肺→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
动态症状→有汗或无汗,苔薄白或黄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方义分析
这个方麻杏石甘四个药,主要掌握它的基本配伍技巧。
君 麻黄、石膏
配伍组合分析
1.麻黄石膏:相辅相成,相制相成(用量 1:2) 麻黄得石膏使全方不至于过分温散,石膏得麻黄不会过份凉遏气机。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之热服。
无汗,恶寒甚者,去黄芩,加麻黄;冬月宜加,春宜少,夏、秋去之加苏叶。
【备注】方中柴胡、葛根解肌发表为君;石膏、黄芩清内郁之热,羌活、白芷散外感风寒为臣;桔梗宣肺利咽,芍药和营泄热为佐;生姜、大枣和营卫,健脾胃为使。诸药相配,共奏辛凉解肌,兼清郁热之效。
方义分析
君药:葛根 解肌退热,内清经热(阳明) 清阳明里热,生津(葛根善于浅表的热)
柴胡 外透郁热,疏畅气机(少阴) 散半表之邪
臣药:白芷 辛散解表(阳明) 眼眶、眉棱骨(阳明),散表止痛
羌活 辛散解表(太阳)
热毒咽痛:加玄参、板蓝根 (清热解毒,利咽喉)
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处方】麻黄9克 杏仁9克(去皮、尖)甘草6克(炙)石膏18克(碎,绵襄)
【功能主治】宣肺泄热,止咳平喘。治肺热喘咳,甚则气急,鼻翼扇动,有汗或无汗,身热不解,口渴,脉滑数,苔薄黄。现用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麻疹、百日咳、慢性鼻窦炎等属邪热闭肺者。
中药歌诀(十五类中药)
中药歌诀(十五类中药)一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第一类,十五味药有麻黄;桂枝胡荽西河柳,白芷香薷葱生姜;细辛辛夷紫苏叶,羌活藳本荆芥防。
二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第二类,此类药有十二味;薄荷菊花牛蒡子,葛根浮萍全蝉蜕;升麻柴胡蔓荆子,豆豉桑叶和木贼。
三涌吐药涌吐药类属第三,六味中药记周全;瓜蒂藜芦人参芦,常山胆矾和食盐。
四攻下药攻下药属第四类,常用中药共四味;此类药有番泻叶,大黄芒硝和芦荟。
五润下药润下药属第五类,常用中药只二味;辨证施治巧应用,大麻仁和郁李人。
六峻下逐水药峻下逐水第六类,七味中药有甘遂;商陆大戟牵牛子,巴豆芫花和续随。
七温里药七类温里有干姜,川乌草乌二茴香;桂心肉桂吴茱萸,川椒胡椒高良姜;附子荜茇荜澄茄,辣椒炮姜和丁香。
八温化寒痰药温化寒痰属第八,药用白前旋复花;南星皂荚白芥子,还有金花和半夏。
九清化热痰药清化热痰九类啊,二十四味要牢记;沧海浮石青礞石,青果桔梗甜葶苈;海蛰海藻胖大海,柿霜柿饼杧核梨;昆布栝楼瓦楞子,竹黄竹茹淡竹沥;猴枣前胡川贝母,蛤粉酸浆和孛芥。
十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十类整,药有杏仁马兜铃;桑皮紫菀枇杷叶,苏子百部和款冬。
十一清热泻火药十一清热泻火药,二十三味要记牢;猪胆牛胆黑熊胆,知母石膏夏枯草;参叶茶叶淡竹叶,生山栀子祢猴桃;韦茎芦根寒水石,草决萱草诈浆草;莲心蜗螺胡桐泪,青葙龙须和芭蕉。
十二清热凉血药十二清热凉血药,十一味药有紫草;白微玄参丝瓜络,丹皮骨皮赤芍药;鲜生地黄银柴胡,还有牛黄和犀角。
十三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第十三,青叶青黛大青盐;公英地丁白头翁,败浆马勃马齿见;花粉漏芦土茯苓,慈菇豆根半边莲;芙蓉木鳖鹅不食,红藤白蔹金果榄;榆皮连翘金银花,蟾蜍石蟹鲜射干;黄荆荆沥紫荆皮,海粉腥草和板兰。
十四清热燥湿药十四清热燥湿药,七味中药有黄笒;川连胡连龙胆草,黄柏秦皮和苦参。
十五清热解暑药十五清热解暑药,五味中药须记牢;计有绿豆大西瓜,荷叶扁豆和青蒿。
中药学(药二)分类记忆口诀
1.辛温解表药荆芥、防风、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白芷、羌活、细辛、辛夷、苍耳子。
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2.辛凉解表药蔓荆子、牛蒡子、薄荷、蝉蜕、淡豆豉、菊花、桑叶、葛根、升麻、柴胡。
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阳升。
3.清热泻火药石膏、芦根、知母、竹叶、淡竹叶、决明子、栀子、天花粉、夏枯草。
泻火石膏芦知竹,决明栀子粉夏枯。
4.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苦参。
三黄苦胆燥湿热。
5.清热凉血药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紫草、牡丹皮、赤芍。
凉水生玄紫丹芍。
6.清热解毒药白头翁、白鲜皮、板蓝根、金银花、金荞麦、青黛、大青叶、鱼腥草、败酱草、秦皮、半边莲、半枝莲、穿心莲、射干、马齿苋、马勃、白花蛇舌草、熊胆、鸦胆子、木蝴蝶、连翘、蒲公英、土茯苓、重楼、山豆根、紫花地丁、大血藤。
板白金青草秦皮,射马蛇熊鸦蝴蝶,连蒲茯楼豆丁血。
7.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虚热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黄连。
8.攻下药大黄、泻叶、芒硝、芦荟。
大黄泻叶芒硝荟。
9.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润下火麻郁李仁。
10.峻下逐水药甘遂、红大戟、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千金子、巴豆。
甘遂戟芫牵牛豆。
11、祛风湿药桑枝、秦艽、威灵仙、桑寄生、臭梧桐、雷公藤、青风藤、海风藤、川乌、乌梢蛇、蕲蛇、伸筋草、鹿衔草、路路通、丝瓜络、五加皮、穿山龙、千年健、木瓜、豨莶草、防己、徐长卿、独活。
桑艽威灵寄梧藤,乌蛇伸筋衔草通。
瓜络加皮山龙健,木瓜豨莶防卿活。
12.芳香化湿药砂仁、草果、佩兰、草豆蔻、白豆蔻、广藿香、苍术、厚朴。
砂仁草果佩豆蔻,藿香苍厚化湿呕。
13.利水渗湿药瞿麦、地肤子、萆薢、通草、木通、茯苓、猪苓、广金钱草、金钱草、连钱草、冬葵子、萹蓄、海金沙、车前子、茵陈、滑石、薏苡仁、灯心草、石韦、泽泻。
麦肤萆薢草通苓,钱草冬葵蓄海金。
车前茵陈滑石薏,灯心石韦泽泻淋。
14.温里药附子、茱萸、花椒、肉桂、高良姜、干姜、荜茇、丁香、小茴香。
解表药: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药材用量g数及禁忌
解表药: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药材用量g数及禁忌一.解表药: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以发散表邪为主,解除表证,性味多为辛温,以发散,袪寒为主,适用于恶寒发冷,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实等。
1.麻黄(2~10g),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慎用2.桂枝(3~10g),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忌用3.荆芥(5~10g)4.防风(5~10g),阴亏,热病而动风者慎用5.羌活(3~10g),阴血亏虚,脾胃虚弱者慎用6.细辛(1~3g),散剂0.5~1g,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7.紫苏叶(5~10g),后下8.白芷(3~10g),阴虚血燥者忌服9.生姜(3~10g),解毒时可大量60~120g,捣汁内服10.香薷(3~10g),表虚自汗者忌用11.藁本(3~10g),阴虚血燥,肝阳上亢,火热内盛者忌用12.苍耳子(3~10g),有毒性,不宜过量13.辛夷(3~10g),鼻病阴虚火旺者忌服二.解表药: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袪热为主,性味多为辛凉,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主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1.薄荷(3~6g),后下,体虚多汗者慎用2.蝉蜕(3~6g),治疗破伤风时可用15~30g3.菊花(5~10g)4.柴胡(3~10g),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及气机上逆者忌用5.牛蒡子(6~12g),气虚便溏者慎用6.桑叶(5~10g)7.葛根(10~15g)8.升麻(3~10g),麻疹已透,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者忌用9.蔓荆子(3~9g)注:使用解表药应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来选择用药,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要根据四时气侯来配伍袪暑,化湿,润燥药,正虚里热,难以袪散表邪时,要根据体质不同,可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伍,以扶正袪邪。
春夏季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解表药量宜小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用解表药可酌情增大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阴虚发热等应慎用解表药。
中药顺口溜
中药顺口溜1、解表药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1.1 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1.2 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2、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2.1 清热泻火药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9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2.2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
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10秦皮也能成。
2.3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2.3.1 温热病用药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11。
2.3.2 主治咽肿痛药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2.3.3 清热痢药热毒泻痢白头翁,秦皮鸭胆马齿苋。
2.3.4 热毒疮疡药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2.4 清热凉血药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
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2.5 清退虚热药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内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
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中药大全辛温解表药
中药大全辛温解表药一,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藁本,苍耳子,苍耳,辛夷,薜荔,葱白,胡荽,西河柳,鹅不食草,灯盏,细辛.水蜈蚣牛至,零陵香,(二)辛凉解表药薄荷 ,蝉蜕桑叶 ,菊花,蔓荆子,葛根,葛花,柴胡,升麻,木贼,荷叶,淡豆豉,榕须,一枝黄花,山芝麻,九头狮子草,羊耳菊,虎耳草,糙苏,蟛蜞菊。
二,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夏枯草,淡竹叶,寒水石,鸭跖草,密蒙花,决明子,青葙子,谷精草,夜明砂,人中白,藏青果,蔷薇花,石灰华,甘青青兰,地胆草,苦瓜,苦丁茶。
(二)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苦豆草,马尾连,苦木,功劳木,伤寒草。
(三)清热凉血药水牛角,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紫草茸,空心莲子草,黄山药蛋,狗肝菜,禹粮土,(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板蓝根,南板蓝根,青黛,穿心莲,牛黄,重楼,拳参,半边莲,半枝莲,垂盆草.土茯苓,鱼腥草,射干,山豆根,北豆根,马勃,金果榄,锦灯笼,马齿苋,白头翁,秦皮,鸭胆子,大血藤,败酱,白花蛇舌草,熊胆,白敛白鲜皮,漏芦,山慈菇,地锦草,野菊花,马鞭草,委陵菜,土贝母,天葵子,菊苣,毛诃子,白毛夏枯草,绿豆,马兰,四季青,金乔麦,地不容,鬼针草,千里光,罗锅底,铁苋菜,慕荷.翻白草,大飞扬草,黄藤,黄荆叶,鸡骨草,金盏银盘,金莲花,三丫苦叶,桉叶,金边兔耳,马蔺子,了哥王,瓦松,大黄药,石见穿,肿节风,凤尾草,毛冬青,白英,虎掌草,百蕊草,波棱瓜子,臭灵丹,海芋,救必应,无患子,爵床,翼首草,龙葵,葫芦茶,甜瓜子猪殃殃,火炭母草,红景天,块根木蓝,朱砂根,阴地蕨,洪连,佛甲草,荔枝草,马尿泡,古山龙,四叶参,乌韭,木棉花,马槟榔,草乌叶,一点红,马缨花,朱砂莲,.(五)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解药表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量用法:3-10克,大剂量可用至20克。
发汗解表宜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或生用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作用较强,故表虚汗、阴虚盗汗,肺肾两虚的喘咳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桂枝:辛、甘、温。
归肺、脾、心、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用量用法:3-10克使用注意:本品甘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出血诸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辛,温。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用量用法:3-10克。
不宜久煎。
治鱼蟹中毒加生姜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之称用量用法:3-10克,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及热证忌服。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季风寒感冒而兼暑湿,水肿、尿少。
用量用法:3-10克。
利水消肿需浓煎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忌用。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消疮,止血。
用量用法:3-10克,不宜久煎,止血须炒炭用,余皆生用。
防风:辛、肝、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味辛发散,入太阳经可散在表之风邪,入脾经可除肌肉之湿邪,但味温不燥,甘缓不峻,为风药中之润剂,为祛风止痛之良药。
防风即治外风,又治内风,通治诸风,故名防风,应为外来之风所致病。
使用注意:血虚风痉、阳亢生风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或慎用。
羌活: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风寒湿痹,肩背疼痛。
筋骨所致的上半身痹痛,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巅顶头痛,辛温香燥,上行升散,善达巅顶,长于发散太阳经之风寒湿邪,有止痛之效,与羌活相似。
治风寒上犯,太阳受邪所致的头痛,尤以巅顶疼痛为宜。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肝阳头痛及热证均忌用白芷:(川白芷和杭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中药学记忆口诀汇总
中药学记忆口诀汇总—执业中药师1、辛温解表药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
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
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
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
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
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
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
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牛蒡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痄腮强。
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息风痉开音。
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
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
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
葛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
升麻发表又透疹,清热解毒升陷阳。
蔓荆清利头目热,止痛祛风在经络。
3、清热泻火药泻火石膏知芦竹,决明栀子粉夏苦。
石膏泻火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煅用收敛又生肌,专配知母情相须。
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润燥虚热退。
栀子泻火除烦湿,凉血解毒肿痛止。
夏枯草清肝散结,高压消瘿珠痛解。
芦根除烦又生津,止呕排脓利尿淋。
决明益肾又清肝,明目润肠通大便。
4、清热燥湿药三黄苦胆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止血又安胎。
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
黄柏入肾燥下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胆草燥湿泄肝胆,带状疱疹小儿惊。
苦参燥湿又杀虫,疮疹癣麻痢尿淋。
5、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紫丹芍。
生地凉血阴津热,润肠吐衄伤营血。
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润肠真。
丹皮凉血散淤血,内外痈肿骨蒸热。
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
凉血活血有紫草,解毒消斑水牛角6、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双黄连,蚤休败酱青板蓝,二白地丁垂盆菊,马勃红藤马齿苋。
山豆土苓鸦胆子,秦皮射干穿心莲,鱼熊牛蛇青半边。
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卫营邪。
连翘解毒散肿结,清心透散利尿淋。
公英解毒消乳痈,利湿通淋咽喉痛。
板蓝根凉血解毒,利咽消肿大头瘟。
牛黄解毒热心包,息风止痉化痰窍。
中药药性歌诀
药性歌诀解表药(一)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肿消。
桂枝性温,发汗解表,通阳化气,温经止痛。
荆芥与紫苏,羌防白芷俱,辛温解表用,风寒表证除。
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若逢头面病,白芷是所需,生姜并止呕,暑湿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牛蒡尤可疗咳嗽,蝉蜕抽风声哑尝。
桑叶枝皮果,皆为有用资。
叶将风热散,目赤眩晕医,血虚桑椹好,风湿用桑枝,桑皮清肺热,水肿亦相宜。
菊花甘苦微寒,散热明目清肝,野菊清热解毒,疔疮痈肿能安。
葛根甘辛平,退热又生津,透疹舒项背,热泻配连芩。
柴胡退热效能良,往来寒热更需尝,疏肝解郁尤常用,升举清阳不可忘。
升麻亦可升清气,解毒透疹是其长。
清热药石膏大寒清肺胃,烦渴能除壮热退,生用清热宜内服,煅过收敛外用配。
知母泻火亦滋阴,实热虚热皆能清,阳明经热石膏配,知柏并用肾火平。
黄芩连柏苦寒强,泻火解毒湿热攘,三焦热盛可同用,并治泻痢与疮疡。
心烦呕痞黄连好,黄芩清肺兼少阳,黄柏善清下焦火,三药异同仔细详。
栀子苦寒,降火除烦,清热利湿,淋病黄疸,凉血止血,吐衄能安。
龙胆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高热惊搐可用,下焦湿热能除。
夏枯草,清肝好,眩晕治,目疾疗,能散结,瘰疬消。
决明子清肝,头痛眩晕餐,目赤肿痛用,润肠便不难。
苦参性苦寒,下焦湿热犯,黄疸并痢疾,用之可以扳。
银花连翘二地丁,善治疮疡热毒清。
温病毒痢银花效,热陷心包选翘心,黄疸乳痈公英用,疔毒常施紫地丁。
大青板蓝根,清热解毒胜,温病诸般证,用之有效能,流感配羌活,肝炎乙脑珍,痄腮及丹毒,疸痢用皆灵。
青黛功相似,凉血亦定惊。
蚤休拳参半边莲,疮疡蛇毒均可歼。
肝热惊搐蚤休用,水肿尤宜用半莲。
金荞麦和鱼腥草,射干也把肺热扫。
肺痈当以荞腥主,咽痛痰鸣射干好。
白头翁与马齿苋,秦皮地锦性皆寒,大肠湿热能清解,热泻热痢用之餐。
鸦胆子把原虫杀,阿米巴痢疟疾安。
红藤败酱草,解毒治肠痈。
红藤善活血,败酱更排脓。
犀角清热定惊良,凉血解毒此为上,热入血分用为主,吐衄斑疹必须尝。
中药名词解释
72.升降沉浮:指药物在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泄利等作用。
73.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74.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4.清热燥湿:药性苦寒,既能清热,又能燥湿,治疗湿热所致的泻痢、黄疸、带下、淋浊、湿疮等证的作用或治法,称为清热燥湿。
5.清热凉血: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治疗温热病邪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以及舌绛心烦或神昏谵语等血分实热证的作用或治法,称为清热凉血。
6.清热药: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45.安神药: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心神不安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46.平肝潜阳:部分介类和矿石类药物,质重,有镇潜沉降之性,具显著的平肝阳作用,称为平肝潜阳。
47.平肝息风: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之义,是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或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的作用或治法。
48.息风止痉:平息肝风、制止痉挛之义,是治疗肝风内动所致的痉挛抽搐的作用或治法。
34.祛瘀生新:瘀血阻滞于体内,影响新血的生长,使用活血化瘀药,祛除瘀血以利新血生长,称为祛瘀生新。
35.活血调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畅血脉而通调月经,治疗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的药物功效。
36.破血:药物活血力强,具有破癥消瘀的功效,主要用于癥瘕、闭经等证。
37.引血下行:为引火下行的一个方面。凡血热上冲之证,可以通过降泄之药,使血下行而治疗血热妄行、迫血上溢之吐血、衄血等。
1.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辛温解表: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之功,发汗力较强的药物,用于风寒表证。称为辛温解表。
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微火烘干入药。
性能: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
1. 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 而多鼻漏者。如辛夷散。
2. 通鼻窍:散肺部风邪, 其性升散,引诸药上行,善 通鼻窍,为治鼻病的要药。 常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等。
辛温解表药
★紫 苏
药用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 燥叶;茎单用为苏梗;种 子入药为苏子。
2. 对于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 疗效甚好,常与桑叶、夏枯草配伍。
3.为外科之要药,用于疮黄肿毒, 既可内服,又可外敷,常与金银花、 连翘、蒲公英、甘草等同用。如五 味消毒饮。
辛凉解表药
牛蒡子
药用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种子。晒干, 生用或炒用。
性味:辛、苦,寒。入肺、 胃经。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利咽宣肺: 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肺热咳嗽等症,常与银花、 连翘、桔梗等同用。
性能:辛,凉。入肺、肝经。善清上焦风热,又疏解 肝胆郁结,清暑避秽。
功效: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
主治: 1. 疏散风热: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如银翘散。 2. 清头目、利咽喉:治风热上攻引起的头痛目赤,咽 喉肿痛等证,常与防风、桔梗、玄参、菊花等同用。 3.透疹止痒:治风热束表的麻疹不透,及风疹、皮肤 瘙痒等,与蝉衣、防风等同用。 4.疏肝解郁:常与柴胡、白芍等同用治胸胁胀闷。
辛温解表药
性能: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发表,胜湿解痉。 主治:
发散风寒表证 1.解表
疏散风热表证
风湿证早期---痉挛、肌肉强直---防风散 2.祛风止痉
解痉:破伤风、歪嘴风(N症状)---千金散
3.止汗---玉屏风散
*对阴虚火旺及血虚发痉者忌用。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根据中药解表药的性质、功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辛温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温的性质,能够促使毛孔张开,引起出汗,从而解除表层的风寒或风热症状。
常见的辛温解表药有荆芥、藿香、紫苏、草果等。
它们一般适用于风寒或风热初发,伴有发热、头痛、恶寒或鼻塞等症状的患者。
2.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凉的性质,既能解表,又能清热,适用于风热或风热邪入营血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菊花、连翘、银花等。
它们能够迅速扩张毛孔,引起出汗,还能清热解毒,适用于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3. 苦寒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苦、寒的性质,主要用于风热邪气入侵引起的症状,适用于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较重的患者。
常见的苦寒解表药有金银花、栀子、黄芩、黄连等。
它们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风热引起的疾病。
4.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既有辛味,又有凉性,能够扩张毛孔,引
起出汗,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蒲公英、凉茶等。
它们适用于风热邪气的症状,如发热、口渴、咽痛等。
总结起来,中药解表药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苦寒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解表药进行治疗。
中药学的记忆技巧口诀
中药学的记忆技巧口诀1、解表药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1.1 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1.2 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2、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2.1 清热泻火药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2.2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
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秦皮也能成。
2.3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2.3.1 温热病用药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2.3.2 主治咽肿痛药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2.3.3 清热痢药热毒泻痢白头翁,秦皮鸭胆马齿苋。
2.3.4 热毒疮疡药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2.4 清热凉血药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
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2.5 清退虚热药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内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
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12种辛凉解表药名称别名产地所属科目及彩图
12种常用辛凉解表药名称别名产地所属科目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所属科目图片1辛凉解表药薄荷蕃荷菜、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分布区域: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江苏的太仓以及浙江、湖南等省。
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
2辛凉解表药牛蒡子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燃燃分布区域:分布于东北、中南、西南、西北及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等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东北及浙江省。
此外,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亦产。
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3辛凉解表药蝉蜕蜩甲、蝉壳、伏壳、枯蝉、蝉甲、蝉退壳、金牛儿、蝉退、蝉脱、蝉衣、催米虫壳、唧唧猴皮、唧唧皮、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分布区域: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安徽等地。
以山东产量较大。
道地产区: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省。
全国大部分地区亦产。
蝉科华南蚱蝉属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4辛凉解表药桑叶铁扇子、蚕叶分布区域:分布于全国各地。
道地产区:全国各地大都有野生或栽培。
桑科桑属植物桑的干燥叶。
5辛凉解表药菊花节华、日精、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傅延年、阴成、甘菊、真菊、金精、金蕊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用菊花以浙江、安徽、河南栽培最多。
道地产区: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省,四川、河北、山东等省亦产。
多栽培。
菊科菊属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6辛凉解表药葛根葛条、甘葛、葛藤分布区域:除西藏、新疆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道地产区:野葛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等省。
豆科葛属植物野葛的干燥根。
7辛凉解表药柴胡地熏、山菜、菇草、柴草分布区域:1、柴胡: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地区。
2、狭叶柴胡: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江苏、安徽、山东、广西、陕西、甘肃等地。
道地产区:1、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陕西等省。
2、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黑龙江、吉林等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药性
【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20
【功效主治】
功效
疏风清热
主治
感冒风热;温病初起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目赤肿痛;眩晕;肝阳上亢
疮痈肿毒
21
菊花
【处方用名】 黄菊花、杭菊花(均为黄色之菊花,生 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较好。) 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为白色之 菊花,生用;平肝作用较好。) 【用法用量】 煎服,5~9g。
17
桑叶方剂举例
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甘草、杏仁、桔 梗、苇根 治风温初起、身热不甚、头痛鼻塞、咳嗽、 咯痰不畅等。
18
菊花
《本经》
[来源]为菊科 (Composita e)植物菊 Chrysanthe 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 燥头状花序。
22
菊花【按语】
菊花一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 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 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 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 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 都有功效。
23
蔓荆子
15
桑叶之配伍
1.配菊花、夏枯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用于风火上攻、肝阳上亢。 2.配杏仁:清肺润燥止咳,用于肺燥咳嗽, 右脉数大者。
16
桑叶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 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处方用名】 冬桑叶、霜桑叶(深秋采集者,认为作用较 好,洗净、晒干,切碎用。) 蒸桑叶(将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
《本经》
[来源]为 马鞭草科 (Verben aceae) 植物单叶 蔓荆 Vitex trifolia L.var.si mplicifol ia Cham. 或蔓荆 Vitex trifolia L. 的干燥成 熟果实
24
蔓荆子
《本经》
【药性】 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25
【功效主治】
2
薄荷
《新修本草》
[来源]为 唇形科 (Labiata e)植物薄 荷 Mentha haplocal yx Briq. 的干燥地 上部分。
3
薄荷
《新修本草》
【药性】 辛,凉。 归肺、肝经。
4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外感风热证;风热头痛、目赤证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辟秽气 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 畅之证。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暑邪内郁之腹痛吐泻证
30
柴胡
【用法用量】
煎服,3~9g。 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
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 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31
柴胡
【处方用名】 春柴胡、软柴胡、南柴胡、细柴胡(生用,用茎叶 者) 硬柴胡、北柴胡、秋柴胡(生用,用根者) 鳖血拌柴胡(用鳖血、陈酒拌匀,主要用于虚热病 症。)
9
牛蒡子
药性特点: 味辛苦,性寒, 归肺、胃经。
10
【功效主治】
功效
疏散风热
主治
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发热咳嗽
解毒透疹
麻疹透发不畅;风热疹痒
利咽消肿
热毒痈肿;咽痛;痄腮
11
牛蒡子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 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 便溏者慎用。 【处方用名】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 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二
辛凉解表(发散风热)药
1
发散风热药
性能特点: 1. 药性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 2. 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 缓和。 适应范围: 1.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症 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 苔薄黄、脉浮数等)。 2.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 痒、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 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
6
薄荷
《新修本草》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不宜久煎,宜后下。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 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7
薄荷
《新修本草》
【处方用名】 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 切碎用。)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 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8
牛蒡子
《名医别录》
[来源]为菊科 (Composita e)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干 燥成熟果实。
12
桑叶
《本经》
[来源]为桑科 (Moraceae)植 物桑 Morus alba 甘、苦,寒。 归肺、肝经。
14
【功效主治】 (以清润为特点)
功效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平肝明目 凉血止血
主治
外感风热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肝阳上亢;目赤肿痛;眩晕 血热吐血
5
薄荷
之加工品
薄荷油系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过水蒸气蒸馏,再冷 冻,经加工得到的挥发油,形状为无色或淡黄色的 澄清液体,有特殊清凉香气,味初辛、后凉,存放 日久,色渐变深。 薄荷脑为薄荷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性状为 无色针状或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 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 二者均为芳香药、驱风药,外用药品或化妆品往往 使用。使用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及 疼痛。
27
柴胡
《本经》
【药性】 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28
【功效主治】
功效
和解退热
主治
伤寒邪在少阳经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肝郁气滞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29
柴胡
之配伍
与黄芩、半夏同用(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与白芍、香附、郁金同用(柴胡疏肝散): 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 经不调等症。
功效
疏散风热
主治
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清利头目
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26
柴胡
《本经》
[来源]为伞形科 (Umberlliferae) 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 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或同属数种 植物的干燥根。按 性状不同,分别习 称“北柴胡”和 “南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