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发师德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简历
汪青发,男,出生于1956年2月,汉族,湖北省孝昌县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龙泉村人,现为观音湖柳林小学教师。
1967年9月至1971年7月就读于观音湖龙泉小学。
1971年9月至1974年7月就读于观音湖刘河中学。
1974年5月参加教育工作
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参加成人中专函授学习。
1974年5月——在柳林小学任教至今。
愿为山乡添锦绣甘洒热血写春秋
——乡村教师汪青发印象
“愿为山乡添锦绣,甘洒热血写春秋”——这是对孝昌县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柳林小学汪青发老师最生动的写照。
在汪青发从教36年的履历中,虽然没有一件值得可歌可泣、大写特写的“伟大”事例,但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翻山越岭几公里徒步上下班,酷暑严寒、风雨无阻几十年不缺勤的顽强毅力却也是许多常人所不能做到的。
汪老师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黝黑粗糙的皮肤、单薄瘦弱的身躯、蓬松且有些花白的头发、沾满泥土的解放球鞋、憨憨的甚至略带腼腆的笑容,这一切无不显示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一个慈祥的长者,可是正是这个普通的老人却能扎根于这穷山恶水间、在平凡而又艰苦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六年,从来没有因病因事请个一天假、旷过一天到,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和一批批的山里娃,难怪这里的人们一提起他就会竖起大拇指说——
“他是一个优秀教师!”
汪青发老师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政治思想表现良好,能认参加政治学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思想上和行
动中与党始终保持一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关爱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服从领导,积极兼职后勤工作,团结同志,是我校一名优秀的教师。
——校长:胡彦初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汪青发老师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余年,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特别是在爱人生病至今,能做到克服家庭困难,既要教书,又要照顾爱人,还要料理家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有时自己病倒了就叫医生到教室输液,一面输液一面给学生上课。
他爱人身患尿毒症,一星期要到县医院透析两次,他总是大清早骑自行车六七公里把妻子送到开往县城的公汽上、再放学时又骑车去路边把她接回,从不为此事耽误一天课。
他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差生补课,正因为如此,在每年举行全乡抽考中,他所担任的学科都能取得很好的名次。
汪老师校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几十年从不与领导和老师发生矛盾,工作选重担挑,是大家一致公认的能吃苦耐劳的好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同事:汤发益
“他是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汪青发老师是一位好老师,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和爱护。
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病了没去上学,可是汪青发老师还冒着雨天,拿着水果,亲自到我家看望和关心我的孩子。
当时我们全家人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汪青发老师的妻子患上了肾衰竭,但他还是坚持守在学校教好我们的孩子,汪青发老师是我们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一位好老师。
——学生家长:李光福
“他像爷爷一样关爱我们!”
我很喜欢我的汪老师,他上课认真细致,对我们学生说话很亲切。
我开始成绩特别差,他经常辅导我做作业,我不懂的地方他总是耐心的讲给我听。
记得那次我没考好躲在树林里面哭,汪老师找到了我,把我搂在怀里不停地安慰我、鼓励我;他从不打骂我们,总是像爷爷一样的爱护我们,在他的关心和辅导下我的学习成绩正一点点的在提高。
我非常感谢汪老师,他是我们的好老师。
——学生:胡凯
每天在这条乡村小道上 往返数公里上下班 〈人物传记〉
爱心育桃李 热血铸师魂
——小记观音湖柳林小学教师汪青发
1974年5月,汪青发同志步于三尺讲台,至今已有36个春秋,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
教学过程中,他不唯名、
不唯利、爱岗敬业、任
劳任怨、默默无闻,把
自己的汗水、热血和青
春都奉献给了自己最挚
爱的教育事业。
无论担
任学校的哪个班级、哪
个科目,他做的工作都
得到了上级组织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为山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4年,年满19岁的他怀着
对教育工作的无限热爱回乡当了
一名民办教师。
从最初的月工资几
元到后来的一百多元,这一干就是
二十多年(一直到1994年转为公
办教师),期间许多同行因为受不了教师职业的清贫而纷纷改行或
放弃,虽然汪老师子女多、
负担重,
汪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了36年
汪老师和他一贫如洗的家 但他一想到山里孩子可能因为无老师教书而辍学时,便打消了弃教的念头,在这种“痛并快乐着”中他始终坚持站在讲台上,这一站就是36年!其中的辛酸苦辣是常人无法体会得到的。
在多年教育教学工作
中,他大胆摸索,勇于开拓,
结合山区教育师资力量薄
弱的问题,率先在全乡提出
了“两段制”教学法,他勇
于承担高年级的数学和自
然学科的教学任务,积极探
索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
教学方法,他特别注重理论
创新和教学实践。
1978年,他教书的第四个年头,该校五年级学生胡长春数学基础特别差,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如何激发这名学生的学习兴趣、挺高其数学成绩,成为汪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经过思考和对学生的不断了解,他摸索
了一套新的办法。
他自编和改编了多
个和数学有关的故事、小游戏,给学
生讲故事、引导他们玩游戏,星期天
常带到自己家里或野外为他讲解数学
中的审题、列式、计算、解答的要求,
教他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这
些都激发了胡长春等学生的学习兴
趣、启迪他们的思维,随之而来的是
数学成绩的不断攀升,在第二年的小学生数学竞赛中,胡长春的数学荣获小悟乡公社小学生数学比赛第二名,这也为他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长春也因此成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第一个考取大学的大学生。
汪老师长期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学,送走的毕业生在全乡都是名列前茅,许多村民说:“把孩子交给汪老师,我们放心。
”
由于汪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学工作不懈追求,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充分肯定,也由于他德才兼备,在民转公的考试
中名列前茅,1994年在当
时的小悟乡属于最早的民
师转正教师之一。
成为一
名正式的国家教师,他更
不敢懈怠,越发全身心的
扑在工作岗位上。
他坚持
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开校
门、备课,批改作业。
放学后,拿出近半个小时的
时间辅导学生,培优补差。
随着素质教育的洪流涌来,他投入了更大的精力钻研素质教育理论,深入到学生和农户家中广泛调查研究,征求对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写成了足5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探索了一条山区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为学校乃至整个乡的素质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汪青发老师育有两子一女,大儿子大学刚毕业,女儿正在读中专,二儿子还在读高中,他的工资只有一千余元,供三个子女读书已是捉襟见肘,谁知妻子李菊花在2007年2月被检
查身患尿毒症,三年来每星期最低到县医院透析两次。
屋漏偏遇连阴雨,2009年3月7日到县一医院透析完回家途中,又被一辆客车把他和妻子撞倒在地,多处骨折,后到县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治疗长达半年之久,即便在这样困难的时候,虽然学校领导和同事同意他请假半年,但他想到学校本来就人手少,怕因此而耽误学生的上课,在匆匆处理完伤口后又回到讲台带病上课,另外又花钱请了一名护工照顾住院的妻子。
他的微薄薪水还不够孩子上学,妻子生病至今他已找亲戚借了九万多元的债务。
在困难面前他没有被打得,也没有因为困难而影响自己的心情、耽误自己的教学,他对待工作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白天上课、批改作业,晚上还要备课、处理家务、照顾生病的妻子,每天都要忙到凌晨才休息,无论忙到多晚,第二天他又会第一个来到学校开校门、烧开水、改作业。
在他辛勤的付出下,他所任教的学科在历年的会考和抽考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赢得了世人的
称赞,也获得了诸如“优秀教师”、“德育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我非常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我将把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挥洒在我挚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在我可爱的学生身上、圆圆满满地站好人生最后几班岗。
”说完这句话,汪老师黝黑的脸庞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那笑容如此神圣、如此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