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永靖县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永靖县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永靖县及各乡(镇)政府,严格按照中共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
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典型师范,全面推进,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做了有效的工作。

从总体上讲,笔者认为永靖县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进展顺利,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反映较好。

该县的具体做法是:
(一)健全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永靖县政府切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抓,健全组织机构,切
实加强领导,严格靠实责任,层层分工负责,真正做到了有人管、有人抓。

县上成立了由主
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永靖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扶贫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

各乡(镇)、村及单位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如盐锅峡镇
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各包片领导任副组长、各包村干部和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永靖县水务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水利、水保、水政、和8个水管
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水务电力局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4名同志
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督查指导、监督检查,从而为全县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定的组织领导基础。

(二)制定规划,确保了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永靖县政府及业务部门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十分重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共甘肃省委、省政
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精神和县委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实施意见》,县政府研究制定了《永靖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各乡(镇)、村及
有关单位从各自实际和本部门的业务范围出发,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

如县交通局紧
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制定了《永靖县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建设规划》;县水务局
编制完成了《永靖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永靖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永靖县
水库移民水利建设规划》、《永靖县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规划》、《永靖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规划》、《永靖县水土保持治理规划》、《永靖县山洪灾害防止治理规划》、《永靖县农村
小水电发展规划》;印制成了精致的小册子,该规划册不仅页首附有彩色的住宅区平面效果
图和鸟瞰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建设进度安排、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个方面对全村新农村建
效果图,形象逼真,一目了然,而且从焦家村的基本情况、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规划布局、设做出了详尽的安排,真正使村的新农村建设做到了有章可循。

(三)典型师范,有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无成功的经验,又无固定的模式,一切都在
探索中进行。

为了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永靖县政府及有关乡(镇)、单位集中人
力物力,狠抓了红泉镇董山村、王台镇王台村、三源镇新建村及高白村沈王,岘塬镇岘塬村、太极镇上古村及下古村、盐锅峡镇焦家村、关山乡南堡村、陈进镇仁和村、西河镇滩子村、
刘家峡镇罗川村12个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工作,并根据县委、县政府联合下
发的《关于实行县直单位包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是意见》,对试点村的包扶工作提出
了具体要求。

各包扶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尽力为包扶试点村提供帮助、指导和服务。

如县水
务局为包扶的岘塬镇岘塬村、解决水泥180吨,帮助硬化村委会院子600平方米,村社道路800米,帮助188户群众用上了自来水,210户群众用上了沼气,有效解决了岘塬村群众吃水、行路难的问题,促进了村容村貌整洁;县林业局帮助包扶的西河镇滩子村制定了滩子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去年植树造林中无偿提供花椒树苗木帮助滩子村发展500亩花椒
经济林基地,县农业局指导滩子村完成50亩高效节能温室,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支拄产业,有力地促进滩子村农业生产的发展。

各试点村所在乡(镇)村,牢牢抓住生产发展、农民增
收这个核心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认真负责的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各项工作。

如刘家峡镇在罗川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突出“四抓”,狠抓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30万元完成了罗川村小学教学楼
和幼儿院建设任务;筹资23万元,新修了330平方米的集党员活动、村民培训、治安防范、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村办公楼;投资116万元完成村庄道路硬化16条8公里,完成了罗川村
三级提灌改建工程;投资50万元,完成了“一池三改”项目200多户。

二是抓产业结构调整。

动工建设了罗川台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高效日光温室标准棚674座,约1000亩;栽植核桃经济林500亩。

三是抓村容村貌整治。

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和群众集中机整治拆除占
道建设的房舍242间,清理门前草堆等杂物1800方,并在街道两旁种植侧柏400多株,统
一制作宣传图板26个。

四是抓村民自治。

建立健全了各类组织机构,积极开展党务,村务
公开、“一事一议”等工作,增强了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陈进镇在仁和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克服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建设经费不足的实际困难,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
有效开展了试点村各项工作。

在基础设施上,新建人饮工程2处,架设输水管线5000米,
维修配套机井2眼,全村已有240户群众用上了自来水,贫困户住房改造25户75间,村社
道路蒲沙6.2公里,水泥硬化5.8公里;在科技扶贫项目上,建设2000亩李广杏基地,种植
李广杏150000株,完成“一池三改”65户等;从总体上讲永靖县确定的1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试点村,大部分村建设顺利,步伐较快,特别是三塬镇高白村沈王,刘家峡镇罗川村、
等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已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点和示范区。

(四)夯实基础,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永靖县政府及业务部门在注重发挥新农村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抓项目、引资金,
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吃饭、行路等最基础、最关键的全局性问题入手,大力开展全县的
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如县农业局牢固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关键、核心、重点”的思想,高度重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注重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品牌。

全县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4万亩,其中
节能日光温室14929座8482亩、简易温室9600座4800亩,塑料大堋6000座3000亩。


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全县完成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种植150000亩。

三是扶贫农民合作组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全县的农民合作组织达9家,逐步
建立健全了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联合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

着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2008年在全县各乡(镇)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
班710期,培训人数8.93万人(次),科技宣传720场(次),培训示范户820户910人(次),印发资料3.6万份。

尽管永靖县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有偏差。

有些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与己
关系不大,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强,热情还不高。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完善。

尽管全县各村都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但
大多数村的规划编制不细致、不具体、不全面,自身优势和潜力发挥和挖掘不够,甚至照抄
照搬,缺乏实质性内容,操作性不强。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

大部分村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巷硬化和房屋拆建上,对发展生产、基层民主管理和乡风文明等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中单打一,普偏存在“重一头、轻一头”的问题,没有严格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统筹兼顾、全面建设。

特别是县上只注重了临近县城试点村的工作,对其它乡镇尤其是山区乡镇的试点村及全
县面上的新农村建设重视不够。

(四)支柱产业的培育尚需进一步大力度。

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高,缺少能够带动一方致富
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和农产品,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就永靖县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宣传引导为依托,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要积极采用印发材料、召开会议、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十七大及中央、省、州关于新农村建设的
有关文件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政策规定、方法步骤、具体内容和建设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主题地位,以饱满的热情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
设的伟大实践中来。

(二)以科学发展为前提,切实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通盘考虑,长远考虑,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真正把自身潜力挖掘出来,优势发挥出来,使编制出的规划内容全面
具体、地域特色明显、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

(三)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展支柱产业,形成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格局,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永靖县东西山区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积极推
广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增强抗旱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着力培育洋芋、百合、草畜养殖、劳务输转等支柱产业;川塬区大力发展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引进优良
品种,种植无公害蔬菜,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蔬菜、林果、水产养殖、劳务输
转等支柱产业。

积极推广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努力提高全县种植业、养殖业的规
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形成基地,突出特色,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

(四)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容整洁。

广辟融资渠道,努力整合资源,夯实发展基础,下功夫解决好农村灌溉、饮水、上学、就医、
行路、住房等现实问题;广泛发动群众,大高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农村“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工程,并积极推广青储氨化、沼气等实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解决好农村特别是川塬区植物秸杆乱堆乱放,存在消防隐患,影响村容村貌,浪费资源的问题,努力改善农村是人居环境。

(五)以健全基层组织和建立村级办事制度为关键,促进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要切实按照党的十七大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选好配强配齐村级“两委”班子,努力把村级
组织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村民议事制度,实现自我管理、民主决策,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
村建设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文明公约”等行为准则和道德
规范,约束村民行为,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六)以试点村为样板,认真总结经验,促进全县面上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工作,真正把12个试点村建设成为全县新农
村建设的样板点,并要认真总结试点村的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发挥好试点村的辐射带
动和指导作用,努力推动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整体上水平、上挡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