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训练: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合集下载

二轮复习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二轮复习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物质的量相等、压 强相同的气体,其 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物质的量相等、温 度相同的气体,其 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同温、同压下,气体 的密度与其相对分 子质量(或是摩尔 质量,下同)成正比
n、T相同
1 M1 2 M 2
V1 T1 V2 T2
T、p相同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 M m 1 1 T、p、V 同的气体,其相对分 相同 M 2 m2 子质量与质量成正比
三、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换算
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n m / M m(aq) w 1000 w cB , V V MV M cB M w 1000 n S/M 1000 S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 S的换算c , V 100 S M (100 S ) 1000 100cM S ? 1000 cM
化学常用计量是化学计算的基 础,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 年高考必考内容。高考主要通过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来考查物 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 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 的理解或利用物质的量在元素化 合物、理论方面计算中的应用。
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1、有关化学量的换算关系
2、注意的问题
T、p、m 相同
M 1 V2 M 2 V1
M1 p2 M 2 p1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 的气体,其相对分子 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 同温、同体积下,等质 量的气体,其相对分 子质量与压强成反比
1 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为阿伏 加德罗常数,其不因温度、压强等 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2)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时,首先要判断物质在所给温度和 压强下是否为气体,若物质为非气 态则不能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
③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 的关系。 (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 、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 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 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 质粒子数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一)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一)

第02讲1.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的是A.1 mol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B.标准状况下,22.4 L苯所含的分子数C.0.012 kg12C所含的原子数D.1 L 1 mol/L的硫酸溶液中所含的H+【解析】A中1mol金属钠含有11mol电子,B中标准状况下,苯为液态,22.4L苯的物质的量超过1mol,C中所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D中1L1mol/L的硫酸溶液含2mol H+。

2.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 48 g O3气体含有N A个O3分子B. 常温常压下,4.6 g NO2气体含有0.1N A个原子C. 20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 N AD. 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电子数相等【解析】A中48g O3气体其物质的量为1mol,B中4.6g 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原子数为0.3NA ,C中20g D2O的物质的量为1mol,每个D2O分子含有10个质子,所以20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 A,D中16g CH4与18g NH4+都是1mol,且都是10电子微粒,故电子数相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 mol Cl 2作为氧化剂得到2×6.02×1023个电子B.4.5 g SiO 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6.02×1023C.14 g 氮气中含有7×6.02×1023个电子D.5.6 g 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0.3×6.02×1023【解析】A 中Cl 2作为氧化剂,化合价降到−1,每个Cl 2分子得2个电子;B 中每个硅原子形成4个Si —O 键,4.5g SiO 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4×6.02×1023=0.3×6.2×1023;C 中每个N 2分子含有14个电子,14g 氮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 ;D 中铁粉与硝酸反应视硝酸的量的多少,可能生成+3价铁盐也可能生成+2价铁盐。

【江苏】2014版化学《高考专题辅导》课件:专题一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江苏】2014版化学《高考专题辅导》课件:专题一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一、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标准状况下有22.4 L HCl气体:
1 mol 质量为_______, 36.5 g 所含氯化氢分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6.02×1023 个。 子的个数约为__________ 2.若将上述气体溶于水配制成1 L溶液,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1 mol·L-1 若从该溶液中取出20 mL,其浓度为 度为__________; 1 mol·L-1 将这20 mL溶液加水稀释至200 mL,其浓度变为 __________, 0.1 mol·L-1 。 ____________
【解题探究】 (1)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物质的量是1 mol
吗?
提示:不是,ClO-水解生成HClO,根据氯原子守恒1 L 1 mol·L-1
的NaClO溶液中ClO-、HClO的物质的量总和是1 mol。
(2)苯分子结构中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吗? 提示:不存在,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 独特的共价键。
(3)忽视单质的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 ,
还有单原子分子(如He、Ne等)、三原子分子(如O3)等。
(4)混淆某些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 :命题者常用一些 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来迷惑考生 ,如Na2O2与H2O反应、Cl2与 NaOH溶液反应、Fe与盐酸反应、1 mol氯气与过量铁反应、电
分析: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需将1 mol
NaCl(58.5 g)溶于水后再加水至1.00 L,而不是溶于1.00 L的 水中。
(5)(2013·大纲版全国卷)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 的体积相等时密度也相等。( × ) 分析: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但由于

高三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二讲 常用化学计量课件

高三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二讲 常用化学计量课件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
4.溶液的配制步骤及操作
如:配制 500 mL 0.1 mol·L-1 Na2CO3 溶液,图中操作②中应该填写的数据为5.3 后顺序为 ②④③①⑤ (填编号)。
,实验时操作的先
核心考点探究
考点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
例 1 [2015·课标全国卷Ⅱ]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0 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 10NA B.1 L 0.1 mol·L-1 的 NaHCO3 溶液中 HCO-3 和 CO23-离子数之和为 0.1N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 NA
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 配制一定溶
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质质量分
5.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数、物质的
6.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 量浓度溶液
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的方法
7.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
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2.考查根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 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简单计 算。 3.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中 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 4.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 速率、平衡常数等相结合考查物质的量、物质 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5.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方程 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6.与化学工艺流程题、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相 结合考查溶液配制中的仪器使用和重要操作。
知识网络构建
1.熟记两个数值
(1)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6.02×1023 mol-1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基本概念》权威课件: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含13年高考题,31张ppt)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基本概念》权威课件: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含13年高考题,31张ppt)

返回目录
专题二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化学常用计量
[解题技巧] 在解答物质的量相关物理量的计算时, 首先必须熟悉各物理量的原始表达式,再结合表达式进 行逐一验算,有时在排除错误答案时,也可以通过左右 两端物理量单位的运算来加以判断。
返回目录
专题二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化学常用计量
变式 1 在 200 mL 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 1.5NA 个硫 酸根离子(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同时含有 NA 个金属 阳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 1 - B.2.5 mol·L 1 - C.5 mol·L 1 - D.2 mol·L 1
返回目录
专题二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化学常用计量
4.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产生离子(粒子)数目 的考查 CH3COOH、FeCl 3、NH4Cl 溶液中弱酸根或弱碱离 子数目小于其完全电离产生的离子数目。 5.可逆反应中相关物质各量的考查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生成物的量比理 论计算值要小,相关粒子数目的量也比理论计算值小。
福建卷T10
返回目录
专题二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化学常用计量
考点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1.气体摩尔体积适用的条件 (1)标准状况下;(2)物质在标况下呈气态。 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 2.物质中微观结构的考查 (1)多原子单质分子(如N2 、O2 、O3)中原子数目和单原 子分子(稀有气体)中原子数目; (2)特殊物质(如D2O、T2O、 18O)的摩尔质量或该分子 所含中子数目;
- -
返回目录
高考真题再现
2. [2013·广东卷]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 g O2 含有 4nA 个电子 - + B.1 L 0.1 mol·L 1 的氨水中有 nA 个 NH4 C.标准状况下,22.4 L 盐酸含有 nA 个 HCl 分子 D.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 Na2O2,失去 2nA 个 电子

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简易通: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简易通: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第2讲化学常用计量(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左室充入一定量NO,右室充入一定量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

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A.开始时左右两室中的分子数相同B.反应前后左室的压强相同C.反应后容器内的密度与反应前的相同D.反应后容器内无O2存在解析由左右两室体积相同,且反应前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一定相等,而NO和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其物质的量不相等,开始时左右两室中的分子数不相同,选项A错误。

由于反应后左室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故压强减小,选项B错误。

反应后,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和体积相对于反应前都不变,故其密度不变,选项C正确。

设反应前两连通器中气体的质量均为 1 g,则n(NO)=1 g28 g/mol=128mol,n(O2)=1 g32 g/mol=132mol,由2NO+O2===2NO2知,反应后O2过量,故最终容器内有O2存在,选项D错误。

答案 C2.(2013·全国新课标Ⅱ,9)设N0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 L 1.0 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0B.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0C.25 ℃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0D.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0解析A项忽视了NaAlO2溶液中的水,错;B项中每个碳原子被3个六元环共用,则每个六元环占有的碳原子数=1×13×6=2个,12 g石墨烯含六元环的物质的量=12 g24 g·mol-1=0.5 mol,正确;C项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错;D项中OH-是10电子微粒,所含电子数为10N0,错。

2014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二 有关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

2014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二 有关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

能力展示1. (2010·江苏高考第20题)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 2·6H 2O)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如下:(1) 预氨化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已知常温下Mg(OH)2的K sp =1.8×10-11,若溶液中c(OH -)=3.0×10-6 mol ·L -1,则溶液中Mg 2+的浓度为 mol ·L -1。

(2) 将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3) 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 。

取碱式碳酸镁4.66 g ,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 g 和标准状况下CO 2 0.896 L ,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

(4) 若热水解不完全,所得碱式碳酸镁中将混有MgCO3,则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 (2011·江苏高考第18题)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KOH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生成Ag2O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边搅拌边将一定量K2S2O8溶液缓慢滴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固体样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AgNO3+4KOH+K2S2O8Ag2O2↓+2KNO3+2K2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1) 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2) 准确称取上述制备的样品(设仅含Ag2O2和Ag2O)2.588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g和O2,得到224.0mL(标准状况)O2。

计算样品中Ag2O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 (2012·江苏高考第18题)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xNa2SO4·yH2O2·zH2O)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①准确称取1.770 0 g样品,配制成100.00 mL溶液A;②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582 5 g;③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A,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020 00 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5.00 mL。

2014年高考化学常用计量 训练题

2014年高考化学常用计量 训练题

化学常用计量(时间:120分钟)单选题1.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B .乙烯和环丙烷 (C 3H 6)组成的28 g 混合气体中含有3n A 个氢原子C .标准状况下,22.4 L 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 .将0.1 mol 氯化铁溶于1 L 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 A 个Fe 3+2.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0 mL 质量分数为98%的H 2SO 4,用水稀释至100 mL ,H 2SO 4的质量分数为9.8% B .在H 2O 2+Cl 2===2HCl +O 2反应中,每生成32 gO 2,则转移2N A 个电子C .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 A 的CO 、C 2H 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 ,质量为28 gD .一定温度下,1 L 0.50 mol·L -1NH 4Cl 溶液与2 L 0.25 mol·L -1NH 4Cl 的溶液含NH +4的物质的量不同3.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物质的量的N 2和CO 所含分子数均为N AB .1.7 g H 2O 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 AC .1 mol Na 2O 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D .标准状况下,2.24 L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N A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标准状况下,0.2 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4.48 L②当1 mol 气体的体积为22.4 L 时,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③标准状况下,1 L HCl 和1 L H 2O 的物质的量相同④标准状况下,1 g H 2和14 g N 2的体积相同 ⑤28 g CO 的体积为22.4 L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⑥ C .⑤⑥ D .④⑥5.某非金属单质A 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2 常用化学计量课件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2 常用化学计量课件

ppt精选
17
成4
mol
N2,当生成28
g
N2时,转移电子为
5×3 4
mol,即
3.75NA个电子,D正确。
答案:D
ppt精选
18
关于NA试题常设的“陷阱” (1)气体摩尔体积的运用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定非标准 状况下(如25 ℃、1.01×105 Pa)气体体积,让考生用22.4 L·mol-1 进行换算,误入陷阱。 (2)忽视物质的聚集状态:22.4 L·mol-1适用对象是气体(包 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 生,如H2O、CCl4等。
专题一 基本概念
ppt精选
1
第二讲 常用化学计量
ppt精选
2
ppt精选
3
Z主干整合•认知盲区清
ppt精选
4
[串联拾忆]
一、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标准状况下有2.24 L NH3气体: 1.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0_.1_m__o_l _,质量为1_._7_g_,所含氨气 分子的个数约为_6_.0_2_×__1_0_2_2个。 2. 若将上述气体溶于水配制成1 L溶液,则该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为_0_.1_m__o_l_·L_-_1;若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为 _0._1_m__o_l·_L_-_1,将这10 mL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其浓度变为 _0._0_1_m__o_l·_L_-。1
n=Mm=VVm=NNA,VV12=nn12=NN12(同温、同压) c=Vn=100M0ρw 3. 明确7步操作:
配制溶液的步骤:算、称(量)、溶、移、洗、定、摇。
ppt精选
11
[疑点登记] 记下疑问点,课堂重点突破

二轮复习化学常用计量

二轮复习化学常用计量

第一部分
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
高考能力解读 能力突破点三 高考能力突破 能力突破方略 高考能力训练 能力迁移训练
-9-
能力突破模型
【例 1】 (2014 江苏化学)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1.6 g 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 0.1NA
-13-
能力突破模型
4.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1)守恒法。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常用方法,守恒法中的三把“金钥匙”— —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 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①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②溶液中 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建立关系式, 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极值法。 对混合体系或反应物可能发生几种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的计算,我们可 假设混合体系中全部是一种物质,或只发生一种反应,求出最大值、最小值, 然后进行解答,此类题一般为选择题。 (3)设未知数法。 对混合体系的计算,我们一般设两个未知数,然后依据题意列两个方程, 进行求解。
-12-
能力突破模型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1 .物质的量计算中的万能恒等式 ������ ������(g) ������ ������ n= = = = =cV(aq)。
������ ������m ������������ ������
2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cB= =
������ ������ ������/������ ������
-10-
能力突破模型
1.(2014 四川理综)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高考化学二轮 专题训练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教案(教师版)

高考化学二轮 专题训练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教案(教师版)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教案(教师版)【考纲点击】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1)、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4.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命题规律】化学常用计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高考主要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来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或利用物质的量在元素化合物、理论方面计算中的应用。

2012年会继续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态、溶液的体积及在溶液中存在状态等角度设问。

借助阿伏加德罗定律考查气体温度、压强、体积、分子数、密度等量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另一热点。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在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背景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考查也是命题趋势。

【重点知识解读】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化学量的换算关系进行以上各量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2)“两个前提”:在应用Vm=22.4 L/mol时,一定要符合“标准状况”和“气态”这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3)“三个关系”:①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数目间的关系;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③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的关系.(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2.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V1∶V2=n1∶n2.(2)同温同压下,两种不同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即ρ1∶ρ2=M1∶M2.(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即m1∶m2=M1∶M2.(4)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即V1∶V2=M2∶M1.(5)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p1∶p2=n1∶n2.注意:(1)1 mol 任何粒子的数目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不因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2)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时,首先要判断物质在所给温度和压强下是否为气体,若物质为非气态则不能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3)阿伏加德罗定律既适用于单一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若为混合气体,则组成成分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如2NO +O2 === 2NO2不适用.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换算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cB =n V =m/M V =m aq w MV =1000ρw M w =cBM 1000ρ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的换算c =n V =S/M 100+S 1000ρ=1000ρS M100+SS =100cM 1000ρ-cM3.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饱和溶液中:w =S 100 +S×100% 4.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在标准状况下,1 L 水中溶解某气体V L ,所得溶液密度为ρ,则:c =n V =V/22.41000×1+V/22.4×M 1000ρ=1000ρV 22400+MVw =m 溶质m 溶液×100%=V/22.4×M 1000×1+V/22.4×M ×100% =MV 22400+MV×100% 5.稀释定律(1)如用V1、V2、c1、c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有:c1V1=c2V2.(2)如用m1、m2、w1、w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有:m1w1=m2w2. 注意: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方法:设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1和w2的两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1)两溶液等质量混合,则w =12(w1+w2). (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①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大于溶剂的密度,则w>12(w1+w2).如:H2SO4溶液.②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小于溶剂的密度,则w<12(w1+w2).如:氨水、酒精溶液. 【考点突破】考点一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例1.把500 mL 含有BaCl2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简易通(江苏专用)配套课件: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简易通(江苏专用)配套课件: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3 56.00 mL × 10 L· mL + n(NH4 )= 22.4 L· mol-1
- -1
=2.500×10
-3
mol
+ +
2 2 n Ni +nNH4 2- n(SO4 )= 2
2×1.250×10-3 mol+2.500×10-3 mol = 2
知识体系建构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学科素养提升
知识体系建构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学科素养提升
角 度 2 物质的量与标准标况下气体体积的关系(2013• 四川,7C) 知识链接 物质的量 ( n ) 与标准状况气体体积 ( V ) 的关系: V = 22.4 L·mol-1·n。注意:在应用 Vm=22.4 L·mol-1时,一定
注意是“标准状况”和“气体状态”两个前提条件 (混合
答案 C
知识体系建构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学科素养提升
考点二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
角 度 1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的关系[2013• 江苏,18(3)] 知识链接
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微粒数(N)间 m N 的关系:n= M = 。①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指定微粒(或 NA 特定组合)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②注意一些特殊物质的 摩尔质量,如D2O、18O2等。③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 量、粒子数的多少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
=2.500×10

-3
mol
- -3
m(Ni2 )=59 g· mol 1×1.250×10
mol=0.073 75 g
-1 -3 m(NH+ ) = 18 g· mol × 2.500 × 10 mol=0.045 00 g 4

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配2013高考真题分类详解)

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配2013高考真题分类详解)

二、化学常用计量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N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 L 1.0 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0B.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0C.25 ℃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0D.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0解析:选B。

A项,NaAlO2水溶液的H2O中也存在氧原子;B项,一个碳原子被3个六元环共用,故1个六元环实际占有的碳原子数为2,因此12 g(即1 mol)石墨烯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0;C项,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D项,1 mol —OH含有的电子数为9N0,1 mol OH-含有的电子数为10N0。

2.(2013·高考广东卷)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 g O2含有4n A个电子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n A个NH+4C.标准状况下,22.4 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D.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 A个电子解析:选A。

运用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电解质电离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分析。

A项,8 g O2中的电子数为8 g32 g·mol-1×16×n A=4n A; B项,NH3·H2O为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1 L 0.1 mol·L-1氨水中NH+4数少于0.1n A;C项,盐酸为混合物,HCl完全电离,没有HCl分子,且标准状况下盐酸为液体;D项,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n A 个电子。

3.(2013·高考江苏卷)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B.78 g 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 AC.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D.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解析:选C。

2014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用)大二轮专题复习 学案2 常用化学计量

2014版高考化学(江苏专用)大二轮专题复习 学案2 常用化学计量

学案2常用化学计量最新考纲展示1。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溶液、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3.理解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1.有关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若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标准状况下,3。

36 L NH3(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5_mol,质量为2。

55_g,所含氨气分子数为0.15N A。

(2)若将该气体溶于水配成50 mL溶液,密度为0.9 g·cm-3,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

67%,物质的量浓度为3_mol·L-1。

(3)若将上述所得溶液取出10 mL,其质量分数为5。

67%,再加水稀释到50 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6_mol·L-1。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中的应用将15。

6 g Na2O2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制成200 mL溶液(1)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2。

24_L。

(2)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0.2_N A或1.204×1023.(3)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_mol·L-1.题型1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真题回顾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9)N0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 L 1。

0 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0B.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0C.25 ℃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0 D.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0答案B解析A项忽视了NaAlO2溶液中的水,错;B项中每个碳原子被3个六元环共用,则每个六元环占有的碳原子数=1×错误!×6=2个,12 g石墨烯含六元环的物质的量=错误!=0。

江苏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02 化学中的常用计量

江苏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02 化学中的常用计量

江苏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02 化学中的常用计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6高三上·滕州期中)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有4 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890kJ的能量B . 有NA个C﹣H共价键断裂时,放出890kJ的能量C . 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水为液体时,放出890kJ的能量D . 有2NA个C、O间的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445kJ的能量2. (2分) (2016高二下·常州开学考)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 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B . 常温下,500mL 2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Na+数目为2NAC . 1.8gNH4+的离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0.1NAD . 标准状况下,1 L水所含分子数为NA3. (2分) (2015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2.0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B . 常温常压下,4.4 g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AC . 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D . 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4. (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开学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1mol H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为2gB . 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C . 标准状况下,18g水的体积约为22.4LD .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单质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5. (2分) (2016高三上·邳州开学考)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常温常压下,3.2 g O2和3.2 g O3所含氧原子数都是0.2NAB . 0.05 mol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10NAC . 11.2 L乙烯、乙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D . 5.6 g Fe和足量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6. (2分) (2019高一上·深圳期中)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常温常压下,32gO2和32gO3所含氧原子数都是2NAB .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氟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C . 18g D2O含有的电子数为9NAD . 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NA7. (2分)已知:H2(g)+ O2(g)=H2O(l) ΔH=-285.83 kJ·mol-1CO(g)+ O2(g)=CO2(g) ΔH=-282.9 kJ·mol-1若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可生成5.4 g H2O(l),并放出114.04 kJ热量,则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A . 0.22 molB . 0.15 molC . 0.1 molD . 0.05 mol8. (2分)两个容积均为1.12L的容器,在同温、同压下,一个盛满N2 ,另一个盛满CO气体,则两容器内气体的关系错误的是()A . 气体分子数均为3.01×1022B . 密度相等C . 原子数相等D . 电子数相等9. (2分) (2017高三上·重庆开学考)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7.8 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等于0.2NAB . 0.1 mol16OD- 离子含有的电子、中子数均为1.0NAC . 常温常压下,42g乙烯和丁烯混合气体中,极性键数为 6 NAD . 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10. (2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相同状况下)最多的是()A . CH4B . C2H4C . C2H2D . C6H611. (2分)(2018·茂名模拟)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左室充入一定量NO ,右室充入一定量O 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

打开活塞,使NO 与O 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 2转化为N 2O 4)A .开始时左右两室中的分子数相同B .反应前后左室的压强相同C .反应后容器内的密度与反应前的相同D .反应后容器内无O 2存在解析 由左右两室体积相同,且反应前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一定相等,而NO 和O 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其物质的量不相等,开始时左右两室中的分子数不相同,选项A 错误。

由于反应后左室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故压强减小,选项B 错误。

反应后,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和体积相对于反应前都不变,故其密度不变,选项C 正确。

设反应前两连通器中气体的质量均为1 g ,则n (NO)= 1 g 28 g/mol =128 mol ,n (O 2)= 1 g 32 g/mol =132mol ,由2NO +O 2===2NO 2知,反应后O 2过量,故最终容器内有O 2存在,选项D 错误。

答案 C2.(2013·全国新课标Ⅱ,9)设N 0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0 L 1.0 mol·L -1的NaAlO 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0B .12 g 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0C .25 ℃时pH =13的NaOH 溶液中含有OH -的数目为0.1N 0D .1 mol 的羟基与1 mol 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 0解析 A 项忽视了NaAlO 2溶液中的水,错;B 项中每个碳原子被3个六元环共用,则每个六元环占有的碳原子数=1×13×6=2个,12 g 石墨烯含六元环的物质的量=12 g 24 g·mol -1=0.5 mol ,正确;C 项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错;D 项中OH -是10电子微粒,所含电子数为10N 0,错。

答案 B3.(2013·广东理综,9)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 g O2含有4n A个电子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n A个NH+4C.标准状况下,22.4 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D.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 A个电子解析A项,8 g O2含有的电子数为8 g32 g·mol-1×16n A=4n A,正确。

B项,NH3·H2O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所以1 L 0.1 mol·L-1的氨水中NH+4的数目远小于n A个。

C项,在盐酸溶液中不含有HCl分子,错误。

D项,1 mol Na完全被氧化生成Na2O2,应转移n A个电子,错误。

答案 A4.(2013·江苏,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解析A项,托盘天平称量时,应为“左物右码”,错误;B项,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溶解,正确;C 项,转移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D项,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错误。

答案 B5.(2013·通扬泰连淮五市三模,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4 g CH4含有N A个C—H共价键B.1 mol Fe 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C.1 L 0.1 mol·L-1 NaHCO3溶液中含有0.1N A个HCO-3D.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 A个O原子解析A项4 g CH4的物质的量为n(CH4)=4 g16 g·mol-1=0.25 mol,1个CH4分子含有4个C—H键,则0.25 mol CH4含有1 mol(即N A个)C—H共价键;B项Fe与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Fe(NO3)3,1 mol Fe反应时,转移3 mol(即3N A个)电子;C项n(NaHCO3)=0.1 mol·L-1×1 L=0.1 mol,但HCO-3发生水解和微弱电离,则1 L该溶液中含有HCO-3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即个数少于0.1N A);D项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并非1 mol,含有的O原子也不是2N A个。

答案 A二、不定项选择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6.(2013·扬州调研)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 mol NF 3与水完全反应生成HNO 3和NO ,转移电子数2N AB .标准状况下,32 g 硫(结构见图)含SS 的数目为N AC .标准状况下11.2 L 正戊烷所含共用电子对数为8N AD .含a mol·L -1 H +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c (H +)为0.1a mol·L -1 解析 A 项,F 只显-1价,发生+3价N 的歧化反应:,正确;B 项,32 g 硫为1 mol 硫原子,每个硫原子形成的S -S 为2×12=1,或者S 8结构中S -S 键数为8,有32 g32×8 g·mol -1×8=1 mol ,正确;C 项,标准状况下,正戊烷为液态,错误;D 项,醋酸是弱酸,稀释过程中促进电离,错误。

答案 AB7.常温下,向0.25 mol·L -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表示实验不同时刻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硫酸溶液的体积为10 mLB .b 时刻溶液中SO 2-4的浓度约为0.125 mol·L -1 C .d 时刻溶液的pH 为13D .溶液的导电能力:c <d <b <a解析 Ba(OH)2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L -1×0.02 L =0.005 mol ,故硫酸溶液的体积也是20 mL ;b 时刻c (SO 2-4)=(0.005 mol -0.002 5 mol)/(0.02 L +0.01 L)=0.083 mol·L -1;c 时刻溶液呈中性,d 时刻c (OH -)=[2×0.25 mol·L -1×(0.03 L -0.02 L)]÷0.05 L =0.1 mol·L -1,故溶液pH =13;a 为0.25 mol·L -1的硫酸溶液,b 、d 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但前者浓度大,c 处相当于纯水。

答案 AB8.(2013·吉林长春第一次调研,13)现取m g 镁铝合金在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恰好完全溶解(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 mol·L -1 NaOH 溶液,当滴加到V mL 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 g ,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沉淀中OH -的质量为(n -m )g②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 -3的物质的量为bV 1 000 mol③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 -m 17mol ④标准状况下生成NO 的体积为22.4(n -m )51L ⑤与合金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 -m 51+bV 1 000)molA .5项B .4项C .3项D .2项解析 本题涉及的反应有Al +4HNO 3(稀)===Al(NO 3)3+NO ↑+2H 2O ;3Mg +8HNO 3(稀)===3Mg(NO 3)2+2NO ↑+4H 2O ;Al(NO 3)3+3NaOH===Al(OH)3↓+3NaNO 3;Mg(NO 3)2+2NaOH===Mg(OH)2↓+2NaNO 3。

当合金恰好溶解时,溶液中的NO -3与Na +的物质的量相等,n (NO -3)=n (NaOH)=bV 1 000mol ,故②正确。

沉淀质量最大时,生成的n g 沉淀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其中镁、铝元素的质量等于m g ,所以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n -m )g ,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n (e -)=n (OH -)=n -m 17mol ,故①,③正确。

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知,标准状况下V (NO)=22.4(n -m )51L ,故④正确。

参加反应的硝酸有两种作用,起酸性作用的硝酸(生成硝酸盐)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钠的物质的量,即bV 1 000 mol ;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NO 的物质的量,即n -m 51mol ,所以,与合金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 -m 51+bV 1 000)mol ,故⑤正确。

答案 A三、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67分)9.(17分)二硫化亚铁是Li/FeS 2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用水热法合成。

FeSO 4、Na 2S 2O 3、S 及H 2O 在200 ℃连续反应24 h ,四种物质以等物质的量反应,再依次用CS 2、H 2O 洗涤、干燥及晶化后得到。

(1)合成FeS 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水洗涤时,如何证明SO 2-4已除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1.20 g FeS 2在O 2中完全燃烧生成Fe 2O 3和SO 2气体放出8.52 kJ 热量,FeS 2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上述制得的正极材料1.120 0 g(假定只含FeS 一种杂质),在足量的氧气流中充分加热,最后得0.800 0 g 红棕色固体,试计算该正极材料中FeS 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由题中信息可写出四种反应物,再由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产物,Na 2S 2O 3中一个S 显+6价,一个S 显-2价,其中-2的S 与单质S 发生归中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出反应。

(2)检验SO 2-4,需要先用盐酸除去干扰离子,以防生成除BaSO 4以外的钡盐沉淀。

(3)0.01 mol FeS 2完全燃烧放出8.52 kJ 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