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直译与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国内广告翻译研究一览

国内广告翻译研究一览

国内广告翻译研究一览一、本文概述1、简述广告翻译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广告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广告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各种媒介向目标受众传达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而广告翻译则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得广告信息能够在不同的市场和文化背景下得到准确、有效的传播。

广告翻译能够直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销售。

通过精准的语言转换和文化适应,广告翻译能够确保信息在目标市场中得到正确理解,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这种转化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更是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它要求翻译者不仅要精通语言,还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和消费者心理。

广告翻译也是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广告翻译能够准确传达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和特色,帮助品牌在目标市场中建立独特的形象和地位。

通过精心的翻译和本地化处理,广告翻译可以使品牌信息更加贴近目标受众,从而增强品牌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广告翻译对于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广告翻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产品信息得以相互传播,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广告翻译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它不仅关乎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更关乎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广告翻译工作,不断提升翻译质量和水平,以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国内广告翻译的发展概况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内外市场的日益融合,广告翻译在国内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初期,广告翻译主要依赖于简单的语言转换,追求的是“形似”,即直接翻译原文的广告词和图像,缺乏对目标市场文化和消费者心理的深入考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告翻译逐渐认识到“神似”的重要性,即在保持广告原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目标市场文化的适应和消费者心理的把握。

近年来,随着国内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广告翻译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广告翻译中的运用-2019年文档

“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广告翻译中的运用-2019年文档

“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广告翻译中的运用引言:商务英语广告是企业对外宣传其商品信息和作用的重要途径,是商业活动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商务英语广告在用词特点、句法特点、修辞特点等方面有别于日常口语,加上中西方文化差异、消费观、风俗习惯等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在商务英语广告语的汉译过程中,不可能做到绝对对等,而应该是相对和动态对等。

一、功能对等理论美国的尤金?奈达博士(Dr. Eugene A. Nida)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初探》一书中提出,翻译有两种类型的对等: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

奈达所谓动态对等,是指译入语应该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

动态对等强调译文只要能体现原文的意义和精神,就不必拘泥于形式、语义到语体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即是要求译入语与译出语的值相等,即译文读者在通过阅读译文后,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功能对等理论把焦点放在了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上。

二、商务英语广告翻译特点广告英语作为商品传播和推广的重要方式,基本特点是语言清晰明白、简明扼要。

另外,广告英语具有劝购的目的,所以,广告英语的另一个特征是语言极具感染力,能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冲动。

在广告英语中,杜撰新词(coinage)的现象较为普遍。

创造新词怪词可以给广告受众造成一种视觉的新奇,吸引顾客的眼球。

如:如某鞋油广告Ezyrub(easy rub)。

在句法上习惯广告语多用简单句、祈使句和疑问句等。

如:Let us make things better(飞利浦)。

You deserve it(欧莱雅)。

Have you driven a Ford lately(福特)?此外,商务广告中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和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如:Feast your eyes.(眼贴片)。

Wherever you go, I will go with you(轮胎广告)。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文化差别迥异。

不同的文化传统,对事物的理解自然也不尽相同。

从功能对等角度浅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和翻译策略

从功能对等角度浅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和翻译策略

理论背景和发展
理论提出者:尤 金·A·奈达
理论核心:译文读 者对译文的反应与 原文读者对原文的 反应基本一致
发展历程:从词 汇对等到句法对 等到篇章对等, 再到功能对等
理论意义:为翻 译实践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指导和 实践依据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定义:功能对等理 论强调译文与原文 在意义和风格上的 对等,而非形式对 等
注释法:在译文中 对原文中的双关语 进行注释,解释其 含义和文化背景,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 理解原文
意译法
单击添加标题
意译法:根据原文的意思,用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词汇和句式进行翻 译,保留原文的意境和隐含意义,同时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单击添加标题
直译法: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文化意象,直接翻译原文的语义和表达 方式,同时注意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和语言风格。
04
功能对等理论在双 关语翻译中的局限

Part One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定义和原则
定义:功能对等理论是指翻译时不应追求文字表面的死 板对应,而应注重原文信息的准确传达和自然流畅的表 达。
原则: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时应遵循“忠实、通顺、 传神”的原则,即译文应忠实于原文,表达自然通顺, 并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神韵和意境。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关注英语广告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 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根据原文语境和语义,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语义对等与文化对等并重:关注原文的文化内涵,确保译文传达出相同的文化信息
注重语言美感: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译文的表达效果 遵循广告语言特点:保持广告语言的生动、简洁和富有感染力,避免生硬翻译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初探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初探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广告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商业活动中扮演 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食品广告更是如此,其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 他们的购买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广告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语言和文化 的差异,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广告的原有意图和功能,同时满足目标市场的语 言和文化需求,是广告翻译的关键。本次演示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 英汉食品广告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该理论强调 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语言层面的转换,还要文化、语境和交际等因素。功能对等翻 译理论的核心原则是“最近似的自然等值”,即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源语言与目标 语言之间的最自然、最接近的等值。为实现这一目标,译者需遵循以下原则:
1、词汇对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词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确保源语言和 目标语言之间的词汇对应。
广告翻译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挑战。首先,广告语言要求简洁明了,富有感 染力,能够迅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其次,广告翻译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 背景和心理需求,使广告更符合目标市场的审美观念。此外,广告翻译还要求译 者在翻译过程中广告的创意和表现形式,以确保广告的吸引力。
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广告翻译可采用以下策略和技巧: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广告语翻译在促进品牌形象和产品销 售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告语的翻译不仅要保留源语言的含义,还要考虑 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在此背景下,奈达的对等功能理论为广告语翻译提 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奈达的对等功能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应追求原文与译文的动态对等,而非 形式对等。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翻译的目的是使受众在理解和感受上达到与 原文读者相同的水平。这种理论适用于广告语翻译,因为广告语的目的是在最短 时间内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传达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试论直译和意译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试论直译和意译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试论直译和意译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摘要: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英汉翻译的实质和概念,并在英汉两种语言相似性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直译与意译这两种最常用的翻译方法。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

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渗透,不可分割。

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 ,更多地了解到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翻译理论;直译;意译,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 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

然而, 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一些相似性。

比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

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所以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

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说:“翻译就是译入语复制出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

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

译者不能随意增加原作没有的思想,更不能随意地删减原作的思想。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前者注重结构形式,而且往往利用紧凑的结构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而后者强调的是观点, 并且用合理地调整语序来整体地反映思维的逻辑性。

翻译的实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是信息内容(message)在两种不同语言形态间的转换。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必须同时具备有两种语言, 两种文化的深厚功底, 必须善于把握两种语言的内在联系, 找到两种语言表述风格、语法习惯的最佳结合点。

英汉翻译中直译、意译是最基本的两种方法, 本文着重择取直译、意译翻译的实例及其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这两种方法的特性及运用技巧,以求揭示英汉翻译的规律和特点。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直译与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直译与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没有而表 达功能必须 ,即使生搬硬套 原语的词语和句 型 ,也视 为正确方法 。意译法在 功能等值前提 下 :在消除语言差异 的同
告翻译 的一些实 际翻译方法 ,没有提 出一个 较为合理 的翻译指
导理论 。从广告 翻译 的特点 来看 ,功能 翻译理论 正好可 以很好
地为其提供现 实指 导。
【 关键 词】功能翻译理论

直译
意译
广告词翻译
决定方法 。 目的有三种解 释 :译者 的 目的 、译 文 的交 际 目的和 使用某种特殊 翻译手段所要 达到 的 目的。通常情况下 ,目的指 译 文的交 际 目的。连贯规则是 指译文必须 能让 接受者理解 ,并

引言
随着 全球经济 一体化进程 的不断加深 ,市场争夺 战也趋 于 激烈 。在这没有硝烟 的战场上 ,国际广告 已成 为强有力 的武器 ,
文与原文 是否对 等 ,而是强 调译文功能 的再现 ,以实 现译文在
定 目的 、 接受 者 、接受文本 的时间 、 地点 和场合 。译者根据 翻
译 要求采取相应 的翻译策 略 ,制作 出 目标 文化的文本 ,以表达 原语文化文本 接受者的交 际意图 。( 4 ) 翻译 的标准应 当是合适 , 而不是等值 。合适指译 文要 符合翻译要求 ,翻译要求决定译 文 合 适的翻译 属于等值形式 。功 能翻译理论是一种翻译行为理论 。
有合 ,正说和反说互换等译法 ,应该视为意译 。
三 、 案 列 分 析
理论 研究 的新 视角 。功 能翻译理论 最核心的概念是 翻译 目的论
与 翻译 行为理论 。 目的论 的主要观点如下 。( 1 ) 翻译 是一种基 于 原语 文本 的有 意图 的 、人际间 的 、部 分通过语 言媒介实施 的跨

[生活]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生活]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传统翻译理论把“对等”看作衡量译文质量的最可靠标准。

然而, 20世纪70年代,功能翻译理论开始兴起,,其代表人物是凯瑟林娜·莱斯(Katharina Reiss) 、汉斯·弗米尔(Hans V er2meer)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 。

何为功能翻译理论,诺德的解释是:“功能主义,指的是功能或者是文本和翻译的功能的研究。

”它涵盖了多种理论方法,主要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主,还包括其他国家理论家的观点。

功能翻译理论给人们提供一个探讨翻译的新视角,实现了翻译理论从静态的语言翻译象征论向动态的功能翻译分析法的转化。

那么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有那些呢,它能否应用到文学的翻译中去呢?2 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莱斯、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仅是人类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是一项须要考虑读者和客户要求的目的性交际行为。

的确,翻译需要译者与原本之间的交流。

由于语言种类、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原语作者的意图和采用的语篇形式与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存在着一定差异。

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从译语读者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功能翻译理论最核心的概念是翻译目的论( skopos theory) 与翻译行为理论(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 on) 。

2. 1 目的论费米尔在他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提出了“目的”这个概念。

目的论中除了术语“目的”(Skopos)之外,费米尔还使用了与之其他有关联的词,比如目标(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

目标(aim)指的是翻译行为最终达到的结果。

目的(purpose)指达到目标过程中的阶段。

意图(intention)是目标导向的翻译行为,既包括发送者以适当的方式产生文本,也包括接受者以适当的方式理解译文。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汉广告语翻译探析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汉广告语翻译探析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汉广告语翻译探析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当下,广告作为商品和服务的推广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广告语,作为广告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在跨国营销中,广告语的英汉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市场拓展的成败。

因此,如何在保持原广告语义和风格的实现英汉广告语的等效传达,成为了翻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广告语翻译进行深入探析,以期为提升广告语翻译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强调翻译过程中应追求原文和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字面上的对应。

这一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应关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义、文体和文化差异,通过调整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译文在目标语言文化环境中的自然表达。

在广告语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有助于确保译文在传达原广告意图、激发消费者情感共鸣和塑造品牌形象等方面与原广告保持高度一致。

本文首先将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在广告语翻译中的适用性。

随后,通过对英汉广告语翻译实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实现英汉广告语的等效传达。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总结英汉广告语翻译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以期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翻译质量。

本文将对未来英汉广告语翻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理论,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该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不应仅仅追求文字表面的对应,而应追求两种语言之间在功能上的对等。

这意味着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尽可能相同。

功能对等理论分为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层面。

形式对等侧重于保持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而动态对等则更加注重译文的表达方式和接受者的反应,强调译文应自然流畅,易于理解,能够传达原文的意图和风格。

汉语广告的英文翻译方法

汉语广告的英文翻译方法

汉语广告的英文翻译方法广告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文体,由于中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翻译工作者往往需要“背叛原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从而实现广告的真正目的。

根据功能目的性原则,译者在翻译汉语广告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广告受众的语言文化、心理等因素,遵照英语广告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方法,以实现广告的预期功能,更加有效地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望。

笔者认为,汉语广告英译时,应当灵活采取直译、增译、删译、仿译、转译和创译等方法,并要注意避开译语文化的禁忌。

1.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Method)直译是指翻译广告时尽量保持原发语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修辞手段等,同时要求译文通顺流畅,以求最大限度地获得与原文同等的广告效果。

尤金·奈达先生曾说过,仅仅字面对等就能实现功能对等的话,也就无需进行形式上的调整了。

对于技术性广告、公司及产品的简介等来说,直译法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

这些广告读起来客观、真实,令人信服。

(5)“铁牛”牌拖拉机装有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用途广泛。

可佩带犁、播种机、收割机、旋耕机、拖车、畜牧机械和植保机械等70种农机具进行作业。

(天津“铁牛”牌拖拉机广告)Fitted with a semi-individually arranged hydraulic system,TN tractor features a vast range of farming tasks. It can be1matched with 70 kinds of various implements for operators such as ploughing,harrowing,seeding,harvesting,rotary cultivating,transporting,planting and nursing etc.(6)大港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下属的一个特大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联合企业,其勘探开发范围跨津、冀20个县、市、区以及山东省的一部分,面积约18 000平方公里。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业广告汉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业广告汉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业广告汉译一、引言当今社会,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广告语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行为,广告译文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广告的宣传效果和促销作用。

因此,为了使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基本保持一致,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达到引起消费者注意的目的,广告译文必须注重其信息传递功能和译文对读者的反响。

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商业广告汉译加以阐述说明。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它所强调的核心正是目的语文本在目的文化中的功能。

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2004)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具有重大影响。

奈达的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Nida,2001:76),简言之,就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但由于“动态”这个表达易被误解为仅仅具有影响力的东西,导致许多人认为如果一篇译文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那它一定是“动态对等”的范例。

为了消除这种误解,同时也为了强调“功能”这个概念,奈达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

奈达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把翻译看成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不再被认为是一个静态的产物,而被认为是源语作者、译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相互交际过程。

由于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同一语言信息的理解也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在母语文化中被认为经典的广告要想获得接收方的认同就颇具难度。

根据奈达(2004:132~203)的理论,判断译文的效果不宜拘泥于所对应的词汇的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而应该是“译文是否能在译入语的文化背景中产生与原文在源语文化背景中相应的效果”。

而广告翻译时更应强调这一基本一致的反应,否则,相同的商业广告对不同的消费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产生误解。

因此,译文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原文,而是要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以使其符合译入语国家消费者的口味和购买心理,达到促销产品,赢得顾客,开拓市场的目的。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导语:在全球化时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传媒形式,其片名的翻译对于推广电影和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而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作为电影营销的一环,其翻译效果直接影响了电影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接受程度和市场份额。

本文将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和策略。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是由著名翻译学者詹姆斯·S·霍尔德斯(James S. Holmes)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强调翻译的功能目的,即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将原文信息通过翻译的方式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并服务于某种特定的需要。

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功能翻译理论能够提供指导,使得片名翻译更加符合目标语观众的需求,增加电影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二、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1. 保持原意和风格一致性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保持原意和风格的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原本具有鲜明特色的片名,翻译者需要尽可能地保持译名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以吸引目标语观众的眼球。

同时,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翻译者还需注意译名的可读性和易记性,以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住电影。

2. 注意文化差异和影片背景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媒介,其影片背景和文化因素对于片名翻译具有重要影响。

翻译者需要注意观众的文化背景,并选择与影片主题和故事情节相符的片名。

同时,翻译者还需了解目标语文化中的习惯用语、典故等,以便借用这些元素来丰富译名的含义和吸引力。

3. 强调吸引力和卖点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加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电影的市场竞争力。

翻译者需要通过译名的选择和设计,突出电影的吸引力和卖点,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购买欲望。

此外,翻译者还需注意译名的可口性和趣味性,使之易于口碑传播和市场推广。

三、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1. 直译策略直译策略是指将英语电影片名直接翻译成目标语,保持原名的译介性和亲和力。

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

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07No .2[收稿日期]2007-09-09[作者简介]贾文波(1957-),男,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学术方向: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

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贾文波(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摘要]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以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活动。

委托人对翻译的具体要求、文本的特殊功能、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期待等是翻译活动中务必考虑的要素。

而应用翻译的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特征刚好与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要求不谋而合。

本文作者认为,应用翻译应注重翻译过程中的交际互动,要根据翻译要求谋篇布局、根据文本功能实施翻译策略、根据的语文化情景重构文本内容,以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关键词]应用翻译;文化转换;交际互动;翻译要求;文化情景[中图分类号]H 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358(2007)02-0009-06纵观西方译论近30年来研究的发展,可谓学派林立,人才济济,内容丰富多彩。

而以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J.Vermeer)、玛丽#斯奈尔-杭贝(Mary Snel-l Hornby )、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乃至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 ¾ntt ¾ri)为领军人物¹的西方功能翻译理论更是独具异彩,影响深远。

埃德温#根茨勒(Ed win Gentzler)认为,在过去20多年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转换:(1)翻译理论研究由/源语文本为导向0过渡到了/的语文本为导向0的研究;(2)翻译培训模式由单纯语言学转向了文化因素与语言学要素相结合这一模式。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多年来一直都是这两个方面的先驱(Gentzler,2004:70)。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广告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广告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广告翻译作者:白杨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7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国外产品甚至也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广告作为传递商品信息的重要载体,成为各国争夺世界市场最有力的武器。

功能翻译理论为商务广告英语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强调从翻译的功能和目的出发进行翻译。

本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来分析商务英语广告语言的翻译,以期能指导商务广告的翻译。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广告英语;翻译策略一、引言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我们在享受由此带来的便捷,以及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

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他们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充满着机遇,但也充斥着混乱与挑战。

这意味着,他们现在有机会将产品推向全世界,但同时,如何走向世界也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产品受欢迎程度的竞争,换句话说,是广告的竞争。

在今天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广告是提升产品认知的最佳途径。

成功的广告是企业探索并最终占据市场的第一步。

广告作为一种竞争性商业行为,旨在赢得客户,促使其产生消费行为,最终实现经济效益。

因此,成功的广告翻译是赢得海外市场的重要营销策略。

但是,中国目前的广告翻译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商业广告是一种具有竞争性质的商业活动,其目的是赢得消费者并促成购买行为,这既是商业广告的唯一目的,也是商业广告翻译的唯一目的,与商业广告翻译相关的所有活动都应以此为目标。

商业广告的翻译使得受众这一关键因素变更。

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译者为了迎合目标观众的喜好,必将做出一定的修改。

而功能翻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广告翻译,可以指导广告翻译的实践。

本文着重探索广告与功能翻译理论,对其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功能翻译理论概述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与语言学同步发展。

《2024年运用关联理论指导意译和直译翻译策略的选择》范文

《2024年运用关联理论指导意译和直译翻译策略的选择》范文

《运用关联理论指导意译和直译翻译策略的选择》篇一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旨在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将原文的意思准确、流畅地传达给目标语读者。

在翻译实践中,意译和直译是两种常用的翻译策略。

如何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成为翻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关联理论来指导意译和直译翻译策略的选择。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其中涉及到信息的意图、推理和语境等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关联理论可以帮助译者理解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联性,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关联理论强调的是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平衡,即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译文的认知负担,使译文在语境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三、意译和直译的概述与区别意译和直译是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策略。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语、句式结构等原封不动地翻译成目标语言,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和表达方式;而意译则是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重新组织语言,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这两种策略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文本类型进行选择。

四、运用关联理论指导意译和直译的选择(一)分析原文与目标语的关联性在运用关联理论指导翻译策略的选择时,首先需要分析原文与目标语的关联性。

这包括语言层面的关联和文化层面的关联。

语言层面的关联主要涉及到词语、句式结构等方面的对应关系;文化层面的关联则涉及到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分析这些关联性,可以确定采用哪种翻译策略更能保持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二)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在分析完原文与目标语的关联性后,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一般来说,当原文的词语、句式结构等与目标语言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时,可以采用直译策略;当原文的意思难以用目标语言的词语、句式结构等直接表达时,可以采用意译策略。

此外,还需要考虑文本类型、读者群体等因素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信息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意义对等是翻译的关键。

功能对等理论为翻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追求的不是语言表面的对应,而是文化和交际意义上的对应。

本文将详细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它强调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语言表面的对应,更要文化和交际意义上的对应。

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在读者中产生与原文在原文读者中产生相同的效果。

因此,好的翻译不仅要做到词汇和语法的对等,还要做到语义和文化的对等。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直译:This picture is extremely beautiful!意译:This painting is breathtakingly beautiful!在这个例子中,直译只了语言表面的对应,而意译则更文化和交际意义上的对应。

使用“breathtakingly”这个形容词更加生动地表达了画作的美丽,使译文的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原文所表达的情感。

例2:中文原文:“他是个变色龙,总是随波逐流。

”直译:He is a chameleon and always goes with the flow.意译:He is a grasshopper and always jumps with the crowd. 在这个例子中,直译没有很好地表达出中文原意中的比喻含义,而意译则通过使用“grasshopper”这个英文单词的比喻意义,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含意。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原理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点: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点不应仅停留在语言表面,而应更多地文化、交际和读者反应等方面。

动态对等:翻译过程中追求的不是静态的、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动态的、功能上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韦璇,研究生。

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到宣传效果的同时,兼顾源语信息的准确传达。

本文运用功能对等理论,以具体的广告翻译为例,探究广告翻译如何在宣传和忠实之间把握好度,找到平衡,以期为广告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原则还有另一个名称,即动态对等原则。

尤金·奈达(Eugene Nida)作为美国翻译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师,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个原则。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的核心观点是:任何文字或者语言都可以用另一种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

而对等原则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

奈达还强调意义层面上的对等在翻译活动中位列第一,形式上的对等位居第二。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由外文翻译而来的商业广告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传达广告语原本的含义,从而达到广告的宣传目的、实现其商业功能、取得计划中甚至超出计划的商业效果,那么无论该广告被译成何种文体,译文是否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是否与原文词句对等、内涵对等、格调对等,这些都不是商业翻译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总而言之,好的商业广告译文的评判标准是:是否将广告宣传目的完美地呈现给消费者并得到良好的市场反馈。

2 广告翻译的实质及其制约因素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商业活动,不仅仅是语言转换,更是二次创作。

广告翻译必须考虑到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禁忌、语言特点等等。

虽然广告翻译近似于一种创作,但译者也不能忽略商业规律和法规对其的制约性。

广告翻译不仅受制于语言原则、文化原则,也受制于一定的商业原则(魏彩霞,1997)。

2.1 市场制约翻译是一种手段,广告翻译有助于促进产品在海外的销售。

广告的投放与翻译作为一种商业行为会极大地受到市场的影响。

比如,当某个广告需要被外译并随着商品一起在海外推出时,译者就需要考虑海外消费者的各种情况,并相应地做出一些针对性的语言调整。

该品牌的广告部也需要制定符合目的国家消费者喜好的营销方案和宣传手段。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2019年33期总第473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文/何九红一、引言目前,翻译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文化、语言、交际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那么在翻译中许多因素都应该被考虑,其中最易造成翻译困难和交际障碍的便是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翻译中文化差异处理的策略问题。

二、翻译目的论简介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代表人物为凯瑟琳娜·莱斯、汉斯·弗米尔、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克里斯汀娜·诺德,主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守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而且将目的原则置于首要地位。

翻译目的论(Skopo)为德国翻译功能派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由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

目的论允许根据目标文本的目的以不同的方式翻译相同的文本。

弗米尔在其与凯瑟琳娜·赖斯合著的一本书《翻译理论的一般基础》中指出:译者的整体参考框架不应是原文及其功能,和基于对等的翻译理论那样,而应是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实现的功能 他还说:“目的论要声明的是,一个人必须有意识地、始终如一地按照尊重目标文本的某些原则翻译”(Reiss&Vermeer:1984:221) 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是由译者希望译文履行的功能决定的, 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诺德扩展了目的论。

她将翻译定义为:“翻译产生具有功能的目标文本,它与给定的源文本保持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目标文本的预期或要求的功能来指定的。

翻译不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而是达到预定的效果,或者译者【摘要】在全球化进程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问题越来越频繁,解决这类翻译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成功的翻译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根据翻译目的论的指导准确、灵活地运用归化或异化这两种策略以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进行。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一、广告语言的特点广告语篇有其特有的格式及要求,广告语言在词汇、句法、篇章、修辞等方面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

在广告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广告语言的特点。

首先,AID -MA(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memoryand action )被看作是经典的广告创作原则。

广告的语言最重要的是“eye-catching ”/“ear-catching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去读或者去听该广告。

如雀巢咖啡的广告词:“Goodto the last drop.”译文:“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译文做到了意、音、形三者兼顾,实在妙不可言。

其次,广告的语言还必须要有可读性。

广告用语的这两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选词、语法、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广告中的词汇变化无穷,可是也相对稳定。

最后,广告中大量运用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双关、押韵、拟人等等,这样能更加形象生动地传达信息。

分别举例如下:1)Smooth as silk is Thai.译文:泰航飞行,平滑如丝。

这是一则泰国航空公司的广告,短小精悍的比喻使泰航飞行的安全平稳的形象跃然纸上。

译文通过增词法添加“飞行”二字,加深了读者对泰航优质服务的印象。

使用比喻,可以增强广告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美。

2)I am more satisfied.Ask for More.译文:摩尔香烟,我更满意;再来一支,还吸摩尔。

这是摩尔香烟在广告语中树立的一个双关典范。

它巧妙地使用more 一词的双重意义:more 是一个副词,表示“更加,更多”;大写之后,变成了品牌名称。

这则广告使人们轻松记住了商品的品牌,同时又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该产品优于同类产品,能使消费者更满意。

双关语义被拆成两层,在译文中分别表述,而且四字结构,读来朗朗上口。

3)Wherever it hurts ,we ’ll heal it.译文:不管它哪里伤痛,我们都将使之愈合如初。

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祁贞亚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29)4
【摘要】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和技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20世纪60年代末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那么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什么才是"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呢?本文以一篇英文讲稿及其中文译稿为样本进行分析,就翻译中这一基本问题,即直译与意译,进行简单的讨论.
【总页数】2页(P105-106)
【作者】祁贞亚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直译与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J], 李晓琪;
2.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J], 骆乐
3.文学翻译用意译,宗教翻译用直译?——哲罗姆翻译观之辨析 [J], 蒋哲杰
4.从直译与意译比较看意译翻译方法 [J], 张语墨
5.直译、意译、音意译结合还是音译加注?——浅析《黄帝内经·素问》中养生术语的翻译技巧 [J], 周佶;周玉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直译与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摘要】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所预期达到的功能,并以此来指导广告翻译过程中策略的选择。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分析经典的广告翻译案例,得出了直译与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广泛应用的结论。

本文通过此研究希望能为广告词翻译提供借鉴与指导,进而促进广告词翻译的完善。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直译意译广告词翻译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市场争夺战也趋于激烈。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国际广告已成为强有力的武器,它是企业促进产品销售、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手段。

因而广告翻译产业也随之兴起,但传统的翻译理论并不够完善,它强调的是译文的“忠实”与形式的“对等”,不能很好指导以促销为目的的广告文本翻译。

作为对以“忠实”和“对等”为核心理念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补充,功能翻译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功能的再现,以实现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背景下对文本所达到的预期功能,这无疑为具有某种特殊交际目的的应用文本如广告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广告的功能一般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表情功能和祈使功能。

英美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的作用在于提供信息、争取客户、保持需求、扩大市场和确保质量。

为了实现广告的这些功能,广告语言一般都使用大众化口语体,言简意赅,简洁易懂;广告语通常使用辞藻和警策句,以发人思考,从而让人注意到广告中的商品。

因此,广告语的翻译应该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具有匿名性、劝导性、功利性等特点。

从审美价值上讲,广告的翻译偏重使用性和交际目的,遵循的是广告接受者喜闻乐见而又雅俗共赏的审美标准。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都对广告翻译进行过研究,但大多只局限于以广告语的语言特点为研究出发点,提出了广告翻译的一些实际翻译方法,没有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翻译指导理论。

从广告翻译的特点来看,功能翻译理论正好可以很好地为其提供现实指导。

二、理论框架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的是研究者不能单纯地关注译作与原作的对等关系,而是转向关注翻译行为本身所涉及到的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对翻译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开辟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功能翻译理论最核心的概念是翻译目的论与翻译行为理论。

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翻译是一种基于原语文本的有意图的、人际间的、部分通过语言媒介实施的跨文化互动行为。

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互动行为,翻译有意图性。

翻译的意图性不一定体现原作和原作者的意图,而是体现翻译活动的参与者所要达到的意图。

(2)翻译的基本规则是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

其中,目的规则是第一位的,其他两个规则从属于目的规则,忠实规则从属于连贯规则。

目的法则是指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目的指译文的交际目的。

连贯规则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和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忠实规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

其中,语际连贯次要于语内连贯。

(3)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确定翻译目的,规定翻译要求。

翻译要求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规定译文文本的功能(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或操作功能)、报告译文的预定目的、接受者、接受文本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译者根据翻译要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制作出目标文化的文本,以表达原语文化文本接受者的交际意图。

(4)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合适,而不是等值。

合适指译文要符合翻译要求,翻译要求决定译文合适的翻译属于等值形式。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翻译行为理论。

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翻译是一种互动行为。

为此,区别翻译和翻译行为两个概念。

(2)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功能翻译强调翻译要求和翻译行为发起者的决定作用。

目的语文本只有达到翻译要求,才能认为实现了功能翻译。

(3)翻译是一种人际间互动行为,在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当事人有翻译发起者、译者、原文本作者、目的语接收者等。

这些当事人都会不同程度对翻译行为产生影响。

(4)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它涉及原语文本、译者图式文本和译语文本,因为交际必须通过承载言语或非言语行为的符号的使用来实现。

在功能翻译理论下,对待应用翻译有一系列的翻译策略。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直译与意译。

直译法在功能等值的原则作用下,当语码的语义意义能产生等值语境效果时,在消除语言差异的同时,保留言语上的差异,采取直译法。

有时,目标语言没有而表达功能必须,即使生搬硬套原语的词语和句型,也视为正确方法。

意译法在功能等值前提下,在消除语言差异的同时,不保留言语特色,例如不保留原文修辞形式和民族特色,词有增减、重复,词性和句型有转换,语序有颠倒,句子有拆有合,正说和反说互换等译法,应该视为意译。

三、案列分析在功能翻译理论下,有三大翻译规则: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

目的规则要求“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

”(Reiss&Vermeer 1984:101)。

连贯规则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和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这两条规则为直译在广告词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

忠实规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

这为意译在广告词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

这样,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须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意译或直译的方法,而不是将两者对立起来。

下面将以实例进行解说。

例1:Connecting people! Nokia. 译文: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若将原文直译,可译为“诺基亚,将人们联系起来!”很显然,这种译文缺乏力度和亲切感。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放弃了原文的意思,采用意译法在译入语中创造了一个新口号。

从传统的忠实标准来看,这样的译文可能根本不是好的译文,但从功能派的翻译目的和连贯规则来看,这一译文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译者不但突出强调了诺基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和高科技含量,还借用汉语中的四字格,唤醒中国人对文字对称美的追求,译文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中国消费者的理解与接受,使诺基亚产品的形象深入人心,进而达到促使中国消费者购买诺基亚的产品的目的。

例2:Ask for more.(百事流行鞋的广告)如果采用直译法,应为“想要更多”,但该广告语太过于平凡,效果不佳;如果稍加意译,翻译成“渴望无限”,较好地体现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应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再进一步意译,翻译成“追求无限”,意境则大不一样,年轻人的锐气和豪气一览无余,无疑达到了增强广告的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同时也符合中国消费者语言欣赏习惯。

例3:We care to provide service above and beyond the call o f duty.(UPS-快递)译文1:我们愿意提供高于或超出责任感的服务。

( UPS - 快递)译文2:殷勤有加,风雨不改。

( UPS - 快递)。

显而易见,译文1,死守原文,在语义、词义和句式上体现了对原文的忠实,但没能很好地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在意义上与原文存在一定距离。

众所周知,广告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外宣传企事业单位的形象,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自己。

译文2 就较好地实现了广告翻译的目的,认真吸取了原文的内容,对原文形式进行了大胆意译,运用汉语四字短语结构,符合目标语的使用标准,实现了其强大的诱导目的。

例4:BUICK:In search of excellence. 别克轿车:志在千里。

该译文字数上虽与原文对应,但却在词义上对原文进行了大胆的意译,并借用了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里的句子,使中国消费者很快理解其意思,并联想到该汽车经久不坏的高质量。

达到迅速抓住消费者眼球的目的,并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例5:Honda:For the Road Ahead. 本田:康庄大道。

变了原文的语言形式,采用了对偶句,突出了该广告的对象“钻石”所拥有的永恒价值。

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现广吸引注意力、引起兴趣、激起购买欲、加强记忆、付诸购买行动的目的。

以上是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成功运用,下面是直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例1:Toyota:Poetry in motion,dancing close to me. 丰田:动态的诗,向我舞近。

该译文基本上是直译的。

首先,句式上对等,都是两个小句。

其次,词义上都一一对应。

该翻译以四字句为主既通俗易懂,吸引注意力、引起兴趣、激起购买欲、加强记忆、付诸购买行动的目的。

新颖独特,又能惜墨如金,言简意赅。

符合目标语规范。

体现整篇广告的创意,并且要极具鼓动性、诱导性,激发购买欲。

例2:Tide’s in,dirt’s out. 汰渍到,污垢逃。

(汰渍洗衣粉)该译文以三字结构为主,与原文字数对应,结构相当。

在词义上上也基本属于直译。

从整体上看很好的保存了原文的形式与语义。

说明了汰渍洗衣粉清洁的强效功能。

同时也达到了吸引注意力、引起兴趣、激起购买欲、加强记忆、付诸购买行动的目的。

例3:A Kodak Moment. (Kodak)就在柯达一刻。

(柯达相纸/胶卷)该译文无论从字数还是词义上看,都与原文一一对应。

很好的保留了原文的语言特色。

文字简练,易记。

同时体现了柯达胶卷留住人生美好一刻的纪念意义。

达到了广告的宣传作用。

例4:Take TOSHIBA,take the world. 拥有东芝,拥有世界。

(东芝电子)例5: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 新一代的选择。

(百事可乐)例4、5的译文基本上沿用了原文的句型,词性,词义。

用词简单,但体现了产品的特色。

句式紧凑,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东芝电子产品的广告“拥有东芝,拥有世界”,说明顾客拥有了东芝该产品就能了解世界,拥有世界。

体现了该电子产品的优点。

再看例5,“新一代的选择”既体现了该产品的活力,又映射了消费群体为年青人。

四、结束语功能翻译学派从译入语的角度来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文化转换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而原文文本仅仅只是“提供信息”。

广告词的翻译是一个有着特定接收者,及明确的广告翻译目标。

而且上文中介绍的有关广告语言的特点与功能,这些奠定了功能翻译理论可以作为指导广告翻译的基础。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探讨了直译与意译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