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库答案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库答案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1.营养缺陷型:凡是一种微生物缺少或丧失其合成某一种或几种必须生长因素能力者,称为营养缺陷型,即必须存在某种代谢中间产物才能生长的突变体。
2.DE值:即葡萄糖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DE值=还原糖/干物质×100%3.糊化:淀粉在热水中能吸收水分而膨胀,最后淀粉粒破裂,淀粉分子溶解于水中形成带有粘性的淀粉糊,此过程称为糊化。
4.发酵热:引起发酵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是发酵过程所产生的热量,称为发酵热。
发酵热包括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和辐射热。
5.代谢控制发酵:就是用遗传学或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6.发酵转换:当发酵条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控制代谢有关酶的合成及其活性,从而导致发酵转换方向,产生其他的发酵产物,这种现象就叫发酵转化。
7.双酶法制糖:双酶法是用淀粉酶和糖化酶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工艺。
双酶法水解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液化过程,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
第二步是糖化,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
8.生物素亚适量:生物素是催化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磷脂合成及细胞膜的形成。
它的作用主要影响谷氨酸产生菌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
因此,为了形成有利于谷氨酸向外渗透的细胞膜,必须使磷脂合成不充分,因而必须要控制生物素“亚适量”。
9.“强制控制”发酵:就是人为强制控制生物素含量和菌体生长量的方法,如采取“高生物素、高吐温、高接种量”或“高生物素、高青霉素、高种量”的方法。
即在发酵培养基中预先配加一定量(大过量)的纯生物素,大大削弱原每批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高生物素能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促进菌体迅速增殖;再在菌体对数生长期的早期,加入相对高一些的吐温或青霉素,人为控制所需净增OD值,以充分形成控制量的产酸型细胞。
氨基酸工艺学复习题综合测试题

综合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馏过滤C.过滤沉淀C.萃取离子D.沉淀萃取2.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A.蛋白胨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3.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A.细胞工程B.基因工程C.人工诱变D.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4.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A.味精B.啤酒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5.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6.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A.氨基酸B.碱基C.核苷酸D.生物素7.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8.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C:N为4:1 B.C:N为3:1 C.隔绝空气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9.灭菌的目的是()A.杀灭细菌B.杀灭杂菌C.杀灭所有微生物D.杀灭芽孢10.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B.机械搅拌C.发酵罐散热及水分蒸发D.B、C都对11.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B )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B.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D.需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空气并不断地搅拌12.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A.加酸B.加碱C.加缓冲液D.加培养基13.大量生产酵母菌时,不正确的措施是(A)A.隔绝空气B.在对数期获得菌种C.过滤沉淀进行分离D.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14.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B)①石油②人生长激素③紫草素④聚乙二醇⑤胰岛素⑥重组乙肝疫苗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15.不能以糖类作为碳源的细菌是()A.假单胞菌B.乳酸菌C.甲基营养菌D.固氮菌16.不能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的是()A.牛肉膏B.含碳有机物C.石油D.含碳无机物17.根瘤菌能利用的营养物质的组别是()A.NH3,(CH2O),NaCl B.N2,(CH2O),CaCl2C.铵盐,CO2,NaCl D.NO2,CO2,CaCl218.配制培养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B.加入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C.培养自生固氮菌不需要氮源D.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19.下列属于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的是()①牛肉膏②蛋白胨③氨基酸④维生素⑤碱基⑥生物素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质20.在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含有()A.碳源B.氮源C.生长因子D.水和无机盐21.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A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22.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D.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23.下列营养物质中,不是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A.牛肉膏B.蛋白胨C.生物素D.酵母粉24.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这些物质是()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青霉素或琼脂C.高浓度食盐D.维生素或指示剂25.纯培养是其中(A )的培养物。
生物工程氨基酸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工程氨基酸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20分)1.关于利用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生产实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好氧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B.生产用的培养基通常是由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二氢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的液体培养基,从培养基的成分上分析,该培养基为合成培养基C.发酵过程中应通过发酵罐上面连接的通气、搅拌、接种、加料、冷却、PH检测等装置严格控制发酵条件D.提取出来的谷氨酸用适量的Na2CO3溶液中和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等步骤,便制成了味精2.与阳离子树脂进行交换时,在无其他离子干扰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氨基酸优先被吸附(A):A.赖氨酸(PI=9.74)B.亮氨酸(PI=5.98)C.谷氨酸D.天冬氨酸(PI=2.77)3.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必须氨基酸(D)A.IleB.LeuC.MetD.Arg4.关于谷氨酸发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产上所用谷氨酸产生菌的种类与Lys产生菌基本一致B.其两大类原料的发酵工艺主要区别在于发酵过程是否需要添加青霉素、表面活性剂等C.与Lys发酵相比较,谷氨酸发酵要消耗更多的氮源D.加晶种起晶时,需要控制溶液的pH,以利于较大结晶颗粒的形成5.氨基酸发酵过程中若发生噬菌体污染时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D)A.发酵液光密度值急剧下降B.发酵液泡沫增多、粘度增大,甚至呈胶体C.C源、N源以及氧的消耗减慢甚至停滞,排气中CO2含量迅速下降D.以上说法都对6.关于结构类似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是赖氨酸的结构类似物B.α-噻唑丙氨酸(α-TA)是亮氨酸的结构类似物C.a-氨基b-羟基戊酸(AHV)是苏氨酸的结构类似物D.以上说法都对7.从代谢控制育种的角度出发,下列关于选育高产谷氨酸菌株途径中可行的是(C)A.选育以琥珀酸或苹果酸为唯一碳源的菌株B.选育不分解利用谷氨酸的突变株C.A和BD.以上均不可行8.以乳酸发酵短杆菌生产赖氨酸,从合成途径上看,赖氨酸的合成(B)A.受到苏氨酸的单独反馈抑制B.受到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协同反馈抑制C.受到半胱氨酸的单独反馈抑制D.受到亮氨酸的反馈抑制9.对采用谷氨酸棒杆菌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调控机制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D)A.预苯酸脱氢酶受到络氨酸的轻微抑制B.预苯酸脱水酶受到苯丙氨酸的反馈抑制时,酪氨酸可解除这种抑制作用C.色氨酸强烈抑制临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活性D.以上说法都正确10.以下是对氨基酸工业的描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D)A.氨基酸的生产最早是采用水解蛋白质的方法B.中国谷氨酸的生产量居世界第一C.除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国内不能实现产业化生产外,其他氨基酸均已完全实现国产化D.以上说法都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目前国内谷氨酸提取工艺主要有;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和等电点-离子交法。
氨基酸发酵必考题

第一章1 生长因子:从广义来说,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等均称为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不是所有微生物都必需的,它只是对于某些自己不能合成这些成分的微生物才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
生物素的作用:生物素的作用主要影响谷氨酸产生菌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
生物素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又叫做维生素H或辅酶R。
维生素B1(硫胺素):对某谷些氨酸菌株发酵起促进作用。
他的盐酸盐分子式为C12H17ClN4OS.HCl第二章2 谷氨酸发酵过程PH调节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添加碳酸钙法当采用生理酸性铵盐作为氮源时,由于NH4被利用,剩下的酸根引起PH 下降,在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就能调节PH。
但是,碳酸钙用量大,在操作上易引起染菌,而且对产物的提取有影响。
此法在工业上不使用。
(2)液氨或氨水添加法在发酵过程中根据PH变化流加氨水或液氨调节PH值,同时作为氮源。
氨水价格便宜,来源容易。
氨水作用快,应采用连续施加的方法,最好能够自动控制连续流加。
国外均用此法,国内少数工厂使用。
(3)尿素流加法是目前国内味精厂普遍采用的方法;优点是由于尿素的分解、利用及PH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容易控制。
流加的量和次数主要根据PH值的变化,还应考虑到菌体生长,耗糖、发酵的不同阶段来决定。
如果菌体生长缓慢,耗糖慢,要采取少量多次流加,维持PH稍低些,以利长菌。
当长菌快,耗糖快,流加量应多些,PH值可偏高些。
发酵中后期为有利于促进谷氨酸合成,维持PH 7.0-7.2为好。
第三章3 PH值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形成:①影响酶的活性,PH值的高或低能抑制微生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使细胞的代谢受阻;②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从而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泄;③影响培养基某些营养物质和中间代谢产物的离解,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④PH值的改变往往引起菌体代谢途径的改变,使代谢产物发生变化。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卷A答案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代谢控制发酵:就是用遗传学或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2、DE值:即葡萄糖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DE值=还原糖/干物质×100%3、噬菌体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的粒子数4、发酵转换:当发酵条件发生改变时,必然会影响到生物代谢途径分支的关键酶的酶量和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导致发酵方向发生转换,从而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5.淀粉液化: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
6.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蛋白质水解液抽提法,化学合成法,酶法,微生物发酵法2.控制磷脂的合成添加表面活性剂油酸缺陷型甘油缺陷型温度敏感型(能写出任意三条即可)3.长菌型细胞转移期细胞产酸型细胞4.α-型结晶β-型结晶自然起晶加晶种起晶5.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锌盐法6.离子交换法菌体钙离子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淀粉水解糖制备中,酸解法的工艺流程?答:淀粉、水、盐酸→调浆→进料→水解→冷却、中和→脱色→过滤→糖化液2、酸法制备淀粉水解糖的质量要求有哪些?答:(1)糖液透光率>90%(420nm)(2)不含糊精、蛋白质(起泡物质)。
(3)转化率>90%。
(4) 还原糖浓度>16%(5)糖液不能变质3、氨基酸发酵菌种为什么要定期分离纯化?有什么意义?定期分离纯化的原因:因为工业生产菌种酵母自身发生了退化,退化的原因:(1)菌种的自发突变在10-8左右(2)由于菌种大多为诱变菌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回复突变。
菌种纯化的意义:(1)保证产品的稳产、高产(2)进行生产育种。
4、氨基酸生产中,泡沫对发酵的影响?①发酵液逃逸②感染③降低装填系数,设备利用率降低④影响氧传递(答出任意三条即可)5、氨基酸生产菌菌种的来源有哪些?(1)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
生物工程专业《氨基酸工艺学》

生物工程专业《氨基酸工艺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物工程专业《氨基酸工艺学》课程试卷A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味精是的商品名称,含有一分子的结晶水,其分子式为,在℃以上逐渐失去结晶水。
2、双酶法淀粉的水解通常使用和两种酶,其作用特点分别是和。
3、谷氨酸等电点提取工艺是根据的原理确定的。
4、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其他氨基酸不同,存在两条不同的途径,即和途径,前者存在于细菌、绿藻、原生虫和高等植物中,后者存在于酵母、霉菌中。
5、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多少,既与有关,又与有关。
6、DE值,即,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是指的百分率。
7、氨基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的两种基本模式是和。
8、在味精生产中,成品往往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出现色黄的原因是,出现色灰青的原因是。
9、在采用锌盐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中,_ ______物质对谷氨酸锌盐析出有显著的影响。
在pH=下,生成谷氨酸锌沉淀,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溶解沉淀,调pH到,谷氨酸析出。
10、氨基酸主要用作食品补充剂、饲料添加剂、临床营养制剂以及氨基酸药物,此外,还应用于等新领域。
11、谷氨酸制味精过程中,中和操作时一般应先加后加,否则会发生消旋化,生成DL-谷氨酸钠。
12、在谷氨酸发酵中,溶解氧的大小对发酵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若通气不足,会生成,若通气过量,会生成。
得分评卷人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好气性发酵需要大量无菌空气,在工程设计上,一般要求过滤后空气的无菌程度为()。
A.N=10-2 B.N=10-3 C.N=10-4 D.N=10-52、下列哪种氨基酸发酵是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产酸最高?()A.精氨酸 B.赖氨酸 C.苏氨酸 D.亮氨酸3、谷氨酸发酵产酸期的最适温度一般为()。
A.30℃~32℃ B.32℃~34℃ C.34℃~37℃ D.38℃~40℃4、糖蜜原料谷氨酸发酵中,若添加青霉素,添加时间应该在菌种生长的()期A.适应期 B.对数生长期早期 C.对数生长期末期 D.衰亡期5、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比的控制,哪一个更合理()。
氨基酸工艺复习题(精简版)

一、填空题1.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
2.培养基按用途分为,,。
3.生物素影响谷氨酸发酵主要是影响和。
4.生物反应器的供氧方式有,,。
5.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发酵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6.可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是。
7.谷氨酸的等点点是————————。
8.常用提取谷氨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A.蛋白胨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2.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A.细胞工程B.基因工程C.人工诱变D.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3.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A.味精B.啤酒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4.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最适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5.关于单细胞蛋白叙述正确的是()A.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B.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C.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D.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6.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7.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A.氨基酸B.碱基C.核苷酸D.生物素8.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9.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C:N为4:1 B.C:N为3:1 C.隔绝空气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10.灭菌的目的是()A.杀灭细菌B.杀灭杂菌C.杀灭所有微生物D.杀灭芽孢11.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B.机械搅拌C.发酵罐散热及水分蒸发D.B、C都对12.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B.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D.需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空气并不断地搅拌13.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A.加酸B.加碱C.加缓冲液D.加培养基14.下列属于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的是()①牛肉膏②蛋白胨③氨基酸④维生素⑤碱基⑥生物素15.在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含有()A.碳源B.氮源C.生长因子D.水和无机盐16.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17.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C.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微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18.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D.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19.酵母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A.碳源供应太充足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20.可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的培养基是()A.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B.固体、化学、鉴别培养基C.半固体、天然、鉴别培养基D.半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21.下列营养物质中,不是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A.牛肉膏B.蛋白胨C.生物素D.酵母粉22.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这些物质是()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青霉素或琼脂C.高浓度食盐D.维生素或指示剂23.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 )。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一、名称解释1、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2、发酵生长因子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3、菌浓度的测定是衡量产生菌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菌体量的变化,一般前期菌浓增长很快,中期菌浓基本恒定。
补料会引起菌浓的波动,这也是衡量补料量适合与否的一个参数。
4、搅拌热: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中,由于机械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摩擦,产生可观的热量。
搅拌热与搅拌轴功率有关5、分批培养:简单的过程,培养基中接入菌种以后,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取出,除了空气的通入和排气。
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营养成分的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数都随时间变化。
6、接种量:接种量=移入种子的体积/接种后培养液的体积7、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mmol O2?g菌-1?h-18、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9、实罐灭菌实罐灭菌(即分批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加热至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在冷却到接种温度,这一工艺过程称为实罐灭菌,也叫间歇灭菌。
10、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11、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初级代谢产物。
12、倒种:一部分种子来源于种子罐,一部分来源于发酵罐。
(完整版)发酵工程_题库及答案

发酵工程部分题库及答案1、举出几例微生物大规模表达的产品, 及其产生菌的特点?A.蛋白酶表达产物一般分泌至胞外,能利用廉价的氮源,生长温度较高,生长速度快,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安全性高,得到FDA的批准的菌种。
B.单细胞蛋白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能利用廉价的培养基或生产废物。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
安全性高,得到FDA的批准的菌种。
C. 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温度较低,安全性高,能利用廉价的碳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D.抗生素生产性能稳定,产量高,不产色素,,能利用廉价原料F. 氨基酸代谢途径比较清楚,代谢途径比较简单2、工业化菌种的要求?A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B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C.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D.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E.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F.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4、讨论:微生物(包括动、植物)可以生产我们所需的一切产品,但是涉及到工业化生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为何只有特定的微生物才具有大量表达的潜力?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对遗传信息作选择性的表达,实现代谢的自动调节。
代谢的协调能保证在任何特定时刻、特定的细胞空间,只合成必要的酶系(参与代谢的多种酶)和刚够用的酶量。
一旦特定物质的合成达到足够的量,与这些物质合成有关的酶就不再合成了。
并且,已合成的酶的活力受到许多调节机制的控制,以确保新陈代谢全面协调,、为细胞的经济运行提供保证。
因此,细胞固有的生产关系支持细胞自身的增殖(生产细胞),不支持(人的)目的产物的过量生产(生产特定的初级代谢产物)。
而工业化生产要求特定表达某种或某类物质,只有正常代谢被打破,代谢协调失常的微生物才能达到要求5、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样品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初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6、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培养?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发酵工艺学试题库完整

发酵工艺学试题库完整发酵工艺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发酵(广义)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以及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
2、生物转化生物细胞或其产生的酶能将一种化合物转化成化学结构相似,但在经济上更有价值的化合物。
3、菌落指微生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
若来自一个细胞,则为纯培养或称克隆。
4、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
5、激活在激活剂的作用下,使原来无活性的酶变成有活性,或使原来活性低的酶提高了活性的现象。
6、前(体)馈激活指代谢途径中后面的酶促反应,可被该途径中较前面的一个中间产物所促进。
7、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反馈抑制是指代谢的末端产物对酶(往往是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活性的抑制。
8、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9、淀粉的溶解或液化淀粉糊化后,如果提高温度至130℃,由于支链淀粉的全部(几乎)溶解,网状结构彻底破坏,淀粉溶液的粘度迅速下降,变为流动性较好的醪液,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溶解或液化。
10、糖化以无机酸或酶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使淀粉水解,将淀粉全部或部分转化为葡萄糖等可发酵性糖的过程。
11、前体物质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其自身结构并无多大变化,但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有较大提高。
12、抑制剂加入后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使另一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某种代谢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物积累。
13、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14、微生物的热阻是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
15、无菌空气是指通过除菌处理使空气中含菌量降低在一个极低的百分数,从而能控制发酵污染至极小机会,此种空气称为“无菌空气”。
发酵工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答: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有一个最低要求,这个浓度叫临界氧浓度。
20.菌体生长速率
答: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菌体所增加的菌体量。
21.生物热(Q生物)
答:产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热能。
22.搅拌热(Q搅拌)
答:由于机械搅拌,高速运转造成液体之间、液体和设备之间的摩擦,从而产生热能。
3.有机氮源主要有、、。
答:尿素、动植物粉类、玉米浆
4.有机氮源中的动、植物粉类主要有、、、和。
答:黄豆粉、棉子粉、菜子粉、玉米粉、鱼粉
5.培养基按用途分为、、。
答: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6.在培养基中碳源不足,易出菌体,甚至;氮源不足,则易出现菌体繁殖量。
答:过早衰老、自溶、偏少
7.在选用天然农副产品原材料时,要做到定、定、定、定、定。
28.发酵过程中的中间分析项目主要有、、、、、。
答:抗生素效价、pH、糖含量、氨基氮和氨氮、磷、菌丝浓度和黏度
29.基因工程菌常用的培养方法有、、、、。
答:分批式培养、流加式培养、连续培养、透析培养、固定化培养
30.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和。
答:物理、化学、生物处理
二、单项选择题
1.生产酵母菌的发酵属于()
A.碳B.氮C.氧D.水
答:C
26.有利于氧溶解的条件是()
A.温度升高B.温度降低C.容质含量增加D.降低罐压
答:B
27.有利于氧溶解的条件是()
A.温度升高B.增大罐压C.容质含量增加D.降低罐压
答:B
28.导致pH上升的因素是()
A.酸性物质的生成B.碱性物质的消耗C.添加硫酸铵D.添加氨水
答:D
29.导致pH下降的因素是()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库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营养缺陷型2.DE值3.糊化4.发酵热5.代谢控制发酵6.发酵转换7.双酶法制糖8.生物素亚适量9.“强制控制”发酵10.连续等电点二、判断改错题1.谷氨酸生产菌都是生物素缺陷型,但并不都是需氧型微生物。
()2.赖氨酸一般采用732﹟强碱性阳离子树脂进行离子交换法提取。
()3.糖蜜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应添加青霉素或表面活性剂,其最适添加时间在生长对数期的初期。
(√)4.α-淀粉酶既能水解淀粉分子中的α-1,4葡萄糖苷键,也能水解α-1,6葡萄糖苷键。
()5.糖浓度对赖氨酸发酵有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赖氨酸生成量随糖浓度增加而增加,因此,以维持高糖浓度发酵对菌体生长和赖氨酸生成都有利。
()6.谷氨酸长菌阶段对氧要求比发酵时低,溶氧水平过高会抑制长菌。
(√)7.谷氨酸发酵前期,由于菌体大量利用N源进行自身繁殖,pH变化活跃且较高(pH7.3~7.7)。
这种pH暂时的较高对菌体生长繁殖影响不大,同时还能抑制杂菌生长。
(√)8.在赖氨酸提取精制过程中,可以省去对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的步鄹。
()9.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尿素或氨水作发酵培养基氮源时,一般实际用量比理论值要大。
(√)10. 强力味精(或称特鲜、超鲜味精)配方中主要成分是味精、呈味核苷酸及氯化钠。
其中呈味核苷酸主要是3’-鸟苷酸钠或3’-肌苷酸钠。
()11. DE值,即葡萄糖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是指糖化液中葡萄糖实际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12.谷氨酸结晶具有多晶型性质,分为α-型结晶和β-型结晶,其中是β-型结晶等电提取的理想结晶。
()13.在谷氨酸发酵中适当降低用磷量、增加用钾量可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14.发酵过程中通气量的大小对谷氨酸发酵有明显的影响,发酵产酸阶段的通气量要低于菌体生长繁殖阶段。
()15.谷氨酸发酵产酸期最适的pH值为7.0~7.2。
(√)16.在发酵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铜离子,可提高糖质发酵赖氨酸的产量。
完整版发酵工艺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发酵工艺学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2011级)第二章1.比较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的优缺点。
固体培养优点:(1)酶活力高。
(因为菌丝体密度大)(2)生产过程中无菌程度要求不是很严格。
(3)对于固体培养,通常用于固体发酵,由于产物浓度大,易于分离,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品分离成本。
缺点:(1)生产劳动强度较大,占地面积大,不宜自动化生产。
(2)周期长。
(3)培养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较难。
(4)生产过程中,由于无菌程度较低,其菌种菌类不纯。
液体培养优点:(1)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2)生产过程中温度、溶氧、pH值等参数可以实现全面控制。
(3)通常生产液体种子,整个生产周期较短。
缺点:(1)无菌程度要求高,相对生产设备投资较大。
(2)对于某些种类的发酵,液体培养因投资大、生产密度大而难以实现。
2.说明菌种扩大培养的条件。
菌种扩大培养条件因不同的菌种差异是非常大的,通常是与菌种的性质有关的,也与后续的发酵工艺有关。
但是,与发酵工艺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1.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因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差别是很大的,同一种微生物因不同的扩大培养过程(一级、二级)其培养基往往也有较大差异。
通常,对于种子用的培养基,摇瓶与种子罐用的培养基也不相同,摇瓶要求培养基用的原材料精细,碳源浓度较低而且是用微生物较易利用的碳源;对于种子罐用培养基,要求使用接近大生产用的原材料,氮源浓度较高,有利于菌体的增殖。
2.温度种子扩大培养的温度,从试管到三角瓶到种子罐,其温度也应逐步调整,最后接近大生产的温度,目的在于使菌种逐渐适应。
需要指出的是:(1)许多微生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与最适发酵温度往往有差异的,例如:谷氨酸发酵,谷氨酸产生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而产物合成温度为32-34℃(2)种子扩大培养的温度的选择,应该考虑的是菌体的快速增殖上,一方面可以缩短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
3.氧的供给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就是提供大量的强壮的菌体,因此在扩培过程要求菌体增殖速度越快越好,增殖期消耗的底物葡萄糖越少越好,从这个意义上讲,扩培过程中应提供足够的氧气,无论是厌氧发酵还是好氧发酵。
氨基酸工艺学复习题综合测试题

综合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馏过滤C.过滤沉淀C.萃取离子D.沉淀萃取2.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A.蛋白胨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3.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A.细胞工程B.基因工程C.人工诱变D.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4.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A.味精B.啤酒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5.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6.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A.氨基酸B.碱基C.核苷酸D.生物素7.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8.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C:N为4:1 B.C:N为3:1C.隔绝空气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9.灭菌的目的是()A.杀灭细菌B.杀灭杂菌C.杀灭所有微生物D.杀灭芽孢10.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B.机械搅拌C.发酵罐散热及水分蒸发D.B、C都对11.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B )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B.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D.需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空气并不断地搅拌12.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A.加酸B.加碱C.加缓冲液D.加培养基13.大量生产酵母菌时,不正确的措施是(A)A.隔绝空气B.在对数期获得菌种C.过滤沉淀进行分离D.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14.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B)①石油②人生长激素③紫草素④聚乙二醇⑤胰岛素⑥重组乙肝疫苗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15.不能以糖类作为碳源的细菌是()A.假单胞菌B.乳酸菌C.甲基营养菌D.固氮菌16.不能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的是()A.牛肉膏B.含碳有机物C.石油D.含碳无机物17.根瘤菌能利用的营养物质的组别是()A.NH3,(CH2O),NaCl B.N2,(CH2O),CaCl2C.铵盐,CO2,NaCl D.NO2,CO2,CaCl218.配制培养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B.加入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C.培养自生固氮菌不需要氮源D.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19.下列属于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的是()①牛肉膏②蛋白胨③氨基酸④维生素⑤碱基⑥生物素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20.在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含有()A.碳源B.氮源C.生长因子D.水和无机盐21.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A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22.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D.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23.下列营养物质中,不是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A.牛肉膏B.蛋白胨C.生物素D.酵母粉24.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这些物质是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青霉素或琼脂C.高浓度食盐D.维生素或指示剂25.纯培养是其中(A )的培养物。
发酵工艺学习题答案

发酵工艺学习题答案发酵工艺学习题答案发酵工艺学习题是发酵工艺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解答一系列问题来检验学生对发酵工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下面将给出一些常见的发酵工艺学习题及其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发酵工艺。
一、简答题1. 什么是发酵工艺?答:发酵工艺是指利用微生物(如酵母菌、细菌等)在特定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代谢,产生有用产物的一种工艺。
它是一种将生物资源转化为有用产品的方法。
2. 发酵工艺有哪些应用领域?答:发酵工艺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酿酒工业、饲料工业、制药工业等领域。
例如,面包、酸奶、啤酒、乳酸菌制剂等都是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的。
3. 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下,通过对底物的代谢,产生有用产物。
微生物通过分解底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副产物。
4. 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有哪些?答: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底物具有特异性,因此在发酵工艺中选择适宜的微生物对产物的质量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二、计算题1. 一批发酵液中初始糖浓度为50g/L,发酵过程中有30%的糖被消耗,求发酵结束后的糖浓度。
答:糖的消耗率为30%,即剩余糖浓度为70%,则发酵结束后的糖浓度为50g/L * 70% = 35g/L。
2. 一批发酵液中初始细菌数为1×10^6 CFU/mL,经过12小时发酵后,细菌数增至1×10^8 CFU/mL,求细菌的增长速率。
答:细菌的增长速率可以通过计算细菌数的对数增长量来获得。
初始细菌数的对数为log(1×10^6) = 6,发酵结束后细菌数的对数为lo g(1×10^8) = 8,增长速率为(8-6)/12 = 0.17 log(CFU/mL)/h。
三、综合题1. 某种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乙醇,其产酒率为0.4g/g。
氨基酸工艺学试卷A05-06第二学期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物工程专业《氨基酸工艺学》课程试卷A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2. 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一、填空题(共28空,每空1分,共28分)1、氨基酸除了在饲料、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应用之外,近年来又拓展了新应用领域、开发出了新产品,主要有、、、等。
2、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细胞形态多为、或形。
3、D110菌株是一种耐谷氨酸生产菌,该菌种适合于以为原料的生产。
4、在谷氨酸发酵中,生成谷氨酸的主要酶有、和三种。
5、葡萄糖生成谷氨酸的理论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葡萄糖生成赖氨酸盐酸盐的理论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6、利用温度敏感型突变株进行谷氨酸发酵时,影响产酸的关键是。
7、在采用锌盐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中,_ ______物质对谷氨酸锌盐析出有显著的影响。
在pH=下,生成谷氨酸锌沉淀,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溶解沉淀,调pH到,谷氨酸析出。
8、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溶解氧大小主要由和两大因素决定。
9、强力味精又称新味精或特鲜味精,它的鲜味相当于味精鲜味的5倍。
它是由味精配以适量的和或两种物质各占一半的混合物精制而成。
10、糖蜜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应添加青霉素或表面活性剂,其最适添加时间在。
11、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对生物素的要求是,而在赖氨酸发酵生产中要求生物素。
12、在赖氨酸的提取精制过程中,对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的目的是和。
13、氮源是合成谷氨酸氨基的来源,谷氨酸发酵的碳氮比一般控制在为好。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菌株FM84-415属于赖氨酸产生菌。
()2、如果培养条件不适宜,会出现“发酵转换”现象。
若谷氨酸形成过程中NH4+过量,则生成的谷氨酸又会转变为乳酸。
()3、谷氨酸制味精过程中,中和操作时一般应先加谷氨酸后加碱。
()4、大多谷氨酸生产菌其ɑ-酮戊二酸氧化能力缺失或微弱。
()5、谷氨酸发酵产酸期的最适温度一般为30℃~32℃。
发酵工艺原理试题和答案.docx

发酵工艺原理试题姓名 _______ 部门 _____________岗位 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 分)1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大肠杆菌以复制方式进行繁殖,其拟核是一个环状DNA 分子B 、 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大肠杆菌首先利用乳糖作碳源C 、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生产干扰素时,应及时添加核酸等生长因子D 、处于对数期的大肠杆菌,常作为生产用的菌种和科研的材料4、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获得 纯种的方法不包括:()A.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 •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 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D. 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5、下面关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判断,正确的是()A. 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B. 发酵的最适温度C. 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D. 无法判断6、发酵法生产酵母菌时,正确的措施是A 、密闭隔绝空气 BC 、在稳定期获得菌种2、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适于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时期是 A 、 a B 、 b C 、 c D 、 da 、b 、c 、d 分别表示不同的生长时期, 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 )B 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D 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 )、用萃取、离子交换获得产品 D 、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7.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成分 蛋白胨 葡萄糖 K 2HPO4伊红 美蓝 蒸馏水含量:10g10g2g0.4g0.065g 1000mLA 、 从化学成分看该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B 、 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C 、 该培养基缺少能提供生长因子的物质D 、 该培养基PH 调好后就可以接种菌A •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 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学”D •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9.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A. 荚膜 B 、细胞壁 C 、细胞膜 D 、核质体10•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A .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B •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青霉素C •培养液中溶解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D •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11•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学”A •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学”B. 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 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学”D •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12.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
氨基酸工艺学考试

氨基酸工艺学考试1 作为谷氨酸发酵工业原料的水解糖液,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糖液中还原糖的含量要达到发酵用糖浓度的要求。
(2) 糖液洁净,是杏黄色或黄绿色,有一定的透光度。
水解糖液的透光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糖液质量的高低。
透光度低,常常是由于淀粉水解过程中发生的葡萄糖复合反应程度高,产生的色素等杂质多,或者由于糖液中的脱色条件控制不当所致。
(3) 糖液中不含糊精。
糊精并不能被谷氨酸菌利用,它的存在使发酵过程泡沫增多,易于逃料,发酵难以控制,也容易引起杂菌污染。
(4) 糖液不能变质。
这就要求水解糖液的放置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长菌、发酵而降低糖液的营养成分或产生其他的抑制物,一般现做现用。
淀粉水解方法及其优缺点:酸解法又称酸糖化法。
它是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的方法。
优点:用酸解法生产葡萄糖,具有生产方便、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设备生产能力大等优点。
缺点:水解作用是在高温、高压及一定酸度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酸解法要求有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的设备。
淀粉在酸水解过程中研发生的化学变化是很复杂的,除了淀粉的水解反应外,尚有副反应的发生,这将造成葡萄糖的损失而使淀粉的转化率降低。
酸水解法对淀粉原料要求较严格,淀粉颗粒不宜过大,大小要均匀。
颗粒大,易造成水解不透彻;淀粉乳浓度也不宜过高,浓度高,淀粉转化率低,这些是酸解法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
酶解法是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
优点:(1) 采用酶法制备葡萄糖,酶解反应条件较温和。
因此,不需耐高温、高压、耐酸的设备,便于就地取材,容易运作。
(2) 微生物酶作用的专一性强,淀粉水解的副反应少,因而水解糖液的纯度高,淀粉转化率(出糖率)高。
(3)可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而且可采用粗原料。
(4)用酶解法制得的糖液颜色浅,较纯净,无异味,质量高,有利于糖液的充分利用。
缺点:酶解反应时间较长(48h),需要的设备较多,需要具有专门培养酶的条件,而且酶本身是蛋白质,易引起糖液过滤困难。
发酵工艺原理复习题答案

发酵工艺原理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发酵的定义是什么?A. 微生物生长的过程B.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积累过程C. 微生物的繁殖过程D. 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答案:B2.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主要进行哪种代谢?A. 有氧代谢B. 无氧代谢C. 光合作用D. 化学合成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发酵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A. 酵母菌B. 乳酸菌C. 曲霉D. 蓝藻答案:D4. 发酵过程中,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促进生长和代谢C. 抑制生长和代谢D. 影响微生物的酶活性答案:D5. 发酵工艺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是什么?A. 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B. 影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C. 影响微生物的酶活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发酵罐中常用的搅拌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机械搅拌、气流搅拌、磁力搅拌7. 发酵过程中,_________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
答案:氧气供应8. 发酵工艺中,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干热灭菌、湿热灭菌、过滤灭菌9.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影响发酵效率的关键因素。
答案:生长速率、代谢途径10. 发酵工艺中,_________是控制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手段。
答案:营养供应三、简答题11. 简述发酵工艺中常用的几种微生物及其应用。
答案:酵母菌常用于酒精发酵和面包制作;乳酸菌用于酸奶和泡菜的制作;曲霉用于酱油和酶制剂的生产。
12. 描述发酵过程中pH值和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答案:pH值和温度直接影响微生物的酶活性和代谢途径,适宜的pH值和温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反之则抑制。
四、论述题13. 论述发酵工艺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发酵工艺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在乳制品、酿酒、酱料、面包等行业中,通过发酵可以生产出具有特定风味和营养价值的产品。
发酵第五题答案

五、综合题(共10分)论述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及谷氨酸发酵机制。
答:氨基酸发酵工业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生产各种氨基酸的现代工业。
氨基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
控制发酵的环境条件、控制细胞渗透性、控制旁路代谢、降低反馈作用物的浓度、消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与阻遏作用和促进ATP的积累,增加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转铵,生成谷氨酸。
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影响菌种代谢途径的因素有氧、温度、pH和磷酸盐等,并且谷氨酸产生菌需要生长因子──生物素。
当生物素缺乏时,菌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则转为乳酸发酵。
因此,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
在发酵过程中,氧、温度、pH和磷酸盐等的调节和控制如下:①氧。
谷氨酸产生菌是好氧菌,通风和搅拌不仅会影响菌种对氮源和碳源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发酵周期和谷氨酸的合成量。
尤其是在发酵后期,加大通气量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
②温度。
菌种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2 ℃。
当菌体生长到稳定期,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产酸,因此,在发酵后期,可将温度提高到34~37 ℃。
③pH。
谷氨酸产生菌发酵的最适pH在7.0~8.0。
但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利用,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液的pH会不断变化。
如随着氮源的利用,放出氨,pH会上升;当糖被利用生成有机酸时,pH会下降。
④磷酸盐。
它是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必需的,但浓度不能过高,否则会转向缬氨酸发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