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水源地可利用水量计算

合集下载

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现代社会对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合理估计和设计用水量非常重要。

其中,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是城市供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和措施以指导实际工程。

2. 定义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某一供水系统设计的水量能满足最高峰值需求的水量。

通常,这段时间被定义为24小时内的连续一小时。

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可以用于规划和设计水厂、水源地、输水管道、储水设施等供水系统设施。

3. 计算方法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经验估计法和统计预测法。

3.1 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公式来估计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的方法。

利用该方法,可以根据类似地区或相似规模的供水系统的经验数据来估算需要的水量。

常用的经验公式有人均用水量法和总供水量法。

人均用水量法是根据人口数量和每人平均用水量来估计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公式如下: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 人口数量× 每人平均用水量总供水量法则是根据总供水量和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的比例关系来估计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公式如下: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 总供水量×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总供水量的比例3.2 统计预测法统计预测法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来预测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的方法。

通过收集并分析历史用水数据,可以建立用水量与影响因素(如天气、季节、人口等)之间的关系模型。

常用的统计模型有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

回归模型基于统计方法,通过建立用水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来预测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时间序列模型则是根据历史用水量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来预测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4. 影响因素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为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4.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决定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

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

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9.05.28•【字号】•【施行日期】1999.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资源,节能管理正文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1999年5月28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维护供水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保障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促进供水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的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和其他供水。

本条例所称城市节水,是指在城市供水区域内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和使用城市供水以及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城市供水节水实行开源与节流并重,保障供水与保证水质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重庆市公用事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公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城市供水和优质饮用水实行统一管理,对城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进行管理,具体日常管理工作由其所属的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机构负责。

各区、县(市)城市供水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节水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城市供水节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公用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供水节水规划,经市建设、规划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第七条推行城市供水节水事业科技进步政策,鼓励供水节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改善水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二章供水工程规划与建设第八条城市供水工程及供水设施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方针,避免重复建设。

市公用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供水规划制定年度建设计划。

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改建、扩建必须服从供水规划及年度建设计划,其建设方案应当经市公用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按基建程序批准后实施。

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参考值

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参考值

2012年陕西省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中有关参数的确定1、毛灌溉用水总量确定灌溉用水总量是指灌区全年用于农田灌溉的从水源地引入(取用)的总水量,其等于从水源地取水总量扣除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的渠道(管路)弃水量。

当农田灌溉输水与城市、工业或农村生活供水使用同一渠道或管路时,还应扣除相应的城市、工业或农村生活供水量。

年毛灌溉用水总量是根据灌区从水源地实际取水测量值统计取得,而非其它如计收水费等目的收费计量水量数值。

存在有塘堰坝灌区,塘堰坝与骨干灌溉水源联合对灌区进行灌溉供水。

塘堰坝的蓄水一部分来自拦蓄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同时可能还有一部分来自渠道的补水。

因此在统计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时,应考虑将塘堰坝拦蓄降雨径流增加的供水量或其它水源灌溉供水量加进来。

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量按以下要求测算:①如果有实际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量统计资料,则以统计资料为准,需要说明的是供水量中不包括灌区渠系引水蓄入塘堰坝的水量。

②如果没有统计资料,应对2012年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情况进行代表性典型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进行估算。

2、净灌溉用水量确定不同灌区种植结构、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等均有不同,本技术方案中只针对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水稻灌区等几种主要灌溉情况,提出相应的净灌溉用水量测算方法。

如果灌区范围较大,不同区域气候气象条件、灌溉用水实际情况差异明显,则应在灌区内分区域进行典型分析测算,再以分区结果为依据汇总分析整个灌区净灌溉用水量。

7.1旱作充分灌溉情况(1)若样点灌区有2012年各类种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的试验观测或统计资料,则可直接采用其进行净灌溉用水量的计算。

(2)若样点灌区缺乏2012年各类种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的试验观测或统计资料,可依据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各类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并对当年实际灌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净灌溉定额进行适当调整,以此为依据测算实际净灌溉用水量(在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实际净灌溉用水量应能充分满足净灌溉需水量的要求)。

水田水利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水田水利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水田水利利用系数计算公式水田水利利用系数是指水稻生长期间水田实际利用的水量与灌溉水量的比值,是衡量水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水田水利利用系数的计算可以帮助农田管理者合理安排灌溉水量,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本文将介绍水田水利利用系数的计算公式及其在农田管理中的应用。

水田水利利用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水田水利利用系数 = 实际利用水量 / 灌溉水量。

其中,实际利用水量指水稻生长期间水田实际蒸发蒸腾和作物吸收的水量,可以通过气象站和土壤水分监测站的数据进行测算;灌溉水量指灌溉系统向水田供水的总水量,可以通过灌溉系统的流量计和水表进行测算。

在实际应用中,水田水利利用系数的计算可以帮助农田管理者合理安排灌溉水量,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首先,通过对水稻生长期间水分蒸发蒸腾和作物吸收水量的监测和测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水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从而合理安排灌溉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导致水资源浪费。

其次,水田水利利用系数的计算可以帮助农田管理者评估灌溉系统的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灌溉系统中的漏水和浪费现象,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除了在农田管理中的应用外,水田水利利用系数的计算还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生长期水田水利利用系数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水资源管理者和农业生产者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帮助其选择适合当地水资源条件的水稻品种和合理的灌溉方案,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水田水利利用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农田管理者合理安排灌溉水量,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通过对水田水利利用系数的监测和测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水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评估灌溉系统的效率,为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在农田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秦皇岛城市供水水资源量分析

秦皇岛城市供水水资源量分析

秦皇岛城市供水水资源量分析任喜龙【摘要】随着秦皇岛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将逐步增加,城市供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从本地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进行分析,得出城市供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进而分析得出解决秦皇岛市城市供水问题的最佳途径。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Qinhuangdao City, water demand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city water suppl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This article to analyse the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To obta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for city water supply. To find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ater supply in Qinhuangdao city.【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3,4)【关键词】城市供水;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可供水量【作者】任喜龙【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1 流域概况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33~119°51’,北纬39°23’~40°37’之间,南濒渤海,北依燕山,西近京津,东临辽宁,处于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中部地带,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

山西省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山西省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山西省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正文:----------------------------------------------------------------------------------------------------------------------------------------------------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0年元月18日审议通过了《山西省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0年1月18日山西省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0年1月18日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城市供水水源,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用水,保护供水用水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和使用城市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和二次供水。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工作。

第四条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工作实行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城市规划、水和地质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并将其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并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应当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应当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用水。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水、环境保护、地质矿产、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城市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管理。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计算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计算
W城标 — 行政区域城镇集中处理达标的污水量,采用污水集中处理 厂的统计数,单位为立方米(m3); W城污 — 行政区域城镇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单位为立方米 (m3)。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技术类指标
5、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 率(R源) 全年达标的饮用水水源 地数量(A标) 100% 饮用水水源地总数( A总)
重复利用水量(C)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1
考核内容 取水量
节水型企业技术考核要求—钢铁行业
技术指标 吨钢取水量 单位 m3 考核值 ≤4.2
直接冷却水循环率
%
≥95%
重复利用
复利用率 用水漏损 用水综合漏失率
% %
≥97% ≤8%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2 节水型企业技术考核要求-造纸行业
10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6
钢铁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7 火电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 8 石油和化工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9 食品和发酵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类指标
综 农 业 工 业 城 乡 生 活 节 水 水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方米(m3); W收 — 行政区域有效供水总量,包括售水量和免费供水量,单位 为立方米(m3)。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技术类指标
4、城乡生活节水指标
使用的节水器具数( J节) 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 R具) 100% 用水器具总数( J总)
式中: R具 — 节水器具普及率,单位为%; J节 — 行政区域公共生活和居民生活使用节水器具数; J总 — 行政区域公共生活和居民生活用水器具总数。

城市供水指标解释

城市供水指标解释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市供水统计年鉴》统计指标解释分表一供水与售水1、生产能力:(1)能力(万立方米/日):指按供水设施取水、净化、送水、出厂输水干管等环节实际测定计算的综合生产能力。

不包括供水高峰阶段,超负荷增加的生产能力。

计算时,以四个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主确定能力。

各个环节的能力计算方法是:取水能力:地表水水厂应按取水口、进水管及进水泵房机泵的能力确定(包括补压井能力),一般以机泵能力为主计算。

计算公式:日生产能力=各台机泵铭牌能力或测定的机泵能力×(1-各台机泵同时开动后的损失因素)×24小时有的水厂,如进水管的能力小于机泵能力,且以后各环节的能力又是按进水管的能力配套的。

则可按进水管每小时输水能力×24小时计算求得。

地下水水厂应按水源井和抽水机泵的能力确定。

如机泵能力与水源能力不一致的,以两者中最小的能力计算。

计算公式:日生产能力=各台机泵铭牌或测定的机泵能力(或水源井枯水期最大出水量)×(1—各水源井同时抽水后的损失因素)×24小时(2)水厂(座):指具有一定的生产设备,能完成制水整个生产过程,水质符合一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要求,并可作为公司(厂)内部一级核算的生产单位。

一个水厂可能有一个或数个水源地,一个生产系统内的各项设施,如分布在几个地点,只能作为一个水厂,但补压井和加压站不能作为水厂。

按不同的取水方式,水厂可分为地表水水厂和地下水水厂两种。

按生产不同的水质,水厂可分为非饮用水水厂、饮用水水厂和既生产非饮用水又生产饮用水混合水厂三种。

2、供水量(万立方米)(1)供水总量: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供出的全部水量。

包括有效供水量和漏损水量。

有效供水量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

包括售水量和免费供水量。

售水量指收费供应的水量。

免费供水量指无偿供应的水量。

(2)平均日供水量: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平均每日的供水量。

给水工程概论

给水工程概论

第1章给水工程概述水是人类及其它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

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在人们的日常及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给水工程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以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的手段,供给人们生活、生产以及消防用水,同时应满足其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

第1节用水对象及用水要求城市用水大致可分为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等。

1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

1.1生活用水定额生活用水定额,在居民区是指每个居民每天的生活用水量,按L /(人.d)计;在工业企业是指每个职工每班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按L /(班.d)计。

居民的生活用水定额与室内给排水卫生设备完善程度、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地区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

我国《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中规定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定额。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定额,根据冷车间或热车间而定。

一般冷车间采用25L/(班.人),热车间采用35L/(班.人)。

工业企业建筑淋浴用水定额40-60L/(班.人)。

1.2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是:无色、无嗅、无味、不混浊、无细菌、无病原体,化学物质的含量不影响使用,有毒物质的浓度在不影响人体健康的范围内。

1.3生活用水水压要求城市给水管网应具有一定的水压,即最小服务水头。

其值的大小是根据供水区内建筑物层数确定的:一层为10m,二层为12m,从三层起每增加一层其水头增加4m。

2生产用水2.1生产用水量标准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标准应根据具体的生产产品及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确定。

可参照《工业用水量定额》执行。

2.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水质及水压水质要求与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种类有密切关系。

各类工业生产用水水质差异较大。

水压要求视生产工艺要求而定。

3浇洒和冲洗用水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的水称浇洒道路用水,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的水称绿化用水,以上用水统称为市政用水。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管道的建设、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等,在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确定合理的水量规模,才能确保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和排水。

二、水量规模的确定原则在确定水量规模时,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结合城市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计划,制定长期规划,以满足未来10年的供水和排水需求。

2.根据城市给水和排水系统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科学的预测未来的水量需求,制定适当的供水和排水计划。

3.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确定不同区域的水量需求,可采取分区建设的方式满足具体的需求。

4.结合城市的气候因素,制订防洪、抗旱等灾害处理预案以保障城市的正常供水和排水需求。

三、水量规模的确定方法1. 统计法统计法是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未来的水量需求。

其作用是分析分析目前的供水和排水情况、生产情况以及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的程度,预测未来的用水和排水量,从而制定供水和排水计划。

2. 系数法系数法是运用统计学原理推算未来的供水和排水量。

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模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出一系列属性系数,然后运用现代模拟计算方法来预测未来的水量需求。

3. 应用GIS技术分析水源地数据应用GIS技术分析水源地数据,可以有效的确定管道布局及其规模。

同时,GIS技术还可以优化市政给水排水系统,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城市雨水径流,从而更准确的设计城市排水系统的规模。

四、水量规模的计算方法1. 基准年水量的确定城市水量规模设计的首要目标是要确定基准年水量。

基准年水量是指在规划期内基于城市历史使用和预测的供水和排水流量,反映城市各个水量层次的水量变化情况的既定数量。

基准年水量的确定需要结合城市历史各项数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和GIS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计算。

2. 水量的预测随着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变化,未来的城市供水和排水需求也将发生变化。

城市供水计划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供水计划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供水城市供水城市供水包括:城市公共供水(简称自来水)和单位自建设施供水(简称自备水)两个部分。

城市公共供水(自来水)指隶属于城建部门,主要承担城市全社会供水任务的城市公用性的生产经营型企业。

一般以自来水厂个数为统计单位。

自来水厂指具有一定的生产设备,能完成自来水整个生产过程,水质符合一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要求,并作为公司(厂)内部一级核算的生产单位。

按其生产方式不同,可分为地面水水厂和地下水水厂两种。

按其生产的水质不同,又可分为非饮用水(浑水)水厂、饮用水(净水)水厂和既生产非饮用水(浑水)又生产饮用水(净水)的混合水厂三种。

按其生产规模不同,又可分为大型水厂、中型水厂和小型水厂三种。

即现有综和生产能力在10万吨/日以上的(不包括10万吨/日)一个城市或一个自来水公司,可能有一个或数个自来水厂,一个自来水厂又可能有一个或数个水源地。

一个生产系统内的各项设施,如分布在几个地点,只能作为一个自来水厂;但补压井和加压站不能作为自来水厂。

自建设施供水(自备水)指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等社会单位自办的独立水厂或供水设施(包括地下水、地面水)。

一般将拥有自备水的独立单位统计为一个自备水单位(不论单位内部同时有几个水厂或供水设施均视为一个自备水单位数)。

有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城市,自备水单位数统计以水资源管理部门掌握的数字为准。

设计综合生产能力指城市供水设施取水、净化、送水出厂输水干管等环节的综合生产能力,按设计能力(以四个环节中最薄弱环节为主)计算。

在设计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经挖、革、改增加的生产能力,应按一次或数次增加的设计生产能力总和加原设计生产能力求得。

实际综合生产能力指自来水厂取水、净化、送水、出厂输水干管等环节的综合实际生产能力,按实际测定的(以四个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主)生产能力计算。

包括当年已经采取的各项措施后增加的能力,供水高峰阶段,超负荷增加的生产能力不予以计算。

测定时,以取水、净化、送水及出厂干管四个环节的薄弱环节为主。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Code for Urban WaterSupply Engineering Planning目录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通知前言1 总则2 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2.1 城市水资源2.2 城市用水厂3 给水范围和规模4 给水水质和水压5 水源选择6 给水系统6.1 给水系统布局6.2 给水系统的安全性7 水源地8 水厂9 输配水附录A 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规范用词用语说明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1999年2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通知建标[1998]14号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附件二 "1992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要求,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9 年2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我部负责管理,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编制而成。

经建设部1998年8月20日以建标[1998]14号文批准发布。

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对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厂、给水范围和规模、给水水质和水压、水源、给水系统、水厂和输配水等方面作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讯地址:杭州保椒路224号,邮政编码31000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水厂计算公式意思

水厂计算公式意思

水厂计算公式意思水厂是指专门从水源地取水,经过处理后供应给城市居民和工业用水的设施。

水厂的运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以确保水质和供水量的稳定。

其中,计算公式是水厂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准确地预测和控制水厂的运行情况。

水厂计算公式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水质计算、水量计算、能源消耗计算等方面。

在水质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包括余氯计算公式、浊度计算公式、PH值计算公式等。

在水量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包括进水量计算公式、出水量计算公式、泵站扬程计算公式等。

在能源消耗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包括电能消耗计算公式、化学药剂消耗计算公式等。

首先,我们来看看水质计算中的一些常用公式。

余氯是用来消毒水的一种常用化学物质,它的浓度需要经常监测和控制。

余氯的计算公式为C=(V1×C1)/V2,其中C表示余氯的浓度,V1表示取样液的体积,C1表示取样液的浓度,V2表示标准液的体积。

浊度是用来表示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为T=(A-B)/C,其中T表示浊度,A表示进水样的吸光度,B表示出水样的吸光度,C表示标准液的浓度。

PH值是用来表示水的酸碱度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PH表示PH值,H+表示氢离子的浓度。

其次,我们来看看水量计算中的一些常用公式。

进水量是指水厂从水源地取水的总量,它的计算公式为Q=AV,其中Q表示进水量,A表示取水口的截面积,V表示水流速度。

出水量是指水厂供应给用户的总量,它的计算公式为Q=AV,其中Q表示出水量,A表示出水口的截面积,V表示水流速度。

泵站扬程是指泵站所需的能量来提升水的高度,它的计算公式为H=(P/ρg)+h,其中H表示泵站扬程,P表示泵站所需的功率,ρ表示水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水的提升高度。

最后,我们来看看能源消耗计算中的一些常用公式。

电能消耗是指水厂运行中所需的电能量,它的计算公式为E=UIt,其中E表示电能消耗,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

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管理办法

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管理办法

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二○一二年十月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水利规划管理办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修订和调整等工作.第三条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应符合流域及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编制应遵循远近结合,适度超前;科学布局,优化配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城市供水水源规划规划期为10~30年,一般每10年修编一次。

第六条城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的编制由同级人民政府初审。

第七条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规划期、规划范围及目标,供水水源评价,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供水水源规划方案,供水水源保护措施,水源监测及管理方案,规划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等。

第八条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等重要城市的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他城市的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层为水源的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流域机构审批。

第九条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在报批时,除规划文本、附图附表外,还应附具下列材料:(1)编制说明,包括编制依据、编制过程、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有关规划协调情况、相关部门意见及处理情况;(2)城市人民政府初审意见;(3)负责审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负责审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并确认申报材料齐全后审批时限为20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城市供水水源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确需调整的,应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批。

第十二条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城市供水水源规划。

第十三条对不符合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取水许可。

水源地可采资源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水源地可采资源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计算成果于 18 年得 出, 98 经过十余年的检验 , 认
为 比较 符合 实 际 。尤其 是 近年 来 蒲州 水 源地 上 水后 , 控 制 了开 采量 , 水位 有 所 回升 。说 明选择 的计算 方 法 符 合本 区 的实际情 况 。
22 永 济 市蒲 州水源地 .
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 排泄方式为地下潜流或以潜水 溢 出形成 泉水 , 以清 水形 式 流 出 山区渗 入 补给 孔 隙 再 含水 系 统 ;松散 层 孔 隙 含 水 系统 分 布 于 山前 倾 斜 平 原、 涑水 河谷 以及伍 姓 湖一 带 。含 水 层岩 性在 洪 积 扇
耗水 项 目要严 格把 关 , 坚决 杜绝 。 2 要 正 确 处理 搞 好 农 田 水利基 本 建设 和贯 彻 落 实 . 4 “ 个代表 ” 三 重要 思想 的 关 系 必须 看 到 , 事农 村 水利 工 作 , 节水 灌 溉 , 广 从 抓 推 生产 力 , 解决 农 村饮 水 困难 , 发展 城 乡 供水 , 善 农业 改 生 产 和农 民生 活 条 件 , 进 农 业 结构 调 整 , 促 增加 农 民 收入 就是 代表 最 广大 农 民群 众 的根 本利 益 ; 组织 开 在 展 农 田水利 基 本建 设 中 ,动员 组 织农 民 自力更 生 、 艰
根 据蒲 州 水源 地水 文地 质条 件 , 以傍 河 取 水水 井 工程 为开采 方案 , 采用 开采抽 水法 和试 验外 推法 。 可 蒲 州水 源地 布 置 了一 排探 采 结合 井 , 排 共 7眼 并
井 , 间距 3 0m, 河 流 2 0m 2 0m。根 据一 号 井 井 0 距 0 ~ 3
维普资讯
20 0 7年 8月
周进 : 水源地 可采资源量计算 方法 的选择

城市供水指标解释

城市供水指标解释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市供水统计年鉴》统计指标解释分表一供水与售水1、生产能力:(1)能力(万立方米/日):指按供水设施取水、净化、送水、出厂输水干管等环节实际测定计算的综合生产能力。

不包括供水高峰阶段,超负荷增加的生产能力。

计算时,以四个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主确定能力。

各个环节的能力计算方法是:取水能力:地表水水厂应按取水口、进水管及进水泵房机泵的能力确定(包括补压井能力),一般以机泵能力为主计算。

计算公式:日生产能力=各台机泵铭牌能力或测定的机泵能力×(1-各台机泵同时开动后的损失因素)×24小时有的水厂,如进水管的能力小于机泵能力,且以后各环节的能力又是按进水管的能力配套的。

则可按进水管每小时输水能力×24小时计算求得。

地下水水厂应按水源井和抽水机泵的能力确定。

如机泵能力与水源能力不一致的,以两者中最小的能力计算。

计算公式:日生产能力=各台机泵铭牌或测定的机泵能力(或水源井枯水期最大出水量)×(1—各水源井同时抽水后的损失因素)×24小时(2)水厂(座):指具有一定的生产设备,能完成制水整个生产过程,水质符合一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要求,并可作为公司(厂)内部一级核算的生产单位。

一个水厂可能有一个或数个水源地,一个生产系统内的各项设施,如分布在几个地点,只能作为一个水厂,但补压井和加压站不能作为水厂。

按不同的取水方式,水厂可分为地表水水厂和地下水水厂两种。

按生产不同的水质,水厂可分为非饮用水水厂、饮用水水厂和既生产非饮用水又生产饮用水混合水厂三种。

2、供水量(万立方米)(1)供水总量: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供出的全部水量。

包括有效供水量和漏损水量。

有效供水量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

包括售水量和免费供水量。

售水量指收费供应的水量。

免费供水量指无偿供应的水量。

(2)平均日供水量: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平均每日的供水量。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4.0.31997年《室外给规》局部修订时,曾根据建设部下达的科研项目“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研究”成果对居民生活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全国用水人口35%,全国市政供水量40%,在约10万个数据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后综合确定。用水定额按地域分区和城市规模划分。
据调查,一些项目由于在确定水源前,对选择的水源没有进行详细的调研、勘察和评价,以致造成工程失误,有些工程在建成后,发现水源水量不足,或与农业用水发生矛盾,不得不另选水源。有的工程采用兴建水库作为水源,而在设计前没有对水库汇水面积进行详细勘察,造成水库蓄水量不足。一些拟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工程,由于没有进行详细的地下水资源勘察,取得必要水文资料,而盲目兴建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以致取水量不足,甚至完全失败。因此,本条规定在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勘察。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1总则
1.01本条文阐明编制本规范的宗旨。
1.0.2规定了本规范适用范围。
1.0.3给水工程是城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给水工程的设计应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其中,水源选择、净水厂厂址以及输配水管线的走向等更与规划的要求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时应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城市现状加以确定。
本次规范修编前,曾向全国有关单位征询过对于用水定额规定的意见,有个别单位对用水定额提出了质疑,故本次修编中对“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及条文说明中“城市综合用水量调查表”自1997年以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复核。按照《城市供水统计年鉴》(1990~2001年)中555个城市用水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并与1997年所订用水定额对照作了分析。统计的最大、最小值详见表1~表6。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生活用水按“居民生活用水”和“综合生活用水”分别制定定额。居民生活用水指城市中居民的饮用、烹调、洗涤、冲厕、洗澡等日常生活用水;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二部分的总水量。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包括娱乐场所、宾馆、浴室、商业、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但不包括城市浇洒道路、绿地和市政等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的径流特征主要 受地形、地貌及水文
地 质条 件 的控 制 。表 现 为 : 南北 两侧 地 下水 向河 谷 平原 区汇集 后 , 自西 向东 流 。
着三种地貌形态 ,分别为 :南北两侧的低 山丘陵 区、 山前坡洪积 扇群 、 河谷区冲洪积 阶地。全新世 冲洪积作 用所形成的砂卵砾石层孔 隙潜水为本次
19— 20 9 1 O0年 间 ,地 质 矿产 部辽 宁 工 程 勘 察
公 司 先后 对 十 里 堡 、 五 里堡 、 十 里 堡 水源 地 进 十 二 行 了详 细勘 察 ,绘 制 了 3处 水 源 地 I1 0 :00 0水 文
为砂砾石、砂砾 卵石 ,含水层厚度 5 ~ . . 8 5m不 9 6
水 源 地 范 围 内地 下水 动 态 类 型 属 于 气 象 一 开 采 型 。— 6月 份 受 农 业开 采 的 影响 , 下 水位 缓 慢 1 地 下 降 ,— 9月 份 , 于 降水 入 渗 量 增 多 , 农 业 开 7 由 且 采量 减 少 , 下 水位 回升 , 份 以后 , 地 9月 随着 降雨 量
等 , 透 系数 为 39 1288 d 地 下 水 位 埋 深 渗 6 ̄ 4 . m/ , 4
为 12 ~ . mo .5 98
地 质 图及 剖 面 图 , 写 了供 水 水 文 地 质 勘察 报 告 。 编 已 查 明水 源 地 周 围地 层 结 构 、 主要 含 水 层 类型 、 含 水层 厚 度及 其 空 间分 布状 况 、并 通 过抽 水 试 验 确 定 了部 分 地 段 的 水 文 地 质参 数 。本 次研 究在 此 基 础 上进 行 ,对 自来 水供 水水 源 地 水 资 源 量进 行 综 合评 价 。
0一 有效降水入渗系数,. ; f _ 0 5r 3

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有 : 地下水径流排泄、 地
下 水 向 河流 排泄 、 业 灌溉 开 采 、 畜 饮 用 。 由于 农 人
4 ・ 8
21 00年第 9期
东北 水利 水 电
水 文水 资源
含水层上覆亚砂土层 ,且地下水位埋藏于砂砾石 层, 毛细作 用微弱 , 故蒸发作用不 明显。
1 水 源地 概 况
凌源 市 自来 水公 司水源 地 共设 置水 源 井 6处 ,
研究 的 目标 层 位 。其 上 覆亚 砂 土或 含砾 亚 粘土 层 , 厚 度 自南北 两 侧 向 中间减 小 。
31 水 文 地质 分 区 .
分布 于八 里 堡至 二 十里 堡 之 间 , 于大 凌河 支流 北 位
岸, 取水类别为大凌河支流第四系孔隙潜水。设计
开采 量为 6 0 d 并 平均 分 配至 各水 源 井。 00 0mV ,
据 已 有 的勘 察 资 料 ,研 究 区可 分 为 3个 主要
富水 地 段 : 1 水 量 丰 富 区。单 井 出水量 大 于 30 0m3d ) 0 / , 分 布 于 近河 地 段 , 条带 状展 布 。含 水层 主要 岩性 呈
32 地 下 水补 给 。 流与 排 泄特 征 . 径
大 凌 河河 谷 平 原 是一 个 相 对 独 立 的 水 文地 质
合周围地形条件及 已探 明的水文地质条件 。论证
区总面 积 为 1 . m,范 围在 大 凌 河 西 支河 谷 平 5 7k 6
单元 。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 降水入渗补给 、 上游河 谷 区孔隙潜水入渗补给 、两侧 山区地下水侧 向径
并进行 区域地 下水均衡计 算 , 定 多年平 均条件下 区域 地下水 资源量和 可利 用量。通过 降雨 确 及 降雨入渗补给 量的频率计算 , 确定水源井设计保证 率地下 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
[ 关键词 ] 地下水 ; 可开 采量; 市供水 城 【 中图分类号 】 V 1 . T 23 9 [ 文献标识码 】 A
33 地 下 水 动态 类 型 .
宽 度 , ——过 水 断 面 周 围 含 水 层 平 均 渗 透 系 m;
数 , d卜 m/;
水力坡度 ;
0 年枯水期含水层 9 0年 降 雨 量 ,. 2r; 0 8 5 n 目标含水层给
平 均 厚 度 ,. . 8 7m; _ 0 水度 ,. ; 01 3 一
2) 量 中等一 乏 区。单 井 出水量 小 于 100 水 贫 0
m3d 对应 于 山前坡 洪 积 扇形 地 。含 水层 岩 性为 砂 /,
砾 碎 石 混 土 , 选 性 差 , 度 不稳 定 , 下 水 位 埋 分 厚 地
深 通 常大 于 9m
3) 岩裂 隙水 区。单 井 出水 量小 于 1 0 / , 基 0 d
水文水资源
【 文章编号 ]o2—02 (00 0 —04 —0 1o 6 42 1 )9 0 8 3
东北水利水 电
2 1 年第 9 00 期
城市供水水源地可利用水量计算
王 洪斌
(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辽宁 沈阳 100 ) 103
[ 要】 摘 文章利 用区域 水文地质资料确定 区域 水文地质参数 , 计算 区域各项补给量和排 泄量 ,
原地 , 包括 周围部分低 山丘陵 区。
流补给 , 此外 , 还包括农 田灌溉回渗补给及地下水
开采 条 件证范 围 内水 文地 质状况
论证 区两侧 为低 山丘陵 ,标 高为 45 50m。 2 ̄ 5 中间 为河 谷 平 原 区 , 度 为 130 180m。对 应 宽 0 ̄ 7
2 论证范 围的确定
目标 含 水 层 沿 大 凌 河 支 流 呈 条 带状 分 布 , 据 20 09年 的地 下 水 位观 测 资料 显 示 ,水 源 井 的开 采 尚未形 成 明显 的 漏 斗 区 , 下 水 流 向 自西 向东 。结 地
岩 性 为 义 县 组 安 山岩 ,风 化 裂 隙及 构 造裂 隙不 发 育, 富水 性较 差 , 水 意义 不 大。 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