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老师的日记

合集下载

《历代日记丛抄》目录

《历代日记丛抄》目录

《历代日记丛抄》目录有关日记概念和意义的现代化演进,至唐宋才逐渐明晰起来。

欧阳文忠公《于役志》、李翱《来南录》作范于前,此后,如(宋)韩淲《涧泉日记》、(宋)周必大《归庐陵日记》、(元)姚燧的《西林日记》、(元)郭畀《云山日记》《客杭日记》、(明)黄福《奉使安南水程日记》、(明)杨豫孙《西堂日记》、(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等等,几乎成为历代文人必做的事情。

有清一代,日记体著作更是层出不穷,几乎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于凡是文人雅士便无日不记,每记必详,于是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留下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

一般认为日记分三大类:一类为政治内容的如(清)赵文烈的《能静居日记》、曾国藩《日记》,最据代表的就是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翁同龢《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

这一类日记,一般文体不同,资料较具体,时限明确,给史学家们研究当时的人和事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料;另一类属学术类日记.如清末锦绶《记汉书日记》、(清)吴寿萱《治算学日记》、清朱燮《陆学斋日记》等;再一类为纯粹日常生活日记;还有一类就是山水游记。

《历代日记丛抄》所收典籍,最早为宋赵汴《御试备官日记》,元、明、清及民国人所撰各类日记均有收录,共五百多种。

内容极为丰富,且有大量抄本、稿本文献资料,向无刊布。

第1册涧泉日记(宋)韩淲撰清武英殿聚珍版本侍讲日记(宋)吕希哲撰民国十六年铅印本御试备官日记(宋)赵捵民国九年活字本影印归庐陵日记(宋)周必大撰清道光咸丰道光刻本骖鸾録(宋)范成大撰民国三年石印本西林日记(元)姚燧撰清顺治三年刻本暇日记(宋)刘跂撰清顺治三年刻本云山日记(元)郭畀撰清宣统三年刻本客杭日记(元)郭畀撰清光绪七年刻本四度授法日记(日本)源豪撰日本铅印本水东日记·一(明)叶盛撰清康熙十九年刻本第2册水东日记·二(明)叶盛撰清康熙十九年刻本第3册水东日记·三(明)叶盛撰清康熙十九年刻本水东日记摘抄(明)叶盛撰明万历四十五年刻本第4册复斋日记(明)许浩撰民国五年影印本沂阳日记(明)佚名撰清顺治三年刻本西征日録(明)杨一清撰民国三年刻本淮封日记(明)陆深撰明嘉靖二十四年刻本使西日记(明)都穆撰明嘉靖间刻本宝颜堂订正西堂日记(明)杨豫孙撰明万历间刻本南迁日记(明)陆深撰明嘉靖二十四年刻本西山日记(明)丁元荐撰民国十四年据钞本影印第5册快雪堂日记(明)冯梦祯撰清钞本味水轩日记·一(明)李日华撰民国十二年刻本第6册味水轩日记·二(明)李日华撰民国十二年刻本第7册游明圣湖日记(明)浦祊撰民国三年石印本祁忠敏公日记·一(清)祁彪佳撰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第8册祁忠敏公日记·二(清)祁彪佳撰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第9册沉馆録(朝鲜)佚名撰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黔游日记(明)徐宏祖撰民国十三年铅印本扬州十日记(清)王秀楚撰清琉璃厂刻本黄忠节公甲申日记(明)黄淳耀撰民国十一年刻本燕都日记(明)冯梦龙等撰清光绪间刻本平定江阴日记(清)季承禹撰清钞本第10册多尔衮摄政日记北平故宫博物院编民国间铅印本甲行日注(明)木拂撰民国二年刻本舟行日记(清)姚文然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滇还日记(明)黄向坚撰清乾隆44年刻本寻乐堂日録·一(清)窦克勤等撰清康熙六十一年刻本第11册寻乐堂日録·二(清)窦克勤等撰清康熙六十一年刻本第12册寻乐堂日録·三(清)窦克勤等撰清康熙六十一年刻本第13册寻乐堂日録·四(清)窦克勤等撰清康熙六十一年刻本第14册寻乐堂日録·五(清)窦克勤等撰清康熙六十一年刻本北游日记(清)陆嘉淑撰清钞本陆清献公日记·一(清)陆陇其撰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第15册陆清献公日记·二(清)陆陇其撰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旅庵禅师奏对録(清)释纯宗撰清康熙间刻本读书日记·一(清)刘源渌撰清雍正五年刻本第16册读书日记·二(清)刘源渌撰清雍正五年刻本楚游日记(清)诸匡鼎撰清康熙间舫斋刻本北归日记(清)申永钧撰清钞本三鱼堂日记·一(清)陆陇其撰清同治九年刻本第17册三鱼堂日记·二(清)陆陇其撰清同治九年刻本粤游日记(清)王钺撰清康熙五十三年刻本东石涧日记(清)董说撰清钞本使蜀日记(清)方象瑛撰清道光间刻本耐俗轩日记(清)申颋撰清钞本奉使倭罗斯日记(清)张鹏翮撰清道光五年刻本第18册姜天叙日记(清)姜礼撰清光绪间稿本聘盟日记(俄国)雅兰布撰民国间铅印本萧斋日纪(明)萧士玮撰清光绪十八年刻本偶游日纪(清)梁机撰清康熙三十五年刻本北征日记(清)宋大业撰民国三十二年铅印本蓬山密记(清)高士奇撰民国元年铅印本陪猎笔记(清)查慎行撰民国间钞本杨大瓢日记(清)杨宾撰民国间钞本第19册杨子日记(清)佚名撰民国钞本螺江日记(清)张文檒撰清光绪八年刻本第20册甲初日记(清)胡具庆撰清钞本第21册唯识训论日记 [ 日 ] 释英乘、释光胤撰日本铅印本西藏日记(清)允礼撰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牛运震日记(清)牛运震撰清钞本南征日记·一(清)佚名撰清钞本第22册南征日记·二(清)佚名撰清钞本第23册南征日记·三(清)佚名撰清钞本第24册庚复日记·一(清)胡具庆撰清乾隆间钞本第25册庚复日记·二(清)胡具庆撰清乾隆间钞本第26册庚复日记·三(清)胡具庆撰清乾隆间钞本第27册庚复日记·四(清)胡具庆撰清乾隆间钞本第28册夏湘人出塞日记(清)曹振镛撰清钞本诗记杂钞(清)陈大受等撰清钞本竹汀先生日记钞(清)钱大昕撰清光绪间刻本乾隆添减底帐(清)佚名撰清乾隆间钞本第29册理堂日记(清)韩梦周撰清道光四年刻本桂林日记(清)李文藻撰据稿本影印从征缅甸日记(清)周裕撰清嘉庆间刻本使蜀日记(清)孟超然撰清嘉庆二十年刻本第30册日记备考(清)阿里衮等撰清钞本恩平程记(清)李文藻撰据稿本影印王文荘日记(清)王际华撰清乾隆间稿本北游日记(清)王初桐撰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第31册守临清日记(清)秦震钧撰清乾隆四十年刻本扈从木兰行程日记(清)胡季堂撰清道光二年刻本竹汀日记(清)钱大昕撰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办差日记(清)张锦撰清乾隆间刻本吴兔床日记·一(清)吴骞撰清钞本第32册吴免床日记·二(清)吴骞撰清钞本冬集纪程(清)周广业撰民国三年石印本西行日记(清)赵钧彤撰民国三十二年铅印本第33册台湾日记(清)佚名撰清钞本雪鸿再録(清)王昶撰民国三年石印本有正味斋日记(清)吴锡麒撰清光绪间铅印本晋游日记(清)李燧撰清道光十三年刻本还京日记(清)吴锡麒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川中杂识(清)吴焘撰清钞本嵩洛访碑日记(清)黄易撰清咸丰四年刻本茂苑日记(清)茂苑居士撰清稿本岱岩访古日记(清)黄易撰民国十年木活字本第34册伊犁日记(清)洪亮吉撰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使滇日记(清)潘世恩撰民国间石印本天山客话(清)洪亮吉撰清光绪三年刻本西征録(清)李燧撰清钞本北征日记(清)顾廷纶撰民国十八年铅印本游山日记(清)舒梦兰撰清嘉庆十八年刻本宋氏惜阴日记·一(清)宋咸熙撰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第35册宋氏惜阴日记·二(清)宋咸熙撰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江行日记(清)郭麐撰清嘉庆间刻本蜀輶日记皇华草合编(清)陶澍撰清道光十三年刻本守浚日记(清)朱凤森撰清嘉庆十九年刻本第36册鸿泥四録五録(清)佚名撰清钞本采硫日记(清)郁永河撰清咸丰三年刻本旧游日记(清)许宗衡撰清同治十三年刻本武王克殷日纪(清)林春溥撰清道光十五年刻本粤游日记(清)吴嵩梁撰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拜经日记·一(清)臧庸撰清嘉庆二十四年刻本第37册拜经日记·二(清)臧庸撰清嘉庆二十四年刻本讼过斋日记(清)毛辉凤撰清同治十一年刻本云史日记(清)王尔铭撰民国二十三年刻本省闱日记(清)顾禄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寓杭日记(清)刘佳撰清同治十三年刻本蕉窗日记(清)王豫撰清嘉庆九年刻本第38册邮程纪事草(清)观瑞撰(清)汪云任等点评清道光间刻本徐迪惠日记(清)徐迪惠撰清道光间稿本词垣日记(清)帅方蔚撰清光绪十年刻本闽行日记(清)周棨撰清末钞本馥芬居日记(清)王汝润撰民国十五年铅印本第39册天台日记(清)顾廷纶撰清道光九年刻本鸳湖日记(清)潘希甫撰清光绪九年刻本东归日记(清)方士淦编清同治十一年刻本澹静斋巡轺百日记(清)吴杰撰清道光三十年刻本苏余日记 ( 清 ) 蒋阶撰清道光间刻本宗牧厓南归日记(清)宗德懋撰清道光十年稿本三省轩自记(清)王世恩编清光绪十一年木活字本桃江日记(清)武穆淳撰清道光十三年刻本伯山日记(清)姚柬之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第40册李文清公日记·一(清)李棠阶撰民国间据原稿本影印本第41册李文清公日记·二(清)李棠阶撰民国间据原稿本影印本第42册李文清公日记·三(清)李棠阶撰民国间据原稿本影印本第43册李文清公日记·四(清)李棠阶撰民国间据原稿本影印本第44册李文清公日记·五(清)李棠阶撰民国间据原稿本影印本第45册倭艮峰日记摘抄(清)倭仁撰清钞本公车日记 ( 清 ) 毕槐撰清宣统三年活字本转漕日记(清)李钧撰清道光十七年刻本第46册滇行纪略(清)菊如撰清钞本桂游日记(清)张维屏撰清道光十七年刻本出都日记(清)吴式芬撰清道光刻本乡程日记(清)王相撰清咸丰五年刻本之黔日记(清)章诒燕撰民国间钞本草间日记(清)朱士云撰清光绪三十四年刻本滇轺纪程(清)林则徐撰清光绪三年刻本荷戈纪程(清)林则徐撰清光绪三年刻本第47册铅差日记(清)赵亨钤撰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半岩庐日记(清)邵懿辰撰民国二十年刻本奉使朝鲜驿程日记(清)柏葰撰清道光二十四年刻本第48册南征日记(清)谢撰清光绪八年刻本南行日记(清)黄钧宰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湟中公余日记(清)庄俊元撰清钞本倭艮峯先生日记(清)倭仁撰清钞本丙午使滇日记(清)潘曾莹撰民国间石印本先学士公日记(清)丁嘉保撰清钞本第49册游雁荡山日记(清)梁章钜撰民国三年石印本科布多巡边日记(清)慧成撰清刻本三愿堂日记(清)赵彦称撰民国十九年石印本接护越南贡使日记(清)贾臻撰清咸丰元年刻本己酉日记(清)佚名撰清道光二十九年稿本越游小録(清)管庭芬撰民国十九年钞本魏子鸿先生京寓日记 ( 清 ) 魏承禧撰清末钞本北行日録(清)黄钧宰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非石日记钞(清)钮树玉撰清光绪八年刻本第50册日记之模范(清)李慈铭撰民国二十二年影印本温经日记·一(清)林昌彝撰清光绪十六年刻本第51册温经日记·二翕羽巢日记(清)沉宝昌撰清钞本西行纪程(清)杨炳堃撰民国间钞本第52册焦东阁日记(清)周伯义撰民国七年刻本海隅兵事纪 ( 清 ) 佚名撰清光绪间福兴祥格纸钞本咸丰三年避寇日记(清)符南樵撰清咸丰三年稿本癸丑琐闱日记(清)潘曾莹撰清光绪六年影印本江西守城日记(清)彭暄坞撰清同治八年刻本黔行日记(清)刘书年撰民国二十七年钞本第53册越缦堂日记补·一(清)李慈铭撰民国二十五年影印本第54册越缦堂日记补·二(清)李慈铭撰民国二十五年影印本第55册越缦堂日记补·三(清)李慈铭撰民国二十五年影印本第56册越缦堂日记补·四(清)李慈铭撰民国二十五年影印本第57册遵义平匪日记 ( 清)空六居士撰清宣统二年铅印本汪悔翁乙丙日记(清)汪士铎撰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星烈日记汇要·一(清)鸿蒙子撰清同治十二年刻本第58册星烈日记汇要·二(清)鸿蒙子撰清同治十二年刻本鸥堂日记(清)周星誉撰清光绪十二年刻本入都日记(清)周星誉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浙游日记(清)张汝南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苏常日记(清)瞿元霖撰民国间铅印本第59册咸丰八年至九年日记(清)佚名撰清钞本王钟霖日记·一(清)王钟霖撰清咸丰间钞本第60册王钟霖日记·二(清)王钟霖撰清咸丰间钞本秦輶日记(清)潘祖荫撰清活字本庚申江阴东南常熟西北乡日记(清)徐日襄撰民国间钞本雨生日记(清)吴师祁撰清光绪间钞本第61册咸丰十年到十一年日记(清)佚名撰清末民国间钞本鳅闻日记(清)虞阳避难叟辑清钞本第62册金坛守城日记(清)李淮撰清光绪间刻本庚申殉难日记(清)汪德门撰民国十二年铅印本宗月锄先生日记墨迹(清)宗廷辅撰清咸丰十年稿本归程日记(清)刘书年撰民国二十七年钞本虎口日记(清)遯安子撰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朱肯夫先生日记摘録(清)朱逌然撰民国间张氏约园钞本清麓日记(清)贺瑞麟撰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杨村草堂日记(清)潘基泰撰清同治元年稿本复堂日记(清)谭献撰清光绪十三年刻本复堂日记类抄(清)谭献撰清钞本第64册复堂日记补録(清)谭献撰民国二十年铅印本悔初日记(清)佚名撰清同治间稿本退厓日札(清)贾臻撰清刻本第65册澄霞阁日记(清)武揖斋撰民国十年刻本恒斋日记(清)于弼清撰清光绪九年刻本行程日记(清)佚名撰清钞本随轺日记(清)蒋大镛撰民国十年铅印本余比部台湾日记余明震撰清光绪二十一年稿本弥寿日记(清)佚名撰清同治间稿本东陵日记(清)潘祖荫撰清宣统间刻本马恩溥日记(清)马恩溥撰清稿本第66册桐城吴先生日记·一(清)吴汝纶撰民国十七年铅印本第67册桐城吴先生日记·二(清)吴汝纶撰民国十七年铅印本客程随笔(清)佚名撰清同治五年稿本第68册毗邪台山散人日记·一(清)袁昶撰民国间钞本第69册毗邪台山散人日记·二(清)袁昶撰民国间钞本第70册毗邪台山散人日记·三(清)袁昶撰民国间钞本第71册毗邪台山散人日记·四(清)袁昶撰民国间钞本毗邪台山散人日记·五(清)袁昶撰民国间钞本第73册毗邪台山散人日记·六(清)袁昶撰民国间钞本第74册毗邪台山散人日记·七(清)袁昶撰民国间钞本第75册沈阳纪程(清)潘祖荫撰清活字本受礼庐日记(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同治日记·一(清)曾国藩撰宣统元年石印本第76册同治日记·二(清)曾国藩撰宣统元年石印本第77册同治日记·三(清)曾国藩撰宣统元年石印本第78册同治日记·四(清)曾国藩撰宣统元年石印本扁舟子日记簿(清)范寅撰清同治七年稿本日记薄(清)范寅撰清同治七年稿本第79册西行日记(清)海霈撰清同治七年刻本续乡程日记(清)王褧之撰清同治七年刻本护送越南贡使日记(清)马先登撰清同治八年刻本香禅精舍游记(清)潘钟瑞撰清刻本祥琴室日记(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息荼庵日记(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第80册桃花圣解盫日记·一(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第81册桃花圣解盫日记·二(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第82册桃花圣解盫日记·三(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第83册缘督庐日记钞·一叶昌炽撰民国二十二年石印本第84册缘督庐日记钞·二叶昌炽撰民国二十二年石印本第85册缘督庐日记钞·三叶昌炽撰民国二十二年石印本第86册缘督庐日记钞·四叶昌炽撰民国二十二年石印本第87册颿轮日记(清)垕滋撰民国间石印本北征日记(清)洪良品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再送越南贡使日记(清)马先登撰清同治十一年刻本由京至巴里坤城等处路程记(清)佚名撰清钞本闽行日记(清)俞樾撰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探路日记(英国)佚名撰油印本罗景山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清)罗大春撰清石印本第88册游蜀日记(清)吴焘撰清钞本邮程日记(清)奕譞撰清光绪间刻本元穆日记(清)杜俞撰清光绪十二年刻本荔隐居日记偶存(清)涂庆澜撰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使豫日记瞿鸿禨撰民国铅印本使闽日记瞿鸿禨撰民国铅印本王树枏日记王树枏撰清稿本山西至云南路程表(清)佚名撰清钞本第89册入剡日记(清)陶浚宣撰清钞本滇游日记(清)包家吉撰油印本侍疾日记(清)周彝撰民国二十二年重刻本使德日记(清)李凤苞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栗赓竾日记·一(清)粟奉之撰清钞本第90册栗赓竾日记·二(清)粟奉之撰清钞本北行日记(清)陈炳泰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栈云峡雨日记(日本)竹添进一郎撰日本明治十二年刻本第91册游览东洋日记(清)佚名撰民国间铅印本西陵日记(清)潘祖荫撰清宣统间刻本随使日记张德彝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西征日记(清)汪振声撰清光绪二十六年刻本鄂行日记(清)潘钟瑞撰清光绪间刻本曾惠敏公使西日记(清)曾纪泽撰清光绪十九年铅印本松石斋日记摘録吴恩培撰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第92册涧于日记·一(清)张佩纶撰民国间影印本第93册涧于日记·二(清)张佩纶撰民国间影印本第94册涧于日记·三(清)张佩纶撰民国间影印本第95册涧于日记·四(清)张佩纶撰民国间影印本第96册悚斋日记(清)于荫霖撰民国十二年刻本第97册正元日记段正元撰民国间铅印本北征日记(清)王廷鼎撰清光绪十七年刻本西輶日记(清)黄楙材撰清光绪十二年刻本使俄日记张德彝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出使英法日记(清)曾纪泽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使德日记(清)李凤苞撰民国间钞本栈程随笔(清)佚名撰民国间钞本北行日记王锡祺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第98册荀学斋日记·一(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第99册荀学斋日记·二(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第100册荀学斋日记·三(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第101册荀学斋日记·四(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第102册荀学斋日记·五(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第103册荀学斋日记·六(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第104册荀学斋日记·七(清)李慈铭撰民国九年影印本第105册日锄日记(清)张琛撰清钞本关城日记(清)柳琳轩撰民国间油印本杨太夫人四十年日记摘録杨氏撰民国间铅印本使还日记张德彝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第106册西征日记(清)黄家鼎撰清光绪六年刻本归程纪略(清)黄家鼎撰清光绪六年刻本纪恩録(清)马文植撰清光绪十八年刻本许文肃公日记(清)许景澄撰清光绪间铅印本北行日记(清)薛宝田撰清光绪七年刻本第107册越缦堂日记节钞(清)李慈铭撰清末民初钞本歙行日记(清)潘钟瑞撰清光绪间刻本南行日记(清)吴广霈撰民国三年石印本绩溪胡铁花明府东征日记(清)胡传撰钞本第108册堂日记类钞顾家相撰民国十四年铅印本感劬山房日记节钞附侍疾日记、辛壬类稿梁济撰民国间铅印本南游日记王锡祺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南疆勘界日记图说(清)沙克都林札布撰民国间钞本请缨日记·一(清)唐景崧撰清光绪十九年刻本第109册请缨日记·二(清)唐景崧撰清光绪十九年刻本京旋途记(清)佚名撰清光绪八年稿本庸叟日记菁华赖清键撰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铁盦甲申日记(清)铁龄撰民国十五年钞本窳櫎日记钞(清)周星诒撰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第110册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清)翁同龢撰民国二十八年影印本狱中日记聂守仁撰民国间稿本第111册张謇日记·一张謇撰影印本第112册张謇日记·二张謇撰影印本第113册张謇日记·三张謇撰影印本第114册张謇日记·四张謇撰影印本第115册廉让间居日记(清)范寿枬撰清稿本皇华纪程(清)吴大澄撰民国十九年铅印本第116册三洲日记·一(清)张荫桓撰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本第117册三洲日记·二(清)张荫桓撰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本第118册三洲日记·三(清)张荫桓撰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本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周馥撰民国二十七年刻本道西斋日记王咏霓撰清光绪十三年石印本第119册吴承湜日记·一吴承湜撰清末民国间稿本第120册吴承湜日记·二吴承湜撰清末民国间稿本第121册吴承湜日记·三吴承湜撰清末民国间稿本第122册吴承湜日记·四吴承湜撰清末民国间稿本第123册吴承湜日记·五吴承湜撰清末民国间稿本第124册校经日记附释文经典异同疏证钱桂笙撰清钞本归国日记王咏霓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俄游日记缪佑孙撰清光绪间铅印本第125册驿事纪畧(清)沈惠荫辑清光绪间钞本楼船日记(清)余思诒撰清光绪三十二年铅印本随轺日记韩国钧撰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好学深思之斋日记(清)佚名撰清光绪十五年稿本郇学斋日记·一(清)李慈铭撰影印本第126册郇学斋日记·二(清)李慈铭撰影印本第127册郇学斋日记·三(清)李慈铭撰影印本第128册出使美日秘崔日记·一(清)崔国因撰清光绪二十年铅印本第129册出使美日秘崔日记·二(清)崔国因撰清光绪二十年铅印本第130册出使美日秘崔日记目録甘鹏云编清光绪二十二年钞本紫泥日记(清)黄彭年撰清光绪十五年刻本逰杭日记涧园主人撰民国十四年石印本景善日记(清)景善撰民国九年铅印本寄斋日记(清)常稷笙撰清末稿本云南省至北京城旱路路程(清)佚名编清末钞本第131册贺葆真日记·一贺葆真撰民国间钞本第132册贺葆真日记·二贺葆真撰民国间钞本第133册贺葆真日记·三贺葆真撰民国间钞本第134册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清)薛福成撰清光绪十七年铅印本第135册游萨克逊日记潘飞声撰清光绪间刻本查仓日记(清)佚名撰清光绪十六年钞本奉使朝鲜日记(清)崇礼撰清光绪间木活字本出使日记续刻(清)薛福成撰清光绪二十七年石印本第136册浮梅日记(清)凌泗撰民国十年刻本察炉道里考(清)佚名编民国间油印本苏园日记(清)亚壶公撰清稿本粤学日记徐琪撰清钞本。

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

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

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作者:张瑞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2年第11期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十六日下午,刚刚退朝的翁同■忽然感到胸痛如板,腰腹胀满,呼吸皆痛,自服沉香末等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至夜间“委顿不能转侧”。

翁同■自以为大约“前数日食时触气,又饮食不节所致”。

第二天中午“气转弱而胸口仍结,痛连胁腹,出入呼吸咳嗽皆不便”。

下午孙家鼐来看望,并为他诊视,开理气消滞方。

服药两天后病情仍然不见好转,只好再请黄福懋诊视,黄福懋的诊断为积滞未下。

又请任丘人刘同春来按摩,刘则认为是肝气夹湿。

孙家鼐看到黄福懋的药方,认为可服。

至二十日,曾纪泽送来几包白碱,称服之可治胃积,翁同■服下之后觉胃中微动。

之后几天,虽仍未立刻康复,但是精神渐长,胃口渐开,二十七日,终于能够出门拜谢孙家鼐,此次病情算告一段落[1] (pp.2233~2234)。

在这十一天的日记中,翁同■记录了他疾病的症状,感受,自己对病因的理解,治疗的尝试,包括最开始尝试自我治疗;以及无效之后,先后请两位同僚诊治,又请人按摩,还尝试了不知名的西药。

这一段经历,只是翁同■日记中众多疾病体验之一,也是晚清日记中记录的众多疾病体验中的一段。

很久以来,医学史研究关注的重点都集中在医生和他们的著作上,今天在吸纳了社会史与文化史研究新趋势的新的医疗社会史研究中这种取向正在发生着变化。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罗伊·波特提出了研究“自下而上”的医学史:医疗活动需要两方面的参与者,病患和医生,所以任何医学史都应该是关于医患双方互动的历史。

而历史上医疗的主动权和权力也更多的来自病患,而非治疗者。

波特提倡研究普通人如何应对自身的健康与疾病,以及他们如何处理与治疗者的关系,转变现代医学带来的医师中心的医学史研究惯习,以深入了解历史中医疗与健康的多样性[2] (pp.175~198)。

范家伟在《中古时期的医者与病者》一书中指出:翻开任何一部…中国医学史‟的书,几乎找不到特别是对病者的剖析。

_翁文恭公日记_稿本与刊本之比较_兼论翁同_龠禾_对日记的删改

_翁文恭公日记_稿本与刊本之比较_兼论翁同_龠禾_对日记的删改

・读史札记・《翁文恭公日记》稿本与刊本之比较———兼论翁同 对日记的删改孔祥吉 村田雄二郎 晚清重臣翁同 的《翁文恭公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日记之一。

该日记于1925年影印出版后,便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到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根据影印本标点整理的排印本。

在近代史研究中,翁氏日记始终被认为是重要的文献史料。

然而,现在看到的影印本《翁文恭公日记》并非日记稿本的原貌,因为当年影印日记时主持者曾对稿本做过遮盖,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删节了一些内容。

也就是说,稿本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和细节在现行刊本(包括影印本和以影印本为底本的各种标点排印本)中均无法看到。

《翁文恭公日记》稿本由其五世孙、现居美国的翁万戈先生保存。

在万戈先生的支持下,我们对日记原稿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将坊间流传的翁日记刊本与稿本进行了斟比考证。

本文将对这些被删节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也将结合原稿对翁同 删改日记这桩历史公案略作探讨,相信这项研究对于全面认识翁同 这位历史人物将会有重要意义。

一 关于《翁文恭公日记》之版本现存翁同 日记起自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8年7月31日),止于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即他逝世前七天,持续时间长达46年之久。

这一点稿本和刊本完全相同。

翁同 去世后,日记稿本一直由其后人珍藏。

1925年在张元济先生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据手稿将翁同 日记影印出版,取名《翁文恭公日记》;20世纪50年代,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时,曾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等丛刊中,根据影印本选录了部分与这些事件相关的内容进行标点和整理。

此后,台北中研院的赵中孚先生穷数年之力,根据影印本断句标点,整理编排,于1970年由台北的成文书局出版了排印本,取名《翁同 日记》,并附有人名索引和主要人物小传;1973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又据1925年影印本出版了缩印本。

在此基础上,从1989年开始,北京中华书局近代史编辑室的陈铮、陈东林、吴广义、吴杰诸位学者(署名陈义杰),“以1925年商务影印本为底本,对原稿加以辨认,校订和标点”,将翁日记用简体字整理排印,①仍取名《翁同 日记》,分6册陆续出版。

难忘的书法课作文

难忘的书法课作文

难忘的书法课作文难忘的书法课作文范文(精选6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难忘的书法课作文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难忘的书法课作文1在我家的相册里,还保留着一张照片,上面有一个小女孩怀里抱着一张奖状,那是我的一张令人难忘的获奖照片。

每当看到它,“学书法”那一幕幕就浮现在我的面前,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了心头,在我学书法的过程中,就尝到了这些滋味。

那是在一天的中午里,我吃过午饭后,就到爸爸的书房里,看到爸爸桌子上摆着一幅字。

我走近一看,看到了一个个刚劲而端庄的字,非常传神。

这时,我疑惑起来,爸爸的书房里什么时候有这幅字的呢?于是,我马上就跑到了客厅里问爸爸,说:“爸爸,你书房的桌子上什么时候有了这幅字?”爸爸笑着答道:“那是我昨天下午刚写的。

”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你写的字太漂亮了。

你以前是学书法的吗?”爸爸说:“当然是啦!不然,我怎么会写出那么漂亮的字呢?怎么?你也想学?”我高兴的点点头,爸爸说:“那好吧。

”于是,我就下定决心去练书法了。

刚开始学的时候,我觉得练书法很有趣。

于是,我的学习劲头很足。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就开始觉得有点厌倦了。

因为每天练来练去都是这几个字,反反复复,而且我觉得我的书法和原来也没有什么变化。

一天,我再也忍不住了,于是我就对爸爸说:“爸爸,我不想练了。

”爸爸说:“为什么不想练了?”我说:“都练了一个月了,我觉得我的书法和原来没有什么两样,根本没有效果。

”爸爸说:“你以为一时半会儿就能练出像我这样的书法吗?我是用了两年的时间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练出来的。

”我听了后,很惊讶,居然要用那么多的时间才练成。

我听了爸爸的话,受到了启发:作为爸爸的女儿,我也一定要学习爸爸的精神,像爸爸一样坚持不懈,不肯放弃地去练书法和做任何的事情。

基于《翁同龢日记》天气记录重建的北京1860~1897年的降水量

基于《翁同龢日记》天气记录重建的北京1860~1897年的降水量



私人 日记 中的天气记录是重建历史 时期高分辨率降水量序列 的重要资料 。通过摘录 、整理 《 翁同铄
日记 》中晴、雨 ( )记录 ,统计 了逐月降 水 日数 ,并 利用 降水量与 降水 日数 之 间的转换 方程 ,重 建 了北 京 雪
16  ̄1 9 年 的夏季和年降水量。将重建 的降水量 与当时 的器 测降水量和依 据 “ 80 87 晴雨录”重建 的降水量进 行
ZHANG e h n ,FANG u i,Z ENG ig u n AO h xn Xu z e Xiq H Jn y n ,a d H Z ii
1 Is tt o eg a hcS i csa d Naua sucsRe ac nt ue f G o rp i ce e n tr l o re i n Re s rh,C ieeA a e f S i c ,B i n e hns cd my o c ne e ig e j
wete eod rm “ ir f e gTo g e l] ah rrcrsfo D ayo n n h ” J.Cl t n n i n na R sac ( hn s) 6 ( ) 2 —3 8 W i i a dE vr metl eerh i C iee ,1 3 :3 2 2 . ma c o n
第 1卷 第 3 6 期
2 1 年 5 月 01







Vo1 1 No 3 .6 . Ma v 2 11 0
Clma i nd Envion nt lRe e r h i tc a r me a s a c
张学珍 , 方修琦 , 郑景云 , 等.2 l.基于 《 同 日记》天气记 录重建 的北京 16  ̄1 9 01 翁 80 8 7年的降水量 口] .气候 与环境研究 ,1 3 : 6( )

人生第一任老师——读翁秀美《枕下的零食》

人生第一任老师——读翁秀美《枕下的零食》
零食。 我不 知 道 父 亲 为什 么 要 这样 做 。我 想 ,世 上可能很少 有人 这样做。父母疼 爱 子女有各 种不 同的方式 。宠惯子女也各 有 不 同的程 度 ,但像父 亲这样 ,用如此 有趣 的方式来宠我们 ,却是少见的。 那 时 ,我们住在小镇 上 ,那里不像现 在 的 都市 这 样 繁 荣 ,只 在 离 家约 四五 百 尺 处 ,有 一 家 小 小 的店 铺 ,名 叫 “ 海 家 店” ,那 里是专卖零食 的。除此之外 ,每 到深夜 ,有来 叫卖清水 萝 卜 和糖葫 芦的 , 有时也 有卖兔子 肉或 五香花生 的 ,这就是 父亲给我们 留在枕 下的零食 的来源 了。当 然 ,由于 清水萝 I ' - 和糖 葫芦不适合放 在枕 下 ,所 以我们如在枕 下摸不到零食 的话 , 大概会在 离床头不远 的橱柜上发现 这两种 漂 亮而可 口的食物 。假 如遇到冬天 刮风下 雪 的坏 天气 ,小贩 们多半不会 出来 ,那时 父亲就必须跑 到 “ 海家店 ”去买 了。 北 方的冬天很冷 ,特别是到 了夜晚 , 经常 刮着强风 。那 风呼啸着 ,发 出哨子般 的声音 ,所 以我们 叫它 “ 哨子风 ”。有时 下大 雪 ,风雪交加 ,院 中积 雪盈尺 ,即使 在这样 的天气 ,父 亲也 仍不忽略我 们的零 食。我 可 以想象 出他 等我们睡 了之 后 ,穿 起皮袍 ,戴上风帽 ,提 着风灯 ,冒寒出去 为我们 买零食 的样 子。 由于我们 的零食很 有变化 ,并非天天相 同 ,所 以我知 道父亲 常常是特地为我们 出去 买的。 我猜 想父亲这样做 ,可能不只 是单纯 为 了疼 爱我们 ,最 主要是为 了让我 们 自幼 养成 乐观 的心情与对 世界的信心 。因为父 亲常逗我 们说 : “ 你许 一个愿 。试 试看 , 只要你心 诚 ,明天 它就成为真 的。”然后

翁同龢对其日记删改问题探析

翁同龢对其日记删改问题探析

翁同龢对其日记删改问题探析晚清重臣翁同龢所著《翁同稣日记》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被誉为晚清三大日记之一,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参考。

然而,现在看到的刊本并非日记的原稿,除去主持影印者对日记有意遮盖等原因,翁本人为避忌讳,也曾对日记中有关戊戌变法及维新派的内容作过删改。

那么,翁为何要删改日记,其目的是什么。

本文拟结合日记的原稿对翁同龢删改日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理清其与维新变法的关系,对其进行更全面地认识与评价。

标签:翁同稣日记;翁同稣;维新变法一、《翁同龢日记》的版本现行刊本《翁同龢日记》记载时间长达四十六年。

起自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8年7月31日),迄于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

在日记的起止时间上,刊本和稿本没有差别。

经过了多位学者的数次整理、校订,现行刊本最终得以面世,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文献史料。

1925年,商务印书馆根据手稿内容,由张元济先生与翁克斋先生共同主持影印并出版了《翁文恭公日记》一书;1970年,台北成文书局出版排印本《翁同龢日记》,此书是由赵中孚先生据影印本内容苦研多年,对其进行标点、编排而成。

1989年,在前人的基础上,北京中华书局近代史编辑室的几位学者,根据1925年出版的商務影印本之内容,对其进行了整理、标点及校订,出版了简体版《翁同龢日记》六册(署名陈义杰)。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出版,除了对影印本内容的整理之外,在此书之末,还附录了燕京大学图书馆于1938年据手稿影印的《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对《翁同龢日记》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二、翁同稣本人对日记的有意删改除去影印者对翁日记的一些有意或无意地删节,翁本人也对其日记进行了部分删改。

关于这一问题,学界一直存有争论。

1925年《翁文恭公日记》出版后不久,便有一些学者发现日记中有些许错乱之处,因此便有了翁氏在罢官之后急于与戊戌维新撇清关系而删改了部分日记的推断。

这种推论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翁同龢日记 第2册

翁同龢日记 第2册

翁同龢日记第2册
记载着翁同的青春岁月,它是翁同生活的见证。

从小时候起,他就很喜欢记日记,把每一段生活中的画面都记录下来。

每次看到他写日记时,我都很羡慕,因为他有勇气和毅力,可以坚持下去,这也让我有勇气和毅力来继续前行。

今天,翁同日记写到了第二册,也是他青春岁月里最美最重要的一册。

从他十八岁开始,他就开始在日记里把每一件小事,都记录在里面,描述着他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去了哪些城市,又去了哪些景点,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在学校里又和谁在一起,每一段都让人感受到他们在青春岁月里年轻活力四射的样子。

当翁同又一次翻开他的日记时,他开始记载着那些刻在他脑海中的回忆。

在日记里,他把每一件小事都记录下来,包括他的成功、失败、游戏、恋爱、小秘密等等。

他在每一篇日记中写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把一颗青春的心写给了自己,并用他的言语表达出来,这样他的心情就可以凝聚在日记里,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回想和思考自己过去的日子。

翁同日记里,有着让人羡慕的青春时光。

每一行文字,都让人回想起青春时光里的点点滴滴,每一段回忆,都让人由衷的为他鼓掌,每一句心情,都能让我们在阅读时候瞬间产生共鸣,回想起自己曾经年轻轻狂野无忧无虑的时光。

日记让翁同体会到了生命的更重要的意义,回想起青春的点点滴滴,一路上所收获的那份美好,让他一直坚持到现在,将心中最真实
的情绪记录下来,以此作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日记。

今天,翁同的日记第二册来到世界,可以说是他的青春岁月的记录,让人们有机会回想起青春的美丽和温馨,在翁同的日记里每一个字词,都在传递着他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缅怀,唤起了锤炼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去追逐青春的完美。

《翁心存日记》中的李鸿章翁同龢日记真实性

《翁心存日记》中的李鸿章翁同龢日记真实性

《翁心存日记》中的李鸿章翁同龢日记真实性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7月15日,李鸿章在午饭后登门拜访翁心存。

所谈何事,日记中均未涉及,估计是礼节性拜访而已。

这一天,翁同龢正在外出公差,有家书来向父母家人报平安,让翁心存“甚为欣慰”。

1850年的2月8日,李鸿章再次登门,翁心存仍是惜字如墨,无一句置评。

道光之后是咸丰,社会已呈分崩离析的乱象纷纷。

翁心存的政治地位却不断攀升提高,咸丰主政十一年后驾崩,翁心存更深得两宫皇太后的信任倚重,在恭王、惠王、醇王之间也算如鱼得水。

更为重要的是,似乎度过了被肃顺等人构陷的严重危机。

三个儿子也得以逐步显达,尤其是小儿子翁同龢,更为让人期许。

咸丰三年癸丑(1853年)3月4日,翁心存记下了“吕贤基奏编修李鸿章等随带前往”,大概是指李鸿章终于吐气扬眉辞别京华南下从戎一展抱负?此去六年,翁心存对李鸿章再无一字涉及。

咸丰九年己未(1859年)3月31日这一天,翁心存的儿子翁同爵来探望父母,讲翁曾源又“发厥甚可忧也”,另外就是曾国藩奏克复南安府城,编修李鸿章被伊兴额“差地委用”。

莫非李鸿章开始在曾国藩耳边时来运转崭露头角?时隔七个月之后的10月31日,翁心存得到消息,胜保恳请回京穿孝,让袁甲三代替他督办皖省军务,袁甲三就是袁世凯的叔祖父,也是进士出身的晚清名臣。

此时,翁心存的儿子在安徽,与袁甲三共同抗击太平军,算是同事,后来受到曾国藩弹劾,一同“落马”,这是后话。

与此同时,李鸿章被补授福建正建道,算是迈上厅级干部的门槛了。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转眼间到了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

翁心存在这一年撒手人寰,撇下自己的儿孙在晚清政局中挣扎浮沉。

岁在壬戌这一年的4月25日,翁心存记下了一系列官员的载浮载沉,最为显眼的是李鸿章署江苏巡抚,这也意味着,经过三年奋斗拼杀,李鸿章已经成为江苏的“代省长”,算是“省部级干部”了。

5月29日,“李鸿章奏四月十四日官军会同英、法两国克复青浦,两国提督传旨褒奖,副将衔华尔以副将补用”,李鸿章又奏“新授苏松粮储道杨坊丁忧开缺,保荐湖南在籍编修郭嵩焘苏松粮道,即着郭嵩焘补援,着曾国藩、李鸿章纷令迅赴新任”。

哇呜老师很和气读后感

哇呜老师很和气读后感

哇呜老师很和气读后感
阅读完《哇呜老师很和气》,我被故事中所展现的和气和温暖深深感动着。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他总是用温柔的语气和慈爱的眼神对待每一个学生。

他从不压抑学生的个性,而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故事中,我特别喜欢老师与学生们互动的场景。

老师不仅会提问学生,还会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他总是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和放松。

正因为老师的热情和关怀,学生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学习氛围。

和气的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吸收知识。

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潜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发掘和发展这些潜力。

最后,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去理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感受,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关心他们的需求。

只有通过了解他们,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的老师。

通过《哇呜老师很和气》这个故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

他们以和气的态度去教育孩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作为学生,我也会向这样的老师
学习,如同他们一样,用温暖和关爱将自己的声音传递给周围的人。

哇唔老师很和气的读后感小猪稀里呼噜

哇唔老师很和气的读后感小猪稀里呼噜

哇唔老师很和气的读后感小猪稀里呼噜这本书,可真是让我乐开了花!里面的哇唔老师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要说这哇唔老师啊,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可不太好。

他长着一张大大的嘴巴,凶巴巴的样子,好像随时都会吃人似的。

小猪稀里呼噜第一天上学就碰到了他,心里那叫一个害怕哟!我仿佛都能看到稀里呼噜那两条小短腿直打哆嗦的样子。

不过呢,随着故事的发展,我发现这哇唔老师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可怕。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小狐狸丁丁偷偷地把小刺猬的椅子往后挪,结果小刺猬一屁股坐空了,摔了个大跟头。

哇唔老师知道后,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耐心地问清楚了事情的缘由,然后温和地教育了小狐狸丁丁,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当时哇唔老师的眼神里没有一丝怒气,满满的都是关心和教导。

还有一回,小猪稀里呼噜因为太困在课堂上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呼噜呼噜”的声音响遍了整个教室。

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以为哇唔老师会狠狠地批评稀里呼噜。

可没想到,哇唔老师只是轻轻地走到稀里呼噜的桌前,拍了拍他的脑袋,小声地说:“小猪同学,是不是昨天晚上没睡好呀?”那语气,那神态,就像是一位贴心的大朋友。

通过这些小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哇唔老师的和气。

他不会因为学生犯了一点小错误就大声责骂,而是用一种温和、包容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老师。

我读小学的时候,也有一位像哇唔老师这样和气的老师。

有一次,我在数学考试的时候,因为粗心大意,做错了好几道很简单的题目。

当时我心里特别害怕,觉得老师肯定会狠狠批评我。

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把我叫到身边,指着那些错题,耐心地给我讲解。

她的声音轻轻的、柔柔的,让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她还鼓励我说:“下次一定要细心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考好的。

”从那以后,我每次考试都会认真检查,再也不敢粗心大意了。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位和气的老师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他们就像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又像温柔的春风,轻轻地吹走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哇呜老师很和气读后感

哇呜老师很和气读后感

哇呜老师很和气读后感读了“哇呜老师很和气”这篇文章,我心里头那个暖洋洋的,就像是冬日里晒着太阳,舒服得不得了。

这文章啊,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坐在你旁边,轻轻拍着你的肩膀,给你讲着那些让人心里暖融融的故事。

开头一上来,就让人眼前一亮,哇呜老师这名字,听着就挺逗的,感觉就像是个能逗人开心的老师。

果不其然,文章里头,哇呜老师那和气劲儿,简直能融化你的心。

他不像别的老师,板着脸孔,一本正经,哇呜老师啊,他就像是个温暖的太阳,走到哪儿,就把阳光带到哪儿。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文章里写了哇呜老师怎么对待学生的。

有同学犯了错,别的老师可能会劈头盖脸一顿骂,但哇呜老师呢?他笑眯眯的,先问问学生心里怎么想的,然后再慢慢引导,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

这种教育方式,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学生们都说,哇呜老师一开口,心里的疙瘩就解开了,学习的劲头也足了。

而且啊,哇呜老师还特别会鼓励人。

有学生成绩不好,灰心丧气的,哇呜老师就会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使劲夸,夸得学生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肯努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这话啊,就像是春风一样,吹进了学生的心田,让他们重新找回了自信。

最让我感动的是,哇呜老师还特别关心学生的生活。

有学生家里遇到困难了,哇呜老师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

他不仅会给学生们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会给学生们精神上的支持。

他告诉学生:“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有时候我们会跌倒,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跑到终点。

”这话啊,简直就是人生的金句,让人听了心里头热乎乎的。

读了这篇文章啊,我真是感慨万千。

我觉得哇呜老师不仅仅是一个老师那么简单了,他更像是一个朋友、一个亲人、一个引路人。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和气生财”什么叫做“以德服人”。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像哇呜老师这样的人真是太难得了。

我想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哇呜老师那样对待身边的人和事那该多好啊!那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了。

2021年描写老师的小学作文 我爱的翁老师

2021年描写老师的小学作文 我爱的翁老师

描写老师的小学作文我爱的翁老师
编者按:翁老师的笑容甜甜的,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每当看到她的笑,我就会很安心,生活上,她对我们就像是孩子一样。

开学我去报名的时候,看到翁老师的笑容甜甜的,我可开心了。

我第一天上学的时候,翁老师就给我们排了位置,我也认识了新同学,而且我的同桌是个男孩,他叫许柳俊恩。

有一次下课的时候,我走在走廊上,翁老师看到我的红领巾歪了,她就温柔地帮我好了红领巾,我觉得翁老师好像妈妈一样。

翁老师对我们特别得好,上次运动会我们得了第一名,翁老师请我们吃汉堡,大家开心得不得了!我最喜欢的就是翁老师了。

新的一年里祝翁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优爸点评:小作者很有天赋呢,在还在学拼音的阶段,就已经能够组织语言写出这样内容完整、语言清晰的文章,很了不起!小作者写的是自己的班主任翁老师,并用两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展示翁老师的温柔,一是开学第一天翁老师给自己红领巾的细节,二是翁老师请大家吃汉堡的一幕,事例的选取很得当,对翁老师形象的展示很有帮助,说明小作者在生活中是比较注意观察,是生活的有心人!
小作者:蔡沁妤指导老师:翁建兰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我们的“天气”老师_初一作文

我们的“天气”老师_初一作文

我们的“天气”老师说起我们的“天气”老师啊,她真是太厉害!为什么叫她“天气”老师呢?因为她的脸部表情变化时那叫一个快,只有天气才能与我们的“天气”老师媲美。

说了这么多,估计你还不知道我们的“天气”老师是谁吧?告诉你吧,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MISS 翁!你要是想看看我们的“天气“老师有多厉害,那就跟我去看看。

时间:星期一班会课地点:我们的教室里人物:“天气“老师,我们“零零零!”上课铃响了,“天气”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了教室,微笑着对我们说:“又到了我自己检查你们作业的时候,呵呵。

”说完就走下讲台从第一组开始检查。

第一组安全地度过了检查,又轮到了第二组……终于到了我们这一组了,前面的同学都一一检查过了,终于轮到我了,我的心像一只小兔子“砰砰”直跳,生怕被“天气”老师发现我的作文本上有什么地方错了。

要知道,我们的“天气”老师可是很严格的!只见她慢慢走过来,对我的作业本看了一下,顿时皱起了眉头。

我一看,心想:玩完了,难道被老师发现了什么??想到这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

突然,“天气”老师的脸变成了万里无云的晴天,她笑着对我说:“不错不错,这道题全班只有你一人做对了,好好努力哦!”不是吧?表扬我?吓我一跳。

只见她走到了我们班的“没作大王”(就是没写作业大王,简称没作大王)那,一看没作大王桌子上没有作业,脸立刻由晴转阴,低声问:“你的作业呢??”看来“天气”老师要下大雨了。

没想到没作大王不慌不忙,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放在家里了。

”顿时,“天气”老师的脸黑了起来,看来暴雨来了。

“你为什么没带??我看你是没写吧??给我把作业全部从写一遍,下课后交给我!”刚才的“晴天”不知道跑哪去了。

怎么样?我们的“天气”老师厉害吧!不过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气”老师脸部变化的秘诀,我们一致决定:让我们的“天气”老师脸上永远是晴天!。

论《翁同龢日记》的戏曲史料价值

论《翁同龢日记》的戏曲史料价值

作者: 曾凡安
作者机构: 五邑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戏曲艺术
页码: 30-3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翁同龢日记》 清代 戏曲 史料
摘要:与晚清时期的其他史料相比,《翁同龢日记》中的戏曲史料具有三个方面的独特价值:一是其中的宫廷演剧资料不独在集中完整方面远超他人所记,而且有些内容足可弥补升平署档案之缺憾;二是其中的王公大臣演剧不仅点多面广,形式多样,而且从中可见宫廷戏曲之影响,于同类史料中殊显珍贵;三是其中的观剧感受和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文人学士与官方高层对戏曲的看法和态度,是考察清代戏曲文化的重要史料。

《翁同龢日记》:一个更精良的版本

《翁同龢日记》:一个更精良的版本

《翁同龢日记》:一个更精良的版本李琳经多年考订琢磨,《翁同龢日记》终于付梓,有以呈现于读者了。

翁同龢乃晚清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两朝帝师,军机重臣,他以近50年坚持不懈所记的日记,跨越了三个朝廷,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保存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资料,对清季政局、外交、社会生活及思想风潮等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翁氏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收藏家、鉴赏家,《日记》中提到的大量名人法帖、画作、古器皿,对文物研究者来说,都是翔实可靠的资料。

他对中医药的研究也颇有造诣,有关医理方面的独到见解在行文中随处可见,亦足资参考。

这部多达数百万字的日记巨著,可谓包罗万象,泽溉学人。

在翁同龢被倚重的同治、光绪两朝中,朝政的实际掌控者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

年轻的同治帝驾崩后,出现了一件关乎清朝国运的大事,那就是择立新君,慈禧太后垂帘多年,有很强的权力欲,立谁为帝直接关系着她的切身利益。

为此,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召集近支宗室和军机大臣开会讨论,翁同龢作为同治皇帝的师傅,亦得列席。

此次会议的具体情况在清朝的官方文件中并无记载,野史笔记虽有涉及,但基本是推测附会,并无实据,最可靠的记载即见于《翁同龢日记》。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太后召诸臣入,谕云此后垂帘如何?枢臣中有言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乞垂帘。

谕曰: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

则即宣曰某。

”慈禧太后想继续垂帘,势必要皇帝年幼方可行,军机大臣为宗社考虑,欲立长君,故曰“请择贤而立”,但仍然“恳乞垂帘”,这实际上是与慈禧的一种讨价还价:虽然立长君,太后一样可以垂帘。

慈禧并不买账,她的回答看似简单,却大有玄机。

首先,“文宗无次子”。

此次选立的新君继承的本应是同治帝的皇位,但如此一来,慈禧就会退居二线成为太皇太后,大权将会旁落到下一任太后即同治帝的皇后手中——众所周知,太后与皇后素来水火不容——这是慈禧太后最不愿看到也绝不容许发生的事。

《翁文恭公日记》

《翁文恭公日记》

《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日记》——耕堂读书记《翁文恭公日记》共四十册,涵芬楼影印。

后有目次,始自咸丰八年,终于光绪十年。

末有张元济跋。

翁为两朝(同、光)师傅,官至大学士,入军机处。

其父、兄均居政府、军事高位,侄子又中状元,门第显赫。

又值国家动乱多变之秋,他的日记部头又如此之庞大,我买来时,是抱有很大希望的,而且逐年逐日读下去,及至终卷,失望得很。

比如当两个幼年皇帝的师傅吧,当时我想,他这个小学启蒙老师,和我在乡村私塾,所体验的教鞭生涯,恐怕有很大不同吧?结果,什么也看不出来。

他每天进宫教学,有时只记“龃龉”或“大龃龉”,我领会就是教学很不顺利的意思。

但究竟发生了什么故障,他从不具体说明。

他记得比较具体的是买字画,买字帖,吃鱼翅,送子侄入考场,替皇帝办山陵工程……这些琐事。

甚至和一些重要人物的交往,他也不记。

比如和康有为的认识交往,记得若有若无,在疑似之间。

对于政局的矛盾、困难,他自己的遭逢感受,也不记载。

只是到了后来,废职家居,才有时透露一些恐怖埋怨之情,也非常隐晦。

从如此大人物的日记里,看不出时代的、政治的波浪起伏,实在使人感到遗憾。

但他的行书小字,写得实在漂亮,读着空洞无物的日记,欣赏流畅秀美的书法,也算是收之桑榆吧。

张元济说他的日记,“小心寅畏,下笔矜慎”,并深以他的遭遇不及宋之司马、欧阳为恨。

历史是不能如此比较的。

同为皇太后,或为圣母,或为灾星,这只是客观事物的一个方面。

这个方面,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她们的存在,必有其历史的土壤、雨露、气候。

大臣自身,即应列入以上三者之间,起到什么作用,是因“己”而异,因“人”而异的,并不能完全怪罪女人们。

我看此人,并非政治上的干材,也只是一个书生。

凡是书生,当政治处于新旧交替转折之时,容易向往新者。

而本身脆弱,当旧势力抬头,则易于馁败,陷于矛盾。

古今如此。

我尚有燕京大学图书馆民国二十八年影印的《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共二册。

所记更为简略,系备忘性质。

我的老师日记

我的老师日记

我的老师日记我的老师日记(15篇)我的老师日记1您的灯光为我而亮,您的头发为我而白,您的脊背为我而弯曲,您的生命为我而存在。

您的微笑是美丽的梦,您的关怀是质朴的爱,您的讲述是人生的钥匙,您的字迹是明天的路牌。

师情如山,师恩似海,千万里路总有您的陪伴!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

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采,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老师您辛苦了!我的老师日记2我的语文老师已经陪伴我们三年了,她跟我同性,也姓杨,他高高的身材,胖乎乎的脸蛋上长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好像两颗水灵发亮的黑宝石,说话时脸上总是带着笑意。

她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他那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如果你说了谎话,她的眼睛就像x光一样透射到你的心灵深处。

语文课上,老师转身往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总有几个捣蛋鬼做小动作,杨老师的脑袋后面跟长眼睛一样,立马转过头来把他们拉出去发站,经过几次以后,,那几个捣蛋鬼有所好转。

当我们取得好成绩,她的眼睛就会流露出鼓励、夸奖的神情。

总之,我忘不了她的眼睛,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一个老师的心,一颗与孩子共同跳动的心。

我的老师日记3春蚕到死丝放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会让我们想到我们身边的老师,尤其是为我们付出最多的那位老师。

提起最好的老师那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一位非常温柔、善良又美丽的老师,我有好多话想和她说。

我的老师非常普通,可是她做出的事却让人感动。

她长得非常的漂亮,她有一头卷发,身材非常的苗条。

通过和她接触的时间长了我们班都非常地喜欢她。

翁同与荫堂

翁同与荫堂

翁同与荫堂陆昱华1972年生.江苏昆山人。

别署秦衣、衣者,斋号獭祭堂。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

翁同(1830年~1904年),字叔平、瓶生,号声甫,晚号松禅、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

大学士翁心存之子。

咸丰六年(1856年)一甲一名进士,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

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

卒后追谥文恭。

翁同为光绪师傅,“得遇事进言”,光绪“每事必问同,眷倚尤重”。

昆仑堂美术馆藏翁同写给荫堂信札两通,共六开,释文如下:其一:荫堂先生尊兄大人阁下,两奉赐书,ノ啃叮?并辱厚赙,感涕拜受,衔结不忘。

惟阁下猷为风节,举世推重,朝廷俯鉴畿辅士民喁喁仰望之意,属公以军事,电扫风驰,禽弥草?S,在此时矣。

连年以来,征调频繁,公私并困,不特坞堡之筑小民力有未能;即州县城池亦多颓废不治。

贼踪飘忽。

来往自如,迎击则无一定之途,追袭则有兜裹之虑。

事势诚有难焉者。

阁下才为世出,知人善任,知必有以抚辑而歼夷之也。

同自遭先公大故.苫幽余生,百疾交作。

遗书难读。

窀穸未安,夙夜愁痛,负疚滋重。

所冀东南绥靖,得以归葬故山,躬耕邱陇之旁。

以养以食。

守先人清白之训,则亦幸矣。

同稣疏拙无壮,辱相知之深,相遇之殷。

故附达一二使者,称遽不尽所怀,专布谢忱。

伏乞矜鉴。

愚弟制翁同•叩头上,两家兄同叩谢。

姚延之兄诸蒙延纳,感荷不尽。

其二:荫堂尊兄方伯大人阁下,旄节入都,得近光霁;叔度千顷,犹恨奉教之日浅耳。

伏想台候清和,前旌所莅太行,草木欣欣,再被甘雨,百城向风。

万姓蒙福,盖可知矣。

即日受印视事,多贺多贺!家兄负担西行,蒙执事逾分之爱,感刻不忘。

到太原必有滞留,大约尽此月当南去耳。

《易》曰:“旅琐琐。

”惟执事能鉴之,故非外人所知也。

凡百尽废,恒往来于昌平山下,与野老相周旋,久不见书史。

家言一函,敢乞饬交。

感意非浮辞所可罄,故不复具。

骈牍草草,敬问起居,不尽弛仰。

愚弟制翁同顿首上。

四年级作文读后感:小悟历险记(“嗡嗡”老师)

四年级作文读后感:小悟历险记(“嗡嗡”老师)

四年级作文读后感:小悟历险记(“嗡嗡”
老师)
大家好!我叫小悟,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库蚊。

我从“嗡嗡”小学毕业,我们的老师就叫“嗡嗡”。

不过他可不是我们的校长,不过他是校长的儿子,所以讲起课来也有些校长在讲事情一样,让我们有些烦躁。

这不——“叮铃铃”上课了,走廊上“嗡嗡”的声音全没有了。

不过,同学们还在议论这今天事谁的课时,突然听到了了同桌花蚊的一声大叫。

我一看,唉,又是“嗡嗡”老师来上课。

他上的又是社会。

这个课题我们听了N遍了,不过他还是不厌其烦地讲。

“嗡嗡,”他清了清嗓子(我们蚊子都是这样清嗓子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现在面临着什么困难吗?”“知道!”“知道就好,夏天来了,我们的灾难日又到了。

一种叫人的怪东西又来大面积捕杀我们了,这段日子里,大家一定要去购买好生活用品,到了夏天时,就不许在出家门了。

还有。

”就这样,他叽哩呱啦地讲了一大堆话。

他讲课时,总是喜欢“自言自语式”,就是自己顾自己讲,不看我们,这样就能让许多的同学在他讲话时打一个盹。


课铃总算是响了。

“同学们,刚刚我上课是讲的话都听清楚没?”“听清楚了。

”我们含含糊糊的喊道。

“那好,下课!”“耶!”“嗡嗡”老师的课终于上完了,我们可以“解放”了!哈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你已经长大!
亲爱的雯雯,我是你的爸爸,还是喜欢这样叫你,仿佛你还没有长大。

今天是2016年6月1日,你说今天是你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

昨天你们班级组织露营,你跟小伙伴们第一次在户外过夜。

我嘱咐你要小心,你却说,放心吧爸爸!我已经长大!看着你自信的神情,我觉得很欣慰,又有些失落。

不知不觉,我已经陪你有过12个春秋冬夏,不知不觉中,你已经长大。

看着你渐渐离去的背影,总想起那些陪着你长大的日子…
你知道吗?在你刚出生的时候,我看着你的脸,幻想你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像我还是你妈?你开始会发音,我开始教你说话,当你终于不经意叫了声——“爸”,孩子,这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动听的话!
你学走路了,你摇摇摆摆的向我走来,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你翻身想站却站不起来,无助的向我伸手,我走到你身边,向你伸出一根手指头,你用力抓住了它,站了起来,紧紧抱着我的脖子,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伟大!
你六岁的那一天,你对我说,我是这个世界最好的爸爸,我激动的紧紧抱住你,不想让你看到我眼里闪烁的泪花,也说不出话,因为这是我一生得到的最高的评价!
陪着你长大,
我愿意成为你的服务员,给你买最美的衣裳,帮你穿衣打扮,你永远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女王。

我愿意成为你的大马,你说去哪就去哪,从床上骑到地下,从阳台到沙发,再辛苦我也不怕!我愿意成为你最好玩的玩具,给你讲搞笑的笑话,陪你玩你最喜欢橡皮人游戏,你把我摆成各种搞笑的姿势,把全家笑趴下!
陪着你长大,你让我看到你的神奇,很多字没教过也会读,唐诗念三遍就能记住,拼音跟着磁带就学会了,你看书超级快,我还只看三分之一你已经全部读完记住啦!是你有超强天赋吗?不确定!但我确定从小的全纳能力训练让你潜能得到开发,所以我很庆幸我做了幼教,用科学方法让教育你长大!所以,我也想办更多的全纳,教育出更多像你这样的孩子,开微信课,把这么好的教育理念分享给大家!
陪着你长大,
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每天接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回家,每天在车里唱歌讲笑话,老师说你是个好孩子,家长都说你有个好爸妈!
陪着你长大
你刚转学去温州,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回家,你说别的孩子一天逛两趟超市,我们逛两趟高速!你每次都听着给我讲你的故事送你上学,接你回家,有一次你讲着讲着就没声音了,从后视镜看到你歪着身体,疲惫的睡着了~~
亲爱的孩子,爸爸好心疼,但好学校会让你成长更好,现在的辛苦,换来以后的幸福,值得!我对你说:我们住温州吧,你说,不行,因为妈妈在老家,没人陪会孤单的!谢谢你!孩子你,你让我长大!
陪着你长大,
你喜欢画画,有空就画,纸上画,墙上画,白天画,晚上画。

不让你画,半夜起来画,你对画画的热情,你说你将来要成为设计师或画家!这是多么重要的事!因为人生没有目标,就没有意义!爸爸也是直到33岁才真正明确把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做为自己一生的目标,而有些人找了一辈子只为了吃喝玩乐,稀里糊涂过完一生!
亲爱的孩子,不知不觉,你已经长大
我再也抱不动你了,再也不能把你抛得很高,再也不能给你骑大马,再也不能跟你一起玩超级翻跟斗,再也不能陪你一起去草地打滚玩耍!
孩子,你已经长大,即将告别小学生涯,下半年开始要住校了,以后一周回一次家,虽然我嘴上说,你要锻炼,你要独立,可你知道吗?在我心里,我是多么多么的放不下!
孩子,你已经长大,
你有你的想法,你的计划。

虽然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会自己想办法,很多事情你会藏在心底,不再和我表达。

我知道,我不能问太多,我知道,你已经长大!
我们再也无法像以前那般亲热,那般体贴,
尽管我多么想听你讲讲你学校里那些乱七八糟的话……
尽管我多么多么想再帮你梳一次头发~
谢谢你,我的孩子,很荣幸这辈子和你相遇,
你陪着我慢慢变老,我陪着你慢慢长大!我会珍藏和你在一起每一分,每一秒,和你共同经历的日子,让我人生有了最骄傲的称呼——爸爸!
孩子,祝福你!你已经长大!
2016年6月1日
爱你的老爸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