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合集下载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理纬度 (北纬)
33°31′ 31°40′ 30°40′ 30°20′ 29°54′ 29°43′
(1)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 是
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原因 ?
(2)在直辖市中, 是
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原因 ?
(3)图中台湾岛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比东侧


,原因
(4)由上表所列数据可以推知,在这些地区中,我国最能有效直接利用
——任何天体都存在发生、发展 和消亡的生命历程
航天基地建设的因素:
(1)纬度: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充 分利用地球自转惯性从而节省燃料和成本。
(2)天气:阴天少,雷雨天少,有利于发射。
(3)国防安全:如建于山区、沙漠地区、地 广人稀地区。
(4)地形:较为开阔、平坦 (5)交通便利
继西昌(102°E,28°N)、酒泉( 90°E,40°N )、 太原( 112°E,38°N )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后,文昌 ( 110.8°E,19.8°N )将在“十一五”规划中建设成为我 国第四大卫星发射中心。
可 见 光 区
紫外区 红外区
太阳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2.5×1016帕
高压
4H
高温
1500万度
1 He
5.52×1017卡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 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水,大气 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是促进地球上水, 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例1:太阳能热水器厂商最有可能设销售中心的地区是( C ) A、海南岛 B、东南沿海 C、藏北高原 D、四川盆地 例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 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

第01讲 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第01讲 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出现 层次 活动 周期
1.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
表现 形成原因 互相关系
光球表面 是光球上
黑子
光球 常出现的 的旋涡, 层 一些黑斑 温度比其 点 他地方低
11年
耀斑随黑子
的变化同步
起落,体现 了太阳活动
某些区域 是太阳大
耀斑
色球 有时会出 气高度集 层 现大而亮 中的能量 的斑块 释放过程
11年
的整体性
考点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 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会使我 们生出无限的遐想。完成下列问题。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D.恒星、行星、小行星 (2)儿歌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⑥可见宇宙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直接提供了光、热(维持生物的生长); (2)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 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 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考点三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考点三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太阳能分布的高值和低值中心均位于北纬22°~35°,在 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北纬40°以 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考点三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特例分析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 为: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 ,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②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 ,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 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 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被置于宇宙环境中。

宇宙环境对地球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太阳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太阳作为地球的母恒星,对地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日常气候上,还对生物、地质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光照和温度太阳是地球上的主要光源,日照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阳的辐射使地球温暖,并驱动了大气和海洋的热力循环,维持了全球的气候格局。

2. 磁层和太阳风太阳不仅仅是地球的光源,同时也发出包括电磁辐射和带电粒子在内的“太阳风”。

地球的磁层对太阳风起着保护作用,但在极端情况下,太阳活动可能影响到地球的磁层,引发太阳风暴,对卫星、电信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3. 空间天气太阳的活动周期对地球的空间天气影响较大。

太阳黑子的活跃与不活跃周期会影响地球的磁场,导致极光活动等现象,同时还可能引发辐射风暴和太阳风暴,对卫星通信和射电干扰产生负面影响。

4. 生物影响太阳光照对地球上的植物光合作用至关重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同时,太阳辐射也会对人类身体产生影响,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可能引发皮肤癌等疾病,因此保护皮肤免受过多紫外线照射显得尤为重要。

地球的宇宙环境1. 磁层和辐射地球的磁层对宇宙射线和太阳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屏蔽作用,保护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

但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地球磁层也可能受到影响,使地球上的电子设备和通讯系统受到威胁。

2. 碎片和陨石地球也受到宇宙中的小行星、陨石碎片的影响。

虽然大气层可以减缓它们的速度,使大部分碎片燃烧在大气中成为流星,但仍有少部分大型陨石能够穿过大气层,引发陨石坑等地质影响。

3. 引力地球作为大质量天体,对宇宙中其他天体也产生着引力作用,同时也受到其他星体的引力影响。

这种引力作用导致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同时还影响了月球围绕地球的运动轨道。

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太阳作为最主要的恒星之一,对地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研究太阳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与宇宙环境的相互作用,为地球可持续发展和生物生存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设计2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设计2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科地理教材人教版课题(章节)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班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区域认知:在给定的区域内,能够说明太阳辐射能量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综合思维:能够在了解太阳外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太阳活动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地理实践力: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人地协调观:能综合地分析太阳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观念。

学情、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地理技能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有了一定积累,但对于学习地球科学知识、更深入地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还有待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研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本节内容涉及了天文、地理、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因此,教学过程中配合使用图示辅助学生理解。

教材分析:该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课其实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是以太阳为例,进一步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是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但要阐述清楚。

新课标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传递、太阳活动的原理及太阳的内部结构等不作具体的要求,甚至可以不涉及。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2.掌握太阳大气层结构和太阳活动主要表现,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教学策略、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导入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藏医学院,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过去学校的电力供应一直比思考、积极回答通过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较紧张,每天最多只能供电三小时,学生们早晚读书受到很大影响。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 聚变反应:
2.5×1016帕
高压 高温
4H
1 He
17 太阳寿命: 按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C2m计算,太阳寿命 5.52×10 卡 1500 万度 为100亿年 ,目前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50亿年。
(2)关于四地适宜的航天发射时间的 叙述,正确的 是( D) A、太原发射时间最长 B、酒泉发射时间最短 C、文昌适宜在6月~9月发射 D、西昌适宜在11月~4月发射 (3)文昌发射中心的优势是( C ) A、四面环海 B、科技发达 C、纬度位置 D、环境优美 (4)为了方便地面观测运载火箭进入轨道前几分钟的 运行状况, 要求火箭在天空较暗的背景里呈现明亮的金属反光箭体,其发射窗 口应选在( B ) A、半夜 B、傍晚 C、正午 D、上午10时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有限宇宙(即总星系):半径约150亿~200亿光年 光年-----计算天体距离单位(约94608亿千米)
太阳-----比邻星(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 4.2光年 (约399233亿公里)
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富的撒哈拉地区)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 度好; 晴天多,日照时数较长;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最少地区: 四川盆地 ( 60千卡/ c㎡ ) 、云贵高原。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1)为什么人们称拉萨为“日光城”? (2)“蜀犬吠日”是什么意思?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 四川地方多雾,那里的狗不常见日光,每 逢日出,狗都叫起来。比喻少见多怪。

宇宙中的地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宇宙中的地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宇宙中的地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清单项目内容一、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的两大特性表现为物质性和运动性。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其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二者相距约1.5亿千米。

3.宇宙中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约为150亿~200亿光年。

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与其他行星相比在物质结构、运动特征等方面并无二致。

同时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自身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5.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6.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7.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其中肉眼可观测到的是光球层。

8.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都约为11年。

其中,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它发生在色球层中,并随黑子的变化而起落,这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考点梳理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类型: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板块一基础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特点:物质性、运动性。

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二、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小行星带存在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行、共面性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着能量,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影响: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动力来源: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及主要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太阳风)。

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扰乱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内核、外核(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壳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更快。

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板块二考点研析一、生命存在的条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日变化、年变化较小;体积和质量适中: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层。

2、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昼长因素、地势因素、天气因素。

3、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分布:维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陆差异:由内陆向沿海递减;地势差异:由高处向地处递减。

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知识点 宇宙中的地球及圈层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 宇宙中的地球及圈层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03 宇宙中的地球及圈层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基本概念:(1)主要天体:宇宙是由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的。

(2)天体判读依据: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须是宇宙间的物质;非附属于天体的一部分。

有自然天体,也有人造天体,如宇宙中的空间站。

(3)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所示的天体系统。

二、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地球的普通性(1)八颗行星分类Error!(2)运动特征Error!(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的特殊性)(1)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自身条件自身条件形成原因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当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致使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产生水汽并通过火山活动等形式逸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聚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海洋三、拓展: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监测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监测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如酒泉、西昌、太原);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如文昌)交通条件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2)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监测时间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节约燃料(3)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①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作业与测评P229 5.(2013·佛山模拟)目前,人类生产 生活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下图为太阳辐射能量转 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风能,通过大气运动和海陆间水循环转变为波浪 能 B.②是光合作用,通过生物循环和地质作用把太阳辐射 转变为化石能源 C.④是水能,通过水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转变为水电 D.⑦是化石能源,主要存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 星、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的。
2、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最低
最高
银河 河外星系
太阳 2000多亿个 其他恒星系
地月 其他七大 行星系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八大过5º 。
4、方圆数十公里内,不能有1100伏高压线。 5、着陆区内不能有铁路,不能有三层以上的房 子,不能有河流。
作业与测评P229 6.(2014·揭阳模拟)下图是世界某区 域略图,图中①地建设航天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纬度低,可提高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 ②沿海地区,海运便利 ③地形平坦开阔 ④天气晴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与太阳的 距离(地球=1) 运动特征
轨道倾角(与地球)
偏心率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0.387 0.723 1.00 1.52 5.20 9.84 19.18 30.05
7° 3.4° 0° 1.9° 1.3° 2.5° 0.8° 1.8°
0.206 0.007 0.017 0.093 0.048 0.055 0.051 0.006
作业与测评P229 8.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 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 子活动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 均降水量:

高考复习 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高考复习 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例2
【思路点拨】 从图中可以看出,I区位于 鄂尔多斯高原,这里降水稀少,云量少,对 太阳辐射削弱少,加上这里地势较高,因而 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 【标准答案】 D 【失分溯源】 区域空间定位不准确,不了 解这一地区地势、地形和天气状况,所以不 理解太阳年辐射总量多少的原因。
【得分技巧】
解读图表信息。首先,要明察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 的行星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颗行星的排序,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 水星 金星 地球 序排列依次是A_____,B____,C____,D_____, 火星 土星 E_____,F_____,G_______,H________。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2)八颗行星的公转特征: 绕 日 公 转方向都是 __________,绕日公转的轨道_________,轨道 自西向东 面___________________。 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图表解读:(1)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呈扁长的椭 近似圆形 圆形,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从图中看呈顺时 针方向;彗星的彗尾总是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 彗尾越长,反之越短。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慎审,理解题中图表信息所要表达的地理现象 或原理。其次,通过精筛细选,选对解题有效
的关键信息。最后,通过巧思妙算,排除无效
数据和干扰选项。有些图表信息量大,在解题
时可依据题意大胆取舍,并在有效数据的计算
中采用约数、估算等方式,以提高解题效率。
(2)特例分析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原 因: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 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②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其主要原因:盆地地 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 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 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 源匮乏。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四、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代码 类型 传播速度 A 横波 较慢 B 纵波 较快 共性 传播速度都随 所通过物质的 固体、液体、气体 性质而变化 能通过的介质 固体
(2)地震波的波速变化 代码 C D A波 B波 莫霍界面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名称 波速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方法点拨 分析生命物质是否存在的一般思路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看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是否适中,只有这样才能有适宜的温 度。 (2)看行星的体积、质量是否适当。适当的体积和质量能保证该 行星周围具有适于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层存在。 (3)看行星的自转、公转周期是否适中。它能保证行星表面有适 宜的温度。 结合以上分析,某行星只要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 大气、液态水这三个基本条件,该行星上就可能有生命物质存在。
五、地球的外部圈层 1.A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 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B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 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 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பைடு நூலகம்
说考点
拓展延伸串知识
知识整合 考点一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 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 合分析,具体如下: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以来,太阳光 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影响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的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维 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 动力。③为人类提供能源:包括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太阳 能、风能、水能等。 温馨提示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有所变化,但就全年来看,太阳 辐射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第三讲宇宙中的地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讲宇宙中的地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讲宇宙中的地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把握考纲有的放矢】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点一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的概念: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

2.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①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②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③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不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太阳系有八大行星。

④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不能自己发光。

⑤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⑥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2)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提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的是天体;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不属于天体。

3.天体系统(1)定义: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2)层次:{提示}总星系是我们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并不等于整个宇宙。

4.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模式图主要成员八大行星的位置(按距太阳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5. 地球是一颗特殊行星:存在生命(1)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D
(2013· 试题调研)读北半球各纬度大 气上界的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曲 线图,完成(1)~(2)题。
(1)和赤道相比, 上海约(31° N)大气上界太阳辐 射总量( B ) A.冬半年比赤道多 C.全年比赤道多 B.夏半年比赤道多 D.和赤道一样多
(2013· 试题调研)读北半球各纬度大 气上界的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曲 线图,完成(1)~(2)题。
C
基础 自主 落实
基础梳理
三、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1)太阳活动的概念: 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 象。 (2)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分为 A 光球层、B 色球层 、 C 日冕层 ; 其中 A 层出现的太阳活动现象为太阳黑子, B 层有 耀斑 和 日珥 ,C 层有 太阳风 。
自然地理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
第二节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纲解读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特殊性。 2.天体系统的等级差别。 3.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C
基础 自主 落实
基础梳理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天体在宇宙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在 万有引力 和天 体的永恒运动下,共同组成了多层次的 天体系统 。
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 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 温作用弱,而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
重点 难点 突破
考点二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维持着地表 温度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ppt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影响的关系•如何应对宇宙环境和太阳的影响•总结与展望目录0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是一个包含无数天体和物质的广袤空间,没有明确的边界。

宇宙的定义宇宙主要由恒星、行星、星云、星系等天体构成,其中还包括一些暗物质和暗能量。

宇宙的组成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地球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位于太阳的第三颗轨道上,绕着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的特征地球是一个液态行星,表面由岩石和水构成,地心是金属和岩石构成的核。

地球的位置和特征星系宇宙中的天体大多数都存在于星系中,每个星系都包含数百亿颗恒星和行星等天体。

宇宙大尺度结构宇宙在尺度上存在着各种结构,如星系团、超星系团、星云等,它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结构。

星系与宇宙大尺度结构02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宇宙射线高能带电粒子流,主要包括质子、电子和少量原子核。

影响宇宙射线对地球大气层中的分子和原子产生电离作用,使大气层具有电离层,并参与大气层的循环和演化和天气形成。

宇宙射线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风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包括电子、质子和少量原子核。

影响太阳风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导致地球磁场发生变化,并产生磁暴现象,同时还能导致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指天体对周围物体产生的引力。

天体引力天体引力导致地球轨道变化、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和人类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地震时,地壳板块受到天体引力的作用产生运动,导致地表变形和断裂;海啸时,海平面受到天体引力的作用产生波动,形成海啸波。

影响天体引力对地球的影响0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2 3太阳向地球表面输送大量的能量,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能。

太阳能量的输入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布不均,导致地球上出现不同的气候带和季节。

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_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_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高频考点讲练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工程总体室主任 王忠贵向记者揭示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在未来 几年内的“三步走”计划:“神舟七号”飞船 于2008年升空,它肩负的使命是实现航天员太 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间,“神舟八号” 飞船将带着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升空,在太空中 完成交会对接;而航天技术发展的第三步就是 建立空间站。
Ⅰ为内蒙古高原,Ⅳ为四川盆地
高频考点讲练
2.下图是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 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 域分别是 青藏高原 和 撒哈拉沙漠 ,这两个区 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 160~180 ,它大于B 的原因主要是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

了解天体系统
基础知识回顾
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银河系 + 河外星系 由恒星、 星云等 天体组成,地球 所在的星系

总星系
河系以外, 与银河系 同级 别的恒星系统
基础知识回顾
2.太阳系 八大行星按其质量、体积、密度等不 同,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同时,八大行星具有相同的运动特 征: 共面性(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 内)、 八大行星:图中A→H依次为 水星 、金星、 同向性(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 可以增加发射的有效载荷; 濒临南海,有利于大型设备通过海运到达发射基地; 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降低造成危害的概率。

地理必修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点

地理必修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点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 (光球层)
约11年的周期性;太 阳活动高峰年,激烈 天气现象增加
耀斑和日珥 (色球层)
耀斑产生磁暴,影 响短波通信,威胁 宇航器的安全
太阳风 (日冕层)
太阳风,高纬地 区有极光现象
主要知识点
1、太阳活动最激烈的表现形式是耀斑 2、黑子大小和多少代表太阳活动的强 弱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自转线速度及公转线速度变化图
黄道交角示意图
太阳高度角计算图
在同一半球,所求地区太阳高度角=90°-(此地区纬度-太阳直射纬度) 在不同半球,所求地区太阳高度角=90°-(此地区纬度+太阳直射纬度) Nhomakorabea小结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形成
宇宙结构图
宇宙
不可见宇宙
可见宇宙=总星系 (半径约140亿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运行图
八大行星 运行结构 极其位置
类地 行星
巨行 星
远日 行星
太 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普通性:外观和所处位置来看,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特殊性: 1、外部条件:(1)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星各行其道) (2)稳定的光照(太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2、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充足的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水成液态) (3)比较厚的大气层(地球一定质量和体积)
总的来说:地球上存在生命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地球与太阳是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星球,它们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地球上的生命和气候变化。

本文将从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地球对太阳的依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太阳是我们的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则是可以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之一。

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条轨道上,距离太阳约1.496亿公里。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度。

二、地球对太阳的依赖太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

太阳不仅提供了光线和热能,还为地球的气候变化提供了动力。

太阳辐射的能量使得地球温暖,并支持着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食物链的起点,通过它,植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此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与太阳的引力有关。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的交替,而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呈现出四季变化的特点。

这些变化使得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和繁衍有了周期性的节奏。

三、地球与太阳的相互作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仅是一种依赖关系,还包括能量的交换和物质的演化。

1. 能量的交换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恒星,它不断地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传播,到达地球后,一部分被地球大气吸收,一部分被地表反射和吸收。

通过这种能量的交换,地球上的气候就得以产生和变化。

2. 物质的演化地球和太阳之间还存在着物质的相互转化。

例如,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上的水体上,会使水蒸气蒸发成云,并最终形成降雨。

降雨又为地球上的植物提供了水分,支持了生物的生长。

这是地球上水循环过程中与太阳有关的一部分。

另外,太阳也对地球的磁场有一定的影响。

太阳的带电粒子通过太阳风的形式抵达地球,与地球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磁层的变化和地球极光的形成。

综上所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从地球的位置、依赖性到相互作用,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维持地球上的生命和运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地球,维持这份特殊的关系。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从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个方面来阐述,通过图片的形式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可归纳为:(1)直接或间接(化石燃料)为地球提供能量。

(2)维持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决定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则以案例分析进行阐述。

对太阳大气层的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现象对应关系要弱化。

运用了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并从地球磁场、地球电离层和气候异常等方面归纳。

教学目标: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3.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规律、太阳活动的特征。

4.运用: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综合思维: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动画,采用比较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全球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特点。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1.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太阳黑子耀斑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和科学的态度。

1.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教学难点: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宇宙中的地球》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明确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由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对本框题的学习学生难度不大。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同学们好!起立,老师好!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拿出课本及笔记本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导入新课:我们做个实验,同学们闭上眼,能看到东西吗?设想:睁开眼蒙上黑布,又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光从何来?可见太阳的重要性,我们这节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与地球的相互关系分析

太阳与地球的相互关系分析

太阳与地球的相互关系分析太阳与地球是宇宙中两个最为熟悉的天体,其相互关系对于地球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太阳与地球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包括对太阳的构成和特性、太阳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对太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阳的构成与特性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其直径为1.39×10^6公里,质量为地球质量的333000倍,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

太阳主要由氢和少量的氦、氧等元素构成,其内部的温度可以达到1.5×10^7摄氏度以上,这使得太阳在内部不断进行核聚变反应,这种反应使氢原子核聚合成氦原子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太阳光和太阳热。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是指太阳上不断发生的电磁现象和物质运动现象,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太阳黑子和耀斑。

太阳黑子是太阳上的一个黑点,其出现表明太阳磁场的变化,太阳黑子数量多的时候,说明太阳磁场强,而太阳黑子数量少的时候则说明太阳磁场弱。

耀斑是太阳上能量释放的现象,这些能量释放后,以电磁辐射和太阳风的形式喷射到太空中,其对地球的影响也就随之而来。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1.日冕物质抛射会引起地球磁暴和极光现象,这些现象在极光区域最为明显,但在全球范围内也会有表现。

2.太阳风风速变化会影响地球的电离层和大气层,导致通信和导航系统的中断,甚至卫星运行轨迹发生变化。

3.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和耀斑事件的突发性会对地球气候带来影响,一些以太阳为主导的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现象等就是太阳活动周期带来的结果。

三、地球对太阳的影响地球对太阳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地球运动对太阳光谱的影响。

地球绕日轨道的椭圆形状和自转轴的倾斜角度会使得太阳光源看起来在天空中有不同位置,这种变化会使得不同波长的太阳光谱在地球上的接收量发生变化,即太阳光在大气层穿过时被吸收或反射。

例如,夏天阳光直射时,地球上紫外线入射的比例更高,而冬天阳光因折射的原因,大量紫外线被过滤而减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动力。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 动
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光球 层,B _____ 色球 层, A_____ 日冕 层。 C _____
黑子 ,B层的 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_____ 11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 耀斑 ,其周期约为____ _____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A.金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 B.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C.地球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 D.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解析 答案 读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 D 间,D项正确。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自西向东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_________ (2)运动特征 近圆 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_____ 共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_____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 (3)地球的结构特征:与其他_____
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基础自主梳理
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比
地球弱,因而昼夜温差更大。(2)“第二行星家园”的“自转 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01′,因而“赤道平 面”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23°59′,大于地球的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23°26′,导致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大于地
第3讲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纲下载】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地球是太阳系中
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目标定位】 1.识记:太阳系的组成、太阳活动的标志。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太阳活动对地球 的影响。3.应用:运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地外 文明的存在;结合各类图表资料,分析八大行星的结构特
要标志。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2)主要影响
大气层 ,影响________________ 无线电短波通信 。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________ 磁暴 现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_____” 两极地区 的高空大气,产生“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__________ 极光 现象。 _____” 地震、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_____ 水旱灾害 等。 __________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巧学易记 图示法记忆八大行星的特征
小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
星轨道之间。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图示法记忆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出现的层次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迷点指津 ①光球层用肉眼可以观测到;色球层只有在日全食 时或用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日冕层只有用特殊仪器才 能看到。

A.①② C.③④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C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考向一
天体系统与宇宙探测(3年3考)
1.(2011· 上海综合,13)2011年5月4日《文汇报》报道, 又有4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读图,这几颗 小行星所在的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 ( )。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太阳系图
水星、 类地行星:A_____ (1)八颗 行星分类 金星 、C_____ 地球 、D _____ 火星 B_____ 木星 、F _____ 巨行星:E _____ 土星 天王星 、 远日行星:G _______
海王星 H _______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例】 中广网2012年2月14日消息,继2月12日俄罗斯“火 星—500”项目模拟火星登陆舱成功“着陆”后,14日 参加这一项目的志愿者将迎来第一次模拟出舱的实
验。结合下表完成下题。
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 行 质量(地球 体积 平均密度 公转 自转 四季 为1) (地球为1) (g· 星 cm-3) 周期 周期 更替 23时 地 1.00 1.00 5.52 1年 有 56分 球 24时 有 火 0.11 0.15 3.96 1.9年 37分 星
征和运动特征。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特点:(1)物质性—由各种天体组成。 相互吸引 、 _________ 相互绕转 构成天体系 (2)运动性—天体_________ 统。 2.天体系统:填图掌握天体系统的层级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②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的夜晚。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考点一
【图解考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从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
合分析,具体如下图: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拓展延伸] 航天器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 (1)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从而
球。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第二行星家园”这一球形行星 上,必然出现太阳高度的“纬度”差异,行星表面受热不 均,导致大气“热力环流”。 答案 (1)C (2)A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考点二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
【图解考点】 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特别提醒: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 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 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 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
最低的地区。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降低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和成本。
(2)气象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风速小, 温度低,有利于发射。 (3)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交通条件: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5)安全因素: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区。
(6)其他因素:如科技因素等。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迷点指津
几个概念的辨析
①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
位。1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 605亿千 米。 ②总星系和宇宙不同。总星系是目前我们所能够观 测到的宇宙部分,是可见宇宙。
③天体和天体系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个天体不
能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也不能称为天体。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2)在“第二行星家园”上 ①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地球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地球
(
)。
②存在大气“热力环流”③ ④可见地球从西方“升起”
A.①②
解析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第二行星家园”的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
其引力要比地球小,受引力影响形成的大气层厚度比地球
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
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如图所示(注:图中的横 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 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图示法分析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成因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 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十分相似,主要表现为 (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②火星和地球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 B.②③ D.①④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对点演练】 2.(2011· 海南 地理)能被植 物光合作用
利用的太阳
辐射,称为 光合有效辐 射(PAR)。 右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 分布。据此完成(1)~(2)题。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 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A.纬度高 C.地势高 B.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 )。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融会贯通】 生命存在条件题目的分析思路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
析:
宇宙环境 是否安全稳定。 一看:该行星所处_________ 距离远近、 二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__________ 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 、大气层方面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行星 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________ 的体积、质量 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 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