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专题-----化学反应原理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训练

2023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训练
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a为c(X) 随t的变化曲线 B. t1时,c(X) =c(Y) =c(Z) C. 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D. t3后,c(Z)=2c0-c(Y)
考向2 反应机理循环图
5. (2022·山东卷)在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
③在稀溶液中,一种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A)与其所吸收光的波长(λ)有关;在一 定波长范围内,最大 A 对应的波长(λmax)取决于物质的结构特征;浓度越高,A 越大。 混合溶液在某一波长的 A 是各组分吸收程度之和。为研究 pH 对反应(ⅰ)和(ⅱ)平衡 的影响,配制浓度相同、pH 不同的 K2Cr2O7 稀溶液,测得其 A 随 λ 的变化曲线如图 3。 波长 λ1、λ2 和 λ3 中,与 CrO24-的 λmax 最接近的是____λ3____;溶液 pH 从 a 变到 b 的过 程中,cHc+C·cr22OC72r-O 24-的值 __增__大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BaS(s)+4H2O(g)在不同
2. (2022·广东卷)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Ⅰ、Ⅱ对反应X―→2Y的影响,各物
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 D ) A. 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 B. 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C. 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 D. 使用催化剂Ⅰ时,0~2 min内,v(X)=1.0 mol/(L·min)
10. (2022·全国乙卷)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
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S(g)+3O2(g)===2SO2(g)+2H2O(g) ΔH1=-1036 kJ/mol

化学高三二轮专题列表

化学高三二轮专题列表

化学高三二轮专题列表
以下是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中16个重要专题的列表,供参考:
1. 元素化合物知识
2.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有机化学
4. 化学实验
5. 化学计算
6. 化学反应原理
7. 物质结构与性质
8. 电解质的平衡
9. 电化学
10.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1. 物质分离与提纯
12. 工业流程与实验设计
13. 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原理
14. 物质结构与性质(续)
15. 有机合成与推断
16.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每个专题都有相应的知识点和考点,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同时,可以结合练习题、模拟试卷等练习方式,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2023年高三化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型探究专题训练

2023年高三化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型探究专题训练

2023年高三化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型探究专题训练知识梳理化学反应原理主要考查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主干理论知识,主要命题点有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分析、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书写与计算、反应条件的分析选择、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试题常以填空、读图、作图、计算等形式呈现。

试题一般以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质为背景材料命制组合题,各小题之间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科内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反应原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在近几年的相关考题中,对单一因素影响的考查已经越来越少了,主要以“多因素影响”出现,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以实际情景(场景)为背景,更能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

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是多元化、多方位和多层次的。

强化训练1.(2022·湖北,19)自发热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aO—Al—H 2O ”体系的发热原理,在隔热装置中进行了下表中的五组实验,测得相应实验体系的温度升高值(ΔT )随时间(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①CaO(s)+H 2O(l)Ca(OH)2(s) ΔH 1=-65.17 kJ·mol -1 ②Ca(OH)2(s)Ca 2+(aq)+2OH -(aq) ΔH 2=-16.73 kJ·mol -1③Al(s)+OH -(aq)+3H 2O(l)[Al(OH)4]-(aq)+32H 2(g) ΔH 3=-415.0 kJ·mol -1则CaO(s)+2Al(s)+7H 2O(l)===Ca 2+(aq)+2[Al(OH)4]-(aq)+3H 2(g)的ΔH 4=_______kJ·mol -1。

(2)温度为T时,K sp[Ca(OH)2]=x,则Ca(OH)2饱和溶液中c(OH-)=_________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反应限度;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热)的关系;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电化学)。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能量变化的原因:反应物分子吸能断键,生成物分子放能成键2.放热反应:生成物释放的能量>反应物吸收的能量(ΔH<0)主要有燃料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大多数化合反应CaO+H₂O=Ca(OH)₂①燃烧热: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释放出的能量C→CO₂,H₂→H₂O,S→SO₂,②中和热:酸和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₂O(l)时所释放出的能量③溶解热:25℃,101KPa下,1mol溶质完全溶解所产生的能量变化,ΔH有正负【实验】操作注意小烧杯与大烧杯杯口平齐;反应前后温度测定用同一根温度计,测定完成用滤纸擦干;操作速度要快,以防热量流失。

计算注意单位;换算成生成1molH₂O。

1.计算反应热——盖斯定律//高考通常在选四大题考察①原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只与物质的始末态有关、②运用:给定多个热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热。

③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点:C(s)+O₂(g)=CO₂(g)ΔH=-870.3kJ/mol标状态;等号上标测定条件(25℃,101KPa可不标);ΔH与反应计量数对应且有正负。

2.能源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某个物质浓度变化(取绝对值)与时间变化的比值公式:v=Δc/Δt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温度影响活化分子的百分比。

2.浓度: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浓度影响每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量。

3.压力:压力的本质是专注。

在涉及气体的反应中,压力越大,单位体积内活化的分子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4.催化剂: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

4.其他:如充电能量、光辐射、超声波、电弧、高速研磨等。

进入反应系统。

二.反应方向与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1.平衡过程包括沉淀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化学平衡)。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主观题热点题型 第28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带答案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主观题热点题型 第28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带答案

第28题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题组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平衡的综合1.(15分)碳热还原法广泛用于合金及材料的制备。

回下列问题:(1)一种制备氮氧化铝的反应原理为23Al2O3+15C+5N22Al23O27N5+15CO,产物Al23O27N5中氮的化合价为,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23O27N5,转移的电子数为。

(2)真空碳热冶铝法包含很多反应,其中的三个反应如下:Al2O3(s)+3C(s)Al2OC(s)+2CO(g) ΔH12Al2OC(s)+3C(s)Al4C3(s)+2CO(g) ΔH22Al2O3(s)+9C(s)Al4C3(s)+6CO(g) ΔH3①ΔH3= (用ΔH1、ΔH2表示)。

②Al4C3可与足量盐酸反应制备一种最简单的烃。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是碳热还原法制锰合金的三个反应,CO与CO2平衡分压比的自然对数值(lnK=2.303lgK)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 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浓度计算所得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

Ⅰ.Mn3C(s)+4CO2(g)3MnO(s)+5CO(g) K p(Ⅰ)Ⅱ.Mn(s)+CO2(g)MnO(s)+CO(g) K p(Ⅱ)Ⅲ.Mn3C(s)+CO2(g)3Mn(s)+2CO(g) K p(Ⅲ)①ΔH>0的反应是(填“Ⅰ”“Ⅱ”或“Ⅲ”)。

②1 200 K时,在一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17.7 g Mn3C(s)和0.4 mol CO2,只发生反应Ⅰ,5 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O的浓度为0.125 mol/L,则0~5 min内v(CO2)= 。

③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Mn(s)并充入一定量的CO2(g),只发生反应Ⅱ,下列能说明反应Ⅱ达到平衡的是(填字母)。

A.容器的体积不再改变B.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C.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2.(15分)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Cu2O的两种方法:电解法,反应为2Cu+H2O Cu2O+H2↑(1)已知:①2Cu(s)+O2(g)Cu2O(s) ΔH1=-169 kJ·mol-1②C(s)+O2(g)CO(g) ΔH2=-110.5 kJ·mol-1③Cu(s)+O2(g)CuO(s) ΔH3=-157 kJ·mol-1则方法a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化学反应原理有答案

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化学反应原理有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水、风力、蒸汽是一次能源,电力是二次能源B.普通锌锰电池是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C.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储存在电池内部D.废旧电池的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水源及土壤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反应时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大于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该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的反应B.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化学反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在气体反应中,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①升高温度①增大压强①移去生成物①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A.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4.25①时,用浓度为0.1000-1mol L⋅的三种酸HX、HY、mol 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00-1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HY<HXK(HY)=10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5aC.将上述HX、HY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溶液中和滴定至恰好完全反应时,c(X−)>c(Y−)>c(OH−)>c(H+) D.HX、HY、HZ中均存在电离平衡5.已知反应:2A+B = C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破坏1mol A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 B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mol C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请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存在以下关系:2 Q1+Q2<Q3B.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C.当有1molB参加反应时,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3 kJD.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6.下列性质中,不能说明乙酸是弱电解质的是①乙酸溶液能导电①常温时,0.1mol/L乙酸溶液的pH约为3①乙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2①10mL 1mol/L乙酸溶液与10mL 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①同pH的盐酸和乙酸分别与足量铁片反应,乙酸产生H2多①pH=1的醋酸溶液用水稀释1000倍后,pH<4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下图所示原电池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电流由铜片流向锌片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铜片上有气泡逸出D.反应前后锌片质量不改变8.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2NO2(g) ①2NO(g) + O2(g),下列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有: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n mol NO2;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①NO2、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的状态;①密闭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①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①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D.①①①9.某原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是负极B.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H+向铜片移动D.铁片上发生的反应是Fe①3e-=Fe3+10.已知25①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CN)①pH(Na2CO3)①pH(CH3COONa)B.将a mol·L—1HCN溶液与a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OH–)①c(H+)①c(Na+)①c(CN–) 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D.NaHCO3和Na2CO3混合液中,一定有c(Na+)+ c(H+)=c(OH–)+ c(HCO3–) +c(CO32–)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蒸发皿加热分离Br2和CCl4的混合溶液B.将含少量二氧化锰的炭粉放在坩埚中灼烧除去二氧化锰C.配制Hg(NO3)2溶液时,将Hg(NO3)2溶于较浓硝酸中,然后加水稀释D.制取并纯化SO2时,将Na2SO3和70%的硫酸混合加热,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饱和Na2SO3溶液、浓硫酸12.室温下,用0.10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反应原理》过关自测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反应原理》过关自测

《化学反应原理》过关自测1.(2013临沂一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化学反应无法生成新的同位素B.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盐酸、氢氧化铁胶体、汽油、橡胶均为混合物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2.(2013临沂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80℃时,1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0.2N A个H+B.4.6 g Na完全转化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生成物中阴离子总数为0.1 N AC.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D.300 mL 2 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 A3.(2013临沂一模)反应A(g)+B(g)→ C(g);ΔH,分两步进行:①A(g)+B(g)→ X(g);ΔH1 ②X(g)→ C(g);Δ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A+B→ X 的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H1=ΔH —ΔH2 > 0 B.X是反应A(g)+B(g)C(g)的催化剂C.E2是反应②的活化能D.ΔH1 = E1—E24.(2013临沂一模)无水氯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工业上由Al2O3制备无水氯化铝的反应为:2Al2O3(s)+ 6Cl2(g)4AlCl3(g)+3O2(g) ΔH>0。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可能加快B.加入碳粉,平衡向右移动,原因是碳与O2反应,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且放出热量C.电解熔融的Al2O3和AlCl3溶液均能得到单质铝D.将AlCl3·6H2O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也可制得无水氯化铝5.(2013临沂一模)有关下图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B.若X为碳棒,Y为饱和NaOH溶液,开关K置于N处,保持温度不变,则溶液的pH保持不变C.若X为银棒,Y为硝酸银溶液,开关K置于N处,铁棒质量将增加,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将减小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铁电极移动6.(2013临沂一模)某温度下,体积和pH 都相同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加水稀释时的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 、c 两点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 )B .b 点溶液中c(H +)+c(NH 3·H 2O)=c(OH -)C .用等浓度NaOH 溶液和等体积b 、c 处溶液反应,消耗NaOH 溶液体积V b =V cD .a 、b 、c 三点溶液水的电离程度a> b >c7.(2013上海六校联考)常温下0.1 mol/L 醋酸溶液的pH = a ,下列能使溶液pH= (a +1)的措施是 ( )A .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B .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C .加入等体积0.2 mol/L 盐酸D .加纯醋酸提高浓度到1 mol/L8.(2013上海六校联考)某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E 1表示反应物总能量,E 2表示生成物总能量)。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反应原理课件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反应原理课件
_________________;判断a点是否为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并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__不_是__平_衡__脱__氮_率__。__因_为__该_反__应__为_放__热__反_应__,_如。果a点为平衡脱氮率,则温度升高,再平衡脱氮率应该降低。但使用
催化剂Ⅱ在更高温度下有更大的脱氮率。
反应①CH4(g) + CO2(g)⇌2CO(g)+2H2 (g)
ΔH1
反应②CO2 (g)+ H2 (g)⇌CO(g) + H2O(g)
ΔH2= +41.2 kJ·mol-1
反应③CH4 (g)+ O2(g)⇌CO(g) + 2H2(g)
ΔH3 = -35.6 kJ·mol-1 +
(1)已知: O 2(g)+H2(g)= H2O(g) ΔH = -241.8 kJ·mol-1,则ΔH1 =______ kJ·mol-1。
1.日常生活情境根据功能划分为食物营养、合成药物、常见材料和能量转化设备。 2.生产环保情境从物质来源的方式或工业目的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利用、生产条件优化、废物回收利用 和毒害物质 处理。 3.学术探索情境为公开刊物上的最新化学学科前沿成果。学术探索情境包括最新合成方法、新颖功能 物质和新型催化技术。 4.最新合成方法是指对于已经可以制备的化合物采用新方法或新技术进行合成,对应的物质多数是有机物, 其基本特征是绿色、经济、高选择性,而且更加高效和环境友好。 5.新颖功能物质,主要是指新型复合材料或新型催化剂的结构,该情境主要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 6.对于某些已经工业化的化学反应,采用新型的催化技术可提高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主要考查 推理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判断反应历程和机理以及反应的转化率等。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汇总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汇总

三、燃烧热、热值与中和热: 1.燃烧热:在1atm下, 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 燃烧热。(物质完全燃烧是指含有的氮元素转化为N2(g),氢元素转 化为H2O(l) ,碳元素转化为CO2(g) 2、热值:在1atm下, 1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糖类、脂肪、蛋白质中热值最高的是脂肪) 3、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的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无沉淀 或气体生成)的反应热。 H+(aq) + OH - (aq) == H 2O(l) ; △H= —57.3kJ/mol 注意:(1)稀硫酸和稀Ba(OH)2 反应生成1molH2O时: (2)浓硫酸的稀NaOH反应生成1molH2O时: (3)有稀的弱酸或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
四、反应热的测定: 1、用量热计进行测定 2、盖斯定律及其应用: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 例题: 科学家盖斯曾提出: “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 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利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别反应的热效应。 3、利用键能进行计算:
吸热反应的发生
不一定需要加热 才能进行。
燃烧反应
{ 常见的
放热反 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Na2O2 ) 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 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 加热或点燃条件。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 变。
二、热化学方程式 1. 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 量变化。 2.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的“+”与“—”,“ +”表示,“—”表示;比较ΔH的大小时, 要考虑ΔH的正负。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g、 l 、s、aq ( 3)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因此,可以 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但系数与ΔH的值一定要相对应。 (4)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 但中学化学中所用Δ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 101kPa 和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5)对于可逆反应,其ΔH同样要与系数相对应,但若按系数投料反应,则 由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其反应热的数值会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的数值要小。

2021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卷——化学反应原理(含答案)

2021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卷——化学反应原理(含答案)

2021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卷——化学反应原理一、单选题1.常温下用pH 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 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 、b 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b 可能显碱性B .a 可能显酸性或碱性C .a 不可能显酸性D .b 可能显碱性或酸性2.25℃时,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 4溶液,当溶液中的Ba 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体积可以加和,则V(Ba(OH)2):V(NaHSO 4)为( ) A .1:4 B .4:1 C .2:1 D .1:23.可以将反应Zn+Br 2=ZnBr 2设计成原电池,下列4个电极反应中,分别表示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的是( ) ①Br 2+2e -=2Br - ②2Br --2e -=Br 2 ③Zn -2e -=Zn 2+ ④Zn 2++2e -=ZnA .②和③B .①和④C .②和④D .①和③4.常温下,有关0.1 mol·L -1NH 4Cl 溶液(pH <7)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以上信息,可推断NH 3·H 2O 为弱电解质B .加水稀释过程中,c (H +)·c (OH -)的值增大C .加入HCl 可抑制4NH +的水解D .相同pH 的NH 4Cl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 (H +)前者大5.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 4Cl 溶液:c (Cl -)>c (4NH +)>c (OH -)>c (H +)B .Na 2CO 3溶液:c (OH -)=c (H +)+c (3HCO -)+2c (H 2CO 3)C .NaHCO 3溶液:c (Na +)+c (H +)=c (3HCO -)+c (OH -) D .CH 3COONa 溶液:c (Na +)=c (CH 3COO -)6.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随加入水的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复习广东省梅县松口中学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反应原理.docx

高考化学复习广东省梅县松口中学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反应原理.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松口中学201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0 化学反应原理一、考试内容:(1)盖斯定律:2011~2014年(2)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大小比较及影响因素等:2010~2013年(3)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2010、2013、2014年(4)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2010、2013、2014年(注:①2012年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出现在32题。

②2013年考反应速率的计算)(5)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2010~2014年(6)至于陌生物质和方程式书写(2010、2014年)、能量变化图(2011年)、碘电极(2012年)等都视题目素材而定。

二、考纲要求(2015广东考纲):(一)化学反应与能量方面:(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方面:(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三)图像分析方面:(1)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三、历年高考试题分析:(2010广东高考)31.(16分)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归因分析课件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归因分析课件

不同压强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如图2所示:
②图2中,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越
大,其原因是

增大压强,反应Ⅱ不移动,反应Ⅰ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图中800℃时,四条线几乎交于一点,且随着温度升高,
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其原因是

说明压强对平衡转化率影响不大,且温度高于800℃之后, 反应II起主导作用,CO2的平衡转化率主要由反应II决定
pH=2时,Fe2+转化为Fe(OH)2沉淀需要的Fe2+浓度为4.9×107 mol·L-1 ; Fe3+转化为Fe(OH)3沉淀需要的Fe3+浓度为2.6×10﹣3 mol·L-1,
加铁粉将Fe3+还原为Fe2+,防止Fe3+优先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阻碍Ti4+的水解 反应,导致钛水解率下降。
性质:溶解度、 反应:化学平衡
MgO + 2NH4+ + H2O ⇌ Mg2+ + 2NH3·H2O
随大量NH3逸出, 平衡正移
吸收塔中的温度不宜过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吸收SO2
温度
SO2 Na2CO3溶液
性质:溶解度、 防止SO2的溶解度下
热稳定性、
降;防止HSO3−受热
H2O + 2SO2 + Na2CO3 = 2NaHSO3 + CO2氧 反化 应还 :原反性应速率
率α(NO)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温度低于1050K时,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

温度低于1 050 K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转化率增大
由图可知,温度高于1050K时,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原因是

北京市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化学反应原理

北京市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化学反应原理

北京市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化学反应原理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SO2(g)+12O2(g)SO3(g) ΔH=−98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V2O5(s)与SO2(g)反应生成VOSO4(s)和V2O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当SO2(g)、O2(g)和N2(g)起始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7.5%、10.5%和82%时,在0.5MPa、2.5MPa 和 5.0MPa压强下,SO2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的变化如图(b)所示。

反应在5.0MPa、550℃时的α=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影响α的因素有__________。

(3)将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为2m% SO2(g)、m% O2(g)和q% N2(g)的气体通入反应器,在温度t、压强p 条件下进行反应。

平衡时,若SO2转化率为α,则SO3压强为___________,平衡常数K p=______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研究表明,SO2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k(αα'−1)0.8(1−nα')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t升高而增大;α为SO2平衡转化率,α'为某时刻SO2转化率,n 为常数。

在α'=0.90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k、α值代入上述速率方程,得到v~t曲线,如图(c)所示。

曲线上v最大值所对应温度称为该α'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t m。

t<t m时,v逐渐提高;t>t m后,v逐渐下降。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 HCOOH循环在氢能的贮存/释放、燃料电池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1)CO2催化加氢。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增分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增分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原卷】1.(成都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考)(1)t1℃时,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 2O,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

容器中各物质浓度(单位:mol·L-1)变化如下表所示:①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为___。

②5~6min时间段内,平衡移动方向为___(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是___(填字母编号)。

a.增加了H2O(g)的量b.增加氢气浓度c.使用催化剂d.降低温度③t2℃时(t2>t1),在相同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CO浓度______c1(填“>”“<”或“=”)。

(2)已知反应Fe(s)+CO 2(g)FeO(s)+CO(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①用CO还原FeO制备Fe的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温度为T2时,实验测得该反应体系中CO浓度为CO2的2.5倍,则T2___T1(填“>”“<”或“=”)。

(3)工业上常用CO、CO2和H2合成甲醇燃料,其原理为:①CO(g)+2H 2(g)CH3OH(g) ΔH<0②CO 2(g)+H2(g)CO(g)+H2O(g) ΔH>0当混合气体的组成固定时,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中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试解释CO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广深珠三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随着科技的进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甲胺铅碘(CH3NH3PbI3)用作全固态钙钛矿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可由CH3NH2、PbI2及HI为原料合成,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甲胺的反应为CH3OH(g)+NH3(g)⇌CH3NH2(g)+H2O(g) ΔH。

高三二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策略

高三二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策略

28题(气相) 制备乙醇 为素材。 由乙烯水 化制乙醇 的反应方 程式,由 盖斯定律
知识内容
要求层次调 整
2016年 2017年
增加内容
2017年
2017年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 原理
了解
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 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 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 施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 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 电性
理解 了解
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 平衡
了解
溶度积Ksp的含义
了解
理解
理解原电池和电解 池的构成及应用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确计算化学 反应的转化率(α )。(新增) ② 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新增) ③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新增)
④ 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新增)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
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学平衡(I-催化 H2O2分解)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 律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 计算和应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电化学基础
同分异构体
11
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基础
12
电解质溶液
13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 期律
电解质溶液
物质溶解平衡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电解质溶液的 有关知识
能正确书写热化学
方程式;
了解
了解反应活化能的
概念;
理解
掌握化学平衡的特
征;
理解
能利用电离平衡常 能正确计算化学反 数进行相关计算 应的转化率
理解

专题二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2020届高三)

专题二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2020届高三)

专题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1)“定”:直接判断:某物质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浓度、物质的量、有色物质的颜色、温度、某一物质的转化率保持不变。

(2)“等”:“方向相反且成比例”:断键与成键、分解与生成、反应与消耗(3)“变”:变量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压强【练习1】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g)+3H23(g)。

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A.3v (H2,正)= 2v(NH3,逆) B.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生成3 m mol H2 C.N2、H2、NH3各物质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D.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E.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F.单位时间内N-H键的形成和断开的数目相等G.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H.2 c(N2)=c (NH3)【练习2】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2+I2(g)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HI B.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C.分子组成HI%=I2% D.速率v(H2)=v(I2)=v(HI)/2E.c(HI)∶c(H2) ∶c(I2)=2 ∶1 ∶1 F.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G.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H.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I.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练习3】下列说法中能说明2NO2(g2O4(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A.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B.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C.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D.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E.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练习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 + 3B(g)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⑧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A .②⑧ B.②⑤⑧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⑧【练习5】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1∶能说明2SO 2(g)∶O2(g) 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2∶能说明I 2(g)∶H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3∶能说明2NO 2(g) 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说明C(s)∶CO 2(g) 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5∶能说明NH 2COONH4(s) 2NH3(g)∶C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6∶能说明5CO(g)∶I 2O5(s) 5CO2(g)∶I2(s)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巩固练习】1.(2017年全国卷III 28题)298 K时,将20 mL 3x mol·L−1 Na3AsO3、20 mL 3x mol·L−1 I2和20 mL NaOH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sO43−(aq)+2I−(aq)+ H2O(l)。

2020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课件:专题十一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2020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课件:专题十一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①已知:2N2O5(g)=== 2N2O4(g)+O2(g) ΔH1=-4.4 kJ·mol-1 2NO2(g)=== N2O4(g) ΔH2=-55.3 kJ·mol-1
62.3 63.1
则反应 N2O5(g)=== 2NO2(g)+12O2(g)的 ΔH=________kJ·mol-1。
Δ
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ΔH1-2ΔH2 2

-4.4+55.3×2 2
kJ·mol - 1 = + 53.1
kJ·mol-1。②t=62 min 时,体系中 pO2=2.9 kPa,根据三段式法得
2N2O5(g)===2N2O4(g)+O2(g) 起始 35.8 kPa 0 0 转化 5.8 kPa 5.8 kPa 2.9 kPa 62 min 30.0 kPa 5.8 kPa 2.9 kPa 则 62 min 时 p N2O5=30.0 kPa,v=2×10-3×30.0 kPa·min-1=6.0×10-2kPa·min-1。③刚性 反应容器的体积不变,25 ℃ N2O5(g)完全分解时体系的总压强为 63.1 kPa,升高温度,从 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体积不变,升高温度,体系总压强增大;另一方面, 2NO2(g) N2O4(g)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 NO2 的方向移动,体系 物质的量增大,故体系总压强增大。④N2O5完全分解生成 N2O4和 O2,起始 p N2O5=35.8 kPa, 其完全分解时 p N2O4=35.8 kPa,pO2=17.9 kPa,设 25 ℃平衡时 N2O4 转化了 x,则
2.分析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的注意点 (1)熟练“三段式”,准确计算反应速率、转化率和平衡常数。 ①明确三种量的意义:一是起始量(物质的量或浓度),二是变化量,三是平衡量; ②用变化量求反应速率和转化率,用平衡浓度求平衡常数。 (2)化学平衡状态的比较分析时,要审清两个条件: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 (3)平衡常数的计算 ①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不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②理解气体分压的意义(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以及气体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二轮专题-------化学反应原理 综合题1.500 mL 1 mol/L 的稀HCl 与锌粒反应,不会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 .升高温度B .将500 mL 1 mol/L 的HCl 改为1000 mL 1 mol/L 的HClC .用锌粉代替锌粒D .用1 mol/L 的H 2SO 4代替1 mol/L 的HCl 2.关于强弱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3.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4.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25 ℃时亚硝酸钠溶液的pH 大于7 ②用HNO 2溶液做导电试验,灯泡很暗 ③HNO 2溶液不与Na 2SO 4溶液反应 ④0.1 mol·L -1HNO 2溶液的pH =2.1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D .①②④5.下列各选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 .1 L 0.3 mol ·L -1 CH 3COOH 溶液和3 L 0.2 mol ·L -1 CH 3COOH 溶液中的H +数B .纯水在80℃和25℃时的pHC .在NH 3+NO →N 2+H 2O 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 原子数D .相同条件下,H 2分别与F 2、Cl 2反应的反应速率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 .用惰性电极电解Na 2SO 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 溶液,若有1 mol 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 NaOHD .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O (g ) + C (s ) H 2(g ) + CO (g );Δ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反应条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H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体系压强减小 B .加入少量C ,正反应速率增大 C .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加入CO ,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8.将0.1 mol/L CH 3COOH 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 3COONa 晶体时,都会引起( ) A .溶液的pH 增大 B .CH 3COOH 电离度增大 C .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 .溶液中c (OH -)减小9.(2012·宁夏模拟)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 4I(s)NH 3(g)+HI(g);②2HI(g)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 mol/L ,c (HI)=4 mol/L ,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 .9B .16C .20D .2510.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2Z(g)+W(s) Δ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衡常数K 值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X 的转化率也越大B .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 正(X)=2v 逆(Z)C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D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1.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 2CO 3、NaClO 、NaHCO 3溶液的pH 依次增大B .在NaClO 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气体,发生如下反应:2NaClO+CO 2+H 2O=2HClO+Na 2CO 3C .NaHCO 3、Na 2CO 3溶液中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D .将HClO溶液加水稀释,其电离常数K 增大 12、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 A .酸式滴定管未润洗就装标准液滴定 B .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C .读取标准液读数时,滴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D .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13.关于各图的说法(其中①③④中均为惰性电极)正确的是( )A .①装置中阴极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湿润淀粉KI 试纸变蓝B .②装置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C .③装置中电子由b 极流向a 极D .④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 2与NaOH溶液反应1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溴水中有平衡:Br 2+ H 2O HBr+ HBrO 加入 AgNO 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 .对CO(g) + NO 2 (g)CO 2 (g)+ NO(g) 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C .升高温度能够增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D .合成 NH 3反应,为提高 NH 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15.已知PbI 2的K sp =7.0×10-9,将7.5×10-3mol/L 的KI 与一定浓度的Pb(NO 3)2溶液按2∶1体积混合,则生成PbI 2沉淀所需Pb(NO 3)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A .8.4×10-4 B .5.6×10-4 C .4.2×10-4 D .2.8×10-416.下列关于溶液中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1 mol ·L -1的Na 2CO 3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 (Na +)=2c (CO 32-)+c (HCO 3-)+c (H 2CO 3)B .0.1 mol ·L-1的NH 4Cl 和0.1 mol ·L -1的NH 3·H 2O 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c (Cl -)>c (NH 4+)>c (H +)>c (OH -)C .常温下,醋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醋酸使溶液的pH<7,则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 (Na +)>c (CH 3COO -)D .0.1 mol ·L-1的NaHS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 (OH -)=c (H +)-c (S 2-)+c (H 2S)17.将一定量的CO 2和H 2充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分别在350℃和450℃下,测得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正向进行时,体系熵值增加B .T 1代表450℃C .处于A 点的反应体系从T 1变到T 2,达到平衡时增大D .该反应在T 1时的平衡常数比T 2时的小18.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某物质的水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B .已知Ksp (AgCl )=1.8×10-10,则在0.1 mol ·L -1AlCl 3溶液中,Ag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可达到6.0×l0-10mol ·L -1C .0.2mol ·L -1的盐酸与等体积0.05mol ·L -1Ba (OH )2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1D .pH=5.6的CH 3COOH 与CH 3COONa 混合溶液中,c (Na +)>c (CH 3COO -)19.(1)常温下,有A 、B 、C 、D 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CH 3COONa 溶液、NH 4Cl 溶液、盐酸和NaNO 3溶液中的一种。

已知A 、B 的水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A 、C 溶液的pH 相同。

则:B 是________溶液,C 是________。

(2)常温下若B 溶液中c (OH -)与C 溶液中c (H +)相同,B 溶液的pH 用pH b 表示,C 溶液的pH 用pH c 表示,则pH b +pH c =________(填某个数)。

20.常温下,用0.1000 mol/L NaOH 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HCl 溶液和20.00 mL 0.1000 mol/L CH 3COOH 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1)由A 、C 点判断,滴定HCl 溶液的曲线是___ __ (填“图1”或“图2”); (2)a =________ mL ;(3)c (Na +)=c (CH 3COO -)的点是___ ____;(4)E 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______。

21.(1)已知:Fe (s )+1/2O 2(g )=FeO (s )△H = -272.0kJ·mol —12Al (s )+3/2O 2(g )= Al 2O 3(s ) △H = -1675.7kJ·mol —1Al 和FeO 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00℃时,硫酸钠与氢气发生下列反应:Na 2SO 4(s) + 4H 2(g)Na 2S(s) + 4H 2O(g) 。

①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

已知K 1000℃<K 1200℃,则该反应是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用有关离子方程式说明上述反应所得固体产物的水溶液的酸碱性_______。

(3)常温下,如果取0.1mol·L -1HA 溶液与0.1mol·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测得混合液的pH =8,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混合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 +)与0.1mol·L -1NaOH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 +)比较 (填<、>=)②已知NH 4A 溶液为中性,又知将HA 溶液加到Na 2CO 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 4)2CO 3溶液的pH 7(填<、>、=);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四种盐溶液按pH 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填序号)a.NH 4HCO 3b.NH 4Ac.(NH 4)2CO 3d.NH 4Cl22.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5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Ⅰ:若某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选项编号)。

A.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B. υ正(H 2O)=υ逆(H 2)C.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 容器中总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E. 消耗n mol H 2的同时消耗n mol COⅡ:若该密闭容器中加入的是2molFe(s)与1mol H 2O(g),t 1秒时,H 2的物质的量为0.20 mol ,到第t 2秒时恰好达到平衡,此时H 2的物质的量为0.35mo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