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井施工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热井施工程序
地热钻井是地热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 又是与地热资源勘查、开采权的取得紧密相关, 目前通行的作法遵循下列程序:
序号程序
1 向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地热资源勘查许可证;
2 委托地质勘查单位进行地热源勘查并编制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
3 上报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报告并提出评审意见;
4 申报行政主管部门“钻地热井许可证”(附: 可行性报告及评审意见、钻井设计等必须材料);
5 委托钻井施工单位;
6 委托钻井施工质量监理单位;
7 钻井施工开工仪式与现场技术交底;
8 钻井地质编录与地球物理测井;
9 钻井井管(井口管、表层管、井壁管或滤水管)下入与固井;
10 钻井洗井与井产能测试;
11 编写并提交完井报告, 内含地质、钻井施工及质量监理三部份;
12 地热钻井成井质量现场验收。

·地热钻井施工关键环节
地热钻井能否取得成功必须在一份好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为依
据所编制的地质设计指导下, 正确的组织钻井施工, 并把握好以
下几点:
a. 钻机设备选型应留有加深钻进深度的余地;
b. 尽可能保持钻井的垂直,以降低井内事故和井壁管受磨损;
c. 准确的钻井地质编录, 正确地进行地质分层, 依据钻井中的
地质变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判断并找出对策; 及时修改完善
地质设计;
d. 保持合理的井身结构并严格的固井: 表层管口径及下入深度
应充分考虑取水设备口径和下入深度的需要; 井壁管应下入热储
一定深度并严格封闭热储顶板上部各层位; 尽可能做到3 径或4
径至孔底;
e. 严格使用冲洗液钻进, 热储层内钻进严禁使用稠泥浆;
f. 及时进行地球物理测井:下入表层管、井壁管前及达到设计深度时均应测井,以结合地质编录进行地质
质量控制点施工质量的重点控制对象主要是:人的行为,物的状态,材料的质量与性能,关键的操作,施工技术参数,施工顺序,技术间歇,施工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等。

4 地热井(水井)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所执行的标准、规范、规程、条例等都是由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制定和实施的,几乎所有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归根到底都是由“人的因素”引起的。

项目管理组织不健全、责任分工不明确、技术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行政领导人干预多等有关“人的因素”是直接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根源。

地热井(水井)工程投资大、风险高、地质条件变化多、隐蔽工程多、设计变更多,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完善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都将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和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是极为重要的。

地热井(水井)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的一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须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施工现场要设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质量监控专人负责,实际、全面、合理地制定岗位(人)的责、权、利,做到权、责界线分明,出现问题追责有人负,奖罚与责任人明确挂钩。

施工实践证明,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降低了施工质量缺陷、事故率,提高了钻井工程施工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T50326-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8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