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第4页至第6页(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第8页至第9页(1)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2)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3)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第11页。
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第11页至第12页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1)政策性(2)整体性(3)兼容性(4)折中性(5)动态性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第13页。
(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17至25页。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
(2)温度与植物生长,包括气温,地面辐射平衡。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53页(1)山地丘陵区。
山地与丘陵是正地形,是物质的辐散地,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
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
土层浅薄,坚硬的基岩埋藏浅,从而限制植物的扎根,土壤的水肥贮藏容量低。
土壤含有大量岩屑砾石,漏水漏肥,保蓄能力低,易遭干旱。
石质山地一般还有大量岩石露头,影响耕作,因此,一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土地利用规划学》期中考试大型作业

《土地利用规划学》期中考试大型作业一、概念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布局土地质量评价土地承载潜力二、填空题部分:1、人们通常把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2、土地具有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3、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4、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5、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和。
6、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7、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8、地球表面积系指;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9、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又;既是,又是;既是,又是。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0、土地利用是,包括两层含义。
11、土地利用的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2、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13、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14、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按规划的深度可分为、、;按区域性质分为;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15、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的数量比例关系。
16、土地综合平衡受制于,是其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具体体现;土地数量有限性与构成土地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
17、土地的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客观必要性;性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
18、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片沙漠是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和复合而成;系统工程= +系统观点+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
1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其核心内容是;作用是;实质是;具有、、和控制性等特性。
川农《土地利用规划学(本科)》18年6月作业考核

(单选题) 1: 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作用。
A: 反馈作用B: 联系作用C: 控制作用D: 协调作用正确答案:(单选题) 2: 土地条件调查包括()A: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B: 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C: 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D: 气候和地形调查正确答案:(单选题) 3: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人民政府批准。
A: 县级B: 市级C: 省级D: 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A: 高产田的85%以上B: 耕地的80%以上C: 农用地的75%以上D: 管辖范围的70%以上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土地利用中期计划编制采用()的程序A: 一上一下B: 两上两下C: 一上两下D: 两上一下正确答案:(单选题) 6: 我国铁路一般划分为()级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正确答案:(单选题) 7: 为了便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建档和管理,完善和巩固地籍管理体系,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不打破()行政界线A: 县级B: 乡(镇)级C: 村级D: 社级正确答案:(单选题)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不包括()A: 耕地规划B: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C: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D: 土地需求量预测正确答案:D: 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原则要求人们在组织土地利用过程中达到谋求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的最终目的A: 地租地价理论B: 因地制宜C: 动态平衡D: 综合效益正确答案:(单选题) 11: 耕地规划的最终目的是()A: 提高耕地生产率和利用效益B: 提高耕地产量C: 改善耕地质量D: 提高耕地适应性正确答案:(单选题) 12: 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形成的重要因素。
A: 土地利用类型B: 土地价格C: 土地区位D: 土地用途正确答案:(单选题) 13: 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评价应采用()A: 经济评价B: 技术评价C: 综合评价D: 资源评价正确答案:(单选题) 14: 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练习(1).doc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作业一、填空题1.2013年,屮国城镇化率为53.37%。
根据诺瑟姆曲线,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的笫二阶段。
2.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 _____________ 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3.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
4.交通运输用地的空间特性表现为狭长形状和高度连续,不能被任何地间隔,需要通过和占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
5.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包括农业区位论__________ 、工业区位论_________ 、屮心地理论、市场区位论等。
6.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____________ o7.可持续性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历史吋期内,土地的开发、利用、保£______ 、整治四个方面的问题。
9.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的性质和作业,可分为—行政区___________ 、口然区、_经济区。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11.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效益原则指的是土地利用要谋求经济、丰态、社会三效益的统一。
12.土地瓷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指的是一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矛盾。
13.在我国实际工作屮主要按行政区划单位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全国一省一市一县一乡五级。
1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指标体系建立之后,评价指标权重____________ 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般常用特尔斐法确定。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或调整_________ ,以达到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的FI的。
16.我国目前土地适宜性评价釆用的分类体系为______________ 、土地适宜等和土地限制等三级组成O17.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的制作多采用—ARCG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台相关软件和工具。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

作业1 土地运用规划修编需要收集哪些资料?以XX县为例。
作业2 请说明土地运用规划修编的依据, 以XX县为例。
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 编制土地运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定;土地供应能力及各项建设对土地规定;上一级土地运用总体规划。
编制原则有: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地;提高土地运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保障土地的可连续运用作业3 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保住18亿亩的耕地资源?一方面, 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需要。
实现中国粮食基本自给的耕地面积最低是18亿亩。
因此, 保住18亿亩耕地, 就使粮食安全有了基本的资源基础。
另一方面, 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耕地减少过快, 在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将会产生大量"种田无地, 就业无岗, 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 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此外,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尚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稳定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可以有效克制建设占用土地的过度需求, 促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 同时减少土地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问题。
目前, 我国耕地面积已从1995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 人均耕地更是只有1.39亩,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人增地减"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矛盾。
同时, 近年来, 我国部分耕地质量减少, 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 粮食单产连续提高难度加大。
导致目前耕地减少的重要因素是生态退耕、非农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害损毁, 补充耕地重要是开发、整理和复垦三项因素。
但受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经济条件以及环境效应的影响, 未来耕地补充的能力有限。
从土地开发看,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不到5000万亩。
从土地整理和复垦看, 受资金、政策等条件的限制, 通过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规模有限。
国开 2023 年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 1-4 答案

国开2023年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4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请简要说明。
简答题(20分)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是什么?简答题(20分)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3.试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简答题(20分)答:(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系统性原则。
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互相关联(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
(4)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5)统筹兼顾,全而安排的原则。
(6)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7)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综合性,要求政府首脑和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以便使规划具有权威性和广泛的接受性,(8)以供给能力调控用地需求的原则。
4.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三要素有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的?简答题(20分)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三要素水量、水质和水分布。
1、水量指的是可利用的水的数量,影响土地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农业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满足方面。
2、水质是指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
3、水分布是指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土地的干湿程度,进而影响农作物的选择和产量。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题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题(一)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特定地段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活动场所,而且尚能产生巨大财富和增值价值的经济资产或生产性资本。
2、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其含义:是指一国人民赖以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
一是包括该国的领海、领空、领土(既开发利用资源的权力);二是指这个地域内的全部资源。
3、国土资源(广义):指主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自然资源由土地、水、生物、矿物、海洋和气候等六个方面资源组成。
社会经济资源指人口、劳力、交通、物质技术、农、工、商等资源。
4、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5、对土地进行充分的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的利用6、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7、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的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其重要特性是未来导向性。
8、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9、各种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
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种类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性。
二、单项选择题1、对某项土地利用活动而言,其影响因素是( D )A 自然因素B 社会、经济因素C 科技因素D 以上各因素的综合2、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准是( D )A 经济效益标准B 生态效益标准C 社会效益标准D 综合效益标准3、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是( B )A 要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分配土地B 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组织和合理布局C 合理确定每块土地的用途D 对土地利用实行有效的宏观控制。
0702土地利用规划学网上作业答案(推荐)

0702土地利用规划学网上作业答案(推荐)第一篇:0702土地利用规划学网上作业答案(推荐)《土地利用规划学》1、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和内容?答案要点: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1)准备工作;(2)调查研究;(3)拟订规划供选方案;(4)协调与论证;(5)规划报批;(6)规划公布。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供给量预测;(3)土地需求量预测;(4)确定规划目标与任务;(5)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6)土地利用分区;(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体系?答案要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
由于我国实行分级管理体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按行政区域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市)和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有所不同。
全国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宏观控制性规划,主要任务是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严格控制城市、集镇和村庄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和地域间进行调整和合理配置。
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实施性规划,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和布局要求,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土地利用区的土地用途和使用条件。
市(地、州)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介于省、县级之间的过渡性规划。
上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紧密衔接。
上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和指导,下级规划应在上级规划的控制下进行编制;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具体化和落实。
没有上级规划指导的规划是盲目的规划,没有下级规划落实的规划是无法实施的规划。
3、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区的依据是什么?一般而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区包括那些?答案要点:依据(1)土地利用方式的区域差异性。
(2)土地质量的区域差异性。
(3)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性。
(4)土地生产效益的区域差异性。
(5)区域内有关区划、规划是分区的参考依据。
(6)各部门的发展战略及相应土地需求量是分区的主要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2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作业》1.假设耕地变化与人口总数、非农化水平、粮食单产、固定资产投资具有相关关系,试根据以下数据建立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并检验。
分两个阶段分析:1980-1995;1996-2004表1 1980-2004年某省耕地数量及其影响因素统计表年份耕地面积(千公顷)人口总数(万人)x1非农化水平(%)x2粮食单产(吨/公顷)x3固定资产投资(万元)x41980 3815.672831 15.58 1.755278020 1981 3788.82865 16.02 1.845229244 1982 3775.332904 16.22 2.295294805 1983 3758.472931 16.51 2.385308266 1984 3686.22966 17.16 2.55403864 1985 3627.073002 17.99 2.4579881 1986 3590.273042 17.78 2.475635300 1987 3562.673088 18.07 2.4808912 1988 3551.073140 18.28 2.415947210 1989 3541.073198 18.57 2.55951793 1990 3533 3316 18.61 2.5951037154 1991 3521.133363 18.82 2.5651249323 1992 3487.673405 19.3 2.5351424653 1993 3458.533443 19.58 3 2282062 1994 3421 3481 20.02 2.3022832912 1995 3393 3513 20.55 2.3993243250 1996 5140.483534 21 3.0033719955 1997 5128.6093570 21.48 2.744240987 1998 5100.8223596 21.8 3.2335448916 1999 5044.0493618 22.17 2.6866192743 2000 4800.4453644 22.83 2.857458497 2001 4685.453659 23.29 2.7768506562 2002 4505.9513674 23.9 2.969746298 2003 4241.8413690 24.5 3.06712787197 2004 4154.10 3705 32.98 3.452 154419002. 根据以下数据,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试计算2015年和2020年某地耕地粮食单产。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1、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侧重某一方面)。
(以江阴市工业土地资源及利用为例)土地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要求的无限性构成了一对矛盾,如何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在当前国家土地政策偏紧的情况下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园区建设的大力推进和招商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工业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依赖日益显现,工业用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我局于前阶段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开展了一次专项调查,现对调查资料分析如下:一、我市工业企业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004年上半年,全市8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地面积4422万平方米,折合约6.63万亩,房屋建筑面积1709.34万平方米,单位面积上的房屋建筑密度为38.66%,单个企业平均用地面积5.17万平方米,折合约77.58亩。
从乡镇情况看,单位面积房屋建筑密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乡镇有3个,分别为:周庄镇(66.9%)、新桥镇(56.58%)、华士镇(44.86%),单个企业用地面积小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乡镇有10个。
从企业情况看,单位面积房屋建筑密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企业有241个,占全部规模企业的28.19 %。
从行业结构看,在被调查的33个行业分类中,有21个行业的单个企业占地面积小于全市平均水平,占63.64%。
我市规模工业企业用地最大的5个行业是:纺织业占20.9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14.25%;通用设备制造业占11.66%;塑料制品业占10.3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5.75%。
这5个行业用地面积达2800.53万平方米,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用地总量的63.32%。
(0702)《土地利用规划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0702)《土地利用规划学》网上作业题答案[0702]《土地利用规划学》网上作业题答案第一批次[论述题]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体系?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
由于我国实行分级管理体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按行政区域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市)和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有所不同。
全国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宏观控制性规划,主要任务是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严格控制城市、集镇和村庄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和地域间进行调整和合理配置。
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实施性规划,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和布局要求,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土地利用区的土地用途和使用条件。
市(地、州)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介于省、县级之间的过渡性规划。
上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紧密衔接。
上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和指导,下级规划应在上级规划的控制下进行编制;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具体化和落实。
没有上级规划指导的规划是盲目的规划,没有下级规划落实的规划是无法实施的规划。
[论述题]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和内容?参考答案:答案要点: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1)准备工作;(2)调查研究;(3)拟订规划供选方案;(4)协调与论证;(5)规划报批;(6)规划公布。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供给量预测;(3)土地需求量预测;(4)确定规划目标与任务;(5)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6)土地利用分区;(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第二批次[论述题]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收集哪些相关资料?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区域基础资料:(1)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2)资源状况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3)人口资料包括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4)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5)城乡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6)主要产业发展状况;(7)农业普查资料;(8)生态环境状况;(9)县域历史资料等。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

第一章
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2、简述土地的特性和功能
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面临哪些问题?怎么保护土地资源?
4、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5、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任务
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7、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程序
8、试述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第二章
1、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有何联系?
2、区位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有何指导意义?
3、土地利用规划中如何贯彻生态经济学的思想?
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有哪些?
第三章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哪些特性?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4、试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作业)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需要收集哪些相关资料?(作业)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有哪些?
7、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的内容。
8、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的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1 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需要收集哪些资料?以XX县为例。
作业2 请说明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依据,以XX县为例。
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及各项建设对土地要求;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原则有: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作业3 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保住18亿亩的耕地资源?首先,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需要。
实现中国粮食基本自给的耕地面积最低是18亿亩。
因此,保住18亿亩耕地,就使粮食安全有了基本的资源基础。
其次,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耕地减少过快,在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将会产生大量"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另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稳定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以有效抑制建设占用土地的过度需求,促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同时减少土地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问题。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已从1995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人均耕地更是只有1.39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人增地减"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矛盾。
同时,近年来,我国部分耕地质量降低,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粮食单产持续提高难度加大。
造成目前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非农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害损毁,补充耕地主要是开发、整理和复垦三项因素。
但受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经济条件以及环境效应的影响,未来耕地补充的能力有限。
从土地开发看,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不到5000万亩。
从土地整理和复垦看,受资金、政策等条件的限制,通过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规模有限。
总之,目前我国耕地总量逐年减少,后备补充能力有限,形势非常严峻。
作业1 如何理解土地集约与节约?节约用地是指建设项目用地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用地,不得宽打窄用,浪费土地。
它是一个微观概念,针对具体项目,通过一些具体的规、技术指标来保证实现。
集约用地是粗放用地的对称,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达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节约用地目的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它是一个宏观概念,针对区域土地利用,不针对具体项目,比如城市体系分布是否合理就涉及用地是否集约。
作业2如何解决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已经超过规划指标问题。
作业1如何制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投标文件,文件一般包含哪些容?一,制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投标文件一般包括:1投标邀请书2投标须知3评价方法4技术规5成果及工作时限6合同格式7投标文件格式8资格审查格式二,招标文件的容:招标文件的容:(1)招标文件的装订,除本款下述各卷册的容外,招标人在招标期间发出的补遗文件和其他有效函件,均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2)投标人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中所有的条款、格式和规,并按招标文件的规定与要求编写投标书,如果投标文件和招标文件的规定与要求不符合,投标人应自行负责。
凡与招标文件的规定有重大不符的投标文件,将按规定办理;(3)投标人应认真检查招标文件是否完整,若发现缺页或附件不全时,应及时向招标人提出,以便补齐。
三,招标文件的澄清和解答:招标文件的澄清和解答:(1)要求对招标文件进行澄清和解答的投标人,应在送交投标文件截止期至少15天前,将要求澄清和解答的问题(传真、信函)送达招标人,招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期15天前,将书面答复以编写的补遗文件方式送达所有投标人。
投标人在收到该书面答复(补遗文件)后应立即以传真等书面形式向招标人确认收悉。
(2)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所做出的推论、解释和结论,招标人概不负责,投标人由于对招标文件的任何推论和误解以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后果,均由投标人负责四,招标文件的修改:招标文件的修改:(1)在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期15天之前,招标人可能会因种种原因,包括按本须知招标预备会期间提出的问题,以发出补遗文件的形式对招标文件进行修改。
(2)补遗文件须以书面或传真的方式发给所有获得招标文件的投标人,投标人收到补遗文件后,应立即以书面或传真方式通知招标人,确认已经收到补遗文件。
(3)3该补遗文件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具有约束作用。
(4)为使投标人编写投标文件时有充分时间对招标文件的修改部分进行研究,招标人可以自行决定,酌情推迟投标截止日期,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已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
作业2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不同?市(地)级规划:它是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期过渡的中间层次,其中,市( 地)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属于政策性规划的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属于管理型规划。
市(地)级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省级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分析市(地)域土地的供需情况,综合研究提出各类用地供需总量指标,提出各地域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管理措施,重点确定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围,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关系,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地区。
并将耕地等重要土地资源的控制指标分解到县级政府,为全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管理和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市(地)级规划作为一级较大区域的规划,要注意处理好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在中心城市职能、产业结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的分工与协作关系。
县级规划:它属于管理型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
县级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市(地)级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研究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重点确定耕地、土地开发整理和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布局,划定各类土地用途区,为利用土地和审批各类土地利用项目提供依据。
县级规划要体现定性、定量、定位、定序的要求,其总量控制指标应落到实处,尤其对于城镇用地,不仅要有全县(市)的城镇用地总规模控制,而且要有每一个城镇的控制指标。
在土地的开发、整治、保护等方面,县级规划要具体确定重点项目的类型、时序、规模和围。
作业1:以市为例,请用相关的对市(或你熟悉的地区为例)进行土地利用现状作分析。
作业2:省XX县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乡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实施。
但却接到县人民政府“关于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效的通知”。
问:其原因是什么?如果省授权XX县享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权,那么XX乡人民政府应如何补办?作业1 以你熟悉的地区为例,阐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并说明理由。
作业1、如何基于GIS技术实现土地质量评价?以信息技术和模型为支撑、以数据库为平台的土地质量评价方案对各类土地资源,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质量等级利用GIS及统计软件,在数据库中完成数据的储存与调用,并提交数字化土地质量评价图土地质量评价过程中综合利用了MAPGIS软件,,建设数据库采用的VisualFoxPro和统计用的DPS软件评价方法作业2、土地质量评价有何实际意义?以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例进行说明。
1、查阅相关文献,对土地利用预测的方法进行总结。
2、我国到2020年要保18亿亩的耕地目标,是如何预测出来的?请说明理由。
18亿亩是根据五组数据测算出来的:第一,耕地数。
美国卫片测出中国耕地有21亿多亩,国家土地管理局调查测算后得出,净耕地数量是19.7亿亩。
第二,人口数。
根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40年或2050年,人口高峰为15亿~16亿。
届时城市人口有10亿多,农村人口5亿左右。
第三,城乡建设用地数。
当时城乡建设用地有3.8亿亩,参照当时美、日等发达国家实际占用水平,根据前几年城乡建设新占用土地中耕地与非耕地比例,到2040年,城乡建设用地还要占用耕地2亿多亩。
还有退耕、灾毁等减少耕地1亿多亩。
第四,耕地后备资源数。
全国适宜开发耕地的资源,包括农田整理、废弃地整治,满打满算有2亿多亩。
第三与第四组数据增减相抵,到2040年,能保有耕地18亿亩。
第五,粮食需求数。
按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参照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每人每日需要的食物热量(中等需要量),每年人均需要粮食500公斤,15亿人需要7500亿公斤。
但是我国粮食总产量多年徘徊在5000亿公斤。
如果能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业科技水平,50多年时间,增加2500亿公斤粮食量是可能的,18亿亩耕地保15亿或16亿人吃饭还是可以的。
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实际工作中,土地利用结构往往只体现当地领导者的意愿,当规划者与领导者想法冲突时,规划者应该如何解决此类矛盾?2、你认为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如何才是最优化的?以你熟悉的地区为例。
1、我国为什么用要保护15.6亿亩基本农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一、我国耕地的现状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
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 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 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 3 75亩的 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
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
从全国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
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
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
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
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耕地保护1.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