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2018学年度春部编版本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公开优质课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15古诗两首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15古诗两首课件
表鹂、白鹭、雪、船
湖(湖水)(西湖) 莲(莲叶)(莲花) 穷(穷人)(无穷) 荷(荷花)(荷叶) 绝(绝句)(绝望) 含(含笑)(含着) 岭(山岭)(岭南) 吴(东吴)(吴国)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xiǎo
jìnɡ cí sì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bì jìnɡ
xiǎo
jìnɡ cí sì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yìnɡ qiónɡ bì
映日荷花别样红。
同桌互相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西湖六月的风光到底和别的季节不一样。
绝句
杜甫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写颜色和动 作的词语以及古诗中的事物!
绝句
杜甫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自由读古诗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
绝 句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绝 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绝 句
门泊东吴万里船
门外江里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易百特教师网
同桌互相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碧绿一片,在阳光的照应下,莲花呈现出了 非同一般的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省一等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省一等奖】

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学生一般是以读的形式来完成,但在新课标下,古诗需要诵,这也是二年级孩子不容易做到的,而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所以在古诗的朗诵过程中要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这首古诗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用连线的形式就降低了学习难度。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寄情于景”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课前学生配乐欣赏西湖美景。

一、理解诗题1.孩子们,咱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在老师就考考大家,看到这张图片,你想到了哪句诗呢?(出示梅花、杏花图)(出示荷花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是与荷花与有关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解诗题:诗题告诉我们什么?(生谈)(出示)理解诗题意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地点
事件:送别 朋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时间:早晨
状元成才路
[宋] 杨 万 里
状元成才路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朋友林子方。 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资料背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 诗人杨万里作品。六月的一天清晨, 诗人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送别好 友林子方,看到西湖的景色特别绚 丽,心里很高兴,便写下了这首诗。
易百特教师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 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 晓:太阳 送:送别
净慈寺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
吴越始建,称“永明禅院”,饱经沧桑 。 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 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为著名的西湖 十景之一。
写景 议论
西湖六月美景,友人分别不舍
西湖
六月 不同
无穷碧
状元成才路
晓出净慈 风光 寺送林子 方 莲叶
状元成才路
议论
六月西湖 景色醉人
写景
荷花
状元成才路
别样红
状元成才路
诵读古诗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
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 。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
【 宋 】 杨 万 里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 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 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国事, 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 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 方被调离福州任职,杨万里写 诗相送竟西湖六月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对儿童从小开展古诗词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前两句说明夏天西湖风光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丰富美好的想象;后两句抓住盛夏特有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精彩绝艳的画面。

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十几首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

这节课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通过诗句所看到的画面即可。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扩展相关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在古诗词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4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借助重点词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齐诵古诗《小池》。

2.简介作者:杨万里。

出示:杨万里,南宋爱国诗人,字廷秀,号诚斋,被称为一代诗宗,著有《诚斋集》。

他一生勤奋写作,相传有诗20000余首,现存诗4200首。

今天我们学习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意图】由一年级所学的《小池》古诗导入,在背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简介作者,再次了解杨万里这位勤奋写作的爱国诗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第一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整首诗字里行间不同于传统送别诗中的离别凄婉之情,反而显现出欢快、明朗的基调。

全诗意境优美,诗中有景,景中寄情,情之所至,至情至性。

第二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首诗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诗中的景物,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湖、莲”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

(板书课题)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显明白,清新自然,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简介作者课件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二、整体感知1.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指名读,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

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部古诗(6首)带拼音注释译文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部古诗(6首)带拼音注释译文

《咏柳》【唐】贺知章碧b ì玉y ù妆zhu ān ɡ成ch én ɡ一y ì树sh ù高ɡāo,万w àn条ti áo垂chu í下xi à绿l ǜ丝s ī绦t āo。

不b ù知zh ī细x ì叶y è谁shu í裁c ái出ch ū,二èr月yu è春ch ūn风f ēn ɡ似s ì剪ji ǎn刀d āo。

注释:①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指春天嫩绿的柳叶。

②妆:打扮。

③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④裁:裁剪。

⑤似:好像。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唐】杨万里毕b ì竟j ìn ɡ西x ī湖h ú六li ù月yu è中zh ōn ɡ,风f ēn ɡ光ɡu ān ɡ不b ù与y ǔ四s ì时sh í同t ón ɡ。

接ji ē天ti ān 莲li án 叶y è无w ú穷qi ón ɡ碧b ì,映y ìn ɡ日r ì荷h é花hu ā别bi é样y àn ɡ红h ón ɡ。

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杭州西湖的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诗人的好朋友。

④六月中:六月中旬。

⑤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⑥接天:与天空相接。

⑦映日:太阳光的照耀下。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导语《古诗两首》是部编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分别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和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两首古诗。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培养对于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一、课文概述《古诗两首》是一篇描写中秋节的诗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人雅士们最喜欢写诗的主题之一。

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们通过对夜空、月亮、家庭团圆等元素的描绘,抒发了他们对家乡、家人和美好生活的思念之情。

二、《秋夕》《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诗歌,共有七个句子。

这首诗以描绘夜晚的景象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以“銮舆卷尽西风”这样的形象化的描述来描绘夜晚的景象: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使人们感到心旷神怡。

接着,诗人描述了家庭团聚的场景,通过表现家庭的和睦和团结,传递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写意的手法展开,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

诗人运用了对偶句、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朴实自然,引人入胜。

三、《秋夕》《秋夕》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也是一首描写中秋节的诗。

与杜牧的《秋夕》不同的是,陆游的诗中更加注重细节描写,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再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云雾缭绕,月色如水。

他用“触目皆是心期”来形容自己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困境的痛苦和不满。

整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陆游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诗歌的共同点虽然这两首诗是不同时期的作品,但它们都以中秋节为主题,表达了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描写夜晚的景象:《秋夕》中的銮舆卷尽西风,《秋夕》中的云雾缭绕,月色如水,都是对夜晚景象的描绘,给人一种沉思和悠远的感觉。

2.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首诗中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家庭团聚的场景和对家人的思念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二首》是二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二、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绝、鹂、鸣、含、岭、泊”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穷、荷、绝、含、岭、吴”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并背诵两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景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1.认识“晓、慈、毕、竟、映、绝、鹂、鸣、含、岭、泊”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穷、荷、绝、含、岭、吴”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并背诵两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诗句,感受六月西湖的独特美景和对友人的眷恋;借助插图,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春天的美景。

五、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片)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介绍)(4)理解诗题。

部编版版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部编版版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一、《千家诗》1.《小儿垂钓》- 唐王之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怪他此处惜鱼心。

2.《登鹳雀楼》 -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静夜思》 -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4.《将进酒》 - 唐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買取。

二、《唐诗三百首》1.《春晓》 - 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2.《观书有感》 - 唐白居易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縱不至聖,至少可以做到有態度。

3.《绝句》 -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登高》 - 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唐诗选》1.《赋得古原草送别》 - 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江雪》 - 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踪滅。

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3.《江南逢李龟年》 - 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江南春》 - 唐杜牧千里蓝山碧海潮,五湖花雨洞庭潮。

人生如梦不关心,自在飞鸟无所依。

四、《宋词三百首》1.《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香樽,瑶瑟怨,佳节又重阳。

玉簪会稀且漏水,清瑟怨遥听,想故人、摇落狂飙。

烛影摇红,香销魂断,但教心似金钿坚。

2.《望江南》- 宋李清照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间。

花落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声声慢·寻寂寞觅孤亭》- 宋李清照寻寂寞觅孤亭,草色烟光残照里。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炼)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感受西湖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通过上校园网,互联网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他们通过Internet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一)初读1、自由练读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3、齐读(二)理解诗句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

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

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三、体会诗情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讨论)2、体会作者的感情。

(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

(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四、拓展学习1、回顾古诗。

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2、小组为单位。

上网查阅,自主学习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学习。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15《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15《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我会认
xiǎo 晓 cí 慈 bì jìng 毕 竟 yìng 映
我会读
晓之以理 慈爱 晓得 慈祥 春晓 慈善
毕业 竟然 竟敢
毕竟 映入
毕生 映照
识字眼,明诗句
学习要求:和小伙伴根据插图,结
合注释猜猜诗句的意思。
1.毕竟:到底。
2. 四时:一年四季。
3.无穷碧:无边的青绿。
4.别样红:和往常不一样的红。
连天的荷叶一望无际颜色碧绿,
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多诵读,试背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 )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资料链接: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杨万里 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 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 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都把对方看 作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 赴福州任职。杨万里在西湖边送林子方, 写下此诗。
我们学过哪些送别的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诗题 知诗人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
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他的 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 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 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 称诚斋先生。是“南宋四大家”之一。 著有《诚斋集》。
解诗题 知诗人
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晓出:清晨走出 送:送别
清晨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一、诗文《古诗二首》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之一,主要包括了两首古代诗歌作品。

这两首诗分别是《春晓》和《小石潭记》。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两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诗文内容1.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

诗人通过“春眠不觉晓”来表达春天清晨人们总是舍不得离开温暖的被窝,感到十分困倦的情景。

接着,诗人用“处处闻啼鸟”表达了春天早晨鸟儿啼鸣的声音萦绕在耳边。

然后,诗人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来暗示春天的风雨会导致花朵凋零,生命的无常以及人们对于春天美好景色的珍惜之情。

通过《春晓》这首古诗,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界的变化。

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对于自然的观察力和对于诗歌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小石潭记》石潭水清浅,石上无留脚。

云树若有情,钟声响无悔。

《小石潭记》由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以简洁清新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小石潭的景象。

诗中描述了石潭的水清澈而浅,人行走在石头上也不会留下脚印。

接着描述了四周的云和树仿佛有了感情般的变化,最后以“钟声响无悔”表达了时光匆匆流逝,钟声敲响以后不会回头,人们对光阴逝去的悔恨。

《小石潭记》通过简短的文字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象,寓意深远。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首古诗,孩子们能够培养观察细节的能力,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三、课文分析与学习方法1. 课文分析《古诗二首》是著名的经典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

这两首古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透过这两首古诗,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习方法在学习《古诗二首》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反复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中的意思,感受到诗歌的美。

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

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

第周年月日第节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风平镇印金小学董丽花【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读懂诗句,理解诗意,领会“无量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领会感情,感觉境界。

2、过程与方法:经过有感情地朗诵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尝诗人用词的精妙,意会诗人的寄情技巧,遇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领会诗人表现送其余别样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爱惜美好事物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理解要点词语“无量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领会表达的送别感情,感觉境界美。

教课难点:在朗读和理解中,品尝诗人用词的精妙,意会对分别之情的表达技巧,遇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课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收集相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课过程】一、口语训练读一读你找到的送别诗。

二、导入课题1、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谊、亲情。

今日就让我们带着恋恋不舍的依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2、读诗题,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时间、地址、人物)三、研究新知(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其余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指名两生,师生正音)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论)4.齐读,让我们一同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二)自学古诗,理解粗心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能够借助说明,也能够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沟通一下,假如碰到不懂的地方在上边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

(沟通要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明)3.理解了要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体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4.理解了诗的粗心,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一试注意读出诗的滋味。

(指名评论)如何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持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

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理解诗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指名两生,师生正音)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优质课件

走进传统文化
【都江堰】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稀世
珍宝,有防洪、灌溉及航运三利。四川 人民世世代代经营都江堰,不竭不休, 使都江堰久而愈振,生机蓬勃,滴滴点 点,润泽天府。都江堰不仅为我国水利 史上的伟大成就,也是世界水利史上利 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的典范。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熟 练掌握知识要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各抒己 见吧!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 点。 2、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15.古诗二首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目录
1.课前导入
4.古诗品读
2.字词学习
5.古诗赏析
3.古诗浅析
6.古诗拓展
1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 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知道那儿 最有名的景点吗?(西湖)
无论是久居这里的人,还是匆匆 而过的游人,都为它的美丽所倾倒。古 往今来,更是有很多的文人墨客用妙词 佳句来赞美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古诗详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指阳光。映照着日光。】 【别样:特别,不一样。】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叶分外艳丽鲜红。
古诗详解
诗的前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 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诗作者写的是晴好天 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前两 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 后,目的是突现景美。
4
诗词品读
古诗详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毕竟: 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二年级语文下册】【18部编2下】【第15课】《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课件PPT

【二年级语文下册】【18部编2下】【第15课】《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课件PPT
【18部编2下】【第15课】《古诗 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课件
初读:读准字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8部编2下】【第15课】《古诗 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课件
初读:体会韵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18部编2下】【第15课】《古诗 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课件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 白堤西端, 孤山南
麓,濒临外西湖。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 道:“秋舸人登绝 浪皱,仙山楼阁镜 中尘。”留传千古 的明万历年间的西 湖十景木刻版画中, 《平湖秋月》一图 也仍以游客在湖船 中举头望月为画面 主体。
【18部编2下】【第15课】《古诗 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课件
【18部编2下】【第15课】《古诗 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课件
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著名的西湖 十景之一,是西湖冬季 的一处独特景观。由于 断桥背城面山,正处于 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 上,视野开阔,是冬天 观赏西湖雪景最佳处所。 每当瑞雪初晴,如站在 宝石山上眺望,桥的阳 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 阳面望去,“雪残桥 断”,而桥的阴面却还 是白雪皑皑,故从阴面 望去,“断桥不断”。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8部编2下】【第15课】《古诗 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课件
初读:整体感知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的景 物?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8部编2下】【第15课】《古诗 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课件
【18部编2下】【第15课】《古诗 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知诗人
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 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 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 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
初读:读准字音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
1、搜集荷花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体会不同的美。 2、搜集送别诗,读一读,背一背, 体会不同的情。
诵读想象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 悟诗情
【宋】杨万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柳浪闻莺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花港观鱼位于苏堤南 端,北倚西山,它是 西湖风景区内规模最 大的公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初读:体会韵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初读:整体感知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的景 物?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曲苑:风荷位于西湖 西侧,岳飞庙前面。 游曲苑风荷,夏季最 佳。尤以三十八亩的 荷田令人瞩目,其中 风荷主景区植有数十 个品种的荷花。
诗人见到的是( 诗人见到的是(
)的荷叶。 )的荷花。
诗人见到的是( 接天 无穷碧)的荷叶。 诗人见到的是( 映日 别样红)的荷花。
三、明诗意
抓住描写荷叶、荷花的关键词, 和同桌交流你的体会。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 白堤西端, 孤山南 麓,濒临外西湖。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 道:“秋舸人登绝 浪皱,仙山楼阁镜 中尘。”留传千古 的明万历年间的西 湖十景木刻版画中, 《平湖秋月》一图 也仍以游客在湖船 中举头望月为画面 主体。
断桥残雪是著名的西湖 十景之一,是西湖冬季 的一处独特景观。由于 断桥背城面山,正处于 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 上,视野开阔,是冬天 观赏西湖雪景最佳处所。 每当瑞雪初晴,如站在 宝石山上眺望,桥的阳 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 阳面望去,“雪残桥 断”,而桥的阴面却还 是白雪皑皑,故从阴面 望去,“断桥不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 映日荷花
无穷碧 别样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毕竟: 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
月以外的其它时节。
诵读想象
Hale Waihona Puke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双峰插云自然风光 异常优美,峰势高 峻磅礴,晴雨晨昏 不同,尤在雨后或 阴翳多云天气,彩 云、白云或浓 或淡, 忽缠忽遮,是云是 山,一片朦胧。如 一幅壮观的水墨淋 漓而浓淡有致的山 水画卷展现在面前。
此景因南屏山下净慈寺的钟声而得名。 南屏山横互于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苍 翠,秀石玲珑,且多空穴。每苍烟暮 霭,万籁俱寂的黄昏,寺内几杵疏钟, 山应谷鸣,传声悠远,逗人情思,所 以人们就称之为"南屏晚钟",并成为 西湖十景之一。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宋】杨万里
学法指导:
一、释诗题 二、知诗人
三、明诗意 四、悟诗情
一、释诗题
【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 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 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 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