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复习效果检测02(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效果检测(二) 西方的政治制度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临沂质检)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公民具有同一血缘B.公民是政治统治者
C.公民具有献身精神D.形成了公民共同体
解析:选B 材料表明古代雅典公民积极参与城邦事务。

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公民是构成城邦的主体所导致的。

2.“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由“德谟”和“克拉西”两个词合成。

前一个词是“人民”和“地区”的意思,后一个词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

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

在梭伦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 A.实行陶片放逐法
B.为公职人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解析:选D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克里斯提尼实行陶片放逐法、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排除A、C。

B项是伯里克利时期的措施。

故答案为D。

3.阅读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A.民主范围狭小B.参政方式原始
C.国家权力滥用D.社会衰落
解析:选D 从雅典人口总数和雅典公民总数的对比可以看出,雅典的民主范围狭小;从抽签的产生方式可以得出雅典参政方式原始的结论;从罪名及审判结果可以得出雅典社会存在国家权力滥用的问题;雅典社会衰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2014·吉林模拟)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

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
解析:选D 由题干“债务人、债权人、死者”等看出,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社会阶层,排除A;B项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与材料中的“民事诉讼”“由法庭处理”不符;C项中的“获取利益”也与材料的中心相背离。

5.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罗马成文法形成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 )
A.公民社会的现实B.商品经济的要求
C.民主政治的传统D.民主机构的设立
解析:选A 根据所学史实题目问的是政治基础,所以先排除B。

罗马成文法的形成是由于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所以C、D都不正确,所以本题选A。

6.(2014·宁德模拟)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因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1714年以后,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

这表明,英国国王( ) A.逐步放弃行政权B.征税权受限制
C.被迫交出财政权D.立法权被剥夺
解析:选A 从材料“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涉及的应该是行政权,而不是征税权、财政权、立法权,B、C、D与题意不符合,排除。

答案为A。

7.(2014·日照模拟)下表所示的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C.公民普选权的实现D.代议制民主的完善
解析:选D 表格反映了英国议会改革使议席分配日趋合理、公平,对选举资格的限制逐渐降低,也使拥有选举权的范围不断扩大,这些反映了英国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因此D 正确。

8.(2014·昆明模拟)王从圣认为“卓越领袖引导型”的民主宪政制度途径是“在暴力手段推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宪政的过程中,通常会形成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

……卓越领袖如果选择宪政并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为宪政的运行树立典范,宪政就可能在这一政治领袖的引导下进入轨道,从而实现宪政目标”。

该类型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
C.德国D.美国
解析:选D 根据所学史实近代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两种,一种是英国开创的以议会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一种是美国开创的以总统为中心的联邦共和制。

9.(2014·广东六校联考)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
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③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④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A.①②③B.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D 过程图主要呈现法国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反复交替,并不能反映共和派和君主派政治力量对比,实际上在1875年前君主派力量占明显优势,③错误,含③选项排除。

10.(2014·皖南八校联考)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解析:选C 两图分别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美国三权分立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实质
上是君主专制未彰显权力制衡理念;美国总统没有绝对权威;两国代议机关议会、国会的职能都是立法;德意志的帝国议会是选举产生,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选择C项。

11.(2014·宝鸡模拟)古希腊的“民主”是指大多数人的统治,这在古希腊所有的政治学著作中是一个公认的标准。

它是一种“多数表决”的民主制。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是一种以个人主义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人民选举的权力机关行使民主。

对比古希腊和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得出正确结论是( )
A.二者的性质相同
B.两种制度下都不可能出现以权谋私
C.民主形式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变化
D.二者的使用对象基本相同
解析:选C 古希腊的民主是直接民主、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它存在权力滥用和误用的弊端;近代西方的民主是间接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选择C项。

12.(2014·宜春联考)“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迹。

”这个“政治奇迹”是( )
A.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B.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
C.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建立起共和政体
D.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君主立宪制
解析:选B 根据题干材料“会议和宪法”“人类历史的首创”分析,应选B项,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4·成都毕业班摸底)权力划分与制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洛克主张行政权与处理外事的权力虽有别,但实际上却不便于由互不隶属的人去执行。

体现在国王及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在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破坏国家的法律时,立法机构有权更换国王及政府。

——(据庄锡吕《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国家将落到暴政下面。

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

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同样不会遵守法律,因为法律是自己制定的。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材料三表1787年制宪会议关于立法问题的争论(节选)
史》)
材料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
第一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洛克与孟德斯鸠政治主张的异同点。

(6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上述争论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哪两大矛盾?(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争论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达成妥协的。

(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德国宪法中的民主因素。

(6分)
解析:(1)洛克与孟德斯鸠都主张议会掌握立法权,与国王的行政权相互牵制,从而防止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但洛克的政治主张实际上是议会与国王分权,孟德斯鸠则将行政权与处理外事合并,增加司法权,实行三权分立。

(2)第一小问由材料注释可知弗吉尼亚州相对新泽西州是大州,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在一些项目中存在明显的分歧。

从立法权的来源和权力范围看,还存在加强中央权力、还是强化地方权力的矛盾。

第二小问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参议员每州两名,倾向于小州;而众议员按人口比例分配,倾向于大州,因此国会参众两院人数规定兼顾大州与小州的利益。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的权力,同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可见1787年宪法是多元利益妥协的结果。

(3)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但也有些
民主因素,如规定帝国议会产生方式有直接选举,议会作为代议制机构拥有并且行使一定的立法权,体现了德意志由专制制度向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过渡。

答案:(1)相同点:都主张实行分权的政治体制;都反对专制统治;都主张实行代议制。

(任答两点即可)
不同点: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处理外事的权力,即两权分立;孟德斯鸠增加了司法权,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或孟德斯鸠强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妥协: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参议员每州两名(平等制),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多少选出(比例制)。

(3)因素:建立代议制机构;依宪法治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议会拥有立法权(或议会有一定的权力)。

(任答两点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1689年) 材料二在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紧张局面,促使议会授权总统紧急时刻的特别权力,罗斯福据此得以实施其“新政”措施。

……在英国,战争极大扩大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权力,丘吉尔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绕过议会而由战时内阁直接做出,这种做法的结果自然是首相权力的巨大增长。

……二战后,德国重建时期,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及其办公室成了实际上的政府中枢。

……在法国,戴高乐制定的第五共和国宪法剥夺了议会选举总统的权利,赋予总统以任命总理的权力、特殊情况下的“非常权力”以及越过议会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特殊权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地位”的确立有何历史意义?(8分)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议会地位发生的变化。

(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8分)
解析:(1)材料一以法律的形式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和军事权,从而确立议会权力中心的地位。

议会权力中心地位的确立的历史意义可以从政治(代议制民主政治
确立)、经济(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人文主义精神)、社会转型等方面进行分析。

(2)抓住材料信息“授权总统紧急时刻的特别权力”、“战争极大扩大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权力、绕过议会”、“总理阿登纳及其办公室成了实际上的政府中枢”、“赋予总统以任命总理的权力、特殊情况下的‘非常权力’以及越过议会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特殊权力”,归纳出议会地位的变化,行政权取代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提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紧张局面”、“战争”、“二战后,德国重建时期”,再结合书本知识政治(冷战需要)、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社会(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答案:(1)地位:议会权力高于行政权(王权),处于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

意义:有利于资产阶级反抗专制王权的斗争;成为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的前提和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维护民众的政治权利;是西方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

(回答任意四点即可。

)
(2)变化:行政权力日益超过议会权力、议会在国家政治权利体系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失去了议会至上的地位、行政权成为了事实上的权力中心。

原因: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社会因贫富差距等问题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社会分裂,在社会重建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自由主义时期结束,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积极有为;一战中政府的职能有所加强;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也要求政府获得较大的权力;二战及战后西方社会的重建都促进了政府权力的增强;长期的冷战以及社会主义对西方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行政权力。

(任意四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