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知识点
中医诊断知识点
中医诊断知识点中医诊断的基本知识点:1. 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又称“四诊合参”。
2.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3.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通过听患者的呼吸、语言、咳嗽等声音,以及嗅患者的口气、排泄物等气味来辅助诊断。
4. 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生活环境等信息,以了解病情。
5.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脉诊是通过触摸脉象来了解病情,按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身体部位来判断病情。
6. 辨证论治: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以及正邪关系,然后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7. 舌象:舌象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舌质、舌苔、舌下脉络等,不同的舌象反映了不同的病情。
8. 脉象:脉象是中医切诊的重要内容,包括浮沉、迟数、虚实等,不同的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情。
9. 证候:证候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正邪盛衰等内容。
其中脉象是指医生通过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感知脉象的变化,从而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脉象的分类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脉象分类:1. 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2. 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3. 迟脉:脉象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少于 60 次)。
4. 数脉:脉象一息五至以上(每分钟 90 次以上)。
5. 虚脉: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
6. 实脉: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有力。
7. 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8. 涩脉:脉象往来艰涩,迟滞不畅,如轻刀刮竹。
9. 弦脉: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这些分类只是一些基本的脉象类型,实际上脉象的表现非常复杂,需要医生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准确判断。
同时,脉象也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如望诊、闻诊、问诊等,综合分析病情,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如果你对脉象感兴趣,建议你向专业的中医医生咨询,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中医诊断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也是医学教育中的重点科目之一。
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诊合参的方法,以及脉诊、舌诊、病理分析等内容。
本文将主要介绍中医诊断学的必考知识点,包括四诊合参、脉诊、舌诊、病理分析等内容。
一、四诊合参1.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形体、舌苔、口唇等外在表现,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望诊的重点是观察患者的气色、形态、眼底、毛发、舌苔等外在表现,以及面部表情、言语、姿势等信息。
通过望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病程变化等情况。
2.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腹鸣等声音,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闻诊的重点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音、腹部声响等情况,以及了解患者的言语、呼吸、咳嗽等信息。
通过闻诊可以了解患者的气机状况、脏腑功能、症状变化等情况。
3. 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疾病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病情变化等情况。
问诊的重点是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日常生活、饮食等情况,以及了解患者的情绪、性格、性生活等信息。
通过问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病因、病机、发展规律等情况。
4. 切诊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腹部、舌脉等部位进行触诊,来了解患者的腹部脏器、脉搏等状况。
切诊的重点是对患者的腹部按压,了解脏腑肿大、压痛、包块等情况,同时触诊舌脉、腹部脉等部位,了解患者的脉象、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信息。
通过切诊可以了解患者的腹部脏腑状况、气血循环、脏腑功能、病位病性等情况。
以上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四种诊查方式,可以获得患者的全面信息,为后续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二、脉诊脉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了解患者的脉象、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信息。
脉诊的主要内容包括脉象、脉理、脉度、脉形、脉势、脉数等方面的观察与分析。
通过脉诊可以了解患者的脉搏特征,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病机变化等情况,为制定诊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一、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1、整体审察2、诊法合参3、病证结合历年考试题1、属于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以常达便B.见微知著C.司外揣内D.四诊合参E.以上均非答案:D第二单元一、问寒热恶寒:病人自觉寒冷,加衣近火,不解其寒。
多因外邪袭表。
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加衣近火,可减其寒。
多因阳失温煦。
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全身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
1、恶寒发热概念: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发热的感觉,即寒热并见。
意义:主表证。
历年考试题1、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A.疟疾病证B.湿温病证C.外感表证D.半表半里证E.阳明病证答案:C2、但寒不热概念:但感恶寒而无发热。
意义:主里寒证。
分类:(1)新病恶寒:实寒证。
(2)久病恶寒:虚寒证。
历年考试题1、久病畏寒,临床多见于那种证候A.气虚B.阳虚C.表寒D.实寒E.以上均非答案:B3、但热不寒概念:病人但感发热而无怕冷叫但热不寒。
分类:①壮热。
②潮热。
③微热。
(1)壮热概念:病人高热,持续不退(39度以上)。
病机:里热亢盛,蒸达于外。
意义:主里实热证。
(2)潮热概念:指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日哺潮热:热势较高,日哺热甚。
属阳明腑实。
午后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属湿温病,湿遏热伏。
夜间潮热:入夜低热,骨蒸发热。
属阴虚火旺。
(3)微热概念:轻度发热,热势较低,多在37-38 度之间。
意义:温热病的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
分类:①阴虚发热。
②气虚。
③小儿夏季热。
历年考试题1、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者属于A.阴虚潮热B.阳明潮热C.湿温潮热D.气虚发热.E.阳明经热答案:C2、发热每于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乏力,自汗,气短者,其证型是A.阴虚B.肝郁C.气虚D.血虚E.阳虚答案:C3、小儿夏季长期发热,秋凉自愈,其病机是A.气虚B.血虚C.阴虚D.气血两虚E.气阴两虚答案:E 4、往来寒热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
201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重点
第一篇常见症状2、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
低热:37.5-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41℃以上。
不超过42℃。
4、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多见),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炎症渗出物、细菌毒素、无菌性坏死组织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即IL-1,IL-6,TNF,IFN)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5、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高热期。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内体温差大2度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可达数度,无热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见于疟疾。
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的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波状热:体温逐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见于布鲁菌病。
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6、以发热为诉的问诊要点:(1)应注意询问与感染有关的病史,诱因,和发病情况,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并注意发病的季节和地区;(2)发热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缓急和发热程度;(3)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热型;(4)伴随症状,如:寒战,意识障碍,咳嗽,咳痰,腹泻,尿路感染,皮疹,结膜充血,肝脾肿大,口唇单纯疱疹,淋巴结肿大等;7、咳嗽问诊要点、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发病年龄与性别、咳嗽的性质、咳嗽出现的时间与节律、咳嗽的音色、痰的性质与量、伴随症状。
诊断学基础执业医师精华笔记(中医、中西医结合)
诊断学基础执业医师精华笔记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中医医学诊断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医学诊断学知识点总结一、概述中医医学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
诊断是中医学的基本功和重要环节,它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还包括辨证和鉴别诊断等。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病名、病因、病机、病程、病证、病候等内容。
二、四诊1. 望诊:望诊包括望舌、望色、望脉、望眼、望形态等。
通过望诊可以了解病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的发展趋势,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舌苔白厚可推测为表邪未解,舌苔黄腻可推测为湿热内蕴等。
2. 闻诊:闻诊主要包括问诊和闻声。
问诊是通过患者的自述症状、病史等情况形成对疾病的认识,而闻声则是通过听患者的语音和呼吸声来判断疾病的状况。
例如,患者自述全身关节疼痛,眩晕、头痛等,可以推测为风湿痹症,而患者呼吸时出现鸣响等,可推测为肺病。
3.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病史,对疾病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问及患者有发热、恶寒、头痛、咽痛等症状,可以推测为伤风感冒。
4. 切诊: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观察和判断,了解病情的脉象。
切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轻重缓急,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三、辨证辨证是中医医学诊断的重要环节,包括辨证论治和辨证施治两部分。
辨证论治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及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等,对患者的病机、证候和病因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明确疾病的辩证类型和病情特点,找出病证的规律和共性,为确定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辨证施治是指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确定治疗方案,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
辨证是中医医学的特色之一,它强调辩证分型、辨证立法,针对不同的辩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治疗原则。
四、病名病名是指疾病的名称,是对某种疾病的集体概括。
病名的掌握与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中医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2019执业中药师《综合知识》复习资料:中医诊断基础
2019执业中药师《综合知识》复习资料:中医诊断基础第一节中医诊断学概述寒热用以分辨疾病的属性;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虚实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
第二节四诊-望诊(一)望色1.白色的临床意义主虚寒证、失血证。
2.黄色的临床意义主虚证、湿证。
黄为脾虚、湿蕴的征象。
故脾失健运,而气血不充,或水湿不化者,面即常见黄色。
面色淡黄,枯槁无泽,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之故,若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
如面、目、身俱黄,称为黄疸,其中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3.赤色的临床意义主热证。
赤为血色。
热盛而致脉络血液充盈则面色红赤。
故面赤多见于热证。
若满面通红,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的实热证,仅颜部潮红,则多属阴虚而阳亢的虚热证,如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多为戴阳证,是虚阳上越的危重症候。
4.青色的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
青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的气色。
盖寒主收引,寒盛而留于经脉,则经脉拘急不舒,阻碍气血的运行,或气滞而凝,或血阻而瘀,都可使面色发青,甚至出现青紫色。
如阴寒内盛,心腹疼痛,可见苍白而带青的面色;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不畅,可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为气虚血瘀所致。
又有小儿高烧,面部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最易察见,往往是惊风的先兆。
5.黑色的临床意义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
黑为阴寒水盛的病色。
寒水阴邪所以过盛,主要在于肾阳的虚衰。
肾为水火之脏,阳气之根。
阳虚火衰,则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血行不畅,故面多见黑色。
目眶周围见黑色,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
若面黑而干焦,则多为肾精久耗。
(二)望舌质和舌苔1.望舌质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1)望舌色主要观察舌质颜色的异常变化①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
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证。
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知识点精要总结.doc
中医诊断学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审查内外、辩证求因、四诊合参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的概念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脉诊专著《脉经》问诊1、问诊的一般内容A.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婚否等。
B.生活史(习惯):生活经历、饮食嗜好、劳逸起居等。
C.家族史:传染病、遗传病。
D.既往史:既往健康情况和曾患过的主要疾病。
如素体肝阳上亢者,易中风;患有癫狂病者,常因精神刺激而复发。
(问小儿:预防接种、传染病及传染病接触史。
)E.起病F.十问歌》(明·张景岳)G.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H.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I.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J.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K.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全过程(病变过程、诊治过程、现在症状)。
L.2、现在症状(9):寒热、汗、疼痛、头身脘腹、耳目、饮食口味、睡眠、二便、妇女。
A.问寒热①恶寒:病人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②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全身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
③但寒不热:病人但感畏寒而无发热。
特点:病人常自觉怕冷,但加衣近火可缓。
B.问汗: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出于体表者。
里证有汗——阳气虚,阴虚,里实热,里证无汗——阳虚或津血亏虚。
亡阴、亡阳;D.问头身(1)头部: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髓聚而为脑。
【头痛】a.部位①前额部连眉棱骨痛——阳明经头痛(面、额);②侧头部,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为甚——少阳经头痛;③后头部连项痛——太阳经头痛(头顶、后头、面颊);④巅顶痛——厥阴经头痛;⑤头痛连齿——(足)少阴经头痛;*⑥头痛晕沉,腹泻自汗——太阴脾经头痛。
*b.性质I、实证:发病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痛无休止——外感。
①风寒头痛:头痛连项,遇风加重(与中内联系记忆);②风热头痛:头痛怕热、面红目赤;③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羌活)。
中医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总结
中医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医诊断学1、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症结合。
2、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新病恶寒→里实寒证;久病恶寒→里虚寒证;3、壮热是指高热(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属里湿热证;潮热是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症状;下午3-5时热势较高者,称为日甫潮热,常见于阳明腑实证;午间及夜间有低热者,成为午后或夜间潮热,多属于阴虚火旺所致。
4、引起微热的原因有:气虚、血虚、阴虚、气郁(郁热)、气阴两虚。
5、寒热往来无定时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有定时者多见于疟疾。
6、自汗→多见于气虚和阳虚;盗汗→多见于阴虚证;绝汗→常见于亡阴亡阳的表现;战汗→是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7、头痛的位置:阳明头痛(前额连眉棱骨);太阳头痛(后台连项);少阳头痛(头两侧);厥阴头痛(头顶痛);少阴头痛(头痛连齿)。
8、渴喜热饮而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多为痰饮内停所致;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有淤血的表现。
9、消谷善饥,兼多饮多食,形体消瘦着,多为消渴病;消谷善饥,兼大便溏泻者,属胃强脾弱;饥不欲食→多属于胃阴虚。
10、五色主病:赤色:主热证,亦可见戴阳证;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黄色:主脾虚、湿证;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11、五轮学说:瞳仁属于肾,称为水轮;黑睛属于肝,称为风轮;白睛属于肺,称为气轮;眼睑属于脾,称为肉轮。
12、正常舌象:淡红色、薄白苔13、舌色:淡白色主气血两虚、阳虚;红舌主实热、阴虚;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紫舌主血行不畅。
舌形:老嫩舌(老舌多见实证、嫩舌多见虚证)、胖瘦舌(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乏;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点刺舌(主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甚)、裂纹舌(多属于热甚伤津)、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停证)。
《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
《中医诊断学》考点精华总结
【中医诊断学】
一、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1、诊断:即诊断学概念,是指通过收集病人的诊断资料,运用中医学理论、技术诊断其疾病的过程。
2、诊断原则:即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原则,是指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着重掌握时空环境及脏腑功能失调的变化,运用综合的技术收集、分析和诊断疾病的一个系统。
二、中医诊断的具体内容
1、言语诊断:是指从言谈的方式上收集患者就医的原因,全面体会患者的身心状况,收集信息。
2、头部诊断:是指从患者头部体表状态,观察其病史和症状变化情况,收集信息,可以反映脏腑功能失调。
3、脉象诊断:是指从患者每天的脉象变化情况出发,收集患者脉象变化,判断患者状态,判断患者脏腑功能失调的程度。
4、体征诊断:是指从患者的身体表型出发,观察患者身体的大型状态,收集患者脏腑功能失调的信息,判断患者的病情。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要求
1、综合性:即辨证论治的思想,是指综合多种诊断资料,运用综合诊断手段,在诊断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程序。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绪论要点: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1.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望面色要点:1.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常色:1)主色: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一生基本不变,故称为主色。
由于种族和遗传等原因,主色可有偏青、偏赤、偏黄、偏白、偏黑的不同。
2)客色:是指受各种非疾病因素影响,面部发生的色泽变化。
常见的因素有气候、昼夜、情绪、饮食。
气候:受四季气候不同的影响,面色可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春季面色稍青,夏季面色稍赤,长夏面色稍黄,秋季面色稍白,冬季面色稍黑。
昼夜:白昼卫气浮于表,则面色略显红润;黑夜卫气沉于里,则面色微淡而干。
情绪:喜则面赤,怒则面青,忧则色沉,思则面黄,悲则泽减,怒则面白。
饮酒、饥饱:酒后脉络扩张,则面红目赤;饱食则面容润泽光亮;过饥则面色泽减而微枯。
3)意义:提示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
病色:分类五色常色善色恶色青如以縞裹绀如翠羽如草兹赤如以縞裹朱如鸡冠如衃血黄如以縞裹括萎实如蟹腹如枳实白如以縞裹红如豕膏如枯骨黑如以縞裹紫如乌羽如炲意义:1)善色: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的表现,多预后良好。
2)恶色:表明脏腑精气衰败,不能上荣于面,多预后较差。
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1)青色:主淤血、肝病(气滞)、痛症、惊风。
多因经脉瘀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面色淡青,多为虚寒证。
面色青黑,多为实寒证、剧痛,也可见于肝病迁延日久。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憋闷疼痛者,多属心阳虚衰兼心血瘀阻的胸痹;若心悸、胸痛反复发作、突发剧烈胸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冷汗不止者,属心阳暴脱证;若咳喘气促,呼吸不利,多为肺气壅滞。
小儿高热,若见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
2)赤色: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
多因热盛而络脉扩张,面部气血充盈所致,亦可见于虚阳浮越临床表现:满面通红者,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火热炽盛的实热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中医执考考生复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一、舌诊(1)舌诊的内容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
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o老舌:实证o嫩舌:虚证。
o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盛虚浊相搏上渍。
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o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o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o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o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o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
o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o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o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o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o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o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
o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
气血两虚、热极动风。
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
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医,学教育网整理。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乂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黃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朵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黃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黃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一一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一一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I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I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 望诊: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特征,包括面色、舌苔、舌质、脉络等,来判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2. 闻诊:通过听取病人的声音、呼吸、咳嗽等,来判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3. 问诊:通过询问病人病史、症状、体验等,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情。
4. 切诊:通过触诊病人的身体部位,包括脉搏、经络、腹部等,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
5. 四诊合参:将望、闻、问、切四诊的结果综合分析,相互参照,得出诊断结果。
6. 体质辨析:根据病人的体质特征,包括先天禀赋、后天养生、体态、精神等,来判断疾病易发倾向和治疗方案。
7. 拟诊与辨证:根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验等,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疾病的辨析和拟定诊断。
8. 望闻问切诊疗法:根据望、闻、问、切四诊结果,针对病人的病理变化和体质特征,制定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治疗
方案。
9. 鉴别诊断: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疾病的症状、体征等特点,对相似的疾病进行区分和诊断。
10. 诊断思维:中医诊断学不仅关注具体的症状表现,还注重对疾病的病机、辨证、疗法的整体思考和把握。
以上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诊断学有一定的帮助。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第一单元症状学症状: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病人感觉,如头痛)体征:医师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客观诊断意义的征候,如颈项强直)_、发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热的病因:1 •各种病原体的感染性发热(临床最多见)2.非感染性发热(~)发热的临床分度:低热37.3〜38°C;中等度热38.1〜39°C;高热39.1〜41匸;超高热41 °C二、头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症等点三、胸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痛的病因:胸壁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纵隔疾病、其他如食管病等(二)胸痛的问诊要点1、发病年龄:青壮年多见于胸膜炎、心肌炎等;老年人多见心绞痛、心肌梗死、肺癌等2、部位:(1)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常牵涉至左肩背、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及小指(2)食管、膈和纵隔肿瘤的疼痛:位于胸骨后(3)患侧的腋前线及腋中线附近:见于自发性气胸、急性胸膜炎的胸痛4、胸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时间短暂;心肌梗死疼痛持续时间长且不易缓解5、胸痛的诱因与缓解因素(1)心绞痛:诱因:劳累、精神紧张;缓解因素:硝酸甘油含服,心肌梗死无效(2)反流性食管炎:服用抗酸剂减轻或消失6、伴随症状:咯血——肺脓肿、肺梗死、支气管肺癌呼吸困难——肺球菌肺炎、自发气胸、胸膜炎、肺栓塞血压下降/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四、腹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腹痛的病因:腹壁疾病、腹腔脏器病变如梗阻、胸腔内脏器质病变致牵涉痛、全身性疾病(-)腹痛的问诊要点1、病史及年龄:儿童腹痛常见于肠道蛔虫症、肠套叠;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多发生在青壮年;中老年警惕恶性肿瘤2019中医执业康康笔记 微信・kl732741917诊断学基础-2-3、 程度及性质:消化性溃疡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隐痛;灼痛突然剧烈刀割样可能并发发急性穿孔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肝癌疼痛:进行性锐痛4、 诱发加重或缓解腹痛的因素:胆囊炎或胆石症有进食油腻史;急性胰腺炎有暴饮暴食、酗酒史5•伴随症状:(1)伴血便:急性者见于急性菌痢、肠套叠(2) 伴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疼吐胀闭):胃肠梗阻五、咳嗽与咯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咳嗽的病因: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疾病(胸膜炎、气胸)、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他 (二)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1、 咳嗽的性质(1)干性咳嗽: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知识点
诊断学基础1、血清病-**反应2、弛张热39以上24小时波动超过2度败血症风湿热结核化脓3、稽留热39度以上24小时不超过1度肺炎链球菌伤寒4、呕血与黑边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5、心梗发热为吸收热急性胆囊炎多发热并寒战6、癫痫抽搐前有先兆7、实质性器官被寒气组织覆盖-浊音8、甲低-粘液水肿貌9、皮肤色素沉着——阿迪森病10、支气管呼吸音——胸骨上窝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角附近11、主动脉第二听诊区舒张期杂音——动脉导管未闭12、心前区隆起常见于先心病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13、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两个半月瓣关闭的震动14、二尖瓣狭窄-心尖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舒张期震颤左侧卧位明显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流加速15梨形心——左房增大肺动脉段膨出16、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右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减轻17、腹水大于1000ml出现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肝脏触诊——冲击触诊法18、上腔静脉受阻向下下腔静脉向上(曲张)门静脉高压脐上向上脐下向下19、周围性面瘫——同侧面肌麻痹中枢性瘫痪——病理反射阳性20、肌力:0瘫痪1内缩无动2水平3无抵抗4抵抗差5正常21、肝昏迷——扑翼样震颤22、共济失调——美尼尔23、匙状甲——贫血风湿热甲癣24、锥体外系——铅管样强直25、吗啡中毒——呼吸过缓瞳孔缩小肺炎——呼吸过快26、大量胸腔积液-呼吸音消失27、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膜散在出血点28、维生素A缺乏-角膜软化39、上颌窦——颧部压痛40、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41、凯尔尼格征-病变累及脑膜42、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寄生虫-嗜酸僧高43、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或用铁剂治疗一周血小板升高44、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降低45、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会出现幼稚红细胞47、2500ml多尿100ml无尿48、心衰尿中可出现管型肾衰——蜡样管型49、内生肌酐清除率反应肾小管的滤过功能50二氧化碳结合律降低——代谢性酸中毒51、AFP——肝癌支气管哮喘IgM明显升高急性炎症血清补体升高52、棕褐色痰——阿米巴脓肿尿比重尿量升高——糖尿病53、狂犬病——中性粒细胞升高54、正常心电轴0-90度QRS心室肌除极55、前间壁心梗V1V256、X线自然对比对明显的是胸部胸膜粘连最常见部位——肋膈角57、大叶性肺炎实变期会出现典型X线表现58、原发综合症——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及结核性淋巴管炎组成的哑铃状影59、血播性肺结核——2型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60、回盲部检查-全消化道造影61、头颅外伤首选——CT纵膈肿物首选CT62、肾功能不全——病理生理诊断传染病1、传染病原体免疫流行2、潜伏性感染:病原——免疫低——发病相对状态无症状不排病原3、熟悉潜伏期是为了确定检疫期4、主动免疫:菌苗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5、构成感染的三大因素:人体病原体外环境6、感染最常见——隐性感染——无症状有免疫首见IgM7、传染恢复期IgG艾滋病乙肝通过体液传播8、急性HBV首现抗HBc乙肝窗口期——抗HBc9只有乙型肝炎为DNA病毒10、急性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休息11、丙型肝炎——黄病毒戊型肝炎——杯状病毒——食物传播12、病程超过半年为慢性肝炎超过两个月——慢性菌痢13、HbeAg传染性强复制活跃14、乙肝疫苗成分为HbsAg15、流行性出血热——肾脏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病毒IgM抗体高度升高头痛眼眶痛腰痛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恢复内失血浆性休克16、高压蒸汽不可杀灭HIVAIDS常见卡波济肉瘤17、SARS首发症状发热——呼吸消化传染18、流脑飞沫传播低热头痛皮肤瘀点(败血症期)——青霉素米汤样呼吸道传播内病毒有脑膜刺激征——脱水降颅压19、伤寒发热皮疹脾肿大诺氟沙星胆囊慢性带菌(氨苄西林)血培养可诊断3周多在回肠穿孔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OH肥达反应骨髓培养第六日出疹慢性带菌传播普通型伤寒吃去高热轻型中度发热顿挫型伤寒病急典型一周痊愈20、我国最常见福氏痢疾杆菌以转为慢性中毒菌痢——微循环障碍——2-7岁多发腹痛泄不明显志贺菌属——侵袭力和内毒素乙状直肠宋氏杆菌在外环境生存最强21、霍乱肠毒水样便关键补液——氟哌酸血浆比重可判断霍乱脱水程度霍乱弧菌为G阴性有鞭毛运动活跃为O1群22、菌痢——果酱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基础
1、血清病-**反应
2、弛张热39以上24小时波动超过2度败血症风湿热结核化脓
3、稽留热39度以上24小时不超过1度肺炎链球菌伤寒
4、呕血与黑边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
5、心梗发热为吸收热急性胆囊炎多发热并寒战
6、癫痫抽搐前有先兆
7、实质性器官被寒气组织覆盖-浊音
8、甲低-粘液水肿貌
9、皮肤色素沉着——阿迪森病
10、支气管呼吸音——胸骨上窝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角附近
11、主动脉第二听诊区舒张期杂音——动脉导管未闭
12、心前区隆起常见于先心病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13、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两个半月瓣关闭的震动
14、二尖瓣狭窄-心尖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舒张期震颤左侧卧位明显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流加速
15梨形心——左房增大肺动脉段膨出
16、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右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减轻
17、腹水大于1000ml出现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肝脏触诊——冲击触诊法
18、上腔静脉受阻向下下腔静脉向上(曲张)
门静脉高压脐上向上脐下向下
19、周围性面瘫——同侧面肌麻痹中枢性瘫痪——病理反射阳性
20、肌力:0瘫痪1内缩无动2水平3无抵抗4抵抗差5正常
21、肝昏迷——扑翼样震颤
22、共济失调——美尼尔
23、匙状甲——贫血风湿热甲癣
24、锥体外系——铅管样强直
25、吗啡中毒——呼吸过缓瞳孔缩小肺炎——呼吸过快
26、大量胸腔积液-呼吸音消失
27、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膜散在出血点
28、维生素A缺乏-角膜软化
39、上颌窦——颧部压痛
40、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
41、凯尔尼格征-病变累及脑膜
42、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寄生虫-嗜酸僧高
43、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或用铁剂治疗一周血小板升高
44、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降低
45、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会出现幼稚红细胞
47、2500ml多尿100ml无尿
48、心衰尿中可出现管型肾衰——蜡样管型
49、内生肌酐清除率反应肾小管的滤过功能
50二氧化碳结合律降低——代谢性酸中毒
51、AFP——肝癌支气管哮喘IgM明显升高急性炎症血清补体升高
52、棕褐色痰——阿米巴脓肿尿比重尿量升高——糖尿病
53、狂犬病——中性粒细胞升高
54、正常心电轴0-90度QRS心室肌除极
55、前间壁心梗V1V2
56、X线自然对比对明显的是胸部胸膜粘连最常见部位——肋膈角
57、大叶性肺炎实变期会出现典型X线表现
58、原发综合症——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及结核性淋巴管炎组成的哑铃状影
59、血播性肺结核——2型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
60、回盲部检查-全消化道造影
61、头颅外伤首选——CT纵膈肿物首选CT
62、肾功能不全——病理生理诊断
传染病
1、传染病原体免疫流行
2、潜伏性感染:病原——免疫低——发病相对状态无症状不排病原
3、熟悉潜伏期是为了确定检疫期
4、主动免疫:菌苗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5、构成感染的三大因素:人体病原体外环境
6、感染最常见——隐性感染——无症状有免疫首见IgM
7、传染恢复期IgG艾滋病乙肝通过体液传播
8、急性HBV首现抗HBc乙肝窗口期——抗HBc
9只有乙型肝炎为DNA病毒
10、急性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休息
11、丙型肝炎——黄病毒戊型肝炎——杯状病毒——食物传播
12、病程超过半年为慢性肝炎超过两个月——慢性菌痢
13、HbeAg传染性强复制活跃
14、乙肝疫苗成分为HbsAg
15、流行性出血热——肾脏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病毒IgM抗体高度升高头痛眼眶痛腰痛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恢复内失血浆性休克
16、高压蒸汽不可杀灭HIVAIDS常见卡波济肉瘤
17、SARS首发症状发热——呼吸消化传染
18、流脑飞沫传播低热头痛皮肤瘀点(败血症期)——青霉素米汤样呼吸道传播内病毒有脑膜刺激征——脱水降颅压
19、伤寒发热皮疹脾肿大诺氟沙星胆囊慢性带菌(氨苄西林)血培养可诊断3周多在回肠穿孔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OH肥达反应骨髓培养第六日出疹慢性带菌传播
普通型伤寒吃去高热轻型中度发热顿挫型伤寒病急典型一周痊愈
20、我国最常见福氏痢疾杆菌以转为慢性中毒菌痢——微循环障碍——2-7岁多发腹痛泄不明显
志贺菌属——侵袭力和内毒素乙状直肠
宋氏杆菌在外环境生存最强
21、霍乱肠毒水样便关键补液——氟哌酸血浆比重可判断霍乱脱水程度霍乱弧菌为G阴性有鞭毛运动活跃为O1群
22、菌痢——果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