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第二十四课时(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第二十四课时(含解析)

第二十四课时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1.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张仪停止学业后去游说各国诸侯。

(关键点:已,停止;而。

)2.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于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打了数百板。

(张仪拒不承认也)不服气,(他们只得)放了他。

(关键点:执,抓捕;释,释放;省略句。

)3.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你(要是)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呢?(关键点:安,怎能。

) 附:参考译文张仪停止学业后去游说各国诸侯。

他曾经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后来楚相发现丢了玉璧。

他的门客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贫困,行为不端,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

”(于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打了数百板。

(张仪拒不承认也)不服气,(他们只得)放了他。

他的妻子说:“唉!你(要是)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说:“舌头还在。

”张仪说:“这就够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齐晋相与战。

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张仪列传阅读答案

张仪列传阅读答案

篇一:张仪列传阅读答案篇二:张仪列传阅读答案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张仪传》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史记张仪列传》节选)习题检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楚相亡璧:丢失 b.因而数让之曰:谦让 c.始吾从若饮:你 d.我顾且盗而城:你的 2.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始速祸焉 b.此在吾术中而不悟/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c.以子之材能/举以与人 d.张仪之来也/句读之不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 b.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 c.因而数让之曰 d.子毋读书游说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指代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得此辱乎此,掠笞数百。

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陈轸者,游说之士。

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

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

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

” 王曰:“仪之言果信矣。

”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

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 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

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

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

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

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

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

”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

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

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

'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

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 ”惠王曰:“善。

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馀,为寡人计之。

”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

臣主与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题目】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恶:厌恶B. 仪之言果信矣信:真实C. 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售:嫁出去D.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须:等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将为国交也王以其言为然B.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有顷而病C.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非独仪知之也D.出妇嫁于乡曲者问于左右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B.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C.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此陈轸之计也D. 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此陈轸之计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张仪在秦惠王前说陈轸打算离开秦国,投靠楚国。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阅读答案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阅读答案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阅读答案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

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

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

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悄含怒之日久矣。

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

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

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

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

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

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

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

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

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

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

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

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

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

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

”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绳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的楚、赵、韩、魏、燕、齐六国。

《张仪受辱》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仪受辱》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仪受辱》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①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②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③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1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子始与苏秦善(2)因而数让之(3)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4)使人微随张仪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B.念莫可使用于秦者C.与同宿舍D.方且报德18.把文中的画直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19.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两句话分别反映了张仪当时□□□□和□□□□的心理状态。

(2分)20.苏秦先召辱张仪后“暗中”相助的原因是什么?(5分)参考答案16.(4分)(1)交好(2)责备(3)如愿,实现(4)暗暗地17.(3分)D18.(5分)苏君担心秦国进攻赵国使合纵的约定失败,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取得秦国大权,因此激怒您,让我暗中送给您钱财,这全是苏君的计谋。

张仪诳楚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仪诳楚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仪诳楚》阅读答案(附翻译)张仪诳楚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师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1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如果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哀伤C.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责:责问,质问D.富贵不能淫淫:过度,不节制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张仪相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张仪相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张仪相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材料一:张仪相秦,谓昭雎曰:“楚无郗、郢、汉中,有所更得乎?”曰:“无有。

”曰:“无昭过、陈轸有所更得乎?”曰:“无所更得。

”张仪曰:“为仪谓楚王逐昭过、陈轸,请复汉中。

”昭雎归报楚王,楚王说之。

有人谓昭过曰:“甚矣,楚王不察于尊名者也。

韩求相工陈藉而周不听,魏求相綦母恢而周不听,何以也? 周君曰:‘是列县畜我也。

’今楚,万乘..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

今仪曰逐君与陈轸而王听之,是楚自行不如周,而仪重于韩、魏之王也。

且仪之所行,有功名者秦也,所欲贵富者魏也。

欲为攻于魏,必南伐楚。

故攻有道,外绝其交,内逐其谋臣。

陈轸,夏人也,习于三晋之事,故[3]逐之,则楚无谋臣矣,今君能用楚之众,故亦逐之,则楚众不用矣,此所谓内攻之者也,而王不知察。

今君何不见臣于王,请为王使齐交不绝。

齐交不绝,仪闻之,其效汉中必缓矣。

是昭雎之言不信也,王必薄.之。

”(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改) 材料二:陈轸与张仪俱事秦息王,皆贵重,争宠。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

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

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

”王曰:“仪之言果信.矣。

”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

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

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

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

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

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注]故:这里相当于“若”,表假设。

《张仪诳楚》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仪诳楚》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仪诳楚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张仪受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张仪受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张仪受答阅读习题及答案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假设饮,我不盗而①璧,假设笞我。

假设善守汝国,我顾②且③盗尔城!” (选自《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注释】①.而:同“尔”,你的。

②.顾:却,反而。

③.且:将。

1:解释以下划线的词。

(3分)①.掠笞数百()②.安得此辱乎()③.已而楚相亡璧()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2分)假设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3: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张仪的“足矣!”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4:张仪受辱后,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继续努力,终成大业,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1:①.用竹板打②.怎么,哪能③.丧失2: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我快要盗取你的都城了!3:张仪的意思是说,只要舌头还在,他的本领就还在,就继续游说诸侯,就能昭雪耻辱,成就大业。

4:表现了他落魄不落志,志向坚决,胸怀豁达,光明磊落的性格特征。

1:“笞”在课内文中有所出现,如《陈涉世家》中,意思相同。

“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较为固定,一般是“怎么,哪能,怎么能”的意思。

“亡”是古今异义的字,古义为逃走;丧失。

此处应译为丧失。

2: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假设”“ 顾”‘ 且’等。

“假设”是“你”的意思,“顾”注解里面有解释,‘且’是将要,快要的意思。

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3: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这句话外表上是说舌头在就不错了。

实际上舌头在,就能继续游说,就能有出头之日。

对于舌头而言,这小小的羞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4: “(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假设饮,我不盗而①璧,假设笞我。

《张仪诳楚》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仪诳楚》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仪诳楚》阅读答案(附翻译)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师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1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如果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哀伤C.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责:责问,质问D.富贵不能淫淫:过度,不节制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战国策》“张仪事秦惠王”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战国策》“张仪事秦惠王”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战国策》“张仪事秦惠王”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仪事秦惠.王。

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曰:“仪事先生不忠。

”言未已,齐让又至。

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王。

”王曰:“奈何?”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

今齐王臣憎张仪,仪之所在,必具兵而伐之。

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即举兵而伐之。

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

”王曰:“善。

”乃具革车三十乘,纳之梁。

齐果举兵伐之。

梁王大恐。

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

”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

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

”齐王曰:“寡.人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

仪之出秦,固与秦王约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

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

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

王可伐韩临周。

’秦王以为然,与革车三十乘而纳仪于梁。

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临,而信仪于秦王也。

此臣之所谓托仪也。

”王曰:“善。

”乃止。

张子.仪以秦相魏,齐、楚怒而欲攻魏。

雍沮谓张子曰:“魏之所以相公者,以公相则国家安,而百姓无患。

今公相而魏受兵,是魏计过也。

齐、楚攻魏,公必危矣。

”张子曰:“然则奈何?”雍沮曰:“请令齐、楚解攻。

”雍沮谓齐、楚之君曰:“王亦闻张仪之约秦王乎?曰:‘王若相仪于魏,齐、楚恶仪,必攻魏。

魏战而胜,是齐、楚之兵折,而仪固得魏矣;若不胜魏,魏必多秦以持其国,必割地以赂王。

若欲复攻,其敝不足以应秦。

’此仪之所以与秦王阴相结也。

今仪相魏而攻之,是使仪之计当与秦也,非所以穷仪之道也。

”齐、楚之王曰:“善。

”乃遽解攻于魏。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B.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C.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D.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是秦王谥号。

【古诗文阅读】《战国策张仪司马错论伐蜀》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战国策张仪司马错论伐蜀》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战国策?张仪司马错论伐蜀》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0?14题。

(13分)张仪司马错论伐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欲伐蜀。

张仪曰:“不如伐韩。

”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

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

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

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

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

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

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

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

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

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10.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对……友善,与……交好B.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疲惫的,衰败的C.臣请谒其故陈述,说明D.不如伐蜀之完也万全,完美11.下列各项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当屯留之道人君当神器之重B.挟天子以令天下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C.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相如顾招赵御史D.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记述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张仪主张“伐韩”,因为他认为如果出兵去攻打戎狄,就离开周王畿太远了,不值得。

文言文阅读:《战国策-张仪为秦破从连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战国策-张仪为秦破从连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战国策·张仪为秦破从连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奏,两国敌俟交争,其势不两立。

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奏。

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

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且夫约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也。

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

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且夫秦之所以不出甲于函谷关十五年以攻诸侯者,阴谋有吞天下之心也。

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

楚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遂亡汉中。

楚王大怒,兴师袭秦,战于蓝田,又却。

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

夫秦、楚相弊,而韩、魏以全制其后,计无过于此者矣,是故愿大王熟.计之也。

秦下兵攻卫、阳晋,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数月而宋可举。

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

凡天下所信约从亲坚者苏秦,封为武安君而相燕,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

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

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

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国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

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

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注】,须以决事。

”楚王曰:"楚国僻陋,托东海之上。

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

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有删改)【注】从车下风:谦辞,献给您的车下风,表示不敢直接献给大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B.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C.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D.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破从连横”的“从”指合纵,与《过秦论》“从散约败”的“从”含义相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张仪诳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张仪诳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张仪诳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6题。

(一)张仪诳楚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曰:“有说乎? ”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狂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 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

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候、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

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战国策 韩策 张仪说韩王》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战国策 韩策 张仪说韩王》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

为除守缴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

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

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

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

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

’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

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

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

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无亡,不可得也。

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

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

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

今王西面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

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

是故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须以决事。

”韩王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注】跿跔科头:跿跔,腾跳踊跃;科头,不戴头盔。

徒裎:赤脚露体。

孟贲:与后文乌获都是战国时的勇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B.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C.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D.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连横,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仪》阅读附答案
张仪
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史记.张仪列传》节选)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张仪于是之赵”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张仪之来也,B.以求通子之愿
C.无御之者D.辍耕之垄上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楚相怀疑张仪偷盗了玉璧并拷打他,张仪毫不在意,坚持游说诸侯。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苏秦为了保住“合从”的结果,想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

C.张仪求见苏秦,可苏秦却不以礼相待,并多次责备他,于是张仪愤而离去。

D.张仪认为自己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想到秦国可能接受他的政治理论,
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已而楚相亡璧亡:②掠笞数百笞:
③子不足收也足:④独秦能苦赵苦: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2分)
(2)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①亡:丢失②笞:用竹板打③足:值得④苦:使……苦;使……为难
小题4:(1)你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么能受这样的侮辱呢?
(2)凭借您的才能,竟然让自己困窘羞辱到这样地步。

小题1:
试题分析:“张仪于是之赵”中的“之”是“到,往”的意思,A中的“之”
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中“之”是“的”的意思;C中”之”是代词,指毒蛇;所以答案应选D。

小题2:
试题分析:要认真阅读短文,理解文意,才能选出准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一定要紧密结合句子的意思,这样才能准确。

小题4: 文言文翻译既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还要使
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