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

合集下载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最新教育文档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最新教育文档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课堂教学更高效纵观现代课堂,从羊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导学式,到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式,再到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式,其教学活动的核心精髓是相通的,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

笔者认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必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学生的参与度高。

要体现以生为本,就要放宽学生的活动时间,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

参与时间、参与机会和参与人数越多,就越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就越能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

2.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课堂上,学生越主动积极,学习氛围越热烈,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果就越好。

3.实施形式的有效性。

不管是即墨二十八中的双人互助小组,或是昌乐二中的多人合作小组,还是杜郎口中学的班集体协作,都在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表演的主角,都突出学生学习的真正高效。

4.学习目标的达标率高。

每堂课的学习目标的实现是师生的努力方向,是否达到每堂课的预定目标,是评价课堂高效的最重要标准。

5.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高。

真正的高效课堂不仅关注优等生,还应关注中下等生。

高效课堂是面向的所有学生的,不把任何一个学生拒之门外,只有中下等生也成功,这堂课才是真正成功。

6.激励机制合理完善。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键是看课堂激励机制是否有效。

激励机制越完善完美,就越能让全班的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就能让每一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朝着计划迈进并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

课堂高效有方法,但高效课堂无定法。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某种模式,模式永远是别人的,高效与否主要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接受,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模式。

但即使不是名师,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思维习惯。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和学生的特点,探索出适合自己和所带班级的教学模式来。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去思考:、习惯养成教育是课堂高效的重要基础要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就是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下功夫。

示范课教学的要求和做法

示范课教学的要求和做法

示范课教学的要求和做法示范课应该体现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从“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从“只教教材”到“会用教材”。

具体来说,示范課应该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目标要清晰、具体、适当,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巧用多媒体,要重视学生资源的使用等。

“示范课”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对现行教学起到示范作用的授课,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

示范课教学应该体现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采取一些新的做法,既让授课教师得到检阅和提高,也让听课教师受到启发与促进.一、示范课应该传递的新课程理念示范课应该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教育和谐、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实现从传统课程理念向现代课程理念的转变。

(一)从“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留下足够的思考时空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如教学七年级第七单元《勿以恶小》探究园——“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吗”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示,说说自己的想法,再查查相关法律规定,最后谈谈正确的做法。

(二)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示范课的课堂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师投入、学生主动。

课堂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能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

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是一堂好示范课的首要标志,它要彰显出师生生命活力,让智慧涌动。

如教学七年级第五单元《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时,可以先让部分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某一种特长,录成视频;再结合学过的寓言故事《一路花香》说说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的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教材中的三个方面的正确态度;最后根据实例谈谈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三)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示范课应体现教育平等的观念。

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

教师要做一个出色的主持人、一个成功的指路人,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心灵在场。

探索教师角色转换策略——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探索教师角色转换策略——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知识文库 第8期78探索教师角色转换策略——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归明芳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要求以来,如何转变观念,把握自身角色定位成为我园教师关注的热点。

为此,笔者在《纲要》的引领下进行再实践再研究,探索教师角色转变的科学策略。

一、关注、支持,做幼儿活动的臂膀新《纲要》要求教师关注幼儿的发展,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然而将这些要求转化为教育行为却并非易事。

我们的教师在实践探索中认为做幼儿可以依靠的臂膀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走近幼儿。

幼儿的一切变化往往蕴藏着其已有经验水平及发展潜能的信息,教师要重视幼儿活动中的“寻常时刻”,从恰当的透视点入手,依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表现方式,对幼儿的变化进行积极而有立场的解读与推测。

一般来说,解读幼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1.解读幼儿的作品,从中反射幼儿需要的支点。

2.解读幼儿的行为,从中放射幼儿发展的支点。

3.解读幼儿的谈话,从中折射幼儿兴趣的支点。

比如,幼儿搭建轻轨过程中,教师在观察搭建作品时发现候车大厅只是简单的几块积木堆放在那,不能反映出候车大厅的结构。

教师通过此作品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一是已有经验不足;二是观察的欠缺;三是受想象力和搭建水平的影响。

第二,走进活动。

幼儿的思考活动总是与其日常积累的经验表象直接相关,由于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单向、线性的特征,原有的经验水平往往会直接影响其认知质量。

为此,我们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后,教师应该使用科学的支持策略使幼儿的原有认知经验自然过渡到现有经验。

策略一,显性支持:包括让材料做帮手,辅助幼儿的活动让方法做谋士,推进幼儿的活动让表象做旗手,引领幼儿的活动让动作做导师,延展幼儿的活动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以细心的关注与巧妙的支持,使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一)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专业发展意识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做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并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

只有达到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

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对学生学业评价不只是关乎学生的发展,也关乎着自己的发展,关乎着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等。

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需要教师有更强的专业意识,要不断地把自己当前的教学与过去相比较,并从中找到存在的不足和取得的进步:与其他教师相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几年专业发展的方向:要总结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就,对于自己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要能够做出客观和理性的分析,在规划将来的发展时要着重于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前沿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二)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

教师一般都负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教学工作。

掌握这一学科或专业领域较全面和坚实的知识,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

但是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的“一碗水”、“一桶水”水平显然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

如英语教师首先必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当代科学与人文的基本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基础,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同时也帮助保持教学的时代性,为评价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视界。

其次,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掌握学生及其具备的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知晓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能诊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和特殊学习的需要。

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利于教师正确、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

再次。

教师还具有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它直接可以运用于课堂生活,为具体的教育情景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导。

(三)提高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以“变”促教,引领高效教学

以“变”促教,引领高效教学

以“变”促教,引领高效教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进行高效教学是每个教师都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教师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更新和创新,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本文将探讨以“变”促教,引领高效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变革来实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

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不是为了追求新奇,而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们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加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来获取信息,对于传统的纸质教材和课堂讲解已经产生了疲劳感。

教师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

变革可以激发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和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教师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他们对教学的热情。

而通过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更多的创造力,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变革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除了传授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也同样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满足这些需求,而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变革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成绩的提升更加全面和稳定。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变革也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

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理念。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把握教学的脉搏,引领教学的发展。

教师们需要善于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融会贯通,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也要勇于尝试新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实验,总结成功经验,改正不足,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

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

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访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校长贾建设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本报记者翟晋玉添加时间:2010-6-25 贾建设,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校长、书记。

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第四届全国十佳校长,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著有《三省教育》《四阶教学模式》。

他从德育和教学入手,带领团队经过十年的打拼,将一所无人问津的薄弱学校打造成了当地的先进学校。

为扭转学生学习基础差的状况,他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做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实施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引领式教学”改革。

2010年5月,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总结暨“引领式教学法”成果展示会在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召开,受到众多专家的好评。

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中国教师报:您提出了引领式教学需要遵循的五大原则。

能否简要阐释一下这五项原则?贾建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引领式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递进教学原则、解决问题原则、容量适当原则和联系生活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尤其要帮助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习的信心,有效改善“后进生”的心理状态,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

“递进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三点:第一,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要么是基础水平的差异,要么是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差异;第二,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跨度,在备课、讲课时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平稳、顺利跨越这个跨度;第三,保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通过铺设知识台阶分解、降低知识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

指导教师采用恰当的开课技巧,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全班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主要做法和要求是:(1)组织好教学情境。

上课准备铃响,要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上课铃响,教师立即登上讲台,此时要环视全班学生,检查有无缺席,情绪怎样,同时也以自己的饱满的精神状态为示范,暗示学生要振作精神,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感的氛围。

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教学的情感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促使他们表现出与老师配合的积极性;(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开课技巧。

2、抓好课堂纪律的管理。

管理好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师生教学情绪的稳定,有助于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

课堂纪律管理的做法和要求是:(1)创设好合理的课堂情境;(2)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3)调节控制好学生的学习焦虑;(4)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5)采用适当的制止手段,排除各种干扰。

课堂纪律管理需注意的是:(1)始终明确纪律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根本;(2)要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3)当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已出现或已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要把学生看成教学的合作者。

3、运用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调控教学情绪,以平衡教学活动。

这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反馈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表情、动作等)排除干扰,调节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以求得教学活动的平衡。

教师运用语言信息控制教学情绪的做法和要求是:(1)教师输出的语言信息要准确、清晰,有启发性;(2)要善于借用声调、音量、速度等辅助性语言信息吸引学生;(3)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给予学生恰当的认可和鼓励;(4)控制好语言信息的量度;(5)借用语言信息的输出控制好教学节奏;(6)适当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7)对于外来干扰信息,可采用指令性或辅助性语言信息加以排除。

实现课堂教学由重教师讲到重学生学的转变

实现课堂教学由重教师讲到重学生学的转变

榜样引领:实现课堂教学由重教师讲到重学生学的转变一、四个榜样(一)冯恩洪:1985年,我(冯恩洪)结束了当班主任的生涯,调我去当校长。

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曾经带过初三的一个班级。

当年英语中考满分是120分,我这个班的英语平均成绩是118.51分,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进入重点中学。

这其中有什么经验?很简单,就是解决记忆的问题:每天每个学生背30个单词。

我在班上选择了5个英语成绩好、为人公道、学生威信高的学生当组长,他们向我背,其他同学向他们背。

我到云南一所学校,问你们让学生背多少个单词?他们说是每周背30个。

我说错了,我们是教到哪里背到哪里,每天背30个,无限反复。

我们的英语老师可以借鉴吗?冯恩洪把这个经验带到建平中学,这个学校的英语高考平均成绩由原来的9 0分提高到130分,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一门学科就拉动了40分。

冯恩洪引导数学、物理等学科的老师总结题型,数学母题只有300道,基本物理的题型只有293种。

老师搜集题目以十当一,布置题目以一当十。

他们引导学生做错题纠正,引导学生把厚书读薄,学会做单元笔记,整个质量就上去了。

1985年冯恩洪就任建平校长时,学校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率不到40%,2004年他急流勇退的时候,建平全国重点大学上线率达到93.46%,录取率是毕业生总数的91%,进入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这四大名校占这一届毕业生总数的52%。

冯恩洪提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教师,是善于学习的教师,是会演讲的教师,是能出质量的教师,是学生喜欢的教师。

如果这么几点到位,你的生命就会因三尺讲台而精彩。

(二)孙维刚:1980年,他从初一开始接学生一直送到高三毕业,自己教数学兼班主任,进行了长达17年的三轮班“大循环”教改实验。

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实验班中,一轮班的蔡冰冰是北京市唯一入选首届国家奥林匹克集训队的选手;二轮班的彭壮壮荣获全美最高水平的高中学生科学竞赛大奖——西屋奖;三轮班的闫王君是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得主。

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做到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帮助。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适合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业表现和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这些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案和教学计划。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案的编写以学生为中心,需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喜好以及各方面的差异等因素,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课外拓展、读书笔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阅读文章时,通过询问学生对文本的看法、感受以及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产生个人体验和感悟,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过程时,教师应该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不能仅仅看重考试成绩。

否则,会使那些学习能力较弱或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陷入困境。

相反,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针对性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源动力,让学生在改进自身不足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编写七年级语文教案一定要在学生中心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学实践中要深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并对他们进行统筹管理,以适应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

教学效果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朝着更高的要求努力前进,并用心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道路。

“三步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步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步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的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

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

所以,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

人类知识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的来说,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正是贯彻这一哲学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学生原来的认识结构基础上,通过深入探究,不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认识。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个人知识的形成不是取决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而是取决于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而形成的理解。

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

所以建构主义教学就是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构建他们的知识,更注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多元智力理论。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中把智力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同时,他认为人的智力是一组智力而不是一种能力,至少包括7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由于学生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要求教学要成为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的活动。

新课程打破了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载体,使教学的过程更多元化,具有综合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而不单纯是竞争的关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师德的基本内涵,其次通过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核心要义阐明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师德培养创新方式、师德宣传力度、师德监察体系、师德奖惩机制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师德师风;以德施教;新时代引言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一、师德的基本内涵师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

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二、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要义(一)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身作为教师道德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要求广大教师群体提升教师师德修养,要着力筑牢教师道德底线。

首先要有政治、法律以及道德方面的底线意识,在进行广泛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做到杜绝一切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错误思想观点,杜绝有损国家利益以及学生成长的的不正当言论,保证课堂这块土地的纯净。

教师自身要有承担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遵循师德要求,提高自我的道德涵养,做到将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要真正做到对师德标准的践行,具有底线意识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坚定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在校园这块土地上以身作则帮助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扎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踏实肯干、勤奋吃苦的精神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步一循环改进课堂教学

三步一循环改进课堂教学

“三步一循环”改进课堂教学——对省锡中实施有效教学的认识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严忠俊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事实上,或教师缺少有效教学理念,或掌握不了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没有教学改革的环境,当前中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新课程实施遇到了有效性挑战,课堂教学改革在沿着新课程方向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教学目标虚化”。

我们应该怎么办?新课程实施以来,江苏省锡山高中以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为重点,聚焦课堂,变革课堂,实施“三步一循环”改进课堂教学,以教学目标规范叙写、目标导引教学和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为三大技术路径,构建促进学习的课堂,打造校本教研新范式,以研促教,以评促学,不断改进,螺旋上升,获得了学生学业成功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双丰收,一跃而成为受全国瞩目的课程改革样本校。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项目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教授评价说,锡山高中课改的经验是“真实践中产生的真经验”,这里发生着“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变革”。

一、基于“课标”的教学目标编写——有效的备课备课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备课要以人为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科学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不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要“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尤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即教师在目标确定上要更新观念,重视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教育。

如何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

如何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

如何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思考课堂教学中如何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

其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每个人的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们在借鉴他人的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无论是“指导—自学”教学模式,还是“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等。

都注重的是从“教”到“学”的转化,从“教的课堂”到“学的课堂”转化。

在课堂中如何求“变”,我认为要从几下几方面入手:一、教师观念要变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课改的主导者、推行者。

课堂教学方式要变,教师的观念必须先变。

由“权威教学”观念向“质疑探索”观念转变。

当然,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单单从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就能彻底转变的,必须是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碰撞中逐渐转变。

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中、实践中边摸索前行,边转变观念。

二、师生角色要变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师生的角色一定要变。

我们为人师者要肯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变成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

课堂中,教师更大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要营造开放的课堂,建立平等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合作完善,自主参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还是以师道尊严为中心,让学生乖乖端坐去接受学习,何谈创新与发展?三、目标定位要变从教到学的转变首先要在目标定位上进行转变。

由教什么思考学什么,由怎么教思考怎么学,由教到什么程度转到学到什么程度。

目标的阐述要以学生为主体。

比如说传统的目标描述多是“使学生……”“让学生……”,现在要变成“能读出……”“能写出……”。

把教的目标整合成学的目标,你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实践。

四、教与学的方式要变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完整)“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总结,推荐文档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总结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电工职业岗位技能,也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课程教学团队对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电工技术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经过两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这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鉴定考核的需求我国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专家委员会,逐步制定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建立了健全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考核和管理机构,每位上岗职工都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参加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由此可见鉴定考核贯穿于每位职工的职业生涯。

(二)现场的需求各行各业都相继采用了世界相关科学和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和装备,采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越来越多。

设备的淘汰越来越快,尤其是电气(电子)方面,一线技术工人接触的都是最先进的设备,这就要求生产一线的骨干、技术工人才不但要掌握超前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做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一体化”。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制约院校结合生产需求将新设备、新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教学的需求各类职业院校把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好的满足了上述需求,成为了当今职业院校首要的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

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

教师要用心去指引学生

教师要用心去指引学生

教师要用心去指引学生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指引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教师要用心去指引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用心去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

学习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引和引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确定合适的学习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态度。

教师要用心去指引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只有引导学生确定好学习的方向,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用心去指引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怀和指导,教师要用心去引导学生注重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自律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追求。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师要用心去指引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要用心去指引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全面、多元化的过程,教师要用心去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智力、体魄、美感、劳动、社交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重身心健康,正确对待人生的得失,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和合作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要用心去指引学生的未来发展。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未来的学习生涯和职业发展,帮助学生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要用心去引导学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如何“引领” 学生怎样“主动”

教师如何“引领” 学生怎样“主动”

综合5小学教学参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关键在于教师做好引领工作。

那么,教师如何引领以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从时空上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动的发挥,学生具有主动应答、选择、发现、思考、策划、行动、反思等需要,具有关注和要求自己向上的主动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师应适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学习工具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挑山工》一文时,首先利用“远程电脑”或幻灯向学生提供图片———挑山工登山图,让学生对挑山工产生感性认识,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的。

接下来可以问学生: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并从三个方面(山道、穿着、动作)进行提示,要求学生叙述挑山工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攀登的情景。

然后提出问题:这幅画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在登完泰山后画的,并一直把它挂在自己的书桌前,原因是他需要这幅画。

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不)自读完课文,说说你认为作者需要的是什么?学完课文后,你们会明白的。

最后,引领学生:1.带着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有关挑山工攀登的语句;2.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攀登的画面,使学生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著;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大胆说出有创意的见解。

二、增加学生同桌学习、小组学习、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有兴趣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桌学习、小组学习、情景表演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引领学生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和情景表演呢?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就第二段而言,这一段是课文的一个重点,段文不长,可知识点不少,关于小艇的特点作者抓住了三个“比喻”,在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动,观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讨论三个比喻写出了小艇的什么特点,并且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发挥想像,画出威尼斯小艇的样子。

教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引领学生

教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引领学生

教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引领学生一位教育家说:“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

”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怎样才能使其充盈理性与灵动,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多维引领。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教师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智慧引领。

一、切入新旧联系的“点”进行智慧引领数学的新知是以旧知为基础的。

因此,我在教学时常常精心创设与旧知有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发地从内心产生对话的需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对教材例题作了如下修改:我先引导学生计算小明到学校要用多少时间,让学生通过计算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接着我提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小华到学校用多少时间。

经过思考之后,学生开始分享彼此的智慧:有的通分后再计算:1/2+1/4=2/4+1/4=3/4(时);有的化成小数后计算:1/2+1/4=0.5+0.25=0.75(时);还有的化成分钟后计算:1/2时=30分,1/4时=15分,30+15=45分……这个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层次,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

学生的思路一旦被打开,教师就可因势利导组织有效对话,使课堂瞬时灵动起来。

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与交流,学生充分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新的问题转化成各种学过的知识并开展讨论,确保后续探究能有效展开。

二、沿着有效合作的“线”进行智慧引领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只有让学生自行探究、合作学习、自我发展,学生才能真正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然而探究的成效与学生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引领。

教学三年级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时,我组织学生开展用摸球实验来验证可能性差不多这一猜想。

我分三个层次来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第一层,明确游戏方法:做摸球的实验,小组的合理分工是很重要的,你有好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吗?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由第一个同学摸球,第二个负责摇匀球,第三个负责记录,第四个负责数次数,这样能确保实验快速有效地进行;第二层,明确记录方法:你们都会用哪些方式来记录呢?谁知道画“正”字怎样记录呢?第三层,明确游戏目的:老师提醒你们,实验结束后要看看实验结果和你的猜想是否一致。

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领路人

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领路人

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领路人只有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有后劲,有前景。

作为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其对此项工作的认识程度与落实情况,会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与质量,当然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

那么,校长如何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呢?我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校长的角色: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者首先,作为教学副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发展规划中要确立一个全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中长期计划,包括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措施等等。

其次,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制定各种管理办法,并利用这些成形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一个正确的引领作用。

要根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采用分阶段要求、分层管理的方式,依据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特点与需求,提供帮助与支持。

第三,要积极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计划。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应包括: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为达此目标自己应做什么,怎样做;以及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与支持。

校长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帮助他们有目的地促进专业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管理能力。

要让教师进一步明确“专业化”发展的含义,并在这个过程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四,要正确运用评价手段,将教师评价当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树立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在对教师教学教研行为的评价上,校长应由“评判者”角色转变成“激励者”,最大限度地支持、促进教师投身教研工作,促成其快速成长。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者校长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者首先应该占领思想高地,借助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如果你想要教师的劳动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一条道路上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国家电教的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中国教师报:您提出了引领式教学需要遵循的五大原则。

能否简要阐释一下这五项原则?贾建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引领式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递进教学原则、解决问题原则、容量适当原则和联系生活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尤其要帮助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习的信心,有效改善“后进生”的心理状态,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

“递进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三点:第一,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要么是基础水平的差异,要么是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差异;第二,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跨度,在备课、讲课时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平稳、顺利跨越这个跨度;第三,保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通过铺设知识台阶分解、降低知识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要把知识铺设成台阶状,以递进方式呈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解决问题原则是说,“引领式教学”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

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是“引领式教学”的初衷之一。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在教与学活动中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正确、灵活、有新意地运用知识。

“容量适当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

课堂知识的容量不是越大越好,练习的题目也不是越多越好,知识的容量是以绝大多数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学会为标准。

教师要对教材中每一课时的知识容量进行整合,可以减少,可以增加,可以调换。

做到让容量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容量。

“联系生活原则”要求执教者克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生活走进课堂,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联系起来,使课堂生动、活泼、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的引领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教师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领时仅有这些原则是不够的,他们在实际上课时具体应该怎么引领学生?有没有一些更具体的策略或方法?贾建设: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教或引领。

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征,引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小学生由于知识积淀少,一些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就需要教师的教。

但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就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于学习,就能进行相对独立的学习。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独立自主的学习性更强。

教师的教或引导要有正确的策略。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目的,就在于把握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在什么高度,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高度,然后再通过教、引导,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的引领层次性要强。

学生面对一个学习内容无法学会,其根本问题在于不具备独立阅读学习材料、理解学习材料内涵和思考解决其问题的能力,教和引导的着眼点应落在教会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这就是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思路。

教师的引领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家课程是每一个在校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既定的。

可是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是人人对每一门课程都感兴趣,然而,既定的学习内容不会因学生有没有兴趣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一门课程不管你有没有兴趣,你都是要学习的,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是一句假话。

虽然课程、学习内容是既定的,但是教学把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的方式、方法却不是固定的,而是有着无限的创造空间,教育教学的创造性就体现在这里。

这是教师的教或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要清晰合理,易于评价反馈中国教师报: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很多课就是因为教学目标不恰当而导致失败的。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情况是,教学目标设计得过于宏大,或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如何才能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贾建设:教学要有清晰的、合理的、易于评价反馈学习效果的目标。

“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这句话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

如果一件事的方向是错误的,做得再用心,再努力,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里所讲的“目标”是微观的,是具体到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

但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离不开宏观上的对教育教学追求目标的理解。

或者说,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是落实宏观的教育教学目标——宏观的教育教学目标要依据教材编排、学生的学段和实际发展状况等分解到具体的一堂堂课上,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是合理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要经常性地反思,形成对教育教学宏观追求的理解;教师还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最好是研读整个学段的教材,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这些都是备好一堂课的基础性工作。

现在的一些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问题非常多,这是导致教学低效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是教学目标非常模糊,你听课之后就会觉得不知道教师到底要教什么,这在一些语文课堂上非常常见。

二是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不适合学生。

三是教学目标很空、很大,难以落实和评价,这基本上也就成了没有目标的教学,这个问题最为突出。

例如,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了解”、“理解”、“掌握”等描述学生个体内部心理变化的词汇用得最为普遍。

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却是无法准确评价的,学习效果难以衡量。

“引领式教学”的目标应落实到两点:一是落实到学生具体的课堂学习行动上,比如“说出”、“阐述”、“写出”、“做出”等等,二是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上,比如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要会做的某个类型的习题等。

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转换成了学生围绕知识或技能的具体行动目标,这样的引领目标能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人人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教师易于把握,学生自己也一目了然。

中国教师报:除了对学生知识和方法上的引领,您还提出习惯引领和状态引领。

贾建设:是的。

学习绝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学生的习惯、情绪等非智力因素也参与其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最终效果。

同时,积极的学习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修炼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不骄不躁等。

所以,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还有“习惯引领”、“状态引领”。

如果说“知识引领”、“思路方法引领”有更多的“理性”、“科学”成分,那么,在课堂现场,教师对学生的“状态引领”则有了更多的“经验”和“艺术”成分。

“习惯引领”、“状态引领”更多的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的成分在发挥作用,引领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对课堂教学细节的不断反思、优化来实现。

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学习习惯,纠正之,强化之。

并且潜心研究自己的课堂评价和引领艺术,引领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活而不乱,让学生一门心思用到思考问题上,愉悦地、专注地、有效地学习。

让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服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示范或向导。

“引领式教学”最终目的就是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通过教师的“目标引领”、“思维方法引领”、“习惯引领”和“状态引领”,促进学生的自主高效学习。

教材解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中国教师报:在引领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您非常重视对教材的解读。

您为什么强调解读教材?教师在解读教材时需要做哪些工作?贾建设:教材解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新教材的编写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给了教师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但同时也给教师解读教材带来很大的难度。

教材再好,通常也只能根据一般情况为教与学提供一个思路或一种设计方案,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效地用教材教,除了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教材之外,还必须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我们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要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中心内容,围绕中心内容建立“知识模块”。

在阅读教材、教参之后首先确定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少走弯路,提高有效性。

然后是围绕课堂中心建立“知识模块”,模块的建立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而定,如新授课模块的建立是:知识铺垫模块、新知识模块、应用模块、作业模块。

在应用模块内又可以建立几个小的知识板块,需要建立多少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小模块的建立要有梯度。

知识模块的建立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化,而且更具条理性。

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张弛有度,便于把握课堂教学效果。

然后要依据学情进行教材整合。

教材的整合包括教材内容、教材难度和教材资源的整合三种内容。

教材内容的整合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他们可能接受的知识容量,把教材内容适度增减。

模块的数量和模块内的知识容量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学会为标准来设定。

容量整合的原则是让知识的容量适合学生,而不能让学生适合知识的容量。

教材难度的整合要视学生知识储备而定,对有些知识可以拓展和拔高,可以降低难度,可以缓讲甚至不讲。

教材难度整合的原则是让知识的难度适合学生,不能让学生适合知识的难度。

教材资源的整合是指教师要把多种围绕学习内容的资源融入教学之中,如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其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拓展知识,进而生成新的知识。

教材资源整合更重要的意义是利用信息的丰富性,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自主学习。

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中国教师报:教师是实施课改的主力军,也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所在。

要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成功引领,首先必须对教师进行引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