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中国社会结构共27页文档

合集下载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部分内容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部分内容

作为社会体系的市场结构中国的市场体系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经济范围,而且有重要的社会范围,特别是基础市场体系,它的社会范围对于研究农民阶层和农民与其他阶层的关系都值得给予较大关注。

为了提出一个合适于我本节论述目的的重点此后我把它叫做基础市场社区。

我相信,有很好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不进要把这种社区当作以中国中间社会结构,而且也要当作一个文化政体——雷德菲尔德的“小传统”在中国的表现——来分析。

研究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著作,由于几乎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村庄,除了很少的例外,都歪曲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实际。

如果可以说农民是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中,那么这个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

我要论证的是,农民的实际社会区域的边界不是由他所住的村庄的狭窄的范围决定。

我们可以从这个区域通常有多大,社会一般包括多少人口开始。

为了避免罗列引证众多的实例,我提出一系列的估算,把我所能接触到的所有有关的经验实例中的资料合并理顺。

表1以一个简单的图解模型为基础,指出一个显著而又极端重要的事实,即,基础市场体系的大小与人口的密度反方向变化。

在人口稀疏分布的地区,市场区域必须大一点儿,以便有足够的需求来维持这一市场,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它们则较小。

这个表还提示出一种一般常识不一定能遇见的关系,即市场社区的平均人口仅在一个点以前与人口密度一起增长;当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325人时,以及当基层市场区域面积降到27平方公里以下时,市场体系的平均人口开始下降。

至于为什么市场区域会随他们所在区域的人口密集而逐渐变小这一问题的充分理解,有待于第二部分中对变化的分析,但表1显示出的市场体系人口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则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当各地区的市场区域面积随着人口密度的加大而不断下降时,显然最终肯定会达到一点,此时更小的面积无法容纳更多的农业人口。

在中国农业区,民国末年,这个点位于人口密度300-350之间。

面积达150平方公里或更大的特大市场区域(表上最上方)只出现于中国农业区的山岳地带和边远的不毛之地,在这些地区,人口散居于险恶的环境中。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会政治结构
39
第39页,共70页。
第一,家天下的延续
• 在中国古代,家天下自周代确立,一直 延续到清代,一人得势,鸡犬升天,自 古皆然。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史,就是一 部家族史。周代统治天下是姬姓家族; 秦朝是秦姓的天下。按照秦始皇的设想, 从他开始做皇帝,以后各朝代应当是秦 姓的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40
第40页,共70页。
• 汉代刘邦曾与大臣们约定,“非刘 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种家天 下的思想不仅统治者有,就是一般 的平民。普通的知识分子也受其影 响。
41
第41页,共70页。

家天下的主要特点是:一姓家庭统治 一个朝代,只要这个朝代不灭亡,这 个家庭就一直统治下去。
42
第42页,共70页。
• 姓秦的秦国传了三代,姓刘的西汉传了12代, 姓司马的东晋传了11代,姓杨的隋朝传了两 代,姓李的唐朝共传21代;姓赵的宋朝传了 9代;蒙古族姓铁木真的元朝传了9代;姓朱 的明朝传了16代;满族姓爱新觉罗的清朝传 了13代。由此可见,中国历史,就是一部部 家族统治史,一个家族接一个家族的长达二 三百年(清),短则十来年的统治(秦)构 成了中国的政治史。
53
第53页,共70页。
三、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 中国历史从踏入文明门槛的那一天就进 入了专制社会,这种专制社会的阶级基 础是奴隶主和地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 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统治者普遍采取对工商业和贸易压制的 态度,“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统治者的 基本国策。
54
第54页,共70页。
9
第9页,共70页。
• 士是西周统治阶级中最低一个阶层,一般要靠 自己的技艺和本领为卿大夫服务。这就形成了 王封诸侯、诸侯封卿大夫、卿大夫封士的分封 制。秦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但以后历代王朝还有不同程度分封,只是性质 不尽相同罢了。同嫡长子继承制一样,分封制 也是企图以血缘纽带巩固政权。实际上,分封 制往往是造成诸侯割据,连年征战不止。如东 周列国。

中国人的家庭结构.ppt

中国人的家庭结构.ppt
-支持妻子继续读书发展工作 -同情妻子在外工作少做家务 -不喜欢妻子回家当全职太太
7.9%
28.6%
57.1%
不太喜欢 喜欢 很喜欢1.中国人的家庭结构出现多样化趋 势
-家庭规模正慢慢变小,小家比大家更流行 -有一部分处于41-60岁的各位先生和女士 觉得最理想的家庭模式是两口户家庭。
2.女性地位
女性越来越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在家庭中,妻子可以与丈夫一起商量家事,
一起妥协矛盾,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 相对家庭对孩子负责任。 可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实现自己的目 标,找到适当的位置。 家庭暴力还在存在。 有一部分男性的思想还不是完全开放,有 点守旧,持着旧观念。
3. 家庭暴力虽然还在存在,但是极为少数。 女性已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法律的保护。
4. 85.7%被采访的先生同意女子拥有继承权 78.6%男性认为女性可以决定生育问题。
二、女强人
1.女性应不应该依赖男性? “男主外女主内”? 50%认为不应该,30.6%为中立,少数觉得
应该。 不赞成“男主外女主内”之观念的比例较高(58.3%) 自从提倡男女平等到现实生活,女性可以:
1.实际情况: -家里的人数:3-7口人 -属于一代、两代和三代之家, 其中三代占大多数,其次是两代,一代家庭为 少数。
52.9%男性:大家庭最理想, 其次是小家庭 和两口子。
86.4%女性:小家庭最理想的, 其次分别为大家庭,两口子和单身。
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家庭类型 正在走向多样化趋势。
一、家庭关系走向平等化趋势
1.家庭中如果发生任何事情,夫妻一起商量是排首位的选项 64.3%男性同意,59.1%女性同意 2.做家务 38.9%:妻子做 / 36.1%:选择夫妻一人一半。 丈夫乐意的走进厨房,帮助妻子,减轻妻子的家务负担。

中国人的家庭结构.ppt

中国人的家庭结构.ppt

自由万岁
50%
40% 50%
30%
20%
10% 0%
39.9%
11.1%
三代家庭 两代家庭 一代家庭
家庭结构图表(36位被采访的人)
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占社会的大多数 由于工作压力增大,选择不生育。 许多老年人习惯在有一个相对 独立的空间,满足
自己晚年生活需要,避免因与子女生活方式 不 同造成的矛盾。 随着家庭观念的更新和社会的宽松, 人们更多地拥有了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特权。 小家庭易于处理家事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
-读书,获取知识充实自己 -参加工作,展示自己的力量 -在经济方面上也可以独立
李先生(43岁)-上海浦东区
严先生(52岁)-上海普陀区
77..11%% 14.3%
78.6%
同意 不同意 完全同意 完全反对
2.有趣的矛盾 男性对”女强人“的看法:
-不喜欢妻子是女强人 -觉得女强人 难以兼顾家庭
同不同意让妻子继续读书 发展工作?
2.女性地位
女性越来越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在家庭中,妻子可以与丈夫一起商量家事,
一起妥协矛盾,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 相对家庭对孩子负责任。 可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实现自己的目 标,找到适当的位置。 家庭暴力还在存在。 有一部分男性的思想还不是完全开放,有 点守旧,持着旧观念。
一、家庭关系走向平等化趋势
1.家庭中如果发生任何事情,夫妻一起商量是排首位的选项 64.3%男性同意,59.1%女性同意 2.做家务 38.9%:妻子做 / 36.1%:选择夫妻一人一半。 丈夫乐意的走进厨房,帮助妻子,减轻妻子的家务负担。
3.男人做家务也是很正常的事 (男:78.6%),(女:86.4%) 家务不再是女人在事业上的绊脚石了。

第3章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总体结构

第3章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总体结构

1956年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实 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是首都各界 庆祝北京市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阶级的区分
本人阶级成分 的区分
家庭出身的区 分。
三分法的分层。按阶级成分(或家庭出身)可 以区分为:阶级成分(或家庭出身)好的。阶级 成分(或家庭出身)不好的和处于中间状态域家 庭出身一般
当时的政治分层 原则,基本上都是 三分法的分层。
农村进行土地改革
中华全国总工会门前庆祝全 行业公私合营的游行队伍 (1956)]、[农业合作化运动中 的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
(三)改革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概况
2、“两个阶级一个阶层”,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特征
1、主基调:工业劳动者的数量超过农业劳动者。
农民的职业分化与新职业体系的形成。如果把 乡镇企业职工和农民工都计算进来,就达到3亿人。

停薪留职人员

停薪留职人员 •部分党政官员 •请长假外出谋职 •商人红顶
•官商与官倒 •兼职的知识分子
•一家两制
Your text in here
隐性就业
“两栖人”=“身份”+“契约”。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特征
5、贫富分化更为明显,分化的形势是较为严峻。
改革以来的 贫富财产和收 入的分化是十 分迅速的。财 富的集中化程 度更高,
今日发工资
贫富差距引发社会问题是通过两个环节
客观的“社会 结构紧张”
主观上产生了 “公正失衡” 的意识
宝马撞人案
撞人的宝马车
农妇刘忠霞被当场撞死
2003年10月16日,哈尔滨市菜农代义权与其妻刘忠霞驾驶着满载大葱的农用拖 拉机赶往附近菜市场,车行至人才市场门前时,为避让迎面驶来的一辆面包 车,与停靠在路边的牌照为黑AL6666号的宝马轿车发生刮蹭,接着发生了车 主苏秀文驾宝马车撞死一人伤12人的事件。

中国文化概论家庭.

中国文化概论家庭.

三、差异与等级
“明贵贱”不止于“序长幼”,还包括“贵男 贱女”、“贵长贱次”、“贵妻贱妾”、“贵嫡 贱庶”等。 “如今主子是娇客,若认真惹恼了,死无葬 身之地”。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三、差异与等级
内外有别,亲疏有差,长幼有序,贵贱有等, 就构成了中国古代伦理的全部基础。它们是“家 伦理”,也是“国伦理”,可谓“放之四海而皆 准”。—华夏与夷狄的关系即“内外有别”,皇 室与外戚的关系即“亲疏有差”,资深与新进的 关系即“长幼有序”,官府与民间的关系即“贵 贱有等”。差别序等,条理分明,秩序井然,故 谓之“伦”。
四、中国的泛伦理情结
(二)泛伦理情结
所谓“泛伦理”,就是把原本并非伦理的关 系也看做伦理关系,比如政治问题、艺术问题、 经济问题,都转化为伦理问题,形成一种“伦理 中心论”或“泛伦理主义”。四Fra bibliotek中国的泛伦理情结
(一)血统与血缘
亲缘可以泛化,则情感也可以泛化。情感可 以泛化,则伦理也可以泛化。因为中国传统的伦 理道德,原本就源自家庭。所谓“三纲五常”, 便三纲中有两纲是讲家庭关系的(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五常中则有三个原属家庭(父子、夫 妇、兄弟)。中国文化以家庭为本位,就不仅是 “家单位”、“家天下”,而且是“家伦理”。
二、公私不分与内外有别
(一)公私不分
“自环者谓之厶”。 “背厶谓之公”。 ——《韩非子· 五蠢》
(二)内外有别
“别内外”是为了“定亲疏”,而“定亲疏” 则是为了界定人情的大小和面子的尺寸。一般地 说,内则亲,亲则近,叫做“亲近”;外则疏, 疏则远,叫做“疏远”。
三、差异与等级
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整套伦理道德原则, 概括的说就是别内外、定亲疏、序长幼、明贵贱 “别内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血缘的内 外”;另一种则是“家室的内外”。 家贼曰“究”,家奴曰“宰”,家臣曰 “宦”,家祸曰“害”,外人人内曰“客”, 外贼入侵日“寇”,依附他人曰“寄”,敬爱 家人曰“宠”。

浅析中国当代社会结构

浅析中国当代社会结构
4、正在向倒“丁”字型社会发展 根据《重庆市社会各阶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重庆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呈倒丁字型。 上层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最下层为普通职员、产业工人、农业 劳动者和无职业人员。重庆一城未必足以表征整个中国,但其结论有一定普适性。本 该成为“橄榄”的那部分群体,生成了倒丁字型中的一横。加班、柴米油盐,教育、 医疗、住房的挤压……原来,一切“白领、金领、中产、精英”等美丽标签,不过是 舆论贴牌的误会一场。
建国之初 , 以财产所有权为区分标志的阶级体系被打破 , 进而发展为以身
份制为标志的阶层结构 ,即两大阶级一大阶层的阶层结构 ,形成了以农民占 大多数 、工人和知识分子占少数的 “金字塔型 ”社会阶层结构 。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政治 、经济和其他社会政策的重大调整 ,身份制逐渐
衰落 ,社会阶层日益呈现以职业为基础的特点 , 金字塔底部的构成有所变 化 ,规模开始缩小 ,整个结构形态出现向 “橄榄型 ”转变的趋势 ,形成现代 化阶层结构的雏形 , 陆学艺称其为 “洋葱头型 ”。但这种雏形离我国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提出的现代化阶层结构即 “两头小 、中间大 ”的 “橄榄型 ”社会阶层结构仍有差距 。
动者收入的增加。
2
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当前中国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相当的不合 理性。在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收入较低的情况下,中国的收入分配却主要向 三个方向倾斜,造就了中国的规模较小却拥有巨大财富的三大高收入群体。因此要实现 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实现建构橄榄型社会的目标,现如今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改变。


1979年,美国的上等阶级的年收入在41000美
元以上,中产阶级的年收入在17000到41000 美元,而下层阶级在17000美元以下,各占百 分之15、54、31,这里可以看出上等阶级和 下层阶级的比例加起来还不及中产阶级的比例,

中国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

中国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

中国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其社会结构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揭示其特点和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核心是阶级制度。

阶级制度根据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财富分配,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这些阶层包括贵族、士人、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

贵族阶层是社会的精英,他们通常是国家的统治者,享有特权和权力。

士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农民和贵族之间扮演着重要的中间角色。

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他们耕种土地,负责生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手工业者是从事手工制造和商业活动的人,他们为社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

奴隶是社会中最底层的人,他们失去了自由,成为贵族和富人的财产。

在这个社会结构中,贵族阶层的地位是最高的。

他们通过世袭或竞争获得统治权力,掌握了政治和经济资源。

贵族们享有特权,拥有土地和财富,并享受着与他们地位相称的生活方式。

士人是贵族统治下的中间阶层,他们通过文化修养和才能在社会上获得一定的地位。

士人通常从事政府官员、教育家、学者等职业,并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农民是社会结构中最庞大的阶层,他们是农业经济的基础。

农民耕种土地,种植粮食和其他农作物,为整个社会提供食物和物质支持。

然而,由于负担重、生活艰苦,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缺乏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与贵族和士人相比,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他们从事手工制造和商业活动,为社会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

然而,由于他们的职业性质,手工业者往往被视为社会中的下层人群。

奴隶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最底层的人,他们失去了自由,成为贵族和富人的财产。

奴隶在社会中没有地位和权力,他们被迫为主人工作,没有任何自由和选择权。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特点是等级森严、等级封闭。

社会地位和财富几乎完全由出生决定,上层阶级通过维持特权和权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下层阶级则很难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浅析中西社会结构的异同

浅析中西社会结构的异同

浅析中西社会结构的异同中西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异同,主要体现在社会等级、家庭结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以下是对中西社会结构异同进行的浅析。

首先,社会等级方面。

中西社会都存在社会等级,但具体表现有所差异。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封建官僚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等等,这一等级制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而在西方社会,尽管也存在等级划分,但相对较为灵活,社会地位更多是通过个人努力和才能来获得,社会流动性较强。

其次,家庭结构方面。

中西社会对家庭结构的认知和组成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庭是由多个核心家庭成员组成的,包括父母和子女,强调多代同堂生活,亲情关系和家庭责任更加重要。

而在西方社会,家庭结构相对更加简单,一般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相对注重个体的独立和自主。

第三,社会关系方面。

中西社会的社会关系模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社会,人们普遍重视社会关系的密切程度,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强调亲戚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重要性,注重集体主义和社会团结。

而在西方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人际关系更加简洁和直接,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个人权利。

最后,价值观念方面。

中西社会的价值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社会,儒家思想的影响较为深远,注重家庭责任、孝道和社会和谐,价值观念以集体主义为主。

而在西方社会,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较大,个体主义和个人权利受到重视,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总体而言,中西社会结构的异同主要体现在社会等级、家庭结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中西社会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与历史、文化、宗教等多种因素有关。

我们应该对中西社会结构的差异进行客观分析和比较,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

探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与家庭结构

探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与家庭结构

探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与家庭结构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与家庭结构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古代中国社会制度与家庭结构的知识点。

古代中国是一个复杂而丰富多彩的社会,其社会制度和家庭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演变。

一、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1. 皇权制度在古代中国,一部分历史时期采用了皇权制度。

皇权制度下,国家各项事务都由皇帝亲自掌管。

皇帝是统治者,掌握最高决策权和最高权力,其下有一系列官员和官职,负责政务、军事、法律和国家管理等方面。

皇帝还依靠一系列官员进行统治,如将军、宰相等。

2. 封建制度除了皇权制度,古代中国还多次实行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强调封建主和封建臣民之间的契约关系。

封建主通常是皇帝或地方领主,而封建臣民则是他们的家族成员或土地的占有者。

封建制度中,封建主享有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而封建臣民则享有土地使用权和随从义务。

3. 世族制度世族制度是古代中国独特的社会制度之一。

世族是指族群或家族,通常由同一血统的人组成,拥有实力和财富。

世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当时的社会地位不仅取决于个人的才能和品德,还取决于所属的家族。

二、古代中国的家庭结构1. 大家族在古代中国,大部分家庭采用了大家族制度。

大家族通常由多个家庭成员组成,包括祖父、祖母、叔父、舅父、堂兄弟、堂姐妹等。

大家族成员之间有着亲属关系和共同生活的习惯。

大家族的决策权和权力通常由家族中的长者来掌握。

2. 家族拓展在古代中国,家族是一个人的社会单位和组织单位。

家族是由父系或母系的亲属所组成,有着严格的等级和秩序。

古代中国的家族拓展包括三个方面:族长的权力和地位的继承与扩展、家族的范围和势力的扩展、家族的繁衍和延续。

3. 男权制度古代中国的家庭结构中普遍存在着男权制度。

男性在家庭中通常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力。

男性担任家庭的决策者和领导者,而女性则承担家务和子女教育等责任。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社会和政治结构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社会和政治结构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社会和政治结构有何不同?一、家庭结构在家庭结构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家庭规模中国的家庭规模相对较大,一般由夫妻和孩子组成,有时还包括祖辈。

而在西方国家,由于生活成本较高,很多夫妻选择只要一个孩子,甚至不要孩子。

2. 家庭关系中国人更注重家庭关系,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家人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而在西方国家,个人自由和独立观念较为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

3. 责任分配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仍然影响着社会,许多家庭中男性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西方国家,男女平等和家庭责任平等的观念更为普及,女性也会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

二、社会结构在社会结构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劳动力结构中国的劳动力结构相对比较传统,农民工数量较多,很多人从事传统行业。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和科技行业等新兴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力结构更加多元化。

2. 社会等级中国社会等级制度相对较为严格,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往往与父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相关联。

在西方国家,社会阶层比较灵活,社会地位的提升往往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相关。

3. 社会秩序中国社会秩序相对较为压抑,政府对社会管理较为严格,媒体言论也受到一定限制。

在西方国家,言论自由和社会管理比较宽松,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和秩序问题。

三、政治结构在政治结构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也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执行力和效率中国政府的执行力和效率相对较高,政策实施比较快速,但也存在一定的短视性。

在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稳定,政策制定相对较为谨慎和慢速。

2. 民主制度中国采用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制度较为集中,民主程度相对较低。

在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是多党制民主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相对较为开放和民主。

3. 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国的政治体制设想中央政府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人的家庭与家的文化PPT课件

中国人的家庭与家的文化PPT课件




家 庭
的 文

父权家长制家庭的基本内涵:
“家”字用以表示一个以血缘聚居团体 为基础的财产单位。
家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西方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商业文明,居无 定所,食需经营,因此强调冒险、创新,有许多年 轻人很早就会离开家,出去谋生活。
中国文化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农业的主要生产 者是农民,农民靠土地生活,居有定所,食有保障, 相对封闭保守,强调传承,缺乏创新,只要组建了 一个家庭,在一个地方安定了下来,那子子孙孙都 会在那里居住,不会轻易搬走。
SUCCESS
THANK YOU
2019/4/25
“血亲”>“姻亲”
• “家天下”始于最后一位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禹被
儿子启继位为“夏后”,开始了“父传子,家天下” 的王位继承制。家天下的主要特点即是一姓家族统 治一个朝代,只要这个朝代不灭亡,这个家族就一 直统治下去。
• 建立在家族主义基础上的国家如同父家长领导下的 一系列家庭成员组成的大家庭 ,这个家庭的各种职 能都有宗室成员来负责 ,皇上便是这个大家庭的家 长。为什么皇帝不另选更加有能力的人去统治这个 国家,而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最后还建立了嫡长子 继承制,不管这个儿子是否有才能就给他做皇帝, 而只是注重这个血统的正统,可想而知这个家的意 识在古代统治者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家族和宗族密不可分,有时甚至合 二为一。所以,我国古代的家族制 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宗法制度。
什么是宗法制度?
•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பைடு நூலகம்崇共 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 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 力和义务的法则。
• 宗法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进 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法制度逐渐形成,它主要实行于 统治阶级内部,成为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贵 族世袭统治、治理国家和管理臣民的国家机器的代名 词。它是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缘远近区分嫡 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萌生于殷商,定型于周朝。 一般人们所讲的宗法制度,主要指的就是以西周为典 型代表的宗法制度。

读《家与中国社会结构》

读《家与中国社会结构》

读《家与中国社会结构》《家与中国社会结构》是麻国庆的一篇博士论文,这篇论文为如何写作一篇规范的论文提供了经典案例,在导论的篇幅里,作者提出选题的构思,他认为不同情境下的称谓体现家的特点,个人,群体,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用家的内在结构和其外延性来建构的,在导论中他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家的特点,家庭的类型,关系,功能扩大以什么形式出现,家的运行机制和具体集团形式是什么,家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关系是什么;家,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提出了一些他对家的问题之后,紧接着他便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梳理的同时找出那些研究与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做出了一个比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梳理相关研究的部分,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以日本学者为主导的满铁《中国农村惯性调查》是着重对中国社会特质的调查,通过《惯性调查》作为文献资料,结合其他地区或日本国内的情况对比一些研究成果,日本的学者着重于描述中国农村村落层次本身的结构特点,但是理论升华不足。

而杜赞奇,黄宗智等学者则是从文化,权力,国家的角度,以自上而下的国家的视角来探讨各种社会关系与文化网络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

两种倾向的学者都注意到了亲族关系与村庄的分化,但对组成亲族关系的具体的宗族以及家庭内在机制描述较少。

第二个部分是宗族理论检定学派,主要以弗里德曼对中国东南宗族的研究与普里查德的非洲宗族模式进行对话来探讨宗族同国家的关系,但是对宗族内部动态的运行机制较少谈及。

第三部分是对于中国学者的研究建构,主要以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以及林耀华《金翼》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开端,构建了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以家为出发点的同儒教化与土地制度探讨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

但是侧重功能与结构的研究,但对于功能与结构背后的变迁没有提及,这也是由于功能学派的自我设限是对于社会文化动态变迁的忽视与弱化有关。

然后便是提到了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作者的研究思路基于两点:一:是以具体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为出发点;二是在动态中对寻求家与社会的联系性以及他们与整体社会和大传统的关系。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沈 毅提要:“家”“国”关联是理解“差序格局”宏观建构的关键,“家”“国”之间“移孝作忠”的伦理设计并不能消解“化家为国”的潜在紧张性,直至宋代科举制的完全确立才标志着绅权与皇权相联结的“家”“国”同构真正得以确立起来,但“移孝作忠”的伦理形式背后却是绅权依附于皇权的利益共享机制。

其中,“家”之诸子均分制与“国”之嫡长子继承制表面上并不一致,实质上却对巩固皇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此中也正暗含了“外儒内法”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差序格局” “化家为国” 诸子均分制 嫡长子继承制 “移孝作忠”一、“家”“国”关联与“差序格局”“家”“国”关联是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问题,其内在预设了“孝”与“忠”相通包容的伦理联结,是为历史社会学关注传统中国的研究焦点。

如李安宅(20051931:55)早在《〈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一书中就指出:“总括来说,中国社会只有两种正式而确定的组织,那就是国与家———即国也不过是家的扩大,家的主是父,国的主是君。

忠孝是人的大节,大节有亏,其他都是不值一提的。

”可惜这样的论述并没有展开深入的具体分析与理论提炼。

岳庆平则专著了《中国的家与国》一书,以丰富的史料系统论证了“家庭与国家模式”的稳固性,他开篇即指出,“这里之所以将家庭与国家并列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两极模式,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最小的一极,而国家与天下、民族、社会等概念的结合使中国传统国家几乎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同义词,是最大的一极。

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与国家尽管范围狭广差别很多,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却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特殊关系”(岳庆平, 1990:3)。

总的来看,作者持有“家”“国”同构的基本论断,他分别从社会组织、伦理道德、经济因素、法律制度、心理素质、地理环境等六个方155社会学研究 2008.6面进行了阐述,但这种过于全面的探讨难以对“家”“国”之间的内在运作机制给出精炼的清晰阐释,且历史的动态性特征也被忽略了。

“家国同构”与“家国异构”

“家国同构”与“家国异构”

“家国同构”与“家国异构”[摘要]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农耕文明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家长制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产生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家作为组成国的最基本的细胞,是国的缩小,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

而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海外移民、对外疆域的扩张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原始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解体,家的政治组织色彩逐步消失,家族本位开始向个人本位转变,家与国逐渐分离。

中西方的这种社会政治结构的不同,对中西方法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家国同构;家国异构;法律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社会政治结构模式,即中国古代社会的家国同构和西方古代社会的家国异构。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差异,主要是由中国和西方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

在这两种不同的社会政治结构模式下,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法律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有所不同。

一、中国古代的“家国同构”和西方古代的“家国异构”(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家国同构”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

它是在中国伴随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是在夏、商、西周“家国一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中华民族的诞生地黄河流域地处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形成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人们只要在家庭内部分工合作进行生产,就能满足一个家庭生活的需要,因此人们长久以来都过着聚族而居的生活。

而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也不是在摧毁旧的血缘氏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氏族解体的过程中,氏族首领直接转变为奴隶主贵族,氏族血缘关系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并未被打破。

正如张光直先生所说:“在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转变的阶段,血缘关系不但未被地缘关系所取代。

反而是加强了,即亲缘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会政治结构

58
• 到了北周即后周武帝时,又下令灭佛。北周武 帝吸取了魏太武帝灭佛的教训,在灭佛前,亲 自主持召开了七次会议,为禁佛灭佛大造舆论。 公元574年下令禁佛、灭佛。宣传“佛不净”, 命令和尚一律还俗。没收寺院的土地和财产。 当时僧尼还俗达二百万多万人。951—958年北 周(后周)废佛寺3336所,毁佛像铸铜钱。俗 传此钱能治病助产,算卦极灵(“周元通 宝”)。 59
3
一、宗法制度的 产生与确立
所谓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 解决职权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 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 长制演变而来的。根据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 宗法制度的完备和确立,是在西周建立以后。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周公确立的 宗法制度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 在武力的征服下,佛教势力受到致命的 打击。三武灭佛的事例,说明古代皇帝 往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
61
第二,农耕经济基础稳定
• 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农耕经济。因为没 有广大农民的存在,也就没有封建统治。所以 历朝历代曾进行过一系列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的改革。如商周井田制、曹魏屯田制、西晋占 田制、北魏均田制、唐朝租庸调和两税法、明 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这些制度的建立, 都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 础——农耕经济。君主专制依赖于农耕经济, 君主专制在农耕经济下愈演愈烈。
11
三是宗庙祭祀制
• 宗庙是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大宗供奉祖先 神位的场所。宗庙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维 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核心 是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据史书记载, 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 士为一庙。
12
• 宗庙祭祀制度,即祭祀几代祖宗的制度,自周 代开始,经过秦汉,曹魏至清代基本上保持了 下来。只是有些朝代的宗庙的数量有增减。如 王莽祭九庙。唐开元十年立九室——祭九代祖 先。 • 这种宗庙祭祀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 国传统的礼乐文化(祭祀时有严格的程序和隆 重的仪式,乐队兴师动众,人员众多)。它对 维护宗族团结、维护宗法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宗族观念。

百年中国的“家”与“国”

百年中国的“家”与“国”

百年中国的“家”与“国”作者:祝东力来源:《文化纵横》 2009年第2期祝东力引言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既是经济的基本单位,也是价值观的基本单位。

经济是基础,先说经济。

自战国以来,无论是自耕农,还是佃农,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兼营家庭手工业,这种类型的小农经济,就一直是中国传统经济的基础和主体。

西汉文帝、景帝时代的晁错,有段话很有名,他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汉书·食货志》)这是对当时小农之家的描述,其实也适用于整个中国传统社会。

这样的五口之家,勤劳节俭,含辛茹苦,以一两个主要劳力,加上辅助劳力,凭借最简单的农具(锄、镰或犁),随时随地都可以同传统的生产资料,即土地相结合,进行简单再生产。

经过编户齐民,这种分散细碎而又数量庞大的小农,便构成了国家赋税徭役——传统社会经济剩余的主体部分——的来源。

因此,在中国古代,一端,是数以千万计的细弱孤立的小农;另一端,是皇权─官僚阶级的强大国家机器。

“小农经济”,历来就是“大国政治”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土壤。

这种家庭经济,结构简单而脆弱,面对水旱灾害、豪强兼并、苛捐杂税和社会动乱等,极容易破产。

但另一方面,唯其简单,也极容易再生和复制,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1]中国历史上,多少旧王朝倾覆,多少新王朝诞生,全都有赖于小农经济这种辩证的“既脆弱又顽强”的结构。

家庭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这种基础作用,决定了“家”在价值谱系中的特殊地位。

孔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道德的根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

在“三纲”(董仲舒:“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伦”(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等基本的道德准则中,家庭伦理占有最大的比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