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灵枢本神-黄帝内经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内经PPT课件
晋代王叔和编《脉经》多取材于本书,皇甫谧撰《针 灸甲乙经》则选用了本书的几乎全部原文。
.
2
经脉
.
3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 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雷公曰:愿卒闻 经脉之始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 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4
一、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 于中焦,下络大肠,还 循胃口(贲门),上膈 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 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 之前,下肘中,循臂内 上骨下廉,入寸口,上 鱼,循鱼际,出大指之 端;其支者,从腕后直 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
5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 则交两手而瞀(mào),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 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 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 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 变。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 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
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
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
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
指间,出其端。
.
9
是动则病洒洒(xiǎn)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 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gàn)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 (zhěn),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 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 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 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 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 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
2
经脉
.
3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 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雷公曰:愿卒闻 经脉之始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 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4
一、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 于中焦,下络大肠,还 循胃口(贲门),上膈 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 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 之前,下肘中,循臂内 上骨下廉,入寸口,上 鱼,循鱼际,出大指之 端;其支者,从腕后直 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
5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 则交两手而瞀(mào),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 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 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 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 变。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 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
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
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
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
指间,出其端。
.
9
是动则病洒洒(xiǎn)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 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gàn)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 (zhěn),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 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 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 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 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 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黄帝内经幻灯片课件
• 1.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 • 2.早饭吃多会不会发胖 • 3.“胃经”的涵义 • 4.血病与胃(主血所生病)
23
胃经
24
巳时(上午9-11点) 脾经当令
• 1.脾主运化 • 2.脾主身之肌肉 • 3.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5
脾经
26
午时(上午11-13点) 心经当令
• 黄帝问衰老的原因在时代还是在人 --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于阴 阳、和于术数”
•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42
上古天真论
•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 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 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黄帝 内经》
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 1.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
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 2. 可以认知自我
• 生命活力: 魄力 精神 意志 胆识 聪明 •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 3. 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守,病安从来 • 脏腑本性--也是人性所不及
40
上古天真论
•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 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 生命是一个过程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 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至也。终 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55章)
41
上古天真论
44
上古天真论
•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23
胃经
24
巳时(上午9-11点) 脾经当令
• 1.脾主运化 • 2.脾主身之肌肉 • 3.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5
脾经
26
午时(上午11-13点) 心经当令
• 黄帝问衰老的原因在时代还是在人 --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于阴 阳、和于术数”
•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42
上古天真论
•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 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 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黄帝 内经》
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 1.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
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 2. 可以认知自我
• 生命活力: 魄力 精神 意志 胆识 聪明 •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 3. 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守,病安从来 • 脏腑本性--也是人性所不及
40
上古天真论
•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 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 生命是一个过程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 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至也。终 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55章)
41
上古天真论
44
上古天真论
•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灵枢·本神.ppt
情志失调致病
1.情志致病伤神气的表现 情志致病伤神气的表现 怵惕思虑→恐惧,流淫。 怵惕思虑 恐惧,流淫。 恐惧 悲哀动中→竭绝而失生。 悲哀动中 竭绝而失生。 竭绝而失生 →神惮散而不藏。 喜 乐 →神惮散而不藏。 神惮散而不藏 气闭塞而不行。 愁 忧 →气闭塞而不行。 气闭塞而不行 迷惑而不治。 盛 怒 →迷惑而不治。 迷惑而不治 恐 惧 →神荡惮而不收。 神荡惮而不收。 2.情志伤脏症候及预后
五 脏 心
所伤 因素 怵惕 思虑 愁忧 不解 悲哀 动中
伤 神 伤 神 伤 意 伤 魂
症候表现
重症 标志 毛悴 色夭 毛悴 色夭 毛悴 色夭
死期
恐惧自失, 脱肉。 恐惧自失,破jun脱肉。 脱肉
冬
脾
闷乱,四肢不举。 闷乱,四肢不举。
春
肝
狂妄不精, 不正 , 阴缩 狂妄不精 , 不正, 而筋挛,两胁骨不举。 而筋挛,两胁骨不举。
【原文 原文】 原文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 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 气虚则悲,实而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 气虚则悲,实而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 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 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 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 而调之也。 而调之也。
[原文 ] 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 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 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 针不可以治之也。 伤,针不可以治之也。
《黄帝内经讲座》课件
《黄帝内经讲座》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的生命观《黄帝内经》的疾病观《黄帝内经》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黄帝内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黄帝内经》简介
据传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黄河流域,是古代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起源
经过多个朝代的增补和修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经典体系。
总结词: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主张通过调理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来预防疾病,同时提倡采用综合疗法来诊治疾病,包括针灸、药物、按摩等。
04
《黄帝内经》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预防为主,注重养生保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
调理阴阳
扶正祛邪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通过调整人体内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详细描述
在《黄帝内经》中,疾病被定义为人体内部阴阳失调所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可以表现为各种症状,如疼痛、发热、咳嗽等。根据病因的不同,疾病可以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两类。外感疾病主要是由外界的六淫邪气所引起,而内伤疾病则主要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所导致。
总结词:疾病的成因主要包括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和正气虚弱,从而引发疾病。详细描述:在《黄帝内经》中,疾病的成因主要包括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外感邪气如风、寒、暑、湿、燥、火等,通过侵袭人体的经络和脏腑,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疾病。饮食不节如过饥、过饱、饮食不卫生等,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影响气血生成和运行,从而引发疾病。情志失调如喜、怒、忧、思、悲、恐等,会导致气机紊乱和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和正气虚弱,从而引发疾病。
目录
contents
《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的生命观《黄帝内经》的疾病观《黄帝内经》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黄帝内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黄帝内经》简介
据传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黄河流域,是古代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起源
经过多个朝代的增补和修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经典体系。
总结词: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主张通过调理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来预防疾病,同时提倡采用综合疗法来诊治疾病,包括针灸、药物、按摩等。
04
《黄帝内经》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预防为主,注重养生保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
调理阴阳
扶正祛邪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通过调整人体内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详细描述
在《黄帝内经》中,疾病被定义为人体内部阴阳失调所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可以表现为各种症状,如疼痛、发热、咳嗽等。根据病因的不同,疾病可以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两类。外感疾病主要是由外界的六淫邪气所引起,而内伤疾病则主要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所导致。
总结词:疾病的成因主要包括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和正气虚弱,从而引发疾病。详细描述:在《黄帝内经》中,疾病的成因主要包括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外感邪气如风、寒、暑、湿、燥、火等,通过侵袭人体的经络和脏腑,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疾病。饮食不节如过饥、过饱、饮食不卫生等,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影响气血生成和运行,从而引发疾病。情志失调如喜、怒、忧、思、悲、恐等,会导致气机紊乱和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和正气虚弱,从而引发疾病。
黄帝内经·灵枢课件模板-002(共18)
《黄帝内 经·灵枢》 课件模板-2
《黄帝内经·灵枢》:序
序: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 《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 《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 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 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 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 《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 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 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赭其疾, 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 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 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 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 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闇乎,妙哉, 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 顺,正行无问。
《黄帝内经·灵枢》:序
序: 今崧专访请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 利益无穷,功实有自。 时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崧题。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 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 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 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 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 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 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 愿闻其情。 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 于一,终于九焉。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 取腋与膺。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 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 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 致气。精泄则病益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 疡。 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 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 十二原。
《黄帝内经·灵枢》:序
序: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 《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 《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 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 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 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 《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 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 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赭其疾, 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 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 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 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 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闇乎,妙哉, 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 顺,正行无问。
《黄帝内经·灵枢》:序
序: 今崧专访请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 利益无穷,功实有自。 时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崧题。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 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 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 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 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 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 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 愿闻其情。 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 于一,终于九焉。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 取腋与膺。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 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 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 致气。精泄则病益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 疡。 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 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 十二原。
黄帝内经ppt课件
35
心包经
36
亥时(晚上21-23点) 三焦经当令
1.“三焦”解 2.“亥”字解 3.做爱最佳时机
37
“亥”字解
38
三焦经
39
《黄帝内经》第一篇讲什么(上)
生命是一个过程 黄帝问生死--生死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
于阴阳、和于术数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大道总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
18
寅时(夜里3-5点) 肺经当令
1.经脉为什么从肺经开始 相傅之官 2.老人早醒意味着什么 3.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
19
肺经
20
卯时(早晨5-7点) 大肠经当令
1.天门与地户 2.肺与大肠相表里 3. 便秘与拉稀(主津所生病)
21
大肠经
22
辰时(上午7-9点) 胃经当令
31
膀胱经
32
酉时(下午17-19点) 肾经当令
1. 肾主藏精 2. 肾神为志 3.酉“鸡”的内涵 4. 酉时发低烧是肾气大伤 5.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补肾
33
肾经
34
戌时(晚上19-21点) 心包经当令
1. “心包”解 2. 阴气正盛,阳气将尽 3. 膻中者,喜乐出焉 4.敲打“心包经”的好处
11
《黄帝内经》讲什么
1. 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
12
“因天之序” —人体生命日节律 (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
人为什么会失眠 几点醒来最危险 为什么必须吃早饭 子午觉意味着什么 什么时候做事效率最高 几点做爱最理想
13
子时(夜里11-1点) 胆经当令
心包经
36
亥时(晚上21-23点) 三焦经当令
1.“三焦”解 2.“亥”字解 3.做爱最佳时机
37
“亥”字解
38
三焦经
39
《黄帝内经》第一篇讲什么(上)
生命是一个过程 黄帝问生死--生死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
于阴阳、和于术数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大道总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
18
寅时(夜里3-5点) 肺经当令
1.经脉为什么从肺经开始 相傅之官 2.老人早醒意味着什么 3.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
19
肺经
20
卯时(早晨5-7点) 大肠经当令
1.天门与地户 2.肺与大肠相表里 3. 便秘与拉稀(主津所生病)
21
大肠经
22
辰时(上午7-9点) 胃经当令
31
膀胱经
32
酉时(下午17-19点) 肾经当令
1. 肾主藏精 2. 肾神为志 3.酉“鸡”的内涵 4. 酉时发低烧是肾气大伤 5.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补肾
33
肾经
34
戌时(晚上19-21点) 心包经当令
1. “心包”解 2. 阴气正盛,阳气将尽 3. 膻中者,喜乐出焉 4.敲打“心包经”的好处
11
《黄帝内经》讲什么
1. 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
12
“因天之序” —人体生命日节律 (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
人为什么会失眠 几点醒来最危险 为什么必须吃早饭 子午觉意味着什么 什么时候做事效率最高 几点做爱最理想
13
子时(夜里11-1点) 胆经当令
黄帝内经课件
脉象的辨析
通过分析脉象的变化,判断病情的性质、部位和程度。
脉象的运用
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其他诊断方法,综合分析病情,做出更准确 的诊断。
望诊法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判断病 情的轻重缓急。
望色
观察患者的面色,判断病情的 性质和部位。
望形
观察患者的形态、体态等,判 断病情的虚实和寒热。
望舌
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等,判 断病情的寒热、虚实和气血运
黄帝内经课件
• 黄帝内经概述 • 阴阳五行理论 • 脏腑经络理论 • 病因病机理论 • 诊断方法与技巧 • 治疗原则与方法
目录
01
黄帝内经概述
定义与起源
定义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典 籍,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
起源
据传,《黄帝内经》起源于先秦 时期,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 和完善,最终成书于西汉时期。
03
注意事项
在针灸治疗前,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在治疗过
程中,患者应保持放松状态,不要紧张;治疗后,患者应注意保暖和休
息,避免剧烈运动。
感谢观看
THANKS
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可致气血凝滞。
暑邪
暑为阳邪,炎热夏季致病特点为暑热伤气耗津。
湿邪
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易阻气机。
燥邪
燥为阳邪,易伤津耗液,致口鼻咽干、皮肤干裂 。
火邪
火为阳邪,炎上生热,易耗气伤津。
七情内伤致病
喜伤心
过喜则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怒伤肝
过怒则肝气郁结,疏泄失常。
忧伤肺
过忧则肺气耗散,气机不畅。
03
脏腑经络理论
通过分析脉象的变化,判断病情的性质、部位和程度。
脉象的运用
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其他诊断方法,综合分析病情,做出更准确 的诊断。
望诊法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判断病 情的轻重缓急。
望色
观察患者的面色,判断病情的 性质和部位。
望形
观察患者的形态、体态等,判 断病情的虚实和寒热。
望舌
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等,判 断病情的寒热、虚实和气血运
黄帝内经课件
• 黄帝内经概述 • 阴阳五行理论 • 脏腑经络理论 • 病因病机理论 • 诊断方法与技巧 • 治疗原则与方法
目录
01
黄帝内经概述
定义与起源
定义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典 籍,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
起源
据传,《黄帝内经》起源于先秦 时期,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 和完善,最终成书于西汉时期。
03
注意事项
在针灸治疗前,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在治疗过
程中,患者应保持放松状态,不要紧张;治疗后,患者应注意保暖和休
息,避免剧烈运动。
感谢观看
THANKS
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可致气血凝滞。
暑邪
暑为阳邪,炎热夏季致病特点为暑热伤气耗津。
湿邪
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易阻气机。
燥邪
燥为阳邪,易伤津耗液,致口鼻咽干、皮肤干裂 。
火邪
火为阳邪,炎上生热,易耗气伤津。
七情内伤致病
喜伤心
过喜则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怒伤肝
过怒则肝气郁结,疏泄失常。
忧伤肺
过忧则肺气耗散,气机不畅。
03
脏腑经络理论
黄帝内经 课件
肾
节制房事,避免过度劳累,适 当食用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 核桃等。
四季养生法
春季养生
注重养肝、生发阳气,多食用 温性食物如韭菜、红枣等,加
强锻炼和户外活动。
夏季养生
注重养心、清热解暑,多食用 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 冬瓜等,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秋季养生
注重养肺、润燥生津,多食用 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 等,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文化价值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黄 帝内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智慧和思维方式,具有很 高的文化价值。
02
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理论
阴阳理论是《黄帝内经》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万物 皆有阴阳两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体的健 康和疾病也与阴阳平衡有关,保持阴阳平衡是养生的关键。
健康旅游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念和方法被应用 于健康旅游项目中,为游客提供身心 健康的旅游体验。
06
黄帝内经的现代研究与发展
黄帝内经的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角度的研究
从现代医学角度对黄帝内经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其 科学性和实用性。
跨学科研究
结合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 挖掘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价值。
黄帝内经的发展前景
数字化技术应用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黄帝内经研究、整理和传播方 面的应用,展望其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
结合现代医学发展
分析黄帝内经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发展 方向,探讨其在未来医学领域的作用和价值。
学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黄帝内经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其在 国际学术界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内容与架构
精读《黄帝内经》 ppt课件
ppt课件 38
ppt课件
39
谢谢
ppt课件
40
1、阴阳的其本概念,
2、阴阳其本内容,
ppt课件
23
3、人体结构和物质阴阳分属和特征,
4、人体生理功能方面的阴阳相互关系,
5、人体病变方面的阴阳病因病机, 6、诊断辨证阴阳学说的运用, 7、中医治疗上阴阳学说的运用, 8、养生防治上阴阳理论的应用。
ppt课件 24
脏象学说内容类 《素问·灵兰秘典》论述十二脏的主要 生理功能。 《素问·六节藏象》论述五脏与体表联 系及与季节气候关系。 《素问·别论》五脏六府、奇恒之府的 共同的功能
ppt课件
27
(七)结合临床实践应用,深入地 理解《内经》的理论观点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学习《内 经》时对某些理论原则,在全面深入理 解的基础上,还应当与临床实践密切结 合起来。通过实践更进一步深入理解和 掌握《内经》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
也有很多医家认为,《内经》也是临床 之书。
ppt课件 28
ppt课件
3
《内经》,原为 18 卷。其中 9 卷名《素 问》;另外 9 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 《九卷》或 《针经》,唐以后被称为 《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 形成于战国时期。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吴仪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 2008年全 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吴仪笑呵呵地说:“中医是有很大 学问的,我打算退休后研究中医药,现 在正在学习《黄帝内经》……”她的话 还没有说完,在场的人都笑了,然后便 是掌声。
ppt课件
14
要掌握原文中的理论原则及其学术观 点,除了自己在读通原文的基础上,运 用中医理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思考、探 索外,还必须参阅历代各注家对《内经》 的理解和心得体会,进一步进行深入的 研究和分折。
ppt课件
39
谢谢
ppt课件
40
1、阴阳的其本概念,
2、阴阳其本内容,
ppt课件
23
3、人体结构和物质阴阳分属和特征,
4、人体生理功能方面的阴阳相互关系,
5、人体病变方面的阴阳病因病机, 6、诊断辨证阴阳学说的运用, 7、中医治疗上阴阳学说的运用, 8、养生防治上阴阳理论的应用。
ppt课件 24
脏象学说内容类 《素问·灵兰秘典》论述十二脏的主要 生理功能。 《素问·六节藏象》论述五脏与体表联 系及与季节气候关系。 《素问·别论》五脏六府、奇恒之府的 共同的功能
ppt课件
27
(七)结合临床实践应用,深入地 理解《内经》的理论观点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学习《内 经》时对某些理论原则,在全面深入理 解的基础上,还应当与临床实践密切结 合起来。通过实践更进一步深入理解和 掌握《内经》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
也有很多医家认为,《内经》也是临床 之书。
ppt课件 28
ppt课件
3
《内经》,原为 18 卷。其中 9 卷名《素 问》;另外 9 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 《九卷》或 《针经》,唐以后被称为 《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 形成于战国时期。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吴仪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 2008年全 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吴仪笑呵呵地说:“中医是有很大 学问的,我打算退休后研究中医药,现 在正在学习《黄帝内经》……”她的话 还没有说完,在场的人都笑了,然后便 是掌声。
ppt课件
14
要掌握原文中的理论原则及其学术观 点,除了自己在读通原文的基础上,运 用中医理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思考、探 索外,还必须参阅历代各注家对《内经》 的理解和心得体会,进一步进行深入的 研究和分折。
黄帝内经ppt课件
《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 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 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 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 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 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 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 远影响。
将“ 形 宙 看 物 《 人与 成 万 作 的 黄 与日 的 物 整 气 帝 自月 。 皆 个 一 内 然相 在 是 物 元 经 紧应 “ 由 质 论 》 密” 人 其 世 的 接 地的 与 原 界 哲 受 联观 天 初 的 学 了 系念 地 物 一 思 我 在指 相 质 部 想 国 一导 参 “ 分 , 古 起下 ” 气 , 将 代 。, 、 ” 宇 人 唯
《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 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 学、地理学、心理学、社 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 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 开的百科全书。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 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 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 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病因学 说”“病机学说”、“病症”、 “诊法”、论治及“养生学”、 “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 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 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 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
传说中的黄帝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 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 盟首领。黄帝是少典之子,本 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 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 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 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 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 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 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 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 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 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 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 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 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黄帝内经·灵枢课件模板-016(共18)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黄帝曰:善。何谓声闻于耳?岐伯曰:刺 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 于针也。黄帝曰:善。此所谓弗见为之, 而无目视,见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黄帝曰:刺卫言去爪,夫子乃言刺关节肢 络,愿卒闻之。岐伯曰:腰脊者,身之大 关节也;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茎垂 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
《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尺肤涩者,风痹也。尺肤麤如枯鱼之鳞者, 水泆饮也,泄、少气。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 寒热也;尺肤先寒,久大之而热者,亦寒 热也。 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 以下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 者,肩背热。臂中独热者,腰腹热;肘后 麤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
《黄帝内 经·灵枢》 课件模板-16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第七十二
通天第七十二: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 阴人?何谓阳人?少师曰:天地之间,六 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 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 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 备而行之乎?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 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 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 各不等。
《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 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 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 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也。 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 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 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 变也。 故曰:冬伤于寒,春生病热;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肠僻,夏伤于暑,秋生疟;秋伤 于湿,冬生咳嗽。
灵枢九针十二原(课堂PPT)
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
• 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
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4
九针十二原
•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
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 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
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 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 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腴[勃殃], 脖腴一(气海穴)。
• 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胀取三阳,飧[孙]泄取三阴24。
九针十二原
九针论十二原
•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 • 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
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 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
为之经纪。
• 异其章,别其表里(内外),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
• 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
气。(杵针)
• 三曰鍉针,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
• 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刃三隅,以发痼疾。 (三棱针)
• 五日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末如剑锋,以取大脓。 (手术刀,
小针刀)
7
• 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大如牦,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
• 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
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 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
• 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
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4
九针十二原
•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
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 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
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 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 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腴[勃殃], 脖腴一(气海穴)。
• 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胀取三阳,飧[孙]泄取三阴24。
九针十二原
九针论十二原
•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 • 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
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 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
为之经纪。
• 异其章,别其表里(内外),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
• 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
气。(杵针)
• 三曰鍉针,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
• 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刃三隅,以发痼疾。 (三棱针)
• 五日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末如剑锋,以取大脓。 (手术刀,
小针刀)
7
• 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大如牦,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
• 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
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 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
黄帝内经·灵枢课件模板-011(共18)
病传第四十二: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 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 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岐 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 尽行也。 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 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 可治之属,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 可治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要乎哉问也, 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 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
《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 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 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 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曰:有时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 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 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黄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顺天之时,而 病可与期。
《黄帝内经·灵枢》:病传第四十二
病传第四十二:
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 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 日出。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 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 蚤食。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 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 夏晏食。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 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 之少阴,肝为阴中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 肾为阴中之太阴。 黄帝曰:以治之奈何?岐伯曰:正月二月 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 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 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 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 阴。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 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 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岐 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 尽行也。 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 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 可治之属,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 可治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要乎哉问也, 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 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
《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 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 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 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曰:有时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 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 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黄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顺天之时,而 病可与期。
《黄帝内经·灵枢》:病传第四十二
病传第四十二:
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 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 日出。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 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 蚤食。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 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 夏晏食。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 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 之少阴,肝为阴中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 肾为阴中之太阴。 黄帝曰:以治之奈何?岐伯曰:正月二月 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 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 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 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 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五、神的病变 (一)、内在五脏有病,外在的神志异常
心气虚——悲 心
心气实——笑不休
肝气虚——恐
肝
肝气实——怒
.
8
(二)、情志太过伤及内在五脏 怵惕思虑伤心——神伤 悲哀动中伤肝——魂伤 喜乐无极伤肺——魄伤 愁忧不解伤脾——意伤 盛怒不止伤肾——志伤 五脏神伤各有其病症,但死证皆为“毛悴色 夭”
起源给予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解释。同时也说 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与生命的关系。
神的本源: 人体生命源于精,神是继精而产生的。 说明一切神识活动是以“精”为物质基础的。
.
4
三、神的分类、概念 精神活动:神、魂、魄(与生俱来)
神 意识思维活动:意、志、思、虑、智(思
维过程),属心之任物。 魂:受神支配,若离开神的支配而单独活动, 成为无意识的思维与动作(如梦话、梦游、 幻觉等)。另指人在精神活动中的控制作用。
.
9
六、观病人之态,知神之存亡,判五脏损伤, 定用针与否。
(一)、五脏俱伤,精气衰败,针刺难 以奏效。
(二)、针不可治虚损,须以药补
七、总结讨论
(一)、《内经》中神的涵义
(二)、有关治神
(三)、中医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10
思考·讨论 1、试述神、魂、魄、意、志、思、 虑、智的概念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2、试述“天之在我者德也………而 生者也”一段原文的意义?
.
5
魄:神活动的另一形式。一指本能的、非 条件反射的感觉和动作(如听、触、视、痛觉 以及吮乳、搔痒、嘻笑、啼哭等)。二指人在 精神活动中的振奋作用。
意:思忆、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
志:意已决,并能付诸行动
思:意志虽定,反复计度。
虑:深思远虑,预测将来。
智:周密思虑,据此而恰当处理事物。
.
6
四、神与五脏的关系 由心所主,分属于五脏 肝——血——魂、 脾——营——意 心——脉——神、 肺——气——魄 肾——精——志、 统称为“五神藏”
《灵枢·本神》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的概念及魂、魄、意、志、
思、虑、志的一般含义。 2、掌握五脏与五神的关系。 3、熟悉七情太过伤五脏的病变。
.
1
[题 解]
本文论神的概念、生成及精、神、魂、 魄的相互关系,思维的过程,神志病的 发生、证候的转归,五脏虚实病证。因 全文以论神为主,且开篇有“凡刺之法, 先必本于神”句,故
诊治疾病,必须重视病人的神。
.
2
[原文内容] 一、神的重要性
“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意义: 神——指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调 节能力(神机),神之有无直接影响疾 病的诊治和预后的判断,也是针刺取效 之关键,故必须重视。
.
3
二、生命的本源,神的本源 “天之在我者德也……而生者也” 指出生命的本源是天地之气,对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