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总趋势是:由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由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由远离现实的想象发展到更富于现实性的想象。
一、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想象,在很大幅度上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优势,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内容具有直观性、片面性和模仿性,而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和现实性还很不发展。
儿童入学后,在教学要求和学习活动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想象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加强。
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求小学儿童实按照教学的目的产生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
这就促进了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加强。
如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小学儿童进行有系统的、生动的讲述或有表性的朗诵。
作文课要求他们围绕主题进行连贯的构思。
绘画中,要求他们通过想象来设计富有美感的构图等等。
所有这些都要求儿童进行有意想象,从而使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加强,日益得到发展。
有人曾以“春天”为主题与小学儿童谈话,结果表明,低年级儿童对春天情境的想象是东拉西扯,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而四年级以后的儿童就能围绕春天这个主题,有系统、有条理地展开想象。
可见小学高年级儿童想象的有意性有了很大发展。
2、小学儿意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大。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和学前儿童差不多,想象鲜明、生动,富于模仿性和再现性。
想象的内容常常是实在事物的简单重现,创造加工的成分是不多的。
小学儿童在各科教学影响下,由于表象的积累和丰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于创造性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
有人辅导小学儿童故事员时发现,低年级的故事员,往往一字不拉地复述给他讲过的故事,连表情与动作都是模仿教师的。
而中、高年级的故事员,在讲述故事时,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逐渐减少,而对表象的创造性改造日益明显、增多。
他们能从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创造出全新的、别出心裁的故事情节。
最新2.幼儿想象发展的特征
纳塔杰(1978)的定势想象实验
该实验对4-6岁儿童进行的实验要求:让幼儿了解想象内容的非真实性, 去想象与感知相反的内容。这种想象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方案一:要求幼儿闭上眼睛,双手放在桌上不动,手心向下。同时想象两只 手都有个球,一手抓大球,一手抓小球。在想象中比较两球的大小、共15次 。然后,让儿童仍闭着眼睛,拿着大小相同的两个球,并比较两球的大小。 方案二:让幼儿闭上眼睛,双手放在桌上不动,想象这一手用绳子提着很重 的秤锤,另一手提着轻的。重复比较15次,然后让儿童仍然闭着眼睛。幼儿 如果认为两个秤锤不同,就是形成了想象定势。 方案三:让幼儿闭着眼睛,给他的双手放上同样大小的球。当儿童确认两个球 的大小相同后,让他一面拿着球,一面想象一个球大些,另一个球小些。如 此15次,然后再让他比较两个大小相同的球。 方案四:让幼儿闭上眼睛,双手同时用绳子提着重量相同的物体,并确认其 重量相等。然后想想一手所提的是重的秤锤,另一手提的是轻的。
1 想象在婴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 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 变成想象活动。
2 想象能促进婴幼儿的学习
3 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知识点2——婴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3岁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想象的发生和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有关。2岁前脑发育很不 成熟,2岁左右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趋于成熟。
想象受感知形象的直接形象。
不追求想象成果。
3岁儿童的纵横线涂鸦
三、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但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具体特点: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的想象
四、想象与幼儿活动
(一)幼儿想象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二)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拟人化想象:妮妮去“海底世界”玩后,对妈妈说:“有的鱼睁 着眼睛盯着我看,好像在说‘我似乎认识你’。”
夸张性想象
无意想象 为主,有 意想象开 始发展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
有的幼儿看到别人有漂亮的娃娃或“冲锋枪”,他会说,“我们家也有。”可事 实没有。
再造想象 为主,创 造想象开 始发展
• 如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 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
•梦
(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一定的预定目的、自觉 进行的想象。
如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设计理想的各种奇特造型的房子;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看图片创编不同情节不同结局的故事等。
(三)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预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存 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加上眼睛嘴巴,让汽车可以看和说话。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关系
区别:同样是“造”,再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现实生活中已有的
事物,是描述者知道而想象者不知道的事物;
创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所有的人都不知的、现实生活甚至可 能不存在的事物。
车;看见小书包,就 小朋友一起玩搭积木 爸爸赶来,把老鹰啄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
幼儿心理学教案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复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二、课程内容:1、想象的概念①定义: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古代人们面对美丽的月亮产生了___的想象,创造出“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②补充: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四种形式:1.黏合:如___、美人鱼等形象。
2.夸张与强调:如大头儿子。
3.拟人化:如黑猫警长。
4.典型化:文学创作运用普遍,如___笔下的阿Q、___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例子?明确:想象发生的条件是头脑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表象储存作为想象的对象,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便运用内部的智力动作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2、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①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的重要意义。
研究中的作用:想象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复杂的知识,创造性的完成研究任务。
游戏中的作用: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戏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幼儿的想象。
结构游戏中对结构材料、结构物体进行想象,通过一定的建构技能才能进行结构活动。
②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而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三、教师小结。
四、课堂练:1.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
2.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进行想象的。
3.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
5.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6.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学前心理学 (6):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对客观世 界的反映形式,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 已经形成的一些表象进行新的结合的 过程。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时候,不 仅能在头脑中形成知觉形象和记忆表 象,还能根据口头语言和文字的描述, 在头脑中形成自己没有感受过的事物 形象,或创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新 形象。例如,当新闻上说起小朋友搀 扶老人过马路时,我们的头脑中便会 出现一幅在拥挤的马路上,小朋友搀 扶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的画面。
想象概述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夸张性
(一)夸张性想象 的表现 夸张又称强调,是通过改变客 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其某一特性 经过增大、缩小、数量加多或色彩 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是进行各种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 例如,人们创造的千手观音、九尾 狐,及《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 小人国等形象。另外,我们常看到 的一些人物的漫画也是绘画者对人 物特点夸张的结果。
学前心理学概述
想象概述
二、想象的分类
2.创造想象 (二)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的产生应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丰富的表象储备。进行创造想象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事物进行细 致的观察,并储备丰富的表象材料。记忆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对创造想象有决 定性的作用,表象材料越丰富,想象结果就越新颖。 第二,知识经验的积累。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创造想象依赖于知识经验的积累,要进行 创造想象,就必须对相关领域做深入的了解,积累必要的知识。每一个发明 创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创造原型的启发。任何人的新发明创造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都要经过一定的相似事物的启发。例如,鲁班就是因为手被割伤,受到野草 的启发,发明了锯;科学家们根据蝙蝠的探知原理发明了雷达。原型之所以 有启发作用,是因为事物本身与所创造的形象之间存在相似性,可以作为创 造想象的起点。 学前心理学概述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想象的发展
精选课件
(二)有意想象 ▪ 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 自觉进行的想象 。
▪ 科学家提出的各种假说,文学艺术家在头 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等都是有意想象的结 果。
精选课件
1、再造想象
▪ 根据语言的描述和非语言(图样)的 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精选课件
(三)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1、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 ▪ 2、想象是儿童理解的基础 ▪ 3、想象在游戏中作用:游戏离不开想象 ▪ 4、想象发展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 ▪ 5、想象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精选课件
二、想象的种类 ▪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 ▪ (一)无意想象 ▪ 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 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想象 。
▪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 始发展 。幻灯片 14
▪ (三)想象易脱离实际,与现实混淆。
▪
幻灯片 15
精选课件
二、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 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自主解决问题。 5、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6、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幼儿还常把想象与现实混淆,看到同 伴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会说:“我妈 妈也给我买了一个。”被成人误认为 故意说谎。
精选课件
幼儿晚期,随着知识经验的丰 富,认识能力的增强,幼儿开 始能区分想象的东西与真实的 东西,并向成人提出“这个故 事是真的还是假的?”之类的问 题。由于许多想象中才能获得满 足的东西已变成现实,幼儿在游 戏中开始追求逼真,智力游戏和 竞赛性游戏开始逐渐取代象征性 游戏。
6心理学 第六章 想象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一、想象概述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1)想象按其功能分为:认知性想象和情感性想象(2)根据想象有没有目的,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3)根据想象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差异,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3、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①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②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③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
(2)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①想象往往能引发情绪。
②情绪影响想象。
(3)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想象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想象,也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
(4)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而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
(5)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换言之,想象是创造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
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和发展1、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1)想象发生的年龄:1岁半-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
(2)想象发生的原因:1大脑皮质的成熟儿童语言的发生生活经验的积累(3)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
表现为下列特点:①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②简单的相似联想。
③没有情节的组合。
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1)无意想象的特点:①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例如: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喂洋娃娃。
看见小汽车,就想要玩开汽车。
看见书包,又想去当小学生。
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例如: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她就跑去当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第二节-想象
▪ 标志: 1.独立性
▪ 不是在外界指导下进行,不是模仿、 受暗示性少
▪
2.新颖性
▪ 记忆表象与知觉原型基本相同
第第二一节节 想学象前概儿述童想象的发展与培养
(2)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 ▪ 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
以称为表露式创造。这种最初级的创造,严 格说来还不是创造。 ▪ 2.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范例)只 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上有一 点改造。可以说,既是模仿,但又不是完全 的模仿。 ▪ 3.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表现在于:情节逐 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 以及能够从不同中找出相似性。
第第二一节节 想学象前概儿述童想象的发展与培养
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具体表现如下:
01
OPTION
02
OPTION
03
OPTION
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2岁婴儿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感知过 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
简单的相似联想
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表的相似性而把事物 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一节 想学象前概儿述童想象的发展与培养
第第二一节节 想学象前概儿述童想象的发展与培养
(3)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 1.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上。 “萤火虫的尾巴上是不是有一个小电灯啊” 2.自编新故事 3.创造性的游戏活动 4.创造性的绘画活动
《快乐的挤奶工》
幼儿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异同比较
困难。
第二一节 想学象前概儿述童想象的发展与培养
(2)学前儿童有意想象的发展
中班以后,幼儿的想象开始表现出一定 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如通过老师对故事前半部分的描述,幼 儿会进行有目的性的想象,续编故事的 结尾。 大班以后,幼儿的想象有了一定的独立 性。他们开始对想象内容有了一定的评 价,即有意性增强,并日益丰富了。
幼儿心理学教案-幼儿的想象
课后作业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幼儿想象的发展。
第五章幼儿的想象
章节课题
第三节幼儿想象的培养
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掌握幼儿想象的培养策略
能力目标
能初步运用想象理论发展幼儿的想象
素质目标
重视幼儿的想象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幼儿想象的培养策略
一、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经验
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三、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
四、在各种活动和游戏中发展幼儿想象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发展幼儿想
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
小组交流研讨
你在幼儿园见习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在哪些活动中有想象?面对幼儿的想象活动你会怎么指导?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
教学过程
(授课思路、重难点的解决策略、师生互动等)
案例导入
新授: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播放音频
思考:
1.天生的盲人可以想象出刚才那段话中的景象吗?为什么?
2.你想象出来的跟你记在脑海里的一样吗?
(一)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A.无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2.在幼儿自主表演游戏中起主要作用的心理现象是()。
A.想象B.性格C.感觉D.知觉
3.幼儿期占主要地位的想象是()。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空想D.有意想象
4. 5岁幼儿画西瓜比人大,两排尖牙在人脸上占大部分。这段时期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想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想象想象力是学前儿童发展中重要的心理能力之一,它对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重点介绍想象力的定义、发展过程以及对儿童的意义和影响。
一、想象力的定义想象力是指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脑海中产生和创造各种视觉、感官和情感的体验。
想象力包括了儿童的幻想、虚构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想象力,儿童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和场景,并通过角色扮演、幻想游戏等方式来表达和体验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想象力的发展过程儿童的想象力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以下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主要阶段:1.视觉意象阶段(2-4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通过想象力在脑海中产生简单的视觉图像,比如想象自己是一只飞鸟或者一条鱼。
他们通常通过幻想游戏和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2.情感意象阶段(4-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通过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他们可能会创造出一些虚构的角色和情节,比如想象自己是一位超级英雄或者一位公主。
他们也会通过画画和故事书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3.故事意象阶段(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想象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能够创造和理解更复杂的故事情节。
他们通过书写和口头表达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并能够理解他人的想象力和意图。
三、想象力的意义和影响想象力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想象力的主要意义和影响:1.认知发展:通过想象力,儿童能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想象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发展观察、推理和分类的能力,以及创造和理解符号系统的能力。
2.语言发展:想象力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和故事情节,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通过创造和讲述故事,儿童能够扩展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社交发展:想象力能够帮助儿童理解和参与社会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分享能力。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课堂PPT)
43
(二)幼儿创造想像的发展及其特点
◈ 幼儿期是创造想像开始发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创造想像有如 下特点:
第一,最初的创造想像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称为表露式 创造。这种最初级的创造,严格说来还不是创造。
同学们猜猜
0碰到( ),很同情地说:“哎,
怎么拄上双拐了!”
3
4
5
◈第一节 想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像的趋势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三节 学前儿童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的发展 ◈第五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像的特点
6
第一节 想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想像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
1. 想像依靠原有的表象 ◈ 儿童的想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要用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原
材料,才可能进行。而学前儿童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又是从哪里 来的呢?它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22
2. 想像和记忆密不可分
◈ 第一,想像依靠记忆。儿童想像时所依靠的原有表象,是过去感 知的事物依靠记忆在头脑中保持下来的形象。想像离不开感知、 离不开记忆。
◈ 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及语言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儿在再 造想像过程中,逐渐开始独立地而不是根据成人的语言描述 去进行想像。想像的内容虽然仍然带有浓厚的再造性,但已 有独立创造的萌芽。
42
二、学前儿童创造想像的发展
(一)创造想像的发生 ◈ 儿童创造想像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能够独立地从新的角度对头
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独立性。这类想像不是在外界指导下进行,不是模仿, 受暗示性少。
第五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五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一、填空题1. 想象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二、选择题1在学前儿童的绘画中,可以发现学前儿童画的大象头特别大,鼻子特别长,这说明 B 。
A.学前儿童想象的独特性B.学前儿童想象的夸张性C.学前儿童想象的情绪性D.学前儿童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2.在学前儿童游戏中,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工人”。
这表明 A 。
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B.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3.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
”这说明 B 。
A.学前儿童想象的独特性B.学前儿童的想象易与现实相混淆C.学前儿童想象的情绪性D.学前儿童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4.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表现为 A 。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B.无意想象开始萌芽,并成为学前儿童想象的典型形式C.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无意想象已趋完善D.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占同等重要地位5.学前儿童听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仿佛看见了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情景,这是 D 。
A.逻辑思维B.创造想象C.综合想象D.再造想象6.(2012年真题)在同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学前儿童,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
这说明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是 B 。
A.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三、简答题1.学前儿童想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学前儿童期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有时和现实相混淆2.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征是什么?答案: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想象无预定目的,常由外界刺激引起(2)想象主题不稳定,内容零散(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四、案例分析1.案例:某学前儿童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为专业必修课。
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师观;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必需的基本技能,初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准绳,融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高职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分析,强化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形成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学习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熟悉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能力目标:1.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解决实际问题;2.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基础;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能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为理论指导,科学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
素质目标:1.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尊重、理解、认同、公平对待每一个儿童,认真观察每一个儿童,发现儿童发展规律,引导儿童成长;2.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四心”(爱心、耐心、细心、关心),树立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的职业理想。
三、课程内容安排四、教学条件(一)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案例法、情景法、探究法等教学模式,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1.案例教学法充分考虑同学的特点,实行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真实情况,切实的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例子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例子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两种不同的想象力形式,它们在我们的思维和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分别举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例子,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想象力的不同。
一、再造想象的例子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信息,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和场景的过程。
这种想象力通常是在已有的经验、知识或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阅读小说或观看电影:在阅读小说或观看电影时,我们会在头脑中形成小说或电影所描述的场景、人物形象、情感等,这是再造想象的过程。
回忆过往经历:当我们回忆起过去的经历,比如童年时光、旅游经历等,我们会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场景、人物、情感等,这也是再造想象的过程。
梦想:梦想也是一种再造想象,它基于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形成未来的愿望和期望。
二、创造想象的例子创造想象是指根据内在的需要和愿望,在头脑中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概念、产品等的过程。
这种想象力是不受现实约束的,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事物,例如:创意设计:在进行创意设计时,设计师会在头脑中形成全新的设计概念、设计样式等,这是创造想象的过程。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会根据需要创造出全新的理论、假说等,这是创造想象的过程。
发明创造:在进行发明创造时,发明者会在头脑中形成全新的发明思路、技术方案等,这也是创造想象的过程。
综上所述,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都是想象力的重要形式,它们在我们的思维和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再造想象是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信息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和场景的过程,而创造想象则是根据内在的需要和愿望在头脑中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概念、产品等的过程。
这两种想象力在我们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中都非常重要,它们互相补充,共同推动我们的思维和创造活动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 象征功能的两条路线是什么?
▪ 象征功能有两条路线:
▪ (1)一条是从运用比较具体的实际物体、 动作、形象等感知对象代表某种事物,到 运用语言的、数学的和其他抽象符号,逐 渐发展到掌握思维的逻辑形式;
▪ (2)另一条是出现用假象的东西去补充 和代替现实事物、情境和事件的可能性, 逐渐形成运用所积累的表象去重构新形象 的能力,最后达到创造性想象的水平。
▪ 无论想象如何新奇,都离不开人的思维 活动。
3. 想象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有哪些作用?
▪ 首先,想象对认识具有补充作用。 ▪ 其次,想象具有超前认识的作用。 ▪ 最后,想象具有满足需要的作用。 ▪ 凡属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无一不是
想象的结晶。
自学指导(二)
▪ 内容:想象的种类(P101-102)
▪ 时间:6分钟
▪ A. 无意想象 B.记忆表象 C. 再造想象 D. 创造 想象
幼儿在2岁以后,想象力会 迅速发展。幼儿期是想象最 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 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因 此,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 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自学指导(三)
▪ 内容: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二)两部分(P102-103)
▪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幻想
▪ 2. 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 A )。
▪ A.梦
B.幻想 C.空想
D. 理想
▪ 3. 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想活动主要是(D)。
▪ A. 无意想象 B.记忆表象 C. 再造想象 D. 创造 想象
课堂练习
▪ 4. 幻想是( C )的特殊形式。
▪ 既然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
核心,就应该充分发展幼儿
的想象,以更好地促进幼儿
《儿童心理学》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事物的图样、图解或⾔语描述⽽在头脑中产⽣关于这⼀事物的新形象。
创造想象是⼈们按照⼀定⽬的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某⼀事物的新形象。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虽然都有⼀定的创造性成分,但是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起来,具有更⼤的创造性,因此,创造想象是更加复杂、更富有独⽴性的想象。
例如,让⼉童复述听过的故事和让⼉童独⽴编造⼀个故事,所要求的想象⽔平是不⼀样的,前者主要是再造想象,后者主要是创造想象。
⼩学⼉童在教学影响下,由于表象的积累,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于创造性成分;⽽且以独创性为特⾊的创造想象也⽇益发展起来。
⾸先,⼀般说来,⼩学⼉童的想象,最初具有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以后独⽴性和创造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低年级⼉童的想象还和学前⼉童差不多,具有明显的复制、模仿的性质。
例如,在复述中,在游戏活动中,常常是重复成⼈的讲述或模仿成⼈的(例如在电影中看过的)动作,创造加⼯的成分是不多的。
随着年级的升⾼,在中⾼年级⼉童的想象中,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就逐渐减少,⽽对表象的创造性改造就⽇益明显,⽇益增多。
其次,⼩学⼉童的想象,不论是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最初都有很⼤的具体性、直观性,以后概括性、逻辑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研究证明:⼩学⼀、⼆年级⼉童在朗读或讲述的时候,经常需要图画或具体形象作为⽀柱,否则描述或想象⼈物、情景就感到困难。
研究也指出:⼀、⼆年级⼉童在游戏的时候,仍然需要⼀定的实物来⽀持,否则不能长时间地坚持担任某⼀⾓⾊。
因此,对低年级说来,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从⼉童的直接印象和所熟悉的事物出发,以便使⼉童的想象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三、四年级的⼉童就不同了。
在三、四年级⼉童所能理解的事物范围内,已经可以很少利⽤实物来进⾏想象,这就是说,他们已经可以在词的思维⽔平上进⾏想象,想象的构思已具有更⼤的概括性和内部逻辑性。
这样,想象发展就逐步达到⼀个新的阶段。
再次,⼩学⼉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发展上的另⼀特点是:最初想象常常是不精确、不完整、不符合现实事物的,以后精确性、完整性、现实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Reproductive Imagination and Creative Imagination)一创造性程度不同的两种随意想象。
根据他人的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的基本特征是以他人的描述、说明、图示为想象发生发展的前年,依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再造出新的形象,如读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头脑是出现了满山的枫叶在秋季红似春花的景象。
由于个体间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个性差异,对同样的描述提示会再造出各不相同的形象,如1000个人看了小说《阿Q正传》,头脑中会有1000个不同的阿Q形象,因此,再造想象也有创造性成分。
再造想象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者借助模型、图表和说明展开再造想象,能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考古学家依据出土的化石和有关资料能想象出远古时期地球上的情境,对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更离不开再造想象,可见,再造想象有助于扩大知识经验的范围,丰富精神生活的内容。
为了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首先要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其次要积累丰富的表象储备,再造想象依赖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数量和质量,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表象愈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就愈生动、准确。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创造想象,如作家构思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工程师设计楼房、桥梁。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在文艺创作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创造想象总是从预定目的出发,通过词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形成新形象,主要方式有三种:(1)粘合。
把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某些属性、特点或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如美人鱼的形象就是美女的上身与鱼身的结合。
(2)夸张。
通过改变、突出或夸大事物的某些特点而创造出新形象。
如九头鸟的形象就是将鸟头从一个夸张到九个。
(3)典型化。
综合现实生活中复杂多样的素材,创造出典型化的形象,如鲁迅先生创造的阿Q就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西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单元5
单元5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什么是想象?有哪些种类?答题要点:(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是否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根据幻想内容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又可以分为理想和空想。
2.试举例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幼儿的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
答题要点:(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初步发展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3.想象过程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1.幼儿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2.幼儿的想象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3.创造想象开始初步发展。
(三)想象现实性的发展1.幼儿的想象常常脱离现实,主要表现为具有夸张性2.幼儿的想象容易和现实相混淆(1)把渴望得到的说成已经得到的。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
中、大班幼儿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已减少。
3.利用见习活动,观察和记录幼儿园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在游戏、绘画及讲故事等活动中所表现的想象活动,分析比较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在想象方面的特点。
答题要点:小班幼儿主要是以无意想象为主,大班幼儿有意想象初步发展小班主要是再造想象,大班幼儿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小班幼儿想象常常分不清现实与想象,大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区分想象和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一事物的图样、图解或言语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新形象。
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某一事物的新形象。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虽然都有一定的创造性成分,但是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比起来,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因此,创造想象是更加复杂、更富有独立性的想象。
例如,让儿童复述听过的故事和让儿童独立编造一个故事,所要求的想象水平是不一样的,前者主要是再造想象,后者主要是创造想象。
小学儿童在教学影响下,由于表象的积累,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于创造性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
首先,一般说来,小学儿童的想象,最初具有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以后独立性和创造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低年级儿童的想象还和学前儿童差不多,具有明显的复制、模仿的性质。
例如,在复述中,在游戏活动中,常常是重复成人的讲述或模仿成人的(例如在电影中看过的)动作,创造加工的成分是不多的。
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中高年级儿童的想象中,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就逐渐减少,而对表象的创造性改造就日益明显,日益增多。
其次,小学儿童的想象,不论是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最初都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以后概括性、逻辑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研究证明: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在朗读或讲述的时候,经常需要图画或具体形象作为支柱,否则描述或想象人物、情景就感到困难。
研究也指出:一、二年级儿童在游戏的时候,仍然需要一定的实物来支持,否则不能长时间地坚持担任某一角色。
因此,对低年级说来,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从儿童的直接印象和所熟悉的事物出发,以便使儿童的想象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三、四年级的儿童就不同了。
在三、四年级儿童所能理解的事物范围内,已经可以很少利用实物来进行想象,这就是说,他们已经可以在词的思维水平上进行想象,想象的构思已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内部逻辑性。
这样,想象发展就逐步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再次,小学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发展上的另一特点是:最初想象常常是不精确、不完整、不符合现实事物的,以后精确性、完整性、现实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有人研究了小学不同年级儿童在口头描述他们所不大熟悉的事物(如火山、小船等)时再造想象发展的年龄特点,结果表明:无论在想象的数量上(以再现事物的细节为指标)或质量上,各年级儿童的差别都是很明显的。
从想象的数量上看:一年级儿童只能再现事物的一些轮廓,很多细节被遗漏了。
例如,在画“火山”的时候,应该在火山上面画出所冒的烟,但有40%的儿童遗漏了这个主要的特征。
二、三年级儿童虽然也不能完整地再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但是所画出的细节的数量较一年级为多。
四年级儿童已能再现事物的更多的细节,当然,他们一般也还不能完全反映出事物的一切必要的特征。
从想象的质量上看:随着年级的发展,不但想象的事物的细节更完备些,而且事物的结构安排得更合乎现实、合乎逻辑。
例如,所画的小船,不但主要的细节都画出来了,而且小船的结构安排得更合理,更富于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