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公开课教案_3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中考复习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中考复习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中考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课内所学诗词曲,归纳古代诗词曲鉴赏方法。

2、运用方法独立赏析简单的课内诗词曲。

一、导入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近三年海南省中招考试特别重视对古诗词的考查,并把古诗词鉴赏作为一个独立的版块进行命题,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懂得一些简单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二、方法归纳与训练孔子说“诗言志”,“诗传情”。

诗歌是是诗人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

因此,我们在复习赏析一首诗时,首先要弄清楚这首诗的心灵即主题。

(一)明主题那么在我们初中阶段接触过的古代诗歌中,哪些情感主题是最常见的呢?1、思乡怀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2、送行饯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建功立业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密州出猎》)4、寄情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5、忧国伤时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6、咏史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潼关怀古》)一首诗歌的字数有限,诗人要将这些情感正确的表达出来不容易。

因此,古人很重视字词的锤炼,讲究用凝练的语言表达充沛的情感。

我们每读一首诗,都要仔细品味诗中的字词。

(二)品字词品味字词,揣摩古人遣词造句的匠心,是鉴赏古诗的一项基本功。

那么怎样品呢?1、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弄懂字词的表面意思。

2、领悟字词背后所含的情趣和意蕴。

3、重点关注动词和形容词学习品味以下诗句: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意中看到,更显悠闲自在。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反义词,一聚一分凸显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无风,直冲云霄,极写孤烟之轻盈,高渺;圆,极写落日之低。

描绘了沙漠的苍茫寥廓的奇特景观。

)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是一切文学语言中最精粹,最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我们除了可以从字词方面品味诗歌语言外,还可以从修辞方面品味诗歌语言。

2024年最新九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2024年最新九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2024年最新九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词鉴赏》章节,内容包括《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钱塘湖春行》等经典古诗词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意境美、情感美的领悟。

难点:古诗词鉴赏方法及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自然美,进而引出古诗词中的意境美。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登高》,讲解韵律、对仗等基本知识,分析诗中的意象,领悟诗人的豪情壮志。

(2)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3)学习《钱塘湖春行》,引导学生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词,指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如《静夜思》。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教师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鉴赏要点:韵律、对仗、意象意境美、情感美2. 代表作品及特点:《登高》:豪情壮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钱塘湖春行》:喜悦心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静夜思》的韵律、对仗、意象,并概括其意境美、情感美。

(2)从课本中选择一首古诗词,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不少于300字。

2. 答案:(1)韵律:五言绝句;对仗:前后两句对仗;意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意境美:宁静的夜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美: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教学设计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教学设计
详细描述
孟浩然的《春晓》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包括鸟儿的叫声、花朵的香 气、微风吹过带来的清新感觉等。整首诗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
《登鹳雀楼》赏析
总结词
这首诗以壮丽的画面和豪迈的情感,展现了 作者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详细描述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壮丽的画面和豪迈 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 向。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豪迈,让人感受 到作者的壮志雄心和豁达胸怀。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 词赏析教学设计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古诗词基础知识梳理 • 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 • 古诗词名篇赏析实践 • 古诗词创作与表达训练 • 古诗词赏析教学反思与建议
01 引言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包括诗词的格律、意象、 意境等。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 力,能够分析诗词的意境、 情感和艺术手法。
详细描述
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体验和情感出发 ,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古诗词。 提供创作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 创作中的困难,提高作品质量。
朗诵与表演古诗词
总结词
通过朗诵和表演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达和情感传递能力。
详细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和表演活动,让学 生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手段,生动地传 达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提供朗诵和表演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
要点一
总结词
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比喻是古诗词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两种不同 的事物进行比较,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拟人则是将 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特征,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夸 张则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突出作者的情感。 对偶则是将两个相对应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对比,以形成鲜 明的对比效果,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最新九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词鉴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钱塘湖春行》等经典古诗词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古诗词的韵律、对仗、意象等基本知识。

重点: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美景,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讲解:详细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4. 实践情景引入:以《登高》为例,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会鉴赏古诗词。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意象、情感等,示范鉴赏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其他古诗词,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意象情感韵律对仗2. 《登高》鉴赏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析其意象和情感。

对比《钱塘湖春行》与《登高》,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2. 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钱塘湖春行》与《登高》都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但情感表达和韵律有所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

3.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关键环节。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分析并理解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梳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借助经典案例,实践古诗词鉴赏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深层意境的理解。

2. 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运用。

3. 个性化解读和审美价值的提升。

1. 课堂导入: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总结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为学生提供鉴赏的依据。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点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知识点。

3. 深入研究一位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古诗词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赏析文章和诗人研究,评估其古诗词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复习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复习

《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设计于都县曲洋初级中学:唐文秀教学目标:1、品析诗歌语言,揣摩诗歌中的词语,体会诗歌炼字炼词的妙处,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2、能够品味诗歌情感。

3、提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即体会诗歌主旨,明白作者情感、态度等。

教学难点:诗词的写作技法鉴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多数同学能背会写,甚至有人在作文中还会引用,一些千古名句更是信手拈来。

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送同学们一个小礼物,看一个小的MV歌曲。

(邓丽君的《水调歌头》,导入本课题)。

二、真题再现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三、考点梳理第1小题:考查对诗词内容、情感思想的把握。

侧重对诗词中关键字词、单个句子、整联句子、整首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把握。

第2小题:考查对诗词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侧重从诗词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赏析核心考点:内容、情感、表达技巧四、总结古诗词鉴赏方法1、抓诗题,找信息;2、读注释,知作者;3、抓主旨,知情感;4、明意象,悟情感;5、据题材,判情感;6、借典故,窥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使用典故是这个句子的特点(幻灯片)。

下面的“意思是我会像满月一样画出雕刻的弓,向西北方向射击入侵的敌人”是对句子意思的解释(幻灯片),而“表达作者杀死敌人,为国家服务,做出贡献的雄心”是情感的效果(幻灯片)品尝一个著名的句子时,应该考虑这些方面,以免漏掉要点。

的学生,这个著名的句子以使用典故而闻名古诗词中仍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

如果你回头看,他们为什么出名?(经过几年的学习,老师问:谁的著名句子?它为什么出名?这些著名的句子似乎因为它们的特点而出名因此,我们也有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品味这些著名的句子(幻灯片):品味著名的句子有巧妙的方法,并欣赏它们有一定的特点。

表达技巧和修辞具有深刻的哲学含义。

雄心,雄心和感人的心,微妙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句子的意思应该解释清楚,思想和感情应该联系起来。

特色句增添情感,品味名句(3)理解情感问题,理解诗的内容,思考诗的语言,最终理解诗的情感因为古人写了一首诗“每一棵草和树都是有意的,每一片叶子都是相关的。

”在考试中,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作品的情感几乎总是在最后被测试。

因此,感觉测试部位的热指数最高。

名学生先讨论它。

你通常用什么方法来体验一首古诗的感受?然后每个小组将派代表发言。

(准备四人一组的交流-小组代表谈论经验)建议预设:理解诗歌的内容,也就是说,首先看看诗歌中写了什么,这似乎是欣赏诗歌的基础!诗歌中不同的意象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如“月亮”意象。

诗人主要表达什么情感(生活理论)?例如(背诵诗歌)为什么关注作者和他的写作背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认识人和讨论世界”。

这在欣赏诗歌时非常重要!的关键句子是那些达到终点的句子。

它们经常在诗歌中用来指出或暗示情感。

例如,“我希望人们能长久地生活在一起。

”6话题和感受(原始)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春夜喜雨》中的“Xi”似乎每个人都是诗歌鉴赏的行家。

如果我们总结我们刚才所说的,那就是“五种观点”(幻灯片)(老师和学生阅读):“五种观点”的方法:看主题,看形象,看背景,看作者,看关键句子,用这五种观点来理解诗歌的感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本文是一节九年级语文复课,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中考古代诗歌鉴赏的考点、了解常见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

在课前播放《明月几时有》这首优美的古代诗歌后,我们感谢像XXX这样的伟大诗人,他们带给我们灿若星河、美不胜收的古代诗歌,鉴赏古诗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而古代诗歌鉴赏已经成为中考高考的重要考点。

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主要考察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常见考点包括理解内容、品味语言和体会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答题技巧,我们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中考题目,包括填空题和赏析题,通过分析问题的问法和考查的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

在理解内容题中,我们以一首小诗为例,通过仔细阅读和理解诗歌的内容,回答出题目中的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XXX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是XXX写给XXX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XXX”。

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诗描绘了早春的景色。

天街上下着小雨,雨水如酥一般柔软,草色在远处看去,近在眼前却无法捉摸。

这景色是一年中春天最美好的时候,胜过了皇城中满树烟柳的景象。

在诗歌鉴赏中,先读诗歌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在心底默默地读,努力读出诗的风格,诗的感情,诗的韵味。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需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善于修饰语言,让语言生动优美。

例如,可以描绘长安街上细雨绵绵,像酥油一样滋润着大地。

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看大地呈现一片淡淡的青色,但走近细看,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藏了起来,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整个画面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早春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专题复习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复习目标
1、从诗词的题材入手,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进行相关题型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二、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导入:自从古诗词鉴赏题进入了我们语文中考的范围,我们深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今天,就让我们开始系统地学习一下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二)了解<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考点的要求: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2、从遣词炼字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理解常用的表达技巧。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我市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初步理解和概括。

(三)让同学们浏览一下内容情感类题的常见题型
(2010)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22.在《农家望晴》和《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2009)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四)识记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
1、从诗词的题材入手去辨析。

2、分析标题、从标题的关键词中提取作者的情感信息。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关注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和写作背景。

5、看表达技巧
(五)明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1、从诗词的题材入手,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进行相关题型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老师板书:题材情感)
(六)了解诗词的题材类型:1、田园诗 2、写景诗 3、送别诗 4、咏史诗 5、边塞诗 6、行旅诗 7、咏物诗 8、闺怨诗
(七)齐声读前四类题材诗歌的主要内容,老师引导同学们用记关键词的方法来识记:
田园诗:描写田园风光、生活及感受。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

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
咏史诗:针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老师板书:田园诗写景诗送别诗咏史诗)
(八)出示四首课内学过的诗歌,分别是《归园田居》其三《钱塘湖春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坡羊潼关怀古》,请同学们判定这四首诗分别属于哪类题材,并且说出判定的依据。

(九)给同学充足的朗读和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同学逐一判定,说依据。

在判定了诗歌的题材后,要追问同学们:
不同题材的诗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同学们思考作答后,老师明确:
《归园田居》其三田园诗
1、田园诗表达的情感:
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又如:《饮酒》其五
(指名同学板书:热爱向往恬淡闲适)(让学生自己提炼关键词)
《钱塘湖春行》写景诗
2、写景诗表达的情感:
A、表现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

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表现诗人恬淡、忧伤的情怀。

如:《滁州西涧》
C、表现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喜悦之情。

如:《如梦令》
(指名同学板书:喜爱恬淡忧伤喜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别诗
3、送别诗表达的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恋和离情别绪;如:《送友人》
B、表现对友人(自己)的安慰鼓励和美好祝愿。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表现深情厚谊。

如:《赠汪伦》
(指名同学板书:依依不舍离愁安慰鼓励美好祝愿深情厚谊)
《山坡羊潼关怀古》怀古诗
4、怀古诗表达的情感:
A、借古讽今。

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B、揭示统治者荒淫奢侈。

如:《山坡羊骊山怀古》
C、触景抒怀,表现作者忧虑民生,同情广大人民。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
D、借古事,阐述道理,抒发感情。

如:《赤壁》
(指名同学板书:借古讽今荒淫奢侈关心民生说理抒情)
以课内古诗为基点,引出这四类题材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来理解消化。

(十)题型训练(请同学们先判定每首诗的题材类型,然后做题)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此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送别诗)依依惜别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
(2009)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2008)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词句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1、这首诗歌咏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