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2015电子数据备份恢复管理规范
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范
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统一全集团范围内重要系统的数据备份及管理工作,明确各系统数据备份及恢复的角色和职责,确保备份介质的安全和按时、顺利恢复系统和数据,并确保有关责任人员熟练掌握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归档和恢复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备份和恢复管理的范围包括:确定关键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针及原则;系统、应用等软件及业务、配置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备份介质的存放、归档管理;系统及数据恢复演练;备份和恢复流程的评估和维护;归档数据的查询;备份和恢复所需存储、磁带库等硬件工具/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不包括:硬件、网络的备份和恢复(属于业务连续性管理);业务系统的在线数据冗余(属于业务可用性管理)。
第三条关键系统定义: ERP、研发、SCM、CRM、财务、HR和其他多个单位通用的业务系统;MIP、邮件、公共网站等IT基础应用系统;单个单位使用的核心业务系统。
第四条集团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由集团备份管理员负责组织、协调,并按照既定计划和策略督促相关人员执行。
第二章数据备份、归档和恢复原则第五条备份和恢复时间、性能应符合各系统服务级别的规定,各系统服务级别由系统所在单位与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商议。
第六条应考虑主机系统(操作系统、工具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应用等)变化的频率,全备份的频率应与业务系统变化频率成正比。
第七条当主机系统发生较大更改时,应马上对主机系统进行一次全备份。
第八条应考虑全备份的容量,全备份的频率应与其备份容量成反比。
第九条系统全备份方式适用于使用小型机设备的系统,使用PC服务器的系统建议采用克隆系统应急盘方式。
第十条对应用软件等程序文件:当系统配置数据发生变动时,应马上备份,备份介质保留至下一次系统全备份。
当生产环境中的应用软件将发生变动时,应对变动前的应用软件进行备份。
该种情况下的备份一般情况下由各系统管理员自行准备资源完成。
第十一条对Oracle等数据库进行在线备份的系统,原则上要求周日为0级备份(冷备份)。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数据备份是指将重要数据复制到另一个存储设备或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恢复则是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操作,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为了规范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管理,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减少数据丢失和恢复时间,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完整性。
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流程,提高数据管理效率,降低风险。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重要数据处理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内部的信息技术部门、数据管理部门、系统管理员等。
四、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原则1. 定期备份:按照数据备份计划,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操作。
备份频率根据数据重要性和变化频率来确定,一般建议每日备份。
2. 多点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的位置或存储设备上,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应远离原始数据,可以选择离线存储、云存储等方式。
3. 完整备份:备份操作应包括所有重要数据的完整备份,包括数据库、文件、配置文件等。
备份数据应保留足够长的时间,以便进行历史数据的恢复。
4. 数据加密:备份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应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密钥更新。
5. 定期验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验证过程应包括数据恢复测试,以确认备份数据的可靠性。
6. 更新备份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应根据数据重要性、变化频率和存储成本等因素进行评估和调整。
7. 灾难恢复计划:建立灾难恢复计划,明确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流程。
灾难恢复计划应定期演练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
五、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流程1. 数据备份计划制定:制定数据备份计划,明确备份频率、备份内容、备份存储位置等信息。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现代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在乎外故障、灾难或者人为错误导致的数据丢失情况下能够及时恢复,制定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流程,确保数据备份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恢复过程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最大程度地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数据备份与恢复的部门和人员。
四、责任与义务1. 数据备份责任人:负责制定数据备份计划,安排备份任务,并监督备份的执行情况。
2. 数据恢复责任人:负责制定数据恢复计划,安排恢复任务,并监督恢复的执行情况。
3. 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备份与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备份设备的管理和故障处理。
4. 数据所有者:负责提供需要备份的数据,并配合备份与恢复工作的进行。
五、数据备份流程1. 确定备份频率: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确定备份的频率,可以是每天、每周或者每月。
2. 制定备份计划:根据备份频率,制定备份计划,明确备份的目标数据、备份时间和备份方式。
3. 执行备份任务:由数据备份责任人按照备份计划执行备份任务,确保备份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检查备份结果:数据备份责任人需定期检查备份结果,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5. 存储备份数据:备份数据需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介质中,同时要做好备份数据的分类和标识。
六、数据恢复流程1. 制定恢复计划:根据备份数据的存储情况和恢复需求,制定恢复计划,明确恢复的目标数据和恢复方式。
2. 执行恢复任务:由数据恢复责任人按照恢复计划执行恢复任务,确保恢复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检查恢复结果:数据恢复责任人需定期检查恢复结果,确保恢复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4. 测试恢复数据:恢复数据后,进行必要的测试,验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5. 更新备份数据:根据恢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备份数据和备份计划。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防止因数据丢失、损坏或者破坏而导致的业务中断和信息泄露。
为了规范和加强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信息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等。
三、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原则1. 安全性原则: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应符合公司的信息安全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备份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可行性原则:备份与恢复方案应合理、可行,能够在发生故障或者灾难时快速恢复业务。
3. 定期性原则:备份工作应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确保数据的及时备份和恢复。
4. 多样性原则:采用多种备份手段和存储介质,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故障和灾难。
四、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流程1. 数据备份(1)确定备份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
(2)选择备份工具:根据备份需求,选择适合的备份工具,确保备份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设置备份计划:制定备份计划,明确备份的时间、频率和目标位置。
(4)执行备份任务:按照备份计划执行备份任务,确保数据按时备份到指定的存储介质中。
(5)监控备份过程:监控备份过程,确保备份任务的顺利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备份异常情况。
2. 数据恢复(1)确定恢复策略:根据数据的备份类型和恢复需求,选择合适的恢复策略,包括全量恢复、增量恢复和点播恢复等。
(2)选择恢复工具:根据恢复需求,选择适合的恢复工具,确保恢复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执行恢复任务:按照恢复策略执行恢复任务,确保数据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4)验证恢复结果:恢复完成后,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恢复的数据与备份的数据一致性。
(5)监控恢复过程:监控恢复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恢复异常情况,确保恢复任务的成功完成。
五、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责任1. 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定和执行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监督备份与恢复工作的执行情况。
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规定
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规定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电子数据已成为企业和个人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
无论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业务合同,还是个人的珍贵照片、重要文档,这些电子数据都承载着巨大的价值。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病毒攻击、人为误操作等,电子数据面临着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为了保障电子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规定显得至关重要。
一、备份的目的和重要性电子数据备份的主要目的是创建数据的副本,以便在原始数据丢失、损坏或不可用时能够进行恢复。
这对于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保护重要信息以及满足法规合规要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备份能够防止数据丢失。
当发生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意外情况时,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备份,可能会导致数据永久丢失,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其次,备份有助于快速恢复业务运营。
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能够迅速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减少业务中断的时间,降低对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的影响。
此外,备份也是满足法规合规要求的必要措施。
许多行业都有相关法规要求企业必须对特定类型的数据进行备份和保存,以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完整性。
二、备份的类型(一)完整备份完整备份是对所有数据进行的全面复制,包括系统文件、应用程序、数据库、用户数据等。
完整备份虽然耗时较长,但恢复时相对简单快捷,适用于数据量较小、对恢复时间要求较高的情况。
(二)增量备份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
与完整备份相比,增量备份的时间和存储空间消耗较小,但恢复时需要依次还原多个备份集,相对复杂。
(三)差异备份差异备份则备份自上次完整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
差异备份的恢复速度比增量备份快,同时存储空间的消耗也相对较小。
三、备份的频率备份的频率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更频率来确定。
对于关键业务数据,如财务数据、客户信息等,应每天进行备份;对于变更频率较低但仍然重要的数据,可以每周或每月进行备份。
电子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程
电子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程1.目的:本规程定义了GMP 计算机及自动化系统关于数据备份恢复的基本通用规程。
规程涉及了数据的产生,存储和归档,采用独立的物理介质备份机制以避免系统因意外事故,网络中断,病毒恶意攻击,系统或软件参数修改等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
2.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GMP计算机和自动化系统的电子数据管理,此类系统用于或为GMP法规环境提供支持。
3.职责4.术语和定义4.1备份/恢复:备份是指复制记录、数据和软件的过程,用以预防原始记录、数据和软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损失。
恢复是指随后在需要时还原己备份的记录、数据或软件4.2存档:存档是指通过将记录和数据转移到另外的位置或系统,以使其不可在当前工作中使用的过程,这通常能使这些记录和数据不再变动。
有时还需要同时保存支持这些记录和数据的应用程序。
存档记录应该可以很容易地获取,以用于商业目的或监管目的。
5.程序5.1应将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和软件进行周期性的备份,并做好记录(见附件1)。
所有备份介质存放在档案室,按照《档案管理规范(Q/CDGK3.18)》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更不得私自再备份。
归档的备份介质取用,需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档案借阅审批表》。
借用人员使用完介质后,应立即归还,由档案管理员检查,确认介质完好。
5.2独立的数据文件,数据每次以独立的数据文件产生,可以由应用程序直接从磁盘分别调用,如HPLC Chemstation 产生的数据文件,这样文件的备份可以只备份新增的文件。
5.3文件型数据库的应用程序通常不提供备份功能,备份时需要从磁盘上直接复制数据库,比如Access 数据库。
由于所有数据存贮与一个数据库内,需要对数据库全部复制。
5.4关系型数据库是同时存放数据及其关系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通常由应用程序提供备份功能或自动备份功能,对于这类数据库应采用完全备份的方式进行备份,备份后的文件复制在备份磁盘上。
ISO9001-2015电子文件整理规范
电子文件整理规范(ISO9001:2015)为了进一步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保障电子文件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公司《电子文件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范。
一、归档责任各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形成、承办、运转、收集,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向档案部门按时移交。
二、归档范围反映本单位主要工作活动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及相关软件均属收集、整理范围,具体可参考附件1《档案归档范围及综合保管期限表》。
三、归档时间电子文件的归档时间分实时归档和定期归档两种。
实时归档:各部门(项目)综合主管每季度收集本部门(项目)形成的电子文件(含纸版文件),并集中统一保管;定期归档:各部门(项目)每年三月份将上年度归档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
四、电子文件的整理(一)电子文件的分类、存储格式及鉴定1、按照电子文件的信息类型,主要分为:◇文本文件:指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字文件、表格文件等。
◇图像文件: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获得的静态图像文件。
◇图形文件: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获得的静态图形文件。
◇影像文件:指用视频设备获得并经计算机处理的文件。
◇声音文件:指用音频设备获得并经计算机处理的文件。
◇多媒体文件: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影像等两种以上的复合信息形式。
◇计算机程序:指计算机使用的商用或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资源、支撑软件等。
◇数据文件:指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管理数据、参数等。
2、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文本电子文件以Word、Excel为通用格式(应不低于Word 2007版本);◇图像电子文件以JPEG、TIFF、PDF为通用格式(包含CAD工程图纸的存储光盘);◇视频和多媒体电子文件以MPEG、AVI为通用格式;◇音频文件以WAV、MP3为通用格式。
在"无纸化"办公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随时备份,存储在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ISO9001-2015电子文件信息备份程序
电子文件信息备份程序(ISO9001:2015)1 目的为确保所有重要业务数据和软件能在灾难之后或存储媒体损坏之后得以恢复,保证信息处理及生产数据的完整性与可用性,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重要数据及软件的备份管理。
3 职责3.1 技术部负责全公司信息备份工作的技术指导及公司各部门重要信息资产的数据和软件进行备份。
3.2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维护的不适合公司自动备份系统执行的重要信息资产的数据和软件进行备份。
4 程序4.1 各部门应对重要信息资产清单确定的重要业务数据、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等其他重要信息进行备份。
4.2 信息备份的安全要求包括:1)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明确备份周期和备份套数;2) 对备份媒体进行标识;3) 备份媒体存放于适宜的环境。
4) 财务重要数据采用文件加密和RAR加密的方式保存。
4.3 各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重要信息备份周期一览表》,在其中明确规定备份周期、备份方式、备份媒体及备份负责人。
4.4 《重要信息备份周期一览表》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予以实施;对于人工备份应填写《数据/软件备份记录》,自动备份的应在备份软件系统中保留备份日志,信息备份的记录应予以保存。
4.5 当软件发生更改时,应进行备份,并保障当前使用软件版本的唯一性。
4.6 各部门应采取适宜的方法对备份信息媒体进行标识,防止备份信息的误用,标识的内容包括:1) 备份信息的名称;2) 备份的日期;3) 版本号;4) 必要时,备份/还原工具。
4.7 数据备份媒体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并专人管理;涉及企业秘密的备份媒体应按照《秘密文书管理规程》进行标注,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可以访问,并保存在上锁的文件柜或其他安全储存场所。
4.8 备份信息用于恢复的目的时应由本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并填写《数据/软件备份恢复审批表》,根据信息备份的方法是由公司备份系统自动执行的还是手工备份的来决定由网络部或本部门经过授权的人员进行备份的恢复。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1. 概述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任何企业或组织保护和管理其重要数据的关键过程。
本规定旨在确保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保障业务连续性和信息安全。
2. 责任与义务2.1 数据备份责任所有部门和员工都有责任确保其数据得到适当的备份。
各部门负责确定其数据备份策略,并确保其备份操作按时进行。
2.2 数据恢复责任所有部门都有责任确保其数据能够及时恢复。
各部门负责将其备份数据安全妥善地存储,并在需要时按照流程进行恢复。
3. 数据备份策略3.1 定期备份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各部门需制定适宜的备份频率。
对于经常变更的数据,建议进行日常备份;对于较为稳定的数据,可以设置每周或每月备份。
3.2 多重备份为了避免单点故障引发数据丢失,建议进行多重备份。
至少应保留两份备份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物理介质或远程位置。
3.3 数据备份存储备份数据的存储也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各部门应确保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环境中,包括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方面。
4. 数据恢复流程4.1 恢复测试为了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每个部门都应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
测试结果应记录并进行评估,以保证在实际灾难事件中能够有效恢复数据。
4.2 灾难恢复在发生灾难性事件导致数据丢失时,各部门应立即启动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数据恢复的优先级、恢复时间目标和所需资源。
5. 保密与权限控制备份数据的安全性也需要得到重视。
各部门应确保备份数据仅授权人员可访问,并加密存储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6. 监管与评估为了保证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的有效性,应设立监管机构或委派专人负责监督和评估。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的审查,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结语: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管理规定是确保企业或组织信息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的重要保障措施。
各部门和员工应认真履行相应责任,并遵守规定中的各项指引,以保障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定
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是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组织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为了规范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工作,避免数据丢失和泄露,制定相关管理规定至关重要。
一、备份策略1.1 制定备份周期:按照业务需求和系统运行情况,制定数据备份的周期,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备份到安全的备份介质中。
1.2 确定备份内容:明确哪些数据需要备份,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日志等,不同数据的备份级别也可以有所不同。
1.3 选择备份方式:可以采用完全备份、增量备份或差异备份等方式,结合数据更新频率和备份介质存储容量情况进行选择。
1.4 设定备份存储策略:要求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介质中,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恢复策略2.1 制定恢复计划:在发生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时,需要根据备份情况和备份介质快速恢复数据,制定相应的恢复计划和流程。
2.2 确定恢复优先级: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数据恢复的优先级,保证重要数据和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2.3 测试恢复流程: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恢复流程的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恢复方案。
2.4 维护恢复设备:确保备份介质和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及时更换老化设备和介质,保证数据恢复的可靠性。
三、安全管理3.1 控制备份权限:限制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权限范围,避免未授权人员误操作或篡改备份数据。
3.2 加密备份数据: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备份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霁和非法访问。
3.3 建立监控机制:监控备份和恢复过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错误操作,保证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4 制定应急预案:在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数据的紧急恢复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定是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备份策略和恢复计划,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措施,才能有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业务数据的安全。
数据备份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确保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安全,使得在计算机系统失效或数据丢失时,能依靠备份尽快地恢复系统和数据,保护关键应用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不丢失,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拥有重要系统或重要数据的员工电脑应该及时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系统、数据的丢失;涉及公司核心数据的,要在公司网络管理员的指导下,专人负责数据备份工作,定期检查硬盘的健康状况,并认真填写备份日志。
第三条域控服务器、ERP服务器数据备份工作,由网络管理员负责,系统备份每两周做一次。
系统管理员在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将应用服务器的数据库文件做一次异机备份,数据保存一个季度。
第四条系统备份数据应该专人负责,严格管理,妥善保存;备份数据资料保管地点应有防老鼠、防火、防热、防潮、防尘、防磁、防盗设施。
第五条系统数据的备份、恢复、转出、转入的权限都应严格控制。
严禁未经授权将数据备份出系统,转给无关的人员或单位;严禁未经授权进行数据恢复或转入操作。
第六条一旦发生数据丢失或数据破坏等情况,要由系统管理员进行备份数据恢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更大的损失。
(1)全盘恢复一般应用在服务器发生意外灾难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崩溃或是有计划的系统升级、系统重组等。
(2)个别文件数据恢复一般用于恢复受损的个别文件,或者在全盘恢复之后追加增量备份的恢复,以得到最新的备份。
(3)网络管理员每个月应对备份的文档和资料进行恢复的测试,并题写测试报告留档,公司行政部门定期1个月检查一次保存备份数据能否正常使用,第七条需刻录光盘的数据应经过检验确保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后,方可刻录光盘。
第八条公司员工在备份和恢复个人数据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向网络管理员寻求帮助,网络管理员有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的义务。
第九条本管理之条款,最终解释权归品保部所有。
第十条本管理制度从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已具有113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全国512户重点国有企业之一。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数据备份是指将重要的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上,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而数据恢复则是指在数据丢失或者损坏后,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为了有效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过程,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流程和操作,确保数据备份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恢复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的风险。
三、适合范围本管理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的部门和员工。
四、管理责任1.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查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员负责具体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包括制定备份计划、执行备份操作、监控备份任务、处理备份异常等。
五、数据备份管理1. 制定备份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备份介质、备份存储位置等。
2. 制定备份计划:根据备份策略,制定备份计划,明确备份的时间、范围和目标。
3. 执行备份操作:按照备份计划,执行备份操作,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监控备份任务:监控备份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备份异常,确保备份任务的顺利进行。
5. 定期测试备份数据: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六、数据恢复管理1. 制定恢复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恢复时间要求,制定合理的恢复策略,包括恢复优先级、恢复时间目标等。
2. 制定恢复计划:根据恢复策略,制定恢复计划,明确恢复的时间、范围和目标。
3. 执行恢复操作:按照恢复计划,执行恢复操作,确保恢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监控恢复任务:监控恢复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恢复异常,确保恢复任务的顺利进行。
5. 定期测试恢复数据:定期测试恢复数据的可用性和准确性,以确保恢复操作的有效性。
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
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数据在我们个人和组织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各种原因,如硬件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恶意软件攻击,数据丢失和损坏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定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介绍该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二、数据备份的定义与目的1. 数据备份是指将原始数据复制到另一个地方或介质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防止数据丢失、损坏或无法访问时可以快速恢复数据。
三、数据备份实施要求1. 定期备份:所有关键数据应定期进行备份,备份频率应根据数据重要性和变化情况来确定。
备份过程应充分记录,并保证备份数据与原始数据一致性。
2. 多重备份:为了提高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应采用多重备份策略,将数据备份到不同的地理位置或存储介质上。
这样即使某一地点或介质发生故障,仍然可以从其他备份中恢复数据。
3. 数据保密:备份数据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密或访问控制,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会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四、数据恢复的实施要求1. 数据恢复流程:建立完善的数据恢复流程,包括数据备份的存储位置、备份介质的准备和恢复的步骤等。
这样可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数据恢复。
2. 数据恢复测试:定期测试数据恢复过程的有效性,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测试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3. 灾难恢复计划:建立灾难恢复计划,明确不同级别的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数据恢复策略和优先级。
该计划应定期审查和更新,以应对环境和需求的变化。
五、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责任与权限1. 责任明确:明确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责任人和团队,确保备份和恢复工作的专业性和及时性。
2. 权限控制:为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分配适当的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执行相关操作。
同时,要定期审查和更新权限,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六、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机制,确保备份过程和恢复过程符合规定,并持续对备份数据进行监督。
数据备份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
数据备份和恢复是保护数据安全和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制定数据备份恢复管理制度,对保护企业关键数据,确保数据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备份恢复管理的重要性1. 防止数据丢失:数据备份是保障数据安全的第一步,可以有效地避免数据丢失导致的信息泄漏或业务中断。
2. 应对灾难:在发生自然灾害、网络攻击或人为错误等情况时,可以通过数据备份迅速恢复数据,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3. 合规要求:在一些行业中,要求企业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周期性恢复,以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三、数据备份恢复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制度概述本制度对企业数据备份恢复的管理和操作进行规范,确保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行。
2. 数据备份策略(1)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制定备份频率,确保关键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恢复。
(2)制定数据备份存储周期和备份介质选择,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3. 数据备份方案(1)确定备份方案的实施人员和备份范围,明确备份的目标数据和备份过程。
(2)制定数据备份的流程和方法,规范备份操作流程,确保数据备份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4. 数据恢复方案(1)建立数据恢复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数据恢复的实施人员和恢复范围等。
(2)制定数据恢复的时间要求和恢复的优先级,确保关键数据可以及时恢复。
5. 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监控与评估(1)建立备份恢复的监控机制,对备份和恢复的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2)定期对备份恢复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备份恢复策略。
6. 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安全管理(1)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加密、权限控制、防篡改等手段。
(2)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安全审计机制,监督备份恢复工作的安全性。
四、数据备份恢复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1. 制度执行(1)明确数据备份恢复的责任人和权限,确保备份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现代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它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为了规范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性,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降低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对业务的风险。
三、适合范围本管理制度适合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监控。
四、术语定义1. 数据备份:将数据从原始存储位置复制到备份存储介质的过程。
2. 数据恢复:从备份存储介质中将数据恢复到原始存储位置的过程。
3. 备份频率:备份操作的执行频率,例如每天、每周、每月等。
4. 恢复时间目标(RTO):数据恢复所需的最长期。
5. 恢复点目标(RPO):数据备份的时间间隔,即最后一次备份的时间。
五、数据备份管理1. 数据备份策略1.1 确定备份频率和备份介质,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制定备份计划。
1.2 确保备份介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定期检查备份介质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1.3 确保备份操作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记录备份操作的时间、人员和结果。
1.4 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类备份,根据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确定备份级别。
1.5 定期评估备份策略的有效性,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进行调整和优化。
2. 数据备份过程2.1 由专门的备份管理员负谴责份操作,确保备份过程的规范和及时性。
2.2 在备份过程中,应使用加密技术保护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2.3 定期检查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可恢复性。
2.4 对备份数据进行分类和归档,便于管理和检索。
3. 数据备份存储3.1 确保备份存储介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冗余存储方式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3.2 定期检查备份存储介质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存储介质的损坏和故障。
3.3 对备份存储介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保证信息的数据可靠性,保证业务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保障公司正常的知识产权利益和技术资料的储备,对重要信息实施备份保护;防止因硬件故障、意外断电、病毒等因素造成数据的丢失,并在信息被损坏或丢失时能够及时恢复,使用备份数据恢复被损坏或丢失的业务数据,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电子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与管理,公司项目管理部承担了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因此,负责本规范的执行。
第三条定义3.1 电子数据:也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
3.2 电子签名:是指电子数据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3.3 数据审计跟踪:是一系列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及用户操作等事件的记录,用以帮助从原始数据追踪到有关的记录、报告或事件,或从记录、报告、事件追溯到原始数据。
3.4 数据可靠性: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描述存储的所有数据值均处于客观真实的状态。
第二章授权管理第四条研究院分析所的电子数据一般来源于电子系统,数据采集、修改、备份、恢复和管理均由质量管理部授权的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担任)、分析所所长和检验员完成;为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有效,针对不同的人员,授权操作,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
第五条一级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担任):经质量管理部负责人授权的人员,具有系统的所有访问权限。
有权建立二级管理员和三级管理员账户,如电脑系统时间、系统日志、操作员权限、增减登录帐户和初始登录帐户密码等,对所有使用的应用软件进行进行原名称安装、修复、备份和卸载,必须使用和验证应用软件为仪器供应商提供的正版软件,保留证书,重装和更换电脑、系统升级应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对系统和应用软件采集的电子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对下级人员没有权限的内容设置成灰色不能使用,下级人员没有删除和修改、复制和粘贴、剪切和转移、备份和重命名权限。
电子数据备份及恢复管理制度
电子数据备份及恢复管理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数据丢失和破坏的风险。
为了保障电子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企业和个人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电子数据备份及恢复管理制度。
首先,电子数据备份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用户,都应该每天定期进行电子数据备份。
备份的频率取决于数据重要性和变动情况,但至少要保证每周备份一次。
备份的方式可以选择磁盘、云存储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备份时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读性,可以通过定期测试和验证备份文件来确保备份的有效性。
其次,电子数据备份应遵循“3-2-1”的原则。
即至少应该保留三个备份副本,分别存储在两个不同的设备上,并且有一个备份副本存储在远离本地场所,以防灾害发生。
这样一来,即使某个设备损坏或被攻击,备份副本仍然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
此外,为了保障数据备份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可以考虑使用自动备份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和时间,自动对电子数据进行备份,并生成备份报告。
通过自动备份,可以大大减少手动备份的工作量,并提高备份的效率和可靠性。
然而,仅有备份并不足以解决数据丢失的问题,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恢复管理制度。
在数据丢失或破坏的情况下,及时恢复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需要将数据恢复过程纳入备份计划中,并制定相应的恢复策略。
首先,应制定数据恢复的优先级和时间目标。
不同类型的数据恢复可能有不同的紧急程度,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优先级。
同时,为了提高恢复效率,可以设定一定的时间目标,尽量减少数据恢复过程对业务的影响。
其次,应建立数据恢复的团队和流程。
这些团队成员应该是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经验的人员。
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下,他们能够迅速定位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恢复。
同时,流程应该简化并规范,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启动恢复过程,减少恢复时间。
最后,为了确保数据恢复的可靠性,需要定期测试和验证恢复过程。
计算机化系统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程
1.目的:用于规范本公司计算机化系统数据的备份,确保计算机化系统数据安全、可靠保存。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生产设备、公用系统、检验/分析仪器等所需的计算机化系统数据的备份。
3.职责:3.1工程部:负责工业过程控制类计算机系统、多界面及类办公管理类计算机化系统软件程序备份及检查。
负责软件程序数据的恢复、协助用户数据的恢复。
3.2 I程部管理信息岗:负责本规程中单界而数据分析处理类计算机系统软件程序备份及检查。
负责软件程序数据的恢复、协助用户数据的恢复。
3.3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负责计算机化系统用户数据备份,文件管理员负责备份数据的检查。
3.4质量保证部:监督本规程的正确实施,确保计算机化系统数据的备份符合本规程的要求;现场监控QA负责数据备份的复核。
4.内容4.1.计算机化系统数据备份的范围如下:4. 2计算机化系统数据的备份周期、备份方式、保存期限、保存位置如下:4. 3数据备份4. 3. 1软件程序数据备份文件或文件夹命名规则如下:计算机化系统名称一系统所属设备名称—系统所属设备编号一使用部门代码_8位备份FI期4. 3. 2用户数据备份文件或文件夹命名规则如下:产品名称—产品批号_8位备份日期或项目(验证、QC检验、设备运行等)名称—使用部门代码_8位备份日期4. 3. 3文件或文件夹名称应与《电子数据备份记录》中填写的内容一致。
8位备份日期如“20151101气4. 3.4在备份前,应对备份介质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将备份介质接入或装入电脑,待电脑正确识别并装载后,在“我的电脑”中备份介质对应的磁盘或光盘驱动器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点击“工具”选项卡,点击“开始检查”按钮,在“磁盘检查选项”对话框中勾选“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点击“开始”按钮。
检查结束后,即可使用备份介质进行备份。
4. 3.5备份时,在《电子数据备份记录》中应填写备份数据的属性和大小,并由备份人与复核人签字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数据备份恢复管理规范
(ISO9001:2015)
1、目的
为确保公司数据与程序的安全,保障业务的连续性,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程序与数据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与权限
4.1 系统工程师:负责制定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策略及数据恢复演练计划、执行备份\恢复作业、监控备份日志、维护备份设备,与系统业务负责人确定系统恢复期间业务处理方法。
4.2 系统业务负责人:审批数据恢复申请。
4.3 信息管理部经理:审批数据恢复演练与数据恢复申请。
5、内容及流程
5.1 系统工程师依据业务连续性需要,制定数据备份策略、数据恢复演练计划。
备份策略应包含以下内容:备份内容、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备份文件命名规范、备份文件存放位置、备份日志存放位置等。
数据恢复演练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演练时间、恢复作业执行人、恢复数据、预计恢复作业时间等。
5.2 系统工程师依据备份周期,在备份作业执行完成后,查看备份日志。
依照备份作业的完成情况,填写《备份记录表》。
5.3 发现数据备份作业发生异常时,系统工程师应立即分析原因,将异常记录在《备份记录表》中。
系统工程师应排除异常,重新执行备份作业。
系统工程师根据异常的严重性,提交备份作业改善计划。
5.4 当业务系统发生故障需要执行数据恢复作业时,由系统工程师确定是否进行数据恢复作业。
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由系统工程师填写《备份恢复作业审批表》,申请数据恢复作业。
5.5 系统业务负责人与信息管理部经理批准数据恢复作业后,系统工程师按数据恢复计划严格执行。
系统工程师在完成数据恢复后,对数据恢复作业的过程进行记录。
5.6 系统工程师依据备份恢复演练计划,按照要求实行备份恢复演练,填写《备份恢复演练审批表》,报信息管理部经理批准后,开展备份恢复演练。
备份恢复演练每季度举行1次,每年不少于4次。
5.7 程序备份与恢复操作及备份演练由系统管理工程师参照上述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规范进行,系统管理工程师按照备份策略中定义的备份周期或程序发生变化时备份程序。
5.8 外包信息系统的备份与恢复参照本规范执行。
6、流程图
6.1 流程图一备份异常处理流程
查看备份日志
系统工程师
是否出现异常
系统工程师
异常分析
系统工程师排除异常
系统工程师
重新执行备份作业
系统工程师
备份是否正常
系统工程师
结束
Y
Y
N
N 备份记录表
6.2 流程图二 备份恢复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