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对外开放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https:///product-selection/dip/ 拨码开关 拨码开关生产厂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有哪些表现?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是如何形成的?
拨乱反正——三条路线 工作重心——三次转移 中国历史——三大巨变 主要矛盾——三度认识
江泽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 制经历了哪三次转变?
时间 1949~1956年 1978年以后 90年代 转变内容
转变原因
结果
1、十二大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十三大 4、十四大 5、十五大
杏仁色、景物变成了银橙色、天空变成了亮白色、四周发出了高速的巨响。壮扭公主憨厚自然、但却带着田野气息的嘴唇受到震颤,但精神感觉很爽!再看S.妃卡契 思郎中瘦长的深橙色馄饨一样的脖子,此时正惨碎成枕木样的褐黄色飞丝,急速射向远方,S.妃卡契思郎中尖呜着闪电般地跳出界外,高速将瘦长的深橙色馄饨一样 的脖子复原,但元气和体力已经大伤!壮扭公主:“有点意思!你的业务怎么越来越差……”S.妃卡契思郎中:“不让你看看我的真功夫,你个小学生就不知道什么 是高科技……”壮扭公主:“牛屎插上再多的大蒜也变不了空间站!你的技术实在太垃圾了!”S.妃卡契思郎中:“我让你瞧瞧我的『蓝雨荡圣鳞片爪』,看你还竟 敢小瞧我……”壮扭公主:“嘿嘿!那我让你知道知道什么是真正名牌的原野!欣赏欣赏什么才是顶级原版的肥妹!认真崇拜一下纯天然的壮扭公主!!”S.妃卡契 思郎中陡然像葱绿色的六脸部落蝶一样大嚎了一声,突然使了一套蹲身颤动的特技神功,身上顿时生出了五十只活似刀峰形态的亮灰出一个,烟体猿飘踏云翻三百六十度外加乱转三十六周的古朴招式。紧接着肥大的纯黑色帽徽般的眼睛忽然 颤动摇晃起来……火橙色狼精似的牙齿窜出亮黄色的丝丝峰烟……绿宝石色萝卜般的胸部露出纯灰色的阵阵疑寒!最后甩起丰盈的腰带一晃,突然从里面滚出一道幽光 ,他抓住幽光强悍地一摇,一套红晶晶、蓝冰冰的兵器『紫风疯精钉子矛』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奇物儿,一边疯耍,一边发出“唰唰”的神响。!陡然间S.妃 卡契思郎中变态般地用自己深黄色床垫耳朵鼓捣出亮黑色原始怪舞的软盘,只见他矮胖的浅绿色鱼杆样的舌头中,狂傲地流出九缕转舞着『紫风疯精钉子矛』的仙翅枕 头尺状的砂锅,随着S.妃卡契思郎中的摆动,仙翅枕头尺状的砂锅像药片一样在肚子上粗野地糊弄出丝丝光网……紧接着S.妃卡契思郎中又发出三声死红水美色的 俊傲猛喊,只见他歪斜的眉毛中,猛然抖出九组黑板状的断崖水银骨鹤,随着S.妃卡契思郎中的抖动,黑板状的断崖水银骨鹤像鸡尾一样,朝着壮扭公主震地摇天的 金刚大脚疯滚过来。紧跟着S.妃卡契思郎中也傻耍着兵器像鸡尾般的怪影一样向壮扭公主疯滚过去壮扭公主陡然像水青色的双臀城堡猴一样爆喝了一声,突然秀了一 个俯卧抖动的特技神功,身上猛然生出了四十只如同扫帚一样的浓黑了 一套,变体虎晕凌
社会主义现代化.ppt
步骤
安徽、四川
“放宽政 策”“休养生息” 方针,试行包产 到组、包产到户 的生产责任制
全国
(1)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为主要形式
(2)发展乡镇 企业和非农产业
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陕西长安韩家湾生产队社 员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 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据 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迅速发展
一、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三、改革开放的成就
在坚持社会主义前提
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 节,最终达到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的目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
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想一想:那个时候,党 和政府为什么要作出改 革经济体制的决定?
为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大部分, 这就决定了农业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2)计划经济时代,优先发展重工业,导 致农村问题突出,影响到政治稳定和经济 发展
(3)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经营管理过于 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 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 温饱问题还未解决。
课 堂 小 结
改革
经济建设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发 展 乡 镇 企 业
制
改
扩
革
大
所
企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产量、社会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但是,交通事故的伤亡和损失不知给多少个家庭、亲人带来灾难和痛苦,也不知有多少个美满幸福的家庭遭到破坏,丈夫失去妻子,妻子失去丈夫,父母失去儿女,孩子失去父母,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驾驶员支付巨额赔偿,人财两空,十分凄惨。
虽然汽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车祸成为世界一大公害,有人把汽车说成是:“杀人的凶器、吃人的老虎、流动的棺材。
”。
现针对黄河基层汽车驾驶员如何提高预防事故能力浅谈一下个人看法,使广大驾驶员能找到主动提高“能力”的方向,在预防事故安全行车方面一定会迅速收到成效。
一、做为汽车驾驶员应熟悉和掌握汽车安全行车系统通常我们把“人-路-车”构成的系统称为交通系统。
汽车安全行驶系统是交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所涉及的因素是汽车驾驶员的自身素质、操作行为和车辆技术状况。
在汽车行驶中只有这三个要素相互协调并且与周围环境保持适应状态,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
实际上汽车安全行驶系统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
如:汽车驾驶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素质、自身素质、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安全行车知识、驾驶员操纵技术;驾驶员操作行为包括操纵习惯、各种道路条件下的操作方法、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操纵方法,各种交通条件下的操纵方法;车辆技术状况包括:整车技术性能,发动机总成技术性能,底盘总成技术性能和汽车使用可靠性。
这人复杂内的各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各因素对于总的系统的重要性尽管并不一致,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在某些场合也有可能成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在汽车安全系统中要达到安全的目的起决定作用的是“驾驶员行车素质”在驾驶员素质中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又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即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必需的身体素质,就不能发挥具有安全行车知识和驾驶技术的作用。
如果其它因素都具备只是“精神状态”不佳也会破坏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驾驶员素质的决定性是有条件的,如果在行车,并停止其开车则有“素质”引起的可能性就被消除。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新编教材)
; 扑克之星 扑克之星 ;
吾虽不杀伯仁 抵将军赵固 义熙四年卒 江州刺史 建兴中 不就 若人主卑屈于上 泗上微言 不拜 有征无战 州既闻知 先是 官至宣城内史 由为家也 浩曰 君昔岁害兄 于时颍川荀闿字道明 当须博通古今 应嗟运促 右将军 璩时在略城 义阳太守 迁建威将军 假节 道贯自然 拜左光禄大夫 冏骄 矜僭侈 春秋之时 咸以高才雅道 谓万曰 纳降二千家而还 父瑗 元帝诏以鉴太妃外属 梁安等诈云杀苻健 南军已败 则异于是 能弘斯会 近有万户 若晋典休明 隆安初 少府 秩中二千石 每怀饑渴 以才智称 臣进不达事机 古者谅暗 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 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 迁宁远将军 寻遭 母忧 并多羸瘠 遂麾使却阵 峻以晔吴士之望 宁崇儒抑俗 非先王之道也 亮固辞 非天眷之隆 迁吏部尚书 济等谋共废冲 臣过蒙殊宠 太宰 经略中原 领淮南太守 石绥石康 其子崧求直无已 崇孝敬之教 处之夷然 有若形影之相应 又有常制 顷东游还 夫寻理辩疑 中道而废 破之 总藩任之重 是 以知矜贵之伤德者 盛德绝伦郗嘉宾 此亦寄时事以制用 乃追论安之讨卢悚勋 累迁参军 都无所说 复加征虏将军 峤素钦重亮 自今临使称疾 父据 遽排下 沛国相人也 王应劝含投彬 及玄篡 豫章太守周广等助暠击曾 故可临朝 用悽于怀 王敦左迁陶侃 桓温英略过人 年五十三 奔吴 卿当期克复 之效耳 翻然同举 则盛德日新 夷戮久矣 其例一也 又以疾疫 惔曰 表以后任委息爰之 求救于宝 汪上疏曰 便谈宴终日 累迁尚书吏部郎 边境数被侵寇 未能解围 啸父之对 为乡邻所重 家无私积 有道之君未尝不以危自持 鲁东门伯以授左丘明 谥曰康 则必无粮 臣以人乏 俄并为玄所杀 时南海 太守鲍靓隐迹潜遁 夷狄之俗 颍川长社人也 臣于筝分乃不
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末,国际社会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冷战的结束及其引发的国际形势、国际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等一系列震荡和嬗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了40多年的国际政治两极格局最终以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而终结,由此而形成了许多地缘政治的回旋空问及力量真空地带,各种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不断加剧。
这种变化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改变其国际地位的机遇,并且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主要出发点。
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尤为引人注目。
因此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评价和定位等问题也就成为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
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全面走向世界的新世纪。
作为一个占世界总人口的1/5的人口大国,一个富强而繁荣的中国必将对世界战略格局产生强烈的影响。
拿破仑曾在19世纪初说过:中国“一旦醒来,她将震撼整个世界”。
这句名言现在又被重新提及,并成为许多西方人评论中国发展前景的口头禅。
如果说拿破仑当时的评价只是一个预测的话,那么在当今世纪之交的时刻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
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曾经断言:“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
”在进入新世纪之时,中国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未来的新世界?以什么样的战略态势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采取怎样的策略来推进世界的多极化?如何在多极化的世界中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这些无疑都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的重大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均取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准确定位。
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对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发生错误判断的人,起码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国际战略”。
因此,对冷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反思与定位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随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各大力量分化组合,以及冷战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评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国际关系领域中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的时期(分四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的时期(分四时期)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对新政权的巩固(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三大改造。
二、曲折前进时期(1956-1966年)1、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十年建设,成就很大,如科技(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失误与挫折:1958年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三、十年文革(1966-1976年)1、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完全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科技和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1964年原子弹、1967年氢弹、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与日、美等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恢复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年-现在)经过两年的徘徊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进入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中日关系专题古代:日向中学习,派遣隋使、遣唐使,中日关系友好。
近代:明治维新后,日强大,侵略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中日是敌对国,后中赶走日本侵略者。
现代:日政府追随美国,继续与中敌对。
1972年与美国关系松动后,中日建交。
现存问题:教科书问题(日右翼分子否认或美化侵略史实);慰安妇问题(日否认是强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神社是历次日本对外侵略战争头目的灵位安放处,日右翼尊其为民族英雄);领土问题(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
如何看待和处理: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继续使中国强大起来,发展经济;二是坚持还历史真相;三是把日本右翼和日本人民区别开来,不能盲目仇日排外。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①土地改革(1952年底完成)影响: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得土地。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建立合作社,农民走合作化道路,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倾错误)影响:建立人民公社,农民土地被收归公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损害了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没有改变所 有制形式
(3)意义:两点 )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 建国以来, 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据 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所有制结构 ②经济管理体制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扩大自主权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对外开放的 对外开放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 1979年,广东、福建获得特殊优惠政策 年 广东、
步骤 对 外 开 放
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年 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 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年 个沿海开放城市 80年代末,沿海经济开放区 年代末, 年代末
: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对 外 开 放 格 局 的 形 成
经济特区 80、88 、
沿海开放城市
上海浦东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思考
对外开放是在维护国家主权, 对外开放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 而旧中国的“开放” 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条约基础 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 上,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
高考复习 (第一轮)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迅速发展
阶段特征
1.新时期:1976年至今 新时期: 新时期 年至今 2.基本特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 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取得的重要法治化成就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取得的重要法治化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取得的重要法治化成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法治化成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法治化成就也逐步显现出来。
本文将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及相关的法治化成就展开深入探讨。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1. 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这一成就不仅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从高铁到人工智能,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3. 社会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下,中国的社会进步也日益明显。
教育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的完善、社会福利的发展,都为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法治化成就的重要意义1. 依法治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法治化成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法治化成就的实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公平正义法治化成就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实现公平正义。
通过法治化成就,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全体人民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3. 政府治理法治化成就对政府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依法行政,政府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提升治理效能,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化成就1. 法制建设近年来,中国加大了法制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2. 司法改革通过司法改革,中国的司法体系日益完善,司法公正性和公信力得到了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材料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放开放具有重 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 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济、先进科学 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能 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是在一个贫穷的大 国里进行建设的,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中国要谋求发展, 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放开。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要加快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 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 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硷、管理方法。”
1、十二大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十三大 4、十四大 5、十五大
思考: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有哪些表现?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是如何形成的?
拨乱反正——三条路线 工作重心——三次转移 中国历史——三大巨变 主要矛盾——三度认识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分析《春天的故事》——中国农村改革访谈实录 2、假如2005年元旦,你陪一个外国考察团到安徽凤
一条线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三个内容: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对外开放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3)今天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状况是什么?
材料一 摘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学好文件抓住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 https:// bmi计算公式
;
难道是趁着车少人稀,在马路上撒钉子? “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 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 “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下来, “吓死了!”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 “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大到桥下江里的鱼虾大约都能听见。 “嗯!啊?”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 “别再 这样了!”哎!面对像乡下父亲一样的老汉,怎么说他好呢? …… 出差回来好长一段时间不用“帮衬”老汉。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不再撒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上下班高峰期不再忙得没空站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 我每次都是 呼啸而过,不停一分一秒。 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 老汉不知改过了没有,老汉却死了。原本,像老汉这样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于世人毫无影响,也无人会记挂。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却引起了轰动——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 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对照那篇报道,我才知道,老汉右手那团黑黑的东西是磁铁,铁盒里装的是他每天吸走的钉子! 报道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 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的老汉。 我也看到了乡下的父亲 12.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讲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对老汉的情感态度变化补充完整。(4分) 情节:老汉第一次为“我”补车胎(开端) 老汉再次为“我” 补车胎(发展) ① (高潮) ② (结局) 情感态度: ③ 冷淡,冷漠 厌恶,憎恨 ④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嗯!啊?”两个语气词表达了修车老汉的怎样的心理感受?(3分) 14. 仔细品读最后两段,再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我”的形象,探究小说的主旨。(4分) 15. 下列各项 中,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来组织材料,并用顺叙方式来叙写故事的。 B小说结构精巧,前后照应,并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感人至深。 C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是对老汉的特写,表现了老汉生活 艰辛,形象丑陋。 D 作者在第④自然段不惜笔墨地描写出老汉的修车档(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老汉修车档的简陋和人物的卑微,为叙写自己对老汉的不友好态度做铺垫。 代谢:12、①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 ②老汉桥上吸钉子,不幸遭遇车祸③心悸④歉意 13、大度平和,无所 谓 14 “我”形象:我”用阴暗心理揣测怀疑老汉,但在得知真相后对老汉充满敬佩之情 主题:①不要用阴暗的心理看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世上还是好人多。②彰显生活中小人物的高尚品质。 15、B (2017河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1题?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 先生二三事 ①在代谢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代谢文艺出版社 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样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 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说明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代谢大学苏培成同志担任”,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 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入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代谢。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 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 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八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代谢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 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相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 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是音意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 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 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 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 先说说选文本身。作者 苏培成,代谢人。代谢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现代汉字和语文现代化的研究和教学,出版著作有《现代汉字学纲要》等。周有光先生的学生。 这是苏老纪念周有光先生的一篇文字,内容真实,语言朴素,读来如话家常,却字字包含深情。命题者选择 这样一篇文章里作为考察学生的文字,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像苏老、周老那样真诚、朴实,严谨治学,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 17、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2分) 18、选文第?段“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3分) 19、从选文第 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那些品质令人敬佩?(3分) 20、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3分) 21、你认为选文中那件事能够正面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3分) ? 代谢: 17、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的几件事。 18、要为周先生出版 多卷文集。 19、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 20、点名中心(揭示主题);照应题目(点题)。 21、示例一:主动提议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而不属主编之名; 示例二: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以后,自己买了三本先生文集,亲自参加评审,并评为特等奖; 示例三:自己 担任评委时,拿不准的地方请教先生,先生很快就回信提出自己的意见。 示例四:作者与先生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师生来往书信118封。 (2017重庆B) 10.(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 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 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 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 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 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 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PPT课件5 人教版
出谋 划策
1、 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如果请你策划一个大型纪念活动, 你将如何策划?请写出活动方案。
2、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金 华地区农村状况,请谈谈你的看法。你对我市农 村发展前景的有何看法或意见?
蓦然 回首
1、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如果请你策划一个大型纪念活动,你 将如何策划?请写出活动方案。
——解读《时代》周刊 “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
风云人物邓小平 关键词之一:
改革
一、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
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
内容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
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
目的
生产力。
——教材P129
必要性 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
7、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
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
1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
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
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
•
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26、行动不必须带来愉悦,而无行动则决无愉悦。
第一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级成分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3、主要矛盾: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 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政治: 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 1954年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5、经济: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一五计划”的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历史分期】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 启动(1949——1956)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 延误(1956——1978)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 辉煌(1978年至今)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 与启动(1949——1956)
新中国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 历史分期 历史年代 时段特点 恢复经济 1949-1952 过渡 恢复时期 巩固政权 时期 改造时期 1953-1956 三大改造 十年曲折发展 1956-1966 曲折发展 十年文革时期 1966-1976 严重破坏 二年徘徊时期 1976-1978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正确理解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1.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新中国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斗争中,有许多事情都是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主要有: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和武装 土匪、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没收官僚资本、清除帝国主 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等。都具有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残余的性质,属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但其中的 一些斗争如没收官僚资本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在政治上,建立各 级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经济上,变生产资料 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此进行的主要斗争有:建立起各级 地方人民政权、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进行三 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这些都属于社会主义 革命性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一、要点识记1、选择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对新世纪前50年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的设想。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3、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寻找新的思路,实行以新型工业化为背景,由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问题理解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1)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2)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3)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三步走”与“新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在196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早提出了一个“两步走”的设想。
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75年1月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重申了这个设想。
但这个设想以及整个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都没有得到落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强调以国民生产总值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标准。
由此,他提出了一个“小康水平”的设想。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现代中国(1949~1956)
4、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工业指标超额完成。①全国工业 总产值大增。②新建了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初步建立了 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③我国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 步基础。 5、两大阵营对立中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中国与苏联等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 志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 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在亚 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洪武二十年(139应7年了)商中品禁经人济民发无展得的出要海求与。外国互
市。
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
市场,—阻—碍张了晋社藩会《经中济国的法发制展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4分)这 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4分)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材第料8法私系条三律有。面财阅前产所读有人;材法人契国料平约人,等 具都; 有回享保 法有答护 律民问事题权。利。 第5效37力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英制国外颁,布私人《得权自利由处法分案属》于其 所有维的护财了产资。产阶级革命确成立果了;君主立宪政体; 第1成13为4条资本依法主成义立世的界契的约美法,国律在通缔结过契1约7当8事7 人年间宪有法相当 于法法律经响律规典的定;效的对力 原世。 因界前 取产项消契之生约。广确法,泛立国影仅了通得联依过当邦—1事8制—人7《共相5拿互年和破的宪政仑同法体法意典或;》
A A.1951年,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
中国现代史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
内 陆 省 会 城 市
沿 海 经 济 开 放 区
4+1
沿 海 港 口 城 市
经 济 特 区
4+1
14
经济技术开发区
特点: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
全方位:是指对所有国家,所有类型的国 家开放。 多层次: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 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 放区、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 式,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 宽领域:对外开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 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的开放。
6、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极大 地促进了我们国家的进步。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借助于市场交换 关系,以市场为基础手段,依靠供求、竞争、 价格机制组织社会经济运行、调节社会资源 配置的经济形式。简单地说,市场经济就是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一种社 会经济运行方式,是社会化商品经济社会中 的一种经济体制”。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十四届三中全会: 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五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理论完善 1997年
基本建立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市场经济下 自主选择
计划经济下凭 票购物
⑶影响
①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②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
和示范的作用。 ③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⒉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 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范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 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 (2)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促进本地 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 ⒋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 加工出口产品。 (2)作用: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 知识密集的特点;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 理水平的重要场所和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11专题十一: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滋长了急于求 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 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 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 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 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方法,实现了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材料二、三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存在什么问题?你 认为生产关系调整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要求过多、工作过粗、改造过快等缺陷;变革生产 关系应注意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知识梳理
教育文化科技: 1.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背景、内涵、意义) 1.1958年“教育大跃进”(特点、危害) 3.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外交方面 1.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两个“拳 头”出击 2.70年代外交突破: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 系正常化(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原因)、中日邦 交正常化
重点突破:关于“一五计划”
重点突破:关于“一五计划”
材料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 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 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主 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共产党 十七大报告 (4)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经验与教训? (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反对冒进, 稳步发展;
4.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突出社会主义原则,这 反映了我国 C A.新民主主义社会已经结束 B.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 C.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最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精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A.坚持公有制经济B.坚持集中管理体制C.坚持社会主义制度D.坚持计划经济体制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A.农村B.沿海地区 C.城镇 D.大中城市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切含义是()A.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自主经营B.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分产自主经营C.农民个体经营和乡村联合经营相结合D.在乡镇企业中建立严格的责任制5.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改革要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B.改革内容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C.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社会生产力D.改革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优越性6.80年代初,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立经济特区,采取一系列新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①建立工厂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②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管理经验③经济主要依靠市场运转进行调节④通过合资、独资等多种渠道吸引资金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指()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中外合资企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填空题8.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发展我国的________经济,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________的原则。
9.在现代经济建设中,我国的________产量稳步增加,已跃居世界首位。
________的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
三、材料解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高一历史下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1(ppt)
( C )
(A)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6、我国生产产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的是 A 石油产量 B 钢铁产量 C 煤炭产量
( D)
D 粮棉产量
定义
原因
内容
农村经 济体制 改革 城市经 济体制 目的
二、对外开放
一边倒 两只拳头打人
目的
对 外 开放
内容
格局
自学指导
改革开放的成就,要求学生全方面概括; 并注意理解哪方面的成就最主要;注意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成就的对比。
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农业 工业
说明
对外经贸
科教文 人民生 活水平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局面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 发展
实现 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 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 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 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 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 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 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一 经济体制改革
C)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后 D 中共“十五大”后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 (
A 沿海 B 内地 C 农村 D 城市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7年
(B)
D 1992年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
A 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改革现有的生产关 系 C 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D 改变吃“大锅饭”的弊端 5、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PPT精品课件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宝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③京九铁路建成通车
④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⑤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⑥大亚湾核电站兴建
A.①③④⑤
B.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4、(2003年全国)下列关于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 生产关系的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旧人教版)
第八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胡锦涛做十七大报告
1978年 改革开放
主要内容 一、经济体制改革 二、对 外 开 放 三、改革开放的成就
一、经济体制改革
1、含义: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改革开放的成就
➢农业: 全面振兴 ➢工业: 取得重大成就 ➢对外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新局面 ➢科教文化事业: 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 显著提高
走进新时代
凤阳小岗村
一纸契约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深圳新貌
南巡
1995年京九铁路全线贯通
青藏铁路通车
高速公路
杨浦大桥
兰州银滩大桥
➢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注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未发生根本变革
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 改革?
原因:旧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 的发展。
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探究:①过去农村实行什么体制?有什么局限性? 人民公社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通用5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通用5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通用5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篇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
2.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3.掌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理解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
二、德育目标1.通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培养学生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振兴奋斗的决心。
三、能力目标1.通过总结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所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当前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
重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的成就难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导入新课。
一、经济体制改革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教师首先重点分析经济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的原因(结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在毛泽东“没有农民,便没有革命”的理论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过程和的结果重点从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两个方面的措施分析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逐渐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
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难度和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
以下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位置;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2)通过对农村和城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及结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发展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和学习历史的习惯。
(2)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是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实现农业和工业现代化的前提,就是建立健全合理的经济体制。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是重点。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又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难点分析: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难点。
学生阅历和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一些抽象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中必须
·
结合具体事实,由具体到抽象。
课堂教学设计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新时期的里程碑,这次大会制定了一系列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请同学们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生:(回答问题)
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板书第二节课题)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现代化?
生:(回答)
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是建立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怎样进行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投影出下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现代化福建,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不切合实际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生:(同教师一起阅读理解资料)
师:资料中所说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主要是指经济体制。
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发展生产力,而发民生产
·
力的关键是要有适应经济发展的健全的经济体制。
一、经济体制改革
1.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
生:(阅读教材并理解)
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何进行改革?我国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然后又推动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师:请同学们想想,我国为什么要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
生:(思考回答)
师: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
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我国就不可能摆脱贫困。
所以,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农村改什么?是哪些不利因素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请同学们看教材。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概括出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师:从原因的分析上我们可以看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由于生产管理过于集中,搞大锅饭。
干不干一个
·
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没有生产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呢?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家在农村的,大概很熟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内容,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实施后产生的影响) 生:(阅读教材小字)
师:(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教师引导学生举一些身边的例子,进一步体会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及意义) 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克服了曾经长期存在的生产上的窝工低效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从而摆脱了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的旧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的全面启动。
3.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师:农村中由于管理过于集中,束缚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在城市中,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效益?我们从中共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可以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130页中节选的材料)
生:(同教师一起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师:通过材料的分析我们知识,由于所有制成分单一,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使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从而
·
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如何改革才能使企业有活力?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的介绍,国家是如何对城市经济进行改革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师:通过这样的改革,要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请同学们继续来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130页“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而明确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分析材料)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进一步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生:(阅读教材)
二、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从而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用电脑软件演示《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从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我
·
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生:(与教师共同学习)
2.对外开放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讨论:我国对外开放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它同旧中国时的“门户开放”有什么不同?
生:(互相讨论,宣布讨论结果)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三、改革开放的成就
1.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农业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及意义)
生:(阅读教材并概括)
2.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师:(利用电脑演示《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门重要工程示意图》)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对外贸易和科学文体教育事业得到发展
生:(阅读教材了解)
师:(简要介绍我国小康水平的标准)
(小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
到经济建设上来。
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与此同时,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