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的区别定性界定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
![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https://img.taocdn.com/s3/m/a2c591cbc5da50e2534d7f6c.png)
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2010年召开的第21届聋教育大会发表了著名的《温哥华宣言》,否决了1880年米兰国际聋教育大会上通过的所有反对聋教育使用手语的决议,手语研究的春天真正到来了。
近年来,已有很多专家、学者研究并得出结论,认为手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是聋人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习得的第一语言,是聋人的母语。
在这样的前提下,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讨论成为聋教育和手语研究的热点。
聋校语文教学是聋生学习汉语、发展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之一。
如何合理使用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进行教学更值得研究和探索。
标签:聋校语文教学;合理使用;自然手语;文法手语引言当前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讨论已成为聋教育和手语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对聋生语言学习的作用入手,探索如何根據聋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合理使用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聋生的语文能力。
1、手语概念的界定近年来,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手语进行了定义,从手语的应用场合、使用范围、主流语言介入情况、词汇量多少等情况,将手语分为自然手语和规约手语;从手语创造者是否有教育因素介入、手语与民族语言的关系等情况,将手语分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从手语由谁创造、创造者是否系统学习过主流语言、创造出的手语是否受主流语语法规则制约等因素,将手语分为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
综合各位专家对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定义,可以认为:自然手语也称聋人手语,是指聋人为满足生活中的交流需要,自发创造并约定俗成的,具有独立的语法体系和结构特点的手势语。
文法手语也称手势汉语、教学手语、规约手语等,是聋教育工作者和少数聋人为了满足聋校教学的需要创造的,文法手语以汉语为依托,遵循汉语的语法规则,手语词汇与汉语一一对应,是汉语的手势符号化。
对于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思考word精品文档6页
![对于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思考word精品文档6页](https://img.taocdn.com/s3/m/cc4dd89ea1c7aa00b52acb81.png)
对于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思考一、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之争 1.手语的地位由于生理缺陷,聋人无法通过听觉获取有声语言,手语自然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
手语是聋人以手的动作、身体姿势和表情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手语是否能算得上是一种语言,人们历来都争议不休。
1996年12月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聋教育研讨会上通过的《吉隆坡宣言》确定手语为聋人第一语言。
确立了手语的独立语言地位。
2.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异同自然手语是指作为无法开口说话的聋人群体的第一语言在其群体内部进行日常社会交际使用的、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语言形式,是聋人群体在长期交流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的视觉空间语言。
这种聋人自然手语与有声语言并没有关联,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自然手语是不需经过专门的学习聋人就能掌握,自然手语多用于聋人与聋人间的交流。
文法手语则是由健听人制定的,它与有声语言紧密联系。
中国手语就属于文法手语,语法规则和词汇也来自汉语。
聋校课堂上教师多采用文法手语,自然手语使用频率较低。
3.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之争多年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界提倡聋教育“口语为主,口手并用,发展书面语”,这里的“手”指的就是文法手语。
后来一种以手语为聋人第一语言,以口语为第二语言的全新教学体系――“双语教学”从欧美传入我国。
很多人认为,手语既然是聋人的母语,能交流思想表情达意,那么手语和有声语言的地位是等同的,不应该把学习有声语言置于学习手语之前。
这些观点对我国的聋教育界也有影响,很多人开始反思“口语为主”的聋教育理念,提出要尊重聋人自己的语言――自然手语。
他们认为自然手语是聋人自己创造的,而文法手语是健听人为主体和少数有文化的聋人制定的。
“自然手语”也叫“聋人手语”“聋式手语”;“文法手语”也叫“规约手语”“人工手语”。
文法手语依附于汉语存在,是伪手语,不能体现聋人文化,他们认为聋校教师应用自然手语授课。
“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本质区别是前者与有声语言无关,后者依赖于有声语言。
对于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思考
![对于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42047c66bec0975f465e2b3.png)
对于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思考作者:洪瑶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01期一、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之争1.手语的地位由于生理缺陷,聋人无法通过听觉获取有声语言,手语自然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
手语是聋人以手的动作、身体姿势和表情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手语是否能算得上是一种语言,人们历来都争议不休。
1996年12月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聋教育研讨会上通过的《吉隆坡宣言》确定手语为聋人第一语言。
确立了手语的独立语言地位。
2.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异同自然手语是指作为无法开口说话的聋人群体的第一语言在其群体内部进行日常社会交际使用的、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语言形式,是聋人群体在长期交流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的视觉空间语言。
这种聋人自然手语与有声语言并没有关联,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自然手语是不需经过专门的学习聋人就能掌握,自然手语多用于聋人与聋人间的交流。
文法手语则是由健听人制定的,它与有声语言紧密联系。
中国手语就属于文法手语,语法规则和词汇也来自汉语。
聋校课堂上教师多采用文法手语,自然手语使用频率较低。
3.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之争多年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界提倡聋教育“口语为主,口手并用,发展书面语”,这里的“手”指的就是文法手语。
后来一种以手语为聋人第一语言,以口语为第二语言的全新教学体系——“双语教学”从欧美传入我国。
很多人认为,手语既然是聋人的母语,能交流思想表情达意,那么手语和有声语言的地位是等同的,不应该把学习有声语言置于学习手语之前。
这些观点对我国的聋教育界也有影响,很多人开始反思“口语为主”的聋教育理念,提出要尊重聋人自己的语言——自然手语。
他们认为自然手语是聋人自己创造的,而文法手语是健听人为主体和少数有文化的聋人制定的。
“自然手语”也叫“聋人手语”“聋式手语”;“文法手语”也叫“规约手语”“人工手语”。
文法手语依附于汉语存在,是伪手语,不能体现聋人文化,他们认为聋校教师应用自然手语授课。
自然手语在聋校课堂中的表达特点和运用规律研究
![自然手语在聋校课堂中的表达特点和运用规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30af3867ec102de2bd897f.png)
【 中图分类号 】 G 7 6 1
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1 2 — 0 0 0 2 — 0 2
聋人 教 师 基 本 认 为 完全 运 用 自然 手 语 对课 堂教 学 质 量 产 生正面影响 . 在 课 堂教 学 中, 聋 人 教 师 完全 运 用 自然 手 语 与 聋 生进 行 无 障 碍 沟 通 . 尽 量 让 聋 生 浸 入 到 学 习 的氛 围 中 , 感 受 知 识 的 深刻 内涵 , 从 而提 高课 堂教 学效 率 。 三、 教 师 运 用 自然 手 语 的 影 响 因素 聋校 课 堂教 学 中 . 听人 教 师 与聋 人 教 师 追 求 的教 学效 果 一
综述 ・ 专著
课程教育 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 兰 !鱼
自然手语在聋校课堂中的表达特点和运用规律研 究
季筱 桅
( 南京特 殊教 育职 业技 术 学院 江 苏 南京 2 1 0 0 3 8 )
【 摘要 】 在 聋 校 课 堂 中 出现 的语 言 有 两 种 : 学 习 目的语— — 汉 语和 学 习者 母 语— — 自然手 语 。 随 着 自然 手 语 是 一 种 语 言 的提 出, 自然 手 语 的合 理 性运 用成 为特 殊 教 育研 究和 手 语研 究的 热 点 。 本 研 究 在 分析 自然 手语 在 课 堂教 学 中的运 用现 状和 影响 因素 的 基础上 , 结合 自然 手 语在 聋校 课 堂 中的 表 达特 点 , 提 出 了如 何 在 聋校 课 堂 中合 理 运 用 自然手 语 进 行课 程 学 习 , 提 高课 堂教 学质 量 的相 关建 议 。 【 关键 词 】 自然 手语 汉语 课 堂语 言 聋校 跨 学科
关于中国手语规范化问题的调研思考
![关于中国手语规范化问题的调研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83dc332a32d7375a4178025.png)
关于中国手语规范化问题的调研思考一、当前现状当前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不同的地方手语,就是在同一个省市也有各地手语之间的差异。
而由于聋人人数少,居住比较分散聋与聋之间的社会交往圈子比听对听交往的圈子要小得多。
手语的同化远远没有有声语言来得快捷。
另一方面,由于聋人普遍文化素质和掌握汉语的程度和水平不高以及现实中中国手语缺乏如如普通话那样的普及手段。
近几年来,虽然各地相继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加上了手语翻译,但聋人看不懂。
这一方面是在小小的电视图景框中手语的精髓——表情和身体动作无法尽情发挥。
另一方面,《中国手语》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拼音字母代替过多,同义、近义词无区别等都需要不断改进。
再一方面,翻译从员的翻译水平值得商榷。
同一个词语在同一个地区甚至同一所学校不同的老师打出不同的手势。
五花八门、杂乱无章的手势让聋人看不懂。
即使通过看文字或其它方法/渠道弄懂了也不知该何去何从。
搞不清哪个手势是规范的。
偶然有一两词语弄不懂或许会去探究,但多了也就力不从心。
又或者在书上根本找不到相匹配的手势——翻译人员临时打出并不存在的自我编造的手势这在中国目前的手语翻译中并不鲜见。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使用手语实现交流和沟通的是聋人群体而聋人群体中广泛使用的手语语法顺序和汉语的语法顺序是不一样的。
目前在正规场合都是用汉语的语法顺序来逐字逐句地打出手势。
其结果造成了聋人看不懂,看不懂当然就不愿意看——卖力不讨好是目前翻译的最好注释。
在教育中情况要严重得多,远远不是卖力不讨好那么轻松的问题了。
众所周知,在教育活动中语言是传递知识的重要桥梁,这就要求教和学双方必须有可以实现交流和沟通的相同的语言。
而现实的聋教育中,从业的多是听人老师语文更是如此。
一是口语教学——学说话;一是手语按汉语顺序表达,而且老师的手语也不尽相同、规范。
聋生听不见也看不懂,搞不清老师讲什么,学习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目前聋校学生普遍写不通汉语句子,看不懂书面材料。
[手势语,差异,背景]浅谈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手势语的差异
![[手势语,差异,背景]浅谈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手势语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ac6a0d5dd0d233d4b04e69d1.png)
浅谈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手势语的差异作为非言语行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手势和语言一样都能体现显著的社会文化特征。
一方面,在一个特定的民族传统文化里,手势所表达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违反某种定势极易引起交流中断或误解;另一方面,一个特定民族传统手势的内涵也处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微调的过程中,在信息科技突飞猛进、交通快捷、各国各民族交往日渐增多的今天,手势内涵的变化也在不断刷新,学习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促进与各国交往和友谊是十分重要的。
一、手势的定义及分类人类进行文化交流、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主是要依靠语言手段,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但是,交流工具决不局限于语言,还要使用一些非语言手段。
有关研究表明:在交际中,说话人的话只传递了他想要表达的信息的35%,另外65%的信息是由非言语行为传递的。
手势就是一种非语言手段,是通过手和手指的动作和形态来代替语言交流和思想表达。
手势可分为技术性手势、自闭式手势、说明性手势、象征性手势。
技术性手势指的是特定行业或特定场合下通用的可以学来的手势,如聋哑人的手势语、裁判、音乐指挥、交警等用的手势。
自闭式手势是反应个人内心情绪的,是个人的一种行为习惯,与文化关系不大。
例如,有的人用咬指甲来表示不耐烦,有的人却用跺脚来表示。
说明性手势是说话的时候做出的,即一边说一边做手势,其作用是辅助说明所说的话。
说明性手势并不是有意识地或者有目的地做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很难记忆。
象征性手势则是替代语言的动作,可以作为言词的替代物而起作用。
象征性手势受文化的影响很大,本文所研究的既是象征性手势。
二、手势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决定了手势的特定含义。
不同语言的国家其文化也存在着异同,也就决定了手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含义。
在现实交往中,每个人都会做手势,很多手势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和文化特征。
有一类手势表现形式相同,却表达了不同的文化含义。
如美国人常用手指接触太阳穴或前额来表示某人聪明、有头脑,而中国人对这一手势的通常理解是这人脑子有毛病或者是这人真愚蠢。
浅谈对手语的认识和学习手语的重要性
![浅谈对手语的认识和学习手语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6231434fd0d233d4b04e6969.png)
浅谈对手语的认识和学习手语的重要性摘要:随着语言学家对于手语研究的深入,手语的语言地位逐渐得到人们的承认。
人们逐渐认识到手语是羽翼丰满的语言,是与有声语言平行的语言。
本文针对性的阐述了学习手语的重要性。
通过论述,使人们全面的认识手语,促进聋人更好地与听人沟通交流,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关键词:手语认识重要性现如今,我们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聋人群体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尽管聋人群体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他们的地位和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和世俗偏见,聋人想真正实现平等,参与社会仍然举步维艰。
为更好地帮助聋人就业、自立,实现其平等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做贡献,与主流社会达到最佳融合的目标,我们听人应该多了解,多学习手语。
实现聋人群体与听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一、认识手语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
(一)手语的文化背景手语的文化背景即聋人的文化。
聋人因其独特的语言系统,也就自然群聚形成一个群体,彼此分享经验,兴趣,生存技巧,进而产生类似的行为模式以及聋人文化。
文化的产生肇始于血统,语言和生活习惯,而以言语的影响力最为重大。
不同的语言产生不同的风格的文化,也深深决定了此文化的内涵。
聋人以手语作为母语,加上听觉障碍,无法或难以接受声音讯号的刺激,在无声当中完全依赖视觉吸收资讯的情况下,发展出独具一格的特殊文化来。
(二)手语的内涵手语是指一些聋人群体约定俗成的用手势、动作、表情和空间位置来表达意思进行交际的自然语言。
普通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通常称为语言的三要素。
而手语不是有声语言,是形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的语言系统是以视觉──动作的管道而不是听觉──发声的管道作为沟通方法的。
从这个层面上看,手语的三要素是指语形、手势和语法。
《双语聋教育中“自然手语—汉语”转换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双语聋教育中“自然手语—汉语”转换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452dc3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5.png)
《双语聋教育中“⾃然⼿语—汉语”转换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计划《双语聋教育中“⾃然⼿语-汉语”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计划乐⼭市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2012年省重点课题《双语聋教育中“⾃然⼿语—汉语”转化策略研究》以我市特殊教育学校聋⽣为研究对象。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合聋⼈习得语⾔的有效策略,促进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残疾学⽣的社会适应能⼒。
⼀、课题的选题及意义当前,党和政府坚持以⼈为本的施政理念,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政⽅针,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让占全国总⼈⼝的⽐例为6.34%的残疾⼈公平享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实现教育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为特殊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章特殊教育中明确指⽰要关⼼和⽀持特殊教育。
但是,残疾⼉童特殊的⽣理决定了其⼼理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在认知、学习、交往等⽅⾯的困难。
⽽在聋教育领域,聋⼈的语⾔发展问题,沟通交往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则凸显出来。
双语聋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些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种新的聋教育理念和⽅法。
在过去的20年⾥,这⼀理念和⽅法在西⽅很多国家通过实验获得了很⼤的成功,以⾄现在在北美和北欧等⼀些发达国家,例如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已将双语聋教育作为该国聋教育的基本国策,在世界其它⼀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如澳⼤利亚、我国的⾹港地区等,双语聋教育也越来越收到⼈们的重视和认同。
龚群虎教授在《聋教育中⼿语和汉语问题的语⾔学分析》⼀⽂中指出:⼿语语⾔学于上世纪六⼗年代初在美国创⽴。
⼿语是⼈类语⾔的认识已经成西⽅学界共识,即聋⼈⼿语是真正的语⾔学意义上的语⾔——是形义结合的⼿势——视觉沟通符号体系。
所谓“双语”是指聋⼈⼿语和本国语⾔(在中国是汉语),我国即为“⼿语”和“汉语”。
“双语教育”,就是以以两种语⾔进⾏的教育。
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
![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3c3d226addccda38376baf2d.png)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26日/第B04版语言学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刘俊飞孙照翠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多基于20世纪60年代初发表了世界上第一本谈手语的著作《手语结构》,明确提出美国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这在当时的美国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
到了90年代,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的观点已经成为美国学术界共识。
时至今日,手语语言学早已成为语言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学家们开始从不同层面研究手语,而研究范围也从美国手语扩展到其他手语类型。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手语均为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或手势英语等人造语言是不同的。
手势汉语是根据汉语的语法规律、人为编造出来与聋人交流的工具,聋校教师及大部分健听手语者所使用的手语是手势汉语,很多电视节目左下角插播的手语也大都为手势汉语,这种手语形式利用了汉语的语序,与自然手语的语法规律存在很大差别,聋人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手语并非世界通用手语的诞生以聋人社区或学校的出现为前提,其经典案例是尼加拉瓜手语。
尼加拉瓜手语诞生在尼加拉瓜第一大城市——马那瓜,1977年,该市建立第一所特殊学校,1981年发展为职业学校,人数从5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
这使得原本居住分散的聋人孩子首次聚集在一起,开始发展出一种崭新的手势系统用于交际。
不久,这些手势系统发展成为洋泾浜手语:没有固定的文法,依靠曲折迂回表明意思,被称作LSN(Lenguaje de Signos Nicaraguense,LSN)。
后来,一代代很小的聋童进入聋人学校,开始接触洋泾浜式LSN,他们的手语变得越来越富有文法,洋泾浜式LSN手语逐渐克里奥尔语化,最终自然形成了尼加拉瓜手语。
手语研究早期一直存在一些误解,如认为手语是世界通用的,不同国家的手语使用者是可以互相沟通的,等等。
其实,手语在不同的聋人社区中发展起来,是互相独立的,不同手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都存在很大差别。
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的区别
![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e495515964bcf84b9d57b17.png)
聋 人手语 可 以表现 出 自然 语言所 具 有 的所有 的 重要 属
YOU J i n g a n
( S c h o o l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Me d i a S u i h u a C o l l e g e , S u i h u a H e l o n g j i a n g 1 5 2 0 6 1 , C h i n a )
手语 作为 聋人 一种 交流思想 、进行 思维 的工具 , 自 从 1 9 6 0 年美 国语 言学 权威 史 多基博 士 ( D r . Wi l l i a m C . S t o k o e , J r . ) 对手语 进行 研究后 , 得 出了手语 是一 门语 言 学意义 上 的语 言 的结论 , 之后 很 多国家 的语言学 家也 都 对本 国的手语 做 了大量 的研究 , 得 出 了一 致 的结 论——
关键词 : 自然手语 ; 文法手语 ; 差异 中图分类号 : G 7 6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8 6 6 6 ( 2 0 1 4 ) 0 1 — 0 1 3 8 — 0 3
A Br i e f An a l y s i s o f Di f f e r e n c e s Be t we e n Na t u r a l S i g n La n g u a g e a n d Ch i n e s e S i g n La n g u a g e
自然手语习得与有声语言习得之比较及其启示
![自然手语习得与有声语言习得之比较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cadb7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2.png)
自然手语习得与有声语言习得之比较及其启示摘要对于出生在聋人父母家庭里的聋儿来说,跟他们的父母习得手语就如同健听儿跟他们的健听父母习得口语一样自然而轻松。
那么作为一种以完全不同的形式——通过视觉手势而非听说形式来表现的语言,自然手语的习得与有声语言的习得又有何异同呢,文章以英语和美国手语为例对有声语言习得和聋人手语习得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文章还探讨了自然手语习得研究对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自然手语有声语言习得自然手语习得分类号G762对于出生在聋人父母家庭里的聋儿来说,对手语的习得与健听儿对有声语言的习得一样自然而轻松。
然而对于聋儿是如何习得自然手语的、其习得过程与健听儿对有声语言的习得过程有何异同之处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几乎还没有相关的研究。
但是对自然手语的语言习得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聋儿发展早期的语言学习能力。
本文以英语和美国手语(ASL)为例对有声语言习得和聋人手语习得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探寻两者的异同之处,并探讨了及早接触自然手语对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通过这些探讨可以加深我们对自然手语习得的认识,从而促进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1 “自然手语”与“语言习得”的概念自然手语(Natural Sign Language),是指作为无法开口说话的聋人群体的第一语言在其群体内部进行日常社会交际使用的、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人类语言形式,1,,2,,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相互交流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的视觉空间语言。
这种聋人自然手语与有声语言并没有关联,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它是许多聋儿及出生在聋人家庭的健听儿的母语。
它与有声语言的区别只是在于:有声语言以声音而自然手语以身体运动为语言素材;有声语言以听觉而自然手语以视觉为接收方式,3,,4,。
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指在自然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在通过使用语言与其他使用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对这一语言理解和使用能力的过程,是一种潜意识的、不需要特别教授的语言学习过程,一般是指对本族语母语的自然学习过程,5,。
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
![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dee9d333d4b14e85246852.png)
211 自 。. 然手语是“ 未受过教育的聋人的手语”
这种意见认为: 自然手语是一种未受过正常人 群语言干预和影响的较为纯净的手语 , 一般是 由使 用者 自己创造 的单个手势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聋人 语言。主要运用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聋人中, 我们
的 语言[。这个定义比较客观、 j 8 全面, 用词比较准
吴 铃 (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北京, (7 1 5 0 ) ) X
摘要
文章通过对“ 然手语” 文法手语” 自 和“ 概念的分析, 指出了目 前在聋教育界对
“ 然手语” 自 概念理解的几种错误: 目前聋教育界对“ 自然手语” 有使用范围和理解过 窄、 评价过低; 文法手语” 对“ 有使用范围和理解过宽、 评价过高。重申了在各级聋校使 用“ 聋人手语” 为教学语言建议。
关键词 分类号
教学语言 自 然手语 文法手语 72 G6
i c i nN t a S nL nug n Dsus no a rl i agaea s o u g d G a比。rsg a g e n u g r刀们a inL a
WU刀n (pc Eu tn o 罗oBi Ui Uirt B巧 g 1刃 5 g Sea dci Cl f ei n n nei, ei ,以 7) i l ao l e j 叱 o v y s n
22 对聋校语文教学的批评 . 许多文章谈到手语的局限性 : 手语特有的语法 习惯及表情达意局限, 对聋生语言思维和口语、 书
面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导致书面语词汇的
贫乏, 不够生动。聋人经常省略不用助词和叹词 , 使句子缺乏连贯性。用手指语表示的词语不利于 迁移和活用 , 这样就限制了词汇的扩充 , 影响学习
试论 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 问题/ 吴
手语的语言学研究问题(录音资料)
![手语的语言学研究问题(录音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6a94cd776a20029bd642d28.png)
手语的语言学研究问题讲话*龚群虎 (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我非常荣幸被邀请来到这里做一个大会发言,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是怎么来的。
我不太了解整体聋人教育的最新的情况,只是二十年前曾经当过聋校的老师,后来一直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现在在复旦大学教书。
张宁生教授去过多次上海,他的母亲在上海,每去一次我们都有一次比较长的交谈。
我通过同张教授的交谈了解到现在聋人教育蓬勃发展的现状。
他跟我谈聋人教育与聋人文化,我跟他谈对聋人手语的认识。
张教授在手语方面的研究功夫也很深,我们谈得很投机。
这次我还在四川西部高原上调查语言,因张教授、赵教授邀请,我调查完语言便从那里直接来到了大连参加这次会议。
今天讲的是个命题作文,谈聋人的自然手语,这是张教授出的题目。
他怎么能够出这个题目呢?是他知道我在复旦大学作过报告,给不懂一点聋人手语、不懂一点聋人文化的复旦学生做过一个报告。
我们有一个文科基地班,这个基地班里要请一些老师做一些前沿研究的报告,我跟系里商量,从我角度来讲,我更愿意做一个更新的东西,让他们了解聋人和聋人的语言,就作了那个报告。
就是在那个报告的基础上我改成了现在的这个发言。
这个发言只是个介绍,不是真正的我自己的研究,这里边当然有一些我的观点,我会说出来。
我主要想介绍手语跟手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些国外的情况。
国内的情况我是比较略的或者是不讲,因为大家比我还清楚,这里的专家很多。
我们这个题目就叫手语的语言学研究问题,我上次做报告的时候有一个调查统计,这次我不统计,但是我可以让大家看一下题目,也正是我关心的一些聋人的问题。
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目前的电视上的手语翻译,我们知道省一级的电视一般好像都有手语翻译,市一级的已经在开展。
甚至于在上海市杨浦区,一个区的闭路电视都有手语翻译。
这个手语翻译受聋人欢迎的程度是怎么样的?我们曾经有一个调查。
目前电视上的手语翻译:A很好,B改为聋人习惯的手语,C改成字幕,D习惯的手语加上字幕。
自然手语与中国手语论文
![自然手语与中国手语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7b610452d380eb62946d22.png)
概论自然手语与中国手语张瑶(2014级2班 201411130217)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手语与自然手语的区别,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这种差别,采取文献法的研究方法,阐述自然手语与中国手语的区别所在,提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最终达到使聋人和普通人很好交流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手语、自然手语一、问题的提出有研究学者指出——“语言起源于手语,语言曾一度依靠手势”,“口语在手势之前(产生)是难以想象的”。
[1]由此可以看出手语的重要作用,手语在聋校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聋人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会手语的正常人发现:自己掌握的手语平时能够用来与聋人交流沟通,但是当看到聋人与聋人交流时,自己在一旁却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究其原因,就是聋人他们自己有一套手语,可以称之为聋人的自创手语,也有人认为这是聋人的自然手语。
那么到底“中国手语”、“自然手语”是什么、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一问题,并且找到解决办法呢?二、概念的界定目前,手语分为“中国手语”和“自然手语”,“中国手语”又称为“文法手语”和“规约手语”,“自然手语”也称为聋人手语、“聋式手语”,“中国手语”主要是听人为主体和少数有文化的聋人共同创造的,由“约定”的自然手势和“规定”手势两部分组成,教育因素“介入”较多等;“自然手语”主要是由聋人创造,在聋人的群体中传播,教育因素的“介入”很少,具有形象性,以模拟实物形状和活动情节为主,直接与观念相联系,不依附于民族语言。
[2]三、综述自然手语与中国手语的区别“中国手语”与“自然手语”存在差别,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也是众多学者思考、研究的问题。
那么,“自然手语”和“中国手语”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有区别呢?(一)创造者的主体不同从“自然手语”和“中国手语”的概念中可以发现两者创造的主体不同,一个是普通正常人,一个是聋人,两个主体的人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聋人没有正常人的语言环境,不会像普通正常人那样表达时有特定的主体、词语的修饰,他们往往不加修饰的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更有甚者他们的语言没有正常的语序,例如,正常人说“我要去吃饭”,而他们是说“吃饭,我。
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
![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188195ec3a87c24028c423.png)
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作者:刘卿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0期摘要:我国的手语翻译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对手语汉语对比翻译进行研究。
本研究对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依据及基本思路、方法、重点难点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关键词:手语汉语对比翻译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对手语翻译员的需求随之增加,手语翻译员缺乏问题日益突出。
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将手语翻译纳入研究的视野。
一、手语翻译研究现状述评手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它是聋人的母语,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相互交流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的视觉空间语言。
手语有相对独立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手语翻译则是沟通手语—视觉语言和口语—听觉语言的桥梁。
由于手语没有书面语言,因此本研究中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仅限于手语与汉语口语的对比翻译研究。
目前,我国大陆的手语翻译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以“手语翻译”为题名搜索到24篇论文。
其中,探讨手语翻译理论研究的论文有4篇[1];探讨手语翻译职业化的论文有6篇[2];探讨手语翻译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及素养的论文有6篇;电视手语翻译的作用及问题研究的论文有3篇;关于手语翻译专业建设研究的论文有5篇。
专著方面,《手语翻译概论》(张宁生)内容涉及手语翻译的历史和职业化、中国手语的发展、手语与汉语的互译、聋人文化、教育场所的手语翻译、手语翻译员守则等,是中国大陆第一本比较系统的阐述手语翻译的论著[3];《中国手语研究》(赵锡安)、《手语概要与翻译实践》(吴立平)、《中国手语》(朴永馨)也有部分章节涉及手语翻译的基本要求。
综观手语翻译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中国大陆手语翻译研究处于初始阶段。
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较少,从国外借鉴手语翻译的经验及手语翻译的职业化是热门的研究话题。
从翻译的语言媒介来说,翻译的本质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4]。
”手语翻译的核心即有声语言和视觉语言这两种不同载体的语言间的语码的等值转换,而这种转换的实践研究并没有出现,手语和汉语的对比翻译研究还是空白;针对于手语翻译的手语本体系统研究也还未曾出现。
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
![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e8be824647d27284b73510b.png)
入手 ,针 对两种语 言 的不 同规则 对手语 语法 和汉语语 法展
开 对 比研 究
有 书面语言 .因此本研究 中手语 汉语对 比翻译 研究仅 限于 手语 与汉语 口语 的对 比翻译研究 。 目前 , 我 国大 陆的手语 翻译研究 处 于刚刚起 步 的阶段 。 研究 成果 还 比较少 . 在 中 国知 网以 “ 手 语 翻译 ” 为 题名 搜索 到2 4 篇 论文 。其 中 , 探讨 手语翻译 理论研究 的论文 有4 篇…; 探讨 手语 翻译 职业 化 的论 文有6 篇_ 2 _ ; 探讨 手语 翻译员 应具 备 的职业技能及 素养 的论 文有6 篇: 电视 手语 翻译 的作 用及 问题研 究 的论文 有3 篇; 关 于手语 翻译专 业建设 研究 的论文 有5 篇。 专著方面 , 《 手语 翻译 概 论 》 ( 张 宁生 ) 内容 涉 及 手 语 翻 译 的历史 和 职业 化 、 中 国手 语 的发 展 、 手语 与汉 语 的互 译、 聋 人 文化 、 教 育场 所 的手 语 翻译 、 手 语 翻译 员 守 则等 , 是 中 国大 陆 第 一 本 比较 系 统 的 阐述 手 语 翻译 的论 著 [ 3 3 ;
是 直 线 序 列 的 语 音 片 段 的组 合 而 手 势 是 在 空 间 纬 度 同 时 发 生 的各 语 言 成 分 的 组 合 , 面部表 情 和手 、 身 体 的动 作 、 姿 势
同时参 与表达 。若 只截 取其 中一点 、 两点 . 则 势必会 造成相 对于 汉语 言句 子系 统各成 分 如定 语 、 状语 、 补语 等 的省 略 。 在手语 中聋人用 眼 光的移 动 和手 形移 动 的方 向来 表达 , 就 可 以省 略做宾语 的代词 :用空 间定位来 表示 施事 和受事关 系就可 以省 略虚词 , 等等 。诸如此类 的“ 省略 ” 的译入和译 出 的策略均要 做全面系统 的研 究 。
【doc】+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
![【doc】+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2c50cdfab069dc5022017c.png)
【doc】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9期(总第63期)ChineseJournalofSpecialEducation(Monthly)No.9.2005(SerialNo.63)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吴铃(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100075)摘要文章通过对”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概念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在聋教育界对“自然手语”概念理解的几种错误:目前聋教育界对”自然手语”有使用范围和理解过窄,评价过低;对”文法手语”有使用范围和理解过宽,评价过高.重申了在各级聋校使用”聋人手语”为教学语言建议.关键词教学语言自然手语文法手语分类号G762DiscussiononNaturalSignLanguageandGrammarSignLanguageWLing(SpecialEducationCoUegeofBeijingUnionUniversity,Beijing,100 075)AbstractThearticleanalysestheconceptof”…NaturalSignLanguage??and”G rammarSignLanguage”,andsomemisunderstandingsontheconceptof”NaturalSignLanguage”indeafeducation,pointingoutthenal?rowscopeandmisunderstanding,thelowevaluationof”…NaturalSignLanguage”,andthewidescopeandhig}Ievalu—ationof”GrammarSignLanguage”.Besides.thearticleputsforwardsomesugg estionson”DeafSignImngnage??asinstructionallanguageandmethodindeafschoo1.KeywordsInstructionalLanguageNaturalSignLanguageGrammarSignLanguage1问题的提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丹麦,挪威等一些欧美国家聋校逐步采用了双语教学,并获得成功.他们主张聋人手语(不是文法手语)是聋人必须掌握的第一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把聋人手语作为工具,并用第二语言的方法.王东在《自然手语和规约手语之研究》中指出:“规约手语是聋校课堂的主要工具.随着中国通用手语的不断推广,中国大多数聋校均是以通用手语为主要工具”.何文明的研究证实了这一情况.他在《聋校教学语言效率研究》中指出:”本研究中教学口语主要侧重教学口形.”由此可知这个研究采用的是文法手语,因为文法手语和口形是一致的,而聋人手语在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口形的.文章接着指出:”教师四分五十秒时间讲了83句话即传递的教学信息,大部分学生接受了30%,45%,平均约39.87%”.由此可知文法手语教学效率之低的状况.难怪特级聋人教师梅芙生在《对我国聋人语言教学法的沉思》中批评道:文法手语”不是聋哑人日常生活惯用的手语,存在着聋哑学生不熟悉,看不明白的问题.这样教师讲课就形同?白说白话?,教育也就变成?对牛弹琴?式的教学了.这种?对牛弹琴?式的教学结果使得许多聋哑人学识浅陋,既讲不了有声语言,连手语都打得半生不熟; 既看不下一本书,也写不通一封信”|4J.梅芙生的批评虽然尖锐,但是非常真实和切中要害.聋人对文法手语的批评不仅有来自对聋教育,也有来自对电视手语翻译的批评.据调查,大多数聋人不经常看手语新闻,主要原因是看不懂.因为手语新闻大多数是按照汉语语序和语法做翻译]. 因此,中国聋校目前主要是用聋人手语还是用文法手语作为教学语言呢?这成为目前聋教育关注的焦点,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46?《中国特殊教育)2oos年第9期(总第63期) 2我国聋校为什么采用文法手语作为教学语言聋校教师是与聋入学生接触最为密切,最了解聋人的聋教育工作者.他们为什么不使用聋人学生喜爱的聋人手语,而偏偏使用聋人很难理解的文法手语呢?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2.1”自然手语”概念的误解在聋教育中手语分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自然手语”也叫”聋人手语”,”聋式手语”: “文法手语”也叫”规约手语”,”人工手语”.2.1.1自然手语是”未受过教育的聋人的手语”这种意见认为:自然手语是一种未受过正常人群语言干预和影响的较为纯净的手语,一般是由使用者自己创造的单个手势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聋人语言.主要运用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聋人中,我们平时称为土手语.这种意见是从”自然手语”的起源和使用人群上界定的.事实上”自然手语”使用的人群不仅包括”未受过正规教育的聋人”,也包括”受过正规教育的聋人”.这种界定的副作用是使人认为使用”自然手语”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如果这样那谁还使用”自然手语”呢?聋校教师的教学语言就更不会选择”自然手语”了.2.1.2”自然手语”是聋人自己使用的一种语言这种意见认为:聋人手语是聋人自己使用的一种语言,是在聋人群体中广泛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聋人手语自成系统,成为与主流社会语言不同的语言.这种定义没有错误,它肯定”聋人手语”是一种与主流社会语言不同的语言.但是以听人为自我中心的人,往往认为聋人应该向听人靠拢,应该学习听人的语言,所以对聋人手语接受起来困难.聋校教师大多数是听人,他们肩负着引导聋人学生向听人社会靠拢的重担.所以聋校老师不使用或很少使用”聋人手语”.2.1.3”自然手语”文盲聋人也会使用有些文章中谈到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区别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话:自然手语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的,聋人中的文盲也会使用.这些解释原本是为了说明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区别,但是它往往被人误解,认为自然手语是一种不需要学习的语言,是自然而然就会的.进而认为它是一种低级的语言.当然聋校教师的教学手语就不能选择”自然手语”.其实不然,每一个聋人,就是文盲聋人, 一开始他也不会”聋人手语”,他们也是在生活中向其他人学习或者模仿其他人.相反我们发现越是文化程度高的聋人,他的自然手语水平越高,手势越容易被人理解.笔者在韩国教学时见过一个韩国的聋人牧师,他见到中国来的朋友后,假装不好意思地低头撮弄着他的牧师袍,同时一只脚还在地下搓着地.他的这个”自然手语”,一下子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所以”自然手语”对于任何聋人都是需要学习,同时也是需要不断地提高的.因为在生活中学习也是学习,学习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上.2.1.4”自然手语”是听障人以姿势,表情,动作表达信息的语言.这种意见认为:自然手语是听觉障碍者间以姿势,表情,动作,或手势表达事物的形式或概念所用的语言].这个定义比较客观,全面,用词比较准确,不容易被人误解.这个定义没有提到是否接受过正规教育,没有提到与主流语言的不同,只是强调凭借的方式不同:有声语言凭借声音,无声语言凭借姿势,表情和动作.2.2对聋校语文教学的批评许多文章谈到手语的局限性:手语特有的语法习惯及表情达意局限,对聋生语言思维和口,语,书面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导致书面语词汇的贫乏,不够生动.聋人经常省略不用助词和叹词,使句子缺乏连贯性.用手指语表示的词语不利于迁移和活用,这样就限制了词汇的扩充,影响学习效果.这个分析概括地指出了聋人的语言文字的状况.聋校教师迫于压力,为了让学生写出符合文法的句子,当然就用”文法手语”.但是应该指出的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教学上使用”文法手语”, 正如前面梅芙生说道的:文法手语”不是聋哑人日常生活惯用的手语,存在着聋哑学生不熟悉.看不明白的问题.”试想如果看不明白,怎么能够写的清楚.实际上,当用聋人的自然手语上课时,聋生书面语的错误率会大大降低.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聋人思想上真正明白了,才能写出通顺的句子;在本来就不懂的”文法手语”的基础上,怎么能写出通顺的句子.聋人书面语上的问题正说明对”聋人手语”研究和认识不够.2.3听人教师对”聋人手语”缺乏认识和研究张宁生和赵锡安都曾经提到过类似的事:当他们问及聋校教师上课时使用的是”自然手语”还是“文法手语”时,他们无从回答.作者参加过一个手语比赛,评委全部来自聋校,他们给使用”文法手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吴铃?47? 语”的教师分数很高,给使用”聋人手语”的教师分数很低,当有人问及评分背后的理念时,他们也无从回答.这个例子说明聋校教师还没有意识到使用”文法手语”有什么问题,这点确实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2.4对手语新闻的误解手语新闻作为推广规范的中国手语的工具,自然尽量使用规范的中国手语.手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从语形,词汇和语法有一系列独特的规范. 但目前的中国手语,只对部分常用词语进行了规范,对手语的语法未做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 手语新闻的手语主持人大多数按照汉语的语序和语法来做手语翻译.换一句话说,目前的”规范”的手语新闻不过是一个临时和过渡的措施,不是手语要遵守的规范.那种认为必须跟从新闻手语打法的想法是对手语新闻权威的一个误解.3”自然手浯”和”文法手语”的区别“自然手语”主要是由聋人创造,在聋人群体中传播,教育因素的”介入”很少;形象性,以模拟事物形状和活动情节为主;直接与观念相联系,不依附于民族语言.”文法手语”主要是以听人为主体和少数有文化的聋人共同创造的;由”约定”的自然手势和”规定”的手势两部分组成;教育因素”介入” 等].也有学者指出:两种手语不同的特点是外在动作和内在心理过程的不一样.”聋人手语”不遵循有声语言的语法规则,存在大量与有声语言的语法不一致的现象,内在心理没有翻译的过程.”文法手语”外在手势是在内在的有声语言的话语的基础上形成,运用过程一般是一种翻译过程.在头脑(心理上)首先形成有声语言,然后再把这种语言换成手势.综上所述,”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本质区别是前者与有声语言无关,后者依赖于有声语言. 那么对于那些并不掌握有声语言的聋人学生来说, 他们的手语也就不可能建立在有声语言之上.如果用”文法手语”上课,无疑于用聋人不懂的语言教聋人不懂的知识,那教师如何能够教会,聋人又如何能够学会呢?应该认真地研究什么是”聋人手语”,真正用聋人自己的语言去指导聋人学习书面语,学习文化知识.韩国的拿撒拉大学有一种由聋人教授上的手语课,学习者有聋人也有听人.其中一项重要训练是把一个故事用生活中人人都懂的动作和手势表现出来,不许用”文法手语”,效果非常好.举例说, 故事中有”老”的概念,有人用牙齿掉了表示,有人用长胡子表示,有人用拄拐杖,弯腰表示,还有人用颤抖的双腿和呼吸表示.试想,如果老师用这种方法教”老”字,学生能学不会,能不理解吗?韩国和美国都有聋人手语故事的资料,或是录像带或是光盘.这种故事非常好懂,不管你是否会韩国手语,美国手语,你都可以从动作和表情中对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试想,用这种手语作为教学手语,那效果是可以想象的.所以,应该认真研究什么是真正的聋人手语,那才是打开聋人心灵的金钥匙,才是指导聋人学习书面语,学习文化知识的桥梁和捷径.4”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应用范围有的研究者在论及”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地位和运用时指出:当聋人群体是关注的焦点, 聋人之间的交际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聋人手语应该成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关注聋人与听力正常人之间的交往时,教学手语显然具有重要作用.接着又指出:在聋校学生理解的前提下,使用教学手语对于发展聋校的口语和书面语肯定是有利的. 但是,如果忽略聋校学生理解能力的实际水平,不适当地运用教学手语,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在聋人和听力正常人之间交往时,尤其是健听教师和聋人学生之间的交往是讨论的重点.目前在健听老师和聋人学生交往时往往以健听老师为主,采用健听老师可以使用的”文法手语”.我认为在健听老师和聋人学生交往时,尤其是在课堂上, 应该采用聋人手语.道理非常简单:应该用”聋人本族语”去讲授知识,而不应该采用建立在有声语言基础上的,聋人不懂的”文法手语”.王东指出:”自然手语”的应用范围是:离群聋人,初学聋童及高年级聋生特殊情况下(包括和正常人交流的特殊情况).但是作为使用手语的主体的一般聋人没有在这个的范围内.换句话说,手语主体的聋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然手语没有被承认.而在论及”规约手语”时又指出,规约手语是聋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是重要会议的翻译语言,是较高知识层次聋人间交流的主要工具.这里仍然没有指出大多数聋人使用的是什么手语.聋人很难理解的”文法手语”被堂堂正正地放在了主角的席位上.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以往的研究对于”文?48?<中国特殊教育)2oo5年第9期(总第63期)法手语”的应用范围在划分上有过大的趋势,对于其作用有过高的估计;相反对于聋人手语的应用范围分析过窄,作用估计得太低.比如,”报销”,聋人往往用”换钱”替代.又比如,”卖废品”,聋人也用”卖”+”换钱”替代.如果用”文法手语”按照汉语音节去打,就没有用”换钱” 表示的明白.所以大多数聋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聋人手语,其中夹杂着一些”文法手语”,这是事实,更是手语的客观规律,手语不可能建立在”文法”的基础上.由聋人研究者陈少毅和兰继军共同撰写的《手语研究与聋人康复和聋校教学》在分析了手语的形象性和表演性的基础上指出:在聋人通常采用的诸多的交流方式中,手语仍然是最主要,最便捷,最容易为聋人接受的,也是其它方式无法替代的主要方式;手语是聋人康复的手段,不仅要发挥口语的功能,更要注意发展手语的功能;在聋校的教学中,手语尽管有抽象因素少,语句不规范,词汇量不足的一些弊病,但仍然以其直观,便捷,易懂,在信息传递上是最大的,具有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其研究和发展余地几乎不可限量,前景广阔.我们认为这是对手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准确而深刻的概括.母语对于任何人都具有终身性,手语对于聋人来说在其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使用和加强.那种企图在某一个阶段聋人可以脱离手语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聋人手语就是一种语言.语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如何去加强和推动手语的研究,而不是企图有一天可以脱离它.5研究和推行聋人手语的意义5.1聋人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聋人的权利和需要聋人手语是聋人交往的最自然,最流畅的语言.因而也是他们最喜欢使用的语言.他们凭借这种语言参与教学活动,再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聋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5.2重视聋人的群体文化如果认为聋人全体是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的话,那么聋人手语便是这个”民族”的交往工具, 也是聋人”民族”文化的载体,是聋人”民族”精神的体现.正如美国聋人教育工作者雷曼说的:手语像线一样把聋人织进了聋文化的经纬中….5.3树立聋人手语是聋人的母语的意识聋人之间的交流工具是手语,它是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获得的.在聋童习得手语后,再学习书面语,不仅不会妨碍书面语的学习,反而会促进对它的掌握.聋童有了一套母语的语言符号后,就可以大量接受信息,理解其内容,丰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及早地促进智力的发展.这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极为有利.国内外聋教育研究的结果证明推行聋人手语的有效性.英国布里斯托尔(Bristo1)大学”聋人研究中心”通过研究发现聋童在出生后至三岁期间与聋妈妈生活交往中获得语言过程与健全儿童和有听力母亲在这段时间交往中获得语言过程是同步的. 所以聋童应该熟练掌握好聋人手语.用这种语言更好地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理解社会,使他们的智力得以发展….国内的研究者郑荔,沈玉林,吴安安在《学龄前聋儿戏语评估报告》中说:”双语双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帮助聋儿建立一套有力的视觉第一语言体系,以给聋儿提供其需要的思维和学习工具,并通过和其他聋儿接触,使聋人建立起健康的自我意识”n.他们的试验表明:”经过双语双文化学习的聋儿能够轻松学会识字,学会用手语与成人交流,会复述和创编故事,面部表情生动,语言流畅,生动,形象.”而语言能力的提高,促进了聋童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6推行聋人手语的措施6.1聋校教师应该掌握聋人手语聋校教师要与聋人交流,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手语.目前聋校教师大部分使用的手语都以汉语书面语的语法来规范,也就是使用”文法手语”,对聋人手语知之甚少,这不符合聋儿的思维规律和语言特征,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聋校教师必须掌握聋人手语,在教学过程中以聋人手语为工具教授聋童学习汉语.6.2增设手语课手语和所有语言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在各级聋人学校都应该开设专门的手语课程,专门教授和研究手语.手语课除了教授手语外,还应该开设手语文学课程,如手语故事,手语戏剧,手语歌曲等,使手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6.3鼓励聋人参与聋教育聋人做教师能够给聋童一种自然,流畅的手语.成年聋人丰富的手语,对于聋童手语词语的表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吴铃?49? 达,准确,丰富,生动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合适的聋人教师,至少也要有聋人的手语光盘供聋生模仿和学习.6.4开发和研制手语的光盘和手语读物我国手语教材和手语读物的开发上还需要不断地努力,要开发出供聋儿学习的手语识字卡片, 聋儿手语画册,手语童话故事光盘,手语戏剧光盘等,以丰富聋童的语言教育的手段.参考文献1徐咏娟.重视发展聋人母语——聋人手语,中国特殊教育,2000,2:61,632王东.自然手语和规约手语之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3,3:373何文明,聋校教学语言效率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3,1:374梅芙生.对我国聋人语言教学法的沉思.教育科学,1999,3:465冉美华.手语新闻收视情况调查和思考.中国残疾人,1998,96王东.自然手语和规约手语之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3,3:337赵锡安.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398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5,2969王姣艳,从聋校学生的书面语谈其语言能力与教育对策.中国特殊教育,2004,7:1810哈平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国特殊教育,2002, 3:421l陈少毅.兰继军.手语研究与聋人康复和聋校教学.中国特殊教育,2003,5:3312沈玉林.聋校双语教学简述.中国特殊教育, 1998,4:3713郑荔.沈玉林.吴安安,学龄前聋儿双语评估报告,2004,5:33(责任编校:秦行音)。
无声的语言——中外手势动作之比较
![无声的语言——中外手势动作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f8065da6f1aff00bed51e96.png)
无声的语言——中外手势动作之比较我们知道,自然的有声语言是有民族差异的,不同的民族往往使用不同的语言(英语被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使用,当然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与自然语言一样,人体用以表达各种意义的手势(不论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也都有很强的民族性。
鉴于英语语言在现实中的影响和作用,本节将英语作为外国方面的代表,以英语国家中人们使用的手势与汉语中的手势相比较。
两臂交叉的动作:这在两种文化中都有,但其含义多种多样。
两臂水平交叉都表示拒绝、反抗或轻蔑,与此同时,通常将脸扭向一侧,如果再双目直视,面带微笑,挺起胸脯,就是显示自己的“力量”。
双臂下垂交叉,在英语国家中就只是一种精神放松、态度随便、悠闲自在的身势,中国人却视其为拒绝交往或居高临下的一种派头。
手臂交叉:是两种文化中共有的情绪紧张时作为心理保护的一种姿势,其中最常见的动作是在体前双手交叉和其他掩饰交叉动作。
例如,焦急等待时摩拳擦掌,理理袖口或手提包,紧紧上衣或一侧前襟,摸摸面颊或耳朵等等。
双臂平伸,上下拍打:是用来表示“飞”的意思,但在英语国家它还喻指“标致女郎”或“男子同性恋者”。
拦车的动作:面向车辆,一只胳膊向一侧平伸,手心向前,做出“停”的手势。
这种动作在中国常见,但在英语国家就有不同的动作来拦车:面对开过来的车辆右手握拳,拇指翘起向右肩方位晃动。
但这一动作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不能使用的,因为在那里它被看成是淫荡的。
袖手:中国人常常在身前或背后袖着手休息,这被看成是中国特有的模式化的姿势,因为英语国家的人是无法将手臂拢在袖子里的。
英语国家有一种为中国人所没有的手势动作:掌心向外,两只小臂在胸前交叉,然后再张开至相距一米左右,表示“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或“绝对不行”。
表示欢迎的动作:都是张开双臂,但是拥抱的动作则大不相同,英语国家的拥抱动作多种多样,而中国人一般是相互抓住对方的小臂,也许还将头靠在对方肩上。
生气或失望:英语国家的人用手掌或拳头叉腰,或者手臂背到背后,一手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腕表示压住“火气”。
上海手势汉语调查报告
![上海手势汉语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c579e4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8.png)
上海手势汉语调查报告上海手势汉语调查报告上海手势汉语调查报告2011-05-06 18:01上海手势汉语调查报告/*/3A学习网-WWW 3A3B COM--专业提供交通土木专业论文、体育专业论文、教育专业论文、法律专业论文、计算机专业论文、美学专业论文、宗教学专业论文、语言学以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刑事法专业论文、伦理学专业论文、科技技术与哲学专业论文、管理类专业论文、传播学专业论文、汉语学文学专业论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机械模具专业论文、文学专业论文、生物专业论文、物理专业论文、数学专业论文、材料化工专业论文、外国语专业论文、艺术专业论文、经济方面专业论文-WWW 3A3B COM--本文档为3A学习网宣传资料,如需全套资料,请上网站选择,我们的网站是---3A学习网支持支付宝、百付宝、网银、柜台等多种方式付款。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手势汉语做过定性分析,并且对手势汉语可能具有的多种形式进行分类,分析了手语借用汉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但尚未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与数据分析,分类的情况也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龚的文章对笔者本文的选题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给笔者的调查分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思路。
本文正是通过广泛的调查,基于在调查过程中拍摄的录像数据,对将近一万个录像数据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归纳和总结手势汉语与汉语这种有声语言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概述,.,手势汉语的应用汉语是听觉语言,手语是视觉语言,这是两种独立的语言,载体的不同也决定了这两种语言之间的根本差异性.然而聋人生活在一个以听人为主的社会,如果不掌握主流社会的语言,就会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他们的生活就会仅仅局限于聋人自己的圈子里,成为社会的"另类",他们有和听人交流的必要和需要。
在我国,汉语作为一种绝对的强势语言,必然对聋人的语言产生强大的影响。
我国的聋人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他们学习的便是汉语书面语,大部分的有文化的中国聋人都是懂汉语和手语的双语人,少部分从小仅接受汉语教育,未曾学习或使用手语的除外。
手语语法
![手语语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5ca1c605087632311212f6.png)
3/7/2013
1、手语和汉语不同的语法特点
• 手语语法有丌同于汉语语法的地方,聋人自然手语的语法 是按照规觉语言觃律形成的。 • 钱 有 我—————— • 生 气 别—————— • 聋人打手语的时候,戒多戒少有这种“颠倒语序”现象出 现,这是因为作为一种规觉语言,聋人打手势时的顺序, 是遵循实践在规觉中的时空发展过程来陈述的。规觉必须 在看到表述的主体和客体后,才能看出主体要对客体“干 什么”。
• 因为手势本身是以动态的情形存在的,所以在手语中有的 名词同时也可以代替动词使用,这也是手语简洁明快的一 个突出特点。 • 如手语中的名词“乒乓球”在手势的运动中,可以是“打 乒乓球”;名词“篮球”可以是“打篮球”,“足球”、 “自行车”也是同理。打这一类手势的时候,动词是省略 的。
3/7/2013
3/7/2013
四、某些手势的反义有固定的打法
• 手语的规觉效应,形成了这样一个觃律 • “肯定词”前面丌能再加“否定词”来表达否定的意思。 • 比如在口语中,“丌”加“好”是“丌好”的意思,但手 语的“好”(伸大拇指)“丌好”(伸小指)是有固定打 法的。即使在大拇指前加“丌”,但规觉效果,最后映入 眼中的还是这个大拇指,这就让人将这句话断开理解为 “丌,好”,产生歧义。所以某些手势的反义是有固定打 法的,比如丌能在“服从”前面加“丌”来表示“丌服 从”,丌能在“知道”前面加“丌”来表示“丌知道”。 这丌符合规觉语言的觃律。
丌但而且既然虽然却戒者何况等词在手语中很少使用有的关联词体现在要连接的两个手势的表情戒手势变化中792013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带给我惊喜情不自已可是你偏又这样在我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消失从我的世界里没有音讯剩下的只是回忆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还记得我们曾经肩并肩一起走过那段繁华巷口尽管你我是陌生人是过路人但彼此还是感觉到了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心跳一种意想不到的快乐好像是一场梦境命中注定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歌声里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德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成都大学手语协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的区别定性界定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以其所使用语言的群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手语是聋人自己的语言,聋人手语在聋人群族中相通相融,手语交流障碍远远小于聋人与听人的手语交流。
但是,我们遇到普遍的问题,听人看不懂聋人的手语,聋人看不懂听人的手语。
手语的发展变体应该以什么为主体,手语工作应该以什么为基手语是自成体系的,我觉得不应该强求手语向‘文法手语“靠近,顺其自然。
手语本来就是以形象、简洁为本质特征的语言。
听人在学习手语时,也不要陷入把每个字每个词依次翻译成手语手势的误区。
牢记,手语是一个系统,主流语言是一个系统。
聋人要和听人交往,所应当做的不是使自己的手语去符合主流语言的特征,而是学好书面语。
当然,这就给我们的特殊教育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因为聋人是把主流语言当外语来学的。
在此环境下,我提出这个课题来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与支撑性理论1、课题界定手语:是聋人的语言,是在聋人群体中互相交流思想和学习的工具。
接触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概念性的语言。
手势汉语:是指在自然手语的基础上,为了使手语更符合主流语言的特征而形成的语言体系。
聋生:是指在儿童中有听觉障碍,并由此引起语言障碍在特殊学校就读的群体。
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的区别:自然手语是聋人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在聋人群族中相通相融,表达起来如行云流水、立体感强。
手势汉语是在自然手语的基础上人们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某种意思的创立的语言,节奏感不强。
2、支撑性理论任何民族手语都是基于本民族语言产生的,美国、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手语基于本国语产生的,但独立于本国语以外。
任何民族手语都是是因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手语的基础是本民族聋人交往的需要和把聋人创造的语言成果和交流经验积累下来形成的完整体系,仍然随着社会发展和广泛交流,而涌现新词和新的用法。
美国手语不是在英语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手语最早是从老的法国手语传来的(法国聋人教师带到美国来的),并融和美国聋人手势,在美国流传了好几代,反映美国聋人生活。
熟悉多国手语的语言学家说,澳大利亚手语从语言学角度看和英国手语是同一语言,但是由于政治因素,分别贴上不同的语种标签。
澳大利亚手语和英国手语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两国聋人生活、教育等情况不同,还存在一些区别。
从一份语言调查报告了解到台湾手语是台湾聋人从日本手语学来的一部分,自己创造一部分,也受汉语影响创造一部分。
三、研究的假设我们认为要从整体出发,从词语入手,看大段话和句子是怎么组织的,自然手语的语序和汉语的语序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简单陈述句,明显不同的地方在描述空间的陈述句,比较句、否定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达方式和词序不同。
再看词语是怎么使用的,自然手语在打手势时注意方向性,表情配合得好,上下连贯。
从节奏上看,自然手语如行云流水,有立体感。
手势汉语则是一条线,节奏感不怎么自然,有外语味儿。
四、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校就读的聋哑学生。
研究中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归纳法。
运用调查法调查学生的自然手语的表达方式,语言交际能力。
聋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交流障碍,是手语本身的问题,还是双方选择何种语言进行交际的问题?双方没有共同语言或双方的语言不同,就造成交流障碍,不是语言本身造成的交流障碍,而是双方缺乏共同语言又不会别的交际策略(哑剧表演、画图、用翻译工具,请翻译等交际策略)。
运用行动研究法让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通过行动、计划、观察、反思,及时研究对策,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利用归纳法总结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坚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与学生进行手语的交流使用,发现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之间的区别。
2、可以把研究汉语的语言学方法和普通语言学理论有选择地借鉴过来研究手语。
3、从整体出发,从话语入手,看大段话和句子是怎么组织的,自然手语的语序和汉语的语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也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的是什么句式(简单陈述句),明显不同的是什么地方(在描述空间的陈述句,比较句、否定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达方式和词序不同)。
再看词语是怎么使用的,自然手语在打手势时注意方向性,表情配合得好,上下连贯。
从节奏上看,自然手语如行云流水,有立体感。
手势汉语则是一条线,节奏感不怎么自然,有外语味儿。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1、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的区别定性的研究。
2、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和成员的分工;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教科研究理论的学习、培训。
根据研究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研究进展情况,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研究成员撰写相关论文。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㈠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
2006年12月,我们组建了《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的区别定性界定的研究》课题组,明确由具有高度责任心且具有相当强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陈海燕同志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吸收叶艳、王谦、穆娜娴、徐宏伟、四位年轻同志参与课题的研究,并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使他们了解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解课题内涵,明确研究目标,熟悉研究内容,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7年2月,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讨论并制定了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案,在经县教研室有关领导、专家审核修改后定稿,由此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㈡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在本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阶段研究计划。
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按学期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开始,我们都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通过认真讨论,研究制定了课题阶段研究计划,确定了本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并对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组全体成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认真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先后对聋生使用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首先通过讨论,设计了科学、合理的问卷调查表,选择沭阳县特殊教育学校作为调查学校,对本学校低中高年级聋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3、撰写有关调查报告。
我们通过讨论、分析问卷调查表,由课题组有关同志起草撰写了调查报告草案,在将草案提出由课题组全体成员讨论修改后定稿。
4、撰写有关专题报告。
我们通过对问卷调查表的进一步讨论和分析,由课题组有关同志起草撰写了专题报告草案,在将草案提出由课题组全体成员讨论修改后定稿。
5、对聋生使用自然手语用图片发方式进行收集,我们于2007年11月收集了聋生使用自然手语的大量资料。
对于收集起来的资料,首先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讨论,与我们的手势汉语进行比较有那些相同哪些不同的地方,确定我们平时上课和学生交流到底用哪个手语方便学生理解,确定了本校本教学中的手语使用。
接着将手语使用情况调查工作分配到每一和课题组成员,各成员通过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调查,逐步完善手语图册,最后经过大家共同讨论确定使用哪个手势,初步完成了图册的装订,并在2008年春节前向部分教师和聋生进行了赠阅。
2008年4月,我们根据教师和家长对使用图册的反馈意见,对图册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圆满完成了图册的装订工作。
6、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
论文是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我们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对论文撰写一直严格要求,通过限定数目、规定质量等方式,督促课题组成员认真撰写论文。
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五位成员共撰写论文十余篇,其中已有一篇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另有4篇通过学校初评,已送省参加优秀论文评选。
㈢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2008年4月以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入了全面总结阶段,我们对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和成果性资料进行了认真分类整理。
对照课题研究方案,及时查漏补缺,为五月份本课题的结题验收作好准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1、撰写了聋生使用手语现状的调查报告。
2、撰写了聋生使用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的专题报告。
3、拍摄大量的聋生使用自然手语的手势照片。
3、装订了聋生使用自然手语的图册。
4、撰写了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报告、中期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九、聋生使用手语情况从对聋生使用手语的调查表中分析,聋生在进入学校以前使用的都是形象直观的自然手语,进入学校以后在学习中学习了许多手势汉语。
在使用手语的过程中,学习容易理解,并且运用熟练的还是自然手语,一些手势汉语抽象,难以理解,聋生使用比较困难。
十、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的区别自然手语是聋人群体自然而然地形成发展起来的和经常使用的手势语,是手语的核心部分。
学习自然手语就是在学习手语。
两者都属于手语这一语种,区别比较少。
自然手语、台湾自然手语和其他国家地区的自然手语区别比较大,分别属于不同的手语语种。
自然手语和中国手语的两个明显区别是:第一,手势语中除了自然手语句子表达方式和大量的自然手势词汇,还使用汉语拼音字母指语拼。
自然手语则很少用拼音手指语,成年聋人社交群聊时很少用汉语拼音指语的。
第二,传统的教听人学习手语的方法是按照汉语词序去打手势,国内出版的书刊杂志大部分是这样排列的;自然手语则利用录像多媒体直观展示聋人自己习惯的打法,按照视觉空间逻辑来组织手势的顺序和变化,靠视觉直接理解一系列手势的意思。
自然手语能够区别于过去传统的汉语方式来教,更加重视手语本身的自然属性,重视表情、空间位置、身体姿势等的语义和语法作用,强调手语与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手语直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功能。
手语是聋人的语言,能直接运用,能作为第一语言来学习,本质上不同于汉语的手势表达形式。
手语的本质是自然手语,学习手语的人要先学自然手语(手语的基础、核心部分),自然而然地学,学聋人那样的视觉交流、使用丰富手势和细腻的表情,达到熟练自然的程度,直接用手语熟练自然地把意思视觉化的表达出来。
有了自然手语基础(即:手势灵活、表情丰富、视觉空间理解敏锐等基本功扎实),以后用拼音指语、按照汉语词序打中国手语的手势,就容易了。
顺序反过来就困难,难改成自然手语打法。
手势汉语(即汉语的手势表达形式,伴随汉语的口头表达形式而采用的中国手语中的基本手势,忽略了词形变化)才是按照说汉语的听人的汉语语序和习惯编排的。
《中国手语》书上的国歌例子是按照汉语的语序和习惯编排的。
手语有自己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交际习惯等,有些地方与汉语语序和习惯一致或巧合,有些地方与日语语序和习惯一致或巧合。
有位聋人教师说:“手语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什么?我认为是聋人自然手语。
”我也这样理解的。
有时说手语是聋人用的手语。
我想我们写文章、讲课、宣传时该多讲手语是聋人的自然手语。
以前提出聋人手语、自然手语就是为了跟手势汉语区别开。
有人提到:“那《中国手语》这一书打出来的手语,不像是自然手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