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凤-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交通学院
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负责人:孙玉凤
制定时间: 2015年7月
专业负责人审核:
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
2015 年7 月
一、课程名称:
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
二、内容简介:
《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平台课程,与《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等课程构成汽车使用与管理时所需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体系。
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关键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真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汽车维护的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前导课程:《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汽车运用技术》、《汽车使用与性能检测》、《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后续课程:无
三、课程定位
《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平台课程,由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行驶安全性、舒适性、通过性,汽车检测制度、动力性检测、燃料经济性检测、制动性检测、车轮动平衡检测、前照灯检测、车速表检测、车轮定位检测、排气污染物和噪声检测、汽车合理使用等组成,它涉及汽车的发动机、汽车的底盘、汽车的附件,交通管理制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检测设备的运用,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教学设备要求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与合作企业合作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四、课程改革理念及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对基础专业文献的综合查阅能力为核心,以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为主线,力求通过构建学习情境与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认知中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
让典型工作任务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评价与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一一对
应,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获得未来工作所必须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拟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研;综合分析汽车维修企业在汽车技术管理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论证确定进行相应学习情境的开发,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单元,明确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要求。
五、建议课时:36学时
六、课程目标:
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是汽车维修工在职业成长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在汽车维
修企业需从事的基本工作之一。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人员根据服务顾问或车间调度提供的维修工单,在汽车机电维修车间,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借助维护作业工单独立或合作完成。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维修手册等资料,制定车辆检测作业计划,并实施和检查反馈。
在车辆检测操作过程中能完成对所做维护工作的陈述、能对检测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增项内容及时对服务顾问进行反馈、能对所完成检测操作中车辆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能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进行调整或换件处理、能对专用检测仪器的正确操作、就检测作业进度与车间调度进行工作沟通,将完成检测操作的车辆及检测作业工单交由车间质检。
能正确填写检测作业工单,遵守 5S 工作要求及安全规程要求。
(一)课程能力目标
⑴具备查询查询车辆信息,初步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能力;
⑵根据车辆状况制定维护工作计划的能力;
⑶具备车辆整车全面检测能力;
⑷具备对车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⑴系统掌握汽车日常维护及新车交付基础知识;
⑵系统掌握汽车检测作业安全规范;
⑶掌握车辆动力性评价;
⑷掌握车辆燃油经济性评价;
⑸掌握车辆制动性与操作稳定性评价;
⑹掌握灯光仪表检测;
⑺掌握尾气排放检测。
(三)素质目标
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⑵具有与客户沟通,处理客户建议和要求的能力;
⑶具有遵守汽修企业管理制度、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和具有一定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
⑷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⑸具有精益求精、诚实苦干的能力。
七、课程内容设计
八、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九、课程进度表(2学时为一单元)
十、课程考核方案
(一)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
根据任务项目考核和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任务项目考核占40分,课程理论考核占60分,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突出考核中过程实施的重要性。
能够反映对学生基本理论的考核、职业能力的考核和职业素质的考核。
十一、课程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1.梅丽歌.《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1
(二)参考书
肖健.《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十二、教学设计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
1.以行动导向为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考虑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课程序化体现由易到难、不断提高的过程。
3.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程设计的创新之处
1.以学习任务牵引理论的学习,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融合。
2.考核过程重视学生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十三、可行性及效果分析
《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课程是遵照学院文件精神,在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课程体系的重构后而设置的。
《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课程的开设始于2005年。
汽车运用教研室依据学院教学管理规定,逐年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手段、考核方法、考核标准进行不断地深入研究和配套改革,在专家论证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2014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学习领域。
该学习领域总课时36学时。
为适应“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培养模式,课程的讲授拟运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较为先进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理念为指导,引入真实的或仿真的学习情境,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推行理论和实习教师合一、课堂和实训场地一体,实践环节生产化的教学模式,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
课程效果评价:
(1)洛阳工学院
黄河交通学院的《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课程,本课程经过10年建设,树
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了系统的课程改革框架,完善了以汽车检测研究为特色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创新,长期坚持“项目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焦作工学院
黄河交通学院的《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课程具有高职教育的特色,师资合理,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实际效果,都已达到很高水准。
对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有着切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