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临济宗

宋代临济宗
宋代临济宗

宋代临济宗

禅宗五家传至宋代,唯有临济、曹洞、云门三宗兴盛。

临济宗创立者义玄的弟子很多,其中知名的有兴化存奖、三圣慧然、魏府大觉、灌溪志闲、宝寿沼、涿州纸衣等。存奖传南院慧颙,慧颙传风穴匡沼(传统禅宗史匡沼作延沼。据温玉成《碑刻资料对佛教史的几点重要补正》一文考证,延沼乃匡沼之讹误,以避宋太宗之讳。今从温说)。匡沼传首山省念、潭州灵泉等。省念传汾阳善昭、叶县归省、三交智嵩、首山怀志、谷隐蕴聪、广慧元琏、神鼎洪諲等。善昭传石霜楚圆、太子道一、瑯琊慧觉、法华全举、石霜法永、大愚守芝等。

临济宗创建于北方,但自石霜楚圆以后转入南方传授。此后的临济宗乃成为南方禅宗的主力。楚圆传黄龙慧南、杨岐方会、道吾悟真等。慧南和方会门下法席极盛,各自举扬宗风,形成派系,即为黄龙派和杨岐派。后人将这两派与禅宗五家合称,名“五家七宗”。

黄龙派因慧南常住江西南昌黄龙山,广泛接引禅众,形成独立宗风而得名。慧南(1002-1069),俗姓章,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年十一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先从泐潭怀澄习云门禅,后改拜石霜楚圆为师,得印可,为临济宗法嗣。先后住持同安(今属福建)崇胜禅院、庐山归宗寺、高安(今属江西)黄檗山等。景祐三年(1036)起,常住黄龙山,其时学徒云集,“法席之盛,追媲泐潭、马祖、百丈、大智”(《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二)。

慧南时代,禅风已发生重大变化,其表现之一,是以往“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传统,已演变成了以阐扬禅机为核心、“不离文字”的“文字禅”。与此相应的是,编纂《灯录》和《语录》已成为禅师们的主要事业。慧南面对当时文字禅的流行,曾表示异议,并提出严厉指责,认为:

二十八祖,递相传授。洎后石头、马祖,马驹踏杀天下人;临济、德山,棒喝疾如雷电。后来儿孙不肖,虽举其令而不能行,但逞华丽言句而已。(《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就是说,从石头希迁、马祖道一到临济义玄、德山玄鉴等数代禅师,一向以顿悟佛教传承,禅风峻烈。入宋以后,禅师们虽然打着祖师的招牌,但所行则相去甚远,他们在玩弄文字语句的同时丢失了禅的精髓。换言之,禅宗思想的演变和蜕化,就是因为禅众脱离内心反照的实践而热衷于外向追求。他指出今人与古人的差别所在,说:“古人看此月,今人看此月;如何古人心,难向今人说。古人求道内心求,求得心空道自亲;今人求道外求声,寻声逐色转劳神。”为此,他提出了向临济禅复归的要求,认为“作客不如归家,多虚不如少实”。并主张开

展一种久违了的,任运自在、不为外物所拘的修行:“高高山上云,自卷自舒,何亲何疏;深深涧底水,遇曲遇直,无彼无此。众生日用如流水。”(《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慧南曾试图力挽禅学的衰退趋势,乃至宣称:“黄龙出世,时当末运,击将颓之法鼓,整已坠之玄纲”;“横吞巨海,倒卓须弥,衲僧面前,也是寻常茶饭”(《黄龙慧南禅师语录》)。而在他的禅学思想中,也确实包含着临济的传统,如他说:“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情生智隔,于日用而不知;想变体殊,趣业缘而莫返”;“道不假修,但莫污染;禅不假学,贵在息心。心息放心心无虑,不修故步步道场”(《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在接引禅众的方式上,慧南创立了“三转语”即后人所称的“黄龙三关”。据《黄龙慧南禅师语录》记载:

师室中常问僧出家所以、乡关来历。复扣云:人人尽有生缘处,哪个是上座生缘处?又复当机问答,正驰锋辩,却复伸手云: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云: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往往学者多不凑机,丛林共目为三关。

此三关之设,用意何在?据慧南自己回答说:“已过关者,掉臂而迳去,安知有关吏;从关吏问可否,此未过关者。”并作偈颂曰:“生缘有路人皆委,水母何曾离得虾;但得日头东畔出,谁能更吃赵州茶?我手何似佛手,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会当云收月皎,方知此道纵横。”(《人天眼目》卷二)这表明,慧南试图以灵活的、触机即悟的新型教学方式,摆脱教人死于句下的文字禅束缚。所谓“未过关者”,指禅僧尚未具备自信,故未能得悟,仍需依赖“关吏”。一旦过关,彻悟本来是佛,便可任运自由,“掉臂而去”,纵横自在。

“三关”总喻为开悟的三个阶段,一是“初关”,二是“重关”,三是“生死牢关”;三者关系是一“破”,二“透”,三“出”。初关,是要使禅者破除各种“邪见”,立一切皆空的“正见”;重关,要求禅者进一步体会万法乃一心所现,境智一体,融通自在;出关,是指禅者开悟后的精神境界。“黄龙三关”具有对抗文字禅的用意,但因过于玄奥乃至晦涩,故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另一方面,慧南又认为,义玄等人的棒喝适用于唐末五代,却并不适用于宋代。

他说:“说妙谈玄,乃太平之奸贼;行棒行喝,为乱世之英雄。”(《黄龙慧南禅师语录》)在他看来,宋代既是一统天下的“太平盛世”,自然也就容不得“乱世”的棒喝。他曾向楚圆献偈云:“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

清如镜,行人莫以路为仇。”(《禅林僧宝传》卷二二)因此,他虽身为出世禅僧,上堂时却首先向当今皇上感恩戴德。可以看出,慧南的思想带有时代的深刻烙印。

杨岐派的创立者是方会。方会(992-1049),俗姓冷,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二十岁到筠州(今江西高安)九峰山,投师落发。后去潭州(今湖南长沙)参石霜楚圆,得法受印可。后被道俗迎居袁州杨岐山(在今江西萍乡县北)传法。晚年住潭州云盖山。

杨岐派的思想,大抵是在临济宗思想原则上的变通,既不失临济正宗,又别立新意,且与世俗打成一片。

方会主张象义玄那样的“立处即真”的自悟。他说:“繁兴大用,举步全真。既立名真,非离真而立,立处即真。者里领会,当处发生,随处解脱。”(《杨岐方会和尚语录》)佛法是不可说的,万不得已,只能说是“立处即真”。成佛总要由自己切身体验,如实领悟。佛法无处不在,不必寻觅,故说“当处发生,随处解脱”。

为了维持临济禅体系,方会在教学上采取灵活的方式。如有人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他答道:“有马骑马,无马步行。”(《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意思是说应当不拘成规,随时可以化导证悟。他不像慧南那样,用“三关”之类固定格式启悟禅者,而是侧重灵活的机语,不废机锋棒喝。史称:“杨岐天纵神悟,善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故在巧言善辩方面,方会有着明显的优势。

同时,方会在自己的禅风中,还融入了云门宗的某些特点,所以《景德传灯录》卷七说:“其提纲振领,大类云门”。《杨岐方会和尚语录》载方会上堂说法语云:“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师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你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若也不会,莫道杨岐山势险,前头更有最高峰。”

这段话的意思,同云门“三句”中的“函盖乾坤”句颇为相似。事实上,在方会的《语录》中,确实也有不少与云门一致的说法,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山河大地”之说。

由于方会不仅具有马祖道一的大机大用,而且兼得临济、云门两宗风格,加上他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杨岐法系获得较大发展。到北宋末年,杨岐派兴盛,其势力和影响已远远超过黄龙派。时人云:

黄龙、杨岐二宗,皆出于石霜慈明。初,黄龙之道大振,子孙世之,皆班班不减马大师之数。自真净四传而至涂毒,杨岐再世而得老演。演居海会,乃得南堂三佛以大其门户,故今天下多杨岐之派。(《丛林盛事》卷下)

方会的弟子有白云守端等。守端与云门宗禅师圆通居讷关系甚笃,其思想比较庞杂,包括临济的三玄三要、四料拣,曹洞的五位修行,乃至天台的止观教义。他曾宣称,“但愿春风齐着力,一齐吹入我门来”(《五灯会元》卷十九),有意将禅宗各家乃至佛教各宗加以融会。守端的弟子有五祖法演等。法演也曾试图“中兴临济法道”,有一定影响。法演弟子有二十二人,其中以佛鉴慧勤、佛眼清远、佛果克勤最为著名,称“南堂三佛”,他们同时活跃于北宋末年。克勤早年“由庆藏主尽得洞上宗旨”(《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后皈依法演。他曾与张商英剧谈《华严》旨要,以华严学说阐释禅宗思想。故时人即已提出,克勤善于“融通宗教”,张商英则誉他为“僧中管仲”(《罗湖野录》卷上)。克勤认为,可以将经教、公案、颂古等统一看待,因为禅的思想体现于经教,经教的语句反映于禅学,所以文字能够表达全部禅理。他的《碧岩录》不仅要说禅,而且还不满足于前人“颂古”式的绕路说禅,开始公开直截地说禅。

继承方会的传统,在“三佛”周围团结了一批官僚士大夫,其中不乏主战派的上层官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禅学更紧密地与政治相联系,不久便出现了持有抗战政治热情的著名禅师大慧宗杲。

宗杲(1089-1163),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十二岁(一说十七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宣和七年(1125),于京都天宁寺正式拜克勤为师,并于言下豁然顿悟。不久,克勤著《临济正宗记》付宗杲,使掌记室,分座训徒。受克勤影响,宗杲也重视公案,但他能针对当时禅宗弊端,从与克勤不同的立场上对待公案,形成独树一帜的公案禅——看话禅。

“公案”形成于唐末,但它被大量应用于参禅活动,当是在五代宋初。公案,其根本含义是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广义上说,凡禅宗祖师在上堂或小参时所发表的看法即“话头”,都是公案。此外,师资间、弟子间的机缘语句即“机锋”,乃至现存的全部禅师“语录”或“偈颂”,也都是公案。自公案产生,至宋代“公案禅”盛行,禅僧专于文字技巧上着力,而忽视对公案的当机体悟,使禅的问答日益形式化。“文字禅”成为公案运用的基本方面,使唐代禅宗所具有的独特个性丧失殆尽。宗杲有鉴于此,决定另辟蹊径,别树一帜,乃至不惜焚毁其师克勤《碧岩录》一书的刻版。

宗杲的看话禅以“狗子还有佛性也无”为根本话头,在“无”字上直观、内省,达到自证自悟。这一方式把中国禅宗的实践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成为后世丛林开导禅者的主要手段。所谓“看话”,指的是参究“话头”。所以,看话禅与公案有紧密联系,它是对公案禅的改造。

看话禅的具体内容,在宗杲自己的普说、法语或书信中,作了许多明白无误的阐述。试举几例。

谦云:和尚只教人看狗子无佛性话、竹篦子话,只是不得下语,不得思量,不得向举起处会,不得去开口处承当。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只恁么教人看。(《大慧语录》卷一四)杂念起时,但举话头。盖话头如大火聚,不容蚊蚋蝼蚁所泊。举来举去,日月漫久,忽然之无所之,不觉喷地一发。当恁么时,生也不著问人,死也不著问人。(《大慧语录》卷二○)

这就是说,看话禅反对一切分别思量、知见解会,要求通过对话头的参究实证,达到对宇宙人生本质的觉悟。

除了举赵州“无”字公案为话头外,宗杲也不一概反对其他话头。在他的《语录》中,还提到赵州“庭前柏树子”、洞山“麻三斤”、云门“干屎橛”等多则话头。只是他始终把对“无”的参透作为第一要事,说:“但只举狗子无佛性话。佛语、祖语、诸方老宿语,千差万别,若透得个…无?字,一时透过,不著问人。”(《大慧语录》卷二八)这一意义上说,他的看话禅不仅有意与文字禅对立,将公案禅引向新的领域,而且由于它强调直捷了当,我们竟可名之为“无字禅”。在宗杲去世半个世纪后,便有禅师慧开按他的思想编辑而成的《无门关》一书问世。《无门关》所辑第一则公案便是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看话禅的最大特色,是在一个“疑”字上。事实上,宗杲正是把“疑”视为看话的条件,得悟的前提。他说:

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话头不破,则且就上面与之厮崖。若弃了话头,却去别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邪魔眷属。(《大慧语录》卷二八)疑情不破,生死交加;疑情若破,则生死心绝矣。生死心绝,则佛见、法见亡矣。(《大慧语录》卷二八)

如果说“无”具有否定客观世界的作用以及达到主体无的意义,那么“疑”便是实现这种认识和体验的先决条件。看话禅为摆脱文字禅的烦琐形式,从对“无”

字的质疑开始,提出了另一条通往觉悟的道路。禅宗成立的基础之一,是对知识的彻底否定即对理智的超越,把一切分别的、概念的知识看作觉悟的障碍。对“无”字公案的质疑,就是要实现对现实一切的超越,达到永恒、无限、平等的绝对无差别精神境界。

从看话禅的基本立场出发,宗杲主张“以悟为则”的“自证自悟”、“亲证亲悟”,因而必须摆脱语言文字的束缚,离开经典教学的困扰。但他又不绝对排斥经典,反对坐禅;在一定条件下,读经和坐禅也是允许的。只是读经必须在觉悟之后,否则只会成为障碍。

宗杲的禅学还有激励世人的一面,那就是通过“忠义之心”说的提倡,把禅学与现实政治生活紧密结合,使具体的政治观念成为他禅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宗杲所处时代,适值金兵入侵、宋室几亡,奸权当道、国难当头之时。他虽身在佛门,但不曾忘却世事,也未尝无动于衷。政局的变幻,民族的危亡,民生的疾苦,不仅给世俗社会的人们带来苦恼和不安,而且也冲击着深居寺院的僧侣们,使他们与世人同感忧患。张九成承认,他之所以与宗杲私交甚深,是因为对方“一死生穷物理。至于倜傥好义,有士大夫难及者”(《人天宝鉴》)。

宗杲认为,学佛和习儒可以统一,而且也能够统一。他说:“若知径山落处,禅状元即是儒状元,儒状元即是禅状元”(《大慧语录》卷四);“若透得狗子无佛性话,……儒即释释即儒,僧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大慧语录》卷二八)这是有意将历代儒释合一思想加以具体落实。他又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从大乘佛教平等观念出发,提出僧侣也应与世俗忠义之士一样,具备忠君爱国的思想品格。他在《示成机宜》书中写道:“菩提心则忠义心也,名异而体同。但此心与义相遇,则世出世间一网打就,无少无剩矣。”(《大慧语录》卷二四)只要将佛家的菩提心与理学的忠义心合而为一,在同一个人身上有机结合,那么他就包融了全部世间出世间的学问。

为了区别“忠义”之士与“奸邪”之辈,宗杲在佛学心性说基础上,结合宋代理学人性论,给“性”予以自己的解释。他说:

其差别在人不在法也。忠义奸邪与生俱生。忠义者处奸邪中,如清净摩尼宝珠置于淤泥之内,虽百千岁不能染污。何以故?本性清净故。奸邪者处忠义中,如杂毒置于净器,虽百千岁亦不能变改。何以故?本性浊秽故。前所云差别在人不在法,便是这个道理也。如奸邪、忠义二人同读圣人之书,圣人之书是法,元无差别,而奸邪、忠义读之,随类而领解,则有差别矣。(《大慧语录》卷二四)

忠义之心出自清净本性,奸邪之心则出自浊秽本性,在人而不在法,很难改变。这一“忠义”与“奸邪”的对照,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显而易见是时代的产物,决不是对心性问题的一般讨论。他曾明白无误地宣称:“予虽学佛者,然爱君忧国之心,与忠义士大夫等。但力所不能,而年运往矣。喜正恶邪之志,与生俱生。”(《大慧语录》卷二四)他要从忠义与奸邪的对比中站稳民族立场,并把它最终落实到“爱君忧国”的理想和行动上。所以他又说:“未有忠于君而不孝于亲者,亦未有孝于亲而不忠于君者。但圣人所赞者依而行之,圣人所诃者不敢违犯,则于忠于孝、于事于理、治身治国,无不周旋,无不明了。”(《大慧语录》卷二四)

在南宋初年投降势力日趋抬头之时,作为出家人的宗杲能提出这样的思想,无疑是可贵的。他走出了寺院的狭小天地,把“普渡众生”的口号付诸社会实践。所以,张浚在他所撰的《大慧塔铭》中特别把这一点提了出来,说:“师虽为方外士,而义笃君亲。每及时事,爱君忧时见之词气。其论甚正确,……使为吾儒,岂不为名士?而其学佛,亦卓然自立于当世。”(《大慧语录》卷六)

宗杲不仅在思想上提倡忠义与奸邪的对立,将爱君忧国视为做人的准则,而且也确实身体力行。他在当时和、战两派的激烈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面。也正由于这一点,他遭到秦桧之流的残酷迫害,被流放衡州(湖南衡阳)、梅州(广东梅州),前后凡十五年,而初心未改。

4.7第七节 植物的生活史

第七节植物的生活史 复习思考题 第七节植物的生活史 多数植物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营养生长以后,便进入生殖阶段,这时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形成生殖结构,产生生殖细胞进行繁殖。如属有性生殖,则形成配子体,产生卵和精子,融合后形成合子,然后发育成新的一代植物体。像这样,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life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ycle)。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一般可以从一粒种子开始。种子在形成以后,经过一个短暂的休眠期,在获得适合的内在和外界环境条件时,便萌发为幼苗,并逐渐长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经过一个时期的生长发育以后,一部分顶芽或腋芽不再发育为枝条,而是转变为花芽,形成花朵,由雄蕊的花药里生成花粉粒,雌蕊子房的胚珠内形成胚囊。花粉粒和胚囊又各自分别产生雄性精子和雌性的卵细胞。经过传粉、受精,1个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为合子,以后发育成种子的胚;另1个精子和2个极核结合,发育为种子中的胚乳。最后花的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种子中孕育的胚是新生一代的雏体。因此,一般把“从种子到种子”这一全部历程,称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被子植物生活史的突出特点在于双受精这一过程,是其他植物所没有的。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存在着两个基本阶段:一个是二倍体植物阶段 (2n),一般称之为孢子体阶段,这就是具根、茎、叶的营养体植株。这一阶段是从受精卵发育开始,一直延续到花里的雌雄蕊分别形成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在整个被子植物的生活周期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这一阶段植物体的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都是二倍的。孢子体阶段也是植物体的无性阶段,所以也称为无性世代;另一个是单倍体植物阶段(n),一般可称为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这就是由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胚囊(大孢子),和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花粉细胞(小孢子)开始,一直到胚囊发育成含卵细胞的成熟胚囊,和花粉成为含2个(或3个)细胞的成熟花粉粒,经萌发形成有两个精子的花粉管,到双受精过程为止。被子植物的这一阶段占有生活史中的极短时期,而且不能脱离二倍体植物体而生存。由精卵融合生成合子,使染色体又恢复到二倍数,生活周期重新进入到二倍体阶段,完成了一个生活周期。被子植

高考宋朝历史知识点: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考宋朝历史知识点: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北宋时期,虽然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很多,但由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广大地区基本上是统一的,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采取过一些有利于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广大劳动人民对地主或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因之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较高,社会经济亦有相当的发展。 1. 农业 户口和耕地的增加:宋太宗时,全国共有六百八十六万余户(无人口数)。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有七百四十一万余户,一千六百二十八万余口。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增为一千二百九十一万余户,二千九百零九万余口。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又增为二千零八十八万余户,四千六百七十三万余口。人口的迅速增加,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北宋农民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在山地、江畔、海边开垦出大片良田。圩田在南方有了进一步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如著名的芜湖县(今属安徽)万春圩即有田十二万七千亩。此外,农民们还造出许多新型的田地,如山田、淤田、沙田、架田等。太宗时,全国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二百余顷。真宗时,增至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以后也不断增加。 生产技术的进步:北宋农民推广使用了一些新农具,如新型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以人力代牛耕的踏犁、省力过半的垦田■刀等,从而使农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如一般农田常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可亩收二至三石。 农作物的推广和交流:随着北宋的统一,南北各地的农作物品种得到了交流。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前扩大。

宋代历史再认识维度

宋代历史再认识维度: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 2014-09-29北京日报 作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小南 “积贫积弱”论的片面性 北宋所承继的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程度最彻底的时代之一:中原有前后相继的五个王朝,周边先后分布着十个割据政权。北宋结束了这种动乱频仍的分裂局面。宋朝统一后的疆域远远无法与汉唐相比,但其统治所达到的纵深层面,则是前朝所难于比拟的。 我们的教科书上常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应该说,这种概括有一定道理,亦有其片面性。宋代确实是周边受到严重挤压、内政因循求稳的时期,是面临各类严峻挑战的时期,整体战略格局与政策应对有诸多问题;但与此同时,它也是治国基调比较开明的时期,是社会经济、制度建设、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时期,其多方面的杰出成就,有效地牵动了中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在宋代,传统农业达于成熟,工商业亦有长足发展。有学者研究指出,北宋中期的铁产量在7.5万吨到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国铁产量的2.5倍到5倍,可以和18世纪初整个欧洲的铁产量相媲美。盛唐天宝年间一年铸钱大约32万贯,到宋神宗时期已经多达500万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正是在北宋出现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

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也都是在宋代。 立纪纲、召和气相辅而行 五代8姓14君,一共只维持了53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当时人觉得这无非是短命的第六代而已。但是这个王朝稳定了下来,法宝就是“防弊之政”,其核心精神是防微杜渐。宋太宗将谨守的法度概括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所有事情都要预先做出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 为了建立稳定的政治文化秩序,宋代以“立纪纲”、“召和气”相辅而行。“纪纲(纲纪)”指法规制度;“和气”,指的是能够感召阴阳,使天地间充盈雍睦和谐的自然之气。以科举制度为例,制度的严密化,使其更为开放合理。唐代的考生,考前常把作品送给达官贵人乃至主考官员去看,得到推荐、受到赏识的考生有更多被录取的机会。宋代科举考试发展出弥封(糊名)、誊录等技术办法,使得主考官员即使有心照顾,也难以操作。元祐三年苏轼任主考官,门生李廌参加科举考试,大家都觉得是天赐良机。但到拆号张榜时,李廌却榜上无名。 欧阳修称宋代的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居官者得不到世代相承的保障;而缺乏家世背景的平民,若能脱颖而出,则得以进入仕途。范仲淹断虀画粥,坚持学业。欧阳修幼年丧父,买不起纸笔,

植物生活史小结

植物生活史小结 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门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便萌发成芽管,再继续生长形成新的菌丝体,一个生长季节里可以产生无性孢子若干代,产生菌丝体若干代,这就是生活史中的无性阶段。真菌在生长后期,开始有性生殖阶段,从菌丝上发生配子囊,产生配子,一般先经过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过核配形成合子。 通常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苔藓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其重要特征是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发达,并且寄生在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所组成的。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精子器。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但是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发达,我们日常见到的蕨类植物就是它的孢子体。 此外,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这点和苔藓植物及种子植物均不相同。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裸子植物是一类保留着颈卵器,具有维管束,能产生种子的高等植物。它属颈卵器植物,又是种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群维管植物。裸子植物的孢子体比蕨类更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但配子体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被子植物为植物界发展到最高等,也是最为繁茂的类群。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达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了真正的花,输导系统更完善而发达。 而雌雄配子体较裸子植物更为退化,一般仅有由8个细胞形成的胚囊(雌配子体)和2-3细胞的花粉粒(雄配子体),同时颈卵器已完全消失。 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但配子体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宋朝历史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宋朝都有哪些福利制度?宋朝福利制度简介 导语:孤老院相当于现在的福利养老院,是收养孤寡、穷苦老人的官方组织;慈幼局、婴儿局则是儿童福利机构,南宋时候,临安城及州一级城市中多设有 孤老院相当于现在的福利养老院,是收养孤寡、穷苦老人的官方组 织;慈幼局、婴儿局则是儿童福利机构,南宋时候,临安城及州一级城市中多设有慈幼局、婴儿局,“官给钱典雇乳妇,养在局中。如陋巷贫穷之家,或男女幼而失母,或无力抚养,抛弃于街坊,官收归局养之。月给钱米绢布,使其饱暖,养育成人,听其自便生理,官无所拘。 ”福田院、居养院的主要功能是接济、收容“老疾孤穷丐者”,北宋在 汴梁设有四个福田院,神宗熙宁二年,京师雪寒,皇帝诏令“老幼贫疾 无依(而)丐者,听于四福田院额补给钱收养,至春稍暖则止 ”。徽宗崇宁初年,宰相蔡京又下令各州县设置居养院,“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以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就读”。 施药局、安济坊则是为穷困群体设立的医疗福利机构,北宋崇宁年 间,朝廷“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南宋时,“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委官监督,依方修制丸散咀,来者诊 视,详其病源,给药医治,朝家(朝廷)拨钱一十万贯下局。令帅府多方 措置,行以赏罚,课督医员,月以其数上于州家,备申朝省 (朝廷)。或民以病状投局,则畀之药,必奏更生之效。” 漏泽园则类似于现在的福利性公墓,北宋真宗朝,官府“于京城近郊佛寺买地,以瘗(埋葬)死之无主者”。徽宗朝蔡京当政时,又在全国推广此制,曰“漏泽园”,各州县均设,到了南宋,漏泽园福利之设仍是“岁以为常”。

植物各种生活史总结

一、合子型生活史:合子减数分裂,生活史中只有单倍植物体。轮藻门,团藻属,衣藻属,水绵,真菌类 例如:⑴衣藻属 衣藻→失去鞭毛形成配子囊(n)→分裂(n)→配子→质配→ 核配→成熟合子→减数分裂→孢子→新的衣藻个体 ⑵伞菌类 子实体(担子果n+n)→菌褶表面的双核细胞(n+n)→核配(2n)→减数分裂→担子和担孢子(n)→初生菌丝体(n)→质配→锁状联合→次生菌丝体→菌蕾→新的子实体 二、配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配子—受精,生活史中只有双倍体。松藻属,硅藻门,鹿角菜属,多数动物 例如:⑴鹿角菜

⑵硅藻 母细胞→多次不均等分裂(一大一小)→细胞小到一定程度→减数分裂→分别产生两个大小不等的配子→交叉形成两个合子(每个细胞中的小配子与相对细胞中的大配子融合)→合子伸长→复大孢子 三、孢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形成孢子,有世代交替。 1、同形世代交替:指单倍植物体和双倍植物体形态结构相同 的世代交替,也称等世代型。 例如:⑴石莼属 ⑵江蓠 孢子体(四分孢子体2n)→减数分裂→四分孢子n→ ↗雌配子→不动精子↘→合子2n→有丝分裂→融合胞2n→ ↘雄配子→果胞↗

→果胞子囊2n→果胞子(合子到果胞子为果胞子体,其外部有囊过被n)→新的孢子体 2、异形世代交替:指单倍植物体和双倍植物体形态结构不同的世代交替,也称不等世代型。 例如:海带 紫菜

对于老师前一阶段讲的内容,我都能够理解,但好多都是一概而过,记得不是很清楚,而且还比较杂乱,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我对个体发育学更感兴趣,因为我们现在接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实物,要利用这些实物来进行保护和研究,对于他们的系统发育,研究那些没什么意思,就算知道了他们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研究和保护现有的资源,

有关宋朝历史小故事.doc

有关宋朝历史小故事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历史课堂更有趣味性,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 历史课堂还具有实用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有关宋朝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有关宋朝历史小故事篇一:宋朝的皇宫失火案最后如何判决 时宦者置狱治火事,得缝人火斗,已诬伏,下开封府使具狱。权知府事程琳辨其不然,乃命工图火所经处,且言:"后宮人多,所居隘,其锅醦近板壁,岁久燥而焚,此殆天灾,不可以罪人。"监察御史蒋堂亦言:"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陛下宜修德应变,今乃欲归咎宮人,且宮人付狱,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帝为宽其狱,卒无坐死者。——《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一百一十一公元1032年,即宋仁宗明道元年,北宋皇宫发生了一场大火。本来在这一天,刚刚修好了文德殿,当天夜晚却发生火灾,火势很猛,一路蔓延到崇德殿、长春殿、滋福殿、会庆殿、崇徽殿、天和殿、承明殿堂、延庆殿这八处宫殿,宫室基本被烧毁。当时已经就寝的宋仁宗和皇太后慌慌张张跑到御花园避火灾,"上与皇太后避火于苑中"。火灾后,皇帝没了处所,只好移居到延福宫。 事后,为了追究失火责任,大内临时成立了火灾事故追查小组,查来查去,得出一个结论:是裁缝的熨斗失火所致。该裁缝不知道是不是屈打成招,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案件和嫌疑犯都下达到了开封府,等着判罪,开封府的权知府事程琳却执不同意见,出于科学负责的态度,他画了一张火灾路线图,分析说:"后宫人口密集,御厨里的锅碗瓢盆和灶都接近宫殿的木制建筑,时间久了,质地又干燥,很容易起火,这是天灾,不是人祸。" 除了科学的分析,监察御史蒋堂则从天意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场火灾没有明显的缘由,说不定是老天爷惩戒陛下呢。陛下您应该加强道德修养,以应付这场天变,而不是一味归咎于后宫的人。他们都是弱势群体,一旦投入监狱,吓得什么都会招供,如果你再进一步赐死,那简直是加重天谴。" 在两人的劝说下,宋仁宗宽大处理了此事,没有人因为火灾而处死。 有关宋朝历史小故事篇二:宋朝如何监管食品安全 中国市场曾经充斥了许多假冒伪劣产品,现在比之前好了很多。古代的话会有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吗?答案很遗憾,是有的,而且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以宋朝为例来看看。 制假售假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古人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淳朴,那时候也有很多奸商通过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牟利。 宋朝就已经有了这种恶风陋俗。奸商们为了多赚黑心钱,想尽各种办法坑害消费者,他们在肉里注水,在粮食里洒水,在盐里掺灰土,往鸡肚子里塞沙子,把鹅和羊的身体吹胀,把腐烂的蔬菜装扮出新鲜的样子,把伪造的物品假冒成正宗的品牌,真是一点儿良心都不

高中宋朝历史知识点整合.doc

高中宋朝历史知识点整合 高中宋朝历史知识点:概述 宋朝从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到1279年被元朝灭亡,共存在了319年。宋通常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是与辽、夏、金对峙时期,而南宋则是偏安衰亡时期。北宋在统一北方地区后,经济、文化得到一定发展,海外贸易也很发达。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能完全实现北宋的长期强盛,但也解决了一些社会矛盾。而方腊、宋江起义则从侧面反映了宋朝的内部矛盾已经加深。 金灭北宋后,南宋基本是偏安在江南地区,没有了北伐重新统一北方的雄图大略。岳飞的北伐在统治者看来也仅是为了更好地偏安,巩固自己的政权。南宋末年贾似道的贪权误国加速了南宋的灭亡。文天祥等人的力挽狂澜也无法阻挡其速亡的势头。最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勇壮烈多少掩饰了南宋灭亡的种种悲凉。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靖康年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东京,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北宋遂亡。赵构成为南宋第一代皇帝。后南迁设行在临安府(今杭州临安),偏安一隅。 公元1276年,忽必烈破南宋行在临安,宋朝亡国。但是宋室和广大的爱国军民始终没有投降,拼命抵抗。文天祥在陆地组织军民反抗元军侵犯,陆秀夫等人和宋室在海上漂泊,组成行朝。有学者认为宋朝灭亡是崖山之后无中华。 高中宋朝历史知识点:科举制度 北宋建国后,就逐渐采取许多措施,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被录取人的待遇,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

二、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二、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以最普遍而研究最详尽的松科(Pinaceae)的松属(Pinus)为代表,介绍如下。 (一)孢子体 松属的孢子体为高大多年生常绿乔木,单轴分枝,主干直立,旁枝轮生,具长枝和短枝。网状中柱,90—95%由管胞组成,树脂道约占1%,木射线约占6%。长枝上生鳞叶,腋内生短枝,短枝极短,顶生1束针形叶,每束通常2、3、5个叶,基部常有薄膜状的叶鞘8—12枚(由芽鳞变成)包围,叶内有1或2条维管束和几个树脂道。 孢子叶球单性,同株。小孢子叶球排列如穗状,生在每年新生的长枝条基部,由鳞片叶腋中生出。每个小孢子叶球有1个纵轴,纵轴上螺旋状排列着小孢子叶,小孢子叶的背面(远轴面)有1对长形的小孢子囊。小孢子囊内的小孢子母细胞,经过两次的连续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形成4个小孢子(花粉粒)。小孢子有2层壁,外壁向两侧突出成气囊,能使小孢子在空气中飘浮,便于风力传播。 大孢子叶球1个或数个着生于每年新枝的近顶部,初生时呈红色或紫色,以后变绿,成熟时为褐色。大孢子叶球是由大孢子叶构成的,大孢子叶也是螺旋状排列在纵轴上的,但它们不是简单的孢子叶,而是由两部分组成:下面较小的薄片称为苞鳞(bract);上面较大而顶部肥厚的部分称为珠鳞(ovuliferous scale),也叫果鳞或种鳞,一般认为珠鳞是大孢子叶,苞鳞是失去生殖能力的大孢子叶。在松科各属植物苞鳞和珠鳞是完全分离的,每1珠鳞的基部近轴画着生2个胚珠,胚珠由1层珠被和珠心组成,珠被包围着珠心,形成珠孔。珠心即大孢子囊,中间有1个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其中一次是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排列成1列称为“链状四分体”。通常只有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成雌配子体,其余3个退化。 (二)雄配子体 雄配子体是1个大为减退了的结构,只由少数几个细胞构成(图7-4,

宋朝历史小故事

宋朝历史小故事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宋朝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宋朝历史小故事篇一:海上之盟海上之盟是北宋、金国联合攻打辽国的盟约,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重和元年(1118年),徽宗派武义大夫马政自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乘船渡海,以买马为幌子,与金谈判攻辽。此后宋金使者频繁接触。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以下的内容: 宋金各自进军攻辽,其中金军攻取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与中京大定府(今辽宁昭乌达盟宁城县天义镇大明乡),宋军攻取辽的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于澶渊之盟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答应将燕云十六州还络宋。结果宋攻辽失败,而金军顺利攻下辽上京、辽中京及辽南京。金方事后指责宋未能兑现承诺“攻陷辽南京”,而拒绝还燕云。金宋双方经交涉后,北宋允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金才交还燕云六州(景、檀、易、涿、蓟、顺)及燕京。金军撤出城前还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搜刮一空,

宋接收的只是一座“城市丘墟,狐狸穴处”的空城。宋改燕京为燕山府。 海上之盟签订后,金宋果然合力灭了辽国。但是辽国灭亡以后,宋朝便变相失去辽国作为它的屏障,以阻挡金兵南下。而此后金宋边境正式接壤,而金兵又果然于辽亡后南侵宋土。1126年北宋便在朝政败坏,国力和军力不振的情况下,遭强大的金兵攻克其首都汴京及中原一带的领土,酿成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这个谈判行动,一开始就遭到朝中有识之士的激烈反对。 太宰郑居中态度尤为坚定,他说:“澶渊之盟至今百余年,兵不识刃,农不加役,虽汉唐的和亲之策,也不如我朝的安边之策。如今四方无虞,却要冒然毁约,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道,胜负难料。若胜,国库必乏,人民必困;若败,遗害不知凡几。以太宗之神勇,收复燕云,两战皆败,今日何可轻开战端!” 枢密院执政邓洵武认为这简直是胡扯,上奏反驳说:“什么‘兼弱攻昧’,我看正应该扶弱抑强。如今国家兵势不振,财力匮乏,民力凋敝,这局面人人皆知,但无人敢言。我不明白:与强金为邻,难道好于与弱辽为邻?” 高丽国王也看得清楚,特地捎了话来:“辽为兄弟之国,存之可以安边;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 宋朝历史小故事篇二:宋朝军事制度的演变宋朝军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兵权由几个机构分管,各部门权力分散,权力集中于皇帝。宋朝负责管理军事有关事务的有四个部门。枢密院负责军令、调动和高

浅谈植物生活史策略的研究现状

浅谈植物生活史策略的研究现状 XX (学号:XXXXXX) (植物生物学X专业,XXXX级) 摘要:随着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植物生殖对策,生活史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也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历史、进展和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生活史策略;繁殖对策;保护生物学 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是涉及植物的适应或进化、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方面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研究内容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植物生活史对策对环境的适应就是植物在其生活史过程中对各种自然和人为干扰因素及其所造成的资源环境、生态过程、生态格局改变的适应。本文简述了植物生活史对策关系的研究状况。 1 生活史对策的定义 植物种群生活史就是指植物种群从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它应包括植物种群生活周期各个阶段的生活史特征以及与同一生境内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一个典型的植物生活史应包括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和营养生长3个基本阶段,其保障是能量的供应与分配,其实质是子代从亲代获得一套完整包含子代生长发育所需全部遗传信息的DNA,由此实现植物延续后代的基本目的。植物生活史是植物适应所处的特定生境并形成一定的生态幅而得以完成的。植物在自身的生态幅内适应生境的程度为适合度,定义为遗传物质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传递能力的尺度,表现为植物的繁殖能力和存活能力对植物生存和繁衍后代所作的贡献大小[2]。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由于生态异质性的存在,环境筛的选择强度不同,植物的适合度是不同的,故植物生活史的类型,即植物生活史型也是多样的,且表现出连续的动态变化特征。而生活史对策就是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形成的、以各种生活史特征表现出来的适应对策,即由自然选择塑造了生物体外形和习性[3],是种群生活史各阶段特征(种子散布与萌发、补充和生长、有性与无性繁殖)对特定生境的综合适应式样,也称为生态对策。由于在植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中,不同阶段个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不同,可利用的光合产物有限,因此生长、繁殖和防御等各种功能对有限的资源始终存在着竞争问题,即有限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而植物必需权衡这些功能间的资源分配[4~7]。故资源分配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生活史特征[8],而生活史对策就是这种不同功能间权衡资源

宋代环境史专题研究

宋代环境史专题研究 本文以环境史为主要研究视角,旨在探讨两宋时期不同地域人群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彼此产生的影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愈加密切。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宋人对自然环境改造与利用进一步增强的基础上取得的,自然环境在此过程中亦受到深刻影响。通过对宋人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的考察,可以增进对宋代历史的理解和认知。本文正文内容共十一章,为研究的方便划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包括第1-5章,研究内容为北宋时期,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同地域人群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史,这一部分以北宋都城东京(开封)为中心展开讨论。宋代实行发运使、转运使制度,以收聚地方财赋转运中央,都城便成为物质能量的消费与流动中心。东京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中心,对木材和燃料的消耗都是极为巨大的,北宋政府为了保障东京的木材与燃料供给,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和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东京对木材和燃料的大量消耗也给供给区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汴河在东京内河航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宋政府为了维持对汴河的长久使用,采取了多种较为有效的 治理措施,但因汴河高含沙量的特性,其“地上河”之势还是难以避免地形成了。宋代黄河河患的加重是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与推动力,河患的加重致使华北地区民生艰难,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且两者相互影响和掣肘,尽管也出现了淤田这一变水害为水利的 创举,但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西北边区的开

拓是北宋在边疆开拓方面少有的成功案例,北宋政府采用自然环境开发与边疆开拓相结合的方式,二者相互推动,取得显著成效;弓箭手则在土地开发和戍边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宋蕃茶马贸易的逐步形成,西北吐蕃人渐而形成饮茶习俗,由此对北宋的依赖性也增强了。战争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性,在“靖康之难”中,东京城饱受金军摧残,致使东京居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处于一种失衡、恶化的状态,而这也是导致此后东京衰落与城市地位下降的直接原因。中编为正文的第6-9章,研究内容主要是宋代南方地区不同地域人群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史,研究时段侧重于南宋时期,该部分以南宋都 城临安(杭州)为中心展开讨论。在临安的柴、米、菜、水等基本生活物资供给中,其“四门”运销特点可反映出供给区的区位与生态特色;在南宋时期,经过历代官府的建设和维护,西湖成为一个风景怡人的 生态景区,与临安城相互依存。两浙、江淮是宋代农业开发最成熟、单产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两宋都城最主要的粮食供给地;而宋代圩田的兴起推动了两浙、江淮地区农业与水利的发展,是当地民众探索出的一条人与土地及水环境相处的有益模式,不过在南宋中后期,由 于过度开发,部分地区出现了人与水环境紧张失衡的局面。宋代东南山区梯田的出现和推广是山区农业开发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表现;梯田的出现为山区农业的精耕细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水田在山区的推广提供了可能性;梯田还对山区民众生产、生活及山区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宋代岭南社会发展与野生动物变迁是密切相关的,岭南人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利用为自身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生活所需,丰富

开拓宋代史料的视野与《三言》、《二拍》(1)

开拓宋代史料的视野与《三言》、《二拍》(1) 一、开拓宋代史料的视野,兼谈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中华古史悠久,史料太多,治史者一般只能从断代史着手。但是,天长日久,若钉住本断代史的一两个领域,不能上下串联,左右旁鹜,亦势必作茧自缚。治断代史的好处是能够深入,其拘限是不易贯通。盯住一两个领域,一般说来,总是会有深入的馀地,但若能适时跳槽,从事其他领域的研究,即使若干年後,以更宽的视野重新研究,效果肯定会更佳。宋史的资料卷帙庞大,超过了前代史料总和,难以遍阅,而与其前后左右衔 接的五代、辽、西夏、金、元的史料也不可不读。人们的注意力最初集中在宋代的史籍、笔记、文集等,这并没有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就逐渐显得不足了。 例如传世的宋人儒经和诸子的注释,是相当丰富的宋学资料库,尽管许多文字艰涩难读,却是深入研究宋学所必读。直到近年以来,漆侠、杨倩描等先生方才进行开发利用。《道藏》也有相当丰富的宋史资料,但许多作品的年代就不易确定,人们欲利用它们,首先须下一番年代的考订功夫。为了写历史小说之需,我不得不了解郭京的六甲神兵,就附带考证了《道藏》中的《上清六甲祈秘法》应是宋代的作品,这还是依据两部史籍中西夏文皮靴的音译“吊敦背”参对出来的。各种佛教典籍的阅读,当然又是研究宗教史和思想史所必需,但也决不能说,对研究其他史就全然无用。明清的方志当然又是宋史的重要史料。其实,不少前辈学者都利用了明清方志,如邓广铭先生研究辛弃疾,张政先生著《宋四川安抚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彭大雅事辑》,都曾引证明清方志的记载。记得在笔者上大 学时,邓先生曾对人说,明清方志肯定有宋代史料,可惜他自己一时没有精力遍查。真正重视明清方志,并且大量利用,是始于梁庚尧先生。我曾因留心宋代福建的史料,以为有所心得,写过一篇《宋朝福建路经济文化的发展》,直到读了梁先生的论著,方才明白,拙文的最大不足,就是没有大量查阅明清的福建方志。明清方志保存的宋史资料是十分丰富而可观的,主要是因为径抄宋代方志、金石等文字。例如宋代五等户最完整的史料,竟是《嘉靖惠安县志》提供的。南宋後期,史料偏少,但如《嘉靖惟扬志》却提供了当地 驻军的较丰富的记录。一个时期内,我开始注意东南沿海的明清方志。一般认为,这个 地区的明清方志修得好,至于北方和四川,因为经历金和元两次大战祸,似不可能有多少宋代史料。但此种看法又被推翻。例如民国的《滑县志》中,就保存了北宋滑州城行会的石刻记载。最近,河南大学研究生梁建国先生的论文,就援引了《嘉靖彰德府志》抄录宋相州志中有关各县的管与村的记录,这对于了解宋代乡村基层组织,自然相当重要。顾宏义先生《教育政策与宋代两浙教育》、陈国灿先生《宋代江南城市研究》等都大量引用明清方志。当然,明清书籍援引宋的记载,并不限于方志。最近拜读王菱菱先生在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4期《明代陆容〈园杂记〉所引〈龙泉县志〉的作者及时代》,考证了陆容所引的《龙泉县志》系宋代陈百朋的作品,颇受教益。此论文除了论证宋代的火爆法生产技术外,还有如下一段记载:“大率一箩可得铜一斤。每铜一料,用矿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一、选择 1、在种子的结构中,最主要的是 A、子叶 B、胚乳 C、胚 D、种皮 2、关于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有胚和种皮,但玉米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 B、都有种皮,但菜豆种子中没有胚乳,有一片子叶 C、都有种皮和胚,但玉米种子中有一片子叶,有胚乳 D、都有种皮、胚和胚乳,但菜豆种子中有两片子叶 3、下列种子中,无胚乳的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菜豆 4、煮饭用的大米以及食用的花生油分别来自于种子中的 A、子叶、胚乳 B、胚乳、子叶 C、子叶、子叶 D、胚乳、胚乳 5、将大米种在土壤中,不能长出幼苗,原因是 A、大米无果皮 B、大米正在休眠 C、大米的胚被破坏 D、大米中无营养物质 6、正在在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A、胚轴 B、胚芽 C、胚根 D、子叶 7、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是①胚乳中营养物质转运给胚②胚轴伸长③胚根突破种皮④种子吸收水分⑤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⑤ D、④①②③⑤ 8、“好种出好苗”,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好种”的“好”,主要强调种子的下列哪种结构必须完整 A、胚 B、胚乳 C、种皮 D、子叶 9、“椿树蓬头浸谷种”,这句谚语强调了下列哪项条件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A、适宜的温度 B、足够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种子的自身条件 10、春播时有许多要注意的事,例如,在华北,大麦比棉花播种得早,有些作物的种子在播种前要浸种,土壤需要耕和耙,以变得松软。这些分别反映了种子萌发所需的哪些条件 A、温度、水分、空气 B、温度、空气、水分 C、空气、水分、温度 D、空气、温度、水分 11、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子的自身条件是种子萌发的内在因素 B、温度、空气和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C、外界条件要通过内在因素才能使种子萌发

宋朝历史宋宋朝

宋朝历史,宋,宋朝 电视剧:《寒山潜龙》(2014)历史年代:(1100年-1126年)精彩度评分:6.0分,还可以看(共1人打分)真实度评分:2.0分,纯属虚构(共1人打分)别名:Ghost Dragon of Cold Mountain导演:罗永贤演员:马国明,敖嘉年,陈国邦,李诗韵,林夏薇简介:《寒山潜龙》故事讲述北宋年间,天玑府由凤南天为首,率领一班精英专责处理全国奇案,权力凌驾各衙门甚至六部之上。都尉朱长胜智勇双全深受凤南天重用,但某次一宗劫案令师徒分道扬镳。朱长胜带着妻子桃花绝迹江湖近十年,直至案情告一段落,凤南天也年事已高,校尉马川芎、牛大力和杨卯才奉命急召朱长胜归队,四人连手屡破奇案。电影:《止杀令》(2013)历史年代:(1219年-1223年)精彩度评分:6.0分,还可以看(共1人打分)真实度评分:8.0分,基本真实(共1人打分)别名:An End To Killing,一言止杀导演:王坪演员:赵有亮,涂们简介:横扫中亚、西亚,跃马欧洲的成吉思汗62岁了。面对瘟疫肆虐,勇战沙场的蒙古将士不断倒下,杀人如麻的他,突感死亡的临近,如同历代帝王一样梦想长生不老之术。长春真人丘处机被传说300岁,懂生死,通晓治国治民之道,深居于文登昆嵛山中。金和宋的皇帝曾派人来请,均遭拒绝。成吉思汗闻知定要会他,命刘仲禄不远万里一定要带回丘处机。丘处机算出这一行自己将有去无回,但为了天下百姓免遭战乱之苦,丘处机带着一口棺材...电视剧:《忠烈杨家将》(2013)历史年代:(979年-985年)精彩度评分:6.0分,还可以看(共1人打分)真实度评分:6.0分,还算真实(共1人打

宋朝历史事件有哪些_宋朝发生哪些历史事件

宋朝历史事件有哪些_宋朝发生哪些历史 事件 宋朝遣往辽国的使节中贺岁使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贺岁使包括生辰使和正旦使。宋统治者为了与辽国维持和平外交,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宋朝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匮之盟,俗作金柜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赵光美的生母)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命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弟赵光义。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在司马光《涑水记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著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记载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此即金匮之盟的来历。《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

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同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在司马光《涑水纪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著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宋朝历史事件二:宋辽战争宋辽战争,一般是指自979年宋朝北伐以来,终于1004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一系列宋辽间以燕云地区领地争端为主的长期战争。最终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结束了25年宋辽战争。百年后金朝建立,宋徽宗与金太祖订立海上之盟,于1122年派童贯、种师道、刘延庆率军联合金朝攻打辽国南京,未能成功。 五代后唐清泰末,辽(契丹)帝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攻灭后唐称后晋皇帝后,从石晋王朝攫取了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之地并以此为基地,不断袭掠中原。后周建国初,辽又扶植北汉政权割据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作为附庸以屏蔽燕云。后周显德七年(辽应历十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代周称帝,建北宋后,辽继续支持北汉与宋抗衡。时南方尚存有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后蜀等独立割据政权。为实现统一,赵匡胤在实施先南后北进军方略过程中,曾寻机分兵攻取北汉,试图铲除辽附庸,以便收复燕云,但每次进攻均遭辽援军阻挠而未果。乾德二年(964年),宋攻北汉辽州(治辽山,今山西左权),辽遣耶律挞烈率军6万往援,是宋辽之间首次大规模作战。开宝元年(968年)至二年,宋再次攻北汉,兵围太原,辽又出兵援北汉,被宋军击退。直至开宝末年,不仅未能灭北汉,反使宋辽间冲突迭起,矛盾日深。

植物生活史对策学习心得上课讲义

植物生活是对策学习心得 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始于Cole,主要论述生物一生中一次繁殖和多次繁殖的进化优劣,认为一次繁殖在进化上优于多次繁殖,这个结论成为Cole悖论的基础。Cole的开创性工作掀起了一个不小的生活史对策研究热潮。据Stearns统计,仅1975-1979年间,共有2家杂志刊载138篇该领域的文章。研究者们特别强调生活史对策对于种群的繁殖和生长性状有重要意义。 1.目前存在以下几种植物生活史选择对策: 1.1一维选择对策 r-,K-选择是一种与密度或拥挤度相关的一维选择。按照有机体投入到繁殖当中的能量比例沿r- K连续体排开,投入能量高的为r-选择种,投入低的为K-选择种。事实上,r-,K-选择是相对的,只标明有机体的相对属性,没有哪一个种完全是r- 或K-选择。 按照MacArthur和Wilson的原意,r-种完全处于生态真空之中,不受密度,不存在竞争,而K-选择种处于高密,竞争激烈的完全饱和的生态系统内。 K-对策只注重种的繁殖和散布能力。尽可能地将能量投入到繁殖中去,最大限度上占有资源;后者设法增大存活可能,只繁殖少数竞争力极高的后代。 r-,K- 选择理论的优点在于简捷和高度概括性,因而具有相当强的感染力。其致命的弱点有两条。第一,将种的生活史解释为由单一选择压作用的结果,把种的生活史对策过分简单化了,不能解释生活史格局的多样性。这种作法实际上掩盖了生活史对策的进化。第二,r - K- 选择理论是以logistic 方程为模板提出的用它来预测生活史缺乏种群数量统计(demography)方面的基础。 1.2二维选择对策 把r-,K-对策与种群数量统计联系到起的是PiankaH,他将r-和K-选择种的特性概括为一张对比表,对比项目有气候、死亡率、存活率、种群大小、种内和种间竞争、寿命、选择倾向以及概括特性等。Pianka首次将环境因素引入r-,k-选择理论发展了r-,k-对策理论。Gadgil和Solbrig比较了Taraxacum officlnale的几种生态型,它们生长在干扰程度不同的生境中,不同的生态型分配到繁殖组织申的能量不同。对于适应性较广的种,处于变动的不确定气候下的种群,倾向于r-选择;反之,则倾向于K-选择。看来,种群在r-K连续体上的位置受制于生态系统的特性和种群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r-,k-对策还具有时间动态的特点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对策,此时为r- 对策,彼时可能为K-对策;或者同时具r-和k-对策,比如大量小种子的r-对策和低繁殖效力的k-对策,只是不同时期两者各占的比例不同罢了。在动态对策下,个体其在条件有利的时期繁殖或存活。这充分表明环境不确定性是生活史对策的重要选择因子。 1.3多维选择对策 Grime三角对策Grime将植物生物量增长的外部因素分为两大类:逆境和干扰。加上竞争项,则构成他的“三对策模型,也称“Grime三角模型”。 他将逆境定义为限制植物全部或部分千物质增长的外部强制因素,比如光照、水分或矿物质不足,以及温度不适。将干扰定义为破坏植物生物量的外力,比如,风、霜冻、干燥土壤侵蚀和火烧等物理因素,以及人、植食动物和病害等生物因素。他认为竞争对策主要在生产力高、干扰不频繁的群落中出现。

二十世纪宋辽夏金元史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宋辽夏金元史研究综述 来源: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作者:吴晓萍 宋史研究概况 新中国的宋史研究在近代一批开拓者如张荫麟、蒙文通、陈乐素、钱穆、邓广铭、张家驹、聂崇岐、朱希祖等的基础上,宋史研究有一定的成绩但与其它 断代史研究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文革后,宋史研究成就很大,新人辈出,论文和专著众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发展。在宋史研究领域前辈专家的 成就功不可没。 邓广铭先生早在30年代就发表有关宋史的论文,涉及内容广泛,对很多重大课题,都作了开拓性的、精深的研究。其重要论文已编入《邓广铭学术论著自 选集》,专著和点校古籍有《陈龙川传》、《韩世忠年谱》、《岳飞传》(增订本)、《辛弃疾(稼轩)传》、《稼轩词编年笺注》、《稼轩诗文抄存》、《王安石——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校点增订《陈亮集》、校点《涑水记闻》(与张希清合作),还有对《宋史》职官志、刑法志的考证等。 蒙文通先生自30年代就先后发表了《论北宋变法与南宋和战》、《从〈采石瓜洲毙亮记〉认识到宋代野史中的新闻报道》、《从宋朝的商税和城市看中国 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等文,编入《蒙文通文集》中。 陈乐素先生早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就发表论文有《宋徽宗谋燕云之失败》、《三朝北盟会编考》、《徐梦莘考》、《主客户对称与北宋户部的户口统计》、《宋 史艺文志考证》等多篇论文,其论著已编入他的《求是集》。 张家驹先生从30年代开始发表宋史研究的论文,有《宋代分路考》,并著有《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赵匡胤传》、《沈括》等专著。何竹淇编著有《岳飞抗金史略》和《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戴裔煊著有《宋代钞盐制度研究》,华山有《宋史论集》对宋代客户等问题有专门研究。程应镠著有《司马光 新传》,其论文编入他的《流金集》;徐规有《陈傅良之宽民力说》和《李涛年表》。李埏著有《〈水浒传〉中所反映的庄园和矛盾》等,他重点研究货币等经 济史。李涵著有《范仲淹传》(与刘经华合作)。关履权著有《两宋史论》、《宋 代广州的对外贸易》(增订本)。郦家驹著有《两宋时期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试论关于韩侂胄评价的若干问题》。王瑞明编有《文献通考研究》和著有《宋代政 治史概述》等。沈起炜著有《宋金战争史》、《文天祥》等。漆侠著有《王安石 变法》和《宋代经济史》(上、下)等,他的《宋学的发展和演变》一文则是其思 想史的代表作。其大部分论文编入《求实集》和《知困集》。 从80年代宋史研究会成立以来,出版了不少论文集,如宋史研究会每召开一次会议就出版一本《宋史研究论文集》,先后共有八、九集之多。还有一些纪念 文集如: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编纂的《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编纂的《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论文选编》、《国际宋史研讨 会论文选集》、《宋史研究论丛》二辑,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庆祝邓广铭教授九 十华诞论文集》,河南大学的《宋史研究集》,中州书画社的《宋史论集》,杭 州大学历史系宋史研究室编纂的《宋史研究集刊》二集、《徐规教授从事教学科 研工作五十周年纪念文集》,《岳飞研究》四辑,四川联合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宋代历史人物故事

【里面有很多是宋代的】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