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数学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1. 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四、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资料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基本概念:教师介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 实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应用实例,如建筑设计、包装设计等,让学生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4. 学生展示: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活动延伸: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利用几何图形的生活用品,如桌布、地毯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解释设计中应用的几何图形及原理。
3.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从实用性、美观性、创新性等方面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实例,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片,下节课分享。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沟通能力等。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创新性、实用性等。
3.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几何图形的应用。
2. 鼓励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 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借鉴。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断
初中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断一、引言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断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几何形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探索几何知识的起点。
通过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断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形状之间的关系,拓展几何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本教案将以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堂关于几何图形性质与判断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定义;- 掌握几何图形的判断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几何图形的性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几何图形性质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拓展几何图形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 能够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 判断几何图形性质时的思维转换;-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 示范展示一个几何图形,引出对几何图形性质的思考;- 提问:你能列举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吗?你知道它们的性质吗?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 分小组给学生发放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挑选一个几何图形,找出它的性质,并展示给全班;- 全班讨论,总结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性质之间的联系,如何用性质判断一个几何图形的类型。
3. 知识讲解与演示(30分钟)- 逐一介绍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以示例和图示形式展示几何图形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几个判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探究与巩固(40分钟)-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根据给定的问题使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提供辅助材料和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带领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并点评各组成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4)周长和面积计算的灵活应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忽略单位转换和实际情境中的细节;
(5)平行线和垂线的判定:学生对于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理解不深,难以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
举例:针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难点,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角的度量,可以通过制作角模型和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度量方法;对于三角形类型判断,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规律;在周长和面积计算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对于平行线和垂线的判定,可以结合实际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掌握判定方法。
其次,关于三角形类型判断,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对等腰、等边等特殊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课堂上没有提供足够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应用这些性质。因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设计更多形式多样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这一知识点。
此外,在教学流程中,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有些小组在讨论问题时显得有些匆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探讨。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我考虑在下次课程中适当延长这两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和操作中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表示方法;
3.三角形的分类及性质;
4.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5.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及判定。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线段、射线、直线、角、三角形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教案一:平面几何初步一、教学目标:1. 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掌握线段、角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3. 能够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二、教学内容:1. 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线段和角的基本概念;3. 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展示几何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形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步骤二:讲解1. 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a. 线段:由两个端点确定的有限线段;b. 角: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组成的图形;c. 平面几何:研究平面内的图形和性质的学科。
2. 线段和角的基本概念:a. 线段的长度: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b. 角的度量: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之间的夹角来度量角的大小。
3. 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a. 根据给定的线段长度,使用尺子和直尺绘制线段;b. 使用量角器绘制给定角度的角。
步骤三: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练习绘制线段和角度;2. 学生互相检查作业,纠正错误。
步骤四:拓展1. 指导学生使用绘图工具在平面上绘制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2. 学生根据给定条件,尝试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四、巩固与延伸1.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数学软件或网站,加深对几何学知识的了解;2. 完成有关几何学的练习册上的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他们掌握线段、角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通过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初中数学几何系列教案
初中数学几何系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针对初中数学几何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相关的几何定理和公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了解相关的几何定理和公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相关的几何定理和公式。
2. 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变换和推理,以及相关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几何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3.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引导学生共同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4. 讲解与示范对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相关的几何定理和公式。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和切割,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和技巧。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精品教案范文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精品教案范文5篇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精品教案范文一1、内容结构分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iddot;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是“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是义务教育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章,在这一章,将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欣赏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看到更多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线段和角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并能初步进行应用.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⑴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⑵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⑶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⑷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⑸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规律的准确性.教学难点:⑴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⑵学生剪图拼图的具体操作;⑶尝试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及平面展开图,根据三视图画出一些简单的实物图;进行线段的简单计算,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角的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运算;巩固对角得度量及运算知识的掌握,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的学习,学会在具体的2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4、课时分配4.1几何图形4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3课时4.3角2课时4.4课题学习2课时小结3课时单元测试与评讲3课时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精品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对比,概括出几何研究的对象2.在实物与几何图形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在复习小学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建立几何图形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几何几种模型教案
初中数学几何几种模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的初中数学几何模型;2. 学会运用这些几何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1. 双中点模型;2. 双角平分线模型;3. 三线八角模型;4. 三角形模型;5. 全等三角形模型;6. 轴对称模型;7. 勾股定理模型;8. 四边形模型;9. 圆模型。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知识,如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 提问:同学们认为几何中有哪些常见的模型呢?二、讲解双中点模型(10分钟)1. 介绍双中点模型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双中点模型解决问题;3. 让学生尝试练习几个相关的题目。
三、讲解双角平分线模型(10分钟)1. 介绍双角平分线模型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双角平分线模型解决问题;3. 让学生尝试练习几个相关的题目。
四、讲解三线八角模型(10分钟)1. 介绍三线八角模型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三线八角模型解决问题;3. 让学生尝试练习几个相关的题目。
五、讲解三角形模型(10分钟)1. 介绍三角形模型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三角形模型解决问题;3. 让学生尝试练习几个相关的题目。
六、讲解全等三角形模型(10分钟)1. 介绍全等三角形模型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全等三角形模型解决问题;3. 让学生尝试练习几个相关的题目。
七、讲解轴对称模型(10分钟)1. 介绍轴对称模型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轴对称模型解决问题;3. 让学生尝试练习几个相关的题目。
八、讲解勾股定理模型(10分钟)1. 介绍勾股定理模型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模型解决问题;3. 让学生尝试练习几个相关的题目。
九、讲解四边形模型(10分钟)1. 介绍四边形模型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四边形模型解决问题;3. 让学生尝试练习几个相关的题目。
数学初中几何教案模板
数学初中几何教案模板一、课题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几何《角的计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角的计算方法,包括角的和、差、倍数关系等。
(2)能够运用角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2)学会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达角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角的和、差、倍数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形和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角的关系。
3.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角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眼镜等,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存在。
(2)提问:如何计算两个角的和、差、倍数关系?2. 新课讲解:(1)介绍角的计算方法,如角的和、差、倍数关系。
(2)通过图形和模型,直观展示角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关系。
3. 实例分析:(1)给出实例,让学生运用角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分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角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分享,互相交流学习。
5. 练习巩固:(1)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角的计算方法。
(2)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讲解。
6.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角的计算方法。
(2)提问:角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调查生活中的角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图形和模型的运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角的关系。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教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平面几何基本概念1.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2 平行线、相交线1.3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2. 第二章:三角形2.1 三角形的性质2.2 三角形的判定2.3 三角形的证明方法3. 第三章:四边形3.1 四边形的性质3.2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3.3 四边形的不等式4. 第四章:圆4.1 圆的定义及性质4.2 圆的方程4.3 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5. 第五章:几何变换5.1 平移、旋转的性质5.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5.3 位似与坐标变换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掌握几何知识的情况。
2. 组织中考模拟试题训练,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水平。
3. 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方法及合作精神,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4课时,共20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章节顺序进行复习,每个章节安排一周时间。
3. 复习方法:先梳理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进行典型例题分析,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
4. 课外作业:每章节安排2-3道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多边形的性质1. 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多边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活动内容:(1)观察和描述多边形的边数、角数和内角和。
(2)探索多边形的对角线数量关系。
(3)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二、活动主题:几何图形的拼接与变换1. 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拼接和变换几何图形,感受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 活动内容:(1)利用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进行拼接,创作出不同的图案。
(2)学习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
(3)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几何图形的变换规律。
三、活动主题:生活中的数学1. 活动目标:(1)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活动内容:(1)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面积计算、长度测量等。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的优惠计算、路线规划等。
(3)分享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四、活动主题:数学游戏设计与挑战1. 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2. 活动内容:(1)设计数学游戏,如数独、24点、数学接龙等。
(2)进行数学游戏挑战,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速度。
(3)团队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难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活动主题:数学故事分享与创作1. 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分享和创作数学故事,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几何图形的创意设计与应用1. 活动目的:(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活动内容:(1)学习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2)进行几何图形创意设计;(3)制作几何图形应用作品。
3.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2)布置几何图形创意设计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4)总结活动成果,进行拓展练习。
二、活动主题:概率与统计初步1.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概率计算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活动内容:(1)学习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进行概率实验和数据分析;(3)制作统计图表。
3.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学习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布置概率实验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3)展示学生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交流;(4)总结活动成果,进行拓展练习。
三、活动主题:数学谜语与智力游戏1. 活动目的:(1)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 活动内容:(1)学习数学谜语的解法;(2)开展智力游戏活动;(3)进行数学竞赛。
3.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谜语的解法;(2)组织学生开展智力游戏活动;(3)举行数学竞赛,展示学果;(4)总结活动成果,进行拓展练习。
四、活动主题:数学阅读与探究1.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活动内容:(1)阅读数学故事或数学史;(2)进行数学探究活动;3.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故事或数学史;(2)布置数学探究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3)展示学生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4)总结活动成果,进行拓展练习。
初中数学代数几何全套教案
初中数学代数几何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代数和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代数部分:(1)有理数、实数、代数式的概念及运算;(2)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3)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及应用;(4)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分式的概念及运算。
2. 几何部分:(1)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2)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及应用;(3)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4)几何图形的变换、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几何图形和代数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教学安排:1. 代数部分:共计40课时(1)有理数、实数、代数式:10课时;(2)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15课时;(3)函数:10课时;(4)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分式:5课时。
2. 几何部分:共计50课时(1)平面几何:25课时;(2)三角形、四边形、圆:15课时;(3)空间几何:10课时;(4)几何图形的变换、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课时。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组织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4.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2. 教辅:配套练习册、参考书;3. 多媒体教学课件;4. 网络资源:数学网站、教学视频等。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11篇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11篇初中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篇1】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多媒体)《几何图形》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并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它是小学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之后的进一步加深学习,它也是以后学习三视图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多媒体)学生在小学认识了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后,对于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和关系,难点是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将平面图形围成为立体图形。
二、教学目标设计(多媒体)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三、课堂结构设计《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因此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为知识主线,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思维为能力主线,来确定课堂结构:(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初步感知,认识图形分组实验,画出图形动手操作,展开图形猜想图形,还原实验巩固练习,小结反思四、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我对教学媒体的利用进行下如下设计:在引入和实验环节:用实物演示,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1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课件)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1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课件)下面是收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1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课件),供大家品鉴。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2.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棱柱与棱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立体图形【类型一】从实物图中抽象立体图形的认识例1 观察下列实物模型,其形状是圆柱体的是( )解析: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所以正确的是D.方法总结: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类型二】立体图形的名称与分类例2 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其中,是柱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锥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球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可得结论,柱体为①②⑤⑦⑧,锥体为④⑥,球为③,故填①②⑤⑦⑧;④⑥;③.方法总结:正确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探究点二:平面图形的认识【类型一】平面图形的识别例3 有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个数为( )A.5个B.4个C.3个D.2个解析: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区分平面图形要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类型二】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例4 如图所示,各标志的图形主要由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解:(1)由5个图形组成;(2)由2个正方形和1个长方形组成;(3)由3个四边形组成.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图形的形状和名称.三、板书设计1.立体图形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2.平面图形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教学反思本节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第2课时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简单几何体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或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题西林壁》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描绘出诗人面对庐山看到的两幅不同的画面,你能用简洁的图形把它们形象的勾勒出来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类型一】判断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例1 沿圆柱体上底面直径截去一部分后的物体如图所示,它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解析:从上面看依然可得到两个半圆的组合图形.故选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在解题时要注意,看不见的线画成虚线,看得见的线画成实线.【类型二】画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例2 如图所示,由五个小立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请你分别画出从它的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看所得到的平面图形.解析: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三列,分别有1,1,2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两列,分别有2,1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三列,分别有2,1,1个小正方形.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画出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的方法:首先观察物体,画出视图的外轮廓线,然后将视图补充完整,其中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在画三种视图时,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图形要长对正,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要高平齐,从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要宽相等.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2整式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符号意识.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设计者:)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1)2 h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 h呢?t h呢?(2)字母t表示时间有什么意义?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54至55页,完成下列问题:1.假设列车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请写出:(1)列车2 h行驶的路程为__200__km.(2)列车3 h行驶的路程为__300__km.(3)列车t h行驶的路程为__100t__km.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__?__或__省略不写__.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用字母表示数活动一:(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展示点评】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4页例1的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写成“?”或省略不写.如第(3)小题,就不能写成a2?h.【小组讨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反思小结】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也可以表示特定意义的公式,还可以表示符合条件的某一个数,甚至可以表示具有某些规律的数,总之字母可以简明的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活动二:阅读教科书例2中的四个问题,思考:顺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逆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5页例2的解答过程.【展示点评】列式表示关系时,一定要搞清“和”、“差”、“积”、“倍”等关系.【小组讨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反思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注意: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表示;2.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3.出现除式时,用分数的形式表示;4.结果含加减运算的,需要带单位时,式子要用“”;5.系数是带分数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实际问题D→用字母表示数D→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2.1整式》同步练习含答案1. 其中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2)你能判断它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吗?它的次数是多少?《2.1整式》课后练习含答案知识要点1.单项式:只含有数和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它的本质特征在于:(1)不含加减运算;(2)可以含乘、除、乘方运算,但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2.单项式的次数、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4.整式:单项和多项式统称整式.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3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6篇七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⑴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⑶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余角与补角的性质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⑴复习角的定义。
你知道有哪些特殊的角?⑵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组两个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你有什么发现?新课:由学生的发现,给出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文字叙述)。
并且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理解。
问题1:如何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①∠1的余角:90°-∠1②∠α的补角:180°-∠α练习:填表(求一个角的余角、补角)拓广:观察表格,你发现α的余角和α的补角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理论推导?结论:α的补角比α的余角大90°α一定是锐角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七年级数学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相交的两条直线,这是后面学习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础也为后面学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石,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探索(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本节的学习目的是研究两条相交直线产生的四个角的关系,因此将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
同学们刚刚开始接触几何,对推理说理不习惯也不熟悉,所以将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作为难点。
)4、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1)。
数学几何初中基本模型教案
数学几何初中基本模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中数学几何中的基本模型,如全等变换、平移、对称、旋转等。
2. 能够运用基本模型解决实际几何问题,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全等变换模型: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
2. 对称全等模型: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
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
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3. 对称半角模型: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4. 旋转全等模型: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些实际的几何问题,让学生感受几何模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基本模型的定义、特征和应用,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基本模型解决问题。
3.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对基本模型的理解和运用。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和提高。
5. 总结:对每个基本模型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范围,提醒学生注意相关易错点。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 练习解答:检查学生练习题的解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基本模型的掌握程度。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基本模型的定义、特征和应用。
2. 练习题:提供一些实际的几何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几何图形工具:用于展示和构造几何图形。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模型的定义和特征,通过例题让学生看到基本模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线段几何模型教案
初中数学线段几何模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点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对空间观念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1. 认识线段的特征。
2. 学会用直尺和尺规作图,画出线段。
教学准备:1.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根毛线,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根毛线像我们数学中的哪个几何图形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根毛线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线段。
”二、新授(15分钟)1. 初步感知线段(5分钟)1.1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线段?”1.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教室的长方形窗户,就可以看作是两条线段的组合。
”1.3 教师出示长方形纸,让学生指出长方形纸的对边,并强调这两对对边就是四条线段。
2. 认识线段的端点(5分钟)2.1 教师提问:“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2.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的两个端点就在长方形纸的两个相对的边的中点。
”2.3 教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纸的两条对边的中点,并标记出来。
3. 探索线段的性质(5分钟)3.1 教师提问:“线段有哪些性质?”3.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的性质有: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直直的,线段可以测量长度。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用直尺和尺规作图,画出一条线段。
2. 学生操作后,教师选取几幅作品进行评价和讲解。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线段有了哪些认识?”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是数学中的基本几何图形,它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可以测量长度。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运用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用直尺和尺规作图,画出两条线段,并测量它们的长度。
初中数学教案:空间几何与解析几何
初中数学教案:空间几何与解析几何一、空间几何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空间几何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主要涉及点、线、面等几何元素在三维空间中的运算与关系。
通过学习空间几何,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探讨如何进行空间几何的教学。
1.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三维空间中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了解三维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其运算性质。
(3)能够应用空间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1)概念讲解与引导在空间几何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三维空间中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可以通过展示实际物体的形状、轮廓,引发学生对点、线、面的认知。
同时,通过示意图、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直观,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问题解决与情景模拟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和情景模拟,激发学生对空间几何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给定几个点,要求找出它们构成的直线或平面;给定一个平面和一个点,要求判断点在平面上、平面外还是平面内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题,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展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和学习成果的展示能力。
二、解析几何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解析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涉及点、线、曲线等几何元素的坐标表示与运算。
通过学习解析几何,学生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使问题的解决更加简洁和方便。
下面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探讨如何进行解析几何的教学。
1. 教学目标(1)了解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使用。
(2)掌握点、线的坐标表示方法和运算法则。
(3)能够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几何活动课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几何活动课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初中数学几何活动课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活动课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几何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 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几何定理的运用。
3.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几何定理的证明。
2. 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几何模型、图片、幻灯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带上直尺、量角器等几何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几何图形或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展示一张有趣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猜测它的性质或特点。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几何概念和性质,例如:点、线、面、角等。
2. 教师可以结合示意图或实物模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活动设计(30分钟)1. 活动一:几何图形拼接-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拼图。
- 学生通过拼接几何图形,探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 学生可以尝试拼接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讨论它们的性质有何不同。
2. 活动二:几何问题解决- 教师提供一些几何问题,例如:如何用一条直线将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等面积的部分?-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并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和推理。
-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和归纳本节课学习到的几何概念、性质和定理。
2. 教师提醒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完成一些几何问题的解答或练习题。
2. 教师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自行探索和研究一些几何问题,并进行报告或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几何数学活动教案
函数图象的性质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
函数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
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
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或大彩电);软件:windows操作平台、几何画板、office2000等、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hstx1.gsp、hstx2.gsp、hstx3.gsp 、ymdl1.gsp、ymdl2.gsp。
一、展示活动主题和目标:
二、活动过程:
操作练习一: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打开c:sketch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3、双击显示按钮后,在k>0和k<0两种情况下,拖动点P沿直线移动,观察y随x怎样变化?(或双击动画2按钮,单击鼠标左键动画停止,要继续动画,再双击动画2按钮)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
c:sketchhstx2.gsp)
附:作图步骤
①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新绘图”命令;
②用“直尺工具”中的直线工具,在绘图板内画一直线,并用文本工具给直线上的两个空心点加上标签A和B;
③用“选择工具”选中直线后,点击“度量”菜单中的“方程”命令,得坐标系和直线的方程;然后,再进行以下操作,并回答问题:
(1)用鼠标拖动直线进行平移,k和b中哪个变,哪个不变?
(2)当直线通过原点时,b为多少?此时函数又叫什么函数?
(3)拖动点A,使直线绕点B旋转,观察直线的倾斜程度与k 之间的关系?
1、打开文件:c:sketchhstx3.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6、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b2-4ac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7、双击显示按钮,再双击动画按钮,观察y随x怎样变化?
8、当a=0时,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打开文件:c:sketchymdl1.gsp
圆的两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我们得到,如果把点P 拖到圆外,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如果点在圆上呢?
作图步骤:
1、击“文件”菜单中“新绘图”命令,建立新的绘图板;
2、点击“图表”菜单中的“建立坐标轴”;
3、在横坐标轴上任找一点,用“文本工具”,加上标签“C”,选中C点,单击“度量”菜单中的“坐标”命令,得度量值,C:(-2.80,0.0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
(度量值变黑)
4、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
5、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点C”的“x”值,按“确定”按纽,得Xc=-2.80 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
(度量值变黑)
6、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再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x[c]”,分别按计算器上的“∧”、“2”、“-”、“2”、“确定”按纽。
得到代数式的值:xc2-2=14.45.
7、用“选择工具”,分别选中 Xc=-2.80 xc2-2=14.45. (选取第二个对象要按键盘上的“shift”键的同时再选);
8、点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出(x,y)”,得到点“E”。
(如果看不到点E,说明它不在当前的视窗内,此时可调整C点,使该点出现在窗口内);
9、分别选中点E和点C,点击“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得二次函数的图象。
运用练习四的原理,绘制其它函数的图象(包括学过的和没有学过的),谈谈你对所绘函数图象的认识。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案一
函数图象的性质
活动目标: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
函数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
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
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或大彩电);软件:windows操作平台、几何画板、office2000等、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hstx1.gsp、hstx2.gsp、hstx3.gsp 、ymdl1.gsp、ymdl2.gsp。
一、展示活动主题和目标:
二、活动过程:
操作练习一: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打开c:sketch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3、双击显示按钮后,在k>0和k<0两种情况下,拖动点P沿直线移动,观察y随x怎样变化?(或双击动画2按钮,单击鼠标左键动画停止,要继续动画,再双击动画2按钮)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
c:sketchhstx2.gsp)
附:作图步骤
①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新绘图”命令;
②用“直尺工具”中的直线工具,在绘图板内画一直线,并用文本工具给直线上的两个空心点加上标签A和B;
③用“选择工具”选中直线后,点击“度量”菜单中的“方程”命令,得坐标系和直线的方程;然后,再进行以下操作,并回答问题:
(1)用鼠标拖动直线进行平移,k和b中哪个变,哪个不变?
(2)当直线通过原点时,b为多少?此时函数又叫什么函数?
(3)拖动点A,使直线绕点B旋转,观察直线的倾斜程度与k 之间的关系?
操作练习二:
1、打开文件:c:sketchhstx3.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6、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b2-4ac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7、双击显示按钮,再双击动画按钮,观察y随x怎样变化?
8、当a=0时,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操作练习三:
打开文件:c:sketchymdl1.gsp
圆的两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我们得到,如果把点P 拖到圆外,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如果点在圆上呢?
操作练习四:作函数y=x2-2的图象
作图步骤:
1、击“文件”菜单中“新绘图”命令,建立新的绘图板;
2、点击“图表”菜单中的“建立坐标轴”;
3、在横坐标轴上任找一点,用“文本工具”,加上标签“C”,选中C点,单击“度量”菜单中的“坐标”命令,得度量值,C:(-2.80,0.0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
(度量值变黑)
4、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
5、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点C”的“x”值,按“确定”按纽,得Xc=-2.80 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
(度量值变黑)
6、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再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x[c]”,分别按计算器上的“∧”、“2”、“-”、“2”、“确定”按纽。
得到代数式的值:xc2-2=14.45.
7、用“选择工具”,分别选中 Xc=-2.80 xc2-2=14.45. (选取第二个对象要按键盘上的“shift”键的同时再选);
8、点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出(x,y)”,得到点“E”。
(如果看不到点E,说明它不在当前的视窗内,此时可调整C点,使该点出现在窗口内);
9、分别选中点E和点C,点击“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得二次函数的图象。
操作练习五:
运用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