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

合集下载

教学实例《 数学活动课第3章——日历中的数学规律》教学实例

教学实例《 数学活动课第3章——日历中的数学规律》教学实例

这些规律吗?
(2)一个数列上的三个数之间的和跟中间数有什么相等关系?
(学生回答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点评。

)
思考3.在“田”型区域内,四个数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
思考4.在3×3方格里的九个数,这九个数之和方框中的中心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在其他方框中也成立吗?小组之内合作、小组之间交
流:让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
用代数式填空。

①结合日历图进行计算
验证,得出结论。

并积极表达
讨论的过程。

②小组讨论,寻求各种方
式,利用代数式来表示这种关
系。

用式子表示九个数的关
系:(a-8)+(a-7)+(a
-6)+(a-1)+a+(a+1)
+(a+6)+(a+7)+(a+
8)=9a
(使学生体会符号运算
可以验证所发现的规律)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加
强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动
手尝试,并与学生一起总
结找规律的方法。

学生通过练习,感受数学
的实际运用,激发学生的
创造思维,更好地完成思
维创新学习。

初一数学趣味活动方案

初一数学趣味活动方案

初一数学趣味活动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数学看成一系列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不断把与实际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织起来的活动。

通过活动的持续重复和不断积累,带来更高的水平的概括,用这种“模式”去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的机会,体验从现实生活开始,沿着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人类活动轨迹。

同时,通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洞察力,发展生存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

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

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课改中的不足。

二、活动目标: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三、活动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但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

2、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原则:数学课题学习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将跨跃时间界限,有短期活动,也有长期活动。

3、主题性原则:各阶段的课题活动必须围绕各单元教学实际开展,且富有层次性,主题鲜明,并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的案例

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的案例

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的案例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的案例构建主义学者指出,教学活动不是单独存在的活动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二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互助过程。

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数学教师在新知讲解、问题解析过程中,强调教师的统治”地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师讲课的听众”被动接受教师的说教”能动探析的潜能被压制”得不到探知新知或解题策略的时机”同时,学生的认知和解题观点得不到有效展示,导致教学分离”效果事倍功半。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活动就是要展示学生的风采”凸显教学的互动”特性,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能力和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一、调动教学材料积极情感因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情感初中生学习情感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动性不强,学习注意力不持久,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

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消极、应付式互动教学活动,导致互动交流效能达不到预期目标。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准初中生学习情感发展轨迹”挖掘数学教材积极情感因素,通过教学语言、教学情境等创设贴近初中生情感发展的“敏感区”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情感,主动参与互动交流活动。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探究实践活动中,抓住数学学科的生活性特点,设置了“现有长40 米,宽30米的场地,欲在中央建一游泳池,周围是等宽的便道及休息区,便道部分的面积约是整块场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请给出这块场地便道的宽度(保留 1 位小数)”生活味浓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有效“调动”主,动参与到探知交流活动中。

二、抓住新知内容关键要义,实施师生互动交流活动新知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强行地将新知内涵要义“塞进”学生头脑中,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而.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互动,探知理解新知内涵,则“事半功倍”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学生“身” 与“心”的双重投入。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分析
活动背景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本文通过分析一份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案例,探讨该活动对学生研究的影响和启发。

活动内容
在该教学案例中,老师布置了一个数学综合项目,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组完成一个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

学生反馈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们对数学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增强了对数学的掌握和理解。

此外,学生们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分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教师总结
教师对这个活动的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她观察到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展现了丰富的思维方式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论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们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并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这种教学形式值得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

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

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

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课题数学知识擂台赛活动目的1.把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及数学史料,体会数学情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2.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动形式全班分四个队,进行擂台比赛.活动准备收集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谜语,与数字有关的成语,趣味数学问题等.活动过程一、活动开始主持人:同学们,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曾为作业忙碌过,也曾为考试焦虑过.我们尝受过学习的艰辛,也享受过学习的乐趣.今天,我们来举行一次数学知识的擂台赛.下面宣布组织办法和比赛规则:1.全班分四个队,每队选四人当攻擂手,其余为助擂手.攻擂手答错后,助擂手可更正补充.2.竞赛题分抢答题和必答题两种,必答题答错不扣分;抢答题攻擂手答错,若助擂手及时更正则不扣分,否则要扣分.现在请各队的攻擂手上台,我们特邀请老师为比赛作指导和评述.二、活动进行主持人:第一轮比赛为抢答题,由攻擂手抢答,时限30秒,每题20分.1.小时候我们唱过一首儿歌:“123,321,1234567,7654321.”这四个数的和是()2.3个人吃3个苹果要3分钟,100个人吃100个苹果要______分钟.()3.数学谜语:“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4.小时候,妈妈叫我解一道题:“木马、板凳三十三,一百只脚地上站,问木马、板凳各是多少?”(注:木马两条腿.) (每题抢答后,由主持人裁判并解说.下同.)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二轮比赛,仍为抢答题,由助擂手抢答,时限30秒,每题10分.1.1052=().2.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数学家推算出一个数据,在世界上遥遥领先1000年,被日本数学家称为“祖率”,请问什么是祖率?这位数学家是谁?(老师:在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被前苏联科学院定名为祖冲之山,这是祖冲之受到世界人民崇敬和赞赏的重要标志.)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乾隆皇帝与刘罗锅曾合吟一首诗,这首诗的前三句全是数字.请你背诵这首诗.(老师介绍该诗的历史背景.)4、“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熟悉,请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采用了一条什么数学原理?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三轮比赛,以下的问题为必答题,由攻擂手抽签回答,每题30分,时限3分钟.1.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碑上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寿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悲痛中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请回答:(1)他去世时的年龄;(2)他开始当爸爸的年龄.(老师:丢番图被称为符号代数的鼻祖,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在代数中引进简写记法和未知量;另一突出贡献是研究不定方程求解问题.)2.我国一部流芳千古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最早记叙了举世闻名的“孙子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请你回答(老师介绍华罗庚做学生时解答该题的解答思路.)3.填幻方:将-4,-3,-2,-1,0,1,2,3,4这9个数分别填入右图方阵的9个空格中,使得横、竖、斜对角的所有3个数相加之和为零.4.甲乙二人同时从东西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地相距100千米,甲的速度是6千米/时,乙的速度是4千米/时,如果甲带一只狗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乙后即回头向甲奔去,遇甲后又回头向乙去,直到两人相遇为止,问狗跑了多少千米?主持人:下面再进行第四轮比赛,仍为必答题,由助擂手回答,每题20分,时限2分钟.1.依次说出含1~10十个数字的成语:2.搭配:丢番图哥德巴赫猜想及陈氏定理祖冲之《几何原本》欧几里得《堆垒素数论》华罗庚圆周率陈景润符号代数鼻祖(老师简介华罗庚、陈景润的事迹及哥德巴赫猜想.)3.从四个国家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分别填入以下各题的括号中:中国、古希腊、德国、意大利最早采用十进制记数法的是()最早使用分数的是()最早使用小数的是()最早使用负数的是( )4.用英语数数接力.主持人:下面进行的第五轮比赛仍为抢答题,人人可参与抢答,每题20分,时限30秒.1.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利用日影测金字塔的高度,请问他运用的是什么数学原理?2.1962年美国发射的“航行者一号”太空飞船,起飞不到四分钟就一头栽进大西洋,经调查发现当时把资料输入电脑时,,有一个数据前面的负号漏掉了,以致影响整个运算结果,使飞船计划失败.一个小小的负号,使美国航天局白白浪费了一千万美元,以及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引导启发,培养学习品格.)3.说出两位为维护科学真理而献身的人.(老师简介布鲁诺、希伯索斯、阿基米德为科学献身的事迹.)4.1967年1月,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特得知自己患了肺癌绝症,便下定决心把所有存款投入医院,让科学家们把他的体温降至-75℃,用铝箔将身子包起来,装进低温密封储藏仓,最后用-196℃液体氮急剧降温,结果躯体变得象玻璃一样脆.他留下遗言:希望人类有一天能征服癌症,并且能找到将冷冻的生命复活的方法,使他能从密封仓里活着走出来.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老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三、活动小结主持人:数学知识擂台赛到此暂告一段落.同学们,原来数学史上有那么多光辉灿烂的篇章.我们要不怕艰辛,要努力学习,肩负起开拓未来的重任,为人类的进步贡献毕生的心血.反思:活动课可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有助于开拓智力,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增强能力.这堂别开生面的数学知识擂台赛,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把数学课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十二篇】

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十二篇】

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十二篇】【篇一】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二、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3、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4)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2、s菱=争6(n、6分别为对角线长)3、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篇二】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教学案例 数学活动课

教学案例 数学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可能性的大小”,执教者通过“抛硬币”、“摸彩球”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可能、也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的含义。

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愉悦的气息。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师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个小组的袋子里都有8个球,分为黄白两色,但黄球、白球的个数不同。

小组活动完毕,各小组争相汇报活动情况,老师很满意地在黑板上作着记录。

到第5小组汇报时,出现了颇富戏剧性的局面:他们小组的袋里有5个黄球,3个白球,结果他们摸到白球的次数反而比黄球的多了几次!并且他们组有个学生“坚决”不同意袋里边什么颜色的球多,摸到这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就大。

如果你是这节课的执教老师,你会怎么处理?不同教法A教学教师反复地向学生解释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力求以理服人,使学生认同自己的看法。

老师费了不少口舌,学生却拒不接受。

老师显得很无奈,说了句:“以后你就会明白老师说的是正确的。

”然后继续下面的教学。

B教学教师先是循循善诱地解释,在解释无效的情况下,有些生气,高声说道:“你看别的小组,什么颜色的球多摸出这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就大。

你看看,一组、二组、三组、四组都是这样,少数服从多数,事实摆在面前,你还这样自以为是,对吗?”“就是啊,我们这些小组都这样的结果,你怎么就不承认自己错了呢?”其他的同学也来给老师帮腔。

孩子不再争辩,好像接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看法。

C教学尽管事先已经考虑到有可能出现这种概率很小的情况,但当学生提到它时,教师还是免不了一愣。

一愣之后,老师迅速调整了自己的上课思路: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跳过去,不好!那怎样来引导他呢?对,先了解他是怎么想的然后再对症下药。

于是有了下面的一番对话:师:刚才其他小组的同学已经汇报了他们的发现,你和他们之间有不同吗?生:有。

他们是袋里边什么颜色的球多,摸出这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就大,我们小组的发现和他们刚好相反。

师:那你认为你和他们的看法,谁更有理呢?生:我觉得我和他们都挺有理,都对了!师:你的看法挺有趣。

数学实践课教学案例(3篇)

数学实践课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节课将开展一次数学实践课——《生活中的统计——调查身边的数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整理、分析、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展示。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统计数据,如天气预报、商品价格、人口数量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是如何产生的。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统计——调查身边的数据》。

(二)新课教学1. 教师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 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调查主题,如学校周边环境、家庭消费、社区活动等。

3. 每组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学生整理数据,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5.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每组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包括调查主题、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结论等。

2. 家长协助学生收集家庭消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案例【案例主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集中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活动、民主、自由【背景】我在进行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时,在拓展思维环节举出了下面这样一个例题,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例题:在一个双休日,某公司决定组织48名员工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公司先派一个人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个人看到的租金价格如下表所示:船型每只船载人数租金大船 5 3元小船3 2元。

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的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师:谁能公布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

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生:我认为可以租大船,可以租小船,也可以大船和小船合租!(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师:很好!你为他们设计了三种方案。

那你能不能再具体为他们计算出租金呢?生(一下子来劲了):如果租大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5=9.6只,因为不能超载,所以租大船需10只,则所付租金要3×10=30元。

如果租小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3=16只,则所付租金要16×2=32元。

如果既租大船又租小船……(说到这里,该生卡了壳)(我边认真听,边将他的方案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看见卡了壳,便赶紧答上话)师:刚才×××同学真的不错,不但一下子设计了三种方案,还差不多完成了全部租金的计算,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好,下面我就让我们一同把剩下的一种方案的租金来完成吧。

(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中得出):设租用x只大船,y只小船,所付租金为a元。

则:5x + 3y = 48 ,a = 3x + 2y 得到:a = 1/3x + 32因为:0 <5x <48 且x为正整数所以:x = 9时,a最小值= 29即租用9只大船和1只小船时,所付租金最少,最少租金为29元。

初一数学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初一数学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初一数学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初一数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重点:加强数学意识;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与数学交朋友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

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

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三、作业巩固初一数学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___,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等奖案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等奖案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等奖案例
嘿,今天我要给你讲讲一个超厉害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等奖案例呀!
就说那次我们搞的活动课吧,简直就像一场刺激的冒险!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像一个小小的战队。

比如说,有一组负责研究校园里的几何形状,哇,他们那股认真劲儿,就像是在寻找宝藏的探险家!他们对着教学楼、操场,这儿瞅瞅,那儿量量,还不停地讨论,这不是直角吧?那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呀?那场景,可好玩了。

还有一组研究统计学校食堂每天的人流量,嘿,他们可牛了,一个个守在食堂门口,拿着小本本认真记录。

有个同学还开玩笑说:“我们这是在当门神呢!”,哈哈哈哈哈,把大家都逗乐了。

我们的老师呢,就像是一个超级向导,随时给我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他可不像有些老师那样死板,而是幽默风趣得很呢!他会笑着说:“哎呀,你们再仔细想想,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哦!”
在这场活动中,大家都学到了好多好多,这不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真真切切能用到生活中的本事呀!这不就跟学骑自行车一样吗,光是看书
可不行,得亲自去骑,才能真正掌握。

这次活动不就是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运用数学嘛!
我觉得呀,这样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它让数学变得有趣又有用,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

它能让我们真正爱上数学,享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你难道不这样认为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73页活动3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73页活动3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73页活动3教学案例(月历中的数学)作者:朱兴祥单位:含山县九连初中摘要:本节课通过探索月历中的1×3、3×1、3×3、2×2型的规律,由浅入深地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精神。

并结合案例分析数学活动课需关注的问题。

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之后,运用整式加减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课,本节课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月历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学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设未知数,进行整式加减,为后续的解方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分析:本节活动课中,应充分抓住七年级学生的心理,以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设未知数,找出月历中的规律。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并能进行适当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实际到抽象,找出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重难点:重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恰当设未知数,列代数式,进行整式运算难点: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5、教学思路:呈现问题情境---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引导相关经验和认知的冲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在教师的组织下,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的结果和过程,达成深层的理解---呈现新问题,促进知识的应用与整合。

6、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12年12月的挂历7、课型:活动课8、课时:19、二、案例步骤三、案例反思通过对这个案例实施和反思,我个人对活动课的教学有以下体会:1、活动课“设计”中,要注重实用、阶梯、趣味性。

在本节活动课中,把课本上从3×3型探索开始,改为今天是12月17日,星期一,再过几周就是元旦?不查月历,你知道元旦那天是星期几吗?这个问题情境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找寻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实用的。

数学课堂活动案例

数学课堂活动案例

数学课堂活动案例
好呀,以下是我写的关于数学课堂活动案例:
嘿,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在数学课上也能玩得超级开心吗?
有一次,我们的数学老师就搞了一个超有趣的活动,那简直就像是一场数学大冒险!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就好像是一个个勇敢的冒险小队。

老师拿出一堆卡片,上面写着各种数学题目,哇塞,这不是挑战是什么呀!
“哎呀,这道题可真难啊!”小明抓耳挠腮地说道。

“别急别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呀!”小红在旁边鼓励着。

然后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那场面,热闹极了!就好像一群小麻雀在叽叽喳喳。

我们每个人都绞尽脑汁,努力地思考,都想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呢!这可比干巴巴地做题有意思多了吧?
当我们好不容易算出一道题时,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形容!就好像攻克了一座数学的高峰,心中充满了喜悦。

然后接着去挑战下一道题,根本停不下来呀!这个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不就是学习的真谛吗?
数学课堂活动真的太重要啦!它让我们不再觉得数学是那么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趣味和挑战。

它让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数学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呢!难道我们不应该多一些这样有趣的数学课堂活动吗?我觉得呀,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爱上数学,在数学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双减初中七年级数学活动课分层作业设计案例月历中的规律

双减初中七年级数学活动课分层作业设计案例月历中的规律

初中七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活动课作业案例——以“月历中的规律”为例【作业内容】知识归纳(3分钟)如图是某月的月历。

(1)图1中带阴影的方框中的3个数字的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吗?图1图2(2)图2中带阴影的方框中的3个数字的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 组知识巩固(12分钟)(3)图3中带阴影的方框中的5个数字的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吗?图3图4(4)图4中带阴影的方框中的3个数字的和与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吗?(5)图5中带阴影的方框中的3个数字的和与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吗?图5图6(6)图6中带阴影的方框中的7个数字的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吗?B 组能力提升(5分钟)(7)以上几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你能说明理由吗?C 组思维拓展(10分钟)(8)✮你能够尝试设计一个图形框,研究框住的数字有什么运算规律,并尝试证明吗?【作业答案】(1)带阴影的方框中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方框正中心数的3倍,设方框正中心数的数为n ,字母表示为:n n n n 3)1(1=+++-)(;(2)带阴影的方框中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方框正中心数的3倍,设方框正中心数的数为n ,字母表示为:n n n n 3)7(7=+++-)(;(3)带阴影的方框中的5个数字之和等于方框正中心数的5倍,设方框正中心数的数为n ,字母表示为:n n n n n n 5)1()1()7(7=++-++++-)(;(4)带阴影的方框中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方框正中心数的3倍,设方框正中心数的数为n,字母表示为:n++(;6-=)+nn3)6n((5)带阴影的方框中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方框正中心数的3倍,设方框正中心数的数为n,字母表示为:n++(;8=-)+nn3)8n((6)带阴影的方框中的7个数字之和等于方框正中心数的7倍,设方框正中心数的数为n,字母表示为:n+-++8=+(--)(;+)1++++nnnn(nn7n)6()8)6(()1(7)以上几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8)答案不唯一;如图,带阴影的方框中的5个数字之和等于方框正中心数的5倍,设方框正中心数的数为n,字母表示为:n+++8=++-)+-(;)6nnn(n5n(()6)8 Array【案例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活动属于课程标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

初一下册数学趣味活动方案设计

初一下册数学趣味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
注意
事项
确保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
数学拼图
挑战
设计数学相关的拼图挑战活动,如拼图解密、数学图形拼装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综话题,进行趣味演讲或表演,展示数学的魅力和应用;提供舞台和机会让学生展示才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初一下册数学趣味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主题
指导老师
活动
目标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活动内容
数学游戏
竞赛
设计各种趣味数学游戏,如数独挑战、数学接龙、数学小达人等,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数学的乐趣;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实践
探究
安排数学实验或实践活动,如测量周长、体积计算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的应用场景;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数学知识
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分享会,让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数学学习心得和方法;设立奖项鼓励学生分享优秀的数学学习经验和技巧,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篇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建模的含义;探究数学建模的基本规律。

2、挖掘教材,探索教材知识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点。

教学准备:1、材料:甘蔗、FLASH软件、小刀、多媒体各项设备。

2、知识:初中数学二年级部分几何、代数相关知识;环保、城建等知识。

教学重点: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挖掘教材中的应用问题的素材。

教学难点:现实问题到数学模型之间的信息加工、分析处理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启发发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即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数模化(抽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1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通过画图、列表、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发现并验证皮克定理;(2)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亲身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地投入活动;(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在解决多变量问题中采用变量控制法的科学思维方法.二、活动重点: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学会寻找思考问题的着眼点,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领悟数学思想. 三、活动难点: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与图形内部及它边上的格点数之间关系的探究. 四、活动过程:本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活动一.概念认识在平面上,先画一系列的水平直线和一系列的竖(垂)直直线,使得任意两个相邻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均为一个单位,这样就在平面上建立了一个方格网(如左图). 方格网中的每个交点叫做格点(如左图中的点A、B、C、D、E…).显然,每一个小方格(如图中带阴影的小方格)就是一个面积单位.如果一个多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2格点多边形(如图中的多边形ABCDE) 知识延伸:如下图a,把多边形的任何一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其他各边都在延长所得直线的同一旁,这样的多边形叫做凸多边形.而图b中的多边形不具备这种性质,称为凹多边形. 二.自主探究1.求下列多边形的面积2.我们设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S,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为N,它的边上的格点数为L,写出下图中格点多边形的N、L3.仿照2中的图在网格纸上画出符合条件的不同格点多边形 1)画3个满足条件N=0的格点多边形,求出它们的面积S 2) 画3个满足条件N=1的格点多边形,求出它们的面积S 3) 画3个满足条件N=2的格点多边形,求出它们的面积S 第二阶段课内活动一.对第一阶段活动的再认识 1.认识格点多边形 2.识别凹、凸多边形3.归纳格点多边形面积的求法4.会数格点多边形边上及内部的格点数二.探究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与边上、内部格点数的关系活动一探究N=0的格点多边形中S与L之间的关系图形序号 N S L ? ? ? ?… … … …满足N=0的格点多边形中的S、L之间存在一个什么样的3关系,你能表示出来吗? 活动二探究N=1的格点多边形中S与L之间的关系图形序号 N S L ? ? ? ?… … … …满足N=1的格点多边形中的S、L之间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活动三探究N=2的格点多边形中S与L之间的关系图形序号 N S L ? ? ? ?… … … …观察上表,你又有了什么发现?篇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请大家先观察下列生活中一些现象(多媒体演示),再回答问题:(1)一位外地教师问小王裘村中学在什么位置,小王告诉他从裘村汽车站出发,往东走1000米,再往北走50米,就是裘村中学。

数学活动课教案初中

数学活动课教案初中

教案:初中数学活动课——探索多边形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多边形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掌握多边形的性质,如边数、对角线、内角和等;(3)能够运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探索多边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 多边形的性质,如边数、对角线、内角和等;3. 运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多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引出多边形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探究多边形的性质(1)边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折纸多边形,观察多边形的边数,总结多边形的边数与边长、角度的关系。

(2)对角线:引导学生画出多边形的对角线,观察对角线的长度,总结多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3)内角和:让学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计算不同多边形的内角和,总结多边形内角和的性质。

3. 应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1)举例说明: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如设计园林、制作服装等,让学生运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4.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多边形的性质及应用。

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的学生,激励后进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探索多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案例:数学活动课《折纸与证明[1]

教学案例:数学活动课《折纸与证明[1]

请结合一个“数学活动课”的案例,谈一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

折纸与证明活动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的关系。

3、进一步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精神。

活动重点:探究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操作、猜想、证明等。

活动难点:说明操作活动合理性的证明过程。

活动用具:长方形纸片若干、剪刀,刻度尺、量角器。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对过程性目标有明确的定位:“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即首先必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的大小、位置关系变换等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及自我评价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而折纸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可帮助学生建构三角形、四边形、全等形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学生经历了操作、证明的过程,会进一步激发其对数学证明的兴趣,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知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经历了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的过程,更能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一定会用纸片折叠小船、小猴等,其实你还会解释折纸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活动的合理性,因为你学会了证明。

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已最拿手的折纸作品。

请几个折得好的学生展示自已的作品。

二、操作探究:活动一如图示,将矩形纸片ABCD 沿虚线EF 折叠,使点A 落在点G 上,点D 落在点H 上;然后再沿虚线GH 折叠,使B 落在点E 上,点C 落在点F 上;叠完后,剪一个直径在BC 上的半圆,再展开,则展开后的图形为( )B D CAB CH(D)F(C)AC ED 说明:让学生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直观形象。

活动二分组讨论:你能用手中的纸片折一个尽量大的正方形吗?然后请代表展示自已的做法,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
课题数学知识擂台赛
活动目的
1.把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及数学史料,体会数学情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形式
全班分四个队,进行擂台比赛.
活动准备
收集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谜语,与数字有关的成语,趣味数学问题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主持人:同学们,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曾为作业忙碌过,也曾为考试焦虑过.我们尝受过学习的艰辛,也享受过学习的乐趣.今天,我们来举行一次数学知识的擂台赛.下面宣布组织办法和比赛规则:
1.全班分四个队,每队选四人当攻擂手,其余为助擂手.攻擂手答错后,助擂手可更正补充.
2.竞赛题分抢答题和必答题两种,必答题答错不扣分;抢答题攻擂手答错,若助擂手及时更正则不扣分,否则要扣分.
现在请各队的攻擂手上台,我们特邀请老师为比赛作指导和评述.二、活动进行
主持人:第一轮比赛为抢答题,由攻擂手抢答,时限30秒,每题20分.
1.小时候我们唱过一首儿歌:“123,321,1234567,7654321.”这四个数的和是 ( )
2.3个人吃3个苹果要3分钟,100个人吃100个苹果要______分钟. ( )
3.数学谜语:“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 ( )
4.小时候,妈妈叫我解一道题:“木马、板凳三十三,一百只脚地上站,问木马、板凳各是多少?”(注:木马两条腿.)
(每题抢答后,由主持人裁判并解说.下同.)
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二轮比赛,仍为抢答题,由助擂手抢答,时限30秒,每题10分.
1.1052=( ).
2.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数学家推算出一个数据,在世界上遥遥领先1000年,被日本数学家称为“祖率”,请问什么是祖率?这位数学家是谁?
(老师:在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被前苏联科学院定名为祖冲之山,这是祖冲之受到世界人民崇敬和赞赏的重要标志.)
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乾隆皇帝与刘罗锅曾合吟一首诗,这首诗的前三句全是数字.请你背诵这首诗.
(老师介绍该诗的历史背景.)
4、“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熟悉,请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采用了一条什么数学原理?
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三轮比赛,以下的问题为必答题,由攻擂手抽签回答,每题30分,时限3分钟.
1.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碑上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寿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悲痛中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请回答:(1)他去世时的年龄;(2)他开始当爸爸的年龄.
(老师:丢番图被称为符号代数的鼻祖,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在代数中引进简写记法和未知量;另一突出贡献是研究不定方程求解问题.)
2.我国一部流芳千古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最早记叙了举世闻名的“孙子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请你回答
(老师介绍华罗庚做学生时解答该题的解答思路.)
3.填幻方:将-4,-3,-2,-1,0,1,2,3,4这9个数分别填入右图方阵的9个空格中,使得横、竖、斜对角的所有3个数相加
之和为零.
4.甲乙二人同时从东西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地相距100千米,甲的速度是6千米/时,乙的速度是4千米/时,如果甲带一只狗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乙后即回头向甲奔去,遇甲后又回头向乙去,直到两人相遇为止,问狗跑了多少千米?
主持人:下面再进行第四轮比赛,仍为必答题,由助擂手回答,每题20分,时限2分钟.
1.依次说出含1~10十个数字的成语:
2.搭配:丢番图哥德巴赫猜想及陈氏定理
祖冲之《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堆垒素数论》
华罗庚圆周率
陈景润符号代数鼻祖
(老师简介华罗庚、陈景润的事迹及哥德巴赫猜想.)
3.从四个国家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分别填入以下各题的括号中:中国、古希腊、德国、意大利
最早采用十进制记数法的是( )
最早使用分数的是( )
最早使用小数的是( )
最早使用负数的是( )
4.用英语数数接力.
主持人:下面进行的第五轮比赛仍为抢答题,人人可参与抢答,每题20分,时限30秒.
1.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利用日影测金字塔的高度,请问他运用的是什么数学原理?
2.1962年美国发射的“航行者一号”太空飞船,起飞不到四分钟就一头栽进大西洋,经调查发现当时把资料输入电脑时,,有一个数据前面的负号漏掉了,以致影响整个运算结果,使飞船计划失败.一个小小的负号,使美国航天局白白浪费了一千万美元,以及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引导启发,培养学习品格.) 3.说出两位为维护科学真理而献身的人.
(老师简介布鲁诺、希伯索斯、阿基米德为科学献身的事迹.) 4.1967年1月,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特得知自己患了肺癌绝症,便下定决心把所有存款投入医院,让科学家们把他的体温降至-75℃,用铝箔将身子包起来,装进低温密封储藏仓,最后用
-196℃液体氮急剧降温,结果躯体变得象玻璃一样脆.他留下遗言:希望人类有一天能征服癌症,并且能找到将冷冻的生命复活的方法,使他能从密封仓里活着走出来.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老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活动小结
主持人:数学知识擂台赛到此暂告一段落.同学们,原来数学史上有那么多光辉灿烂的篇章.我们要不怕艰辛,要努力学习,肩负起
开拓未来的重任,为人类的进步贡献毕生的心血.
反思:活动课可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有助于开拓智力,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增强能力.这堂别开生面的数学知识擂台赛,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把数学课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