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教案-一节数学活动课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教材分析《圆周角》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第四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弧、弦、圆心角等概念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出现的。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在圆的有关说理、作图、计算中,应用比较广泛。
通过对圆周角定理的探讨,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同时,教会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
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这一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后面研究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桥梁。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学生既能在探索过程中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又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由于学生有了自主意识及参与度的提高,因此,这节课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2、经历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对弧关系的过程,了解并证明圆周角定理,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能用圆周角定理,进行计算及证明。
教学重点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悟圆周角和圆心角定理,证明过程中的分类、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如图,运动员在球门前画了一个圆,进行无人防守的射门训练。
点B对球门AC的张角与点D对球门AC的张角,哪个张角大?师: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研究∠ABC、∠ADC、∠AEC。
观察这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发现几个角的顶点都在圆上,角两边都与圆相交。
圆周角定义: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与圆还有一个交点,像这样的角,叫做圆周角。
二、探究新知如图,连接AO,BO,得到圆心角∠AOB。
可以发现,∠ACB与∠AOB对着同̂,分别测量图中AB̂所对的圆周角∠ACB和圆心角∠AOB的度数,它们一条弧AB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探究新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对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反思: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教学工具:利用教学软件、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七、结论通过本次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第29章《数学活动》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第29章《数学活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9章《数学活动》是整个九年级数学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的综合应用、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概率统计的综合应用和数学建模初步。
这些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为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解题方法单一,动手操作能力不足,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数学活动所需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长方体的储物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教学设计1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数列:主要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
2.函数:主要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几何:主要包括圆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和全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4.概率:主要包括概率的计算和随机事件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但是,对于数列、函数等高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
2.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4.概率的计算和随机事件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案例和习题。
3.教学用品: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习题练习,运用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总结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习题练习,深入探究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一起看看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猜想、比较、具体操作等数学活动,学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经历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观察、分析、归纳、交流等能力的发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测量江河的宽度、船舶的定位等,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往往要应用到三角函数知识。
在上节课中已经学习了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进行一些特定情况下的计算,但是生活中的问题,仅仅依靠这三个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来解决是不可能的。
本节课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让他们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体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方法直至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学生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发展趋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然要依靠具体的经验材料和操作活动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另外,计算器的使用可以极大减轻学生的负担。
因此,依据教材中提供的背景材料,辅以计算器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生自小学起就开始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的操作比较熟悉。
同时,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简单计算,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1.梯子靠在墙上,如果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为60°,梯子的长度为3米,那么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有几米?学生活动:根据题意,求出数值。
2.在生活中,梯子与地面的夹角总是60°吗?不是,可以出现各种角度,60°只是一种特殊现象。
九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七篇
九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七篇九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工具PPT 卡片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2 新知探究2.1 圆环面积一、问题引入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50px,外圆半径是150px。
圆环的面积是多少?步骤: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三、知识应用做一做第2题: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
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
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 圆与正方形一、问题引入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
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
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步骤: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左图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1m;右图圆的面积=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1m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九年级数学上册《推测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精神。
4.通过对运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学会使用坐标图表示物体的运动,通过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总结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
-根据速度公式,计算给定路程和时间的速度,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列出三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图象分析题:
-绘制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图,标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
-根据给定的坐标图,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测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实际运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总结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
-利用图象教学法,通过绘制坐标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案5篇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案篇1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会用它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2、使学生了解两个二次根式的商仍然是一个二次根式或有理式。
3、使学生会将分母中含有一个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分母有理化。
4、经历探索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问题l 上一节课,我们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问题2 是否也有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呢?问题2 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怎样进行呢?二、加强合作,探索规律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是我们研究抽象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请同学们参考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的研究,分组讨论两个二次根式相除,会有什么结论,并提出你的见解,然后其他小组同学补充,归纳为:提问:1、a和b有没有限制?如果有限制,其取值范围是什么?2、= (a≥0,b0)成立吗?为什么?请举例。
三、范例例1、计算。
教学要求:(1)对于(1)可由教师解答示范;(2)对于(2)可由学生自己计算。
提问:1、除了课本中的解答外,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如果有,请给出另外解法。
2、哪种方法更简便?例2、化简:(要求分母不带根号)说明:二次根式的化简要求满足以下两条:(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也就是说“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也就是说“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2”。
把一个二次根式化简的具体方法是:化去根号下的分母;并把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后移到根号外面。
四、做一做化简:教学要点:(1)叫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做完练习进行评价、(2)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其他解法。
五、课堂练习P12 练习1、(3)、(4)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即= (a≥0,b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化简要做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和“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难点是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与相等吗?与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介绍七巧板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
九年级数学旋转教案5篇最新
九年级数学旋转教案5篇最新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九年级数学旋转教案5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年级数学旋转教案1第二课时旋转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
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玩过“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出示课件:师: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把黄色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
,放在右边的角落。
) 师:用手示范一下怎样就是顺时针旋转呢? 师:(用手做出示范)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逆时针旋转。
) (出示动画:黄色图形顺时针旋转90。
后下落) 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二师:这次又怎么操作呢?(把紫色的图形逆时针旋转90。
,放在左边角落里。
)(出示动画:紫色图形逆时针旋转90。
后下落) 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三:师:这次谁来玩?(把蓝色的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 (出示动画:蓝色图形逆时针旋转90。
后下落)1.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反复地提到一个词“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
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 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2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主要介绍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并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对于线段的比例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将平行线与线段的比例联系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并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所突破。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将平行线与线段的比例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
同时,结合小组讨论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例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与线段的比例之间的关系。
例如,假设有一块土地,被两条平行线和一条横线分成四个部分,如何求出每个部分的面积比例。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呈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定理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数学是一扇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它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世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
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
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
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
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
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九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九年级数学中某个具体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某个具体知识点解决问题。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或问题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根据教材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结合图表、实例等方式,提供直观的理解方式。
三、例题讲解(15分钟)
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通过步骤分析、解题思路等方式,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四、学生练习(15分钟)
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拓展训练(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共同归纳出解题规律。
七、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数学活动课教案初中
教案:初中数学活动课——探索多边形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多边形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掌握多边形的性质,如边数、对角线、内角和等;(3)能够运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探索多边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 多边形的性质,如边数、对角线、内角和等;3. 运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多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引出多边形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探究多边形的性质(1)边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折纸多边形,观察多边形的边数,总结多边形的边数与边长、角度的关系。
(2)对角线:引导学生画出多边形的对角线,观察对角线的长度,总结多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3)内角和:让学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计算不同多边形的内角和,总结多边形内角和的性质。
3. 应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1)举例说明: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如设计园林、制作服装等,让学生运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4.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多边形的性质及应用。
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的学生,激励后进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探索多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教案)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得相当积极,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在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方面,具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应该在学生讨论时,适时地进行引导和调整。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探讨四点共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几何定理和逻辑推理方法,形成严密的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圆的方程、判断四个点是否共圆等,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四点共圆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四点共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点共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包括相交弦定理、圆周角定理等;
(2)学会运用作图工具验证四点共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圆的方程、判断四个点是否共圆等;
(3)理解圆的相关性质,如圆心角、圆周角、弦等之间的关系。
数学活动课教案
数学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名称:求解方程游戏
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形式的研究提高对方程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时间:60分钟
材料:
- 白板和黑板笔
- 游戏卡片(包括各种方程式和解答)
- 计算器(可选)
二、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基本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方程在数学中很重要。
2. 游戏规则介绍(10分钟)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 向每个小组发放游戏卡片,并解释游戏规则:
- 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卡片上的方程,并尝试解答。
- 如果解答正确,小组得一分;如果解答错误,扣一分。
- 每个小组轮流选择并解答方程,直到所有卡片都被使用过。
- 最后,计算每个小组的得分,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3. 游戏开始(30分钟)
- 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并开始游戏。
老师可以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游戏总结(15分钟)
- 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经验和学到的东西。
- 整理并总结学生关于方程解题的思考和策略。
三、教学提示和延伸:
- 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调整游戏卡片的难度。
- 引导学生思考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数学是一种精确的艺术,它要求我们严谨和准确地表达思想,从而减少误解和歧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材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的旋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或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
2、能找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原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形纸学具准备:4张扇形张、方格纸、三角形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电脑出示一组图案,请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案美吗?生:美。
师: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呢?生:通过旋转设计成的。
师:这些图形是怎样旋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并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1、理解顺时针方向。
(1)师出示一个钟面模型。
(2)问: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旋转的呢?你能用手势比一比吗?(3)抽生比划时针转动的方向,全班一起跟着比手势。
(4)师:时针转动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
板书:顺时针方向(5)师: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
2、体会旋转900的过程,明确是绕哪个点进行旋转的。
(1)电脑出示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图a是怎样变化就得到了图b?生:图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就得到图b。
师:图a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多少度得到图b的?生:图a是以o点为中心旋转900得到图b的。
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生:图a以o点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图b。
九年级数学教案简短
教案主题:九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数学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趣味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概念讲解:介绍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定义和运算规则,并解释如何进行运算。
3.实际操作: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数学运算题目让他们动手解答,教师可以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解答。
4.综合练习:布置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算能力。
5.课堂讨论: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并指导他们正确的解题方法。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反复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一些适当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复习。
教学手段:1.导入:小游戏、趣味问题。
2.概念讲解:教师讲解、示意图、示范运算。
3.实际操作:学生个人尝试解答。
4.综合练习:个人或小组练习。
5.课堂讨论: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6.总结:教师总结归纳。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题、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拓展延伸: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学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5、数据描述。
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规划。
一堂课,40分钟,要讲好并不容易,既要保证讲透所有的知识点,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课前备课尤为重要,针对每一节内容,选择不同的讲课方式,特别是运用通俗易懂的实际用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点,所以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每一步都要考虑周到。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互动式教育。
讲课前要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对将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讲课过程中,老师步步引导,以随问的方式讲解知识点和例题,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时了解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在针对理解不透彻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做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学习,提高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九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数学教案-一节数学活动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目标: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难点及设施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
windows操作平台
几何画板
office2000等
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
hstx1.gsp
hstx2.gsp
hstx3.gsp
ymdl1.gsp
ymdl2.gsp。
操作一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单击右上角“请看动画”,再打开d:\jhhb\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0和k<0两种情况下,拖动点P沿直线移动,观察y随x怎样变化?(或双击动画2按钮,单击鼠标左键动画停止,要继续动画,再双击动画2按钮)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c:\sketch\hstx2.gsp)
操作二
1、同操作一,打开d:\jhhb\hstx2.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6、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b2-4ac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7、双击显示按钮,再双击动画按钮,观察y随x怎样变化?
8、当a=0时,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操作三
打开文件: d:\jhhb\ymdl1.gsp
圆的两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我们得到,如果把点P拖到圆外,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如果点在圆上呢?
操作四
作函数y=x2-2的图象
作图步骤:
1、击“文件”菜单中“新绘图”命令,建立新的绘图板;
2、点击“图表”菜单中的“建立坐标轴”;
3、在横坐标轴上任找一点,用“文本工具”,加上标签“C”,选中C点,单击“度量”菜单中的“坐标”命令,得度量值,C:(-2.80,0.0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
(度量值变黑)
4、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
5、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点C”的“x”值,按“确定”按纽,得Xc=-2.80 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
(度量值变黑)
6、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再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x[c]”,分别按计算器上的“∧”、“2”、“-”、“2”、“确定”按纽。
得到代数式的值:xc2-2=14.45.
7、用“选择工具”,分别选中 Xc=-2.80 xc2-2=14.45. (选取第二个对象要按键盘上的“shift”键的同时再选);
8、点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出(x,y)”,得到点“E”。
(如果看不到点E,说明
它不在当前的视窗内,此时可调整C点,使该点出现在窗口内);
9、分别选中点E和点C,点击“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得二次函数的图象。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