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

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有待于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案例一:《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师:算出一共有5只松鼠,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生:我是用加法算的。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生:这是把3只松鼠和5只松鼠合起来,要用加法。

师:那算式中的3+2=5中的3、2、5分别表示什么呢?生:3表示有3只松鼠,2表示有2只松鼠,5表示合起来一共有5只松鼠。

师:你是怎么知道3+2=5的?生1:心里想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

师继续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2:伸手指,3个再加上2个就是5个,所以3+2=5。

生3:我是想分成组成。

师评价并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

小组汇报:①想分成组成②数数③从3接着数,4、5,一共有5只此环节的教学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但前提是当学生已经知道不用的算法的基础上运用此数学学习的方法,也许是为了得到教材给定的方法多样化,为了讨论而讨论,即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如若在给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合作交流,再根据不同的结论汇报结果,这样才能使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重复已解决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想到与别人交流合作,而非在已解决问题以后进行所谓形式主义的合作交流。

案例二:《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小组合作中,不少是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在现代社会,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以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来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假设我们有一个小组,里面有四名成员,分别是小明、小红、小李和小张。

这个小组的任务是完成一份关于环保的调研报告。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需要明确分工。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分工,比如小明负责调查环保政策,小红负责调查环保意识,小李负责调查环保行动,小张负责整合报告内容。

这样一来,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可以更加专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小组成员需要经常交流,讨论各自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他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讨论、在线的聊天工具或者邮件来进行沟通。

比如,小明在调查环保政策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他可以向其他成员寻求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沟通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使得小组的工作更加高效。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时间安排。

小组成员需要明确知道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以及任务的截止时间是什么时候。

他们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将整个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制定一个时间表。

比如,小组成员可以在第一周完成调研工作,在第二周完成报告撰写,在第三周进行报告修改和完善。

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帮助小组成员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评估机制。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相互评价或者老师的评价来评估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工作。

他们可以讨论每个成员的贡献和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样的评估机制可以帮助小组成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小组的整体表现。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在当今社会,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学习方式。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来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案例背景:某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决定在课堂上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他选择了一道较难的数学题作为案例,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起来解决这道题目。

实施步骤:1. 分组: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5名成员。

在分组的过程中,老师尽量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协作,避免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2. 分配任务:老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一道数学题,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分配任务,比如有的同学擅长计算,有的同学擅长分析,有的同学擅长总结。

3. 合作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4. 展示成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需要将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展示给全班同学。

这样不仅可以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学习到不同的解题思路。

案例效果: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而且通过展示成果,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能够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完整)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完整)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完整)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案例赏析背景介绍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是一种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形式。

通过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通过赏析一个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案例,探讨其价值和效果。

活动案例赏析在这个活动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通过抽签方式确定一个研究主题,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或“物体的浮与沉”。

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他们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料等。

同时,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讲解,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科学知识。

在小组合作研究活动中,学生们相互协作,共同分工,互相研究和帮助。

他们可以进行实验观察、讨论交流、问题解决等多种研究活动,从而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每个小组在研究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但通过合作和讨论,他们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并取得进步。

效果评价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具有许多价值和效果。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与他人共同研究和合作完成任务,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与他人协作等重要的合作技能。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相比于传统的单向教学,小组合作研究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研究科学知识。

此外,小组合作研究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结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一种有益的教学形式。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完整)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完整)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完整)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案例赏析活动背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种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研究的效果。

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赏析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研究活动的效果。

案例概述在某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研究活动。

活动内容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组成小组并展开讨论,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并进行角色扮演。

案例分析该小组合作研究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充分参与、探索和合作,具体效果如下:- 学生合作互助: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互相帮助、协作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 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内容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欲望。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并进行角色扮演。

这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案例结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研究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研究效果。

通过合作互助、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研究这一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上为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希望这个案例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启示和参考。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一、案例《圆柱体侧面积》教学观察:场景观察一个能容纳四五十人的小学教室,正前方是三尺讲台,讲台上放着一个圆柱体模型;学生每两个人一张课桌,分成四组,每组有六到七张课桌,学生都面朝黑板坐,每人桌上有一个自制的圆柱体,剪刀,数学书和笔等学习用品,学生的座位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教室后大概有七张椅子,供听课老师坐。

教学行为(第一次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导入部分老师复习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在新授部分拿出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给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包上包装纸那要多大?提完问题后,学生前面两人转身和后面的两人组成四人小组,有的学生很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和汇报。

师生对话师:怎么办?生:剪曲面师:怎么剪?生:剪高;垂直剪……师:为什么剪高展开就是包装纸的面积?生:因为底面周长乘高师追问:底面周长乘高是求的什么呢?生:是曲面的面积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底面周长乘高就是曲面的面积?生:剪开是长方形。

场景观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动手剪开曲面,并展示学生的作品。

老师问学生是怎么剪的,生有讲沿高剪;有的说用尺子找,师追问怎么找?生回答垂直,沿着高剪,师用模型边剪边示范。

教学行为(第二次四人小组讨论)师拿着刚剪好的圆柱体侧面和与之相同未剪的圆柱体,先让学生观察剪开的圆柱体侧面图与未剪开的图,然后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示了一下四个问题:1、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什么?2、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什么?3、展开后长方形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什么面积?四人小组很热烈的讨论着,大概5分钟后师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对话师: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师:你能演示给大家看吗?(师指名一生演示)师:谁再来一边演示一边说呢?一生先指了指长方形的长,再指着圆柱的底面绕了一圈。

(师再次演示)师:第二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师:为什么是高呢?生:因为是沿着高剪的。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2)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2)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2)1. 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研究活动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以下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2. 案例描述在一所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决定引入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堂上的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每周一次,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指定的语文练和作业,然后一起进行讨论和分享。

老师在课堂上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并鼓励学生彼此合作、相互研究。

3. 案例分析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小组内,学生不仅可以互相讨论和分享答案,还可以互相研究和帮助。

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生们的语文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 小组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需要相互配合、协调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这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 小组合作研究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相比于传统的个人研究方式,小组合作研究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竞争和奋斗,激发了研究的兴趣和主动性。

4. 结论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实施小组合作研究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合作和研究。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和领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晓敏. (2008). 论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学刊, 3, 98-102.- [2] 陈玲玲. (2015).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研究模式的研究. 中国基础教育, 6, 55-56.以上是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对您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

幼儿园小组合作实践案例

幼儿园小组合作实践案例

幼儿园小组合作实践案例一、前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教育机构,也是他们建立社交能力和学习合作的重要环境。

小组合作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践案例,探讨幼儿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

二、实践案例在某幼儿园,老师在一次音乐活动中,安排了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他们需要一起编排一段小夜曲的舞蹈,并最终呈现给全班同学和老师。

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他们需要协商分工、制定动作并进行排练。

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鼓励。

三、深度探讨小组合作在幼儿园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小组合作,孩子们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出耐心和合作精神。

在上述实践案例中,孩子们需要相互沟通、相互配合,这对他们的心智发展和情感交流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实践案例中,小组合作的实施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老师需要明确小组任务和目标,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在小组中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小组合作的结果需要及时给予肯定,不论是成功与否,这都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四、总结回顾通过上述实践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小组合作的教学,并通过实践案例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更多的合作实践。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能力将成为他们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小组合作的教学,引导孩子们进行更多的合作实践。

六、结语通过这篇文章的深度探讨和实践案例的共享,相信读者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幼儿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小组合作的教学,培养出更多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孩子们。

在幼儿园小组合作的实践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除了学习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案例3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案例3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案例3篇篇一: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曾经迷茫过、徘徊过,也曾经步入了误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案例及反思。

1.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请学生围绕问题“文章中让你最感动的是哪里?为什么?”展开讨论。

这个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

因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

如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

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

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

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

反思: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

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

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

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2.表演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幸福在哪里》教学片段在教学《幸福在哪里》一文时,选择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八人小组内分好角色,由朗读到脱离课本。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幸福到底是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自寻找自己的有利证据,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反思: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

并且强调,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

在排演中,学生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

学生在趣味盎然、快乐无比的表演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学习自觉性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合作学习案例:假设我们的小组由四个初中生组成,我们决定一起完成一篇作文。

首先,我们通过讨论确定了作文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然后,我们分别独立完成了自己的草稿,并交换了彼此的草稿,互相进行修改和完善。

最后,我们将各自修改后的草稿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篇合作完成的作文。

反思:在这个合作学习案例中,我发现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好处。

首先,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作文的主题和大致内容,每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形成了一个共识。

这样既能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可以集思广益,得到更好的作文主题和内容。

其次,彼此交换草稿并进行修改和完善,让每个人都能从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中学习到一些新的写作技巧和思路。

有时候,自己写作时可能会有一些盲点,而其他人的修改和完善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些盲点并改进。

同时,通过修改和完善其他人的草稿,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最后,将各自修改后的草稿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篇合作完成的作文,不仅能够整合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弥补每个人的不足之处。

合作完成的作文通常具有更好的内容和高度。

然而,在合作学习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成员不积极参与或者推卸责任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角色,以及设立一个合理的奖惩机制来促进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

其次,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拥有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否则可能会出现意见不统一、冲突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及时沟通交流,寻找共同点,并通过妥协和讨论解决分歧。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和写作的效果。

但同时也需要每个成员具备自觉性、责任感、沟通和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不断地合作学习,我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幼儿园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详解与教学分析

幼儿园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详解与教学分析

幼儿园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详解与教学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们将通过详细的案例和教学分析,来深入了解幼儿园小组合作的教学实践。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揭示小组合作对幼儿园学生的学习意义和作用,以及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时的关键要点和技巧。

案例:小熊班的团队合作小熊班的老师在一次团队合作的活动中给孩子们出了一个任务:建造一个城堡。

孩子们被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任务,有的负责搬运材料,有的负责设计城堡的结构,还有的负责搭建城堡的模型。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并不直接参与孩子们的建造行动,而是站在一旁观察和指导。

在活动结束后,小熊班的每个小组都成功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城堡也建造得非常漂亮。

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彼此协助,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合作,发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分析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合作,孩子们可以相互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在合作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2. 活动设计的关键要点活动设计是团队合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需要根据孩子们的芳龄和兴趣设计合适的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达到团队合作的最佳效果。

3. 观察和引导在团队合作的活动中,老师并不是直接参与孩子们的建造行动,而是站在一旁观察和引导。

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孩子们更加自主地展开合作,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个人观点和理解团队合作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实施团队合作教学时,老师需要在活动设计和观察引导上下功夫,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合作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实录《时分的认识》教学观察:场景观察一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大教室,正前方是多媒体讲台,讲台上放着钟面、节目单。

学生每两个人一张课桌,分成四组,每组有六到七张课桌,学生都面朝黑板坐,每人桌上有一个小钟表,一张口算题,数学书和笔等学习用品,学生的座位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教室后大概有七张椅子,供听课老师坐。

教学行为(第一次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导入部分老师由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导入,复习一年级学习的时间的知识(整时和整时半的认识),在新授部分拿出小钟表,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钟面上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指针和数字外,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谈发现)。

提完问题后,学生前面两人转身和后面的两人组成四人小组,有的学生很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和汇报。

师生对话利用学具。

师:我们把相邻两个大刻度之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钟面上有多少大格?生:12大格。

师: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生: 5小格。

师追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呢?生:60小格。

师再次追问:你是怎样数的?师:在钟面上,分针走多少是一分钟?时针走多少是1时?场景观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用多媒体出示节目时刻,媒体出示8:31的钟面,请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读的。

教学行为学生交流读时刻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引导:你是怎样一眼就看出是31分的?师:那其它节目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呢?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互相合作,做“我拨你说”的小游戏,一生拨钟,一生认读时刻。

四人小组很热烈的讨论着,大概5分钟后师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场景观察通过上述观察和认识,师提出质疑:转动分针,分针走的时候时针动不动?进而讨论两者的变化关系。

教学行为师:刚才我们快速地转动分针,当分针走动的时候,时针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那时和分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现在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动手研究这个问题,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多媒体出示):组长在钟面上先任意拨出一个整时,然后让分针轻轻地、慢慢地走一圈,全体组员都要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到投影仪上展示、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3)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3)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1. 简介在现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独立学习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来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

2. 案例背景这个案例发生在一所高中的物理教室中。

该教室面对着一群有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有些学生对物理感兴趣,并且在学科方面有坚实的基础,而另一些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较差。

教师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们合作学习,并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

3. 实施过程3.1 小组组成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

教师经过调查和观察,将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均匀分布在不同小组中,以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具有相对均衡的能力。

3.2 任务分配教师安排了一个物理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

每个小组成员有不同的角色,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通过角色分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挥所长。

3.3 协作与交流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和交流。

他们分享实验中的问题和观察,协商并制定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会定期进行组内讨论,讨论实验的进展和问题,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理解实验的目标和方法。

3.4 总结与展示在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需要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他们还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通过展示,每个小组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4. 成果与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学生们通过与其他成员的合作学习,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其次,学生们可以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和激励,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成绩。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也非常积极。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10篇完美版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10篇完美版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李世民?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热闹非凡,但细细观察时我发现,每个组中会有一、两个学生主导着讨论,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要么在听,要么根本就不参与进去,而是自己看书,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

讨论停止后,老师提出那位同学起来发表一下见解?起来回答问题的也是学习潜力强、表现欲望较强的某几个学生,当学生没有回答全面时,教师为了节约时间,直接将答案说出,整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完全参与进去。

分析:这是一种所谓的包场现象,即在合作学习中,全员参与性不够,往往让小组优秀者包揽全场,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

而成绩不好、腼腆拘谨、性格内向的学生成了看客。

他们常常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参与活跃的学生中获得信息。

这样就挫伤了整个小组的学习用心性,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这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造成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只关心小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体的学习状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活动小组的划分不合理。

学习小组的编排太随意,一般是按照座位随意组成,没有充分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往往会出现单纯的优秀生组或学困生组;分工不明确,使部分学生滋长依靠心理,产生反正小组中有人去想,有人带好材料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

分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生生互动的效果。

注意一下几点:1、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人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用心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设立了小组目标,学生的努力就不再是以个人为单位了,每个人都为了小组的共同利益而全力以赴。

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是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

不仅仅每个组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且各组员之间还务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透过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也能有所进步。

初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计划与策略

初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计划与策略

初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计划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初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特点、实施计划与策略,并分享一些成功案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比传统的单独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着主动学习的角色,能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互动合作: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通过讨论、交流和相互批评促进成员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3. 提高社交技能: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培养社交技能,包括倾听、表达、协商、合作等,这些技能对于个体的发展和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4. 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内部互动、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计划与策略在初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具体的计划与策略,以下是一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参考计划与策略:1. 清晰明确的目标: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并将其明确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2. 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合理地组建小组,以保证小组内成员的协作性和互补性。

3. 设定任务和角色:根据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小组任务,并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者等,以促进小组内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幼儿园团队合作学习案例分享 幼儿园团队合作

幼儿园团队合作学习案例分享 幼儿园团队合作

学习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合作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教育理念。

团队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以下将共享一些幼儿园团队合作学习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案例一:幼儿园团队合作游戏在幼儿园团队合作游戏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游戏。

可以设计一个需要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的拼图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拼图块,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起完成一幅大的拼图。

这样的游戏既能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案例二:幼儿园团队合作手工制作在幼儿园的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手工制作任务。

可以要求幼儿园的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组装玩具。

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玩具。

这样的手工制作活动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案例三:幼儿园团队合作角色扮演在幼儿园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角色扮演任务。

可以要求幼儿园的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扮演一个故事中的角色,他们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既能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案例共享,我们可以看到团队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团队合作教育,设计一些能够促进幼儿团队合作能力发展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案例四:幼儿园团队合作绘画活动绘画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活动之一。

在团队合作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一幅大型绘画作品。

每个小组可以负责绘制作品的不同部分,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教学典型案例教学典型案例:小组合作学习概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这一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例,介绍教学的实施过程、效果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

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组建小组: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建议每个小组成员不超过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发言。

2.设计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合适的小组任务。

例如,让学生分析一篇短文的主题和结构,或者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小组作文。

3.组织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并向他们介绍任务和学习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任务的要求,并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职责。

4.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成果。

5.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共同讨论并改进自己的工作。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或交流,让学生从小组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反思。

效果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提高。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问题解决: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比较胆小或者思维较慢,不太愿意参与活动;有的学生可能过于依赖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不愿意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1.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布置教室、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善教学环境等方式,营造一个积极、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查理定律一、教学背景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具备渊博的知识,聪慧的大脑,专注的品质等素质外,合作、竞争的意识也作为其必备的要素提上了日程。

但作为培养未来一代人“合作、竞争”意识的主阵地课堂,却已经滞后了。

《新课程标准》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呼之而出,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我所在学校是上海市郊的一所寄宿制重点中学,任教的两个班级规模为50人,学生的基础整体较好,但在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别。

学校从我们上一届(2002)开始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新教材(上科版)。

这学期我们高一物理组全体老师负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活动,这个专题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尝试。

本文以《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这一课题为例,试着对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模式进行阐述。

在组织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时,建立在教师启发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三个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二、教学实录1、课前准备复习玻-马定律,掌握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预习新课《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上网搜集法国科学家查理的有关资料。

2、教学流程图情景引入:爆炸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热学现象压强与温度的定性关系DIS实验:体积一定时。

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得出查理定律以及等容图线学生小组设计实验:体积一定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学生活动:查理定理的实际应用3、小组合作片段学生小组设计实验:体积一定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给定器材:长颈烧瓶(附活塞)、大烧杯、直尺、温度计、直角玻璃管、橡皮管、铁架台(附试管夹)、红墨水、冷(热)水。

教师启发提问:1如何连接实验装置, ?2为保证气体体积一定,实验中应注意些什么, ?(活塞塞紧;上下移动A管使得B管中液面回到原来的位置) 3该实验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读数;气体温度不均匀)4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如何设计表格), ?5有没有其他办法,不用通过上下移动A管而使得B管中的液面回到原来的位置, ?(往B管中继续注入红墨水)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画出实验装置图: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方案:师生共同评价方案:4、分析:1选题 ?恰当的学习内容、健全的小组和有效的指导,是合作学习的三个要素,其中恰当的学习内容是教师首先面临的选择。

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要遵循下面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某些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可让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而某些较复杂、综合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时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二是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如果要解决的问题答案非常明显,而且是唯一的,那就没必要合作讨论了。

而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看法出现不同意见后,教师可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讨论争议,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三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

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

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另外,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也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按照所提供的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考虑的方面较多,包括方案的可行性是否大,因此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才能较圆满地解决该问题,2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合作学习,都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一旦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可以说,没有独立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合作。

因为,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以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的做法是在小组合作前,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做一做、想一想,或者把想法写一写,把图画一画,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其他人倾听,经过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3营造互动气氛 ?当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该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教师该做的,不是等待、观望,而是对各个小组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当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而不是流于形式。

在本次讨论中,我在班级里巡视过程中,当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我耐心地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我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出现浅层次、表面化的现象时,我及时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得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入;当有的小组提前完成任务开始讨论其他的话题,我马上走过去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并且给他们提出新的任务,如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自由活动,前提是不影响他人;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出现火花闪现时,我也给予了及时的肯定。

4评价小组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时,教师一方面要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宗旨,兼顾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

个人的发言将代表小组,个人的成败将与小组息息相关,以增强集体荣誉感,促使其在今后的小组合作中全力以赴。

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结论,教师要作出妥善的处理,切不可凭个人感觉“决定一切”,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与讨论与探索。

5、反思自从开展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以来,组内很多老师在课堂中能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了习惯。

这是可喜的现象,说明新的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走进了课堂。

但一经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隐藏在其后的问题:1在此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而不是趋于单一的小组讨论,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该延伸到课外。

2如今的高中学生普遍缺乏的是善意的、发自本性的合作与帮助,显现的更多的却是?狭隘的“独立学习”。

作为引导他们的教师,是否能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积极思考,积极总结摸索出更更适合我们学生心理特征,也更加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的方向。

注意事项:在课程改革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有的教师很自豪地说:“我每节课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许多教师在评课时已经把有没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准之一。

这说明,新的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走进了课堂。

恰当的学习内容、健全的小组和有效的指导,是合作学习的三个要素,其中恰一、当的学习内容是教师首先面临的选择。

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适宜合作学习呢,一是某些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可让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而某些较复杂、综合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时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二是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如果要解决的问题答案非常明显,而且是唯一的,那就没必要合作讨论了。

而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看法出现不同意见后,教师可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讨论争议,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三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

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

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另外,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也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

二、当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学生讨论。

这样,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匆忙展开讨论,一方面使得一些学生因思考不够成熟,而导致讨论流于肤浅。

而另一方面那些思维迟疑、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要么只能默默无语、充当听客;要么只能坐享其成、人云亦云,助长了他们的惰性和依赖性。

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不了疑难,而且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

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合作学习,都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一旦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可以说,没有独立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合作。

因为,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以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究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办法是在小组合作前,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做一做、想一想,或者把想法写一写,然后再到小组交流,其他人倾听,经过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当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该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教师该做的,不是等待、观望,而是对各个小组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当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并且不流于形式;当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出现浅层次、表面化的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启发,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得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入;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再组织他们开展些备用活动,如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自由活动,前提是不影响他人;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出现火花闪现时,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并给予及时的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