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十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题。

1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2.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退耕还湖 D.修建水库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据此回答3-4题。

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A. 产生药材,调蓄洪水B. 产生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4. 保护若尔盖湿地的措施是( )A.挖沟排水,疏开沼泽B. 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封闭管理C.修建水库,发展水电D. 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6.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④营造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9~10题:9.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乙地和丙地10.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极地气候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试题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试题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答案:(1)内蒙古过度垦殖、放牧,植被破坏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放牧,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
(2) “三北”防护林
(3)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靠近沙源地,植被稀少
(4)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南方地区降水较多
(5)地表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的破坏
17.答案详解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2分)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
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4分)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2分)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2分)起垄种植
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4分)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
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

(4分)
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4分)18.(1)中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南北海拔较低;北麓较缓,南麓较陡;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
(2)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黑海的调节作用;主要受暖湿西风影响;海拔较低
(3)径流量大;流速快;汛期出现在冬季;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单项选择题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下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据此回答1~2题。

)( 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④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③旱涝灾害①水资源短缺.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A)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④上游拦截河水③过度放牧①过度用水②乱砍滥伐.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A 题,民勤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所12.C【解析】第 1.D水土流失现象很以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因降水少,几乎没有涝灾,题,读材料可知: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使绿洲消失;上游地少。

第2 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下游缺水,绿洲消失。

处于衰落期。

内蒙古包头白处于成熟期,12%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 3~4题。

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简图,读图,完成) .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3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 B.扩大稀土产量,增加出口量 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 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4.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A 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 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对废矿业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D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解析】第34.B.3A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要引进人才和技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扩大产量;该段黄河还未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

2020版高考地理导航大精练:第十八章 第5讲 生态环境保护

2020版高考地理导航大精练:第十八章 第5讲 生态环境保护

第5讲生态环境保护测控导航考点题号生态问题及形成原因1、3、5、6、7、10、11、12 生态保护2、4、8、9、12、13、14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黔西南某地区景观图,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读图,回答1~2题:1.形成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是()A.地势平坦,土壤酸化B.雨水丰沛而集中C.不合理的耕作方式D.岩石坚硬,不易破碎2.为治理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大面积建设薪炭林,增加农村生活能源来源B.以盐碱地治理为核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C.提高植被覆盖率,大面积种植经济林木D.实行封山造林、退耕还林,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解析:1.B 2.D第1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多高原山地,A项错误。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分布有丰富的石灰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降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B项正确,D项错误。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属于人为原因,C项错误。

第2题,石漠化地区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应营造乔木林群落,提高区域森林水土保持能力,防止石漠化的加剧,A项错误。

以盐碱地治理为核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重石漠化现象,B项错误。

对部分山地实施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对植被的破坏,C项错误。

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D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省区图。

读图,回答3~4题:3.下列不同地区及其生态问题的组合,不正确的是()A.C地区——荒漠化B.B地区——水土流失C.D地区——盐碱化D.A地区——石漠化4.目前治理C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B.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C.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D.跨流域调水,大力扩大棉花种植面积解析:3.C 4.D第3题,图中C地区位于我国西北,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A项正确;B位于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B项正确;D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不会出现盐碱化问题,C项错误;A位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易出现石漠化问题,D项正确。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图1岛屿南北部气候差异巨大,图2为该岛北部地区传统的民居草皮屋。

完成1~2题。

图1图21、推测该岛南部的气候特征( )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暖热干旱2、人们最初在屋顶上种植草皮的主要目的是( )A.美化居住环境B.削弱太阳辐射C.减轻屋顶压力D.加强御寒保暖解析第1题,冰岛南部纬度相对低,且受中纬西风带和沿岸暖流的影响,气温相对较高,降水丰富均匀,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2题,民居是当地居民为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设计的适宜居住的建筑物。

冰岛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低,白天短,冬季气温较低。

御寒保暖是主要的考虑方面,D正确。

答案 1.A 2.D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

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

据此完成3~5题。

3、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A.基础设施好B.人工成本低C.本地市场大D.获取信息快4、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 )A.工人素质高B.融资能力强C.适应能力强D.研发能力强5、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 )A.打造自主品牌B.快速更新产品C.增强售后服务D.符合国际标准解析以我国企业非洲投资为情境,试题的命制体现了素养立意,如区域认知中的区域对比分析,第4题,对比我国与卢旺达,两国影响服装企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服装厂为劳力指向型产业),第5题,对比民营中小企业与国营大中型企业。

第6题,体现了区域认知中的区域发展状况,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就需要打造自主品牌(结合关键信息“80%出口欧美国家”,可知我国民营企业产品符合国际标准),才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项选择题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黑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A. 黑河属于内流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 图中乙处最有可能形成冲积扇,丙处可能有大面积沙丘分布C. 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D. 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森林破坏严重2. 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

B. 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

C. 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

D. 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1. C 2. D【解析】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1题详解】根据题干和图示内容可以知道,黑河属于内流河,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答案A错误,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的地方,甲处最容易形成冲积扇,图中乙处出山口较远,不可能形成冲积扇,故答案B错误,从中游向下游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幅增加,沙质土壤,水分下渗增加,所以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答案C正确,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而森林破坏属于人类活动,故答案D错误。

所以选C。

【2题详解】黑河流域为干旱的荒漠地区,由于人为破坏植被,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同区域应该结合当地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采取合理措施,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减少水资源的用量,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努力保护植被,河流径流量较少,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大兴水利设施”不合适,应适当建设,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D。

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模拟精选题一、选择题(2016·陕西西安长安区一模)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据此,回答1~2题。

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2016·课标区高考信息卷)读下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判断,为保障种植业生产而改善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4.图中地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A.防洪B.发电C.养殖D.防治水土流失(2016·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监测)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

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A.①B.②C.③D.④6.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主要分布于()A.河流上游地区B.山麓地带C.冲积扇D.河流出山口7.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B.冬季风势力增强C.绿洲地带水源枯竭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2016·四川成都二诊)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等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读图回答8~9题。

8.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A.林地、耕地、草地B.耕地、林地、草地C.耕地、草地、林地D.草地、耕地、林地9.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势平坦开阔B.山地面积广大C.河流少水量小D.气候温暖湿润(2016·福建厦门一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1~3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但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并没有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有利于减少河水含沙量,故B项正确;降水量一般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不会增加,故C项错误;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有利于减少河流径流量,故D项错误。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读表可知,前4次降水均没有产生洪峰。

受前4次降水的影响,雨水下渗量大,地下水水位升高,第5次降水下渗量少;根据表格数据推测,第5次降水强度大,因而汇流速度快,形成洪峰。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 D解析河流含沙量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泥沙来源于流域内的汇水区,河床和沟谷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排除A、B两项;该地植被覆盖率上升,裸露坡面少,排除C项;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前5次降水时,坡面径流携带的泥沙并没有大量进入河流,而是被植被束缚在坡面,植被覆盖的坡面泥沙越来越多,泥沙集聚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其保持水土的能力,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故D项正确。

秋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秋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秋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读森林的掩盖率和外表土流失水平的关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A.防风固沙B.坚持水土C.污染空气D.平衡大气成分2.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反的是A.城市园林B.西北地域的防护林带C.长江下游的防护林带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答案】1.B 2.C位于西北亚赤道地域的苏门答腊岛散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临时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构成厚厚的泥炭层。

近年来,外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燃烧林地,以便扩展油棕的种植面积。

但在添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添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以下图区分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3—5题。

3.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域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气候平和湿润B.地形平整开阔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沉4.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添加外地的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C.地表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5.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添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缘由是A.森林蒸腾耗水量清楚添加B.棕榈油少量转化为温室气体C.土壤无机质分解速度加快D.林场需求少量运用化石动力【答案】3.B 4.D 5.C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无机物、动摇剂等物质充沛混合后,经过放射机按设计厚度平均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到达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

以下图为停止了绿化的边坡。

据此回答6—8题。

6.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拟,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清楚的优势是A.防治滑坡B.恢复植被C.美化环境D.本钱昂贵7.适宜边坡绿化客土法的植物特征有①植株矮小②根系兴旺③性喜温凉④生长迅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南方地域边坡喷播草种后,需在上方掩盖无纺布,主要目的是A.加大昼夜温差B.增加土壤板结C.防止雨水冲刷D.添加水分下渗【答案】6.B 7.D 8.C刚果〔金〕位于赤道左近,人口超越7100万,热带雨林资源丰厚,有〝非洲木材之国〞之称。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解答:
(1)高寒缺氧物种稀少(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生活能源缺乏过度放牧(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加强鼠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17.(1)植树种草;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缓水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2)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的发展,农业发达;煤炭资源以及地热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有高速公路以及陇海-兰新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有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带和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境内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国家政策的支持。

(3)季风气候且大陆性较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节降水少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有春旱;夏季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易出现涝灾;冬季有寒潮与春季有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地处秦岭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夏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8.答案详解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2020版高考地理第二部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检测

2020版高考地理第二部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检测

[专题达标检测]一、选择题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宁夏是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图中Q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A.土地沙化B.土壤盐碱化C.水土流失D.石漠化2.R地治沙措施中,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B.截留水分,降低沙层含水量C.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D.方格定位,便于栽树整齐解析:1.B 2.A第1题,图中Q地位于宁夏平原,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因此Q 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盐碱化。

选B。

第2题,R地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外还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选A。

第三方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研究院发布2016中国“氧吧城市”排行榜,“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4.影响入榜“氧吧城市”因素有()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②市域森林覆盖率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④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⑤市域经济总量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解析:3.B 4.C第3题,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所以B正确。

第4题,“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影响入榜“氧吧城市”因素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市域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所以C正确。

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宜在海滩潮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

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

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

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

读图完成5~7题。

5.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泥沙淤积B.形成沿海草滩C.增加植株密度D.保护海岸滩地6.引种后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并成为优势植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互花米草植株高密B.东滩生长条件优越C.东滩沙性土质肥沃D.互花米草耐盐耐淹7.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对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A.潮间带植被增加B.东滩面积不断扩大C.生物多样性减少D.海浪侵蚀海滩减弱解析:5.D 6.B7.C第5题,在海滩潮间带种植互花米草,会使此处的水流速度减慢,促进泥沙淤积;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可增加植株密度,形成沿海草滩,主要目的是保护海岸滩地。

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读下图“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图中沙漠形成主导缘由相同的地区是( )①阿拉伯半岛的沙漠②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④塔里木盆地沙漠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图示季节,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区域地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③②②河段正值丰水期A.①→①③②③河段水量削减B.②→①③②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C.③→①③②⑤河段森林茂密D.④→答案:1.A; 2.C解析:1.读图,依据经纬度可以推断,图示区是尼日利亚,沙漠位于北部,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限制形成的。

阿拉伯半岛的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都是受副热带高压带限制形成,①、③对。

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是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②错。

塔里木盆地沙漠是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形成的,④错。

A对。

B、C、D错。

2.依据图中的风向分析,此时北半球应是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形成的图示的西南风。

风来自海洋 ,携带水汽多,给沿岸地区带来较多降水。

①→②河段正值丰水期,A正确。

②→③河段流经沙漠区,蒸发、下渗水量多,又缺少水源补给,所以水量削减,B正确。

③→④河段此时是雨季,沿岸草木茂密,C不正确。

④→⑤河段是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密,D正确。

所以选C。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

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3-5题。

3.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4.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5.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实行的措施是(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C; 4.B; 5.B解析:3.图中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等学问,可推断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

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

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1-3题。

1. 荒漠化的实质是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2.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3.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①干旱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③过度放牧④气候异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年来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A.气温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和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5.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6.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7~8题7.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C.甲海洋比乙广阔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8.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A.钢铁和造船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9~11题。

9.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总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该自然带在A地区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A.沿岸暖流经过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C.西南信风影响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11.目前,图示自然带植被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这导致的后果是( )A.自然灾害减少B.全球降水增加C.雪线高度上升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

2020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

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

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

左图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右图示意灌丛沙堆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和光照 B.地形和降水C.热量和水分 D.土壤和水分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 )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B.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D.无植被区答案:1.C 2.D 3.A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植被的变化体现了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因此影响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

第2题,图中无植被区分布的位置:山麓地带,绿洲上部,这些区域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植被根系无法获得足够水分,故形成无植被区。

第3题,图中农田位于绿洲东部,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因此会导致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的荒漠化加剧。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集中表现的地带。

下图为“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的界限和幅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图示农耕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B.水分C.地形D.土壤5.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会导致( )A.河套平原水土流失加剧B.长城西北草地面积扩大C.河套平原土地盐碱化加重D.长城东南森林面积增加答案:4.B 5.C解析:第4题,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农耕推进幅度最大的地区为有黄河水源可供灌溉的河套平原,而推进幅度小的区域位于鄂尔多斯地区的干旱且缺少水源的地区。

所以可以推断出:影响图示农耕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北京市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八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北京市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八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二 荒漠化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 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5山东文综,5,4分)“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3.(2013重庆文综,11,4分)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 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正确理解坡度与 单位面积产沙量之间的关系是关键。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坡度越大,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大, 由此判断A项正确。 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用实际应用来考查,体现地理的实用性。坡度在25°—40°之间与单位面积 产沙量关系理解难度较大。注意一般性规律,即在坡度较小时,坡度越大,单位面积产沙量也越 大,可得出正确结论。
4.(2014课标Ⅰ,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 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2.(2015山东文综,6,4分)“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D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课件:微专题十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课件:微专题十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 程措施构筑防护体

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 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 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 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开发新能源
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 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 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雪山连绵,撒哈拉地区是干旱的热带沙漠 地区,水土流失都不严重,B、C 错误;东西伯利亚山地植被 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D 错误。第(3)题,坡度越陡的地 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树网,即缩小间距, B、D 错误;图乙模式是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苗一定距离对应 种植 2 棵以上树苗,此树苗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苗 相交,更能减弱水土流失,大型沟壑在沟底需要种植更多的植 被,故选择图乙模式,A 错误;故选 C。 答案:(1)D (2)A (3)C
[微点拨]
新时代将生态文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荒漠化面积巨
大,对荒漠化防治的考查愈来愈热。其考查方式主要以某区域
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文材料呈现荒漠化问题,考查其成因
和解决措施。因此,在备考复习时,大家应运用综合思维全面
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立足于可持续发展,针对原因提
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3.(2019·山西临汾模拟)下图为我国浑源县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 图。读图完成(1)~(3)题。
(1)当前该县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土地沙漠化
C.湿地破坏
D.水土流失
(2)导致该县东南部这一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主
要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过关检测(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鄂尔多斯高原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

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下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

据此完成1~3题。

1.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2.据材料可知()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蒿强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3.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避开天然降水B.减弱气温变化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解析:1.C 2.B 3.A第1题,由材料中“原本平坦的荒漠”排除A项;由“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排除B项;由“荒漠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可推知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排除D项;由材料可推知“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是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

答案选C。

第2题,据图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的竞争系数较低,由材料“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较强。

答案选B。

第3题,人为设置了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蒿和羊柴的竞争强度,故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天然降水对实验的干扰。

答案选A。

(2019·三明模拟)谷坊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

据此结合图,完成4~5题。

4.谷坊的修建可使()①河流含沙量减少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④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修建谷坊的地区()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地形平坦,人口稠密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解析:4.B 5.D第4题,谷坊的修建,拦截泥沙,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同时也可以降低流速,下蚀作用减弱,下游山洪危害减轻,对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影响不大,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故选B。

第5题,沟道内需要拦截泥沙,河流流量较大,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不存在沙漠,A错误;修建谷坊的地区主要是在山区沟道内,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易侵蚀的地区,B、C错误;因地处河谷地区,气温高,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D 正确。

(2019·郑州模拟)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

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

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6~8题。

6.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7.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C.地表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8.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解析:6.B7.D8.C第6题,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故B正确。

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A错误。

资料显示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需要排干水分,因此,土壤水分充足不属于有利自然条件,故C 错误。

泥炭易于燃烧,焚烧林地时泥炭层会随之一起燃烧,因此泥炭土层深厚不属于改造成油棕林的有利条件,故D错误。

第7题,图片显示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故D正确。

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故A、B、C错误。

第8题,材料显示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而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后,土壤暴露于空气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故C正确。

森林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影响;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而不是燃烧;林场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化石能源有限,不会造成温室气体大量增加,故A、B、D错误。

(2019·福州模拟)钱塘江位于长江干流以南,含沙量小,仅为长江的35%。

近5 000年来,钱塘江河口(下图)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延伸。

1950年以来,人们在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

据此完成9~11题。

9.钱塘江河口泥沙的主要来源是()A.钱塘江流域B.曹娥江流域C.长江口海域D.河岸与河床10.下列月份中,钱塘江河口径流与潮流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最明显的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11.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规模的扩大,将()A.降低河口水体盐度B.增强径流对南岸的破坏C.减缓岸线向外推移D.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解析:9.C10.B11.D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钱塘江含沙量小,曹娥江支流较小,泥沙来源也较小,而5 000年来,钱塘江河口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洋延伸,结合图示,长江口海域的泥沙在洋流的作用下,自北向南将泥沙带到钱塘江口堆积,C正确。

第10题,当河流作用大于海流作用时,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且河流作用越强,偏移方向越明显。

根据我国雨带移动的规律,6月份左右位于长江流域,此时降水量最多,河流的径流量最大,河流的作用最强,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的方向越明显,B正确。

第11题,大规模围垦滩涂,会导致河口地区湿地面积减少,导致盐度增加,A错;将会减少径流对南岸的破坏和加速岸线向外推移,B、C错误;有利于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D正确。

二、非选择题12.(2019·福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新疆天山以南的沙雅县(下图)由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塔里木河谷平原和80%的沙漠三部分组成。

流经该县的塔里木河床低浅,受汛期洪水满溢影响,沿岸地区湖泊星罗棋布,保存有世界最大、最完好的胡杨林群落。

近几十年来,该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在塔里木河干流修筑防洪大堤,导致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部分胡杨林斑块严重退化。

研究表明,胡杨林与地下水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埋藏深度在2~4 m,矿化度在1~3 g/L 时最适合胡杨林生长。

(1)与渭干河冲积扇平原相比,分析塔里木河谷平原胡杨林广布的原因。

(2)简述沙雅县胡杨林群落的经济功能。

(3)分析近几十年来,该县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4)当地胡杨林群落是由乔—灌—草组成的群落。

指出胡杨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胡杨林生长的区位因素可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人类活动等方面来回答。

第(2)题,胡杨林群落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绿洲农业、畜牧业的影响及林木的开发和旅游业上。

第(3)题,沙雅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胡杨面积减小、碎片化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人类的乱砍滥伐和工程建设,人口增加导致盲目开荒和过度放牧,农田灌溉使林木水分补给减少。

第(4)题,乔—灌—草组成的群落中,草本植物对水的需求最明显。

由以上分析可知,地下水位下降是胡杨林群落退化的主要原因;草本根系分布较浅,最易出现缺水死亡,故最先消失的是草本植物。

答案:(1)地势较低洼,且受塔里木河河水易泛滥和渭干河汇集的影响,地下水埋藏较浅;(城镇分布较少)人类活动少,对胡杨林破坏较少。

(2)有效阻止风沙,保证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下草本适合发展畜牧业;胡杨的树干、枝、叶等可作为木材、工业原料和燃料;具有文化、科研、美学等价值,可发展旅游业。

(3)该县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导致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防洪大堤的建设减少了塔里木河两岸洪泛区水源的补给,加剧胡杨林区地下水位下降。

(4)草本。

原因:地下水位下降是胡杨林群落退化的主要原因;草本根系分布较浅,最易出现缺水死亡。

13.(2019·延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内蒙古地区草地退化现象十分普遍和严峻,退化的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小,植被群落种类成分发生变化,地上地下生物量下降。

其中,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人为干扰因素之一。

材料二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区植物多样性受放牧强度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特点,下图为该草原区草原植被多样性随放牧强度的变化特点。

材料三积雪厚度对返青期牧草的生长速度存在着明显的影响,下图为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积雪区牧草生产速度的差异。

(1)分析内蒙古草原分布区过度放牧对当地土壤环境的影响。

(2)说出放牧强度的变化对锡林郭勒草原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推测原因。

(3)比较积雪厚度对返青期锡林郭勒牧草生长速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过度放牧直接导致的是植被破坏和土壤的板结,植被破坏进而导致土质和土壤结构的变化。

对植被的影响是过度啃食引发草原植被破坏;过度践踏使土壤变硬,毛细管现象增强导致表面蒸发增强;土壤中的有机质、孔隙度等变化;加速土壤侵蚀、盐碱化和土地沙化,土壤向干旱环境演变,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荒漠化。

第(2)题,读图根据坐标图中曲线的变化可知草原植物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少,中等放牧压力下植物多样性最高,过度放牧压力下多样性最低。

人类活动强度不同对植被的影响不同,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第(3)题,读图分析重要的节点是回答此类题的关键。

积雪厚度不同返青期锡林郭勒牧草生长速度不同,结合材料三的图分析回答。

答案:(1)过度啃食引发草原植被破坏;过度践踏使土壤变硬,表面蒸发增强(毛细管现象增强);土层结构变化(有机质、孔隙度等变化);加速土壤侵蚀、盐碱化和土地沙化,土壤向干旱环境演变。

(能答出3点即可)(2)草原植物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少,中等放牧压力下植物多样性最高,过度放牧压力下多样性最低。

原因:轻度放牧压力下,外力干扰对植物群落影响较小,少数种群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优势,抑制了其他物种的生存;中度放牧压力下,家畜的对草地的适度践踏和啃食抑制了优势种群的生长,植物多样性增加;重度和过度放牧压力下,植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植被生长,导致植物多样性低。

(3)影响:返青期前期(4月7日~4月26日)10 cm积雪区生长速度快于裸地和50 cm积雪区;返青期后期(4月26日~5月5日) 50 cm积雪区生长速度快于10 cm积雪区和裸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