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量关系-例题习题及答案解析
数量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1.某天办公桌上台历显示的是一周前的日期,将台历的日期翻到今天,正好所翻页的日期加起来是168,那么今天是几号:A.20B.21C.27D.282.某单位向希望工程捐款,其中部门领导每人捐50元,普通员工每人捐20元,某部门所有人员共捐款320元。
已知该部门总人数超过10人,问该部门可能有几名部门领导:A.1B.2C.3D.43.箱子中有编号1~10的10个小球,每次从中抽出一个记下编号后放回,如果重复3次,则3次记下的小球编号乘积是5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A.43.2%B.48.8%C.51.2%D.56.8%4. 2台大型收割机和4台小型收割机在一天内可收完全部小麦的3/10,8台大型收割机和10台小型收割机在一天内可收完全部小麦,如果单独用大型收割机和单独用小型收割机进行比较,要在一天内收完小麦,小型收割机要比大型收割机多用多少台:A.8B.10C.18D.205.加油站有150吨汽油和102吨柴油,每天销售12吨汽油和7吨柴油。
问多少天后,剩下的柴油是剩下的汽油的3倍:A.9B.10C.11D.126.服装店买进一批童装,按每套获利50%定价卖出这批童装的80%后,按定价的八折将剩下的童装全部卖出,总利润比预期减少了390元,问服装店买进这批童装总共花了多少元:A.5500B.6000C.6500D.70007.某人要从A市经B市到C市,从A市到B市的列车从早上8点起每30分钟一班,全程行驶一小时;从B市到C市的列车从早上9点起每40分钟一班,全程行驶1小时30分钟;在B市火车站换乘需用时15分钟。
如果想在出发当天中午12点前到达C市,问他有几种不同的乘车方式:A.3B.2C.5D.48.某单位举办围棋联赛,所有选手的排名都没有出现并列名次。
小周发现除自己以外,其他所有人排名数字之和正好是70。
问小周排名第几:A.7B.8C.9D.109.甲、乙、丙三人匀速行驶在某条道路上。
某一时刻时,丙在甲之前,而乙刚好在甲、丙两人的正中间。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精选习题
【例题2】黑色、黄色、白色的筷子各10根摆放在一起,黑暗中想从这些筷子中取出颜色不同的两双筷子,至少要拿出多少根?D.11
【例题3】11338×25593的值为:
A.290133434 B.290173434
C.290163434 D.290153434
【例题4】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以均匀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离A地6千米,继续前进,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得x=18,即乙单独完成校对需要18天,正确答案为D。
2.解析:B。最不利的情况是,取出了10根颜色相同的筷子,又从剩下的两种颜色的筷子中各取了1根,现在再任取1根,就能保证至少有两双不同颜色的筷子。即10+1+1+1=13(根)。故本题答案为B。
3. 解析:B。由于25593为3的倍数,故最后的结果一定能够被3整除,分析选项,只有B符合。
4. 解析:D。设A,B两地相距为y千米,6/(y-6)=(y-6+3)/(6+y-3),解得y=15。
5. 解析:C。将这20个数字分别为如下3组:(1,14),(2,15),(3,16),…,(7,20),8,9,10,11,12,13,考虑最差的情况,取出14个数字至少有2个数字在同一组,则它们之差为13。
A.10 B.12 C.18 D.15
【例题5】有20位运动员参加长跑,他们的参赛号码分别是1,2,3,……,20,至少要从中选出多少个参赛号码,才能保证至少有两个号码的差是13的倍数?
A.12 B.15 C.14 D.13
【例题1】校对一份书稿,编辑甲每天的工作效率等于编辑乙、丙每天工作效率之和,丙的工作效率相当于甲、乙每天工作效率之和的1/5。如果三人一起校对只需6天就可完成。现在如果让乙一人单独校对这份书稿,则需要( )天才能完成。
数量关系八种必考题型讲解
数量关系分类型讲解--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1】2,5,8,()A 10B 11C 12D 13【解答】从上题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例题2】3,4,6,9,(),18A 11B 12C 13D 14【解答】答案为C。
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
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
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
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3】3,9,27,81()A 243B 342C 433D 135【解答】答案为A。
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
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3,故括号内的数字应填243。
【例题4】8,8,12,24,60,()A 90B 120C 180D 240【解答】答案为C。
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
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 5,2,2 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60×3=180。
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
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
该题是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
【例题5】8,14,26,50,()A 76B 98C 100D 104【解答】答案为B。
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倍减2之后得到后一项。
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50×2-2=98。
六年级常用数量关系练习题
六年级常用数量关系练习题1. 某班有35个学生,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3/5,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解析:男生人数 = 35 × 3/5 = 21人,女生人数 = 35 - 21 = 14人,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 14/35 = 2/5。
2. 一架飞机上有120个乘客,其中男性和女性乘客人数的比例为3:5,男性乘客有几个?解析:男性乘客人数 = 120 / (3+5) × 3 = 45个。
3.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中,长和宽的比是3:4,如果长为6米,那么宽是几米?解析:设宽为x米,则3/4 = 6/x,交叉相乘得 3x = 4 × 6,解得 x =8米。
4. 甲、乙两人进行100米赛跑。
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如果甲用的时间是20秒,那么乙用的时间是几秒?解析: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所以乙用的时间是甲的速度的4倍。
乙用的时间 = 20秒 × 4 = 80秒。
5. 某商场原价100元的衣服现在打8折出售,打折后的售价是多少?解析:打8折相当于打0.8折,打折后的售价 = 100元 × 0.8 = 80元。
6. 一辆自行车从A地到B地需要2个小时,从B地到A地需要3个小时,求自行车以何种速度从A地到B地行驶?解析:设自行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x km/h,则自行车从B地到A地的速度为x × 3/2 km/h。
根据题意,两个速度相同,得到方程 x= x × 3/2,解得 x = 0,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题目中的信息有误,无法得到自行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7. 一辆汽车前进了100km,然后又后退了40km,最后再前进60km。
汽车最后停在离起点多少公里处?解析:100km - 40km + 60km = 120km。
汽车最后停在离起点120公里处。
8. 甲、乙两人共有120支铅笔,其中甲有乙的2/3,乙有几支铅笔?解析:甲有铅笔的数目 = 120 × 2/5 = 48支。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1、数字推理题型及讲解(1)数字推理的题目就是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一个作为答案.按照数字排列的规律, 数字推理题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奇、偶:题目中各个数都是奇数或偶数,或间隔全是奇数或偶数:1、全是奇数:例题:1 5 3 7 ()A .2 B.8 C.9 D.12解析:答案是C ,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奇数,而答案中只有答案C是奇数2、全是偶数:例题:2 6 4 8 ()A. 1B. 3C. 5D. 10解析:答案是D ,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偶数,只有答案D是偶数。
3、奇、偶相间例题:2 13 4 17 6 ()A.8B. 10C. 19D. 12解析:整个数列奇偶相间,偶数后面应该是奇数,答案是C练习:2,1,4,3,(),5 99年考题二、排序:题目中的间隔的数字之间有排序规律1、例题:34,21,35,20,36()A.19B.18C.17D.16解析:数列中34,35,36为顺序,21,20为逆序,因此,答案为A。
三、加法:题目中的数字通过相加寻找规律1、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例题:4,5,(),14,23,37A.6B.7C.8D.9注意: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这个方法可以用到任何题型;解析:4+5=9 5+9=14 9+14=23 14+23=37,因此,答案为D;练习:6,9,(),24,39 // 1,0,1,1,2,3,5,()2、前两数相加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例题:22,35,56,90,()99年考题A.162 B.156 C.148 D.145解析: 22+35-1=56 35+56-1=90 56+90-1=145,答案为D四、减法:题目中的数字通过相减,寻找减得的差值之间的规律1、前两个数的差等于第三个数:例题:6,3,3,(),3,-3A.0B.1C.2D.3答案是A解析:6-3=3 3-3=0 3-0=3 0-3=-3提醒您别忘了:“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2、等差数列:例题:5,10,15,( )A. 16B.20C.25D.30答案是B.解析:通过相减发现:相邻的数之间的差都是5,典型等差数列;3、二级等差:相减的差值之间是等差数列例题:115,110,106,103,()A.102B.101C.100D.99 答案是B解析:邻数之间的差值为5、4、3、(2),等差数列,差值为1103-2=101练习:8,8,6,2,()// 1,3,7,13,21,31,()4、二级等比:相减的差是等比数列例题:0,3,9,21,45, ( )相邻的数的差为3,6,12,24,48,答案为93例题:-2,-1,1,5,( ),29 ---99年考题解析:-1-(-2)=1 ,1-(-1)=2,5-1=4,13-5=8,29-13=16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的差值为:1,2,4, 8,16,所以答案是135、相减的差为完全平方或开方或其他规律例题:1,5,14,30,55,()相邻的数的差为4,9,16,25,则答案为55+36=916、相隔数相减呈上述规律:例题:53,48,50,45,47A.38B.42C.46D.51解析:53-50=3 50-47=3 48-45=345-3=42 答案为B注意:“相隔”可以在任何题型中出现五、乘法:1、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例题:1,2,2,4,8,32,( )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答案是256 2、前一个数乘以一个数加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n1×m+a=n2例题:6,14,30,62,( )A.85B.92C.126D.250解析:6×2+2=14 14×2+2=30 30×2+2=62 62×2+2=126,答案为C练习:28,54,106,210,()3、两数相乘的积呈现规律:等差,等比,平方,...例题:3/2,2/3,3/4,1/3,3/8 ()(99年海关考题)A. 1/6B.2/9C.4/3D.4/9解析:3/2×2/3=1 2/3×3/4=1/2 3/4×1/3=1/4 1/3×3/8=1/83/8×?=1/16 答案是A六、除法:1、两数相除等于第三数2、两数相除的商呈现规律:顺序,等差,等比,平方,...七、平方:1、完全平方数列:正序:4,9,16,25逆序:100,81,64,49,36间序:1,1,2,4,3,9,4,(16)2、前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个数。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各类题型汇总
例2: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所给条件多出两个字变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虽然只多出了至少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就有所不同。
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表示的是参加两种考试和参加三种考试的人数之和,即文氏图中两层和三层之和,所以减去46后,两层减了一次,三层也减了一次,因此三层只需再减一次就够了。
所以列示就应该是63+89+47-46-1×24+15=144,选B。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中公解析】此题将“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条件改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两个圆相交的区域,每一个相交的区域都包含一遍三层的区域。
所以它们加起来的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以及三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加上三层的一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4+15=,选D。
例4: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数量关系49个问题解析
一.页码问题对多少页出现多少1或2的公式如果是X千里找几,公式是1000+X00*3 如果是X百里找几,就是100+X0*2,X有多少个0 就*多少。
依次类推!请注意,要找的数一定要小于X ,如果大于X就不要加100 0或者100一类的了,比如,7000页中有多少3 就是1000+700*3=3100(个)20000页中有多少6就是2000*4=8000 (个)友情提示,如3000页中有多少3,就是300*3+1=901,请不要把3000的3忘了二,握手问题N个人彼此握手,则总握手数S=N×(N-1)/2例题:某个班的同学体育课上玩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圈,每个人都不能跟相邻的2个人握手,整个游戏一共握手152次,请问这个班的同学有( )人A、16B、17C、18D、19【解析】此题看上去是一个排列组合题,但是却是使用的多边形对角线的原理在解决此题。
按照排列组合假设总数为X人则Cx取3=152 但是在计算X时却是相当的麻烦。
我们仔细来分析该题目。
以某个人为研究对象。
则这个人需要握x-3次手。
每个人都是这样。
则总共握了x*(x-3)次手。
但是每2个人之间的握手都重复计算了1次。
则实际的握手次数是x×(x-3)÷2=152 计算的x=19人三,钟表重合公式牢记公式:T=T0+T0/11四,时钟成角度的问题设X时时,夹角为30X ,Y分时,分针追时针5.5,设夹角为A.(请大家掌握钟面分12大格60小格每一大格为360除以12等于30度,每过一分钟分针走6度,时针走0.5度,能追5.5度。
)因为在钟面上分针时针成某一角度的情况有两种,故公式为:【30X-5.5Y】或是360-【30X-5.5Y】【】表示绝对值的意义(求角度公式)五,往返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引用)某人以速度a从A地到达B地后,立即以速度b返回A地,那么他往返的平均速度v =2ab/(a+b )。
证明:设A、B两地相距S,则往返总路程2S,往返总共花费时间s/a+s/b故v=2s/(s/a+s/b)=2ab/(a+b)六,空心方阵的总数空心方阵的总数= (最外层边人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最外层的每一边的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x层数)^2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总人数/4/层数+层数③中实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总人数÷4+1)^2=(每边人数)^2例:①某部队排成一方阵,最外层人数是80人,问方阵共有多少官兵?(441人)思路:N=(80/4+1)^2=441②某校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队,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是24人,问该方阵有多少名学生? (576名)解题方法:方阵人数=(外层人数÷4+1)^2=24^2=576③参加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排成了一个正方形队列。
数量关系经典例题300题【题库+解析】
行政能力测试—典型例题试题分析1. 256 ,269 ,286 ,302 ,()A.254B.307C.294D.316解析:2+5+6=13 256+13=2692+6+9=17 269+17=2862+8+6=16 286+16=302=302+3+2=3072. 72 , 36 , 24 , 18 , ( )A.12B.16C.14.4D.16.4解析:(方法一)相邻两项相除,72 36 24 18\ / \ / \ /2/1 3/2 4/3 (分子与分母相差1且前一项的分子是后一项的分母)接下来貌似该轮到5/4,而18/14.4=5/4. 选C(方法二)6×12=72,6×6=36,6×4=24,6×3 =18,6×X 现在转化为求X12,6,4,3,X12/6 ,6/4 ,4/3 ,3/X化简得2/1,3/2,4/3,3/X,注意前三项有规律,即分子比分母大一,则3/X=5/4 可解得:X=12/5再用6×12/5=14.43. 8 , 10 , 14 , 18 ,()A. 24B. 32C. 26D. 20分析:8,10,14,18分别相差2,4,4,?可考虑满足2/4=4/?则?=8所以,此题选18+8=264. 3 , 11 , 13 , 29 , 31 ,()A.52B.53C.54D.55分析:奇偶项分别相差11-3=8,29-13=16=8×2,?-31=24=8×3则可得?=55,故此题选D5.-2/5,1/5,-8/750,()。
A 11/375B 9/375C 7/375D 8/375解析:-2/5,1/5,-8/750,11/375=>4/(-10),1/5,8/(-750),11/375=>分子 4、1、8、11=>头尾相减=>7、7分母 -10、5、-750、375=>分2组(-10,5)、(-750,375)=>每组第二项除以第一项=>-1/2,-1/2所以答案为A6. 16 , 8 , 8 , 12 , 24 , 60 , ( )A.90B.120C.180D.240分析:后项÷前项,得相邻两项的商为0.5,1,1.5,2,2.5,3,所以选1807.一次师生座谈会,老师看学生,人数一样多,学生看老师,老师的人数是学生的3倍,问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分析:(方法一)设:老师= X , 学生=Y;老师看学生,人数一样多(在看的老师不包括在内)即可以列为方程:X-1=Y;学生看老师,老师的人数是学生的3倍(在看的学生不包括在内)即可列为方程:3×(Y-1)=X;所以:解得Y=2,X=3分析:(方法二)3个老师,当其中一位老师看学生的时候,把自己忽略了,2个学生。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数量关系习题及解析
一、数字推理。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请开始答题:1.A.26B.27C.33D.402.0, 4, 16, 48, 128, ( )A.280B.320C.350D.420二、数学运算。
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道算术式或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请开始答题:3.下图中大正方形边长为20cm。
问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96B.100C.40π-20D.604.某区中学生足球联赛共赛8轮(每队均需赛8场)。
规则是: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在这次联赛中,A队踢平场数是所负场的2倍,共得17分。
问该队胜了几场?A.2B.3C.4D.5解析:1.【答案】D。
解析:三个角上的数之和乘以2等于中间的数,(5+6+9)×2=(40)。
2.【答案】B。
解析:解法一,(第二项-第一项)×4=第三项,(128-48)×4=(320)。
解法二,多次方数列变式。
3.【答案】B。
解析:把阴影部分拼凑起来,正好是大正方形减去小正方形剩余面积的一半,大正方形面积为20×20=400cm2,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0cm,因此小正方形面积为20×20÷2=200cm2,因此阴影面积为(400-200)÷2=100cm2。
4.【答案】D。
解析:设该队负了x场,则平了2x场,胜了(8-3x)场,因此所得分为3×(8-3x)+2x=17,解得x=1,胜了8-3=5场。
另解,由“A队踢平场数是所负场的2倍”,则平、负的场数之和是3的倍数,总场数8除3余2,则胜场数也除3余2,马上可以排除B、C。
当胜2场时,A队最高得分为2×3+4×1=10分,明显低于17分,排除A,选择D。
行测数量关系练题
行测数量关系习题一【例题】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20名男生,80名女生,参加语文的有120名女生,80名男生,已知该校总共有260名学生参加了竞赛,其中有75名男生两科都参加了,问只参加数学竞赛而没有参加语文的女生有多少人?A.65B.60C.45D.15【例题】甲早上从某地出发匀速前进,一段时间后,乙从同个地点出发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前进,在上午10点时,乙走了6千米,他们继续前进,在乙走到甲在上午10时到达的位置时,甲共走了16.8千米,问:此时乙走了多少千米?A.11.4B.14.4C.10.8D.5.4【例题】科学家对平海岛屿进行调查,他们先捕获30只麻雀进行标记,后放飞,再捕捉5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0只,则这一岛屿上的麻雀大约有多少只?A.150B.300C.500D.1500【例题】一批零件,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交替做,完成的天数恰好是整数。
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交替做,做到上次轮流完成时所用的天数后,还剩40个不能完成,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3,问甲每天做多少个?A. 30B.40C.70D.120【例题】水池装有一个排水管和若干个每小时注水量相同的注水管,注水管注水时,排水管同时排水,若用12个注水管注水,8小时可注满水池,若用9个注水管,24 小时可注满水,现在用8个注水管注水,那么可用多少小时注满水池?A.12B.36C.48D.72【解析】参加两科的一共有有2X( 120+80)-260 = 140人;女生参加两科的有140-75 =65人,所以只参加数学没参加语文的女生有80-65 = 15人。
【解析】根据题意,乙从10点到到甲10点所在的位置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相等,所以求出一段是(16.8-6 )/2 = 5.4,加上之前走过的6千米,总共走过6+5.4 = 11.4 千米。
选Ao【解析】前后比例相等,所以10/50 = 30/X,X= 150,选A o【解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 3,所以甲是7的倍数,只有C符合【解析】典型牛吃草问题,设每小时注水1,则排水管每小时排水量是(24X 9-12 X 8) / (24-8 )= 7.5,所以原来水池里水量是(12-7.5 )X 8 = 36,所以8个注水管用36/ (8-7.5 )= 72小时,选D行测数量关系习题二A.26B.17C.13D.11【例题】129—6231013?【例题】A.106B.166C.176D.186H□□I2H【例题】A.2B.4C.5D.7【例题】A.21B.42C.36D.57【解析】D。
数量关系题目精选及答案汇总
数量关系题目精选及答案汇总(一)数字推理1、平方(立方)及变式例题0 ,2,10,30,()A .68B .74C .60D .70答案:A分析:根据数列波动特点,考察平方关系或者立方关系。
方法一:从平方关系角度考察:0=0*(0*0+1)2=1*(1*1+1)10=2*(2*2+1)30=3*(3*3+1)4*(4*4+1)=68方法二:考察立方关系:0*0*0+0=01*1*1+1=22*2*2+2=103*3*3+3=30 4*4*4+4=68事实上,看看下面几个数列,就可以清楚的发现本题的命题思路。
(1)1,2,3,4,5,6(2)1,4,9,16,25,36,(3)1,8,27,64,125,216(1)+(3)就得到本题数列。
通过对几道真题的分析不难发现两点:第一,命题规律确实存在。
而且这种命题规律特别明显。
第二,解题也有规律,也有技巧。
(1)1,2,3,4,5,6(2)1,4,9,16,25,36,(3)1,8,27,64,125,216这三个数列简单变化后,得到的公考真题是占很大比重的。
2007年国考第41题2 ,12,36,80,()A .100B .125C .150D .175由(2)+(3)得到。
2007年国考第45题0 ,2,10,30,()A .68B .74C .60D .70由(1)+(3)得到。
2007年国考第43题0 ,9,26,65,124,()A .165B .193C .217D .239由(3)减1或者加1得到。
正序:4,9,16,25逆序:100,81,64,49,36间序:1,1,2,4,3,9,4,(16)(1)前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个数,前一个数的平方加一个常数(数列)等于第三个数。
例题:1,2,5,26,()A.124 B.255 C.677 D.696(2)数字自身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数列、后一个数、前一个数)例题:1,2,3,7,46,()(2005年题)A.2109B.1289C.322D.147例题:2,3,13,175,( )(2006年真题)A.30625B.30651C.30759D.30952(3)隐含完全平方数列:①通过加减化归成完全平方数列:例题:0,3,8,15,24,()A.35B.32C.30D.26②通过乘除化归成完全平方数列:例题:3,12,27,48,()A.75B.81C.90D.120例题:14,20,54,76,()(2008年真题)A.104 B.116 C.126 D.144(二)数学运算1、比例问题变量守恒之比例是通过这个恒量在整个比例中所得的比例点的不同参照物下的变化来反向了解整体变化,或者是与之相关联的变量变化的情况。
行测专项题库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1-20)及参考答案(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一、数字推理:共5题。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例题】2,9,16,23,30,( )。
A.35B.37C.39D.41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前一个数加7等于后一个数,故空缺项应为37,正确答案为B。
请开始答题:1.4,5,7,11,19,( )。
A.27B.31C.35D.412.3,4,7,16,( )。
A.23B.27C.39D.433.32,27,23,20,18,( )。
A.14B.15C.16D.174.25,15,10,5,5,( )。
A.10B.5C.0D.-55.-2,1,7,16,( ),43。
A.25B.28C.31D.35二、数学运算:共15题。
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你可以跳过不做,待你有时间返回来做。
【例题】84.78元、59.50元、121.61元、12.43元以及66.50元的总和是( )。
A.343.73 B.343.83 C.344.73 D.344.82解答:正确答案为D。
实际上你只要把最后一位小数加一下,就会发现和的最后一位数是2,只有D符合要求。
就是说你应当动脑筋想出解题的捷径。
请开始答题:6.甲、乙、丙三人买书共花费96元钱,已知丙比甲多花16元,乙比甲多花8元,则甲、乙、丙三人花的钱的比是( )。
A.3∶5∶4B.4∶5∶6C.2∶3∶4 D.3∶4∶57.把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制成两个等周长的圆形铁丝框,铁丝的总长不变,则每个圆铁丝框的面积为( )。
A.16πcm2B.8πcm2C.8/πcm2D.16/πcm28.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房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学生?( )。
A.30人B.34人C.40人D.44人9. 12.5×0.76×0.4×8×2.5的值是( )。
数量关系
多重数列解法
特征:项数一般为7个以上 分别从奇偶项上找特征 数列分组找规律
数字拆分:特殊规律的数列 数字拆分:
例题:25,58,811,( )1417 A.56 B.1114 C.67 D.1315 解析:把一个数字一分为二拆开来看,找 出规律,2,5,8,11,14.5,8,11,14,17.答案 B 例题:( ),853,752,561,154 A.235 B.952 C.358 D.352 正确答案D 百位与十位的差的绝对值等 于个位.
加减混合
例题. 22,35,56,90,( ),234 A.162 B.156 C.148 D.145 答案:D 【解析】通过分析得知,此数列前两项之和 减去1正好等于第三项,即22+35-1=56, 35+56-1=90,由此推知,空缺项应为56+ 90-1=145,又90+145-1=234,符合 推理,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153, 179, 227, 321, 533, ( ) A.789 B.919 C.1079 D.1229 答案;C. 解法一:本题的数字规律是:从左到右的相邻两项,前 项乘以3再减去后项,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数列280,310, 360,430,即:153×3-179=280,179×3-227= 310,227×3-321=360,321×3-533=430这个新 的数列,从左到右,再把相邻两项的后项减前项,可以 得到一个公差为20的等差数列30,50,70,(90). 即:310-280=30,360-310=50,430-360=70, (520)-430=90按照这个规律,填入括号内的应该 是533×3-520,即1079.
例题, 1,2,3,7,46,( ) A. 2109 B.1289 C. 322 D.147 答案: A. 分析:3=2-1,7=3-2,46=7-3 下 一项为46-7=2109
数量关系练习题
数量关系部分:国家公务员数学运算习题精解(71)【例题1】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48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8只落到第二棵树上,再从第二棵树上飞走6只落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原来第二棵树上落了多少只鸟?( A )A.14B.15C.16D.18【例题2】3月5日学校组织85名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一部分同学去敬老院,另一部分同学去孤儿院。
出发时临时决定从去敬老院的同学中调21人去孤儿院,结果去孤儿院的同学比去敬老院的多27人,则原来去敬老院的多少人?( A )A.50B.47C.35D.29【例题3】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红花和黄花合在一起共60朵,黄花和蓝花合在一起共70朵,红花和蓝花合在一起共80朵。
那么黄花有多少朵?( B )A.15B.25C.35D.45【例题4】某次数学比赛,分两种方法给分:一种是答对一题给5分,不答给2分,答错不给分;另一种是先给40分,答对一题给3分,不答不给分,答错扣1分。
某考生两种判分方法均得81分,这次比赛共有多少道题?( B )A.20B.22C.25D.28【例题5】甲、乙两班学生到离学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
但只有一辆汽车,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到达飞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途中某次下车后再步行去飞机场,汽车则从某地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如果两班学生步行的速度相同,汽车速度是他们步行速度的7倍,那么汽车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飞机场?()A.1.5B.2.4C.3.6D.4.8【解析1】A。
现在每棵树上有48÷3=16只鸟,故原来第二棵树上有16-8+6=14只鸟。
【解析2】A。
现在去敬老院的有(85-27)÷2=29人,故原来去敬老院的为29+21=50人。
【解析3】B。
黄花有(60+70-80)÷2=25朵。
数量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1. 某天办公桌上台历显示的是一周前的日期,将台历的日期翻到今天,正好所翻页的日期加起来是168,那么今天是几号:A. 20B. 21C. 27D. 282. 某单位向希望工程捐款,其中部门领导每人捐50元,普通员工每人捐20元,某部门所有人员共捐款320 元。
已知该部门总人数超过10 人,问该部门可能有几名部门领导:A. 1B. 2C. 3D. 43. 箱子中有编号1~10 的10 个小球,每次从中抽出一个记下编号后放回,如果重复 3 次,则 3 次记下的小球编号乘积是 5 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A. 43.2%B. 48.8%C. 51.2%D. 56.8%4. 2 台大型收割机和4台小型收割机在一天内可收完全部小麦的3/10 ,8 台大型收割机和10 台小型收割机在一天内可收完全部小麦,如果单独用大型收割机和单独用小型收割机进行比较,要在一天内收完小麦,小型收割机要比大型收割机多用多少台:A. 8B. 10C. 18D.205. 加油站有150 吨汽油和102吨柴油,每天销售12吨汽油和7吨柴油。
问多少天后,剩下的柴油是剩下的汽油的 3 倍:A. 9B. 10C. 11D. 126. 服装店买进一批童装,按每套获利50%定价卖出这批童装的80%后,按定价的八折将剩下的童装全部卖出,总利润比预期减少了390 元,问服装店买进这批童装总共花了多少元:A. 5500B. 6000C. 6500D. 70007. 某人要从A市经B市到C市,从A市到B市的列车从早上8 点起每30分钟一班,全程行驶一小时;从B市到C市的列车从早上9点起每40分钟一班,全程行驶1 小时30 分钟;在 B 市火车站换乘需用时15 分钟。
如果想在出发当天中午12 点前到达 C 市,问他有几种不同的乘车方式:A. 3B. 2C. 5D. 48. 某单位举办围棋联赛,所有选手的排名都没有出现并列名次。
小周发现除自己以外,其他所有人排名数字之和正好是70。
数量关系试题及答案
数量关系1、数字推理题型及讲解(1)数字推理的题目就是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一个作为答案.按照数字排列的规律, 数字推理题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奇、偶:题目中各个数都是奇数或偶数,或间隔全是奇数或偶数:1、全是奇数:例题:1 5 3 7 ()A .2 B.8 C.9 D.12解析:答案是C ,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奇数,而答案中只有答案C是奇数2、全是偶数:例题:2 6 4 8 ()A. 1B. 3C. 5D. 10解析:答案是D ,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偶数,只有答案D是偶数。
3、奇、偶相间例题:2 13 4 17 6 ()A.8B. 10C. 19D. 12解析:整个数列奇偶相间,偶数后面应该是奇数,答案是C练习:2,1,4,3,(),5 二、排序:题目中的间隔的数字之间有排序规律1、例题:34,21,35,20,36()A.19B.18C.17D.16解析:数列中34,35,36为顺序,21,20为逆序,因此,答案为A。
三、加法:题目中的数字通过相加寻找规律1、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例题:4,5,(),14,23,37A.6B.7C.8D.9注意: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这个方法可以用到任何题型;解析:4+5=9 5+9=14 9+14=23 14+23=37,因此,答案为D;61.某单位有50人,男女性别比为3:2,其中有15人未入党,如从中任选1人,则此人为男性党员的概率最大为多少()A. B. C. D.62、某技校安排本届所有毕业生分别去甲、乙、丙3个不同的工厂实习。
去甲厂实习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2%,去乙厂实习的毕业生比甲厂少6人,且占毕业生总数的24%.问去丙厂实习的人数比去甲厂实习的人数()A.少9人 B.多9人C.少6人 D.多6人63、某农场有36台收割机,要收割完所有的麦子需要14天时间。
数量关系-例题习题及答案解析
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分析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
解:(4+5+7+8)÷4=6(厘米)答: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6厘米。
例2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 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1.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分析解题关键是根据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是84分求出两科的总分,又知道两科的分数差是10分,用和差问题的解法求出语文、英语各得多少分后,就可以求出其他各科成绩。
解:①英语:(84×2+10)÷2=89(分)②语文: 89-10=79(分)③政治:86×2-89=83(分)④数学: 91.5×2-83=100(分)⑤生物: 89×5-(89+79+83+100)=94(分)答:蔡琛这次考试英语、语文、政治、数学、生物的成绩分别是89分、79分、83分、100分、94分。
二、加权平均数例3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分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运算
一、容斥原理容斥原理关键就两个公式:1. 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A∪B+A∩B2. 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A∪B∪C+A∩B+B∩C+C∩A-A∩B∩C请看例题:【例题1】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是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A.22B.18C.28D.26【解析】设A=第一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6人),B=第二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4人),显然,A+B=26+24=50; A∪B=32-4=28,则根据A∩B=A+B-A∪B=50-28=22。
答案为A。
【例题2】电视台向100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62人看过2频道,34人看过8频道,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
问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多少人?【解析】设A=看过2频道的人(62),B=看过8频道的人(34),显然,A+B=62+34=96;A∩B=两个频道都看过的人(11),则根据公式A∪B=A+B-A∩B=96-11=85,所以,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人数为100-85=15人。
二、作对或做错题问题【例题】某次考试由30到判断题,每作对一道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2分,小周共得96分,问他做错了多少道题?A.12B.4C.2D.5【解析】方法一:假设某人在做题时前面24道题都做对了,这时他应该得到96分,后面还有6道题,如果让这最后6道题的得分为0,即可满足题意.这6道题的得分怎么才能为0分呢?根据规则,只要作对2道题,做错4道题即可,据此我们可知做错的题为4道,作对的题为26道。
方法二:作对一道可得4分,如果每作对反而扣2分,这一正一负差距就变成了6分.30道题全做对可得120分,而现在只得到96分,意味着差距为24分,用24÷6=4即可得到做错的题,所以可知选择B。
三、植树问题核心要点提示:①总路线长②间距(棵距)长③棵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分析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
解:(4+5+7+8)÷4=6(厘米)答: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6厘米。
例2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 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1.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分析解题关键是根据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是84分求出两科的总分,又知道两科的分数差是10分,用和差问题的解法求出语文、英语各得多少分后,就可以求出其他各科成绩。
解:①英语:(84×2+10)÷2=89(分)②语文: 89-10=79(分)③政治:86×2-89=83(分)④数学: 91.5×2-83=100(分)⑤生物: 89×5-(89+79+83+100)=94(分)答:蔡琛这次考试英语、语文、政治、数学、生物的成绩分别是89分、79分、83分、100分、94分。
二、加权平均数例3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分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解:①什锦糖的总价:4.40×2+4.20×3+7.20×5=57.4(元)②什锦糖的总千克数: 2+3+5=10(千克)③什锦糖的单价:57.4÷10=5.74(元)答: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5.74元。
我们把上述这种平均数问题叫做“加权平均数”.例3中的5.74元叫做4.40元、4.20元、7.20元的加权平均数.2千克、3千克、5千克这三个数很重要,对什锦糖的单价产生不同影响,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这样的数叫做“权数”。
例4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85斤.甲棉田有5亩,平均亩产籽棉203斤;乙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70斤,乙棉田有多少亩?分析此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两个数和其中一个数的权数,求另一个数的权数的问题.甲棉田平均亩产籽棉203斤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多18斤,5亩共多出90斤.乙棉田平均亩产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少15斤,乙少的部分用甲多的部分补足,也就是看90斤里面包含几个15斤,从而求出的是乙棉田的亩数,即“权数”。
解:①甲棉田5亩比甲乙平均亩产多多少斤?(203-185)×5=90(斤)②乙棉田有几亩?90÷(185-170)=6(亩)答:乙棉田有6亩。
三、连续数平均问题我们学过的连续数有“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连续偶数”.已知几个连续数的和求出这几个数,也叫平均问题。
例5已知八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4,求这八个连续奇数。
分析已知偶数个奇数的和是144.连续数的个数为偶数时,它的特点是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与倒数第三项之和……即每两个数分为一组,八个数分成4组,每一组两个数的和是144÷4=36.这样可以确定出中间的两个数,再依次求出其他各数。
解:①每组数之和:144÷4=36②中间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36+2)÷2=19③中间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19-2=17∴这八个连续奇数为11、13、15、17、19、21、23和25。
答:这八个连续奇数分别为:11、13、15、17、19、21、23和25。
四、调和平均数例6一个运动员进行爬山训练.从A地出发,上山路长11千米,每小时行4.4千米.爬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每小时行5.5千米.求这位运动员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
分析这道题目是行程问题中关于求上、下山平均速度的问题.解题时应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数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速度的平均数=(上山速度+下山速度)÷2,而平均速度=上、下山的总路程÷上、下山所用的时间和。
解:①上山时间: 11÷4.4=2.5(小时)②下山时间:11÷5.5=2(小时)五、基准数平均数例7中关村三小有15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分钟跳绳的个数分别为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求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个?分析从他们每人跳绳的个数可以看出,每人跳绳的个数很接近,所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90做为基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这个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加数,如93=90+3,3作为加数;小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减数,如 87=90-3,3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用和数的项数乘以基准数,加上累计差,再除以和数的个数就可以算出结果。
解:①跳绳总个数。
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90×15+(3+4+2+4+1+2+3)-(5+4+2+2+1+4+1)=1350+19-19=1350(个)②每人平均每分钟跳多少个?1350÷15=90(个)答:每人平均每分钟跳90个.习题1.某次数学考试,甲乙的成绩和是184分,乙丙的成绩和是187分,丙丁的成绩和是188分,甲比丁多1分,问甲、乙、丙、丁各多少分?2.求1962、1973、1981、1994、2005的平均数。
3.缝纫机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生产缝纫机750台,第二季度生产的是第一季度生产的2倍多66台,下半年平均月生产1200台,求这个厂一年的平均月产量。
4.甲种糖每千克8.8元,乙种糖每千克7.2元,用甲种糖5千克和多少乙种糖混合,才能使每千克糖的价钱为8.2元?5.7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988,求这7个连续偶数。
6.6个学生的年龄正好是连续自然数,他们的年龄和与小明爸爸的年龄相同,7个人年龄一共是126岁,求这6个学生各几岁?7.食堂买来5只羊,每次取出两只合称一次重量,得到十种不同的重量(千克):47、50、51、52、53、54、55、57、58、59.问这五只羊各重多少千克?解答1.∵甲+乙=184 (1)乙+丙=187 (2)丙+丁=188 (3)(2)-(1)丙-甲=3 (4)(3)-(4)丁+甲=185∴甲=(185+1)÷2=93(分)丁=93-1=92(分)乙=184-93=91(分)丙=187-91=96(分)答:甲、乙、丙、丁的成绩分别为93分、91分、96分、和92分。
2.1962+1973+1981+1994+2005=1981×5+(13+24)-(8+19)=9915。
9915÷5=1983。
3.①上半年总产量:750×3+750×3×2+66=6816(台)②下半年总产量:1200×6=7200(台)③平均月产量:(6816+7200)÷12=1168(台)答:平均月产量是1168台。
4.(8.8-8.2)×5÷(8.2-7.2)=3(千克)答:与乙种糖3千克混合。
5.分析已知奇数个偶数的和,可以用和除以个数求出中间数,再求出其他各偶数。
中间数:1988÷7=284其他六个数分别为278、280、282、284、286、288、290。
答:这7个偶数分别为:278、280、282、284、286、288、290。
6.分析 6个孩子年龄和与小明爸爸年龄相同,说明小明爸爸年龄是126岁的一半,是63岁.其他6个学生的年龄和也是63岁. 63÷3=21(岁), 21=10+11为中间两个数,所以其他四人年龄依次为8、9、12、13岁。
答:这六个学生的年龄分别为:8、9、10、11、12、13岁。
7.解:设5只羊的重量从轻到重依次为A1、A2、A3、A4、A5.A1+A2=47,A1+A3=50……A3+A5=58,A4+A5=59.10次称重5只羊各称过4次,所以它们的重量和应是:A1+A2+A3+A4+A5=(47+50+51+52+53+54+55+57+58+59)÷4=134A3=134-(A1+A2)-(A4+A5)=28A1=50-28=22 A2=47-22=25A5=58-28=30 A4=59-30=29答:这5只羊的重量分别为22千克、25千克、28千克、29千克、30千克.和差问题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例:“把姐姐的铅笔拿出3支后,姐姐、弟弟的铅笔支数就同样多.”这说明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也说明姐姐和弟弟铅笔相差3支。
再例:“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两人铅笔支数就同样多.”如果认为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差是3),那就错了.实际上姐姐比弟弟多2个3支.姐姐给弟弟3支后,自己留下3支,再加上他们原有的铅笔数,他们的铅笔支数才可能一样多.这里3×2=6支,就是暗差。
“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还比弟弟多1支”,这就说明姐姐的铅笔支数比弟弟多3×2+1=7(支)。
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分析这样想:假设第二筐和第一筐重量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58(千克);假设第一筐重量和第二筐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42(千克).解法1:①第二筐重多少千克?(150-8)÷2=71(千克)②第一筐重多少千克?71+8=79(千克)或 150-71=79(千克)解法2:①第一筐重多少千克?(150+8)÷2=79(千克)②第二筐重多少千克?79-8=71(千克)或150-79=71(千克)答:第一筐重79千克,第二筐重71千克。
例2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分析题中没有给出小强和爸爸年龄之差,但是已知两人今年的年龄,那么今年两人的年龄差是35-7=28(岁).不论过多少年,两人的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当两人年龄和为58岁时他们年龄差仍是28岁.根据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就能解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