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共建潞园教学新样态

合集下载

多元一体 合作共建

多元一体 合作共建

多元一体合作共建作者:缪云花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0年第04期[摘要]我校数学教研组一直在沿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特色的教研之路前行,基本形成学校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研究体系和相关资源。

教研组每一学年都围绕一个相同的大主题进行研究,贯穿在一学年教研活动的各个项目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进行诠释。

研究、展示、评价等各方面都以团队合作共建的途径展开,促进了学生、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单元主题团队评价发展近几年,我校数学教研组一直在沿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特色的教研之路前行,基本形成学校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研究体系和相关资源。

在这期间,为了让“单元主题教学”研究更深入和具体,研究的方向从横向变为纵向,教研组每一学年都围绕一个相同的大主题进行研究,如“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数的认识”这些板块分别作为近三年的探究主题,它们贯穿在一学年的各项教研活动中,多元一体,每个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进行诠释。

同时,研究、展示、评价等各方面都以团队合作共建的途径展开,使得人人有成长,并促进团队的发展。

在这期间,我们学校多次承办了如“苏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共同体活动”等展示活动,多位教师进行公开课、比赛课的精彩演绎,这也是学校数学教研过程的良好体现。

一、聚焦相同主题,让研究更深入围绕相同主题,通过几个方面进行教研活动,以便达到更深入有效的研究。

1.备课要求:数学教研组开展单元备课,努力用整合的思维观念进行整体备课,优化校本单元主题教学备课。

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与修改,整理了一份基础稿——“数学单元要点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单元起点分析、主题线索、探究主题、主题思想、预期目标、母题设计、具体单元备课七大板块。

在这相同的要求下,备课形式采取个性化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申报采用电子稿备课、书本备课或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备课,为增加反思的深度和对实际教学的反馈和指导,结合“单元主题教学”,化零为整,教师自行申报采用单元反思或每周反思的方式,在实践中,发现教师们的单元反思既有实践中的思考,也有理论上的支持,颇具价值。

校馆共建——推动教育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校馆共建——推动教育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校馆共建——推动教育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校馆共建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开始受到各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校馆共建,即学校和社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建学校的新模式,通过共建共享资源、共同育人等形式,推动教育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为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也为社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将从校馆共建的意义、优势以及推动教育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馆共建的意义1.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校馆共建可以实现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学校融入社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校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激发学校发展新动力校馆共建可以引入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为学校提供新的思路和支持,推动学校在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改进,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提高教育质量校馆共建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源、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4.促进文化共建校馆共建可以促进教育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丰富学校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

校馆共建能够整合社会各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2. 教育管理优势校馆共建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指导,丰富教育课程内容,拓宽教育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校长共建能够引进优质师资,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大量准时、健康成长。

1. 教育与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校馆共建将教育与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共建共享,共同营造文化氛围,让校园成为教育与文化相融合的场所,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育与文化的共同育人校馆共建能够通过共建共享,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百草园”课程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百草园”课程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百草园”课程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尝试【摘要】: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核心素养,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笔者在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联合各学科教师开展了“百草园”课程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随着教学尝试的深入,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学科融合教学与跨学科联合教研的教学、教研模式。

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秉承“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的理念,抱着“让每位学生成为人才”的期待,我校的“百草园”课程正逐步实施。

“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百草皆具。

这园地,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也承载我们对一代代祖国的未来的殷切期待。

一个草药名称的来历,一段离奇感人的故事,既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又揭示暗藏的寓意。

仙人草的传说、灵芝草的故事、人参的由来等诸多民间故事令人心驰神往。

春暖花开,百草园里的植株长势喜人。

去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孩子们不能到校,虽不能一睹它们的风采颇为遗憾,却因听说开学后可以领中草药种子自己种植而甚为兴奋。

在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开始为百草的种植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制作花盆装饰花盆(与综合实践、美术的融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先选好材料。

将废旧的易拉罐、塑料瓶、洗衣液瓶子、药盒等作为制作花盆的原材料。

他们真不愧是勤俭节约的小能手。

废旧利用,变废为宝的同时又保护美化了环境。

对制作好的花盆再进行细致的装饰。

先是根据所选材料的形状用剪刀剪出理想的造型,再用颜料或者水粉给花盆铺上底色,晾干以后在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

还可以用树叶、干花、彩纸、轻黏土、麻绳、棍子、贝壳等进行装饰。

美术课上学到的装饰知识,综合实践培养的动手能力,此刻全部派上了用场。

这里充分体现了与综合实践、美术的学科的特点,很好的与综合实践、美术学科相融合。

一个溧亮的花盆本就是一件艺术品。

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审美观。

二、种植中草药精心培养(与科学的融合)在分工合作管理好学校已有的百草园之余,同学们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种植不同的中草药。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视角下的学科教学探索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视角下的学科教学探索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视角下的学科教学探索作者:朱亚芳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24年第06期*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校本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4-02-13作者简介:朱亚芳,宜兴市荆溪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

摘要:宜兴市荆溪小学积极推进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校本实践探索”,厘清从基础研究走向实践探索的基本思路,以“融合育人”为出发点,找准着力点,明确“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育人理念下学科教学的特质,夯实学科育人的校本化实施路径,进行“五育并举”视角下学科教学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学科特质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6-0043-03传统教学由于受学科主义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常常出现学科功能弱化的倾向。

如教师备课中制定目标过于空洞,为了“五育并举”而将各科内容拼接在一起,凑成大拼盘,把“五育并举”的学科教学变成杂糅式的教学活动,课堂成了大杂烩。

宜兴市荆溪小学(以下简称“荆溪小学”)在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校本实践探索”的推进过程中,以“融合育人”为出发点,立足本校特色,找准着力点,不断进行“五育并举”视角下的学科教学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下的教学特质“五育融合”是以尊重学科独特价值为前提的,各学科各有特点,各有育人价值。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下的学科教学应重视学科基本思想、知识、技能的教学,进一步明确学科教学的特质,同时加强各学科的融通,让学生乐学、好学、享学。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下的教学呈现三种特质:(一)普遍联系古人有诗,“野色更无山隔断,山光直与水相通”。

不隔,就是鉴赏山水的境界。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追求各学科教学对知识结构化的理解,甚至超越学科知识,把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达到让教学关联、融合、通透的目的。

育五园花开 品花开五色

育五园花开 品花开五色

育五园花开品花开五色作者: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年第06期哈尔滨市继红小学(以下简称继红小学)是黑龙江省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紧紧围绕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红绿蓝金银五色教育”的总目标,深入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结合学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以“体验”为切入点,以“实践”为突破点,以“融入”为关键点,以“课程”为着力点的“五园五色”的劳动多元课程教育体系,力求促进学生夯实劳动根基、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素养、获得劳动情趣,着力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价值。

一、全景“体验”打好底色,营造劳动教育五园空间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全息式的,需要构建一个全景式的劳作园。

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场域、不同的主体间营造学生劳动教育的场景与情境。

无限的劳动要求与有限的时空和解,我们需要给学生开出劳动学习场。

学校以“五园联动”为主线,把校园、田园、植园、家园、社园联系在一起,营造学校主动、学生灵动、家校互动、成长脉动、教育生动的和谐劳动空间。

1.“校本园”是实施劳动教育核心阵地,学校劳动是发展根本在校园劳动中,学生做志愿者,参与花坛绿化、垃圾清理和义务宣传等工作,懂得了遵守规则,珍惜美好。

同时,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园图书室的整理、午餐服务岗等工作中。

冬季的校园清雪劳动教育课分为四至六课时,学生从了解工具到选择工具,从课堂模拟体验到实操现场体验,从合理分工到合作共赢,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团结合作、科学高效的劳动价值。

2.“家基园”是劳动教育发生的重要起点,家庭劳动起基础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做到协同推进。

每个寒暑期,红娃们都会拿到一份“21 天小家政服务岗位”清单。

“清单”采取年级分层的形式,从老师的引导到家长示范再到学生自身习惯养成,逐步递进。

低年级没有家庭作业,但是必须做家政作业,以服务自我为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中高年级学生在做好自理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会使用工具、制作家常美食、学习理财规划都成了学生的生活日常。

2021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2021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2021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7月20日,2021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召开,在主论坛及两个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围绕“人工智能推动下的精准教学应用”开展深入探讨并进行主题报告,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区代表、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代表分享教学管理经验。

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葛巨众,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副区长高武军,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处处长张宪国,北京市房山区教委主任顾成强,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朱永海,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杨兆军,北京市大兴区教委信息中心主任张海涛,北京市密云区教委信息中心主任张学虎,北京市燕山教委信息中心主任张岩,学科网创始人、总经理陈学艺等出席会议。

会议由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郭冬红主持。

本届高峰论坛由北京市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主办,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办事处支持协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葛巨众致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葛巨众说:“北京正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国际标杆城市,首都教育全面开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

在房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房山区教委以信息化有力助推了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市教委将继续支持房山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共同创造更智能、更便捷、更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以信息化支撑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副区长高武军致辞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副区长高武军表示:“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一城一区’新房山建设迫切需要提升新城的教育服务能力,加快教育优质均衡步伐。

房山因地制宜构建起‘一环两带三区’的优质教育规划发展布局,促进了教育资源的精准投放和纵深供给。

区委区政府将整合各方力量,在政策、经费等方面鼎力支持房山教育信息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优质公平、多元个性、灵活便捷的教育服务的需求。

有、有序、有趣、有效教育教学共同体

有、有序、有趣、有效教育教学共同体

有的、有序、有趣、有效的教育教学共同体湟源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56年,位于县城中心位置,地理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占地面积约5333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23000平方米,现有55个教学班,3200名学生,教职工189人,专任教师176名。

回顾学校发展历程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无不浸透了所有一中人的努力和艰辛:我们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学校。

形成了校园整体规划立足园林化,软硬件投入追求现代化,景观设置注重教育化,学校管理体现人文化的校园建设的中心思想,在丰富文化底蕴,优美办学环境,全新的管理理念上作文章,奠定了它快速发民的基石。

学校近几年来获得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示范单位”、市“文明校园”、省级“标准化学校”、“实验教学示范达标学校”、全国“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确立理念引导教育之向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现代化的理念来引导。

学校在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环境美校”的理念和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双管齐下,让人文关怀有意义。

首先,学校坚持民主管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学校的任何事情,包括新制度、计划、措施、方案的出台,都能及时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商议,并提交教师大会讨论,让每个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议看法,学校领导者在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后再做出最终决策,这种决策是广大教师意志的集中体现。

关心教师的政治、生活、工作和专业化发展,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消除烦忧,使教师深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学校管理从心理上产生了认同感,教师与领导之间有了团结协作的纽带和桥梁。

学校对教师的正确行为和良好表现给予肯定,并使这个行为和表现得以巩固和保持下去;而对某种不良行为作出否定或惩罚,使之逐渐减弱、消退。

课程整合-学科融合的心路历程2016.6

课程整合-学科融合的心路历程2016.6

歌唱表演
美术 品生
《美丽的染纸》 《我的角色与责 任》
田敏
张雯、杨楠、 杜芳梅
第七周 第七周
教室 教室
绘画 讨论思考
三年级主题实践《美丽的秋天》
2016/8/3
2016/8/3
四年级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安排
主题名称 学科 课题 上课教师
数学融合课《方向与位置》 语文《如果在森林里迷路了》
‚整‛
去掉内容、 时间、人员 重复交叉
‚合‛
部分之和大 于整体 1 + 1 〉2
评价标准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教学时间
1 + 1 〉2 1+1 ≤2
五、学科融合的深入研究
合作·整合 北航附小第八届‚秋实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时 间
8:00-8:40 8:50-9:40
班 级
四(3)班 五(3)班 二年级 部分学生
学 科
英语 语文、音乐 语文、数学、音乐、 科学
课程特点
外教与中教合作 合作、整合
课 题
故事 唱脸谱
上课教师
Peter 王玲 刘红、沃睿 张晓荣、范颖杰、温红丽、 王剑琴、周弋
9:50-10:50
11:00-11:50 13:30-14:20 14:30-15:20 15:30-16:00 16:00-17: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具有丰富的航空航 天科普活动资源,为北航附小航空航天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得天 独厚的人力资源。我校建立了以北航院士、北航科学家、航空航天 高科技人才为主的校外辅导团,定期为学生进行科普讲座、科技辅
导和科技论坛等活动。
教 室 环 境 建 设
航 天 教 室 · 飞 向 太 空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创设有深度的家校共育活动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创设有深度的家校共育活动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创设有深度的家校共育活动作者:孙会芹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05期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自建校以来,致力于探索如何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和谐的家校关系,促进每个学子的生命成长。

根据“人格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设计出以育人理念为文化基础、以多元课程为内容核心、以家长学校为工作抓手的家校共育系列校本活动,在完善学校机制、丰富共育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健全人格培养等方面初见成效。

一、育人理念是家校共育活动设计的文化基础在北京市城乡新区一体化建设发展的背景下,2014年9月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正式成立。

传承百年老校潞河中学“人格教育”的办学理念,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将“实施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作为办学目标,将“养正人格教育”作为育人理念。

陶行知先生曾对健全人格进行过具体描述:“所谓健全人格,一是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国家社会之本;二是有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是强健活泼之体格;四是优美和乐之感情。

”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描述,学校日常工作围绕着养以有德、教以才能、健之体魄、育以美情等方面来具体展开,同时确立了“生命立意、阅读奠基、课程为重、家校合一”的育人路径。

家校共育系列活动是“家校合一”育人路径的具体实现。

学校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家长观摩新生入队礼”“潞河校园文化行”等多种经典活动,帮助家长建立与学校同步的教育理念;通过举办“校园景观名称征集”“最美校园·最美生活家长师生摄影比赛”“毕业季—学长引领我成长”等特色活动,为家长深入理解学校的育人理念提供了条件,从而拉近了家校之间的心理距离。

“养正人格教育”的育人理念深入广大家长和师生内心,不仅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每个学子的生命成长提供了温暖的呵护和有益的助推。

二、多元课程是家校共育活动实施的核心内容家校共育活动实效的发挥,不仅需要一致的育人理念,还需要可供实际工作展开的核心内容—多元化的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学科培育

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学科培育

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学科培育作者:李桂荣张毅川韩涛何松林周俊国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20年第12期关键词:园艺学科;交叉学科;景观生态园艺学;人才培养2019年6月28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

2019年9月19日,教育部在黑龙江召开的新农科建设工作研讨会提出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旨在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对新农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2019 年11 月15 日,新农科建设“北京指南”文件起草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农工结合、农文交叉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各个高校都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发展基础上,促进多个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带动新学科建设,从而以带动整个学科水平的提升和布局优化[1]。

设置交叉学科是学科融合共建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业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诉求[2-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园艺产品生产与消费得到快速发展。

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园艺科技进步[4]。

园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园艺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园艺科技人才的场所,培养的学生将成为今后我国园艺生产及科研发展的主力军,各个高校不仅应该培养他们最基本的园艺生产技能,而且应该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新型的、高质量的园艺复合应用型人才[5]。

园艺专业作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传统的老牌专业,要满足科技化、现代化园艺产业发展需要,亟需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来发展园艺学科和专业,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升园艺学科和专业,基于产业链的需求来构建学科链、人才链、創新链和服务链。

园艺学科交叉学科的培育和建设,对跨学科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现代园艺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6]。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曲建华校长“一体两翼、融合育人”的办学实践论坛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曲建华校长“一体两翼、融合育人”的办学实践论坛
曲建华校长在主旨报告中,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汇报了最美教育理念的产生、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从“最美教育”到“尊 重教育”理念的融合,从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生命成长,到“以最美教育培养幸福的人”的实践策略。
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孙迅做总结点评: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感受到标杆办学理念正引导着学校走向新水平,人人在努力, 人人有目标,人人能示范!最美的办学思想已经贯彻在学校各层面的行动上,标杆办学的理念深入人心,最美教育体现在学 校各个方面。
2019 年 12 月 25 日,“一体两翼、融合育人”曲建华校长办学实践研讨会暨 北京市第二批名校长工程展示活动在学校举办。研讨会首先观摩了学校“一体两翼、融合育人”理念下全息课堂的课程教学, 观看了校内外融合育人社团表演。精彩的展示呈现出了朝阳学子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参会代表对育人 成果有了感性的体会和认识。
学校秉承“尊重的教育理念”,坚持落 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教育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发展目标“全 面发展、个性成长”,实施特色课程体系“阅 历、悦智、跃动、乐美”课程。
“最美课程体系”建设是首都师范大学 附属实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生长点”, 该体系课概括为“两类课程、两个进程、一 种课程常态”。实施“基础型课程校本化、 拓展型课程特色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基础课程分别从“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 会”“自然与科学”“科学与应用”“身心 与健康”和“审美与艺术”六个方面,对国 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系统梳理;拓展课程 涵盖了“阅历课程”“悦智课程”“跃动课 程”和“乐美课程”,分别对应“德智体美”。 学校稳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进程、校本课
我与祖国共成长 争做新时代好队员
参观建国七十周年大型成就展
党团队旗飘起来 拥抱新时代

学科群建设理念

学科群建设理念

学科群建设理念
一、跨学科整合
学科群建设强调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学科群体。

这种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科领域,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优势互补
学科群建设注重不同学科的优势互补,通过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这种互补有利于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增强学科的竞争力,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三、协同发展
学科群建设强调协同发展,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教学活动。

这种协同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流动和转化,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社会影响力。

四、强化基础
学科群建设注重强化基础,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这种强化有利于夯实学科基础,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应用学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服务社会
学科群建设强调服务社会的理念,将学科发展与国家需
求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这种服务有利于提升学科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增强学科的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

六、人才培养
学科群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培养有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七、国际视野
学科群建设应具备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这种视野有利于推动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增强学科的国际话语权和领导力。

“五育融合”视域下普通高中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

“五育融合”视域下普通高中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

“五育融合”视域下普通高中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其目标和任务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提出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互融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一背景下,普通高中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融合,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跨学科主题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校和教师对其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实践经验。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普通高中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普通高中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可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其次,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本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1. 研究背景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我国政府提出了“五育融合”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普通高中教育逐渐从单一学科的教学模式转向跨学科的主题教学模式。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多学科融合共建潞园教学新样态

多学科融合共建潞园教学新样态

多学科融合共建潞园教学新样态李晨松侯志宏现代学校教育中,学科与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潞河溯源”多学科融合课题研究中,学科融合强调“核心课程”,即以学生解决所关心的问题为目标,再根据解决这些問题所必须的学习内容,进行多学科紧密融合的教学。

首先,为保证“潞河溯源”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需要提前整合历史、地理、语文、化学及数学知识并进行教学。

相关学科老师集体备课,设计活动手册,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之后,历史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大光楼,了解大光楼的来历以及通州漕运的历史;再去运河文化广场的千年步道,了解大运河的历史与今天。

然后,地理老师教学生用手表在野外定向,实地绘制五河交汇图;数学老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大运河的河宽,把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最后,语文老师组织学生面向大运河,吟诵并赏析描写大运河的古诗词,发出保护大运河的倡议。

走出教室,站在五河交汇的大运河起点,进行真实情境中的真探究,激发了多学科的自然融合,也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

学生面对大运河的今昔对比,运用地理和化学知识提出保护环境、治理污水的有效举措;对描写大运河的古诗词,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禁发出“保护大运河”的倡议。

正是这种探究,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让多学科融合变得更加常态化、自然化。

测河宽时,教师设想用大三角板和皮尺测出大运河(东关段)的河宽,但在现场,有些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比例尺,来测算。

先给大运河东关桥及河宽拍照,再用皮尺量出两端桥墩间的距离,最后用“桥墩间的实际距离/照片上的桥宽=河宽/照片上的河宽”算出了河的实际宽度,而且误差非常小。

还有些学生想到运用激光测试仪来测量。

由此可见,多学科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他们的设计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

他们通过协作,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多学科知识,用批判性思维评判了大运河的发展。

展中华文化风采促潞园学子成长

展中华文化风采促潞园学子成长

展中华文化风采促潞园学子成长
作者:李娜娜
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43期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始建于1867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学校坚持“人格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坚持多元开放的发展方向,在“一切为了祖国”的校训的指导下,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

学校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多层次的社团文化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对学生开设书法课、剪纸课、皮影课、武术课等传统文化课程和陶艺课、泥塑课、围棋课等课外拓展课程,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为在潞河短期文化交流和长期学历教育的外国学生开设对外汉语课程和中国文化体验课程,如中国武术、太极拳、乒乓球、国画、皮影戏、书法、剪纸、京剧脸谱、民族器乐赏析、民族舞蹈等,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教育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

学校还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场所,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开设了传统曲艺、快板、京剧、太极、空竹、传统魔术等42个课外活动兴趣社团。

积极举办大型艺术活动,如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活动、新年爱心音乐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聘请各方面的专家开设“科技与人文——专家进校园”系列讲座,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丰富自由的教学环境,给予潞园学子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和选择的权利;多彩的人文教育课程,将知识的传播、文化的熏陶以及社会实践的锻炼内化为学生的成长动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长治市潞州区东关小学多措并举丰富办学内涵

长治市潞州区东关小学多措并举丰富办学内涵

长治市潞州区东关小学:多措并举丰富办学内涵作者:郭玉丽来源:《山西教育·管理》2019年第09期树木苍翠,百花竞艳,绿茵满地,整洁宜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镌刻在校园文化墙的醒目位置;回廊处处悬挂着偉人名言、古文诗词;教室内有《弟子规》《三字经》等圣人古训……这是长治市潞州区东关小学留给师生及来访者印象深刻的校容校貌校风。

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无不闪烁着东关人的教育智慧。

东关小学自1984年建校以来,经历了校园校貌建设、各项制度完善、确立发展目标三个阶段,学校由成立之初的两轨制小学发展为如今的一所建设规范、资源配备标准的六轨制公立小学,现有32个教学班,1624名学生,89名教师。

2016年,东关小学紧紧围绕“在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下求发展,在德智体美劳中创品牌”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素质教育求质量,文化建设显内涵,品牌建设创特色,把学校建成具有较高社会认知度的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的特色强校之路。

少先队大队部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将原来节日主题教育深化为主题教育月,将零散的活动主题化、系列化,3月“雷锋活动月”、4月缅怀先烈活动月、5月“我爱劳动”活动月、6月校园文化艺术节、9月民族传统教育月、10月爱国教育活动月、11月阳光体育活动月、12月习惯教育养成月。

一月一主题,固化内容但形式多样,内容更丰富,更凸显活动的整体性和目标性。

少先队大队部经过层层选拔,民主选举产生大队委,完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了自己的活动自己做、自己的阵地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少先队工作新局面。

红领巾文明监督岗,每个班挑选文明监督员,对学生们的仪容仪表、上下楼梯、课间操、放学路队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检查和评比,对全体学生的文明礼仪常规起到了监督和示范的作用。

同时还有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大大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的特色班级文化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学生体育晨读的跨学科融合

小学生体育晨读的跨学科融合

小学生体育晨读的跨学科融合在小学生体育晨读的实践中,跨学科融合展现出了教育的新面貌。

体育晨读不仅仅是运动的开始,它是知识与身体的交融,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生动体现。

首先,语文与体育在晨读中的融合尤为显著。

清晨的第一堂课,孩子们如同文字的书页,伸展开来,吸取着新鲜空气中的字里行间。

他们在瑜伽的姿势中,如同一行行整齐的文字,默默地诠释着文言文的深意。

随着每一个体式的完成,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在悄然提升。

其次,数学与体育的结合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

当晨曦洒满操场,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计算距离与速度。

他们追逐彼此,同时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在奔跑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估算与精确,理解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这种实地的数学教学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与观察力。

再者,自然科学与体育的交汇点成为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窗口。

他们在晨读时接触到了生命的奥秘,通过观察植物的成长,感受鸟儿的飞翔,体验水流的涌动。

这些活动不仅拓展了他们的自然观察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环境的敏感性和保护意识。

在奔跑中,他们感受到了身体与自然的共振,理解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

最后,艺术与体育的结合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晨读中迸发。

他们在舞蹈的节奏中,感受到音符的跳动;在绘画的过程中,表达出奔跑的动感。

通过艺术的表达,他们不仅学会了感知与表达,还培养了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

这种多元化的艺术体验,使他们的体育晨读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小学生体育晨读的跨学科融合,不仅仅是不同学科间的交汇,更是孩子们多维度发展的体现。

在这里,他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更丰富了心灵;他们不仅学会了技能,更拓展了视野。

体育晨读,是一座通往知识与成长的桥梁,让孩子们在欢乐中茁壮成长。

219307343_同心同向,家校协同育人的新实践

219307343_同心同向,家校协同育人的新实践

28EDUCATOR同心同向,家校协同育人的新实践王淑英 王丹青 |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双减”政策中指出:“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依托北京优质资源,在北京广渠门教育集团吴甡校长的指导下,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带动保定市相关成员校创建了京保家校协同育人项目。

在该项目的助力下,学校以“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作为育人目标,探索出一条“家校社”融合、“大中小”贯通的大德育新路径,以“全学段、全方位、全区域”为重点,以“有方案、有实施、有成果”为新机制,以融合式家校协同、参与式家校协同、社会化协同互助三种方式赋能学生成长。

形成同心、同向、同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点燃、唤醒、照亮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

双轮驱动,三点带动实施双轮驱动,拉动协同育人新引擎。

一是转变育人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学校与北京吴甡校长工作室、北师大教育家书院协同开展“双减”背景下作业提质、课堂提质、管理提质、课程提质、协同提质等一系列高质量教育行动。

二是依托河北省“十四五”课题《“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开展协同育人。

坚持三点带动,创新协同育人新思路。

一是深耕区域家校社共同体示范校,本部带动集团校、工作室成员校进行示范研究。

二是精耕农村脱贫县家校社共同体示范校,集团校、工作室成员校带动本区域其他学校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

三是细耕大中小幼家校社共同体示范项目,依托河北大学、保定学院等高校进行大中小幼衔接研究。

学校召开“用高品质的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京保家校协同育人项目线上论坛暨家庭教育素养提升项目交流会,通过“在保定”APP家长云校直播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播出。

以专家主旨报告、分学段线上分论坛等形式,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新思路,多方合力探索新方法。

该交流会全国线上参会总人数超50万人次,来自京保两地家校协同育人项目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共聚一堂,来自全国教育一线的校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奉献了教育实践的智慧。

依托“遇见”课程,打造立德树人卓越年级文化

依托“遇见”课程,打造立德树人卓越年级文化

大声喊出我们的校风校训,那声音震撼 劲往一处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拼搏
着每个潞河人,也让美丽的潞园感受到 的斗志,领悟体育精神,感受体育之美。
新生们的决心。
依托“ 遇见”课程,打造美育卓越
依托“ 遇见”课程,打造智育卓越 文化。“ 遇见·班级”从第一天留下班级
文化。教育是一种引领,“ 遇见·学科” “ 全家福”起,一个集体就形成了。为
打造潞河初中立德树人 卓越年级文化的初衷就是最 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合 力,让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 互相促进,最大限度地发挥 学生的主体价值。
师”“ 遇见·同窗”“ 遇见·学科”“ 遇见·活
动”六大板块,充分利用潞河资源,构
建隐性课程,打造“ 五育并举”的立德 体初一学生在“ 顺境比逆境更有利于成
树人卓越年级文化,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长”还是“ 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于成长”
让新入学的潞河新生感受不一样的学科 提高班级凝聚力,年级组织开展班级文
课程。以“ 让政治携手辩论”为例,全 化展示活动,从设计班徽、诠释班徽、
设计班章到展示班级文化,无不体现着 整个班级对于“ 美”的诠释。
“ 遇见·恩师”和“ 遇见·同窗”,引 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人间真 情,激发追求美的意识,正如一位学生 在作文中写道:“ 在认识她之前,我只是 班级里的一个小透明,没有丝毫的存在 感,仿佛世界上没有我这个人……直到 那个人的出现。人们常说,黑暗中看到 的那道光就是救赎。”
64
课事
依托“ 遇见”课程,打造立德树人卓越年级文化
文 | 侯志宏 牛林 李玉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
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
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市通州区潞河 中学初一年级倾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 一体化课程——“ 遇见”课程,致力打 造立德树人卓越年级文化,即穆穆尚德、 谦谦治学、立凌云志、成栋梁材。通过 “ 遇见·潞园”“ 遇见·班级”“ 遇见·恩

关于小学科学课多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关于小学科学课多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关于小学科学课多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1-07-05T10:43:59.417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作者:李园园[导读] 多学科的融合教学是指不同学科之间融合在一个学科中的教学,强调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

小学科学课程在内容上体现了较强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领域。

小学科学的教学标师培养学生了解与周围事物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生活,同时能够在学习中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科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发展。

李园园西安市莲湖区大兴实验小学 710000 【摘要】多学科的融合教学是指不同学科之间融合在一个学科中的教学,强调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

小学科学课程在内容上体现了较强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领域。

小学科学的教学标师培养学生了解与周围事物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生活,同时能够在学习中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科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多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030-01多学科的融合强调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方法、思维等,在学科中得以呈现。

因此,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就需要学校教师在教学对于学科知识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中,实现多个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发展。

在小学科学中多学科的融合是指将科学与其他的学科相融合,发展学生的综合性的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科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1.忽视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实施者而不是决定者,由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教学中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很多教师没有在教学中开展融合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学习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学科融合共建潞园教学新样态
李晨松侯志宏
现代学校教育中,学科与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潞河溯源”多学科融合课题研究中,学科融合强调“核心课程”,即以学生解决所关心的问题为目标,再根据解决这些問题所必须的学习内容,进行多学科紧密融合的教学。

首先,为保证“潞河溯源”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需要提前整合历史、地理、语文、化学及数学知识并进行教学。

相关学科老师集体备课,设计活动手册,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之后,历史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大光楼,了解大光楼的来历以及通州漕运的历史;再去运河文化广场的千年步道,了解大运河的历史与今天。

然后,地理老师教学生用手表在野外定向,实地绘制五河交汇图;数学老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大运河的河宽,把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最后,语文老师组织学生面向大运河,吟诵并赏析描写大运河的古诗词,发出保护大运河的倡议。

走出教室,站在五河交汇的大运河起点,进行真实情境中的真探究,激发了多学科的自然融合,也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

学生面对大运河的今昔对比,运用地理和化学知识提出保护环境、治理污水的有效举措;对描写大运河的古诗词,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禁发出“保护大运河”的倡议。

正是这种探究,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让多学科融合变得更加常态化、自然化。

测河宽时,教师设想用大三角板和皮尺测出大运河(东关段)的河宽,但在现场,有些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比例尺,来测算。

先给大运河东关桥及河宽拍照,再用皮尺量出两端桥墩间的距离,最后用“桥墩间的实际距离/照片上的桥宽=河宽/照片上的河宽”
算出了河的实际宽度,而且误差非常小。

还有些学生想到运用激光测试仪来测量……由此可见,多学科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他们的设计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

他们通过协作,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多学科知识,用批判性思维评判了大运河的发展。

有的学生说:“我们测量了大运河的河宽,虽然出现了很多状况,但最后还是顺利得出了结果。

它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促进了我们的友情……”也有的学生说:“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河道上有垃圾,以及水被污染,这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让运河更加美丽!”他们还利用化学及地理知识继续为保护大运河出谋划策,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在多学科融合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活动前多学科教师应深度教研,发掘多学科融合的主题;活动设计的主题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