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行车谨记“十防”(通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夏季行车谨记“十防”(通用版)
夏季行车谨记“十防”(通用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不利于机车正常运行和驾驶员身体健康。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注意做到以下“十点”。
一防机车过热。夏季环境温度高,发动机容易过热。因此,夏季应加强对发动机冷动系统的检查、保养,及时清除水箱、水套中的水垢和散热器芯片间嵌入的杂物;认真检查节温器、水泵、风扇的工作性能,损坏的应及时修复,同时注意调整好风扇皮带的张紧度;及时加注冷却水。当水温超过100度时,应在荫凉处停车降温,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并掀开发动机罩以利散热。当水箱开锅,发动机过热时,切勿将发动机熄灭(电机驱动风扇的除外),也不可向发动机泼冷水,以防机体炸裂。
二防燃油气阻。温度越高,燃料(特别是汽油)蒸发越快,越容易在油路中形成气阻。因此,夏季应及时清洗燃油滤清器,保证油路畅通,行车中将一块湿布盖在燃油泵上,并定时淋水以保持湿润,减少气阻的产生。一旦燃油系产生气阻时,应立即停车降温,并扳动手
油泵使油路中充满燃油。
三防电瓶亏水。夏季气温度,蓄电池电解中的水分蒸发快,液面下降快,甚至极板露出液面,造成蓄电池“亏水”而早期损坏。因此,夏季应经常检查蓄电池内液面高度,并及时添加蒸馏水,以保证正常的液面高度(一般为10至15毫米)和电解液密度(夏季一般为1.24),保证蓄电池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防制动失灵。制动液在高温环境中易蒸发汽化,在制动管路中形成气阻,制动蹄动也容易燃烧,造成制动失灵。因此,夏季应及时检查调整制动系统,及时添加或更换制动液,彻底排净液压制动系统中的空气,并保证制动皮碗、制动软管和制动蹄片的完好,行车中如发现制动踏板变“软”时,应及时排气;下长坡途中应注意停车“晾”刹,保证制动性能良好;若发现制动毂发烫,应停车降温,但不可浇泼冷水,以防制动毂破裂。
五防车胎爆裂。夏季机车轮胎内的气压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容易产生爆胎的事故。因此,出车前应适当降低车胎气压。若行车中胎温过高时,应及时将车停于荫凉处休息降温,切勿采用泼冷水的办法降温,否则易使胎层拉裂,也不得采用放气的方法降温降压,否则胎温胎压还会继续上升。
六防润滑不良。温度高时,机油粘度下降,抗氧化性变差,造成润滑不良,因此,夏季应及时换用高牌号机油(如E—CA40),经常检查油量油质,并及时添加或更换;及时清洗保养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保证机油畅通,散热良好,并尽量避免发动机超负荷工作。
七防高温中暑。夏季日照强、气温高,驾驶员流汗多,精力消耗大,易发生中暑。为预防中暑,驾驶员在出车前和行车途中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多饮用清洁饮料,并注意补充盐分。要随车携带水壶和毛巾,并备好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物;保持驾驶室风通风良好,途中注意休息。
八防疲劳瞌睡。夏季气温高,驾驶员睡眠不足,行车中容易疲劳瞌睡。因此,出车前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利用早晚时间行车,避开习惯睡眠时间行车。当行车中感到疲劳、打哈欠、手足无力等疲劳征兆时,应立即停车休息,或用冷水淋洗头面,活动四肢,待精力恢复,头脑清醒后再行车。
九防途中遇险。在炎热的天气里,路面上的灰尘较多,附着系数下降,沥清柏油路面在太阳曝晒下变软。制动时,表面的沥清粘在车轮上被揭起,降低了制动性能,驾驶员应谨慎驾驶。夜间还应注意路边、桥头乘凉露宿的人员,防止撞压。通过铺有农作物的路面时,应
降低车速,不要轻易使用制动,以防侧滑。
十防雷暴袭击。夏季常有雷暴、台风、龙卷风等恶劣气候发生,使人措手不及。因此,出车前应根据情况携带必要的雨具,防止车上货物受损。当恶劣天气出现时,路上交通十分混乱,这时应十分小心,低速行驶,多鸣,必要时应选择安全地点停车避险。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