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知识点记忆
中国地域差异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域差异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域差异的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历史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地域差异是中国多样性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中国地域差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地理差异、气候差异、人文历史差异等方面,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
一、地理差异1. 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地域差异首先表现在其自然地理条件上。
中国地域广阔,包含了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沙漠、草原、森林、湖泊、河流等多种自然环境。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环境、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
比如,西南地区的山地和湖泊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而东北地区的平原和森林资源适宜发展农业和林业。
2. 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南北地区的地形特点迥异。
南方地区地势多为丘陵高原,山地密布;北方地区则大多平坦开阔,有大片草原和沙漠。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影响着生产生活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城乡分布等方面的差异,也是中国地域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3. 自然资源中国各地的自然资源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盛产稻谷和水果;而北方地区的煤炭、铁矿、石油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这些自然资源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二、气候差异1. 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气候等。
南北差异、地形差异、纬度差异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温暖潮湿,多雨季节集中在夏季;而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 气候变化中国各地的气候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西南地区的梅雨季节持续时间长,雨量充沛;而东北地区的季节性气候变化较为明显,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形成鲜明对比。
气候差异对土壤肥力、农作物类型选择、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也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多样的国家。
其地理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从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对中国地理差异进行总结。
一、地形地貌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帕米尔高原,南临南海,北界蒙古、俄罗斯、朝鲜。
其地形地貌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平原、西部高原与盆地和南部丘陵、山地等。
具体来说,中国的地形地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 东部沿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主要位于中国东部,包括华北平原、长江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其中,华北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2. 西部高原与盆地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巴蜀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险峻,气候寒冷,是中国的水源保护区。
巴蜀盆地地势低洼,盛产水稻、茶叶等农产品。
塔克拉玛干沙漠则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景观壮丽。
3. 南部丘陵、山地中国南部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华南丘陵、云贵高原等。
这些地区地势多为丘陵、山地,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产品。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包括珠穆朗玛峰等多座世界最高峰。
以上所述,中国的地形地貌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对自然环境、气候、资源分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气候中国的气候差异主要表现在纬度、地形地貌和季风等方面。
具体来说,中国的气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热带季风气候中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相对干燥。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作物。
2. 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中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相对干燥。
这些地区气候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3. 干旱气候中国的西部地区属于干旱气候,降雨较少,气候干燥,土地肥沃。
地理考点—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附:知识整合及重点考向)
地理考点—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附:知识整合及重点考向)知识整合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南北差异不明显。
二、四大地理分区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将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三、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重点考向
考向一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考向二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考点知识汇总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考点知识汇总
一、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二、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每个大的地理区域都有显著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
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
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2019年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4.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该界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有显着的差异。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
宗教:藏传佛教。
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
2、“干旱”的西北地区: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地面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沙漠的变化。
干旱原因:地处内陆,东西距离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使得越往西,受海洋的影响越小。
以至于该地区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呈带状或点状。
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
3、以牧业为主的地区:⑴牧场特色: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
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
【导语】⽣命不是⼀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
对于考试⽽⾔,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忧考为您提供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平时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考试时会更得⼼应⼿,快来看看吧! 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然⼈⽂地理特点。
2、界线:(1)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季风区的分界线 (2)北⽅地区和南⽅地区:秦岭-淮河⼀线 (3)青藏地区:第⼀阶梯和第⼆阶梯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地区和北⽅地区的分界线;②⼤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量800毫⽶等降⽔量线⼤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北⽅地区和南⽅地区 北⽅地区: 1、位置范围 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兴安岭、青藏⾼原以北,内蒙古⾼原以南 2、⽓候类型:温带季风⽓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3农业 主要农产品粮⾷作物:⼩麦;油料作物:花⽣;糖料作物:甜菜; 经济作物:棉花、⾕⼦、⼤⾖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油; 主要⽔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4、风俗习惯 ⼈民主⾷:⾯⾷(东北,华北:盛产⼩麦,以⾯⾷为主;黄⼟⾼原:则以⼩⽶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坯垒墙,砖⽡房(⽕炕);黄⼟⾼原:窑洞); 交通⼯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溜冰 5、⽣态环境及治理:⽔⼟流失和⼟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 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连、⽯家庄、太原、西安 南⽅地区: 1、位置范围 以东东海,以南南海,以西青藏⾼原,以北秦岭、淮河 2、⽓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候;判别:⽓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温多⾬,冬季温暖湿润; 3、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作物:⽔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 主要⽔果:⽢蔗;⾹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椰⼦; 矿产资源:有⾊⾦属;主要能源:核能和⽔能丰富; 4、风俗习惯 ⼈民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房屋⾯较陡 交通⼯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游泳、龙⾈竟赛 5、⽣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流失。
《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3、秦岭一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2)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4)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我国疆堿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5、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
气候以(千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
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2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3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4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5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6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特点。
7我国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具有东密西疏的特点。
8经济发展水平特点,东部高西部低9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1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田多为旱地。
12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13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14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15秦岭一淮河以南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16秦岭一淮河以南农田多为水田。
17秦岭一淮河以南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18秦岭一淮河以南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19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一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0根据气候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21根据干湿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22根据气温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2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4,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5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26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八下
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1、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2、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位置、气候、地形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重点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秦岭—淮河线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2、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热带、热带干湿状况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主要经济作物甜菜、花生、棉花甘蔗、油菜、棉花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等主食面食大米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民居特点墙体厚、屋顶坡度小墙体高、屋顶坡度大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降水)。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北方地区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
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组成。
3、气候:位于北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不同的地理区域●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P2图5.1 )●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的温度带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而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P3活动)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落实在P4图5.4 )(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通过P5和P6的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与下列因素的联系:(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高山气候区;(2)气温和降水;(3)地形和地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P7~9图5.9~5.13,P10阅读材料)三、“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P11~16图5.14~5.24)●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的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儿井(新疆)。
●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的原因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
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雅鲁藏布江河谷是青稞和小麦的高产地区。
原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①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②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
③自西向东,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总之,我国的气温、将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人类活动差异显著①农业分布特点:西牧东耕,南稻北麦;②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特点:东密西疏;③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以南、以北地区的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4、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①1月0°C等温线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暖温带及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区及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⑤南方地区及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即小麦及水稻主产区分界线)⑥亚热带季风区及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的分界线⑧河流结冰及不结冰的分界线⑨旱地及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⑩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分界线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5、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①根据气候特征划分为:,,,②根据干湿程度划分为:,,,。
③根据气温差异划分为:,,,,,。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①划分标准:依据总体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②四大区域: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③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⑴南方地区及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⑵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即—山脉—山—山—山脉。
)⑶青藏地区及南方、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即山脉—山脉—山脉—山脉。
)7、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1)地理区域的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
(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运用】:①如珠江三角洲是区域;②如工业区是区域;③如西藏自治区是区域。
8、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9、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0、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地理位置、和特点(2)四大地理区域及界线的确定①A 及C :大致及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一致,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降水);②C 及D :大致及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即气候)。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重点归纳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重点归纳考点梳理1、秦岭一准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及分界线。
2、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区分布,工农业经济状况,森林、矿产等资源。
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农牧业、交通、河流、植被等的影响。
4、我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分布、四大牧区的分布和农耕区的分布等。
5、我国重要基础工业(能源、钢铁、机械、纺织)和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6、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分布,客运简明时刻表的判读。
根据生活实际以及客、货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设计合理的运输线路。
7.结合京津、京沪、武广高铁建成通车等时事热点,考查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线及铁路枢纽等。
备考攻略1秦岭一准河线的地理意义多以选择题和读图题为主要考查方式呈现。
复习时,考生要在“秦岭一淮河线示意图”上明确该线的具体位置。
通过观察南北两侧不同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等景观图片,形成鲜明印象;再将气候界线(气温、降水)、农业界线、植被、交通等列表比较,形成整体知识结构。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读图题或材料分析题为主要形式。
复习时,要将南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呈现在一幅图上,通过对比,对南、北方形成整体印象,而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状况,可通过列表比较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区、农作物、作物熟制等来掌握。
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以选择题、读图题和材料分析题等多种形式来考查。
结合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及西部大开发等社会关注的重点,考查两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地表景观,材料题是常见形式。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较那曲与南京的气候差异来理解。
因地势高,气温低,植被以草原为主,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业区也主要分布在地势低、热量相对丰富的河谷地带。
在复习西北地区相关知识时,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西北地区”图,明确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岭阻隔等原因,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专题15 中国的地理差异(全国通用)
专题15 中国的地理差异核心知识梳理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一:地理差异显著1.我国的地理差异2.秦岭—淮河一线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考点二:四大地理区域(一)划分依据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一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二)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位置范围北方地区我国东北方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南方地区我国东南方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西北地区我国西北方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域辽阔,国界绵长,邻国众多。
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省级行政区域的大部分青藏地区我国西南方位于我国西南部,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三)南、北方地区的对比——自然地理差异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地形以平原、高原、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1月气温0℃以下0℃以上河流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水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南、北方地区的对比——人文环境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约占全国的40% 约占全国的55%耕地类型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糖料作物甜菜甘蔗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水果苹果、梨柑橘、香蕉、荔枝、菠萝主要资源煤、铁、石油水能、有色金属传统民居平顶屋(房顶坡度较小),墙体厚斜顶屋(房顶坡度大),墙体薄传统交通陆路运输水路运输传统运动项目滑雪、溜冰游泳、划龙舟(四)西北地区1.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
中国地理差异知识点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北方地区:
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
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气候以温带
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土壤:(1)“黑土地”:东北平原,冷湿的环境下,发育
了肥沃的黑土
(2)“黄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覆盖)、华北平原(黄河、海河携带的大量黄土高原的泥沙堆积)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3.影响北方(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最大问题是水源不足,因为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①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②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植树造林,涵养水源;④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知识点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知识点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地理区域划分的类型、级别自然区域:自然存在的区域,不是人为造成的。
每个自然区域的标志有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动物等,但最明显的是自然植被。
如长江三角洲、北温带、山地上的草场等。
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不可无线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如工业区、经济特区、牧区、旅游区等。
行政区域:是国家为实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并设应相应的管理机构的区域。
如吉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北京市等。
[特别提示] 1区域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明显的一致性,区域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2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的原因和依据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了四大地理区域。
(2)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资料北方地区:1位置: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面积:占全国的20% 3人口:占全国的40%,汉族占绝大多数。
4地形:平原广阔,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5农业:农产品丰富,以旱地作物为主,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
6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南方地区:1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2面积:占全国的25% 3人口:占全国的55%,汉族占绝大多数4地形:平原、丘陵交错分布,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
5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甘蔗等,生产淡水鱼等6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西北地区:1位置: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2面积:占全国的30% 3人口:占全国的4%,汉族占2/34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昆仑山、大兴安岭等5农业: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棉花、甜菜、瓜果等6资源:矿产丰富,煤、石油、稀土储量大青藏地区:1位置: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泰山以南2面积:占全国的25% 3人口:占全国的1%,是藏族主要聚居地4地形: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等5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有河谷农业,牲畜有牦牛、藏绵羊等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区界限的确定因素(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
初二地理: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寒假抢先学
初二地理: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寒假抢先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年降水量少(一般低于800毫米)多(一般高于800毫米)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小大河流有无结冰期有无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人文景观的差异差异原因农耕制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至三熟气候耕地类型旱地水田气候、地形粮食作物小麦水稻气候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棉花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气候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知识点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地理区域划分的类型、级别
自然区域:自然存在的区域,不是人为造成的。
每个自然区域的标志有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动物等,但最明显的是自然植被。
如长江三角洲、北温带、山地上的草场等。
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不可无线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如工业区、经济特区、牧区、旅游区等。
行政区域:是国家为实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并设应相应的管理机构的区域。
如吉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北京市等。
[特别提示] 1区域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明显的一致性,区域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2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的原因和依据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了四大地理区域。
(2)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资料
北方地区:1位置: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面积:占全国的20% 3人口:占全国的40%,汉族占绝大多数。
4地形:平原广阔,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5农业:农产品丰富,以旱地作物为主,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
6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铁、石油
南方地区:1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2面积:占全国的25% 3人口:占全国的55%,汉族占绝大多数
4地形:平原、丘陵交错分布,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
5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甘蔗等,生产淡水鱼等
6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西北地区:1位置: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面积:占全国的30% 3人口:占全国的4%,汉族占2/3
4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昆仑山、大兴安岭等
5农业: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棉花、甜菜、瓜果等
6资源:矿产丰富,煤、石油、稀土储量大
青藏地区:1位置: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泰山以南
2面积:占全国的25% 3人口:占全国的1%,是藏族主要聚居地
4地形: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等
5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有河谷农业,牲畜有牦牛、藏绵羊等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区界限的确定因素
(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不到季风影响,降水较少,体现出干旱的区域特征;而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处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气温和降水)。
与一月0°C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接近。
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3)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区域:地形和地势。
该界限与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限十分吻合。
4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六位数字,两位表示一级,从大到小。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重要的地理界线
Ⅰ.一月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Ⅱ.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Ⅲ.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Ⅳ.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Ⅴ.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Ⅵ.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Ⅶ.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Ⅷ.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Ⅸ.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西部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表现为“三山夹两盆”的分布特点,东部地形以内蒙古高原为主。
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地区的河流很少,且多为内流河,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位于该区。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气候干旱。
原因:I.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II.区内高原面积广大,
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携带的湿润气流基本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因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受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和干湿状况的逐渐变化),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
[特别提示]塔里木盆地内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格尔盆地内有雅丹地貌;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塔里木盆地有储量特别大的石油和天然气。
二.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三.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四.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2.高寒的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
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而且高原上分布有许多高大山脉
气候——主要是高原山地气候
河湖——是许多大江大湖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湖区。
其中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2)主要自然特征——高寒
高: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高山,大都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寒:海拔高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原因。
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3)青藏地区的资源
太阳能:本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的透明度好,水汽含量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我国太阳能辐射最多的地区。
拉萨因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被称为“日光城”。
地热:本区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水和水能: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在雅鲁藏布江和黄河等河流的峡谷地段,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目前开发甚少。
矿产资源: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在察尔汗盐湖建起了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同时,藏北高原地下又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3.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1)我国的主要牧区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
I.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
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但天然降水少,发展农业必然依靠灌溉。
因此在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农作物生长好,形成许多农业区。
灌溉农业区: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进行灌溉,甘肃的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绿洲农业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的绿洲,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成为当地主要的粮棉产地。
新疆南部的绿洲盛产长绒棉,是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之一。
II.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高原上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只有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
因此在雅鲁藏布江谷底、湟水谷地等地形成了河谷农业,主要作物是青稞、小麦和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