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基本原理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一种通过将一个问题分解为较小的子问题并存储子问题的解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记忆化或自底向上的迭代方式来求解问题,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计算。
它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优化、组合数学和操作研究等领域。
1.确定最优子结构:将原问题分解为较小的子问题,并且子问题的最优解能够推导出原问题的最优解。
2.定义状态:确定存储子问题解的状态变量和状态方程。
3.确定边界条件:确定初始子问题的解,也称为边界状态。
4.递推计算:利用状态方程将子问题的解计算出来,并存储在状态变量中。
5.求解最优解:通过遍历状态变量找到最优解。
1.背包问题:背包问题是动态规划的经典应用之一、它有多种变体,其中最基本的是0/1背包问题,即在限定容量的背包中选择物品,使得所选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可以使用动态规划的思想来解决背包问题,确定状态为背包容量和可选物品,递推计算每个状态下的最优解。
2. 最长递增子序列:最长递增子序列(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ce)是一种常见的子序列问题。
给定一个序列,找到其中最长的递增子序列。
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来解决这个问题,状态可以定义为以第i个元素为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并递推计算每个状态的解。
3.矩阵链乘法:矩阵链乘法是一种优化矩阵连乘计算的方法。
给定一系列矩阵,求解它们相乘的最小计算次数。
可以使用动态规划解决矩阵链乘法问题,状态可以定义为矩阵链的起始和结束位置,递推计算每个状态下最小计算次数。
4.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是在有向图或无向图中找到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问题。
可以使用动态规划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状态可以定义为起始节点到一些节点的最短距离,递推计算每个状态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
=
max/
min
n
d
j
(S
j
,
x
j
)
j=k
7)指标递推方程(动态规划的基本方程):
fk (Sk ) = max/ min{dk (Sk , xk ) + fk+1(Sk+1)}, k = 1,2,..., n
f
n+1
(Sn+1
)
=
0
例 投资金额分配问题.某公司有4百万元资金需要投资,有三个投资 项目可以选择。经市场调查预测,如果向项目 i 投资 j 百万元,则每年
所得到的利润(万元/年)因投资额的不同而有差异,如下表所示。问
应如何投资才能使总的利润最大?
投资额
利润
0
1
2
3
4
项目
项目1
0
16 25 30 32
项目2
0
12 17 21 22
项目3
0
10 14 16 17
解:令每给一个项目考虑投资多少资金为一个决策阶段,则该投资
决策问题可分为三个阶段.决策顺序为:
最优 决策
0 1 1
2 2,3
目标 值
0 12 22
27 31
项目1(阶段1):
状态 0 4 0+31
决策
1
2
3
16+27 25+22* 30+12
4 32+0
最优 决策
2
目标 值
47
S1
x1 S2
x2
S3
x3
47 4
31 4
动态规划算法的详细原理及使用案例
动态规划算法的详细原理及使用案例一、引言动态规划是一种求解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机器学习、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态规划算法的原理,并提供一些使用案例,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一算法的具体过程。
二、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动态规划算法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利用已解决子问题的解来求解更大规模的问题。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存储技术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具体来说,动态规划算法通常包含以下步骤:1. 定义子问题: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这些子问题具有相同的结构,但规模更小。
这种分解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进行。
2. 定义状态:确定每个子问题的独立变量,即问题的状态。
状态具有明确的定义和可计算的表达式。
3.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根据子问题之间的关系,建立状态之间的转移方程。
这个方程可以是简单的递推关系式、递归方程或其他形式的方程。
4. 解决问题:使用递推或其他方法,根据状态转移方程求解每个子问题,直到获得最终解。
三、动态规划的使用案例1. 背包问题背包问题是动态规划算法的经典案例之一。
假设有一个背包,它能容纳一定重量的物品,每个物品有对应的价值。
目的是在不超过背包总重量的前提下,选取最有价值的物品装入背包。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动态规划算法来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1)定义问题:在不超过背包容量的限制下,选取物品使得总价值最大化。
(2)定义状态:令dp[i][j]表示将前i个物品放入容量为j的背包中所能获得的最大价值。
(3)状态转移方程:dp[i][j] = max(dp[i-1][j-w[i]]+v[i], dp[i-1][j]),其中w[i]为第i个物品的重量,v[i]为第i个物品的价值。
(4)解决问题:根据状态转移方程依次计算每个子问题的解,并记录最优解,直到获得最终答案。
2. 最长公共子序列最长公共子序列(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简称LCS)是一种经典的动态规划问题,它用于确定两个字符串中最长的共同子序列。
动态规划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动态规划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路径规划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搜索最短路线、规划旅游路线、寻找交通路线等等。
其中,动态规划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领域,可解决诸如最短路径、最小花费路径等问题。
这篇文章将介绍动态规划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一、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原理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求解多阶段决策问题的优化方法。
它将问题分成多个子问题,并分别求解这些子问题的最优解。
最后通过不断合并子问题的最优解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其基本思想可以用以下三个步骤来概括:1.确定状态:将原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每个子问题对应一个状态。
2.确定状态转移方程:确定每个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
3.确定边界条件:确定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
动态规划算法通常包括两种方法:自顶向下的记忆化搜索和自底向上的迭代法。
其中,自顶向下的记忆化搜索依赖于递归调用子问题的解,而自底向上的迭代法则通过维护状态表来解决问题。
二、动态规划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路径规划是动态规划算法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动态规划算法可以用来求解最短路径、最小花费路径、最大价值路径等问题。
这里以求解最短路径为例,介绍动态规划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1.问题定义假设我们需要从城市A走到城市B,中途经过若干个城市。
每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已知,现在需要求出从城市A到城市B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用动态规划算法来求解。
2.状态定义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用一个二元组(u, v)表示从城市u到城市v的一条路径。
因此,在求解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需要进行状态定义。
通常情况下,状态定义成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元组,这些变量描述了在路径中的某个位置、某种状态和其他有关的信息。
在这个问题中,状态定义为S(i,j),它表示从城市A到城市j的一条路径,该路径经过了城市集合{1, 2, …, i}。
3.状态转移方程状态转移方程描述了相邻状态之间的关系,即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计算方法。
在求解最短路径问题时,状态转移方程可以定义为:d(i, j) = min{d(i-1, j), d(i, k) + w(k, j)}其中,d(i,j)表示从城市A到城市j经过城市集合{1, 2, …, i}的最短路径长度。
动态规划-动态规划-美国数学家贝尔曼-动态规划领域
物品
1 2 … j …n
重量(公斤/件) a1 a2 … aj … an
每件使用价值 c1 c2 … cj … cn
类似问题:工厂里的下料问题、运输中的 货物装载问题、人造卫星内的物品装载问题等。
生产决策问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需求 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企业为了获得全年的最佳 生产效益,就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逐月或逐季度 地根据库存和需求决定生产计划。
描述状态的变量称为状态变量,它可用一个数、 一组数或一向量(多维情形)来描述,第k阶段 的状态变量常用sk表示,通常一个阶段有若干个 状态。
第k阶段的状态就是该阶段所有始点的集合, 用Sk表示。在第1阶段状态变量s1是确定的,称初 始状态。如引例中:
S1 A,S2 B1, B2, B3,S3 C1,C2,C3,S4 D1, D2
min
4
9
12
决策点为B3
AB3
f2
B3
3 9*
f1(A)=12说明从A到E的最短距离为12,最短路 线的确定可按计算顺序反推而得。即
A→B3→C2→D2→E 上述最短路线问题的计算过程,也可借助于图
形直观的表示出来:
12 2 A4
3
11
B1
7 4
6
93
B2 2
4
96
B3
2 5
6
C1 3
多阶段决策过程特点:
(1)根据过程的特性可以将过程按空 间、时间等标志分为若干个互相联系又互相 区别的阶段。
(2)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做出决策,从 而使整个过程达到最好的效果。
(3)在处理各阶段决策的选取上,不仅只 依赖于当前面临的状态,而且还要注意对以后 的发展。即是从全局考虑解决局部(阶段)的 问题。
动态规划的原理及应用
动态规划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动态规划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的一种优化方法。
它通过把原问题分解为相互重叠的子问题,并保存子问题的解,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实现对问题的高效求解。
2. 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确定问题的状态: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确定子问题的状态。
•定义状态转移方程:根据子问题的状态,确定子问题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状态转移方程。
•确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确定子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界限条件。
•计算最优解:采用递推或迭代的方式计算子问题的最优解。
•构造最优解:根据最优解的状态转移路径,构造原问题的最优解。
3. 动态规划的应用场景动态规划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3.1 图论在图论中,动态规划可以用来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最小生成树问题等。
通过保存子问题的最优解,可以避免重复计算,提高求解效率。
3.2 数值计算在数值计算中,动态规划可以用来解决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问题。
通过将原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并利用子问题的最优解求解原问题,可以快速求解复杂的数值计算问题。
3.3 操作研究在操作研究中,动态规划可以用来解决最优调度问题、最优分配问题等。
通过将原问题拆分为若干子问题,并保存子问题的最优解,可以找到全局最优解。
3.4 自然语言处理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动态规划可以用来解决句法分析、语义理解等问题。
通过构建动态规划表,可以有效地解析复杂的自然语言结构。
3.5 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动态规划可以用来解决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等问题。
通过利用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特性,可以训练出更加高效和智能的机器学习模型。
4. 动态规划的优势和限制动态规划的优势在于可以高效地解决复杂的多阶段决策问题,通过保存子问题的最优解,避免了重复计算,提高了求解效率。
同时,动态规划提供了一种清晰的问题分解和解决思路,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然而,动态规划也有其应用的限制。
动态规划算法原理与的应用
动态规划算法原理与的应用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最优化问题的常用算法。
它通过将原问题划分为子问题,并将每个子问题的解保存起来,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降低了问题的时间复杂度。
动态规划算法的核心思想是自底向上地构建解,以达到求解整个问题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动态规划算法的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1.动态规划算法的原理1)将原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
2)确定状态转移方程,即找到子问题之间的关系,以便求解子问题。
3)解决子问题,并将每个子问题的解保存起来。
4)根据子问题的解,构建整个问题的解。
2.动态规划算法的应用2.1最长公共子序列1) 定义状态:假设dp[i][j]表示序列A的前i个字符和序列B的前j个字符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
2)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若A[i] == B[j],则dp[i][j] = dp[i-1][j-1] + 1;若A[i] != B[j],则dp[i][j] = max(dp[i-1][j],dp[i][j-1])。
3) 解决子问题:从前往后计算dp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值。
4) 构建整个问题的解:dp[m][n]即为最终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其中m和n分别为序列A和序列B的长度。
2.2背包问题背包问题是指给定一个背包的容量和一些物品的重量和价值,要求在不超过背包容量的情况下,选择若干物品放入背包中,使得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该问题可通过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具体步骤如下:1) 定义状态:假设dp[i][j]表示在前i个物品中选择若干物品放入容量为j的背包中,能够获得的最大价值。
2)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考虑第i个物品,若将其放入背包,则dp[i][j] = dp[i-1][j-wi] + vi;若不将其放入背包,则dp[i][j] = dp[i-1][j]。
3) 解决子问题:从前往后计算dp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值。
4) 构建整个问题的解:dp[n][C]即为最终的背包能够获得的最大价值,其中n为物品的个数,C为背包的容量。
经济学动态规划
d2(B2,C1)+f3(C1)=4+11=15 d2(B2,C2)+f3(C2)=4+15=19 d2(B2,C3)+f3(C3)=6+8=14
=14
最小费用路线为B2-C3-D2-E
相应的最优决策u2(B2)=C3
f2(B3)=min
d2(B3,C1)+f3(C1)=1+11=12 d2(B3,C3)+f3(C3)=6+8=14
4 3
A
11
3
B1 4
4
4
B2
6
1
6
B3
C1
9
7
8
C2
12
5
C3
D1
5
3
E
D2
A-B1-C2-D1-E A-B2-C1-D2-E
均为策略
第一节 动态规划原理和模型
允许策略集合:可供选择策略的范围 最优策略:允许策略集合中最优的一个策略 在例1中最优策略为: A-B1-C3-D2-E
4 3
A
11
3
B1 4
=12
最小费用路线为B3-C1-D2-E
相应的最优决策u2(B3)=C1
第二节 动态规划求解方法
(4) S1={A} f1(A)=min
d1(A,B1)+f2(B1)=4+12=16 d2(A,B2)+f2(B2)=3+14=17 d3(A,B3)+f2(B2)=11+12=22
=16
最小费用路线为A-B1-C3-D2-E 相应的最优决策u1(A)=B1 所以整个问题的最小费用路线为A-B1-C3-D2-E 最优策略为{u1(A)=B1,u2(B1)=C3,u3(C3)=D2,u4(D2)=E}
动态优化模型
动态优化模型动态优化模型是一种利用动态规划理论对优化问题进行建模与求解的方法。
它能够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模型的动态调整,以求得最优解。
本文将介绍动态优化模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讨论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动态规划是一种以递归的方式进行求解的优化方法。
它将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并从子问题的最优解递归地求解出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是"最优子结构"和"重叠子问题"。
1. 最优子结构动态规划中的每个子问题必须具备最优子结构的特点,即如果一个问题的最优解包含了它的子问题的最优解,则称其具有最优子结构。
通过求解子问题得到的最优解可以作为整个问题的最优解的一部分。
2. 重叠子问题动态规划中的子问题往往是重叠的,即包含相同的子问题。
为避免重复计算,可以使用备忘录或者动态规划表来记录已求解的子问题的结果,在需要时直接检索以节省计算时间。
二、动态优化模型的建立动态优化模型通常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状态、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
1. 状态状态是指问题中的一个变量或一组变量,它能够完整地描述问题的某个特定场景。
状态的选择对模型的性能和求解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状态转移方程状态转移方程描述了问题中的状态如何转移到下一个状态。
它是建立动态规划模型的核心,通过定义合适的状态转移方程,可以准确地描述问题的演变过程。
3. 边界条件边界条件指定了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以及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它是动态规划模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确定问题的边界和约束条件。
三、动态优化模型的应用动态优化模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等。
下面以背包问题和路径规划问题为例,说明动态优化模型的具体应用。
1. 背包问题背包问题是一个常见的优化问题,其目标是在给定的背包容量下,选择一定数量的物品放入背包中,使得背包内的物品总价值最大化。
动态优化模型中,可以将背包问题转化为一个二维的状态转移方程,并通过动态规划的方法求解最优解。
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
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动态规划是一种常用的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经济学等领域。
在动态规划中,状态转移方程是关键步骤,它描述了问题的状态如何从一个状态转移到下一个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及其应用。
一、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动态规划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分解成更小且重叠的子问题来求解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已经计算过的子问题的解来求解当前问题的解,从而避免重复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二、状态转移方程的定义状态转移方程是动态规划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问题的状态如何从一个阶段转移到下一个阶段。
状态转移方程通常使用递推的方式来表示,即通过已知状态推导出未知状态。
在解决最优化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定义一个目标函数,通过优化目标函数来求解最优解。
状态转移方程可以将目标函数从一个阶段递推到另一个阶段,从而求解出最优解。
三、状态转移方程的形式状态转移方程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灵活定义。
一般来说,状态转移方程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状态的定义:将问题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定义每个阶段的状态。
状态可以是一个变量、一个数组或其他数据结构。
2. 状态转移的定义:描述问题的状态如何从一个阶段转移到下一个阶段。
状态转移可以使用数学表达式、递归方程或其他形式表示。
3. 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确定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并定义边界条件。
四、举例说明以经典的背包问题为例,我们来看一下如何使用状态转移方程解决问题。
背包问题是一个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给定一个背包的容量和一组物品,每个物品有一个重量和一个价值,需要选择一些物品放入背包中,使得背包的总重量不超过容量,且总价值最大。
在解决背包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示选择第i个物品放入背包的决策。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二维数组dp[i][j]来表示在前i个物品中,背包容量为j时的最大价值。
状态转移方程可以表示为:dp[i][j] = max(dp[i-1][j], dp[i-1][j-w[i]] + v[i])其中,dp[i-1][j]表示不选择第i个物品时的最大价值,dp[i-1][j-w[i]] + v[i]表示选择第i个物品时的最大价值。
最优控制与最优化问题中的动态规划方法
最优控制与最优化问题中的动态规划方法动态规划方法是一种在最优控制和最优化问题中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并利用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整体问题的最优解。
本文将介绍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最优控制和最优化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一、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原理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并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整体问题的最优解。
具体来说,动态规划方法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定义状态:将问题的解表示为一个或多个状态变量。
2.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根据问题的特点和约束条件,确定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
3. 确定边界条件:确定问题的边界条件,即最简单的情况下的解。
4. 递推求解:利用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递推求解问题的最优解。
二、动态规划方法在最优控制中的应用动态规划方法在最优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
最优控制问题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控制策略,使得系统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最优性能。
动态规划方法可以用来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控制策略。
以倒立摆控制为例,倒立摆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系统,其目标是使摆杆保持竖直位置。
动态规划方法可以将倒立摆控制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每个子问题都是在给定状态下选择最优的控制动作。
通过递推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最终可以得到整个控制过程的最优策略。
三、动态规划方法在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动态规划方法在最优化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最优化问题的目标是找到一组变量的最优取值,使得目标函数达到最小或最大值。
动态规划方法可以用来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以旅行商问题为例,旅行商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最优化问题,其目标是找到一条路径,使得旅行商能够经过所有城市并且总路程最短。
动态规划方法可以将旅行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每个子问题都是在给定状态下选择最优的下一个城市。
通过递推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最终可以得到整个旅行路径的最优解。
四、动态规划方法的优缺点动态规划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1. 可以求解复杂的最优控制和最优化问题,具有较高的求解效率。
动态规划的最优化原理有哪些内容
动态规划的最优化原理有哪些内容
动态规划的最优化原理包括以下内容:
1. 最优子结构性质:如果一个问题的最优解包含了其子问题的最优解,则称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简单来说,就是问题的最优解由子问题的最优解构成。
2. 重叠子问题性质:在求解一个动态规划问题时,需解决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可以使用备忘录或者动态规划表来存储已经计算过的子问题的解,以便之后需要时直接查表获取。
3. 无后效性:即一个状态的值一旦确定,就不受之后决策的影响。
在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中,只关心当前状态和之前的状态,不关心状态之后的发展。
4. 状态转移方程:动态规划的核心就是确定状态转移方程。
通过分析问题的特点,找到问题当前状态和之前状态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状态转移方程,进而解决整个问题。
动态规划的最优化原理是动态规划算法能够高效解决问题的基础,通过把问题划分为子问题,求解并保存子问题的解,最终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基于动态规划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设计与应用
基于动态规划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设计与应用一、引言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现代社会和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然而,由于资源有限和需求多样化,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基于动态规划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的决策,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动态规划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问题来求解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步骤:1. 定义状态:根据问题的特性,确定问题可以被划分成的若干个状态。
这些状态可以是一维的,也可以是多维的。
2. 定义转移方程:通过分析问题中的状态转移关系,建立递推公式或递归关系,描述状态之间的转移。
3. 设计边界条件:确定初始状态和边界状态,并设定递推过程的终止条件。
三、资源配置模型的构建基于动态规划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的构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定义问题的状态:根据资源配置的特性,确定问题可以被划分成的若干个状态。
这些状态可以包括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配情况等。
2. 定义状态转移方程:分析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状态转移关系,建立递推公式或递归关系,描述状态之间的转移。
这个方程可以考虑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将问题转化为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的问题。
3. 设计边界条件:确定初始状态和边界状态,并设定递推过程的终止条件。
边界条件可以包括资源的初始分配情况和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4. 选择求解方法:基于定义的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如迭代求解、动态规划算法等,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四、资源配置优化模型的应用基于动态规划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和场景,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生产资源优化:通过合理分配生产资源,最大化生产效率和利润。
例如,在制造业中,根据不同的订单需求和资源约束,设计生产计划和资源调度,以实现高效的生产流程。
Python中的动态规划解析
Python中的动态规划解析动态规划是一种常用的算法思想,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在Python中,动态规划的应用广泛,无论是求解最优解还是优化算法效率,都离不开动态规划的思想。
本文将对Python中的动态规划进行解析,并介绍其基本原理、常见应用和实现方法。
一、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简称DP)是一种通过拆分问题,定义问题状态和状态之间的关系,使得问题能够以递推(或递归)的方式去解决的算法思想。
它通常适用于有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性质的问题。
具体来说,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步:1. 找到问题的最优子结构,即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2. 定义问题状态,即确定需要存储的信息,以便用于子问题之间的转移;3.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即问题状态之间的递推关系;4. 确定边界条件,即最小的子问题的解;5. 通过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计算出原问题的解。
二、动态规划的应用动态规划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态规划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常见的动态规划问题,其定义如下:F(0) = 0F(1) = 1F(n) = F(n-1) + F(n-2) (n ≥ 2)2. 背包问题背包问题是求解在有限的背包容量下,如何选择装入背包的物品,使得物品的价值最大化或重量最小化的问题。
常见的背包问题包括01背包问题、完全背包问题和多重背包问题。
3. 矩阵链乘法问题矩阵链乘法问题是求解如何在给定的一系列矩阵相乘的情况下,使得计算乘法的次数最少的问题。
4. 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是求解两个序列中最长的公共子序列的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动态规划。
三、动态规划的实现方法在Python中,可以使用递归或迭代的方式来实现动态规划。
1. 基于递归的实现基于递归的实现方式通常会利用递归的性质来解决问题,但由于递归会导致重复计算,因此需要使用记忆化搜索(Memoization)来优化递归过程。
运筹学中的动态规划原理-教案
运筹学中的动态规划原理-教案一、引言1.1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1.1.1动态规划的定义:动态规划是一种数学方法,用于求解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问题。
1.1.2动态规划的特点: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子问题,通过求解子问题来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1.1.3动态规划的应用:广泛应用于资源分配、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等领域。
1.2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1.2.1最优性原理:一个最优策略的子策略也是最优的。
1.2.2无后效性:某阶段的状态一旦确定,就不受这个状态以后决策的影响。
1.2.3子问题的重叠性:动态规划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子问题之间往往存在重叠。
1.3动态规划与静态规划的关系1.3.1静态规划:研究在某一特定时刻的最优决策。
1.3.2动态规划:研究在一系列时刻的最优决策。
1.3.3动态规划与静态规划的区别:动态规划考虑时间因素,将问题分解为多个阶段进行求解。
二、知识点讲解2.1动态规划的基本模型2.1.1阶段:将问题的求解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2.1.2状态:描述某个阶段的问题情景。
2.1.3决策:在每个阶段,根据当前状态选择一个行动。
2.1.4状态转移方程:描述一个阶段的状态如何转移到下一个阶段的状态。
2.2动态规划的基本算法2.2.1递归算法:通过递归调用求解子问题。
2.2.2记忆化搜索:在递归算法的基础上,保存已经求解的子问题的结果,避免重复计算。
2.2.3动态规划算法:自底向上求解子问题,将子问题的解存储在表格中。
2.2.4动态规划算法的优化:通过状态压缩、滚动数组等技术,减少动态规划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2.3动态规划的经典问题2.3.1背包问题:给定一组物品,每种物品都有自己的重量和价值,求解在给定背包容量下,如何选择物品使得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2.3.2最长递增子序列问题:给定一个整数序列,求解序列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
2.3.3最短路径问题:给定一个加权有向图,求解从源点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
动态规划(完整)
(3) 决策、决策变量
所谓决策就是确定系统过程发展的方案,
决策的实质是关于状态的选择,是决策者
从给定阶段状态出发对下一阶段状态作出
的选择。
用以描述决策变化的量称之决策变量, 和状态变量一样,决策变量可以用一个数, 一组数或一向量来描述.也可以是状态变量
的函数,记以 xk xk (sk ) ,表示于 k 阶段状
动态规划的分类:
• 离散确定型 • 离散随机型 • 连续确定型 • 连续随机型
动态规划的特点:
• 动态规划没有准确的数学表达式和定义 精确的算法, 它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依赖分析者的经验和技巧。
• 与运筹学其他方法有很好的互补关系, 尤 其在处理非线性、离散性问题时有其独 到的特点。
通常多阶段决策过程的发展是通过状态的一系列变换来 实现的。一般情况下,系统在某个阶段的状态转移除与本阶 段的状态和决策有关外,还可能与系统过去经历的状态和决 策有关。因此,问题的求解就比较困难复杂。而适合于用动 态规划方法求解的只是一类特殊的多阶段决策问题,即具有 “无后效性”的多阶段决策过程。
4 6
C1
3
B2 3
4T
3 3
C2
阶段指标函数:
vk sk , xk cskxk
5
A3
B3
过程指标(阶段递推)函数:
fk(sk ) min
vk (sk , xk )
fk
1
(sk
1 )
k= 4
f4 (C1) = 3, f4 (C2) = 4
2
k=3
f3(B1)=min{1+f4(C1)=4*, 4+f4(C2)=8}=4
(6) 指标函数
用来衡量策略或子策略或决策的效果的 某种数量指标,就称为指标函数。它是定义 在全过程或各子过程或各阶段上的确定数量 函数。对不同问题,指标函数可以是诸如费 用、成本、产值、利润、产量、耗量、距离、 时间、效用,等等。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
一、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一种运用在运筹学中的一种数
学规划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将一个复杂的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更简
单的子问题,再从这些子问题出发,求出各子问题的解,回溯到原问题求
出原问题的解,通常情况下,动态规划的核心是对于每一个子问题只求解
一次,存储子问题的解,避免了重复求解子问题。
1.最优子结构性质: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的问题可以用动态规划求解,即如果一些问题的求解最优解由其子问题的最优解组合而成,那么该问题
也是最优的;
2.重复子问题性质:具有重复子问题性质的问题可以用动态规划求解,即一些问题的解可以由重复的子问题的解组合而成;
3.边界条件:求解动态规划的问题要求有边界条件,即知道求解问题
的初始和终止条件;
4.最优化原理:即求解问题的全局最优解可以由求子问题的最优解组
合而成,求解问题从最优解的最终状态开始,逐渐迭代至初始状态;
5.无后效性:即状态仅取决于其之前的几个状态,不受其之后状态的
影响。
二、动态规划的基本应用
1.适用于短路径问题:在交通运输、通信网络中。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史的一个完整总结。只有具有无后效性的多阶段决策过程
才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
2 A1
3
5 B1 4
7
6
B2
5
3
2
C1 2 5 6
C2 3
2
C3 1
D3
1
E 5 D
2
B3 2
3.决策(decision)
C4 7
当各阶段的状态选定以后可以做出不同的决定(或选择)从
而确定下一个阶段的状态,这种决定(或选择)称为决策。
5.状态转移方程(state transfer equation) 设第k阶段状态为sk,做出的决策为uk(sk),则第k+1阶段 的状态sk+1随之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sk+1=Tk(sk,uk) 表示从第k阶段到第k+1阶段状态转移规律的方程称为状态 转移方程,它反映了系统状态转移的递推规律。
f3
(C3
)
min
d d
3 3
(C3 (C3
, ,
D1) D2 )
f4 (D1) f4 (D2 )
2 3
min1
5
5
u3(C3)=D1
f3(C4)= d3(C4,D2)+ f4(D2)=7+5=12
u3(C4)=D2
5
C1 2
2
A
1
3
B1 4
7
6
B2
5
3
2
5 6 C2 3 2
C3 1
D1 3
4.策略(policy)
当各个阶段的决策确定以后,各阶段的决策形成一个决策序 列,称此决策序列为一个策略。
动态规划原理与最优控制
动态规划原理与最优控制动态规划和最优控制是两个重要的数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优化问题的求解。
动态规划主要用于处理具有重复子问题的最优化问题,而最优控制则是研究如何在连续时间和状态下选择和调整控制变量以实现最佳控制。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是将大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子问题,并分别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然后根据子问题的解推导出大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可以通过建立一个递归的状态转移方程来描述问题的最优解。
通过记忆化或者自底向上的方式,可以高效地求解出最优解。
最优控制是研究如何选择和调整控制变量以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最优控制目标。
最优控制的目标可以是最小化或最大化一些性能指标,例如最小时间、最小成本、最大收益等。
最优控制问题可以描述成一个变分问题,通过求解变分问题的极值来得到最优控制策略。
动态规划和最优控制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涉及到对系统状态的建模和描述,以及对控制变量的选择和调整。
其次,它们都是通过求解优化问题来寻找最优解。
最后,它们都可以通过离散化状态和控制变量来转化成动态规划问题。
因此,动态规划和最优控制可以相互参考和借鉴。
动态规划和最优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运输、资源分配、排产等问题中,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来求解最优方案。
在机器人导航、飞行器控制、自动驾驶等问题中,可以使用最优控制来实现最佳控制策略。
此外,动态规划和最优控制也在经济学、管理科学、生物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总之,动态规划和最优控制是两个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优化问题。
动态规划主要用于求解具有重复子问题的最优化问题,而最优控制则研究如何在连续时间和状态下选择和调整控制变量以实现最佳控制。
动态规划和最优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提高效率和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规划基本原理动态规划基本原理近年来,涉及动态规划的各种竞赛题越来越多,每一年的NOI几乎都至少有一道题目需要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来解决;而竞赛对选手运用动态规划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再停留于简单的递推和建模上了。
要了解动态规划的概念,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多阶段决策问题。
一、多阶段决策问题如果一类活动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需作出决策(采取措施),一个阶段的决策确定以后,常常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决策,从而就完全确定了一个过程的活动路线,则称它为多阶段决策问题。
各个阶段的决策构成一个决策序列,称为一个策略。
每一个阶段都有若干个决策可供选择,因而就有许多策略供我们选取,对应于一个策略可以确定活动的效果,这个效果可以用数量来确定。
策略不同,效果也不同,多阶段决策问题,就是要在可以选择的那些策略中间,选取一个最优策略,使在预定的标准下达到最好的效果.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例子: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带权有向的多段图,要求从A到D的最短图4-1 带权有向多段图路径的长度(下面简称最短距离)。
我们可以搜索,枚举图中的每条路径,但当图的规模大起来时,搜索的效率显然不可能尽人意。
让我们来试用动态规划的思路分析这道题:从图中可以看到,A点要到达D点必然要经过B1和B2中的一个,所以A到D的最短距离必然等于B1到D的最短距离加上5,或是B2到D的最短距离加上2。
同样的,B1到D的最短距离必然等于C1到D的最短距离加上3或是C2到D的最短距离加上2,……。
我们设G[i]为点i到点D的距离,显然G[C1]=4,G[C2]=3,G[C3]=5,根据上面的分析,有:G[B1]=min{G[C1]+3,G[C2]+2}=5,G[B2]=min{G[C2]+7,G[C3]+4}=9,再就有G[A]=min{G[B1]+5,G[B2]+2}=10,所以A到D的最短距离是10,最短路径是。
二、动态规划的术语1.阶段把所给求解问题的过程恰当地分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以便于求解,过程不同,阶段数就可能不同.描述阶段的变量称为阶段变量。
在多数情况下,阶段变量是离散的,用k表示。
此外,也有阶段变量是连续的情形。
如果过程可以在任何时刻作出决策,且在任意两个不同的时刻之间允许有无穷多个决策时,阶段变量就是连续的。
在前面的例子中,第一个阶段就是点A,而第二个阶段就是点A到点B,第三个阶段是点B到点C,而第四个阶段是点C到点D。
2.状态状态表示每个阶段开始面临的自然状况或客观条件,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称为不可控因素。
在上面的例子中状态就是某阶段的出发位置,它既是该阶段某路的起点,同时又是前一阶段某支路的终点。
在前面的例子中,第一个阶段有一个状态即A,而第二个阶段有两个状态B1和B2,第三个阶段是三个状态C1,C2和C3,而第四个阶段又是一个状态D。
过程的状态通常可以用一个或”一组数”来描述,称为状态变量。
一般,状态是离散的,但有时为了方便也将状态取成连续的。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变量形式的限制,所有的状态都是离散的,但从分析的观点,有时将状态作为连续的处理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此外,状态可以有多个分量(多维情形),因而用向量来代表;而且在每个阶段的状态维数可以不同。
当过程按所有可能不同的方式发展时,过程各段的状态变量将在某一确定的范围内取值。
状态变量取值的集合称为状态集合。
3.无后效性我们要求状态具有下面的性质:如果给定某一阶段的状态,则在这一阶段以后过程的发展不受这阶段以前各段状态的影响,所有各阶段都确定时,整个过程也就确定了。
换句话说,过程的每一次实现可以用一个状态序列表示,在前面的例子中每阶段的状态是该线路的始点,确定了这些点的序列,整个线路也就完全确定。
从某一阶段以后的线路开始,当这段的始点给定时,不受以前线路(所通过的点)的影响。
状态的这个性质意味着过程的历史只能通过当前的状态去影响它的未来的发展,这个性质称为无后效性。
4.决策一个阶段的状态给定以后,从该状态演变到下一阶段某个状态的一种选择(行动)称为决策。
在最优控制中,也称为控制。
在许多问题中,决策可以自然而然地表示为一个数或一组数。
不同的决策对应着不同的数值。
描述决策的变量称决策变量,因状态满足无后效性,故在每个阶段选择决策时只需考虑当前的状态而无须考虑过程的历史。
决策变量的范围称为允许决策集合。
5.策略由每个阶段的决策组成的序列称为策略。
对于每一个实际的多阶段决策过程,可供选取的策略有一定的范围限制,这个范围称为允许策略集合。
允许策略集合中达到最优效果的策略称为最优策略。
给定k阶段状态变量x(k)的值后,如果这一阶段的决策变量一经确定,第k+1阶段的状态变量x(k+1)也就完全确定,即x(k+1)的值随x(k)和第k阶段的决策u(k)的值变化而变化,那么可以把这一关系看成(x(k),u(k))与x(k+1)确定的对应关系,用x(k+1)=Tk(x(k),u(k))表示。
这是从k阶段到k+1阶段的状态转移规律,称为状态转移方程。
6.最优性原理作为整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它满足:相对前面决策所形成的状态而言,余下的子策略必然构成“最优子策略”。
最优性原理实际上是要求问题的最优策略的子策略也是最优。
让我们通过对前面的例子再分析来具体说明这一点:从A到D,我们知道,最短路径是,这些点的选择构成了这个例子的最优策略,根据最优性原理,这个策略的每个子策略应是最优:是A到C2的最短路径,也是B1到D的最短路径……事实正是如此,因此我们认为这个例子满足最优性原理的要求。
线性动归阶段性动归树形动归多维空间动归二、例题:一般类试题(简单)例一数塔问题图示出了一个数字三角形。
请编一个程序计算从顶至底的某处的一条路径,使该路径所经过的数字的总和最大。
●每一步可沿左斜线向下或右斜线向下走;●1<三角形行数≤100;●三角形中的数字为整数0,1,…99;738810274445265分析:如果采用贪心的方法,从起点7出发,选择 7—8—1—7—5 这条路径得到的和是25,显然不是最优解,7—3—8—7—5得到的和是30。
所以不能用贪心的方法;如果用枚举搜索的方法,则当三角形的行数n过大时,时间上不可行。
从顶点出发时到底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并不取决于左右哪边的数字大,而取决于:左下和右下哪边累加下来的数字最大,只有左右两道路径上的最大值求出来了才能作出决策。
同样的道理下一层的走向又要取决于再下一层上的最大值是否已经求出才能决策。
这样一层一层推下去,直到倒数第二层时就非常明了。
如数字2,只要选择它下面较大值的结点5前进就可以了。
所以实际求解时,可从底层开始往上推,层层递进,最后得到最大值。
数据结构:用f[i,j]表示在i、j这个位置能取得的最大值,a[i,j]表示当前位置的值。
则: f[i,j]=max{f[i+1,j],f[i+1,j+1] }+a[i,j]以上的方法就是使用的动态规划的思想,动态规划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算法,它既可以用递推的方式实现,也可以用递归的方式实现,当问题比较简单,容易找出递推关系和递推边界的时候,就可以用递推的方式去实现,而有的时候用递归的方式则比较容易写出递归关系式。
动态规划是一种记忆化搜索,将中间计算的结果保存在数组之中,避免之后的重复运算,提高了效率,这也是动态规划与递归递推的不同之处所在。
例二最长不下降子序列设有一个正整数的序列:b1, b2, …bn, 对于下标 i13,18,7,14,10,12,23,41,16,24。
若存在i1按照自底向上分析的思路,由后往前进行搜索:1、对b(n)来说,由于它是最后一个数,所以当从b(n)开始查找时,只存在长度为1的不下降序列;2、若从b(n-1)开始查找,则存在下面的两种可能性:①若b(n-1)②若b(n-1)>b(n)则存在长度为1的不下降序列b(n-1)或b(n)。
设F(i)为前i个数中的最大不下降序列,则 F(i)为之前所有节点中最大的一个+1,即:F(1)、F(2)、F(3)……F(i-3)、F(i-2)、F(i-1)中最大的一个加上1。
注意:并不是F(i-1)+1。
F(I) = Max{F(j)+1 | j例三:buy low,buy lower例四:最短路径如图所示是城市道路示意图,每条边上的数字为该段街道的长度。
求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只能往上和往右走)分析:此题和数塔问题很类似,可以划分为一个多阶段决策的问题来解决。
按照动态规划自顶向下分析,自底向上计算的思路。
设w[i,j]表示该位置到A点的最短路径,LX[i,j]表示点(i-1,j)到点(i,j)垂直方向上的距离,LY[i,j]表示点(i,j-1)到点(i,j)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则不难推出方程:w[i,j]=min((w[i-1,j]+LX[i,j]),w[i,j-1]+LY[i,j])w[0,0]=0 //递归或递推边界例五:0/1背包问题问题描述:有 n 件物品x1, x2, …, xn , 每件物品有一个价值和一个重量,分别记为:v1,v2, …vnw1,w2, …wn其中所有的 wi 均为整数。
现有一个背包,其最大载重量为m,要求从这n件物品中任取若干件(这些物品每样只有一件,要么被装入要么被留下)。
问背包中装入哪些物品可使得所装物品的价值和最大?(我们只需要求出最大价值,不需要求出具体拿的是哪些物品)例如,m=23, n = 5,vi : 19 24 33 45 50wi : 5 6 8 11 12最大价值为:95分析:如果想用贪心,先求出平均价值,然后从高到低的方法来取,如果有一个背包的容量为10,共有3个物品,体积分别是3、3、5,价值分别是6、6、9,那么你的方法取到的是前两个物品,总价值是12,但明显最大值是后两个物品组成的15。
因此贪心的方法不能得到正确结果。
换一个更简单的方式来思考:每个物品只有2种选择,要么放入,要么不放入。
(1)放入:问题转换为在背包载重为m-wi的情况下,在其它n-1件物品中挑选,求得价值和最大。
等把这个子问题求出后,再加上vi的价值就是整个问题的最优解了。
(2)没放入:那么就当xi 根本不存在,直接解物品数量为n-1,背包载重为m的子问题。
子问题的最优解就是问题的最优解。
定义函数f(i,j)为在1~i 件物品中选若干件装入限重为 j 的背包中的最大价值和,那么根据上面关于第 i 件物品是否装入了背包的情况分析,我们得出关系式:(1)当第I件物品要装入背包时,f(i,j) := (i-1件物品,限重为j-w[i]的最优解)+ v[i], 即: f(i,j) := f(i-1, j-w[i]) + v[i]当然,第i件物品要装入是有条件限制的:第i 件物品重量小于等于背包限重,即w[i](2)当第i件物品不装入背包时,f(i,j) :=i-1件物品,限重为m的最优解,即:f(i,j) := f(i-1, j)求得装入或者不装入第 i 件物品的限重为J的背包的最大价值,只需要比较这两种情况下谁的价值更大,更大者为当前问题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