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中国古代文学》(一)下--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下(高起专)题库及答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文学到正始之音一、单选题(每题1分)1.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①孟德②孟起③子桓④子建2.《咏怀诗》的作者是:①阮籍②嵇康③何晏④山涛3.建安诗风的特点是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4.《洛神赋》的作者是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曹彰5.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③《咏怀诗》④《游仙诗》6.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①曹操的《短歌行》②曹操的《蒿里行》③曹丕的《燕歌行》④曹植的《升天行》二、多选题(每题2分)1.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
论文》的作者是——————。
2.《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3.“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
4.建安“三曹”是指———、————、——。
5.正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
6.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建安风骨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建安辞赋繁荣的原因2、“建安风骨”是指什么样的文学风貌?五、论述题(每题25分)1、“三曹”是指何人?他们有何文学成就?2、阮籍的《咏怀诗》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论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单选题(每题1分)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2.左思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3 .郭璞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4.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①左思②刘琨③陆机④潘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1.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游仙诗2.玄言诗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晋代诗歌风貌2、左思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第三章陶渊明一、多选题(每题2分)1.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①《五柳先生传》②《桃花源记》③《归园田居》④《饮酒》二、填空题(每题1分)1.采菊东篱下,——————。
培训_课件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00)
(二句意思是边塞自有那渡辽将军镇守,可是,战争阴 云压境而来,报警的烽火惊动了宫廷。此时,只好送亲
人出征,在那“寒风萧萧”的水边分别)。妾惊甘 泉(宫殿名,东汉时烽火及甘泉宫)足烽火,君
自从将军出细柳(咸阳西南),荡子空床难 独守(言“荡子”随将军远去,思妇空床独守)。 盘龙明镜饷秦嘉(饷,赐自。用汉代秦嘉与妻徐 淑两地相思、寄镜与徐淑故事),辟恶生香寄韩 寿(用晋代贾充女贾午与韩寿相恋,偷奇香相赠的故
魏收颇有文采,工于诗赋。其赋作已 佚,而存世的诗篇多仿效南朝风格, 如《挟琴歌》:
春风宛转(回旋)入曲房,兼送小苑 百花香。
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筯(喻眼泪) 下成行。
2.西魏文坛概 况西魏时期,宇文泰重视经世致用,
有感于“自有晋之季,文章竞为浮华, 遂成风俗”,对绮靡的文风很不满, 想凭借政治势力加以改变。苏绰因此 建议在文学创作中“务存质朴”(《周 书·王褒庾信传论》)。宇文泰于是命令 苏绰模仿《尚书》体创作《大诰》, 以此作为文体的典范,“欲革其弊” (《周书·苏绰传》)。宇文泰托古改制,
这首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和梁、 陈作品相同,但诗境阔大,情调苍 凉,又具有北地特色。
二、南北文风的交 融1.南北文风的区
别 由于南北朝长期分裂,导致南 方和北方经济、政治状况的不同, 文人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的不同, 文化传统以至地理环境的不同,造 成了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显著区 别。反映在文学艺术中,就形成了 各自不同的特色:南方清绮,北方
用于时事上,而文风清绮的则用于歌颂赞扬上,这
就是南北二地词人优劣的比较)。”
初唐的卢照邻也论及南北的不同:“北 方重浊,独卢黄门(思道)往往高飞;南国
2.南北文风交融的途 径 南北文风的交融,简单地说,就
第七章 庾信与南北诗风的交融
南北朝时期,北朝文人诗坛相对滞后。 在南北文化交流中,逐渐受到南朝诗风的 影响。庾信由南入北以后的诗歌创作,昭 示着南北诗风交融的新前景。
1
第一节 北朝文坛概况
↗ 东魏 → 北齐 五胡十六国 → 北 魏
(都平城,后都洛阳
(都邺)
↘ 西魏 → 北周
(都长安)
2
一、北魏文坛 北方文学在十六国与北魏前期极度衰微。 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改革后开始复 苏,太和十九年(495)迁都洛阳后渐次繁 荣。 北魏文风的基本倾向是崇尚汉魏,也学 习南朝诗歌的风调。成就最高的是温子昇。
14
奉和山池
庾信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鸣笳陵绝 浪,飞盖历通渠。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 舒。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 气,云归带雨徐。
15
(二)后期诗歌 1、思想内容:乡关之思 《周书》本传载,庾信‚虽位望通显, 常有乡关之思。‛ ① 感时伤变,魂牵故国。 ② 叹恨羁旅,忧嗟身世。 庾信哀故国之破亡,悲已身之屈节, 以一己之心灵,承受着时代和个人的双重 悲剧。
四十二岁(554)奉命出使西魏被留长 安,不久仕西魏,又继仕北周。 出使被留屈仕北朝是庾信一生的分界 线,他历仕北朝二朝五帝,先后任骠骑大 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虽位高官显,但痛 念故国,在悲愤抑郁中度过了近三十个年 头,六十九岁卒于长安。
13
二、诗歌创作 (一)前期诗歌 庾信前期与其父庾肩吾,徐摛、徐陵父 子都是宫体诗的重要作家。‚文并绮艳, 世号‘徐庾体’焉。‛(《周书〃庾信 传》) 前期诗歌主要是陪驾,奉和、应制之作, 内容单薄,风格轻艳,适合宫廷趣味。艺 术上声律和谐、属对工巧,辞藻华丽,对 诗歌形式技巧的发展多有贡献。
第七章 庾信、王褒与南北文风的交融(课件)
不过,北方文学中所具有的质朴、刚健 的特点也是南方文学所缺少的,南北方 的文风在政治对峙的同时,在这一时期 也有相互交融的趋势。特别是庾信、王 褒等南朝作家入北以后的创作,将南方 将南方 文风的华美与北方文风的苍凉浑朴相结 形成了兼具南北之长的新风貌, 合,形成了兼具南北之长的新风貌,对 南北文风的交流和融合作出了重大的贡 献,同时也对后来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 了直接的影响。
(4)《拟咏怀》诗 拟咏怀》
他的《拟咏怀》二十七首,以五言组诗的体 他的《拟咏怀》二十七首, 从多种角度抒发凄怨之情, 制,从多种角度抒发凄怨之情,直承阮籍 咏怀》组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 《咏怀》组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如其 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羌笛断肠歌。纤腰减束素, 曲,羌笛断肠歌。纤腰减束素,别泪 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促柱繁弦非《子夜》 歌声舞态异《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 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 溪》。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 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 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讵jù 不自惊长落泪,到头啼乌恒夜啼。 不自惊长落泪,到头啼乌恒夜啼。 这首诗七言八句,声调铿锵, 这首诗七言八句,声调铿锵,已基本符合 律诗的平仄。再如《燕歌行》 律诗的平仄。再如《燕歌行》拓展了七言古 诗的体制,不但篇幅变长以便铺叙, 诗的体制,不但篇幅变长以便铺叙,而且配 合感情的起伏,变逐句押韵为数句一转韵。 合感情的起伏,变逐句押韵为数句一转韵。 他早期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值得珍视。 他早期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值得珍视。
2、主题思想:诗歌借一个流落胡地、心 念汉朝的女子,抒发了诗人长期羁留北国, 到老不得南归的痛苦和思念故国的幽怨情 思。全诗以流落的思妇自喻,并以纤腰消 瘦、眼睛损坏和容颜迅速衰老等,表达爱 国思乡感情之炽烈,最后又用两个典故, 表达无法南归之痛,情真语痛,感人至深。 本诗全用对偶句组成,各联属对工整, 而又恰切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全诗隔句 用韵,音节和谐,对于表现哀痛之思,不 无好处。
庾信创作风格的转变
庾信创作风格的转变摘要: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他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
与徐摛徐陵父子和其父庾肩吾开创了“徐庾体”。
其文学作品原是齐、梁的正体,后来到了北方之后,作风却发生了改变。
由浮艳变到深沉,由虚夸变到深刻,由泛泛的骈语变到言必有物的美文。
像那样的深挚又美艳的作风是六朝所罕见的。
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雄浑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
关键字:庾信由南入北改变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分期中一般把魏晋南北朝分在了一个时期段落中,但是把这段历史细分一下在魏晋南北朝中的北朝文学却很少被人提起。
在文学史的著作中,北朝的文学所占的篇幅也不及其他时间段或地理区分的文学。
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在文学史上的分期是隋唐,在短暂的隋代以后是一个辉煌时代的到来它就是唐代。
唐代的文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唐的首都在今天的西安也就是在淮河以北,长安成为当时世界的聚焦点,是当时中国也是世界的文化中心。
不可否认在唐代文学的中心已经慢慢北移,文学更多的受到北方不同于南方的民风、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样也受到了前朝文人的影响,在唐之前是隋,在隋之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北朝文人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唐代的诗人。
文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传承的过程。
唐代文学的发展也是继承了前朝文学,并对其发展,进而形成了有自己时代特点的文学。
‘杜甫在他的《戏为六绝句》曾言:庾信文章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1这表现了杜甫对庾信的推崇,也表明杜甫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庾信的影响。
‘明代的张溥认为:史评庾诗‘绮艳’,杜工部又称‘清新’‘老成’,此六字者,诗家难兼,子山备之。
’○2这说明在后世庾信的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庾信作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擅长融会众家之长,吸取前代作家的创作精华,并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论唐代初年南朝文风的北渐:以“秦王府十八学士”为核心
论唐代初年南朝文风的北渐:以“秦王府十八学士”为核心版权声明——以“秦王府十八学士”为核心文:阁中帝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长期处于分裂对峙的状态,学术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
虽然南北方文化会随着士人的流动而互相渗透,但是在政治分裂时期这种影响十分有限。
待到隋朝重新统一南北,大大加速了南方文化的北传。
其中诗赋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
武汉大学的唐长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论南朝文学的北传》发表于1993年第6期的武汉大学学报上,全文概括了南朝文学自北魏到唐后期的北传情况,文中虽然注意到了唐初文人对南方文学的继承,但是限于篇幅,对南方文学在北齐与北周旧地流传的差异未做详论。
谈及当时的文化发展情况,不仅北方与南方程度不同,即便在北方,北齐旧地与北周旧地之间也存在文化重心的差异。
本文拟对唐初十八学士的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分类,进而探讨南朝文学在北方流传的地域差别。
一、“十八学士”的学术背景文士和儒生,两种身份符号之间常有重合,但是侧重点不同。
在《旧唐书》中,分别立有“文苑传”和“儒学传”,用来概括两个不同的文化群体。
高士廉在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任上,“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1,勉励后进” 。
这句话里包含了两个群体,一个是擅长文会的“辞人”,一个是擅长经史的“儒生”。
但是《旧唐书》卷72《褚亮传》中又说“始太宗既平寇乱,留意儒学,乃于宫城西起文学馆,以待四方文士。
”这里似乎两个群体又发生了重合,个中内涵需要详细考察。
在此仅以武德时期李世民开文学馆时所召十八学士为例,分析其中的文化构成。
注:上表据两《唐书》各人传记整理,因《旧唐书》编纂时间最接近唐代,当时观念虽距唐代早期有较大变化,但未深受理学影响,于文化观念上尚且比较接近于唐,故主要以刘昫所著为据。
上述人员中,于志宁曾独撰《祀五帝乐章》、《祀大社大稷》2,与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李百药、颜师古、令狐德棻、孔颖达修《大唐仪礼》一百卷3。
不仅与孔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马嘉运、赵乾叶、王谈合著《周易正义》4,还参与对《五经正义》的修订颁行5。
第七章庾信与南北文学的
《拟咏怀》(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十八)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三)
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邢邵
邢邵诗仅存八首。 《思公子》 绮罗日减带,桃李无颜色。思君君未归,归来岂相识。
《冬日伤志篇》 昔日堕游士,任性少矜裁,朝驱玛瑙勒,夕衔熊耳杯。 折花步淇水,抚瑟望丛台。繁华夙昔改,衰病一时来。 重以三冬月,愁云聚复开。天高日色浅,林劲鸟声哀。 终风激檐宇,余雪满条枚。遨游昔宛洛,踟蹰今草莱。 时事方去矣,抚己独伤怀。 情调颇类于阮籍的《咏怀诗》,但并未着意模仿。比起同 时的南方诗歌,虽不够精致,却有寄寓深沉之长,多少表现 出北方文学“重于气质”的优点。
二、南北文风的交融
1、南北使臣的外交活动,在融通南北文学的
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才俊之士的直接交往 3 因割据政权之间的战事而羁留使者,掳掠 人材,或由于受到政治倾轧而逃奔敌国。
三、庾信
(一) 生平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 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
4、 “北地三才”
温子昇、邢邵、魏收,史称“北地三才”,是本土作者中的杰出代表。
温子昇
诗留传不多,其中几篇短小的乐府,文辞都很简朴,《白鼻驹》 一篇较好: 少年多好事,揽辔向西都。 相逢狭斜路,驻马诣当垆。
《捣衣诗》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
第七章__庾信、王褒与南北文风的交融(课件)
作者深刻感受着这种持续、浓重的忧愁对 内心的侵蚀与煎熬,诗人以无奈的自问结 束全篇:顺应天道变化,接受命运安排, 方能消愁解忧,可是自己何时才能做到呢? 他不能成为庄周,他无法忘怀业已沦亡的 故国,午夜梦回,目前的所作所为、所有 所得,就是自己所追寻、所梦想的吗?这 不是简单的功名的惆怅,而是一个人对生 存状态、生命价值与终极意义的扣问。永 远回不去的故国,才是忧愁永远无法消释 的根源所在。
二是羁旅之愁。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 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虽然他北迁以后得到的 “高官美宦,有逾旧国”(宇文逌《庾子山集 序》),但内心深处却深切思念着故国乡土, 有 “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之感(《拟咏怀》其 三),时常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 怨愤。责备自己的羁留为“遂令忘楚操,何但食周 薇”(《谨赠司寇淮南公》)。因此他的羁旅之恨 与忧生之嗟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以“涸鲋常思水, 惊飞每失林”(《拟咏怀》其一)的意象致概于个 人生存的软弱。倪璠作注解时借以发挥道:“子山 入关而后,其文篇篇有哀,凄怨之流,不独此赋而 已。”(《注释庾集题辞》)可谓深契庾信后期文 学的精神特质。
“纤腰”二句,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这种
痛苦和忧伤,对故国的真挚深情表达得淋 漓尽致。由于离恨绵绵,自己容颜憔悴了。 “恨心”二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写出自己 从外形到内心的急遽变化,将故国之思抒 发得更加深沉,此处暗用《昭君辞应诏》 典。诗末二句为第三层:运用两个神话传 说来抒发自己南归无望的悲凉情绪,与开 头照应,构成一个充满亡国之痛与幽怨之 情的和谐乐章。
由于萧纲等人力主新变,影响所及,促使当时的创 作争奇斗巧,打破陈规,开启了唐诗、律赋发展的 道路。庾信前期的创作,在这方面颇有贡献,已具 有“流连哀思”的审美趣味,以绮艳之辞抒哀怨之 情。如《乌夜啼》:
庾信
四 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48《集 部· 别集类一· 庾开府集笺注提要》:“信 为梁元帝守朱雀航,望敌先奔,厥后历仕 诸朝,如更传舍,其立身不足重。其骈偶 之文,则集六朝之大成,而导四杰之先路, 自古迄今,屹然为四六宗匠。”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庾信之诗, 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
《拟咏怀》之十一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思考讨论题
阮籍和庾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位 重要作家,两人诗歌中均有用五古写成的 反映他们对社会人生感想的咏怀诗。阮籍 有82首《咏怀》诗,庾信有27首《拟咏 怀》,从题目上看,庾信显然是对阮籍的 效仿之作。请你结合所学试比较分析两人 的咏怀诗。
阮籍《咏怀》诗
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 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崇山有鸣鹤,岂可相追寻。
(其二十七)
徘徊何所见,忧思独伤心?(其一) 终身履薄冰,认知我心焦。(其六十三)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其二十五)
阮籍《咏怀》诗与庾信《拟咏怀》异同
1、思想内容方面 二者都是为了保全个体生命,忍受极大痛苦和煎 熬,这种矛盾心理在咏怀诗中得以具体体现。 阮籍在《咏怀》诗中伤心人事社会乱离,不满政 治的黑暗又无力改变,痛恨现实的恶劣,又无法逃避, 忧生惧祸,时时有临渊履冰之焦。 庾信《拟咏怀》中反映的则是一种乡关之思和屈 辱仕敌的惭耻之感。
6、陈宣帝太建七年,575-576,庾信任司宪中大夫;
7、陈宣帝太建八年,576-578,庾信任洛州刺史; 8、陈宣帝太建十一年,579-580,庾信任司宗中大夫。
09 魏晋南北朝 第七章 庾信与南风北渐
一、前期诗艺的养成
庾信在文坛上脱颖而出 , 始于萧纲立为太子时 的东宫抄撰学士任上。所谓“徐庾体”, 是指徐、 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 , 就 其文学渊源而言, 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词藻的 方向, 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梁 书·庾肩吾传》 ) 。诗赋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 , 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 闺房器物的范围。
南北文风的交融
一、政治对峙与文化多元 就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状况 而言 , 是南方优越 , 北方滞后。 这与文学人才的分布有关。永 嘉之乱以后 , 北方人口大规模 流徙 , 其中流向南方的最多 , 流向东北的次之 , 流向西北的 又次之。这是构成南北各方文 化实力悬殊的基本因素。南北 各政权之间 , 随着对峙形势的 进一步形成 , 文化方面的竞争 更加明显。
一、北魏孝文帝与北朝文坛的复苏
北朝文坛的复兴 , 实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 之后。在“文雅大盛” 的风气下 , 开始出现值得 称道的文学名家或名著。北魏出类拔萃的文人是温 子昇。 长安城中秋夜长 , 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 知近远, 传声递响何凄凉。七夕长河烂, 中秋明月 光。蠮螉塞边绝候雁, 鸳鸯楼上望天狼。 ——《捣衣》
二、仿古与趋新: 西魏、北周文坛概况
西魏攻陷江陵, 庾信滞留北方, 王褒等一批江 左文士被迁入关, 成为牢宠一代的文坛主将, 齐梁 文风也随之北传, 并焕发出南北交融的新气象。北 周文坛审美水准的大幅提升在皇族之内有鲜明体现。 由于庾信和王褒文才卓越 , 两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 其他北迁的文士。
第二节
二、南北文风交融的途径
为适应各自政权的需要 , 北方汉化的少数民族 政权对文化传统的选择利用不尽相同 , 这就导致各 个政权在文化上的差异。政权对峙与文化多元凸显 出文学的地域性特征 , 南北文化的接触与交流仍然 是广泛而深刻的。通过使臣往来、士人流寓等途径, 导致人才与文化交流 , 并逐渐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 融。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上古代文学史考研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整理上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1~3章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第二章汉代辞赋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第四章两汉乐府诗第五章东汉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着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着名的四大神话是、、和 ,它保存在中;4、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5、“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2、诗经本来只称 ,或连其诗篇数称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5、诗经中的“雅”分和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 ,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着作是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第五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 ;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篇;4、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5、5、被称为骚体的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6、6、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 ;7、7、“天问”意思是 ;8、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汉宣帝时, 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着作;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 , 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 ,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 中主张诗歌“ , ”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12、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 , 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 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期和期四个阶段;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1、秦统一全国之前,秦相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全书分、、 ,再加一篇序文,共篇,二十多万言;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其中主要包含了、、等家的思想;2、吕氏春秋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其篇讲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 篇则讲了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有的文风;文章中也用了大量寓言,其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了“”、“”和“刻舟求剑”三个寓言;3、先生曾言:“秦代文章, 一人而已”; 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共分段,最精彩部分是段;4、西汉初年的陆贾曾着文 12 篇纵论秦汉之得失等内容,号为 ;汉书·艺文志则记载了贾谊散文共计篇,收录于 ;5、代表汉初政论散文最高成就者是 ,他的作品可分为、、三类,头二类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和 ;论贵粟疏是的作品,它上承而发,进一步指陈了务民贵粟的主张;6、过秦论是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内容分为篇,全文结尾时留下一个野谚,叫“ , ”;7、淮南子原称 ,东汉评此书,认为“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显然是汉初思想的继续;其篇前后引用了十几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来进行说理;其要略篇运用大量句子,与陆贾、等人的文章共开了后世之先河;8、董仲舒的三篇是优秀的政论散文, 一文则艰涩枯燥;刘向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品有、等,整理古籍时写成的也见解深刻,文笔生动;9、西汉散文创作极其繁荣,司马如的 ,东方朔的、桓宽的及扬雄的、等俱为名篇;10、、和被并称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11、王充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 ,全书共篇,现存少一篇 ;此书以为写作宗旨,最能代表这种思想的有“”、“”、、等篇;12、王符的政论散文成书于 ,是一部之作,其篇与汉代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则批判了靡丽浮华的文风;第二章汉代辞赋1、“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这句话选自贾谊的 ,此文是以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作者的另一篇赋作 ,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倾向;2、枚乘是群体的杰出代表, 载乘赋九篇,其、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最为着名;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找出;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的和 ,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因素加以了处理;七发一文中以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 ;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和 ,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赋;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6、去世和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等;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和 ,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 ,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 ,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 ,还有、难蜀父老等等作品;8、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和三人;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领起,中间用铺叙,篇末又用结尾;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 ,并间杂 ;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 ,如描写游猎主要用 ,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9、汉武帝以后至、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 , 、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乃至的讨论;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为旨归的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和 ;扬雄赋作中, 实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四篇是他的代表作;刘向的赋多不出窠臼,刘歆的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上述赋中,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是 ;12、东汉初年,面对都洛、都雍的争论, 作了 ,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的 , 的也占有一席之地, 的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英杰”的声誉;13、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和两类;前者开了后代文学的先声,其殿军人物是 ,代表作品为 ;另外, 的和的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 ,除了大赋作品,他也写了、等抒情之作;此类作品中, 的是东汉早期的重要作品, 的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东汉末年, 创作的、等此类作品也别具特色;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一、解释:1、司马迁 2、史记 3、汉书 4、吴越春秋 4封禅仪记;1、现存的秦代刻石文共有篇,大都出自之手;它们分别是、、、、、、 ;其中除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为一韵;2、西汉散文发展中出现了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体散文,代表着作有邹阳的、枚乘的、司马迁的和杨恽的等;3、刘向一生有着作多种,其中、等书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说的意味,实开了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4、史记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中称它是“”;5、司马迁,字 ,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少年时曾随学习古文 ,向学习公羊派 ;后任 ,并参与制定了 ,因案被处以宫刑;征和二年前91年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共历时年;6、司马迁曾在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 , ,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为中心的通史,全书由、、、、组成,记述了从至年间大约年的兴衰沿革史;8、东汉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史,它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9、和史记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 ,行文 ,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10、吴越春秋是成书于的一部散文,作者是 ;其书今存卷,主要叙述的故事;它在体例上兼有和史书的特点,是的雏形;11、成书于的历史散文内容许多与吴越春秋相同;它们都以为主线索,又都出自文人之手,因而也都带有鲜明的的特点;12、东汉碑文和代文有渊源关系;崔瑗的用简洁的文字展示了的学问品格; 的则短小精悍,多用偶语,妙语天成; 的碑文在东汉最为着名,代表作是和 ;13、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后来的、在笔法上和它多有相似之处;第四章两汉乐府诗一、背诵默写篇目: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羽林郎;三、填空 1、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或相当于职能的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 ;2、乐府的行政长官叫 ,隶属于 ;西汉另一掌管音乐的机构是 ,隶属于 ,主管 ;3、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十七章,另外, 的在祭祀沛宫原庙时也用楚声演唱;4、乐府的职能、地位在时进一步加强,至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 登基后,下诏罢乐府官,裁减乐府人员;5、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 ,一个是 ,后者在时已有,实际上发挥了西汉的作用;6、沈约编篡时,其篇收录了大量两汉乐府诗;宋人编的 ,把汉代至的乐府诗搜集起来,共分为十二类;其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和中,而以数量最多;7、现在所能见到的两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作品的有:、 17章、 19章和 18首等等; 8、相和歌辞中对人民苦与乐的反差进行了深刻揭示,其代表作分别是:苦有、、等,乐有、、等; 中“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的描写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9、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影响较深,有、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的愿望时,主要继承了的传统,是、的遗响;10、两汉乐府诗都是“、”的,诗中既有诗,也有诗,其中以诗的成就最为突出;11、两汉乐府寓言诗可划分为类型,主要作品有:、、、、等;12、汉高祖刘邦的鸿鹄歌是言诗,安世房中歌是诗,铙歌十八首各篇则均为 ;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和 ,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13、从西汉到 ,再到 ,这就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四、简答 1、简述汉乐府的成立及其兴废历程;2、简析陌上桑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五、论述 1、试析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 2、试析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点;3、试析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4、试析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第五章东汉文人诗一、背诵默写篇目: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三、填空 1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的 ,他的其他五言诗则收录在和的篇中;另外,他的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赋末附诗,当始见于 ;2、张衡的五言诗描写了一新婚女子,它明显借鉴了的表现手法;张衡的是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另外,附于结尾的也是一首七言诗;3、班固、张衡对诗都有所继承,不过班固诗继承了的风格,而张衡诗则继承了的特点;二人诗班固长于 ,张衡则长于 ;从张衡起,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为主的基本走势, 的三首,成为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4、汉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向、由到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没有太大变化;诗人们表现的是的之美;5、时期、、的五言诗具有典型乱世文学的特征;他们的代表诗歌分别是二首、二首和 ,其中后者又是一篇诗歌;6、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被收录在之中,它代表了的最高成就,产生的年代大约不晚于时期;7、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称它“ , ”,刘勰文心雕龙也称东汉“古诗”实“”;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着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 ,“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表作有 ;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 ,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 ;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 ,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 3首;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和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 ;阮籍的代表作是 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第二章两晋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1、西晋太康时代最着名的作家有、 ,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太康诗风的特征是 ;与他们同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追求的进步;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三首;3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它开创了咏史诗借的新路;4、刘琨的代表作是 ,郭璞的代表作是十四首;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第三章陶渊明一、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1、陶渊明,又名 ,字 ,号 ,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为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首,赋、文、赞、述等篇;其诗可分为五类:、、、、 ;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和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耕生活的体念,如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天道幽且远;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其二白日沦西阿、其十精卫衔微木等;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 ,朴素中见 ;苏轼概括为“、”;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一、默写: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 ,其中 326首, 142首, 18首;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和居多;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今湖北江陵、今江陵县附近、今湖北襄樊市、今河南省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中游和两岸,以江陵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的居多;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丝”双关“”;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余首;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其中又以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一、默写:登池上楼、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1、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 ,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 ”登池上楼等;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文学的传统;、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体诗;这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体;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说的沈约外,还有以山水诗见长的南齐诗人 ,积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 ,梁诗人和陈诗人等;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或“”,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 ,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 ,他们都是南朝最着名的山水诗诗人;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灞涘望长安;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夕殿下珠帘和绿草蔓如丝等;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一、背诵默写:渡河北、寄王琳1、北朝文学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 ,由魏入齐,与温子昇并称的和有“邢魏”之称的 ;还有由南入北,着有颜氏家训的 ,被强留西魏和北周,写有渡河北的和“暮年诗赋动乡关”的 ;2、“穷南北之胜”的南北朝最大诗人是 ,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诗人,后羁留北朝,写下其代表作 27首;其五言小诗的名作是和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一、背诵默写:登楼赋、归去来辞;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甚具异彩,有之风;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 ;在曹植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文,如求白试表等也是情文并茂;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王粲的、陶渊明的等;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 ,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 ,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和各种人的遗憾的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吴均的和陶宏景的 ;其中丘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 , ,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追寻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 ,其次是 ,第三是 ;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和两类,代表前者的是干宝的 ;代表后者的是刘义庆的 ;3、世说新语共分门,其内容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的故事集;为世说新语作注的是梁代 ;。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圣才出品】
第7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7.1 复习笔记一、北朝文化与文学自西晋灭亡,晋室南渡,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
北方文学在十六国与北魏前期极度衰微,北朝文学的复苏与兴盛,与少数民族政权接受汉族文化的进程是同步的。
北朝文坛的复兴,实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之后。
1.北魏文人温子昇在“文雅大盛”的风气下,开始出现值得称道的文学名家或名著。
北魏出类拔萃的文人是温子昇,他的文章传世较多,擅长于碑版之文,行文多用排比对偶,雕饰而不浮艳,近于东汉文章的气格;他也善于写诗,在艺术上最为成熟的是《捣衣》,全诗情景交融,声调协畅,被沈德潜评之为“直是唐人”。
2.东魏、北齐文坛以邺都为中心的东魏与北齐政权,占据的是北魏时代文化最为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文荟萃,因而文学领先于位居关陇的西魏与北周,北齐后主高纬立文林馆为一时盛事。
活跃于北齐文坛的文士中,有一部分来自南方,其中以颜之推、萧悫最著名。
北方本土文士也脱颖而出。
由魏入齐的邢邵,与温子昇同为文士之冠,世称“温邢”;子昇卒后,又与魏收并称“邢魏”。
邢邵正面声称趋新立异,代表了北齐文人于模仿之中求新求变的共同趋向。
3.西魏的文风改革西魏政权的实际操纵者宇文泰在推行政治、经济等改革的同时,也注意文风的改革。
他托古改制,采用周官古制,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
反映在文学观上,就是提倡去华存质,师法上古。
苏绰《大诰》的颁行具有复古思路,唐代陈子昂乃至韩愈、柳宗元的复古主张都可以从苏绰那里追溯发端。
4.北周文坛北周接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首先是在皇族之内。
庾信滞留北方,王褒等一批江左文士被迁入关,成为北周文坛的主力,齐梁文风也随之北传。
由于庾信和王褒文才卓越,两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其他北迁的文士。
二、南北文风的交融1.政治对峙与文化多元(1)就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而言,是南方优越,北方滞后。
这与文学人才的分布有关。
而在南北各政权之间,随着对峙形势的进一步形成,文化方面的竞争更加明显。
(2)为适应各自政权的需要,北方汉化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文化传统的选择利用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各个政权在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古代文学(2)练习题
绪论一、填空题:1、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十分繁荣,有曹丕的()、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萧统的()。
2、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类,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3、()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4、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5、“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自曹操()。
6、魏晋南北朝文学形成三大主题:()、()、()。
7、魏晋南北朝形成了众多的文学家族,三曹:()()()、三张:()、()、();二陆:()()、两潘:()、()。
8、言意之论,指的是以()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论和以()为代表的得意忘言论。
9、()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
10、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年开始的,止于公元()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共经历了()年。
二、名词解释文心雕龙三、简答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文学有什么影响?四、思考论述题1、借阅《世说新语》,说说其中哪些故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2、你读过《文心雕龙》中的哪些篇章?有什么体会?3、预习作品选中三曹作品。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填空1、建安时期,以曹操和王粲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和()。
2、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建安文学传统的作家,有魏末的()、()。
3、曹操描写汉末战乱和人们苦难的代表诗歌是《》。
4、曹操的()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5、宋敖器之《诗评》说:“()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6、现存一首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是()的(),其用韵特点是()。
7、()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8、元好问《论诗绝句》:“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曹刘”指()和()。
9、刘勰《文心雕龙》说:“公幹气褊,故言壮而情骇”。
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精选多篇)
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精选多篇)第一篇: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隋朝建立(489),前后约400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战争频仍,军阀割据,朝代更迭,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文化环境较为宽松、文学艺术极为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大转变,且极富创造性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轨迹:诗歌是这一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领域。
我们从三个线索予以表述:(1)时代线索: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其代表人物有“三曹”和“建安七子”;正始诗歌,其代表人物有“竹林七贤”,而真正代表正始诗歌成就的是阮籍、嵇康;太康诗歌,作家众多,有所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除左思外,成就不太高;永嘉诗坛,代表人物有刘琨、郭璞与玄言诗人许询、孙绰等;晋宋之际,陶渊明是成就最高的诗人;齐、梁永明体诗,代表人物有谢朓、王融、阴铿;梁、陈之际的宫体诗;北朝文学以庾信成就最高,庾信是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2)内容线索:建安诗歌,悲伤离乱,慷慨苍凉,梗概多气,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称为“建安风骨”;正始诗歌继承建安诗歌的传统,由于环境险恶,变慷慨用世为忧生嗟叹;太康诗歌重模拟、颂功德,重形式倾向明显,而左思则是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的继承者。
其《咏史》诗,借古讽今,抒写怀抱,笔力矫健。
其后,鲍照《拟行难路》和《拟古》之作,情感抑郁、体气豪迈;庾信《拟咏怀》抒发悲愤,开绮艳、清新、老成的诗风。
在玄言诗盛行之际,陶渊明可谓独树一帜,他以平淡自然之风开田园诗歌一派。
谢灵运和谢朓完成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开山水诗一派。
梁、陈时期的宫体诗风靡一时,这是诗风的一股逆流。
(3)体裁线索。
曹操四言诗,曹植五言诗和建安七子的文人五言诗彬彬其盛,蔚为大观。
永明体新诗的出现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七言诗也得到了开创和发展。
曹丕的《燕歌行》,标志着七言古诗的成熟;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制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曹操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发展了乐府诗;以四言写乐府,使四言诗出现中兴。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PPT50页
《颜氏家训》
❖ 一部告诫子弟的书,其中以论说散文为主,也包 含一些记叙的成份。它的作者颜之推(531—— 591),字介,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省), 历仕梁武帝、元帝两朝,后被西魏掳至关中,掌 书翰,逃至北齐,又仕齐、北周、隋三朝。他的 思想属于儒家。
《家训》
❖ 《家训》内容相当广博,除了告诫子弟为 人、持家、立世之道,还广泛论及学术、 文章、世态等,对南朝士族及北朝士人的 社会风气都有所批评,表现了作者为人正 直的一面。例如《涉务》揭露南朝士族的 腐朽。书中也包含着一些可贵的文学见解。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 教学目的:了解庾信与南北文风的交融 ❖ 教学重点:庾信后期诗歌创作特点
吕后
❖ 吕氏名雉,字娥姁, 是汉王朝创始人汉高 祖刘邦的正配夫人
❖ 为剪除异己,毒杀赵 王如意、砍断戚夫人 手足,挖眼烧耳,给 她吃哑药使她变哑
❖ ,并置之厕中,任其 哀号,名为“人彘”。
第二节南北文风的交融
❖ 1、永嘉之乱,人口流动到南方的最多。 ❖ 2、政权对峙,文化竞争,北齐高欢“江东
有一吴儿老翁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 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感到忧虑,南北文化 构成激励和影响 ❖ 3、北魏迁都洛阳后崇尚汉魏西晋。北周周 朝礼制。 ❖ 4、南北使臣交往 ❖ 5、迁入北方的文士
庾信——个人生平简介
王褒
❖ 北朝另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是由南入北的王 褒。王褒字子渊,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 东省),梁元帝时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梁 元帝降西魏,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北周时官至内史中大夫。王褒的诗风接近 谢朓和何逊,较为浅显清新,用典不多。 他入北朝后安于当地的生活,“忘其羁诱 焉”(《周书·王褒传》)。其诗虽有乡关 之思,但缺少庾信的沉痛与遒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二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啼枯湘 水竹,哭坏杞梁城。天亡遭愤战,日蹙 值愁兵。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楚 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眼前一杯酒, 谁论身后名。
【解题】本篇原列第十一,悼念梁朝遭 兵败而致覆灭的悲剧。
【思想内容】诗中表现了作者深挚的爱国 情感。 【艺术特色】1、用典构成全篇。用一系列 的古典,喻说了梁亡的今典。可称为用典 的博喻。 2、用典贴切。如“哭坏杞梁城”,用春秋 的杞梁,切指今之萧梁。 3、字面都未说破,风格含蓄、隐晦。
【导读】 这是庾信的名作,《哀江南赋》 及序文主要反映了梁朝灭亡的历史和庾信身世 的沉浮,梁武帝太清二年(548),侯景发动 叛乱,攻占建康,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先 后遇害,湘东王萧绎(梁武帝第七子)在平定 侯景叛乱后,于公元552年称帝,定都江陵, 是为梁元帝。公元554年,庾信奉梁元帝之命 出使西魏,却被扣留,同年冬,西魏攻占江陵, 梁元帝被杀。梁朝灭亡。庾信从此被迫屈仕西 魏。“哀江南”一语,出于《楚辞•招魂》的 “魂兮归来哀江南”句。
庾 信 手 迹
庾信的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
庾信的作品分前后两期,内容、风格迥异。
前期为宫廷文学侍从,多奉和应制之作,绮丽秾艳,不 出宫体规范。
后期诗歌内容广泛,最动人的是其乡关之思、身世之叹。
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
拟咏怀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离宫延子 产,羁旅接陈完。寓卫非所寓,安齐独 未安。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唯彼 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北朝代表性诗人: 温子昇Leabharlann 邢邵温子昇 :能诗能文,北魏
文人之首。
魏收
王褒
邢 邵 :由魏入齐 ,诗仿
齐梁,亦不失北音。 文尚骈俪。与温子 升世称“温邢”。温 卒后,与魏收并称 “邢魏”
北周文坛影响最大的 作家是由南入北的王 褒、庾信。
王褒:前期在南朝,多
奉和应制之作;后期由南 入北,诗风一变,由浮华 纤巧而变为刚健质朴。其 边塞诗对唐诗发展有影响。
庾信文学成就
1、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其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 与北朝雄浑劲健的风格相融合,体现了南北文学的交融,成 为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作家。 2、后期诗善用典,工对仗;语言精美,声韵和谐;风格刚健 深沉,苍劲老成。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3、庾信是南北朝时期骈文和辞赋大家,其后期作品情文并至, 自然流丽,将骈文推向高峰,有“四六宗匠”之誉。
【解题】《拟咏怀》共二十七首,大都 为叙述丧乱、感叹身世之作。本篇是其 中的第四首,叙写流落异域、思念乡国 的悲愤感情。
【思想内容】本篇表达了作者怀才却不能 报效家国,却为异邦所用的忧愤情怀和内 心的屈辱感。 【艺术特色】1、写内心矛盾,深沉老成。 2、句句用典,贴切巧妙,幽婉深沉。楚 晋一南一北;秦赵一文一武地域差别大, 对比性很强。 3、对偶工整,语言锤炼,炉火纯青
魏 收:工于诗赋,诗仿
效南朝之风格。
南北文风的交融
第二节
新野(今属河南)人。 有《庾子山集》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
生平和思想:
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 流寓北方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在南朝,出入梁朝宫禁,为 重要的宫体诗人。 后期滞留北朝,高官厚禄,但始 终怀有故国之思和羁旅之情。
渡河北 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 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解题】 本篇写北渡黄河时所见景色和 羁旅之感。
寄王琳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 开君万里书。 【导读】 本篇写对故国的思念以及他与王琳之 间的深厚友谊。王琳,字子珩,为梁朝大将, 平侯景有功。元帝迁都江陵,为萧詧所败。敬 帝仍都建业,又被陈霸先所篡,王琳西攻岳阳, 东拒霸先,后兵败被杀。
重别周尚书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 【导读】 《重别周尚书》共二首,这是其中的 第一首,写自己被留北方的凄凉心情和对故国 的忆念。周尚书,名弘正,字思行,曾与陈文 帝天嘉元年奉使至北周,南归时庾信以诗赠别。 先已有《送周尚书弘正二首》,这是再送,故 题为“重别”。
哀江南賦序
概 况
自西晋灭亡,晋室南渡,文化重心南移。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北朝文坛复兴,始于魏孝文帝的改革和推行汉化政策。汉族与 各少数民族间的矛盾斗争和日渐融合。 北朝文坛前期较为冷落。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南北文学的融合, 使其文坛后期渐有生机。 北朝文学最有成绩的领域是诗文。魏孝武帝设立乐府采诗。文 人诗既有北方民族尚质朴、重实用的特点,又师法汉晋,兼及南 朝之绮丽。但模仿习气较重。王褒、庾信由南入北,初步实现南 北诗风的融合。北朝散文葆有传统散文朴实流畅的特点,然亦明 显借鉴南朝骈文的表现手法。 北朝诗文对唐代文学有很大影响。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第一节 北朝文化与文学 第二节 庾信
【学习重点】
1. 北朝诗歌创作风格 2. 庾信与南北诗风融合
【讲读篇目】
庾信:《拟咏怀》(楚材称晋用)(摇 落秋为气)
【自学篇目】
1. 王褒:《渡河北》 2. 庾信:《寄王琳》《重别周尚书》 3. 庾信:《哀江南赋》
第一节 北朝文化与文学
【本章习题】
一、填空: 1. ( )和( )并称“温邢”。 2. 被南朝人称为“北地第一才士”的是( ) 3. 在北迁文士中影响最大的两位是( )和 ( ) 二、名词解释: 北地三才 三、论述: 论述王褒、庾信对南北诗风融合的贡献及其深远 意义。
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其诗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其 辞赋骈文也达到了六朝的最高水平。他不愧为南北朝文学之 集大成者。
【参考书目】
1. 《庾子山集注》 (清)倪璠注 许逸
民校点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2.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辑校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自学篇目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