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 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 ‚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 ‚赛先生‛(Science)。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 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 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 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 科学知识。
中国人向西方寻求
真理的路径
器 物 地主阶级 改革派 科学技术 制 度
鸦片战 争时期 洋务运 动时期 改 良 派 革 命 派 维新 运动
“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资 产 阶 级
君主立 宪制
资产阶 级民主 共和制
辛亥 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文化 (观念形 态的革命)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 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 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 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 时,也开始领导中国农民运 动。
广州、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1927年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3位代表: 李 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 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 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讲)第四章
(四)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①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 根源, 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 之为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之为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②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又脱离了 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 革命实践,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革命实践,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③不少领导人看问题很片面,存在绝对肯定 不少领导人看问题很片面, 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后期
1917年俄 1917年俄 国十月革 命以后, 命以后,传 播马克思 主义
(三)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②是中国现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④推动了文化平民化和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⑤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小结: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1915年陈独 1915年陈独 秀在上海创 青年》 办《青年》 杂志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 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1.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 领导核心。 领导核心。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2.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 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 国革命有了新前途。 国革命有了新前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史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性质、基本口号、历史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宣传的两大基本口号。
在性质上,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因五四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历史意义。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干部条件。
3、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的论战,李大钊与胡适的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利用报刊撰文著书,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写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新的革命前途。
5、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主张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有,不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提出“耕者有其田”,关注农民土地问题。
6、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C7.B8.A9.B 10.B11.B 12.C 13.A 14.C 15.C16.D 17.A 18.A 19.D 20.B21.B 22.C 23. A 24.D 25.D26.D 27.B 28.A 29.D 30.B31.C 32.C 33.D 34.D 35.A36.B 37.A 38.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D4.CD5.ACD6.ABD7.ABCD8.ABCD9.ABC 10.ABCD11.A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ACD16.BCD 17.ABC三、简答题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
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
中国人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 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第一 次提到马克思 梁启超
朱执信1906年在《民报》上介绍马克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 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 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 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 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 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 结论。”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发表于《新青 年》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 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 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 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第一,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毛 泽东指出:“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 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 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 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 封建势力的联合。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李大钊
(1889-1927)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 “民主” (Democracy)和“科学” (Science) 两个名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 称“民主”为“德先生” 称“科学”为“赛先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 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 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 向农村去)。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简答题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 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原汁原味”)是直接承继列宁主义而来,没有收到修正主 义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 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 革命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根正苗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 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 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 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 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 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 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 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2019年)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 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 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 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 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五四运五四动运前动陈前新独的新秀文文开化化始运运时动把的动标自的志己标办的志杂志定
名为《青年杂志》,可以看出他将改 造社会的职责寄予青年身上。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将国 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人们各有其独立自主之权, 而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 以奴自处之义务。”
“西洋所谓法治国者,其最 大精神,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绝无尊卑贵贱之殊。”
“人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又因其理性特点和对自我的认识 而区别于自然界。正因为发扬了 理性自主的特点,古猿才得以进 化为人。”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 革命。它打开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缺 口,证明了资本主义不是永世长存的。 从而给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一种新的希望 和前景,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的。
1917年,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 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1919年 12月,他在《新青年》发表《新青年宣言》,主张:“我 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罪 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迫使中国人民再一次思考、 探索中国的出路。这就为中国人民最终接受作 为救国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内在动力。
(二)内部条件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 阶级的成长、壮大。
无产阶级的成长和政治觉悟的提高,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 阶级条件。
(二)内部条件
3、思想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五四运动。
2、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民主与科学。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4、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5、李大钊是最先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6、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
7、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1北洋军阀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2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3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8、李大钊讴歌十月革命的著作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 的胜利》。
9、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是1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3新文化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10、北洋政府迫于五四运动的压力罢免的亲日派官僚是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11、1919 年6 月5 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为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包括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答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学反封建的彻底性。
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一方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动中充分领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促使他们在行动上探萦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人阶级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
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
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 物质之下。
“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以渡世危。” 对西方的怀疑只是说明了转向的必然性,为什么 转向东方、转向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 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1917年,陈独秀主张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 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1919年12月,《新青年》发表《新青年宣言》,指出: “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 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
中国近现代史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 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 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 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 造国民性。
中国近现代史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民权、平等和进化论 指导思想: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EMOCRACY 民主 SCIENCE 科学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 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 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 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 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 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1
41
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 《劳动音》和《工人月刊》、 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 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长辛店成立工人俱乐部
42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 组织工作 1920年11月,党的发起组制定了 《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 上海宣告成立。 其后,北京、天津、武汉、长沙 等地也成立了团的组织。
确信“试看 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 世界!”、
19
1919年9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 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 动的学说”
20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 长、壮大 。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 思想解放的潮流。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 国的影响。
16
2. 十月革命的影响
如何推动中国的先进分 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 向社会主义。(教材101-102页
1-3点)
17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 程,由国人最初的不甚了 解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李大钊同志功不可没。
18
个案分析: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
是如何成长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 主义者的?
64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 和教训
(1)大革命的失败
65
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进 驻 上 海 的 法 国 铁 甲 部 队 开 进 上 海 的 日 本 军 队 进 驻 上 海 的 美 国 军 队。
英帝 国主 义在 上海 增兵。 图为 英国 机关 枪队。
66
蒋 介 石
67
蒋介石已完全成为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代表。 他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 领导权,为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 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重点及练习题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重点及练习题4第四章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一、本章重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认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本质及其历史罪行。
二、本章难点本章学习的难点在于: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失败?三、本章主要知识要点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过程与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发展国共合作的破裂四、本章练习与思考(一)单项选择题:1.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A.宣传马克思主义B.提高工人阶级觉悟C.与君主立宪派论战D.同封建复古思想斗争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C.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A.实业救国B.民主和科学C.科学救国D.民主共和4.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在:A. 清华大学B. 南开大学C. 北京大学D.燕京大学6.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当时任校长的是教育家:A.胡适B.陶行知C.蔡元培D.李大钊7.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8.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以废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顾名思义分为两大部分,即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从时间上看,讲述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的历史。
其中,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部分,这段历史是列强侵华、中国人民反抗内外压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又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现代史指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历史,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它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
结合我们的课本来看,1至3章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4至7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8至10章为现代史部分的内容,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历史就像一把大大的香蕉,大家感觉历史难以记忆,是因为没有抓住这把香蕉的关键部位,即历史线索。
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历史线索。
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哭声、眼泪、鲜血、汗水共同交织而成的历史。
有屈辱的岁月,也有奋斗的征程,奋斗的征程实际上就是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史。
进入半殖民地半殖民社会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地出新招,一浪高过一浪,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首先出现的就是钦差大臣林则徐。
林则徐在销烟的过程当中,看到了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些新的信息。
所以,称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写了一本《海国图志》,他们俩,林则徐和魏源,开启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但是,并没有能够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
这样,历史任务落到了农民阶级的肩上——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兴起。
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了《资政新篇》,但是这两个文件各有各的“硬伤”。
更重要的是,农民阶级本身具有无法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也不可能救中国。
1864年,太平天国倒在血泊当中,救国救民的任务落到了下一个阶级,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身上。
洋务派提出了以中学为本体,将西学为我所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4章
第四章(一)1.识记:(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大地。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尊孔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
在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2)五四运动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2.领会:(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 给予中国人民“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2) 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推进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 以十月革命胜利的实施昭示这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4) 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2)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1) 发生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3)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二)1.识记:(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式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成为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人物。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最早组织——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这一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制度使得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而百姓则无法参与政治。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使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时进行军事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多次军事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5.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导致了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6.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7.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让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9.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圆明园,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10.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11.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意识。
12.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打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13.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严重的“边疆危机”,德国将山东划入势力范围,福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1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中国内部而言主要是社会制度腐败及经济技术落后,这限制了中国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第四章
了解掌握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及其革命纲领, 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国共合作大革命。
一、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在于为现代民主政治寻求 文化价值支援,其目标在于以西方自由主义和 民主主义价值观为武器,批判儒学意识形态和 改造国民性,塑造共和国民的现代公民人格。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宣传民主和科学 批判孔学,反思传统文化 文学革命 改造国民性
矛头直指封建伦理
吴虞(被胡适誉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认为 孔子的忠、孝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 工厂”,因此,要使中国维新富强,必须废除 儒家的助狂人之口说:“我翻开 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 写两个字‘吃人’”。
“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学之 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即经济学——引者)之干涉 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 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 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保姆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 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 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 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吟。七曰,不摹仿古人,话语须有个我在。八曰,须
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窗上有所见口占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
新文学
希望
3、眼见秋天到
1、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资产 阶级
三民 主义
资产阶 级共和 国 人民民 主专政 的国家
资本 主义
无产 阶级
马克 思主 义
社会 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 陈独秀、 陈独秀、李大钊等
二、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出于对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可行性的怀疑,促 使中国先进分子另辟蹊径,探索救国新方案。在经 历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 进分子做出的一种历史性选择。 (P100)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经明 显暴露出来。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 (3)中国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屡次失败的事实, 使国人对资本主义建国可行性产生怀疑。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靠的 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虽然成立 时只是很小的政党,却拥有马克思主义最先进的思想武器。 时只是很小的政党,却拥有马克思主义最先进的思想武器。 她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她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 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外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入: 外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入: 英国: 万两-——4900万两 英国:9600万两 万两 万两 法国: 万两——150万两 法国:520万两 万两 万两 德国: 万两——0 德国:2800万两 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 中国外贸赤字:1.66亿——1600万两 亿 万两 丝绸出口: 丝绸出口:87517担——131506担;新登记 担 担 工厂418家,新增资本 工厂 家 新增资本15858万元 万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事件汇编 (五四运动-建国)
时 1915年 1917年 1918年5月 1919年1月1日 1919年3月 1919年5月4日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2月4日 1923年2月7日 1923年 1924年 1924年1月 1924年5月 1924年11月 1925年1月 1925年3月12日 1925年5月30日 1925年7月 1925年10月 1926年5月 1926年7月9日 1926年3月 1926年5月 1927年4月12日 1927年4月18日 1927年4月28日 1927年4-5月间 1927年7月14日 1927月7月15日 1927年7月 1927年8月1日 间 事 件 陈独秀创建《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的方针内容 是“民主,科学”。 《新青年》编辑部进北京 《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 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一条”等。 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下,同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 李大钊、陈独秀交换建党意见。 一大在上海召开 二大在上海召开,确定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群众路线“共产 主义”。 京汉铁路举行总同盟罢工。 “二七惨案”工人运动低潮开始。 三大在广州召开 国共第一次合作。(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国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 民党)。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中 加了“节制资本”)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同时确定了联俄,联共, 协助农工三大政策。 黄埔军校成立。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中国四大在上海召开。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五卅惨案(14日反日大罢工)。 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中国致公党(致公党)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1947年5月在香港举行第 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政党,李济深为主席 。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序幕。 国民革命军誓师,正式开始北伐。 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事件。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 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李大钊被张作霖在北京暗杀。 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汪精卫宣布同共产党裂,也叫“七一五政变”在武汉另立武汉国民政 府。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周恩来组织南昌起义,为土地革命的序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精选文档
资本 主义 社会 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 陈独秀、李大钊等 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周恩 来、蔡和森等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 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 要。”
一场新的启蒙运动,扫除蒙昧,启迪心 智,改造国民性,把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 中解放出来 新文化运动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入:
英国:9600万两-——4900万两 法国:520万两——150万两 德国:2800万两——0 中国外贸赤字:1.66亿——1600万两 丝绸出口:87517担——131506担;新登记 工厂418家,新增资本15858万元
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 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儒家 的封建礼教,反对复古尊孔,打 倒孔家店! 孔学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 德、礼教、生活、政治”与新 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出的“建设 西洋式之新国家” 的目标不相 适应。
文学革命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1918年9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 记》,是他开始用鲁迅笔名射向封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 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 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历史意义: 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 局限性:
在理论选择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无法成为改造中国 社会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_毙考题
9.五四运动的背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11.五四运动的特点: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领导阶级
革命性质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Βιβλιοθήκη 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2.《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5.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6.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第一,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第二,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第三,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他的一些积极 思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改变,给社会最 主要的建设者当时的青年人们带来了思想 上的启迪。也是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共产 党诞生了,可以说他是共产党的最主要创 始人,就凭这一点他就能流传千古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五四运动前的陈独秀 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发起并领导新 文化运动,为五四爱国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组 织条件 。他主持发行的《青年杂志》(后更名为 《新青年》)以振聋发聩的气势和无比锐利的战 斗力,向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支柱也是其最落后、 最保守、最反动的部分——“儒家三纲”(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老庄、佛教的退隐 思想和迷信观念以及为这种学说、思想、观念服 务的旧教育、旧文学发起猛烈攻击,掀起一场又 一场革命。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五四运动时的陈独秀 •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陈独秀与他的新文化 运动战友又及时报道形势,提出行动口号 和纲领,实际上起了引导运动的作用 。正 是在五四运动中的积极作用,使陈也确立 了其日后在党内的地位。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欢迎独秀出狱》
——李大钊 你今天出狱了, 我们很欢喜! 他们的强权和威力, 终究战不胜真理。 什么监狱什么死, 都不能屈服了你, 因为你拥护真理, 所以真理拥护你
五四运动简介01
• 1.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运动主要领导人、支持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民主维新人士。 林长民(1876-1925年),国民外交协会理事。 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 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蔡元培(1868-1940),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时任 校长。 鲁迅(1881-1936), 中国近现代思想家、革命家、作家。 胡适(1891—1962),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 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他的一些积极 思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改变,给社会最 主要的建设者当时的青年人们带来了思想 上的启迪。也是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共产 党诞生了,可以说他是共产党的最主要创 始人,就凭这•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陈独秀与他的新文化 运动战友又及时报道形势,提出行动口号 和纲领,实际上起了引导运动的作用 。正 是在五四运动中的积极作用,使陈也确立 了其日后在党内的地位。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欢迎独秀出狱》
——李大钊 你今天出狱了, 我们很欢喜! 他们的强权和威力, 终究战不胜真理。 什么监狱什么死, 都不能屈服了你, 因为你拥护真理, 所以真理拥护你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应化101 组员:曹磊 宋广浩 唐勇 段文哲
陈独秀简介01
陈独秀(1879-1942) 动总司令 五四运
■追念叹息长相随 • 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 旗高擎。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 浩叹由衷。昔毛泽东主席“七大”评价, 功过分明。“五四运动总司令”、“创造 了党”,两语千钧,可为墓铭。 •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曾是 毁誉相参的人物。不过他确是近代新文化 运动的旗帜,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 总司令”。在建党之初,他又是国内一代 先驱的启蒙者,追溯中共的建党不能不提 及陈独秀。
五四运动简介01
• 1.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运动主要领导人、支持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民主维新人士。 林长民(1876-1925年),国民外交协会理事。 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 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蔡元培(1868-1940),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时任 校长。 鲁迅(1881-1936), 中国近现代思想家、革命家、作家。 胡适(1891—1962),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 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陈独秀简介02
•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是中国最先进思想的代 表,与中共建党时的其他领导人大都是师 生关系。不过由此也滋长了一种负面结果, 那就是造成党内家长制,陈独秀以自傲和 自我封闭落后于革命潮流,最终陷入歧途 未能自拔。这当然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个 人,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使然。人在社会 潮流中,不进则退,党内历史人物的命运 也昭示了这一点。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五四运动后的陈独秀 • 1919年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大力鼓动, 被师生视为领袖,曾一度被捕。出狱后他 在思想上转向共产主义,前往上海成立马 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共产党发起组的前 身。由于其在五四运动中所起到的带头作 用与其所表现出来的才干都是当时不可多 见的,这也让他成为了党的早期领导人。
五四运动简介02
• 五四运动起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 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 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 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 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 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 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 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 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 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 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 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 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 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 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 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 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 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 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 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 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 字仪式。
五四运动简介03
背景( 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 •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 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 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 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 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 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 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 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 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 五四运动前的陈独秀 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发起并领导新 文化运动,为五四爱国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组 织条件 。他主持发行的《青年杂志》(后更名为 《新青年》)以振聋发聩的气势和无比锐利的战 斗力,向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支柱也是其最落后、 最保守、最反动的部分——“儒家三纲”(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老庄、佛教的退隐 思想和迷信观念以及为这种学说、思想、观念服 务的旧教育、旧文学发起猛烈攻击,掀起一场又 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