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概说
隋唐时期的国粹文化:园林艺术的发展及特色介绍
隋唐时期的国粹文化:园林艺术的发展及特色介绍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五个时期,即殷末周初的萌芽期、秦汉之际的生成期、魏晋南北朝的转折期、隋唐两代的兴盛期,以及宋至清末的成熟期。
隋唐的木结构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已达到完全成熟,反映大自然山水风景之美的山水画已成为独立的绘画门类,描写自然风光的山水田园诗歌大量涌现。
在这如此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繁荣的社会条件下,隋唐的园林建造达到了全盛阶段。
极具皇家气派的皇家园林,造园艺术大为提高的私家园林,兼具城市公共园林性质的寺观园林,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艺术水平,构成了隋唐园林发展的庞大体系。
遗憾的是,这些优美的园林均已无存,我们只能从历史文献及有限的资料中去了解它们的原貌。
1、美如仙镜的皇家园林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另建新都——大兴城。
在建城的同时,也同步开始了水系工程的整理与修建,先后开凿了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黄渠引水入城,并疏浚漕渠故道,开凿自大兴城至潼关长达三百里的广通渠,基本解决了城市供水、宫苑用水和水路运输,同时也为园林的建造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在此基础上,隋文帝杨坚于大兴城北建造了大兴苑。
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在汉魏洛阳故城以西约8公里处营建东都洛阳,并利用洛阳优越的水利条件和运河之便,开渠引来谷水和洛水,在城西修建了规模极其宏大的西苑。
公元618年李渊代隋,建立了唐朝,改大兴城为长安,仍以此为都。
除继续进行了城市建设外,又进一步修建和完善了隋代水利工程。
在园林建造上除保留和继续修建隋大兴园(唐改名为禁园)、西苑(唐改名神都苑)外,唐太宗又于贞观五年(公元613年)修造了行宫御园九成宫,贞观八年修建了大明宫,贞观十八年修建了离宫御园华清宫。
此后,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长安城内兴建了兴庆宫,随后又在城东南隅修复扩建了曲江池和御苑芙蓉苑,并于城东北部和东侧修筑御用夹城通道,将城东北的禁园、城东的兴庆宫和芙蓉苑连在一起。
中国的园林艺术
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国的园林艺术自古以来一直被世人赞赏和称道。
中国园林艺术独具特色,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非凡的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结晶,它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凸显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渊源、特点以及影响。
一、历史渊源中国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最早的园林艺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帝王时代,例如古代帝王在宫廷中修建的园林,以及帝王陵墓周围的陵园等。
这些园林都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尊重自然、和谐与平衡等。
在宋代,园林艺术达到了巅峰。
那个时期,园林艺术不再局限于帝王和贵族,也开始为一般百姓所拥有和欣赏。
宋代的园林注重以小见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巧妙的造景,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显得更加宽敞和丰富。
此外,宋代的园林注重平衡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明代的园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模仿和还原,通过山水、湖泊和建筑物的布局来创造出具有观赏价值的园林空间。
清代则更加讲究精细、精致和独特的设计。
在这个时期,园林艺术加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如文人雅士的书画作品和诗词等。
二、特点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巧,其特点如下:1. 自然主义:中国园林艺术强调自然主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山石湖泊等元素的摆放和组合都力求自然、逼真,给人以宜人和舒适的感受。
2. 隐逸性:中国的园林艺术注重创造一个隐秘、幽静的空间。
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和巧妙的遮掩手法,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隔绝在外,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平和。
3. 象征性:中国园林艺术还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园林中所使用的建筑物、雕塑和装饰等元素,往往都有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主人的身份、文化品位和人生态度。
4. 巧妙的布局:中国的园林艺术注重布局的巧妙和合理。
通过合理安排园林中的建筑物、景观和功能区域,使园林空间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展现出丰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园林艺术概论
园林艺术概论园林艺术是一门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对人文文化的融入,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园林景观。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模仿,更是对自然的艺术再创造,通过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打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
园林艺术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的园林是皇家宫殿的园林,以及贵族府邸的园林。
这些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雕塑、建筑、植物布置等手法,营造出恢弘壮丽的景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它们不仅仅是园林,更是对自然景观的艺术再创造,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园林艺术的核心是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园林设计师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研究,了解自然的规律和特点,以此为基础进行规划和设计。
园林艺术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尊重自然的美丽和韵律,力求在设计中体现出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园林艺术还强调对人文文化的融入。
园林不仅仅是一片自然景观,更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
通过对建筑、雕塑、园林构筑物等元素的运用,园林设计师将人文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园林艺术品。
园林艺术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古代中国的园林追求宏伟和壮丽,注重山水的气势和布局。
而现代园林则更加注重人的舒适和情感体验,注重细节和细腻的表达。
例如,现代园林常常利用花草树木的颜色和香气,以及水池和喷泉等水景,创造出宁静和放松的氛围,让人们可以在其中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美好。
园林艺术对于城市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提供人们一个与自然亲近的空间。
园林艺术可以提供人们一个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自然美景的场所,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疲劳,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
同时,园林艺术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城市的园林艺术水平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水平。
园林艺术是一门以自然为基础,融合人文文化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概要
亭台楼阁
亭台楼阁这里泛指单体建筑物,造园时,山水为主,建筑为宾。其 实园林建筑的类型很多,有厅、堂、馆、榭、轩、廊、楼、台、阁、 亭等。
建筑的造型多淡雅、空间开放流通,合乎道家宣扬的淡泊宁静(这 里,笔者认为,许多建筑并不比赖特、密斯的作品逊色,但在世界 建筑史上的位置却远未及,这与我国的建筑教育和研究很有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园路具有建筑的涵义。园路的作用很重要,园路既 是游赏路线,同时又是组景的路线。园路的设置可以是凭池岸、穿 洞、登攀或平地,可以因景设路,亦可因路设景,以使游人领略曲 径通幽、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诗情画意
神韵派的空灵幽雅之诗和南宗派平淡天真的画皆为造园 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造园一开始按诗和画的创作原则行 事,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一般的艺术境界。 中国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写意,山水园林不仅要模仿自然 之貌,更要注入个人的主观感受,要传自然之神,因而 更具感染力。 园林的提名点景更加彰显诗与意境的关系,如网师园的 待月亭,其横匾“月到风来”就是取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 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风送月来”,在这里对景品味 匾联,自然萌生一种盎然的诗意。
中国园林 p113,p127,p133
古典园林包含了深邃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审 美情趣,对于古典园林的审美,可以把它比喻 为人体美的再创造,如景区规划为形体;掇山 理水为骨骼、血脉;亭台楼阁为五官眉目;莳 花植木为服饰、毛发;提名点景为美容化装; 诗情画意为精灵神采。
中国园林 p96
莳花植木
花木可以起到陪衬建筑物,丰富园林空间层次,加大景深、和谐色 彩的作用,同时花木的形、香、色及其寓意往往使其成为园景的主 题,松、竹、兰、梅被文人誉为花中四君子,更是文人园林中不可 或缺的,所谓“无竹不能成园”可见一斑(竹有“未曾出土先有节,凭 临高处仍虚心”,同时竹的常绿不落叶等生物特性也用来象征本色不 改,韧、硬、宁弯勿折的文人气节)。
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
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凝聚着深邃的文化基因,其源起、发展、成熟无不与中国文化密切联系。
下面一起和小编谈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吧!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传承与发展几乎是我们看待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基本出发点,而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经典的中国园林在当代也一直面临这两个基本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平时点滴学习心得的总结,从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谈谈对园林艺术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首先谈传承的问题,任何艺术的发展都必须先认识它的历史,只有先谦逊认真地承前才能更好地启后。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园林设计的本质并不是对历史的传承,而是用最简单、最经济、最合适和最有效的办法处理好人与具体地块的关系,处理好功能、空间、比例、尺度、色彩、材料、节点、细部等等非常具体而朴实的环节。
简单的说,作品要好用、好看和经济。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末期的“囿”,是供帝王和奴隶主狩猎之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囿”的生产经营目的逐渐消退,从三代的模拟自然山水,历经秦汉的以“崇尚自然”为主题的人工造景和观赏游览为主的苑囿,逐步过渡到唐宋文人的写意山水园林并成为古典园林的顶峰。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大多是私人领域或者说是文人士大夫所涉及的领域,并非普通百姓的公共空间,更勿论城市的“名片”、“客厅”云云了。
如今,各地提出的兴建“园林山水城市”的之类城市建设目标,园林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变成了普通市民,园林也开始有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作用。
但值得提出的是,园林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也不可能解决生存问题和社会问题,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园林的作用。
我们可以做的是通过设计园林表达一种生活方式,设计师亦不是仅仅设计作品本身,而要着力于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引导一种进步的生活方向。
虽然当代的园林的意义和作用与古典园林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毋庸置疑的是先人的设计方法和里面蕴含的思想都是值得借鉴和传承的,“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概说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概说摘要: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自然为基础,并添加人工元素以提升艺术性。
它既是一种艺术,又是文化历史的代表。
本文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旨在解释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自然、人工元素、历史背景、文化特征正文: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自然为基础,并添加人工元素以提升艺术性。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应运而生,它融合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尖端理论与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基本精神,以山水为核心,增添人文元素,将自然风光与审美情趣相结合。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古老的中国,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形态,把自然风光和文化特征相结合,以及丰富多样的人文关系表现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依托文化环境,不断地在演变中发展,在古代的世界里,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出色的园林艺术之一,影响了国内外的许多文化艺术风格,开创了全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样式。
本文首先说明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以及其发展史;其次,总结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具有的独特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最后,探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文化中的影响及其在未来的发展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建筑中的应用,另一类是在休闲娱乐和旅游景点中的应用。
首先,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用来增加建筑的审美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
例如,一些建筑建设者喜欢采用传统园林艺术的形式来装点大型建筑和景观。
他们会采用山水石壁、池塘、瀑布、亭台楼阁等手法,增加建筑的立体感,使建筑不再单调乏味。
其次,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还可以应用于休闲娱乐和旅游景点中, 为人们提供一种非常有趣的视觉体验。
例如,在景区建设中,可以采用山水亭台、林木树篱、池塘的特点,仿佛将景区打造成一个“自然博物馆”,让游客来到这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巨大魅力。
此外,还能为游客提供一种新颖的文化体验,尤其是一些政府机构或企业所投资的景区建设,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观光游览和文化体验机会。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第一篇: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效法自然的布局。
我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如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
而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地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
诗情画意的构思。
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
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景,联想生意。
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
园中有园的手法。
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常将园林划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间分隔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
明清的私家园林更创造了在“咫尺山林”中开拓空间的优异效果。
建筑为主的组景。
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而中国古典林中的建筑不但占地多(据调查占15—50%),且园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并往往成为该园的标志。
即使在各景区、亦均有相应的建筑为该景区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
自南北朝以来,中国园林即根据南北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宋北宋之说,又自秦汉始即根据宫苑和私家园林条件要求不同而各自发挥其胜。
至今中国园林还有北方宫苑、江南园林、岭南庭园等不同风格的园林。
各个园均有其特色,或以山称著,以水得名;或以花取胜,以竹引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古典园林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但又是封建社会条件下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因此在学习时,必须按现今的社会时代要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
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观赏。
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特点与表现形式
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特点与表现形式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然性、纵深性、隐逸性和诗意性。
自然性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大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追求与自然融合,注重模拟自然景观,力求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园林中常以山水为主题,山石、水池、小桥流水、假山等元素的布置都力图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在园林设计中注重追求景物的逼真性,比如通过布置奇石、模拟浪花等手法使得园林更富有自然之美。
纵深性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常常通过错落有致的建筑物、树木、花草等景物的布置,使得园林在空间上呈现出错综复杂、层次分明的效果。
这种纵深感的创造,使得人们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不同景物的变化和层次的转换,增加了游览的乐趣和趣味。
隐逸性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大特色。
中国园林常常通过树木、花草、拱门、走廊等景物的遮挡与错落,创造出一种幽静、隐蔽的氛围。
这种隐逸的设计手法,一方面可以给游客带来一种亲近自然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外界的喧嚣,提供一个宜人的休闲环境。
诗意性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园林常常注重在设计中融入诗词歌赋的精神内涵,使得园林中的景物能够唤起游客的诗意情怀。
园林中的假山、假山水、古亭、古廊等元素常常与文学作品相结合,通过布置山水、安放石头等手法来展示文人雅士的情怀和追求。
这种诗意的设计,使得园林不仅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中国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最典型的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常常以宏伟、壮观的建筑和大规模的山水景观为特点;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等,则注重自然性和雅致性,常常以小桥流水、假山玩水等布局为主;寺庙园林如灵隐寺、岳阳楼等,常常结合了宗教和文化元素,以静谧、神秘的氛围为特点。
总之,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追求。
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文化内涵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的追求与表达,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中国园林艺术强调自然与人的融合。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师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即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人文的温馨。
这种融合体现在园林的布局、建筑的选择和植被的安排上。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水池、假山、亭台楼阁等人工建筑,它们与自然的湖泊、山峦、树木相互映衬,形成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画面。
其次,中国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营造。
中国人认为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景观,更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通过布局、造景和装饰等手法,园林艺术家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
这种意境的营造常常通过隐喻、象征和比喻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假山,它们被设计成山水画中的山峦,使人们在其中仿佛置身于绘画之中,感受到山水之美。
此外,中国园林艺术强调空间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中国园林常常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和不同尺度的空间划分来营造一种层次分明的效果。
这种层次感使人们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有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深度。
同时,中国园林艺术也注重空间的变化性,即通过不同的季节、天气和时间的变化,使园林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和氛围,使人们在不同的时刻体验到不同的美。
最后,中国园林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追求,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园林中常常有文人雅士的诗词、书画和雕塑等艺术作品,它们与园林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园林中的建筑、植被和水池等元素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亭台楼阁,它们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园林中常常有竹子和松树等植被,它们象征着中国人对坚韧和长寿的向往。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古典园林涵盖了古典建筑艺术、花木种植、叠山理水及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学理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设计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保存与传承。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渊源流长,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周朝时期的圆明园、行宫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园林。
然而,真正将园林艺术发展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并将其推向高峰的是南宋时期的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灵动的设计理念而闻名世界。
这些园林以小巧精致著称,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融为一体,巧妙地使用水、石、植物等元素,创造出富有禅意的景观。
苏州园林的典型代表有拙政园、留园和虎丘等。
这些园林被誉为"园中园",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追求。
二、设计特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特点多样而独特。
首先,它注重对景观元素的有机布置。
传统园林常常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融为一体,通过精心的布局和组合,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其次,它强调对空间的精细控制。
园林中常常采用"透视法"和"借景法"等手法,使游客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无限的美景。
再次,它重视细部的雕琢和处理。
传统园林中的建筑、雕塑和园林构件常常采用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形式,呈现出精美的细节。
最后,它注重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哲学思想。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和园林布局常常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佛教思想等,使整个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保存与传承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正面临着一些保存与传承的挑战。
首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许多传统园林的破坏和拆迁。
其次,园林设计与建造的技艺也逐渐减少,造成了传统园林设计师的匮乏。
然而,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正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政府加大了对园林的保护力度,对有历史价值的园林进行修复和保护。
简述中国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
简述中国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
中国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
中国园林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简单、传统且组织有序的方式来表现丰富的形式和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秩序和空间形式。
它不仅集合了主要的艺术形式,如园林艺术、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工艺艺术等,而且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
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其“静”的特征上,表现在它的空间结构中,其特征是空间的具体表现,即园林内的植物和附属设施,重点强调藩墙境内的山石、水、花草、池塘、桥梁、石头等,以及建筑艺术中的楼台、阶梯、走廊等。
其核心美学理念为“空间自然、对称繁荣、美学形式”,静态的空间、细节上的完善及其美学形式,是
中国园林艺术独特的标志。
此外,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也体现在它强烈的象征性和暗示性上,在这种艺术形式中,空间是有意义的,它强调空间的象征性,它能体现出某种意义,用来表达美学思想,它不仅从实用和审美性角度来考虑园林的装饰,而且也从伦理和宗教的角度来展示园林的精神价值,这两者是中国园林艺术无可争议的特点。
总之,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是一种综合的表现形式,它使用空间、色彩、风景、绘画、雕刻、雕塑、建筑等艺术表现形式,加以合理的部署,以便体现它特有的美学价值。
因此,中国园林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园中之美传统之魂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园中之美传统之魂在如今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中,人们渐渐追求起了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而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正是其中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表达方式。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和独具匠心的设计,引领着人们重拾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园中的美以及传统之魂。
一、园林审美与意境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契合,强调将园林营造成一方人间仙境。
园林设计注重造景,以水、树、山石等自然元素为主要构成,通过独特的布局与搭配,形成一种精妙的艺术意境。
比如苏州园林中的拱秀、假山和太湖石的运用,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其次,传统园林注重情景营造,旨在营造出迷人的意境,让人们在其中流连忘返。
比如,苏州园林中的聚景轩和回慈寺,或者是北京颐和园的彩云亭,这些景点的布局和设计都让人们沉浸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瑰丽的童话世界。
二、传统园林的设计原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园林设计有其独到的原则和技巧。
首先是“隐与现”的设计原则,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穷的延伸。
比如,通过错落有致的廊架和岩石的安排,使得人们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有不同的视角和惊喜。
其次是传统园林中的“山水合一”原则,即将山水、植物、建筑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空间布局。
通过精心的布局,园林中的湖泊、假山、树木与建筑相互映衬,形成一种完美的景观。
三、传统园林中的传统之魂传统园林的设计和建造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
园林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追求,使得园林中蕴含了深厚的传统之魂。
通过对经典诗词、书画、木雕等传统艺术的运用,园林中透露出一种文化气息,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传统园林还融入了宗教和哲学的元素,例如佛教中对于禅意和境界的追求,以及儒家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元素的融入,使得传统园林不仅仅是一个美的艺术品,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和传承。
四、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不仅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概说
中国古典园林概说一、园林历史与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
早期的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布局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了巅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园林作品。
二、园林类型与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四大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自然园林。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布局对称,彰显皇家的气派和尊严。
私家园林则以小巧精致著称,注重细节和景观的层次感。
寺庙园林结合了宗教文化和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然园林则是以自然景观为主,注重山水的表现和意境的营造。
三、园林布局与设计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设计强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在空间布局上,采用轴线对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等手法,使整个园林和谐统一。
在景观设计上,注重借景、隔景、收景等技巧,将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山水诗画,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四、园林建筑与小品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功能和风格的不同,园林建筑可分为亭、台、楼、阁、廊等类型。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观赏的价值。
小品则是园林中的点缀物,包括石雕、石刻、砖雕等,它们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增加了趣味性。
五、园林植物与配置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以符合四季交替、植物更新的原则。
植物配置上注重乔木、灌木、花卉、草皮的合理搭配,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同时,还讲究植物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松柏象征坚韧不拔,荷花象征清纯高洁等。
六、园林意境与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一种意境和感受。
通过精心设计的布局、造型和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游人在游览园林时,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和放松。
同时,许多园林还融入了历史、文化、哲学等元素,使人们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以及中国人对自然的敬仰和神秘主义的认识。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从设计理念到构成规律,都传承了中国古代智慧与美学理念。
首先,中国园林艺术弘扬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意思是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设计者常常通过模仿自然景观的形态和特征,使园林空间与自然相融合。
园林设计中重视“意境”,依据“以形寓意”的思想,赋予园林空间以深远的哲学意义,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合作与共生精神。
其次,中国园林艺术所体现的景观构成法则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
园林设计中,宾主分明、布局合理、流水顺畅、远近通透,可以让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的协调作用,领略到美的感觉。
园林设计中常运用“曲径通幽”、“回避平凡”等构成法则,因而形成了一种具有气韵的意境美,既具备自然景观的原始美与精细美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中国哲学中“和谐”的美学观念。
第三,中国园林艺术还崇尚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园林常被视为文人墨客的休憩场所,因此设计者常通过园林中的文化陈设,表达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尊重和崇敬,让人们在沉浸在美景中的同时,获得已被历史淘汰和升华至精神高度的道德滋养。
第四,中国园林艺术强调观念和思考。
园林中的构成往往需要思考、观察、调整与再造,因此设计者们需要具备明确的构思思路,同时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判断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园林艺术更强调从自然中获取灵感,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美的感受。
最后,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园林艺术已经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众多的中式园林、江南水乡等景点更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热门选择。
同时,园林艺术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崭露头角,成为许多大型城市公园、城市景观等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造园技艺而闻名于世。
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贵族社会的产物,旨在营造出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环境,给人以舒适、宁静和美丽的感受。
下面将从设计理念、建筑布局和园林元素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进行赏析。
设计理念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种“山水之境、人文之境”的意境。
设计师通过布置山石、挖掘水池、种植花草等手法,创造出一种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意境。
古代园林设计师追求“一步一景”的效果,即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一个独特的景致。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使人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画卷之中。
建筑布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注重空间的分割和组合。
古典园林常采用回廊、假山、亭台、廊桥等建筑元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显得丰富多样,且错落有致。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采用木质结构,以突出自然的质感和优雅的风韵。
建筑物的屋顶常常是悬山顶、歇山顶或攒尖顶等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与园林中的山石、植物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园林元素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以水、石、植物为主要元素,通过它们的组合和运用,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观。
水是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常常以湖泊、池塘、溪流等形式出现。
水在园林中既是观赏对象,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它与建筑物、山石相互映衬,形成了水天一色、水景与山景相映成趣的美景。
石是古典园林中的另一重要元素,常常以奇石、假山的形式出现。
石的选材和摆放都需要精心设计,以突出其独特的形态和纹理,与园林中的其他元素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神秘的氛围。
植物则是古典园林中的点缀,常常以花草树木的形式出现,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美的建筑布局和丰富的园林元素而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给人们带来了身心愉悦和美的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园林形式。
它不仅包括了园中的建筑和植物,还囊括了对自然元素的认知和对景观布局的构思。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建筑,搭配树木和花草,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和谐美的氛围。
1.自然主义: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追求自然,强调地形地貌的自然美。
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都力图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使人们有一种置身大自然的感觉。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和花草都是根据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设计,让人们欣赏到自然的美。
2.隐逸心境:中国古典园林注重隐逸的情趣和禅意的境界。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往往隐藏在树木和花草之间,给人以一种离尘的感觉。
园林中常有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景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的心境。
3.平衡对称: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安排往往是对称和呼应的。
例如,建筑群落往往是左右对称的,花草的种植也是按对称模式进行的。
这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给人一种庄重与稳定的感觉,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偏好。
4.抽象表现:中国古典园林善于用抽象的形式表现自然美。
它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通过抽象的手法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是由木、石等材料堆砌而成的,通过巧妙的组合表现出山水、池塘等景观。
这种抽象表现方法让人们在欣赏园林时能够产生一种引发思考和想象的效果。
5.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以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等文化元素为主题,通过建筑和装饰品的展示来传达文化信息。
园林中的书亭和石碑等也常常刻有诗词和书法作品,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艺术。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
其自然主义、隐逸心境、平衡对称、抽象表现和文化内涵等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不仅考虑了美的呈现,更注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概说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 ......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而且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它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1990年,中国的风景名胜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自1994年起,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这进一步说明中国传统园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魁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流千载。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
青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
据古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殷周出现了方圆数十里的皇家园林--圃,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
秦汉肘朔,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
魏背时期,懦、释、道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庙一一寺庙园林的产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发展。
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水平处于颠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生。
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
这时,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真实的生命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通过对古典园林造园思想、造园要素、造园手法的归纳和分析,挖掘到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生态意蕴,充分展示了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介绍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以颐和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集中了中国世世代代名家的智慧,是通过多少年的艺术实践和经验积累而逐步完善的。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载体, 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人文观和美学思想。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巧妙的融入园林中。
并且透过有限的自然景观来展示无限的生命底蕴,具有”自然与含蓄”、”借景与意境”和”造型与空间”的三大艺术特点。
同时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特点。
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 290 公顷。
颐和园气势宏伟,巧夺天工。
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
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朝三大戏楼之一。
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
山下是一条长700 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 8000 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
长廊之前是昆明湖。
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
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具有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的特点。
园中的古典建筑 ,不仅将整个园林在空间上分割成 3 个景区 ,而且发挥了主体建筑的统驭作用,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建筑之美 ;园中的山和水 ,各自独立成景 ,又相互依托 ,形成了天然的山水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学前教育101廖晓韵第一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周的囿算起,中国园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一)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
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
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
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
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而且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它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1990年,中国的风景名胜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自1994年起,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这进一步说明中国传统园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魁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流千载。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
青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
据古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殷周出现了方圆数十里的皇家园林--圃,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
秦汉肘朔,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
魏背时期,懦、释、道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庙一一寺庙园林的产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发展。
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水平处于颠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生。
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
这时,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真实的生命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
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了强烈的象征特色。
这种象征特色首先表现在园林和园中景点的命名上。
中国园林的名称并不直接与园主的名称相关,而更多地是与园主的人格理想相关。
北京颐和园的前身叫清游园。
1886年重修后,西太后取意颐养冲和改用现名。
这位曾垂帘听政的女皇企盼天下太平,并能让她“颐养天年。
无锡寄畅园的名称则表达出它的主人希望自己能生活得自由自在。
在中国及其文学作品中还有不止一处的“大观楼”、“大观园”,这既是说此处视野开阔、景色秀丽,也是说在此游览、寄居的人要豁达、达观。
据史料记载,汉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就有一处园中园叫“博望苑”,指登高望远、亲近自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滋养和升华。
据专家考证,早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就传到了韩国和日本,并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18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又传至欧洲,对当时风行的、规则式的英法园林产生了很大冲击,一时间,仿建中国自然式园林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
与此同时,欧洲的画家和传教士又应邀在中国北京的圆明园,创造了一组以洛可可风格为主又融有中国民族文化形式的西洋楼,开创了中西园林合作的先河。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
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empirenews.page--] 1、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
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申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申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2、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
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
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人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3、移天缩
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宋代宋徽宗的良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壬土的思想。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quot;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4、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
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东晋文人谢荧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
申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
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惑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6、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接下来就是运用惜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
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造园师除了进行图纸设计工作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建园的工地具体指导施工,从而保证设计意图的贯彻执行,并有利于即兴创作。
中国明代造园大师计成(1582年-?)就著有《园冶》一书,精辟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造园手法。
这是中国第一部造园专著,具有跨时代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园林给人的美学感受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如:全园被分成若干景区,各有特色又相互贯通,往往通过漏窗、门洞、竹林、假山等手段保持一种若断若续的关系,相互成为借景,也为游览中景区的转换做出铺垫。
在诸景区中常蕉,布上几件盆景、花台,那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凄凉与生命的顽强等就都有了见证似的。
当然,一个好的园子还会有一个好的名字;要有几副佳联传世。
懦家学者向来是讲究“微言大意”的,一个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长,品尝不尽。
如苏州网师园,所谓“网师”乃渔父之别称,而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既有隐居山林的含义,又有高明政治家的含义。
住联点景抒情使眼前的景与心申的情溶为一体,园林更加魁力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