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复习思考题附答案二

分子生物学复习思考题附答案二

分子生物学复习思考题二1.写出分子生物学广义的与狭义的定义,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5个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大事纪(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广义上: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概念:既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

其中也涉及到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结构分子生物学等。

5个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大事纪(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1.1944年,著名微生物学家Avery 等人在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证实了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这一重大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许多生物学家认为的只有象蛋白质那样的大分子才能作为细胞遗传物质的观点,在遗传学上树立了DNA是遗传信息载体的理论。

2. 2.1953年,是开创生命科学新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Watson和Cr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他们在Franklin和Wilkins 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推导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人类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年,Sanger历经8年,完成了第一个蛋白质——胰岛素的氨基酸全序列分析。

3. 1954年Gamnow从理论上研究了遗传密码的编码规律, Crick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中心法则理论,对正在兴起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1956年Volkin和Astrachan发现了mRNA(当时尚未用此名)。

5. 1985年,Saiki等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insheimer首先提出人类基因组图谱制作计划设想;Smith等报导了DNA测序中应用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的方法;Miller等发现DNA结合蛋白的锌指结构。

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李明

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李明

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李明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思考题1.在基因组DNA提取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EB一种诱变剂,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必须戴塑料或乳胶手套。

2)点样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注意不要把点样孔底部给刺穿,也要注意防止样品扩散到别的点样孔中去。

3)每取完一种试剂,必须换枪头,避免造成污染。

4)注意电极方向不要弄反。

5)操作是动作要轻柔,避免液体内以及液体与容器间产生的剪切力。

6)混合不同的液体时切忌震荡,甚至要静置。

7)之一各试剂的添加顺序。

2.在电场中,带负电荷的DNA向阳极迁移,该过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 DNA的分子大小: 线状双链DNA分子在一定浓度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与DNA分子量对数成反比,分子越大则所受阻力越大,也越难于在凝胶孔隙中蠕行,因而迁移得越慢。

2)、琼脂糖浓度一个给定大小的线状DNA分子,其迁移速度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各不相同。

DNA电泳迁移率的对数与凝胶浓度成线性关系。

凝胶浓度的选择取决于DNA分子的大小。

分离小于0.5kb的DNA片段所需胶浓度是1.2-1.5%,分离大于10kb的DNA分子所需胶浓度为0.3-0.7%, DNA 片段大小间于两者之间则所需胶浓度为0.8-1.0%。

3)、 DNA分子的构象当DNA分子处于不同构象时,它在电场中移动距离不仅和分子量有关,还和它本身构象有关。

相同分子量的线状、开环和超螺旋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移动速度是不一样的,超螺旋DNA移动最快,而线状双链DNA移动最慢。

如在电泳鉴定质粒纯度时发现凝胶上有数条DNA带难以确定是质粒DNA不同构象引起还是因为含有其他DNA引起时,可从琼脂糖凝胶上将DNA带逐个回收,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水解,然后电泳,如在凝胶上出现相同的DNA图谱,则为同一种DNA。

4)、电源电压在低电压时,线状DNA片段的迁移速率与所加电压成正比。

厦大分子细胞生物学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厦大分子细胞生物学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1、请简述1条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这些通路是如何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的。

P13k/Akt信号通路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

P13K/Akt通路信号传导:P13K/Akt 通路信号的传导始于各种激活因子与p13K偶联的受体结合,活化受体。

激活因子主要为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l(ICF-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

P13K/Akt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P13K/Akt信号通路活性随着PIP3降解而减弱。

P13K/Akt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肿瘤往往由于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失衡而得以快速生长,活性异常的P13K/Akt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细胞存活和凋亡,促进肿瘤生长。

一方面,活化的Akt阻断了葡萄糖合成酶3β(GSK-3β)抑制CyclinDl 表达和myc基因扩增的作用,导致细胞快速增殖;同时,激活的Akt又可抑制FOXO家族蛋白活性,使细胞周期抑制剂如p27kipl、p130Rb2等表达下调, CyclinDl表达增加,加速细胞周期。

另一方面,磷酸化Akt 作用于foxo家族蛋白导致前凋亡蛋白Bim和FasL表达量下降而减少凋亡发生;同时磷酸化其下游蛋白Bad 及YAP,抑制p53相关转录因子P73活性并使前凋亡蛋白Bax表达量减少而抑制凋亡;还通过磷酸化激活IKK和Mdm2癌蛋白,调节NF-KB与p53活性而影响细胞存活。

此外,激活的p13k,akt信号通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增强细胞粘附能力、改变细胞骨架等作用参与乳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侵袭和转移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1)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β-catenin是Wnt通路的调解中心,胞质中的β-catenin与TCF / LEF结合后进入细胞核成为转录激活剂,最终激活Wnt靶基因,如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环氧合酶-2(COX-2)、c-Jun及纤连蛋白(FN)等。

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简述孟德尔、摩尔根和沃森等人对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孟德尔、摩尔根和沃森等人都是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科学家,他们对分子生物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简述如下:孟德尔:格雷戈里·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进行的果蝇和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后来遗传学领域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和定量分析方法,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摩尔根:托马斯·摩尔根在研究果蝇的遗传学时,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提出了遗传连锁的概念,发明了连锁遗传图,在研究遗传突变产生的变异时,提出了基因突变的概念,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遗传物质的DNA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沃森:詹姆斯·沃森和弗兰西丝·克里克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探索DNA 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他们基于罗托谷的x线衍射图像,发现了DNA分子是由两个互补的螺旋结构组成的,并提出了广为人知的“双螺旋模型”,深入揭示了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核心机制,开创了基因组学和癌症基因研究等当前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总的来说,孟德尔、摩尔根和沃森等人都是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卓越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和发现推动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的进展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写出DNA、RNA、mRNA和siRNA的英文全名。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RNA: Ribonucleic acid 核糖核酸mRNA: Messenger RNA 信使RNA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 小干扰RNA试述“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生物学本质。

“有其父必有其子”是指在有性繁殖中,子代继承了父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基因、表达内容和表型特征都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而与父亲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原则体现了细胞和遗传学基础的生物学本质。

遗传学上,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所有性状的一种遗传单位,也是一个生物体的DNA序列。

分子生物学思考题汇总版

分子生物学思考题汇总版

分子生物学思考题一、总论:人类基因与基因组学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精髓是什么?答案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精髓是人类基因组图谱,包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转录图谱。

1)遗传图谱:又称连锁图谱,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遗传图谱的建立为基因识别和完成基因定位创造了条件。

2)物理图谱:指有关构成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的排列和间距的信息。

绘制物理图谱的目的是把有关基因的遗传信息及其在每条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线性而系统地排列出来。

3)序列图谱:指测定每条染色体的DNA序列,通过DNA序列可以直接推出基因结构、定位已知基因、研究基因起源。

4)转录图谱:指在识别基因组所包含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绘制的结合有关基因序列、位置及表达模式等信息的图谱。

通过这张图可以了解某一基因在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不同水平的表达;也可以了解一种组织中不同时间、不同基因中不同水平的表达,还可以了解某一特定时间、不同组织中的不同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

答案二: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

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包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转录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

基因组计划精髓在于让人类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1)草图,许多疾病相关的基因被识别;2)SNP(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草图提供了一个理解遗传基础和人类特征进化的框架。

3)草图后,研究人员有了新的工具来研究调节区和基因网络。

4)比较其它基因组可以揭示共同的调控元件,和其他物种共享的基因的环境也许提供在个体水平之上的关于功能和调节的信息。

(0462)《分子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462)《分子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462)《分子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阐明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

2. 广义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例如,蛋白质的结构、运动和功能,酶的作用机理和动力学,膜蛋白结构与功能和跨膜运输等。

3. 基因(gene)——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包括编码蛋白质和tRNA、rRNA的结构基因,以及具有调节控制作用的调控基因。

基因可以通过复制、转录和决定翻译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不同水平的调控机制,来实现对遗传性状发育的控制。

基因还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导致产生有利、中性、有害或致死的变异。

4. 断裂基因或割裂基因——指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不连续排列,而被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

5. 外显子——基因中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外显子是基因中对应于信使RNA序列的区域。

6. 内含子——编码的间隔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内含子是在信使RNA被转录后的剪接加工中去除的区域。

7. 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中的DNA含量。

C值矛盾(C value paradox)——指真核生物中DNA含量的反常现象。

8. 半保留复制——在DNA分子上的每一条链都含有合成它的互补链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在复制过程中首先是双链解旋并分开,之后以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新的互补链,其结果是由一条链可以形成互补的两条链。

这样新形成的两条双链DNA分子与原来DNA 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在此过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9. 遗传转化(genetic transformation)——细菌品系由于吸收了外源DNA(转化因子)而发生遗传性状的改变现象。

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实验一、基因组dna的提取1.构建DNA文库时为什么要使用大分子DNA?答、文库的大小(即数目)取决于基因组的大小和片段的大小,片段大则文库数目小一些也可以包含99%甚至以上的基因组。

而文库数目小则方便研究人员操作和文库的保存。

所以构建文库要用携带能力大的载体克隆尽量大的dna片段.2、如何检测和保证dna的质量?答:凝胶电泳看是否有白质和RNA污染等物质,也可以测量OD,用od260/280确定od260/od280<1.8时,说明od260/od280>2.0时蛋白质含量较高,说明od260/od280=1.8~2时RNA含量较高,说明DNA更纯净。

实验二、植物总rna的提取1.核糖核酸酶的变性剂和灭活剂是什么?哪些种类可以用于总RNA的提取?答、有depc,trizol,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rna酶的蛋白抑制剂以及sds,尿素,硅藻土等;在总rna提取中用pepc,trizol2.如何从总RNA中分离纯化mRNA。

A.利用成熟mRNA末端Polya尾的特性,合成了一个寡核苷酸(DT)引物。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理,mRNA可以从总RNA中分离出来实验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在活性细胞的制备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答、a)细菌的生长状态:不要用经过多次转接或储于4℃的培养菌,最好从-80℃甘油保储存的细菌被直接转移到用于制备感觉细胞的细菌溶液中。

细胞生长密度应刚好进入对数生长期,这可以通过监测培养基的OD600来控制。

dh5α当菌株的OD600为0.5时,细胞密度为5×约107/ml,此时更合适。

密度过高或不足会影响转换效率。

b)所有操作均应在无菌条件和冰上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格外小心,悬浮细胞时要轻柔,以免造成菌体破裂,影响转化。

c)在低温条件下,CaCl2处理细胞的转化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D)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作用:在Ca2+的基础上,用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如Mn2+或Co2+、DMSO或还原剂)处理细菌,可大大提高转化效率(100-1000倍);e)使用的器具必须干净。

分子生物学第五章课后思考题答案【修订版】

分子生物学第五章课后思考题答案【修订版】

分子生物学第五章作业1、哪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实验推动了DNA重组技术的产生及发展?答:近半个世纪来,分子生物学主要取得了三大成就:第一,20世纪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即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解决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第二,50年代提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代交替问题;第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成功地破译了遗传密码,充分认识了遗传信息的流动和表达。

但事实上,DNA分子体外切割与连接技术及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了重组DNA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其中,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等工具酶的发现和应用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DNA重组技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实验如下:1957年A.Kornberg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DNA聚合酶I。

1965年S. W. Holley完成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序列测定;科学家证明细菌的抗药性通常由"质粒"DNA所决定。

1967年年世界上有五个实验室几乎同时宣布发现了DNA连接酶。

1970 年H.O.Smith,K.W.Wilcox和T.J.Kelley分离了第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H.M.Temin和D.Baltimore从RNA肿瘤病毒中发现反转录酶。

1972-1973 年H.Boyer,P.Berg等人发展了DNA重组技术,于72年获得第一个重组DNA分子,73年完成第一例细菌基因克隆。

1978 年首次在大肠杆菌中生产由人工合成基因表达的人脑激素和人胰岛素。

1981 年R. D. Palmiter和R. L. Brinster获得转基因小鼠;A. C. Spradling和G. M. Rubin得到转基因果蝇。

1982 年美、英批准使用第一例基因工程药物--胰岛素;Sanger等人完成了入噬菌体48,502bp全序列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基因组DNA的提取
1、为什么构建DNA文库时,一定要用大分子DNA
答、的大小(即数目)取决于基因组的大小和片段的大小,片段大则文库数目小一些也可以包含99%甚至以上的基因组。

而文库数目小则方便研究人员操作和文库的保存。

所以构建文库要用携带能力大的载体尽量大的DNA片段.
2、如何检测和保证DNA的质量?
答、用看,有没有质白质和RNA等物质的污染,还可以测OD,用OD260/280来判断,当OD260/OD280< ,表示蛋白质含量较高当OD260/OD280> ,表示RNA含量较高当OD260/OD280=~,表示DNA较纯。

实验二、植物总RNA的提取
1、RNA酶的变性和失活剂有哪些?其中在总RNA的抽提中主要可用哪几种?
答、有DEPC,Trizol,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RNA酶的蛋白抑制剂以及SDS,尿素,硅藻土等;在总RNA提取中用PEPC,Trizol
2、怎样从总RNA中进行mRNA的分离和纯化。

答、、利用成熟的mRNA的末端具有polyA尾的特点合成一段oligo(dT)的引物,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将mRNA从总RNA中分离出来
实验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感受态细胞制备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答、A)细菌的生长状态:不要用经过多次转接或储于4℃的培养菌,最好从-80℃甘油保存的菌种中直接转接用于制备的菌液。

细胞生长密度以刚进入时为宜,可通过监测培养液的OD600 来控制。

DH5α菌株的OD600为时,细胞密度在5×107 个/mL左右,这时比较合适。

密度过高或不足均会影响转化效率。

B)所有操作均应在无菌条件和冰上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格外小心,悬浮细胞时要轻柔,以免造成菌体破裂,影响转化。

C)经CaCl2处理的细胞,在低温条件下,一定的时间内转化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24小时达到最高,之后转化率再下降(这是由于总的活菌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造成的);D)化合物及的影响:在Ca2+的基础上联合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如Mn2+或Co2+)、DMSO或等物质处理细菌,可使转化效率大大提高(100-1000倍);
E)所使用的器皿必须干净。

少量的或其它化学物质的存在可能大大降低细菌的转化效率;
2、感受态细胞制备可用在哪些研究和应用领域?
答、在中将导入受体细胞是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则将它用Ca2+处理变为质粒进入。

实验五、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转化和鉴定
1、在热激以后进行活化培养,这时的培养基中为什么不加入抗生素?
答、活化培养用的一般是SOC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比LB培养基营养,此时进行的活化培养只是为了让迅速复苏,恢复分裂活性,此时的细胞还不具抗性,加入会细胞会死亡。

2、什么是质粒?根据在细菌中的复制,质粒有几种类型?用于基因重组的主要用到哪些质粒?
答、是细菌体内的环状。

也是作为细菌遗传载体的一部分,但通常其携带的基因对细菌而言必要性要比核内DNA的小很多。

比如,,基因等等。

根据随而分裂的次数,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当细胞复制一次时,质粒也复制一次,每个细胞内只有1~2个质粒;另一类是,当复制停止后仍然能继续复制,每一个细胞内一般有20个左右质粒。

常用于的质粒是pBR322质粒,因为其基因已经完成,而且它携带了两个,一个是Apr,另一个是Tetr。

实验六、质粒DNA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1、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EDTA、SDS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EDTA可以结合DNA酶等,可以抑制其活性;SDS主要是裂解细菌和沉淀蛋白。

2、乙酸钾在实验过程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答、主要是在分离过程中起着中和PH的作用,DNA经碱(NaoH)裂解后,染色体DNA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质粒DNA氢键断裂,互补链不能完全分离,再经乙酸钾中和成中性后则复性离心就可以达到分离的效果。

3、氯仿在核酸的提取过程中有何作用?
答、克服酚的特点,加速有机层和液相的分层。

最后用氯仿抽提:去除核酸溶液中迹量酚。

4、本实验整个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1、提取过程应尽量保持低温;
2、提取质粒DNA过程中除去蛋白质很重要,采用酚、氯仿去除蛋白质要比单独用酚或者氯仿要好,要将蛋白尽量除干净需多次抽提。

3、沉淀DNA一般使用冰乙醇,在低温条件下放置时间稍长可以使沉淀完全。

沉淀DNA 也可以使用异丙醇(一般使用等体积),且沉淀完全,速度快,但常把盐沉淀,所以多数还是用乙醇。

实验七、聚合酶链式反应——一般原理和技术
1、降低退火温度对反应有何影响?
答、变性所需的加热温度取决于模板及 PCR 产物双链 DNA 中的 G+C 含量。

双链 DNA 中的 G+C 的比率越高,则双链 DNA 分离变性的温度也就越高。

变性所需的时间与 DNA 分子的长度相关,DNA 分子越长,在特定的变性温度下使双链 DNA 分子完全分离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若变性温度太低或变性时间太短,则只能使 DNA 模板中富含 AT 的区域产生变性,当 PCR 循环中的反应温度降低时,部分变性的 DNA 模板又重新结合成双链 DNA,从而导致PCR 的失败。

非特异性条带数增多。

2、PCR 循环次数是否越多越好?为何
答、循环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的量亦随之增多。

3、PCR技术可应用与哪些方面?举例。

答、1、核酸的基础研究:基因组克隆
2、制备用于
3、测定未知DNA区域
4、(RT-PCR)用于检测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量以及直接克隆特定基因的cDNA
5、用于对PCR产物实时监控
6、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7、检测基因的表达
8、医学应用:检测细菌、病毒类疾病;诊断遗传疾病;诊断肿瘤;应用于法医物证学
实验八、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鉴定
1、写出ECORI和Hind3两种内切酶消化产物的末端序列。

答、G^AATTC EcoRI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即:AATTC- CTTAA^G G- HindⅢ的识别序列为:A^AGCTT “^”为切割位点,为:AGCTT- A-
2、什么是粘性末端和平末端?
答、用限制酶切割后得到的末端齐平就是平末端,一长一短就是粘性末端
3、限制性内切酶在基因工程中有什么作用?
答、用同种限制酶对含的DNA分子和(如:)进行切割,产生同种(序列),从而进行重组(加DNA连接酶),以导入目的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