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技术-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基础,在考古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田野考古技术"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田野考古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将有较多机会进行某些内容如绘图、测量、照相、拓片等的操作练习,以便熟悉和掌握田野考古的一些基本技术、技能,为以后从事考古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田野考古基本方法论地层学和类型学,田野考古调查与钻探,田野考古发掘过程中各种堆积层次的分辨方法,遗物遗迹的清理方法,调查、发掘中文字、绘图、照相的方法和技能,遗物、遗迹的整理以及考古发掘报告编写方法等等。

1.韦贵耀:田野考古技术

2.冯恩学: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田野考古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通过课堂和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达到了解和掌握田野考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一章总论

讲授四节:1.田野考古的含义、对象;2.田野考古在考古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国内外田野考古简史,扼要介绍科学田野考古方法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4.当前国内外田野考古技术的新动向。本章重点是使学生明确田野考古科学化的重要意义。安排4学时。

第二章考古地层学

讲授五节:1.考古地层学的定义、考古地层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考古地层学理论对田野考古指导意义和局限性;3.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即文化堆积形成的一般规律,着重介绍地层形成与人类活动的联系;4.区分识辨文化堆积层次的基本方法;5.清理文化堆积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本章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文化堆积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区分和清理文化堆积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安排4学时。

第三章考古类型学

讲授五节:1.考古类型学的产生和发展,包括考古类型学的定义、它在欧洲产生的背景、它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它对考古学发展的贡献等;2.器物或其他考古遗存等的形态演化的一般规律,研究物质资料的形态与其用途、制作技术、生活习俗、生产环境、人类心理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关系,形态演变与上述诸因素发生变化的关系;3.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物品的共存关系,归纳共存器物的组别,按层次关系初分各组别的早晚,确定器别和选择典型器物,确定各器类的型别和式别,根据器物组合和各器类的型、式变化尤其是式别的变化划分期别以及寻找不同类型期别的对应关系等等;4.类型学对研究考古文化传播的意义;5.类型学与地层学的关系和它的局限性等等。本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类型学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分析的基本步骤。安排4学时。

第四章考古调查与考古钻探

讲授三节:1.考古调查的意义、对象;2.考古调查的方法和要求,包括调查前的准备工

作如参考文献、调查工具等的准备,了解、掌握古文化遗存的分布规律,调查过程所应遵守的规则和对文化遗存的处理方法等;3.考古钻探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的作用,考古钻探工具及使用方法,钻探的范围,钻探记录及对钻探出土物的处理方法等等。安排2学时。

第五章考古发掘

讲授四节:1.考古发掘的基本程序,包括布方、区分层次、挖掘、收集标本、发掘隔梁、关键柱和记录等等;2.发掘前的准备和试掘,包括人力的组织训练、发掘工具、材料的准备、与遗址所在地的有关部门人员的联系,解决吃、住、土地赔偿、民工征用等问题,对遗址或遗迹的试掘,以便了解遗存的分布和规模,有利于制定发掘计划和掌握层次关系;3.区分堆积层次和挖掘的基本方法;4.介绍各种遗迹,如灰坑、水井、窑址、古墓葬等等的发掘方法。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遗址和各种类型遗迹的发掘方法。安排4学时。

第六章出土物的清理、收集与修复

讲授三节:1.出土物的清理与临时处理方法;2.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对象和要求;3.出土物的修复方法。安排2学时。

第七章考古资料的整理

讲授六节:1.田野考古资料整理的意义;2.对遗物进行初步整理,包括清洁、写号、拼对、修复;3.选标本、做卡片及对器物进行观察分析,确定器物的类别、制作工艺及用途以便于分类和统计;4.对遗存进行鉴定检测,包括人骨、兽骨、植物的鉴定、绝对年代的测定,其它遗物如石器、瓷器、玻璃器、金属器的鉴定等等;5.对遗存的分类统计,即根据器物的质地、形态、属性、数量和用途进行分类和统计;6.对遗存的特征、演变、年代分期进行分析研究,进而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及其与其它文化的关系。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考古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安排4学时。

第八章考古报告的编写

讲授三节,内容包括:1.编写考古发掘报告的意义和要求;2.发掘报告的种类(3万字以下的小型报告,3~10万字的中型报告和10万字以上的大型报告),发掘报告的内容(共10项:遗存所在地的详细位置、地理环境和地貌特点,发现经过和以往的工作,保存现状、田野工作概况和过程,遗址堆积介绍、遗物和遗迹介绍和鉴定报告,工作所得认识和研究结论),发掘报告的体例(即描述的次序);3.发掘报告的编写方法(包括写好报告的先决条件、标题的写法、前言或序言的写法、正文部分的写法、结语部分的写法)。本章重点是掌握发掘报告的体例和编写方法。安排3学时。

第九章文字记录

讲授二节:1.田野考古文字记录对后期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依据之一,文字记录的种类包括发掘工作日记、探方发掘记录和遗迹发掘记录;2.文字记录的对象、具体内容和基本格式。本章重点是掌握文字记录的内容和要求。安排4学时。

第十章考古绘图

讲授七节:1.考古绘图的重要性、种类和一般要求;2.田野发掘绘图的种类,包括遗址图、探方平剖面图、发掘区图、遗迹平剖面图,田野发掘绘图的具体操作方法;3.考古器物绘图的正投影原理;4.器物绘图的几种起稿方法,包括座标法、灯光投影法、轴对称法;5.不同类型器物绘图的具体技法,包括石器、完整陶器和陶器残片、金属器、瓷器、玉器的画法等等;6.器表纹饰的画法;7.器物绘图的用笔技法,包括起稿和清绘的用笔技法。本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考古绘图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安排10学时。

第十一章考古测量

讲授五节:1.考古测量仪器设备(包括罗盘、照准仪、测距仪、经纬仪、塔尺、标杆)的结构、用途和使用方法;2.考古测量的项目,包括方向、坡度、水平距离、高低差、平面图、地形图的测量;3.方向、坡度的测量方法;4.水平距离和高低差的测量方法;5.平面图和地形图的测量方法。本章重点是掌握考古测量的基本技能。安排12学时。

第十二章考古摄影

讲授三节:1.摄影的基础知识,包括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功能、种类,照相机的选择、照相机的附件、聚焦和曝光技术、用光和构图方法、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和选择;2.田野考古摄影的拍摄内容,包括各类遗址、各种遗迹、遗物以及各种遗址、遗物、遗迹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层关系等等。3.摄影器材的配备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4.田野考古摄影的基本方法,包括光线的运用、拍摄位置的确定、画幅的选择、画面构图和布局、接片的拍摄方法等等;5.文物摄影,包括角度的选择,背景的选择以及布光的方法等等;6.考古摄影的新课题,介绍航空摄影、立体摄影、电影、电视以及数码录相技术在考古摄影中的应用。本章重点是掌握考古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安排10学时。

第十三章拓片

讲授三节,内容有:1.拓片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2.拓片常用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3.拓片的基本操作方法。本章的目的是通过示范和操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拓片的基本方法。安排3学时。

第十四章花粉分析和骨骼鉴定

讲授二节:1.介绍花粉分析和骨骼鉴定对了解古代气候,植物种类、动物种类和人类的性别、年龄、体质特征及人口分布的重要意义;2.花粉和骨骼鉴定的具体方法,包括肉眼鉴定和仪器鉴定的方法。安排3学时。

第十五章考古年代的测定方法

讲授二节:1.考古学年代断代的重要性;2.田野考古中年代研究常用的几种年代断代方法,包括碳十四断代法、钾-氩法、热释光法、树木年轮校正法等等。安排3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