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技术-概述

合集下载

田野考古学1概说

田野考古学1概说

积的研究与探索》,《华夏考古》 2001年2期。 13、段天璟:《基点· 地面· 层面—关于 田野考古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 文物报》1996年6月16日第三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田野考古学概述
1、引子—— 什么是考古学?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
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夏鼐: 《什么是考古学》,《考古》1984年10 期。)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活动遗留下来 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 学。(夏鼐、王仲殊:《考古学》,《中 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卷》,1986年。)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田野考古学产生了巨大 影响。 一方面调查和发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另一方面是田野考古的遗存对象得到扩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先生 曾将其生动的比喻为“望远镜”和“显微 镜”,使考古学家能够看得更远,看得更 细,可以穿透时光的重重迷雾,帮助考古 学家更加清晰地看到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历 史真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禄:《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卷》的《遗迹》词条,1986。)

遗物: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 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也包括墓葬的随葬品和墓 中的画像石、画像砖及石刻、封泥、墓志、买地 券、甲骨、简牍、石经、纺织品、钱币、度量衡 器等。一般而言,遗物都经过人类有意识的加工 和使用,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也必须与人类活 动有关而能够反映人类活动,如各种农作物、家 畜及渔猎或采集所获得的动植物的遗存等。遗物 的分类方法较多,按其材质可分为石器、陶器、 骨角器、金属器、玉石器等;按用途分则有生产 工具、生活用具、随葬品等。一种遗物之下则可 按类型学方法分为若干型式。(郭振禄:《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

田野考古

田野考古

田野考古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的名称,是20世纪初正式提出来的。

但当时的田野考古学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依靠地图进行调查,有时则要根据调查结果,测绘地图,作为记录的附件。

以后,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转入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方法逐渐完善,技术快速进步。

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相继被采用,许多机械设备被用作调查发掘的工具。

利用航空照像和卫星照像、磁力探察和地抗力探察等方法以发现遗迹和遗物,用红外线摄影和用其他各种特殊的摄影技术测量和制图,为进行花粉分析和各种物理化学断代而取样,以及将发掘出来的遗迹保存于现场等等,都使得田野考古学的工作面扩大,技术性加强。

调查发掘的对象也由一般的居住址和墓葬等扩大到道路、桥梁、沟渠、运河、农田、都市、港口、窑群和矿场等各种大面积的遗址,从而使得考古工作者必须与各有关学科的专家协作,才能完成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

发展历史一、中国古代:《史记》、《水经注》、《长安志》、《长安图志》、《河溯考古记》。

二、近代田野考古学产生:鸦片战争后。

疑古学派、古史辨派的激发。

考古学发现:1899年殷墟甲骨,直接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

日本人鸟居龙藏,东北;英国斯坦因,西北;伯希和,新疆、敦煌。

安特生,1921年仰韶;《甘肃考古记》。

1926年,李济,山西夏县西阴村,中国人第一次独立科学发掘。

1928年,殷墟。

1930年,城子崖。

三、田野考古学科学化。

梁思永,1931年,后岗三叠层,地层学,按底层堆积发掘。

殷墟。

城子崖。

燕下都调查。

宝鸡斗鸡台,徐旭生,中央研究院,《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报告》,《斗鸡台瓦鬲的研究》,类型学,周秦探源。

四、新中国的田野考古学。

周口店、殷墟,一些大型遗址的发现、发掘,半坡,1953年,新中国起点,第一次有目的、严格操作的遗址。

洛阳中州路,战国墓葬,《洛阳中州路》的后记,类型学的发展,遗迹单位的类型学。

新的科学技术的引进,碳-14。

对田野考古的认识

对田野考古的认识

对田野考古的认识
田野考古是一种重要的考古方法,它基于对地面上遗迹、文物的直接观察和调查,通过对田野实地进行系统的考察与记录,从而获取有关古代文化遗存的信息和认识。

以下是对田野考古的几个认识:
1. 多学科综合研究:田野考古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需要结合考古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 调查与挖掘:田野考古一般包括考古目标的调查和挖掘两个阶段。

调查阶段是通过对目标地区进行勘察和文献研究,确定潜在的古代文化遗址和研究重点。

挖掘阶段则是对选择的遗址进行实地挖掘,获取更详细的文物、人类活动痕迹等信息。

3. 系统的数据收集:田野考古要求对考古区域的各种要素进行系统的数据收集,包括地形地貌、文化遗迹、文物、动植物遗存等。

通过这些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可以还原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4. 环境保护与文物保护:田野考古在调查和挖掘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的原则。

考古学家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并对发现的文物进行妥善保护和保存。

5. 重要的历史研究手段:田野考古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考古遗
址的研究,可以揭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技术发展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为人类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综上所述,田野考古是一项重要的考古工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可以提供对现代社会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田野考古学简史

田野考古学简史

田野考古学简史一、引言田野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迹的学科,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以人类视角,向读者描述田野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并展示其重要性和意义。

二、早期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考古学家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文献和博物馆中的文物无法全面了解古代文明。

于是,他们开始深入田野,亲自进行考古发掘。

通过挖掘遗址,他们发现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从而揭示了人类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和进程。

三、田野考古学的方法田野考古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勘探、发掘、清理和分析。

首先,考古学家会通过地表勘探技术,寻找潜在的遗址。

然后,他们进行发掘工作,逐层地挖掘土壤,获取遗址中的文物和遗迹。

接下来,他们会对这些文物进行清理、记录和分类,以便进一步研究。

最后,考古学家会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以还原古代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结构。

四、田野考古学的重要发现田野考古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田野考古学的努力,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遗址和文物,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秦始皇陵和希腊的帕台农神庙。

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人类历史的记忆,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五、田野考古学的意义田野考古学对于人类的认识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影响,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和谐。

此外,田野考古学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六、结语田野考古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奥秘。

通过田野考古学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和社会,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田野考古学的研究中,为人类的认识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考古学》第二章 田野考古

《考古学》第二章  田野考古

探孔的布置 普探:梅花式布孔、探孔密度大,更易发现大型建筑址或大型墓葬 重点钻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加大布孔的密度 钻探记录:文字、表格、图纸
编号;填写钻探记录表;绘制钻探图
1.梅花式布孔 2.井字形布孔 3.十字形布孔及墓 葬“卡边” 4.房址钻探的平剖 面图
二、物探方法 原理:利用了考古遗存能改变所在区域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使土 壤的物理性质出现异常现象这一特点 程序:资料收集;工作设计;现场探查;对资料进行解释和分析 电阻率法:通过探测遗迹、遗物与周围土壤的电阻差异,来确定目标 物的深度、范围和形状
三、化探方法:汞测试法,通过测试汞元素的化学异常来寻找地下遗迹 1981年对秦始皇陵封土的测试 四、勘探资料的整理:各种记录资料以及部分实物资料
再次或多次调查
考古实习调查,考古调查培训班等一般都采用常规的地面踏查
程序和方法: 准备工作: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工具;分组;拟订路线和重点;获取
文物部门支持
实地调查:口勤、眼勤、腿勤、手勤
沟渠、田埂、小路、梯田断面、河岸向阳高地、
河流二三级阶地、平地高起的冈地或台墩等
就分布范围、堆积状况、所在位置、地理环境、
一、常规勘探 考古钻探(或铲探) “洛阳铲”
辨别土质、土色和结构,判断地下遗迹和地层堆积的性质及分布状况 生土:纯净自然土层,堆积深厚,钻探时应尽量探到生土为止 灰土:有机物腐殖质和生活垃圾及灰烬,土质松软,往往包含各种遗物 夯土、路土和居住:土质比灰土坚硬,夯土和路土都会分层
夯土较厚,路土由硬而薄的土层构成
偃师二里头遗址两种分布范围对比图
四、调查资料的整理 包括遗存资料和记录资料两大类 三个基本任务: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和编写报告 (一)实物资料的整理: 检查与核实:清污、拼对和修复

概述

概述

第一章田野考古学概述第一节田野考古学概要—、田野考古学的内容田野考古学是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与信息资料的学科。

田野考古的理论与实践构成了田野考古学的内容。

田野考古基本理论是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考古学文化、聚落考古、埋藏学、环境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地质学等等也对田野考古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田野考古实践是在考古理论指导下利用一些方法(如区域调查法、探方法)和技术(如刮面、绘图、拍照、数字技术、遥感技术)获取研究对象的各种信息与实体资料。

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基础。

近代考古学最主要的特征是开展科学的田野考古工作,以田野考古所得的资料为基本研究对象,田野考古的发展程度决定了考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而考古研究的已有成果和考古研究的新需求又推动着田野考古的不断发展。

二、田野考古研究对象与任务1、田野考古研究对象是遗存。

在考古学上对可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物,对不可或不能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迹,把遗物和遗迹总称为遗存。

2、田野考古的首要任务是搜集遗存资料,搜寻对象是有助于研究人类历史的一切遗存,既有人类遗留下来的人工遗迹和人工物,也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遗存和自然地理资料。

田野考古既是科学获取实物资料的基本手段,又是对古代遗存进行直接科学研究的第一过程。

3、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次序是对遗存的发现、记录、整理与解释。

对遗存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应努力做到:方法要科学,解释要合理。

三、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有调查、发掘和清理。

这是田野考古最主要的工作。

其中考古调查是在基本不破坏原有遗存的情况下,对遗存进行考察、记录,有选择地收集暴露出来的遗物,并确定需要保护的遗存。

发掘是通过挖掘来揭露遗迹,收集遗物,记录各种现象。

田野调查可以重复进行,田野发掘则不能重复进行。

田野发掘具有双重性的特点,既具有再现性和保护性,又具有破坏性和毁灭性。

发掘可以揭露遗存,使其再现,把遗存进行科学记录、收集,又起到保护遗存资料的作用,配合基建的发掘,抢救性的清理,保护作用更加突出。

《田野考古》课程简介

《田野考古》课程简介

《田野考古》课程简介一、课程号:04196470二、课程名称:田野考古(field archaeology)三、周学时:2学分:2四、预修课程:考古学通论、素描五、教学内容简介本课程着重介绍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包括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考古材料的整理和编写报告、出土物的清理和修复、考古测量、考古绘图、遗物鉴定、考古断代方法等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与考古实习结合,使学生能在考古知识和考古技能方面得到双重收益。

六、推荐教材或参考书:《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90年。

《田野考古》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田野考古(field archaeology)一、课程号:04196470二、周学时:2-0 学分:2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从事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工作,应该具备必要的田野考古知识和技能。

田野考古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实际出发,结合田野考古理论和方法的新进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获取考古资料的基本技能。

2、鉴于上述的目的,田野考古课程的教学要求就是着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安排必要的时间开展田野考古实习,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得到双重的受益。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田野考古的历史进展二、田野考古的任务三、田野考古的作用第二章考古调查(2学时)一、考古调查的对象二、考古调查的目的三、考古调查的基本要求四、考古调查的方法第三章考古发掘(8学时)一、考古发掘的对象二、考古发掘中的地层研究三、遗址的发掘四、墓葬的发掘第四章考古材料的整理和编写报告(2学时)一、发掘出土物的整理二、研究整理三、如何编写报告第五章出土物的清理和修复(2学时)一、田野出土物的清理和临时处置二、室内文物的修复三、文物修复常用的材料和配方第六章考古测量(8学时)一、基本知识二、小平板测量三、大平板测量四、测斜仪的应用五、利用水平视线测高差及高程六、地形测量七、在现成地形图中测定遗迹相应位置的方式第七章考古绘图(8学时)一、投影二、器物图的起稿方法三、器物图的着墨清绘四、复原图与展开图五、遗迹位置图和地层图第八章遗物鉴定(2学时)一、花粉分析二、人骨鉴定三、兽骨鉴定第九章几种断代方法(2学时)一、碳-14断代二、热释光法测定年代三、古地磁法断代四、钾-氩法断代五、裂变径迹断代六、树木年轮断代法七、墨曜岩水合断代法五、考试要求:撰写实习报告六、推荐教材:《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田野考古

田野考古

一、田野考古调查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发现遗迹、遗址、遗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具体来说田野考古调查即了解一个地区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分布的基本状况(古建筑、古城址、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碑刻等),为文物部门保护、管理、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了解一种考古学文化或某类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与信息(空间分布、自然环境、与其他相邻文化的关系等)。

通过调查,了解一个遗址的人类文化遗存分布状况(分布范围、中心区、居住区、墓葬区、堆积厚度与层次等),为正式考古发掘做好准备。

田野考古调查的主要形式▪普查。

普查是对某一地区现存的所有具有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普遍性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一切可见的地上和地下的文化遗存。

目的在于掌握本地区的文化遗存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资料,为制定文武保护措施和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复查。

复查是建立在过去调查或普查的基础上的有重点、有目的的再次或多次调查。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有关遗存的文化内涵、性质、时代、研究价值等。

▪▪▪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为了解决某一学术课题而进行的专门目的的调查。

这种调查也一般是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田野考古调查的一般方法一、踏查。

即实地步行调查。

通过观察冲沟断崖或村民取土处曝露出的底层及遗迹、遗物,了解遗址文化层堆积、保保存情况和文化属性、时代等。

踏查应注意遗址的范围及周边均需跑到;应尽可能多地采收各类遗物标本;应尽可能详细地作好各种文字、图表、影像记录。

二、钻探。

在地面遗迹露头不多或不足以了解有关地下埋藏情况时,配合以钻探的方法进一步了解。

钻探时,首先要在确定钻探的区域或部位规划布设探孔,并确定布孔的方法,绘制布孔平面图,常用的布孔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梅花点式布孔法:一般每平方米5孔,适用于大面积地下遗存的了解,如遗址、墓地的范围和墓位等。

▪▪▪井字形布孔法:相当于打两条十交叉探沟。

主要用于了解遗址的纵横不同深度的堆积情况。

田野考古知识点总结

田野考古知识点总结

田野考古知识点总结1. 考古学基本概念考古学是通过对古代的实物资料进行的科学研究,是人类了解自身文明和历史的一门学科。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指在考古学活动中,对遗址、遗迹进行实地调查和发掘的一门实践性学科。

田野考古学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测量、发掘、文物保护和资料整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田野调查的意义田野考古的第一步是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对古代遗址、遗迹的实地考察与勘查。

田野考古的调查工作对于了解古代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各种文化遗迹的调查研究,可以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材料。

3. 考古地层学考古地层学是田野考古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考古地层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的沉积历史、古地貌、古环境和古生态等重要信息。

这对于探究古代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考古遗址的发掘在田野考古学中,发掘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考古遗址的发掘,可以获取大量的实物资料,如陶器、石器、骨器、金属器等,这些实物资料是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对发掘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探讨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等重要问题。

5. 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在田野考古工作中,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保护文物不仅是对古代文明和历史的尊重,也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同时,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也是保障考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6. 田野考古学的方法和技术田野考古学采用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化学分析等,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了考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7. 田野考古学与当代社会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了解,也是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对古代文明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田野考古学概论考试范围

田野考古学概论考试范围

田野考古学概论考试范围1、什么是考古学?: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田野考古学是运用地层学或层位学原理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发掘来获取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实物资料以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

2、考古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1)资料。

资料是用来进行考古学研究的全部材料,它除了包括古代人工遗存、自然遗物、实验室检测标本三大类外,还有文字、绘图、摄录像、拓片等。

(2)技术。

技术主要是获取考古资料的手段。

一般说来,考古学研究的各种资料主要来自田野考古,但也有来自其它方面。

从田野里获取的考古资料要借助于各种手段,如田野调查、各种勘探、发掘、拼对修复文物、测量绘图、摄录像等。

其它方面主要依靠自然科学技术,如用C14方法对在遗址中采集到的花粉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遗存进行检测的技术等。

(3)理论与方法。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和聚落考古学。

考古地层学是通过对文化层堆积和各种遗迹的层位及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先后或共时关系。

是指导田野考古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考古类型学是通过考古遗存形态的比较和分析,以研究其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

一般说来,类型学研究要以地层学为基础,其结论也需要用地层学检验,所以,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考古类型学的运用范围极为广泛,它不仅可以做具体遗物和遗迹的研究,也可以对遗址甚至是考古学文化进行分析。

文化因素分析、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都可以看作是考古类型学方法的延伸。

聚落考古学是受到地理学和民族学上的聚落形态的影响和启发而产生的。

简单地说:“聚落考古学是在社会关系的框架之内来做考古资料的研究。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第86页,文物出版社,1986年)。

聚落考古学是考古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聚落遗址为研究单位,并通过聚落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的研究,以探讨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亲属制度、人口、宗教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为复原古代社会历史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田野考古面试专业知识

田野考古面试专业知识

田野考古面试专业知识一、引言田野考古是考古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考古遗址进行现场调查、发掘和研究,可以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演变过程。

田野考古面试是考核考古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田野考古面试中常见的专业知识要点。

二、田野考古基础知识1.考古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人类活动留下的遗存(如遗址、遗迹、文物等)和相关的文献资料。

2.田野考古的目的和意义:田野考古是通过实地勘察和发掘,获得文化遗存的实物资料,为研究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提供依据和证据。

3.田野考古的步骤和方法:田野考古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发掘、记录和研究四个步骤。

其中,实地调查是了解考古地点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相关文献资料;发掘是对遗址进行系统的清理、剖面观察和文物的发掘和保存;记录是对考古过程和发现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描述;研究是在发掘和记录的基础上,对考古资料进行分析、分类和解释。

三、田野考古技术1.地理调查技术:包括地形地貌的测量和绘制、航空摄影和遥感技术、地质勘查等,旨在了解考古地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

2.遗址发掘技术:包括剖面观察、文物挖掘和保存、样品采集和分析等,旨在获取遗址的空间结构和文化遗存的实物资料。

3.文物鉴定与保护技术:包括文物的分类、鉴定和研究,以及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技术,旨在保护和利用考古发现的文物。

4.环境保护与文物保护:包括对考古遗址周围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对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四、田野考古常见问题1.田野调查中如何确定考古地点的选择?答: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历史地理资料和现场勘察等方式确定考古地点的选择。

2.发掘过程中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挖掘速度之间的矛盾?答: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挖掘人员和改进挖掘技术,保证挖掘速度的同时,尽量避免文物的破坏。

3.如何进行遗址的剖面观察和记录?答:可以通过测绘和摄影等方式记录遗址的剖面和构造特征,并结合文字描述进行详细记录。

田野考古学1概说

田野考古学1概说

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 分为古代人工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 自然遗物(包括动植物、石料、玉料、矿 石、染料);采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经实 验室分析处理得到的资料和信息 (栾丰实 2002) 人工遗存、人本身遗存、自然遗存

自然遗迹:因自然因素形成的不可携的遗存。 如遗址的地形、地貌;特别是遗址中因自然 因素形成的地层和其他遗迹,如洪水形成的 淤积层、山洪形成的冲沟、风沙形成的沙层、 地震形成的地貌等。(余西云,2004)
古学卷》的《遗物》词条,1986。)

遗物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可以移动并不会在 移动中改变其形态的物质,遗迹是古代遗 留下来的不可移动否则便会改变其形态的 物质。(高蒙河:《研究考古遗存的三个 过程及其方法》,《上海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1997年8月。)
三分法
分为环境遗存;人本身遗存;人工制造物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田野考古学产生了巨大 影响。 一方面调查和发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另一方面是田野考古的遗存对象得到扩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先生 曾将其生动的比喻为“望远镜”和“显微 镜”,使考古学家能够看得更远,看得更 细,可以穿透时光的重重迷雾,帮助考古 学家更加清晰地看到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历 史真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18世纪末,托马斯· 杰佛逊发掘“土丘”, 第一次意识到发掘时要注意地层关系。但 其思想在当时未被人注意,未对田野考古 产生影响。



托马斯· 杰弗逊的发掘 有特定学术目的; 打探沟的发掘方法; 识别出不同的地层。

“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发掘…… 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其后很长一 段时间”。(惠勒语)

栾丰实等,3页
2、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遗存?

第二章 田野考古

第二章 田野考古

第二章田野考古第一节考古调查一、普通调查采用常规的地面踏查,对一个地区不同时代的所有依存进行全面调查。

1、形式:普查,对所有古代遗存进行的铺先调查,不分时代不分性质的全面调查;复查,在普查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进行的再次或多次调查。

2、程序和方法:①准备工作②实地调查③采集遗物④记录环节二、重点调查主要有针对文化谱系、区域聚落、大型遗址(群)、古代建筑(群)、环境及生业经济等方面开展的调查。

1、文化谱系调查2、大遗址调查:城址、陵墓、寺庙和各类手工业作坊遗址等3、环境考古调查: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4、遗址资源域调查:这是一种可将环境考古调查进一步深入的调查形式。

5、其余:冶金考古调查、盐业考古调查和建筑考古调查等6、重点调查的特点有明确的课题意识、,②制定周密的调查方案、年)讲求多学科参与、,④调查过程和调查成果的系统化与科学化三、区域系统调查又称全覆盖式调查、拉网式调查,是一种为了系统获取一个地区古代聚落形态演变资料而进行的全覆盖是考古调查。

1、由来和发展:®20C40' s戈登威利首创。

②1995年,首次采用山东日照沿海地区。

2、程序和方法:①淮备工作(确定调查区域、准备调查需要的各种工具和设备)②实地调查③采集和记录3、反思和展望(I如何确定古代聚落的真实存在和实际范围(2如何进一步改进调查技术③如何将这一调查向后段延伸姒如何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四、调查资料的整理调查资料主要包括遗存资料和记录资料两大类,整理资料主要有三个基本任务: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和编写报告1、实物资料的整理:①对各种义务资料进行检查与核实,对遗物进行必要的各种技术处理②进入对资料条理化和分析研究的阶段2、记录资料的整理3、编写调查报告第二节考古勘探是指使用探铲和各种科技手段对一直表面进行勘查,发现和了解底下埋藏的古代遗存状况的科学行为。

优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地下遗存的概况。

一、常规勘探一、土样的辨识生土:灰土:夯土、路土和居住面:红烧土和草木灰:墓葬五花土:淤土:2、探孔的布置:普探、重点钻探3、钻探记录:文字、表格、图纸二、物探方法不损伤地下遗存、获取到信息量大、操作简便高效1、工作程序:①资料收集②工作设计③现场探查④对资料进行解释和分析2、方法:电阻率法、磁法探测、探地雷达法三、化探方法:汞测试法第三节考古发掘田野考古发掘是获取实物资料和各类研究信息的基本手段,也是最直接最科学的手段。

第一章田野考古学概论

第一章田野考古学概论

第一章、田野考古学概论:第一节:什么是田野考古学?一、考古、考古学考古一词最早见于北宋后期金石学家吕大临所著的《考古图》,这里的考古实际是指古器物学研究。

与近代考古学概念不同。

考古学在英语中具有“古代学问”的意思,源于希腊文的“古代”和“科学”两字。

其最初使用和出现已无从考证。

因日本近代考古学出现比中国早,并且一直称“考古学”,故中国的考古学有人认为是经过日本人的翻译而来。

早期的考古学基本上等同于田野考古学。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分支,如以有无文字为界分为史前和历史考古学。

此外,还有古文字、铭刻、古钱、宗教、美术、民族等考古学。

又有与自然相关的环境、动物、植物、土壤、冶金、农业、沙漠、水文、航空遥感、水下等考古学。

英国学者D·G·赫果斯:“研究人类过去物质遗存的科学。

”法国的S·列纳克:“根据造型或加工的遗物来解明过去科学。

”日本的滨田耕作:“研究过去人类物质遗物的科学。

”前苏联的A·B·阿尔茨霍夫斯基:“根据地下的实物史料来研究人类历史上的过去的科学。

”张广直:认为不必在文字上下功夫给考古学寻求一个尽善尽美的定义,他认为“现代的考古学基本上是实地研究与实地发掘地上材料与地下材料的学科。

”并总结为:考古学是一种具有独特对象和独特技术、方法的特殊的历史学。

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是富于变化的,而且要与许多学科做点或面上的接触。

因此,考古工作者的训练应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夏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包含三个意义:1、考古研究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以引申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

2、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搜集和保存资料、审定和考证资料、编排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

3、理论性的研究和阐释,用以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论证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

田野考古技术

田野考古技术

高斯投影的方法首先是把地球按经线划分成带,称 为投影带,每隔6°(或3°、1.5°)划为一带,自 西向东将整个地球划分成60个带,带号从首子午线 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位于各带中央的子午线 称为该带的中央子午线,任意一带中央子午线的经 度可按下式计算:L0=6×n-3 (n为投影带带号)。
பைடு நூலகம்
进行高斯投影时,设 想用一个圆柱面呈外 切状态套在地球上, 并规定圆柱面的中心 轴与赤道面重合,圆 柱面与地球的交线为 某一条中央子午线, 将地球这一投影带内 的图形(距离、角度 等)按照一定的数学 关系投影到横圆柱面 上,然后将横圆柱面 沿母线展开成平面, 就得到投影面上的相 应平面图形。
二、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在公元前很久,中国人为了治水,已经会使用简单的测 量工具了。17世纪之前,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如中国 的测绳、矩尺和圭表等进行测量。约1730年,制成了第 一架经纬仪,大大促进了三角测量的发展。18世纪发明 了时钟,解决了经度测定的问题。19世纪中叶创立了摄 影测量方法,出现了立体坐标量测仪。到20世纪初,发 展了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野外的部分测量工作转移到 室内完成;60年代以后,测绘仪器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以 及多种空间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作业的电算化和自动化, 提高了测绘成果的质量和精度,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电 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电子全站仪、自动绘图仪以及 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的发展, 使传统的测绘学理论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三、考古测量的任务
信息科学的大潮随着“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 球”等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并推动众多的研究领域向纵深发展,作为空间信息 载体的地图也越来越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地图在考 古工作中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进行考古 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都离不开地图,研究区域内 的各种考古遗迹、遗物、现象以及地理、地址、地 貌、水文、生态等信息都具有各自的空间属性,只 有在地图上才能表现出各自的空间特征。随着现代 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地图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 用更为广范,区域考古学、聚落考古学、环境考古 学以及虚拟考古现实与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等的研究 与开发无不以地图为基础,甚至可以说没有地图, 大量的考古信息就会成为一堆垃圾,没有任何研究 价值。

田野考古发掘技术

田野考古发掘技术

二、田野考古发掘的重要性
► 田野考古发掘技术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是有效开展考古学研究的重要 前提。 ► 考古学研究注重“第一手资料”的获取和分 析。因此,田野考古发掘技术水平直接影响 后期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力度 ► 田野考古发掘是考古从业人员全面认识、感 知考古学研究的手段,也是必须掌握的一门 工作技能。
►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
是根据1982年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 保护法》和田野考古工 作符合科学要求的原则 所制订的,并于1984 年发布实施。全书共分 八章,内容包括:总则, 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单 位和领队职责,考古发 掘,发掘资料整理,发 掘成果刊布,发掘资料 管理,附则。另有附录 和表格样式两部分内容。
料收集和提取技术 ► 6、发掘资料采集、撰写 ► 7、发掘材料整理 ► 8、发掘报告或简报撰写
► 田野考古发掘技术不是单一挖掘的技能,
是一个集测绘、发掘、记录、影像采集、 文化遗物采集、资料整理和报告撰写为一 体的工作流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 基于此,考古学研究之所以十分重视田野 考古发掘技术也是有道理的。 ► 这也是考古学与盗墓的根本区别。
田野考古发掘技术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2015年11月
闫少朋
关于田野考古发掘
► 外行人的看法:“考古、考古,挖坟
掘土” ;“第二地质考察队” ► 当下某些人的看法“鬼吹灯、盗墓笔 记”。 ► 我们的看法:为探索人类远古文化的 形成、发展及变迁规律而开展的野外 探索项目。
一、何为田野考古发掘
田野考古发掘是考古学
测绘工具:GPS、 绘图板、图纸、直 尺、铅笔、皮尺、 罗盘、水平仪、铅 坠、水平仪等。
影像工具:数码相 机、摄像机等。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田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技术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田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技术

重要发现
在叶家山墓地,我们发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墓室结构和殉葬品。其中一座 墓葬的墓室结构保存完好,出土了大量陶器和青铜器。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 精美的玉器和漆器,这些器物上的纹饰和铭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学术价值
叶家山墓地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西周时期历史文化的了解,也为考古学、 历史学等学科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通过对出土文物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及工艺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此外,叶家 山墓地的发现还为研究西周时期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线 索。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田野考古发掘 中的文物保护技术
目录
01 一、田野考古发掘中 的文物保护技术
02
二、实验室文物保护 技术
三、数字化与虚拟现
03 实技术在文物保护中 的应用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田野考古发掘,是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 重要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文物保护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保护和保存这些珍贵的 文化遗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代历史背景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导致诸侯国林立,为各类考古遗址的分布提供了 背景。在文化方面,西周时期出现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化习俗和观念,如 “礼乐制度”、“宗法制度”等。
叶家山墓地发掘概况
叶家山墓地发掘工作始于2018年,历时三年完成。共发掘墓葬50余座,均为 土坑墓。葬制方面,叶家山墓地均为单人葬,且无明显的等级差别。葬俗方面, 出土的遗物显示,该地区盛行屈肢葬,同时随葬品中以陶器为主,青铜器次之, 也有少量的玉器和漆器。
文物保护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还需要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加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可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 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为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注入更强大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基础,在考古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田野考古技术"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田野考古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将有较多机会进行某些内容如绘图、测量、照相、拓片等的操作练习,以便熟悉和掌握田野考古的一些基本技术、技能,为以后从事考古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田野考古基本方法论地层学和类型学,田野考古调查与钻探,田野考古发掘过程中各种堆积层次的分辨方法,遗物遗迹的清理方法,调查、发掘中文字、绘图、照相的方法和技能,遗物、遗迹的整理以及考古发掘报告编写方法等等。

1.韦贵耀:田野考古技术
2.冯恩学: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田野考古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通过课堂和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达到了解和掌握田野考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一章总论
讲授四节:1.田野考古的含义、对象;2.田野考古在考古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国内外田野考古简史,扼要介绍科学田野考古方法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4.当前国内外田野考古技术的新动向。

本章重点是使学生明确田野考古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安排4学时。

第二章考古地层学
讲授五节:1.考古地层学的定义、考古地层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考古地层学理论对田野考古指导意义和局限性;3.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即文化堆积形成的一般规律,着重介绍地层形成与人类活动的联系;4.区分识辨文化堆积层次的基本方法;5.清理文化堆积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章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文化堆积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区分和清理文化堆积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安排4学时。

第三章考古类型学
讲授五节:1.考古类型学的产生和发展,包括考古类型学的定义、它在欧洲产生的背景、它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它对考古学发展的贡献等;2.器物或其他考古遗存等的形态演化的一般规律,研究物质资料的形态与其用途、制作技术、生活习俗、生产环境、人类心理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关系,形态演变与上述诸因素发生变化的关系;3.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物品的共存关系,归纳共存器物的组别,按层次关系初分各组别的早晚,确定器别和选择典型器物,确定各器类的型别和式别,根据器物组合和各器类的型、式变化尤其是式别的变化划分期别以及寻找不同类型期别的对应关系等等;4.类型学对研究考古文化传播的意义;5.类型学与地层学的关系和它的局限性等等。

本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类型学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分析的基本步骤。

安排4学时。

第四章考古调查与考古钻探
讲授三节:1.考古调查的意义、对象;2.考古调查的方法和要求,包括调查前的准备工
作如参考文献、调查工具等的准备,了解、掌握古文化遗存的分布规律,调查过程所应遵守的规则和对文化遗存的处理方法等;3.考古钻探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的作用,考古钻探工具及使用方法,钻探的范围,钻探记录及对钻探出土物的处理方法等等。

安排2学时。

第五章考古发掘
讲授四节:1.考古发掘的基本程序,包括布方、区分层次、挖掘、收集标本、发掘隔梁、关键柱和记录等等;2.发掘前的准备和试掘,包括人力的组织训练、发掘工具、材料的准备、与遗址所在地的有关部门人员的联系,解决吃、住、土地赔偿、民工征用等问题,对遗址或遗迹的试掘,以便了解遗存的分布和规模,有利于制定发掘计划和掌握层次关系;3.区分堆积层次和挖掘的基本方法;4.介绍各种遗迹,如灰坑、水井、窑址、古墓葬等等的发掘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遗址和各种类型遗迹的发掘方法。

安排4学时。

第六章出土物的清理、收集与修复
讲授三节:1.出土物的清理与临时处理方法;2.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对象和要求;3.出土物的修复方法。

安排2学时。

第七章考古资料的整理
讲授六节:1.田野考古资料整理的意义;2.对遗物进行初步整理,包括清洁、写号、拼对、修复;3.选标本、做卡片及对器物进行观察分析,确定器物的类别、制作工艺及用途以便于分类和统计;4.对遗存进行鉴定检测,包括人骨、兽骨、植物的鉴定、绝对年代的测定,其它遗物如石器、瓷器、玻璃器、金属器的鉴定等等;5.对遗存的分类统计,即根据器物的质地、形态、属性、数量和用途进行分类和统计;6.对遗存的特征、演变、年代分期进行分析研究,进而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及其与其它文化的关系。

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考古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安排4学时。

第八章考古报告的编写
讲授三节,内容包括:1.编写考古发掘报告的意义和要求;2.发掘报告的种类(3万字以下的小型报告,3~10万字的中型报告和10万字以上的大型报告),发掘报告的内容(共10项:遗存所在地的详细位置、地理环境和地貌特点,发现经过和以往的工作,保存现状、田野工作概况和过程,遗址堆积介绍、遗物和遗迹介绍和鉴定报告,工作所得认识和研究结论),发掘报告的体例(即描述的次序);3.发掘报告的编写方法(包括写好报告的先决条件、标题的写法、前言或序言的写法、正文部分的写法、结语部分的写法)。

本章重点是掌握发掘报告的体例和编写方法。

安排3学时。

第九章文字记录
讲授二节:1.田野考古文字记录对后期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依据之一,文字记录的种类包括发掘工作日记、探方发掘记录和遗迹发掘记录;2.文字记录的对象、具体内容和基本格式。

本章重点是掌握文字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安排4学时。

第十章考古绘图
讲授七节:1.考古绘图的重要性、种类和一般要求;2.田野发掘绘图的种类,包括遗址图、探方平剖面图、发掘区图、遗迹平剖面图,田野发掘绘图的具体操作方法;3.考古器物绘图的正投影原理;4.器物绘图的几种起稿方法,包括座标法、灯光投影法、轴对称法;5.不同类型器物绘图的具体技法,包括石器、完整陶器和陶器残片、金属器、瓷器、玉器的画法等等;6.器表纹饰的画法;7.器物绘图的用笔技法,包括起稿和清绘的用笔技法。

本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考古绘图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安排10学时。

第十一章考古测量
讲授五节:1.考古测量仪器设备(包括罗盘、照准仪、测距仪、经纬仪、塔尺、标杆)的结构、用途和使用方法;2.考古测量的项目,包括方向、坡度、水平距离、高低差、平面图、地形图的测量;3.方向、坡度的测量方法;4.水平距离和高低差的测量方法;5.平面图和地形图的测量方法。

本章重点是掌握考古测量的基本技能。

安排12学时。

第十二章考古摄影
讲授三节:1.摄影的基础知识,包括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功能、种类,照相机的选择、照相机的附件、聚焦和曝光技术、用光和构图方法、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和选择;2.田野考古摄影的拍摄内容,包括各类遗址、各种遗迹、遗物以及各种遗址、遗物、遗迹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层关系等等。

3.摄影器材的配备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4.田野考古摄影的基本方法,包括光线的运用、拍摄位置的确定、画幅的选择、画面构图和布局、接片的拍摄方法等等;5.文物摄影,包括角度的选择,背景的选择以及布光的方法等等;6.考古摄影的新课题,介绍航空摄影、立体摄影、电影、电视以及数码录相技术在考古摄影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是掌握考古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安排10学时。

第十三章拓片
讲授三节,内容有:1.拓片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2.拓片常用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3.拓片的基本操作方法。

本章的目的是通过示范和操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拓片的基本方法。

安排3学时。

第十四章花粉分析和骨骼鉴定
讲授二节:1.介绍花粉分析和骨骼鉴定对了解古代气候,植物种类、动物种类和人类的性别、年龄、体质特征及人口分布的重要意义;2.花粉和骨骼鉴定的具体方法,包括肉眼鉴定和仪器鉴定的方法。

安排3学时。

第十五章考古年代的测定方法
讲授二节:1.考古学年代断代的重要性;2.田野考古中年代研究常用的几种年代断代方法,包括碳十四断代法、钾-氩法、热释光法、树木年轮校正法等等。

安排3学时。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手册,文物出版社,1982年12月版。

2.易漫白:考古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2月版。

3.俞伟超:关于"地层学"原理,《考古学文化论集》(一),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4.俞伟超: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文物出版社,1989年5月版。

5.严文明:考古资料整理中的标型学研究,《考古与文物》,1985年4月。

6.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

7.尤玉柱:史前考古埋藏学概论,文物出版社,1989年6月版。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文物出版社,1992年3月版。

9.范嗣昆等: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科学出版社,1975年3月版。

10.金国樵:物理考古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89年9月版。

11.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87年。

12.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6月版。

13.马鸿藻:考古绘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14.王树林:考古测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