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之结构助词

合集下载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虚词之助词(1)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虚词之助词(1)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虚词
• 语气词的鉴别

语气词( 语气词(2)
• 第一,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鉴别。 语气词“ 和结构助词“ 的鉴别。 语气词 • 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主要是在下列情况下容易发生混淆: 的 他会来的。(“的”为语气词) 他学中文的。(“的”为结构助词) 的 的
• 语法特征与功能
• • 助词的语法特征是具有较强的附着性,一般发轻声。 助词的语法功能,因不同的小类而有许多差异。鉴于此,我们以其小类 来阐释其语法功能如下: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2) 助词(
• 第一,结构助词的语法功能 • 1,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 结构助词有“的”、“地”和“得”三个,都念轻声de,但所构成 附加成 分和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不同,所能组织起来的附加成分 和中心语的 性质也不同。其分工如下: “的”为定语的标志,“地”为状语的标志,“得”为补语的标志。 例如: 科学 的 春天 || 到来了。(“的”连接定语和主语中心) ( ) === 游击队员 || 悄悄 地 进了 | 村。(“地”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 [ ] — 妈妈 || 高兴 得 说不出话来。(“得”连接谓语中心和补语) —— 〈 〉
新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虚词
• 鉴别的方法


语气词( 语气词(3)
• •
• •
结构助词“的”,既可以置于句末,也可以置于句中,但是,都不能 的 去掉,否则,要么改变句子的原义,要么发生歧义,有时甚至导致句子不 能成立 。又如: 学习的文件 (供学习用的文件) 的 → 学习文件 (供学习用的文件/学文件) 他是班主任的老师。(意为:班主任老师的老师) 的 → 他是班主任老师。 (意为:班主任老师本人) 再如: 这样的同学,难道不该表扬吗? → *这样同学,难道不该表扬吗? 我的钢笔忘记带了,编现代汉语语法学词类篇

现代汉语_词类(二)(1)

现代汉语_词类(二)(1)

地 祥子傻子似的一气喝下去。(老舍《骆驼祥子》)
比况助词2
(2)一般 于是,小船轻飘飘地像流水落花,风吹柳絮一般地飞驶 起来。(刘绍棠《渔火》) 协和学院的通州旧址,改办潞河中学,却又与一般中学 不同,高中仍然分科。(同上) (3)一样 ―名雅,今后你也要跟连环大哥一样,改口叫我方雨舟。” 阮碧村交代了这么一句。 这盖着的,就一样东西,你猜猜看,它是什么? 小哥俩长得太一样了,别说你了,就是他们的妈妈,都 不能一下子分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
地 1、彻底de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4、问题得到了彻底de解决。 ||的 谓 主
主 ||] 状 谓 ] 中 中 状 动 || 宾 宾 ] 中 动 状 定 ) 中 请记住: 作为结构助词: “的”是定语的标志; “地”是状语的标志; “得“是补语的标志。
读音。 2、作用。
介词3
3、怎样区分介词和动词? (1)简单方法:
看句中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没有第二个谓语动词,如果有, 它是介词,如果没有则是动词。
(2)先看以下四个例子:
王老师在家。 王老师在家备课。 王老师在备课 王老师坐在沙发上。
(动词) (介词) (副词) (介词)
A.―在”的后面是名词性词语,它们的前后没有别的动词
1. 虚词概说 2. 介词 3. 连词
5. 语气词 6. 虚词小结 7.词类小结
(
4. 助词
8. 练习
虚词概说
第三节 词类(下)
一、虚词概说 1.什么是虚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2.虚词的共同特点: (1)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只能依附于实词
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2)数量少,封闭性强,在一定时期内,其数量基本没有增 减; (3)能量大,是决定汉语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 是连结和附着。 (4)不能重叠。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能愿动词,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表示趋向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的词。

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与合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与合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与合摘要:结构助词“的”、“地”、“得”常有写成“的”的情形,近年来这种情形更多。

本文从“的”、“地”、“得”的来源考究及其用法入手讨论“地”、“得”与“的”在当代社会不能合并的原因,并对“的”、“地”、“得”在未来是是否有可能合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结构助词;习惯;分合;歧义;语境1、引论的、地、得都是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常用在名词之前;“地”是状语的标志,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之前;“得”是补语的标志,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后面。

一般情况下这三个字分写没有很大的困难。

但由于汉字兼类现象多,有时词性难以确定,这就带来了因看法不一致而引起争议。

“的”和“地”在理论上容易区分,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可能产生困难。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中就全部用“的”,一些现代作家也经常混用二者,如茅盾《春蚕》中:“荷花说着就大声的笑起来”,“那边远远地一簇房屋”等。

吕叔湘在《关于“的”、“地”、“得”的分别》一文中说:“这种分别是不是必要?可不可以只写一个‘的’?”(《语文杂记》51页)这种合用或混用似乎并未引起意义的误解,是否能够不分?“的”和“得”原先并不同音,后为同音,混用也就开始了,同时在理解和运用上产生了分歧。

如“看你说的(得?)!”一类的句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认为应用“得”,因为这是结果程度补语在一定语境中的省略;而在实事实上我们常常用“的”,如:“看你胡涂的”、“瞧你说的”。

吕叔湘认为大多数场合下用“得”或“的”不会引起误会,但在有些地方却会产生歧义,例如“这些花儿画得好看”不同于“这些花儿画的好看,(真的并不好看)”,“这两个花瓶小得有意思”不同于“这两个花瓶小的有意思,(大的不怎么样)”,所以维持两种写法还是值得的。

但如果把这两个句子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去是否还会有歧义?合和分孰利孰弊?合利大还是分利大?这些恐怕都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

2、“的”、“地”、“得”分合2.1“的”、“地”、“得”的用法分析2.1.1“的”的用法分析2.1.1.1句法功能从句法功能看,“的”用在定于短语中的中间起连接作用,但所连接的成分各不相同。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

现在的情况
❖ 虽有混用的,如电视、互联网、网络作家等,但严谨的公文 ,严格区分:
❖ 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1982年 《宪法》序言)
❖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严格区分。 ❖ 《现代汉语词典》也是严格区分
严格区分,表意精密
❖ 他的画渐渐的画的很传神。 ❖ 他的画渐渐地画得很传神。 ❖ 当它们从树林上空掠过时,强大的冲击波把树枝刮
语言实践的难点,语法研究的难题
❖ 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很怕面对它。 ❖ **通过HSK六级,她高兴哭了。 ❖ **看完电影,开着我车回家。 ❖ 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习得汉语普通话的难点 ❖ 甚至也是我们大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 ❖ 当下电影、电视、网络等非主流媒体,对结
构助词的使用也不够规范,甚至有点混乱。
混用原因
❖ 一、读音误导。口语读de,书写形式有三。 ❖ 二、使用者主观上的因素,如惰性,不重视 ❖ 三、媒介的影响 ❖ 四、近代白话的影响 ❖ 五、缺乏汉语语法常识 ❖ 六、汉语语法的分歧
“的、地、得”三分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 刘半农倡导“他”字分写,胡适赋诗唱和: ❖ 有他才有她,无他不成她,他她分开用,文章传万家。 ❖ 胡适等白话文运动的主将倡导区分“的”“地”。并身体力
❖ “的”位居第一。是现代汉语使用最为频繁 的一个词。
什么是结构助词?
❖ 结构助词:虚词的一种,附着在附加成分和中心语 之间表示结构关系的助词。
❖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读音de,习惯上写成三个汉字。 ❖ 定语后面写成“的”(白勺de),状语后写成“地”
(土也dì),补语前面写成“得”(双人dé)。 ❖ 在书面语上,结构助词就成为三种成分的标记。
学界观点,也有分歧

之的用法和意义

之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助词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例如: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译:所以时 常有事物本身以外的乐趣。 2、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我唯独爱莲花的从 淤泥中长出而不受到沾染。 3、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 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例如: 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鲁庄公 将要击鼓进攻了。
• 2、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 • 例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 山》)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
动词,相当于“到”、“往”、 “去”
•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译: 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 4、 宾语前置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 5、定语后置标志。 马之千里者。 •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 食。)
代词
• 1、 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 “他们”、“她们”、“它”、“它们”。 • 例如: 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 译: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 花源人。

现代汉语词性(虚词)

现代汉语词性(虚词)

6、“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 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 副词。因为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
比较下边两组词: 白布 白跑一趟 老朋友 老说不完 怪事 怪好看 净水 身上净是泥
7、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 ①这办法好得<很> 。 ②这办法好<极> 了。 8、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 只有……才 既 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都 即使 ……也 除非……才
4、“和、跟、同、与”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共同点是在它 们两边都可以出现名词X和Y,怎样分辨? 例句:A、快考试了,我和小张都很着急。(连词)
B、于是,我和小张商量了一下。(介词) (1)交换位置法。
如果是连词,X和Y可以换位而意义不变; 如果是介词,或者不能换位,或者换位后意义改变。 (2)省略法。连词“和”可以省略,介词“和”不可以省略。 (3)插入成分法。 如果是介词,可以在介词之前停顿,并且插入副词状语; 如果是连词,在连词之前不能停顿,不能插入副词状语。 (错)我只和小张都很着急。 (对)我只和小张商量了一下。
2、例句: (1)从第一组开始值日(表起始) (2)往北走(表方向) (3)沿着河边跑步(表处所) (4)从早到晚不闲着(表时间) (5)给病人送药(表对象) (6)依照他的样子做(表方式)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表原因) (8)比前几天热多了(表比较) (9)我在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 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10)在你的生命里有多少第一次值得回味。(表处所) (11)通过听专家的报告,我们 又有了新的收获。(表方式)

关于“的”的用法

关于“的”的用法

现代汉语“的”字分析邓进隆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使用频率相当高。

本文试着就“的”的功能作一些简单分析。

一、结构助词“的”“的”作为结构助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二是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组成“的”字短语。

(一)定语的标志1、名词(定语)+ 名词(中心语)(1)两个名词均为单音节词这样的组合大部分已经像双音节名词,因此,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加“的”。

如:树根——*树的根湖水——*湖的水此类词组中只有少数离双音节名词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既可加“的”,也可不加。

如:牛角——牛的角人脸——人的脸(2)前一名词为单音节词,后一名词为双音节名词为了音节的匀称与协调,这类组合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要加“的”。

如:血的教训——*血教训人的个性——*人个性但也有少数加与不加两可。

如:皮的鞋子——皮鞋子马的尾巴——马尾巴有的加不加“的”,意思不一样。

如:牛脾气≠ 牛的脾气(3)前后两个名词均为双音节名词如果定语是非领属性的,则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加不加“的”都可以。

如:木头房子——木头的房子历史事实——历史的事实在这些例子里,用“的”与不用“的”同样表示偏正关系。

一般说不用“的”,词组内部结构显得紧凑;用“的”,可以使定语更加显豁。

如果定语是领属性的,一般要用“的”。

如:父亲的习惯——*父亲习惯同学的铅笔——*同学铅笔还有这样的情况: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加“的”,表示领属关系;不加“的”,表示非领属关系。

如:小孩的脾气(领属)≠ 小孩脾气(非领属)儿童的玩具(领属)≠ 儿童玩具(非领属)(3)前一名词为双音节词,后一名词为单音节词这类组合大都接近于三音节的合成词,因此,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加“的”。

如:鲫鱼汤——*鲫鱼的汤猪肉馅——*猪肉的馅但如果这样的组合距离三音节复合词甚远,则加与不加均可。

如:老虎皮——老虎的皮鸽子肉——鸽子的肉2、形容词(定语)+ 名词(中心语)(1)形容词和名词均为单音节词这类组合,从词汇的角度看,它是语组;从语法的角度看,它是词。

第17课《短文两篇》考点详解(原文 译文 考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考点详解(原文 译文 考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一、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考点】〔之〕结构助词,译为“的”。

〔可〕动词,译为“值得”。

下文的“可远观”的“可”也是动词,意思是“可以,能够”。

〔者〕代词,指代前面说的“草木”,可以译为“的草木”,也可以采用的字结构,把“可爱者”译为“值得喜爱的”。

〔甚〕表示程度的副词,叫做程度副词,意思是“很,非常”。

〔蕃〕读作fán,意思是“多”,与“繁”是同义词,可以组词“繁多”。

有人把“蕃”理解为“同‘繁’”,这是把“蕃”看作是通假字了。

笔者认为:“蕃”与“繁”读音相同,都可解作“多”,还是应该看作同义词。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译文】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考点】〔陶渊明〕字元亮,后改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大诗人。

陶渊明喜爱菊花,在宅边种植菊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达了与世无争、悠然自得心志。

后来,菊花就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诗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中“陶家”的“陶”就是指陶渊明。

〔独〕副词,意思是“唯独,只”。

【原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考点】〔自〕介词,意思是“从,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来〕动词,表示趋向,即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可以译为:……(以)来,到现在。

这里译为“以来”。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茎。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现代汉语语法词类

现代汉语语法词类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名称的词, 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有时 也作定语。
名词的语法功能:经常作主语、宾语 判断方法:
1、能受数量词修饰。
两个城市 一些学生 一点儿水
几位客户,三辆汽车 四个星期天
2、不受副词修饰。
不客户 都汽车 很星期天 也客厅
名词的语法功能:身上净是泥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副词找出来。
雅颂中也 雅颂中也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章, 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章, 一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极其不如国风。 一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 极其不如国风。 小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抱怨或讽刺王 小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 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切 刺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 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深 的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 度。 乏深度。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 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示 例2
① 他同弟弟讲道理。(介词)
我同你一起去教室。(连词)
② 正确与错误交织在一起。(连词)
我与敌人做斗争。(介词)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连词找出来。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虽然 没有详尽、具体的描写,但从孔子和 其它人的对话中,却生动地显现出了 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形象。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 。在 一个句子中可作定语、状语、补语。
语法特征
1.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 作补语。
〔在阅览室〕看书 (表处所) 〔从早上〕忙<到晚上> (表时间) 〔沿着河边〕前进 (表方向) 〔对学生〕负责 (表对象) 2.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连根〕拔起来 (表对象) 〔比过去〕更好 (表比较) 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结构助词的产生发展

结构助词的产生发展

现汉结构助词的语法化过程——从结构助词“的、地、得”产生发展看词汇语法化一、选题及相关概念1、选题原因:现代汉语助词是一个非常严格封闭的类,其绝对数量相当有限,总共有四十几个,就现代汉语自身的语言系统而言,结构助词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词类,而且在现代汉语里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

它们每一个词,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这就决定了研究方法尽可能地加以细化,深入每一个词的内部逐步加以探讨和剖析,分析其历史演变,揭示其个性特征,然后再加以比较和总结,从而找出内在的共性和规律。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使用这三个词。

也可以揭示一些普遍的语法现象。

所以此文对助词“的、地、得”的历史演变研究作一综述,一方面可以理清它们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以便在此基础上将结构助词研究再上一个台阶。

2、相关概念结构助词结构助词作为虚词中的一大类,是指附着在词或短语后并表示一定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词。

古汉语中结构助词使用的随意性上古汉语的“之”虽然也有类似“的”的语中用法, 但它始终没有形成“的”的那种硬性规律。

先看“之”在《论语》中的使用情况。

首先, 表示领属,有时可以用“之” , 比如“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 , “以其兄之子妻子” (《论语·公冶长》 );但是也常可以用“零标记”(例中用Á 标出) : “仲弓为季氏Á 宰,问政。

”(《论语·子路》 ) “举尔Á 所知。

尔Á 所不知, 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与后一句相同的结构有时则用“之”字, 例如: “子之所慎: 齐、战、疾”(《论语·述而》 )。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在书面上分化为“的、地、得”三个。

它们都读轻声de,故而是三个同音词。

“的、地、得”是虚词,单独没有任何的实在意义,说它们是三个词,是因为它们附着在别的词或词组上表示各自不同的语法意义。

其中,“的”的基本功能是构成“的”字短语充当定语修饰名词或构成“的”字短语充当名词。

《世说新语》“之”字用法研究--以《世说新语》前五类为例

《世说新语》“之”字用法研究--以《世说新语》前五类为例

《世说新语》“之”字用法研究--以《世说新语》前五类为例张蕾【摘要】“Zhi”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words in the New Account of the Tales of the world, whose use makes the lan­ guage more compact and more expressive. The paper does research on the usage of “zhi” as pronouns, the auxiliary, verbs, and conjunctions, etc. in the first five categories through exhaus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Exploring the grammar func­ tion and significance of“zhi”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之”字是《世说新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字,它的使用使得《世说新语》语言更加紧凑,表达性更强。

文章以《世说新语》前五类为研究对象,釆用穷尽式以及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考察“之”字的代词、助词、动词、连词等用法,探讨《世说新语》前五类中“之”字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期刊名称】《巢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8)005【总页数】5页(P104-108)【关键词】《世说新语》;之;用法;研究【作者】张蕾【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安徽合肥 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1《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士族阶层的遗闻逸事、言行风貌和生活情趣等[1]。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

精心整理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一、副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1 (2 (3(4(5(6(7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到刚刚”。

4、“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

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

”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5概”678(1(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9、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

我很高兴。

(很)所有人都不能离开。

(都)我们常常忘记过去。

(常常)我最喜欢画画。

(最)我们立刻出发。

(立刻)他猛然回头。

(猛然)我们反正要离开的。

(反正)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必须)校园里的月季花太美丽了,看到它的人简直不愿离开。

(太、简直、不)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再三、甚是、不、颇)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

(过分)二、介词:1、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前,组成“介词(宾)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起修饰和补充说明的作用。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课件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课件
列出。
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并 列成分,表示总括关系。例如, “他喜欢运动,以及阅读各种 书籍”中的“以及”表示两个 并列的爱好。
这些助词在列举和总括句子成 分时起到了很好的连接和概括 作用,使句子更加清晰和有逻辑。
04
结构助词的语用功能
话题与焦点的标记助词
话题标记
结构助词可用于标记句子的话题,使句子结构更清晰,帮助听众或读者更好地理 解句子主旨。例如,“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中的“关于”就是话题标记助词。
这三个助词可以使句子更加精确、丰 富,起到了限定和修饰的作用。
列举与总括成分的助词
等:用于列举同类事物或情况。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香蕉、 梨等水果”中的“等”表示还
有其他水果没有一一列出。
等等:与“等”类似,但更口 语化。例如,“他要去超市买 牛奶、面包、鸡蛋等等”中的 “等等”表示还有其他物品未
结构助词的分类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用于补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 助词,表示程度、结果等意义。
分类
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主要分 为“的”、“地”、“得”、 “所”等几种。

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用于构成所字短语,表示被动、 施事等意义。
课件目标与学习内容概述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课件
目录
• 引言 • 结构助词的语法功能 • 结构助词的语义功能 • 结构助词的语用功能 • 结构助词在语境中的应用 • 总结与练习
01
引言
结构助词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结构助词是用来表示句子中词语 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虚词。
重要性
结构助词对于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能够帮助 我们理解句子的成分和关系,进 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为、以、而、其、之”字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为、以、而、其、之”字用法及例句

1、成为,变成例句:此何遽不为福乎?2、做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作为,当作例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4、是例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以为,认为例句:孰为汝多知乎!6、被例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例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治理例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9、为了例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10、给、替例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1、对,向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句: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例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连词4、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例句:以伤先帝之明。

动词6、认为例句: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句:溪深而鱼肥。

2、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其:代词1、用作人称代词例句:秦王恐其破壁。

2、指示代词例句:今存其本不忍废。

副词3、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之: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一、副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1)表程度: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太、比较、相当、多么(2)表范围:全、都、总、共、总共、统统、只、只有、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尽、净、就、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切、一味、统统、唯独。

(3)表时间: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赶紧、终于、老(是)、总(是)、早就、起初、原先、一向、从来、偶尔、随时、忽然、永远、始终。

(4)表频率: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偶尔、又、再、还、也、屡次、经常、不断、反复、曾经、仍然(5)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6)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大概、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却、倒、必定、或许(7)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到刚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得”的用法
(1)“得”作为补语标记,一般用在谓语 (动词、形容词)后面。
(2)“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 “得”前面的动作性状如何。
小朋友们玩得<真高兴>。 他气得<直发抖>。
思考
• “得”后面的词语可以省略吗?
……小朋友玩得。 ……他气得。
注意
(3)在一些兼语句里,如果兼语前面的动词是 “瞧”、“看”之类的动词,“得”后面的词语 可以省略。 你看他累得。 你瞧小红美得。 你瞅你这衣服烂得。
《现代汉语》之“结构助词”
教师:姜晓 苏州大学文学院
一、助词
与介词不同,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 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二、助词的分类
三、结构助词
1. 结构助词起表明结构关系的作用。 2. 结构助词有两个基本特点: ①用在AB两个结构项之间,居于中位。 ②表示某种结构关系,成为某种成分的标志。 3. 常用的结构助词:
的、地、得 A的B(定中) A地B(状中) A得B(中补)
“的”是定语标志; “地”是状语标志; “得”是补语标志。
4. 现代汉语中,
有时候用“的”和不用“的”,语义不同。
➢小孩的脾气——小孩脾气 ➢狐狸的尾巴——狐狸尾巴 ➢老张的师傅——老张师傅 ➢马的尾巴 ——马尾巴 ➢狗的尾巴 ——狗尾巴 ➢女的朋友 ——女朋友 ➢男的朋友 ——男朋友
5.有关“的”字结构
“A的B” 结构中,如果B不出现,“A的”便成为“的”字结 构。
(1)“的”字结构指称事物,有比较大的概括性。 一个“的”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
吃的( ) 塑料的 ( ) 看热闹的 ( )
注意:如果“A”是动词,即“V的”,会出现歧义。
思考
• “给的并不多”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请分别写出不同的句子,说明这些句子中 “给的”的含义,并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
• 1、彻底地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解决问题”是动词性短语作主语,“彻底”修饰“解
决”,作状语,应填“地”。 • 2、问题彻底地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短语作谓语,“彻底”修饰“解
决”,作状语,应填“地”。 • 3、问题解决得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作补语,应填“得”。 • 4、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作定语,应填“的”。
5、他认为应当认真地研究。 “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修饰“研究”,应填“地”。
The End
谢谢!
注意
(3)单音节词修饰谓语时,一般不加“地”。 我看着他[傻]笑。 [快]走,要迟到了。
思考:有例外的情况吗?
• “猛”是个例外,一般要加“地”。 突然一只猫跑过来,他[猛]地刹住了车。
• “哇”、“咚”等拟声词修饰谓语时,一 般也要加“地”。 小梅[“哇”]地哭了。 他很生气,把门[“咚”]地关上了。
“给的并不多”
• A、本来以为他会给很多钱,可是他最近手头 不宽裕,给的并不多。(给的钱)
• B、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最喜欢的书借给同桌看, 但是真正愿意给的并不多。(给书的人)
• C、他虽然带了不少礼物,但是想要礼物的孩 子太多了,拿到他给的并不多。(被给礼物的人)
(2) “V的”歧义的原因
• 及物动词V 一般会有1个主语、1个宾语, 所以“V的”至少就可以指代2个结构: 主语V的、V的宾语
这种句子一般出现在口语中,省略的词语不说, 对话双方也清楚。
★“的、地、得”的重要性
市场上卖瓜人高喊:“买西瓜喽!我这西瓜甜de 舍不得卖。”有个人家急忙跑过来问多少钱一斤,卖 瓜人说:“别人卖5毛,我卖3毛。”此人正饥渴难耐, 听说这瓜既便宜又甜,高兴极了,就买了两个抱回家。 切开一尝,西瓜一点都不甜。于是气冲冲地回到瓜摊
• 有些及物动词可以接双宾语,那就可以指 代1个主语、2个宾语。 如:给——我给他东西。 “谁给的”、 “给的谁”、 “给的什么”
6.“地”的用法
(1)“地”作为状语标记,一般用在谓语 (动词、形容词)前面。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 后面的动作的性状。
她[开心]地接受了礼物。 天气[慢慢]地暖和起来了。
子前论理:“你不是说瓜甜得舍不得卖吗?怎么一点
都不甜?”卖瓜人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对呀,我是
说甜的舍不得卖,那卖的都是不甜的啊。”买瓜人听
了直瞪眼。
练习
请将下面四句话中用拼音“de” 标注的部分换成相应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 1、彻底de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 2、问题彻底de解决了。 • 3、问题解决de不彻底。 • 4、问题得到了彻底de解决。 • 5、他认为应当认真de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