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郭元祥)
浅谈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浅谈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那么,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呢?学会做人,做人是安身立命之本。
先成人,后成才。
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人格,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学会承受挫折,要学会忍耐,要学会坚强。
向善的品格会使人幸福。
你有了仁慈之心,别人一跟你合作他就觉得放心,你有了济弱扶倾之心,别人跟你合作他就觉得塌实。
你有了自尊、自律之心,你就会自尊、自重。
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健康的品格是人积极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学会做事,一个人将来立足主要靠自己。
要让孩子养成讲究效率的习惯,做事有计划有目标,有发展后劲。
要让孩子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激发孩子旺盛的求知欲。
科学思维是一种远见卓识,能因时而变,积极应变。
要让孩子养成讲究做事方法的习惯。
把复杂的事情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处理。
做事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因为事出有因,孩子不会学习无外乎两个方面因素影响所致。
一是家庭环境与背景的影响:如果父母不热爱学习,就不能给孩子留下学习的表率;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严格,孩子对自身的学习行为也就不会有较高的要求。
二是学校环境与背景的影响:在这方面,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者。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教育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个人而言,教育是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国家、家庭和个人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未来。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支持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告别繁琐的班级查询,易查分帮你一键解决!快来体验吧~。
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及生活的教育意义郭元祥.doc
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 ( 郭元祥 )《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郭元祥;胡修银一、两个基本教育命题在教育发展史上,中美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确立的信条式的教育命题,分别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既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
不难看出,“教育即生活”强调的是教育的生活意义,而“生活即教育”则昭示的是生活的教育意义。
重读杜威和陶行知,我们感受到的是众多的启迪。
(一)重读“教育即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是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的,也是针对教育没能融入儿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的。
正如滕大春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盖棺论定地说,美国传统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一方面是脱离儿童。
杜威所要探讨的正好环绕着这两大问题:一是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一是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的规律合拍。
” [1] (序言 P10)因而,“教育即生活”命题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求学校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
从而,“教育即生活”的实质可作如下理解:1.“教育即生活”命题首先强调的是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
“教育即生活”并不是在教育与生活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而是强调教育对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注重教育对生活的影响。
杜威认为:“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1](P9 — 10) ,教育是生活本身,那么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
“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的生活意义,并不是原来的传统的教育就不是生活,而是说传统的教育是一种畸形的生活,不合乎时代精神的生活,是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
教育即生活,是指教育应作为适应儿童天性的生活,是一种改造了的生活。
谈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谈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塑造个人品格,培养社会公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
我们在谈论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时,不仅要关注个体的成长,也要关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首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帮助人们真正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才能的过程。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善于思考、创造和解决问题。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重要素质,使人们能够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其次,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培养社会公民。
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个体,更是培养社会的一员。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社会规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第三,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掌握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从而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同时,教育也可以传承和发展文化,保护和传播人类的智慧和文明,使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要实现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我们需要关注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教育的公平性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我们要努力消除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同时,教育的质量也是教育的重要问题。
我们要努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教育的持续改革和创新。
综上所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更是培养社会公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并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郭元祥---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反思与实践深化
郭元祥---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反思与实践深化主讲人:郭元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负责人。
主要从事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前正进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学习方式变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设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教师文化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策略研究”等课题研究。
在湖北武汉市、沙市、湖南长沙市开福区、广东佛山市、深圳市、河南省等地与中小学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变革”、“新生活教育”等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2002年来,与台湾成功大学李坤崇教授一起在海峡两岸实施“能力生根计划”研究。
出版《教育逻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生活与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湖南教育出版社)、《小学活动课程设计》(湖北人民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的二十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著作,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课程简介课程改革还要搞多久?课程改革其实是一个过程,是指在追求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对基础教育的价值观、知识观、教学观、质量观、管理观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反思我们的课程改革,课程教学的价值体系得到重建和完善了吗?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立场合理吗?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究竟是什么?课堂教学达成深度有效了吗?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条件是什么?郭元祥教授认为:课程教学变革应该重建课程教学的价值体系,树立发展性教学理念;课程教学要超越表层的知识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立个人理解、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实现学生个人完整的知识学习;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在于促进学生能力与思维方式的系统训练和整体提升,在于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系统培育;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过程,实施深度教学,应监控和检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应提供有效的教学情景,保障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解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关于教育与生活的论述
解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关于教育与生活的论述摘要:在杜威构建的思想体系中,关于教育与生活的思想是其核心部分。
《民主主义与教育》则是杜威阐述其思想的一个重要反映。
本文撷取《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几大要点对杜威的教育与生活的思想进行解读。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关键词: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生活民主主义《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人生前几十年的教育理论的一个综述,结合了他对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认识和思考,并基于对当时社会教育问题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需求的思考,希望通过教育而实现其社会理想而构造的一个庞大的教育理论体系。
在教育地位不断上升、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今,杜威的教育思想仍然是一块厚重的基石,帮助我们从一个广泛深入全面的视角解读教育。
其教育与生活的思想对如何对待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同时对于学习教育学的我而言,使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和本源有进一步的认识,并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结合实际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既吸收杜威教育思想的精华,又思考其思想现实性的不足和缺陷。
毕竟《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为构建一个无种族隔阂、无阶级隔阂、自由平等的社会,为培养民主主义公民而谈及的教育问题,杜威希望通过实现民主主义教育使资本主义妥协,使人人共享利益,互赖互爱,能自由交往,就能协力维系社会的繁荣和促成社会的进步。
然而在这个以国划分界限的世界,国家利益之间的相争如何使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无目的论付诸实践还有待于我们思考和探讨。
以下就该书中的几个要点进行解读。
一、解读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是杜威关于教育与生活的论述中最具典型的关于教育本源性的命题。
杜威从人类繁衍生息的角度来定位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他在本章中强调人类生活在更新和发展中,传递所发挥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郭元祥)
《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郭元祥;胡修银一、两个基本教育命题在教育发展史上,中美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确立的信条式的教育命题,分别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既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
不难看出,‚教育即生活‛强调的是教育的生活意义,而‚生活即教育‛则昭示的是生活的教育意义。
重读杜威和陶行知,我们感受到的是众多的启迪。
(一)重读“教育即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是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的,也是针对教育没能融入儿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的。
正如滕大春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盖棺论定地说,美国传统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一方面是脱离儿童。
杜威所要探讨的正好环绕着这两大问题:一是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一是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的规律合拍。
‛[1](序言P10)因而,‚教育即生活‛命题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求学校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
从而,‚教育即生活‛的实质可作如下理解:1.‚教育即生活‛命题首先强调的是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
‚教育即生活‛并不是在教育与生活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而是强调教育对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注重教育对生活的影响。
杜威认为:‚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1](P9—10),教育是生活本身,那么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
‚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的生活意义,并不是原来的传统的教育就不是生活,而是说传统的教育是一种畸形的生活,不合乎时代精神的生活,是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
教育即生活,是指教育应作为适应儿童天性的生活,是一种改造了的生活。
2.‚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以及教育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的简化、净化和平衡。
郭元祥教授的20项修炼
郭元祥教授的《教师的20项修炼》郭元祥教授说——阅读不只是去读,更重要的是自我觉醒。
本书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
是一本教育工作者值得用心去读的书。
一、教师的服饰教师服饰的最大功能是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服饰美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为了增强自信。
教师的服饰宜简洁而庄重,明快而得体。
二、教师的微笑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
有一种面部肌肉的轻微运动叫微笑,它是一种积极地心理状态。
它是一种朴实的精神动力。
微笑是关注,使人觉得在你心中有地位;微笑是赞许,给人以不夸张的肯定;微笑是友好,预示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心理距离;微笑是激励,表达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微笑是关心,是宽容。
微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
微笑是教师的一种积极地肢体语言。
三、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抑扬顿挫是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情感美,逻辑严密是理性美,启迪心灵是道德美。
教师语言平和表示稳重,温和体现耐心,坚定体现信念,连贯体现熟练,清晰反应准确,完整体现严密,优美彰显功力。
教师优美的语言能给学生最美的享受。
声音是师生交流中最有力的乐器。
不要让你的舌头跑在脑袋的前面。
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四、教师的习惯子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
良好的教育始于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成就教师的教育素质。
这些习惯应包括对待学生的习惯,对待教育活动的习惯,对待自我专业发展的习惯。
老师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却忽视自己良好教育教学习惯的养成。
五、教师的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教师的宽容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心理乃至一种教师文化的底线。
应试教育和升学竞争把教师逐渐引向追求完美主义的境界。
“严”师多了。
激励少了,批评多了;理解少了,误解多了;快乐少了,负担多了;成就感少了,挫折感多了。
总之是宽容不见了。
缺乏宽容态度的老师,总是看不到学生的进步和成绩。
教育与生活的意义
教育与生活的意义《一生的学习》克里希那穆提那么,什么是生活的意义?我们为何生存,为何奋斗?如果我们受教育仅是为了出名,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变得更能支配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籽是肤浅而空洞的。
如果我们受教育只是为了成为科学家,成为死守书本的学者,或成为沉迷于某种知识的专家,那么,我们将助长世界上的毁灭与不幸。
我们大家都被教育和环境所训练,而寻求私人的利益和安全,为我们自己而奋斗。
虽然我们用美丽的言辞加以掩饰,然而,我们都是在一个基于剥削与因恐惧而贪得无厌的制度下被教育着来从事各种职业。
这种训练,必会为我们自己以及世界带来混乱与不幸,因为它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制造了心理上的障碍,使得他与别人分离。
教育,并非只是用来训练心智。
训练提升了效率,然而却无法造就一个圆满的个人。
一个只知接受训练的心智,只是过去的延续,这样的心智永远无法发现新的事物。
所以,为了要寻出何谓正确的教育,我们必须探询生活的全部意义。
整体的生活意义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并非是最重要的事,而我们的教育所强调的是次要的价值,仅仅使我们熟谙了某个部门的知识而已。
虽然知识和效率是必须的,然而,把它们作为主要事物而加以强调的结果,则只会造成冲突与混乱。
有一种由爱所启发的效率,它行得更远,此野心所造成的效率来得更伟大;如果没有爱——它使我们对生活有完整无缺的了解——效率便滋生了残暴与无情。
现在整个世界上,情形不正是如此吗?我们现行的教育,是以发展效率为其主要目标,因此它便和工业化、战争相衔接;而我们便陷于这个无情竞争与互相毁灭的大机器里。
如果教育导致战争,如果教育教导我们去毁灭他人或被人毁灭,它不是完全失败了吗?要建设正确的教育,显然地,我们必须把生活当作一个整体来了解它的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能够思考,不是指顽固不变、死守理论的思考,而是直接地、真实地思考。
一个顽固不变、死守理论的思考者,是一个不假思索的人,因为他遵循着一个模式;他重复着说过的话,循着一个窠臼去思考。
做个理想主义者
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真正优秀的教师,是个理想主义者;真正的教育家,是个理想主义者;真正的教育理论家,是个理想主义者。
因为教育是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活的,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事业,“面向未来”是教育的基调。
理想主义的教师、教育家、理论家,绝对是个富有前瞻性、先进性的教育工作者,是个具有批判精神、反思意识的教育工作者,是个不安于现状、追求卓越的教育工作者。
理想主义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拥有教育信念和梦想。
没有教育的理想、信念和梦想,只可能被教育的现实所蒙蔽、所困扰、所束缚,逃不开现实的藩篱甚至枷锁。
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工作者,大多数是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他们只可能在这种可怕的境遇里无谓地消磨精力甚至整个生命。
我不知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中有多少人还有自己的教育梦,但我知道,一个彻底的教育现实主义者,是难以达到教育应有的精神境界的。
理想主义者,一定是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
所谓完美,始于追求,止于至善。
理想主义的教育者,总是不因循守旧,不安于现状,不满于现实,不因为“条件有限”而拒绝卓越。
他们创造条件去体验追求的过程,感悟创造的激情和喜悦。
所谓理想,乃对未来有所憧憬,对现状有所超越,对生活有所感悟。
理想主义的教育者,应该是对教育充满激情的,对明天有所希望,对学生的成长有所期待的。
理想主义的教育者不是空想主义者,不是幻想主义者。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急躁冒进、好大喜功,不是理想主义。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实践,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积累和耐心。
要追求教育理想,就要有所改变,有所行动,有所思想,有所对改革的亲历。
处于理想和现实冲突中的教师,一定要努力寻找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教育思想。
要知道,开始寻找自己声音的时间越晚,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现实的确是残酷的,来自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声音,常常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恐惧。
对没有理想的人来说,现实成为拒绝理想的托辞,宁愿在平静的绝望中慢慢死去,即使光明的康庄大道摆在面前,他们也许仍会把它看成是死路一条。
浅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浅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和核心力量。
它不仅涉及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提升人类文明的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首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教育是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智力、道德、体魄、美育、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素质。
教育帮助人类开发和认识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使他们具备成为自主、独立思考的个体的能力。
其次,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在于提升人类文明的水平。
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人类能够接收和传承前人的知识和智慧,将历史的教训和经验传递给后代。
教育提供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情况和问题,推动科技、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发展。
教育不仅帮助人类实现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人类的精神境界和思维方式。
再次,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在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了解和尊重他人的身份、权利和观点,培养良好的道德、伦理和社交行为。
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意识、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任务,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此外,教育还能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经济价值,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走向。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提升人类文明的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改进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有才德的人才做出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实现个体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
教师的20项修炼
教师的20项修炼——摘自郭元祥的《教师的20项修炼》1、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有调查研究表明,60%的人认为得体漂亮的服装能够增强自信。
服装建造一个人,不修边幅的人在社会面前是没有影响力的。
——马克吐温2、教师的微笑——身体的教育意义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多一点微笑呢?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
——戴尔卡耐基3、教师的语言——沟通无限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
语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本琼生4、教师的习惯——习惯成就人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与进步。
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
——孔子5、教师的宽容——一种教师美德错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履历性”教育资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6、教师的德性——用德性育人教育中没有了关爱、挚爱、热爱,便没有了教育激情。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7、教师的智慧——成为一个大智的人教师工作是充满创造的劳动。
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8、教师的情感——做个多情善感的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悟性。
由于情感的活动,我们的理性才趋于完善。
——卢梭9、教师的规划——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缺少生涯规划的教师,极容易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谚语10、教师的阅读——过一种阅读的生活因为阅读不只是去读,更重要的是自我觉醒。
读书,读书,再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11、教师的研究——专业发展必经之路“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境界。
教师是教育研究的生力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2、教师的反思——新型教师的必备能力盲目的反思,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启发。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13、教师的写作——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写作即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
必须写自己看见的,感觉到的,而且要写得真确、诚恳才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纪念“生活教育运动”
大 学 毕业
,
这 叫读 书 死
。
而 生活 教育 是 康 他是 教人 读 活 书 传 统教 育 是 育
, “ 、
要 教 人 做人
、
它要教 人生 活
” .
健康是 生 活 的 出 发点
它 第一 就 注 重 健
它 反 对 杀 人 的各 种考 试 活读书
“
它 只 要 创造 的考成
,
也 就是 它 不 教 人 赶 考赶 人 死
,
的场 所
亦 即教育 之 场 所
“
。
( 《生活 教育 》
”
见 《陶行 一 63 4 页 )
,
为 什 么 要 施行
生 活 教育
呢?
,
陶先 生 回 答 说
,
自有 人类 以来
。
社会即学 校
生活 即
。
教育
。
士 大 夫 之 中所 以不 承认 它
, , `
是 因 为 他 们有特 殊 的 学 校 给他们 的 子 弟受特 殊 的 教育
生活 即教 育
“
社 会 即学 校
”
和
“
教学 做 合 一
,
”
是
,
生活 教 育
。
理 论体 系 的基 本 内
. ,
。
它 主 要 是 陶行 知 当时在晓庄 每天 的 寅会上发 表 演讲 时
逐 步 粗 以 阐 明的教育 主 张
陶行知 于 灾人 揭
“
,
1 9
,
1 7
年 秋 从 美 国 学成 归 国
即 正 式 从 事教育 工 作
,
”
“
学 校 即 社会
.
一 套 教 育 理 论 与 中 国社 会实 际 格 格 不 入
论生命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论生命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摘要:生命教育对人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真解读个体生命的意蕴,发现个体生命的价值,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倾听个体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教育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和基础。
因为生命教育建立在每个个体基础上的,而生命教育“要真正关注个人,就必须关注生命,因为生命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个人最可贵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个体发展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培养人的活动是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离开了每个学生个体的生命,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意识和价值。
教育要想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处理好与人的个体生命之间的这种关系,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现自己生命的无限风采,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启迪和引导。
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只有把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它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展开自己的活动,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如若教育离开了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这一真实的存在,那么,它将永远是无限的,片面的,脱离实际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认为:“人们为了寻求生命的答案,总是通过各种实践不断地变换身心自由释然的游戏,这种不断超越以求更新的活动可以说是倾听生命律动的行为。
”如果我们脱开了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识读,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生命律动的倾听,只是机械地按照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计划去从事教育工作的话,那么,这种教育“将意味着生命将会萎缩,无节制,变得晦暗不明和无知粗俗”⑴由此可见,认真解读个体生命的意蕴,发现个体生命的价值,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倾听个体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教育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和基础。
因为生命教育建立在每个个体基础上的,而生命教育“要真正关注个人,就必须关注生命,因为生命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个人最可贵的。
论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论文
论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论文教育是每个国家和个人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将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来论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育对于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教育,一个人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积极改进自己。
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求。
此外,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提供正确的人生指导,让人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修养的公民。
其次,教育对于社会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教育,社会可以培养和选拔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教育可以提高社会公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的进步。
教育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保护和发展社会的文化遗产。
教育可以提供平等的机会,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最后,教育对于国家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教育,国家可以培养和造就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教育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可以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育可以传承和弘扬国家优秀的文化传统,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另外,教育还可以培养国民的公民素质,提高国民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促进国家的法治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教育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和实施科学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谈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论文
谈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论文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公民。
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多元的,能够影响个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首先,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个人成长和发展方面。
通过教育,个人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教育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在不同领域中发挥所长的能力。
此外,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和道德素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教育的意义在于个人的社会适应和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个人需要具备更高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社会的需求。
通过教育,个人可以获得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自己的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与他人协作和合作,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再次,教育的意义展现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方面。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思想,推动科技、文化和艺术等领域的进步。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积极的社会公民,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最后,教育的意义还在于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
教育可以传承和发展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智慧和经验,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教育可以使人们获得不同文化和背景的理解和尊重,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友谊和和谐。
综上所述,教育是个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公民。
论述教育的意义范文
论述教育的意义范文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具有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繁荣、提高人们素质的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意义的论述:首先,教育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教育能够传承和弘扬社会价值观念,培养社会公德心和法治意识,塑造良好的公民素质。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学会遵循社会规范,加强对民主法制的理解和信仰,从而减少犯罪率,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教育对于推动经济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教育为个体提供了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
良好的教育可以培养人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质量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教育能够培养人们正确的职业观念,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特长和社会需求的专业,提高就业率,助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再者,教育对于提高人们的素质和修养意义重大。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使人们能够全面发展才能,提高综合素质。
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能力。
教育使人们更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此外,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自由发展。
通过教育,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相同的教育资源,平等获取知识和能力,消除贫困和社会阶层划分对教育机会的影响。
教育能够打破家庭和地区禁锢,为个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能够提供公正的选拔机会,发现和培养各类人才。
总而言之,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全面而高素质的公民,推动社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教育是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基础所在,也是每一个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幸福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育应成为国家发展的优先事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高中课程应关照学生深层次的现实生活
高中课程应关照学生深层次的现实生活
郭元祥
【期刊名称】《全球教育展望》
【年(卷),期】2003(032)008
【摘要】@@ 回归生活,加强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郭元祥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
【相关文献】
1.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学校德育的合理选择 [J], 岳伟
2.现实生活的关照与抉择——简论选择语文教学内容如何关照学生当下生活 [J], 柯华桥
3.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道德教育的合理选择 [J], 岳伟
4.高中课程应关照学生深层次的现实生活 [J], 郭元祥
5.革命史教学应注意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 [J], 计志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教育意义与价值的认识与感受
对教育意义与价值的认识与感受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希望。
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人的智力,还能够塑造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对于个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教育可以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在现代社会,知识和技能是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教育还能够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具备辨别是非、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它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水平。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传承和积累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教育还能够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人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教育还能够培养人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推动社会的法制建设和民主进程。
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还体现在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
教育能够培养人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人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教育还能够培养人的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人的生活品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教育还能够培养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的寿命。
然而,教育意义与价值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
当前,教育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内容滞后于社会需求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意义与价值。
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不可忽视。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能力水平;教育还能够培养人的品格和素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生活教育理论实践意义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初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
该理论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从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实践意义以及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相结合。
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通过生活来发展。
2. 社会即学校:认为社会是教育的天然场所,教育应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限,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体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3. 教学做合一:主张教学与做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1. 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通过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学做合一,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中做。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教育理论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美育等方面。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4.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社会即学校,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体系。
这种做法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益。
5.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6. 促进教育公平: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郭元祥;胡修银一、两个基本教育命题在教育发展史上,中美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确立的信条式的教育命题,分别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既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
不难看出,‚教育即生活‛强调的是教育的生活意义,而‚生活即教育‛则昭示的是生活的教育意义。
重读杜威和陶行知,我们感受到的是众多的启迪。
(一)重读“教育即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是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的,也是针对教育没能融入儿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的。
正如滕大春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盖棺论定地说,美国传统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一方面是脱离儿童。
杜威所要探讨的正好环绕着这两大问题:一是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一是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的规律合拍。
‛[1](序言P10)因而,‚教育即生活‛命题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求学校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
从而,‚教育即生活‛的实质可作如下理解:1.‚教育即生活‛命题首先强调的是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
‚教育即生活‛并不是在教育与生活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而是强调教育对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注重教育对生活的影响。
杜威认为:‚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1](P9—10),教育是生活本身,那么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
‚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的生活意义,并不是原来的传统的教育就不是生活,而是说传统的教育是一种畸形的生活,不合乎时代精神的生活,是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
教育即生活,是指教育应作为适应儿童天性的生活,是一种改造了的生活。
2.‚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以及教育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的简化、净化和平衡。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开篇中,杜威就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杜威在抨击传统教育时,认为传统教育脱离了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传统教育没能成为生活的需要。
在社会生活急剧变化后,还未变革的旧教育就应相应地变革,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社会生活。
杜威指出:‚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根本的变化。
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
‛[2](P28)教育是为着人的生活,是生活的需要。
‚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信条具有内在的联系。
作为生活的教育,是不能离开社会生活背景的,教育需要把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作为儿童生长的背景,但又不能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无所作为。
这要求作为生活的教育给予儿童一种经过教育本身改造了的社会生活情景。
因而,‚教育即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教育改造社会生活的涵义。
在谈及学校教育对社会生活的改造作用时,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简化社会生活,以便使儿童适应并促进儿童对社会生活的把握。
杜威说:‚我们目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数量很大,相互交织在一起,即使处于最有利地位的儿童,并不能很快地分享其中很多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儿童没有参与这些关系,它们的意义不被儿童理解……结果是一团混乱,无所适从‛,学校教育机构的‚首要职责就在于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
‛[1](P22)其二,净化社会生活。
学校教育的职责不仅在于简化社会生活,以使儿童适应,而且在于尽力排除现存环境中的丑陋景象,以免影响儿童的心理习惯。
‚学校要建立一个净化的活动环境。
选择的目的不仅是简化环境,而且要消除不良的东西。
……学校有责任从环境中排除它所提供的这些坏东西,从而尽其所能抵制它们在通常社会环境中的影响。
‛[1](P22)其三,平衡社会生活。
由于儿童生活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接受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往往有片面之处,教育就应使儿童生活于一种整体的、全面的、合理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
因而,学校教育的职责在于‚平衡社会生活和环境中的各种成分,保证使每个人有机会避免他所在社会群体的限制,并和更广阔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气的联系。
‛[1](P23)经过教育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的社会生活‛。
3.‚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与人的一生的生活共始终,意味着儿童的生长与发展。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有横向和纵向两种不同的含义,横向意义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的联系,而其纵向意义强调的则是教育对儿童生长与发展的意义。
[3](P40—46)其纵向意义在‚教育即生活‛命题中具有核心意义。
教育联系生活只是实现儿童生长和发展的条件,生长和发展才是教育最终所要关注的,或者说生长与发展就是教育本身,是教育的实质。
诚如杜威本人所指出:‚我们的最后结论是,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教育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生长、发展过程,‚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
[1](P45—54)可见,杜威把生活与发展、生长等同起来,生活具有了发展和生长的基本意义。
其实,在杜威的教育信条中,‚教育即生活‛本身就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与改组‛等基本命题直接关联。
作为生活的教育,是儿童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是生长与发展本身。
‚教育即生活‛不仅仅强调教育要联系生活,而且强调生活本身的发展性和教育性。
4.‚教育即生活‛并不割裂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联系,并不完全否定未来生活。
认为‚教育即生活‛是完全否定教育对未来理想生活的追求,这可能是人们对‚教育即生活‛命题的一种误解。
加强与现实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的联系,不是‚教育即生活‛命题的终极目的。
教育联系生活,教育要克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儿童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在于未来,在于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杜威在《哲学与教育》中就明确提出,教育应该被视为达到并延续美好生活的手段,这种美好的生活对于个人来说是充分的、优雅的、丰富的,对于由个人组成的社会来说,也是美好的,杜威批评当时美国教育‚注重于专门性的和技术性的东西而漠视了美好的生活‛,没有成为美好生活的审慎的创造者和培育者[4](P12)。
杜威在他的教育论著中,多次表达了对美国现实生活的不满,批判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教育的终极目的难道在于与这种令人不满的现实生活的一致和结合?显然,在杜威那儿,答案是否定的。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在于克服现实生活的种种弊端,通过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简化、净化和平衡,来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
这种理想生活直接指向着未来。
对未来理想生活的追求,正是教育对人生和美好生活的建构意义的体现。
教育所要追求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杜威把‚民主‛看作是一种理想生活,这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是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共有的。
他认为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的东西,而且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1](P93),这就意味着民主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的理想,也是个体存在的最佳方式。
杜威所说的‚民主‛,蕴含着使每个人具有人格独立性,即强调了人在生活世界中应有的地位,这种地位不是依附性的,而是批判性的、独立性的,具有交互主体性的。
在他那儿,‚民主‛不是政治意义的概念,而是人的生命本体意义的概念。
民主作为个体的生活方式,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东西,而是内在的东西。
它具有三个基本点:一是相信人性的潜能,人人都有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都应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相信人的理智判断与行为的能力;三是坚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能够合作[4](P47)。
如何去达到社会的民主理想生活和个体的民主理想生活?杜威认为,哲学是研究美好生活的性质、内容及其实现所依赖的条件的,而教育则是促进美好生活的手段。
教育对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
5.‚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对创制新生活的意义。
教育要联系生活,并不意味着教育要再现现实生活,或者直接等同现实生活,而是要求教育应具有重建生活的意义。
教育是促进美好生活实现的手段,但教育如何去达到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杜威一再批判教育与生活的脱离,指责传统教育所存在的未能改造生活的弊端。
认为教育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的手段,其基本的方式是‚改造‛或‚改组‛。
从而,杜威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
可见,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与‚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命题息息相关。
如果从生活的纵向意义上看,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发展,那么,从生活的横向意义上看,可以说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经验‛便是从这种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由于环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因而,为了能够不断地适应环境以求生存、生长和发展,人就必须改造或改组已有的经验。
从而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便是延续和完善生活的手段[3](P45)。
再者,经验的过程就是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从做中学‛就是在教育中特殊的生活体验。
这样,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便具有了生活的意义。
教育就在促进儿童的经验不断地改造或改组的过程之中,实现了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因此可以说,教育改造或改组人的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塑造人的生活的过程,或者说,教育就是不断地重建人的生活的活动。
我们不能把杜威关于‚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命题简单地理解为纯粹的教育方式,而要看到其对人的生活的普遍意义。
尽管‚教育即生活‛命题中的‚教育‛和‚生活‛在杜威的理论体系中具有多重涵义,甚至不一致,但可以肯定地说:生活意味着生长与发展;教育本身应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育应成为促进美好生活的积极手段,并通过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来塑造或重建人的生活,教育就是人的生活重建的过程。
这也许是‚教育即生活‛命题的要义。
(二)重读“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既是陶行知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
‚生活即教育‛命题是针对当时中国教育太重书本,与生活没有联系的弊端提出的。
1922年陶行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生活教育》一文,用英文表述了‚生活教育‛的观念和思想:Education of life, Education by life, Education for life,即生活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生活即教育‛命题的要义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生活即教育‛意味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5](P633)而生活就是求生存,是人的生活,因而有生活就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