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问答

合集下载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淡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淡水养殖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由于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和排泄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污染物质浓度升高,从而影响养殖水体的健康状态。

水质污染不仅会导致养殖物种的生长发育受阻,还会给养殖环境带来危害。

对策一:加强环境监测针对淡水养殖水域的水质污染问题,可以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对策二:加强废弃物处理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物质进行合理处理,减少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问题二:疾病防控淡水养殖中,疾病是导致养殖物种死亡和养殖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物种的健康状况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但是养殖过程中,疾病仍然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对策一: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养殖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和规范的管理措施,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定期对养殖物种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问题三:饲料安全淡水养殖中,饲料是保障养殖物种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但是由于饲料的来源不确定和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对策一:选择安全可靠的饲料供应商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应选择安全可靠的饲料供应商,购买优质安全的饲料,避免采用劣质饲料,从源头上保障养殖物种的健康。

对策二:饲料监测和控制对进入养殖水域的饲料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饲料质量问题,保障养殖物种的健康生长。

问题四:生态环境破坏淡水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淡水养殖是指在淡水环境中,利用人工培育技术,饲养和繁殖各种淡水生物的一种养殖方式。

淡水养殖是我国农村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之一,但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不同,淡水养殖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水质污染淡水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和生物排泄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水质恶化。

部分养殖场没有合理收集和处理废水,导致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物质排入水体,污染水质。

对策一:加强水域保护加强对养殖区的环境保护,确保养殖场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排放废水。

加强水体监测和水质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避免水体污染。

对策二:推行循环养殖模式引入循环养殖技术,如生态滤池和定向投喂等,将废水收集后进行物理和生物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控制养殖密度和饲料投喂量,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废水排放。

问题二:种群疾病流行养殖水体中密集饲养的生物容易产生一些疾病,这些疾病会迅速传播并影响整个养殖群体的健康。

养殖户通常缺乏养殖技术知识和疾病防控措施,导致种群病害的流行。

对策一:加强疫病监测和预防加强对养殖场的定期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种群疾病的爆发,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认识和能力。

对策二: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养殖场应加强养殖环境的定期清理和消毒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养殖户应避免过度密集饲养,控制养殖密度,减少种群疾病的传播。

问题三:粮食资源耗竭淡水养殖中所使用的大量饲料通常是以粮食作为原料制成的,这对农村地区的粮食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淡水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粮食资源的消耗问题越来越突出。

对策一:推行多元饲料模式推行多元饲料模式,引入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的饲料,如豆粕、鱼粉、虾粉等,减少对粮食的依赖。

加强对饲料生产过程的监管和控制,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策二:培育适应淡水环境的新品种通过基因改良和选育工作,培育适应淡水环境的新品种,如耐低氧、耐污染等特点突出的鱼类品种,减少育种过程中对粮食资源的需求。

养殖技术的十个常见问题解答

养殖技术的十个常见问题解答

养殖技术的十个常见问题解答养殖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养殖场。

然而,养殖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得到妥善解决,可能会给养殖业带来严重困扰。

下面,我们来解答养殖技术中的十个常见问题。

问题一:如何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是养殖的首要问题。

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养殖品种。

可以咨询专业养殖机构或者与有经验的养殖户进行交流,了解品种的养殖难度、市场行情和销售前景等信息,综合考虑后做出选择。

问题二:如何提高养殖效益?提高养殖效益是每个养殖户的首要目标。

重要的是科学养殖,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产量。

可以通过加强养殖技术培训,保持场地的清洁卫生,合理饲养和管理,定期进行疾病预防等方式来提高养殖效益。

问题三:如何预防和控制养殖场的疾病传播?养殖场的疾病传播常常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损失。

要预防和控制养殖场的疾病传播,需要注重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菌处理,加强动物的免疫力,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动物。

问题四:如何保证饲料的质量?饲料质量对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

可以通过选择正规的饲料生产厂家或者自行配制饲料来保证饲料的质量。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储存和使用,避免发霉变质,并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需求进行科学配料。

问题五:如何做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养殖场的环境保护是每个养殖户应尽的义务。

要注重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养殖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防止养殖废物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可以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如生物气体发酵和沼气池收集利用等,提高养殖场的环境保护水平。

问题六:如何合理施肥和利用养殖产物?合理施肥和利用养殖产物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可以将养殖废物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或者建立沼气池进行发酵产生沼气。

同时,可以将养殖产物加工成有附加值的产品,如养殖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提高养殖产业的附加值。

问题七:如何保证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是养殖业的核心问题。

养殖鱼塘常规技术问答

养殖鱼塘常规技术问答

养殖鱼塘常规技术问答一. 池塘与水质1、怎样清塘消毒效果好?首先,要清除塘底淤泥。

因为有机质积累,底泥过厚,易增加耗氧量、产生有毒物质,所以每隔1~2年应清除10~20cm呈暗黑色的底泥,并经烈日的暴晒。

其次,要正确的清塘。

清塘药物以生石灰最好,但在盐碱地鱼池宜用漂白粉,养殖虾、蟹类的鱼池宜用茶粕。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1.生石灰(250~300斤/亩);2.茶粕(50斤/亩)+生石灰(150斤/亩);3.漂白粉(10斤/亩)+生石灰(100斤/亩);4.敌百虫(1斤/亩)+漂白粉(10斤/亩)。

使用步骤:第1步:放水干塘,清淤,晒塘一周以上;第2步:加水30cm左右深,全池泼洒消毒药;第3步:隔3天加水到1.0~1.5m深;第4步:再隔3~4天放鱼试水。

注意事项:1.生石灰要化水后立即趁热泼下塘;2.用2种药物消毒,必须分开泼洒,中间间隔一天。

2、什么样的水才是好水?好水的感观结果是:肥、活、嫩、爽。

肥,是指水中鱼虾易消化和浮游生物数量和种类都多,其中藻类中的绿藻、硅藻、隐藻、甲藻和金藻属居多,因优势种群不同,水色常呈绿褐色、茶褐色、嫩绿色、亮绿色;活,是指水色和透明度有变化,所谓“早红晚绿”,就是藻类有趋光性,早上太阳出来向水面集中,下午逐渐下沉分散,造成水色的变化;嫩,是指水色鲜嫩,水肥而不老,蓝藻数量少;爽,即水质清爽,不浑浊。

好水的优势就是:溶氧高而且变化幅度小,酸碱度适中(PH=7.4~8.0),有害物质少,鱼类食欲旺,消化好,病害少,生长快。

3、坚持定期泼洒生石灰有什么好处?生石灰即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并短时内使水的pH升高到11左右,因此对水中动植物和细菌有很强的杀伤力。

同时生石灰与水反应,变成碳酸钙,对池塘起到施钙肥的作用。

坚持定期使用生石灰主要有以下好处:①能杀死残留在鱼池中的敌害,如野杂鱼、蛙卵、蝌蚪、水生昆虫、螺类、青苔及一些水生植物等。

②可杀灭微生物、寄生虫病原体及其孢子。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鱼类养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效益,还能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然而,在鱼类养殖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鱼类养殖者更好地管理养殖业务。

一、水质问题水质是鱼类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水体浑浊、水质偏酸或偏碱等。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解决办法:1. 定期监测水质:通过使用测试工具,如pH计、溶解氧计等,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

2. 加强清洁管理:定期清洁养殖池和过滤设备,清除废物和污垢,保持水体清澈。

3. 控制饲料投放量:合理控制鱼类的饲料投放量,避免过度喂养造成饲料残余,降低水质污染。

二、水温问题水温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的健康和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解决办法:1. 保持适宜水温:根据鱼类的品种需求,保持水温在合适的范围内。

可以使用加热设备或降温设备来调节水温。

2. 防止温度突变:避免水温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以免对鱼类造成伤害。

三、疾病防控问题鱼类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如细菌感染、寄生虫等。

疾病的发生会导致鱼类体质下降,甚至死亡,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

解决办法:1. 加强预防措施:保持鱼类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使用优质的饲料,提高鱼类的抵抗力。

2.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请兽医进行鱼类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饲料问题饲料是鱼类生长所需要的重要营养来源。

常见的饲料问题包括营养不均衡、饲料浪费等。

解决办法:1. 选择优质饲料:选择适合鱼类品种的优质饲料,确保其营养成分的均衡和充足。

2. 控制饲喂量:根据鱼类生长的需要,合理控制饲喂量,避免饲料的浪费和过度投喂。

五、养殖密度问题养殖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养殖的鱼类数量。

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鱼类生长受限、疾病传播等问题。

解决办法:1. 控制养殖密度:根据鱼类种类和养殖设施的大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防止过高密度养殖导致的问题。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淡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

淡水养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疫病爆发、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淡水养殖经常会面临疫病爆发的问题。

疾病的爆发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一是加强鱼类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二是加强饲料的安全管理,选择优质的饲料,避免携带病原体。

三是加强鱼类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在养殖场内建立合理的消毒制度,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淡水养殖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饲料残渣,这些废物会污染水体,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一是加强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将其进行有效处置,避免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二是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选择生态环境脆弱的水域进行养殖。

三是进行合理的养殖规模控制,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导致养殖废物过多。

淡水养殖也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淡水养殖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一是鼓励农民进行集约化养殖,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二是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养殖用地,避免出现淡水养殖与其他用地的冲突。

三是鼓励农民进行多元化经营,兼并农田与养殖场,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淡水养殖存在疫病爆发、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但通过加强疫病防控,合理处理废弃物,以及优化土地利用等对策,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淡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常规淡水养殖鱼100个问答解读

常规淡水养殖鱼100个问答解读

常规淡水养殖鱼100个问答一、鱼池塘的建造和维护1.为什么在新建池塘养殖场时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水源、水质是养殖生产的基础条件,一个养殖场如果没有稳定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保障,要顺利进行养殖生产是不可能的。

养殖水源一般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在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都应选择在水源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

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也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

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时,要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还要考虑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

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地下水源的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为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

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规定。

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2.为什么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充分调查了解当地的土壤、土质状况?土壤和土质对养殖场的建设成本和养殖效果影响很大。

一般情况下,养殖场的土壤要求保水力强,最好是粘质土或壤土、砂壤土,这些土壤建塘不易透水渗漏,筑基后也不易坍塌。

如果在砂质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上建设池塘,建成后的池塘保水力差,池埂容易渗漏、崩塌。

如果在含铁质较多的赤褐色土壤上建设池塘,土壤在浸水后会不断向鱼池中释放出赤色浸出物,对鱼类生长不利。

在pH值低于5或高于9.5的土壤上建塘,也不利于养殖生产。

3.为什么养殖池塘要设计好进排水设施?淡水池塘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是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排水设施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

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淡水养殖是指在淡水环境下养殖水生生物,如鱼类、虾类等。

淡水养殖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淡水养殖由于投资门槛低、收益高,导致养殖户过度投入,形成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养殖户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常常过度添加饲料、药品等,以及过密养殖,导致养殖水体污染严重。

淡水养殖存在着品种单一、品质低标准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淡水养殖产品以鲤鱼、鳜鱼等为主,品种过于单一,并且由于养殖环境的限制,鱼类的口感、营养价值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疾病传播、鱼虾死亡等问题。

由于养殖密度过高、环境卫生不达标等原因,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而且,一旦发生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和防控手段,往往会导致大面积的鱼虾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养殖管理和监管。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加强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养殖技术水平。

加强养殖场的监测和管理,严格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养殖环境的良好状态。

推广优质品种和改进养殖技术。

研发推广新的淡水养殖品种,提高养殖产品的多样性和品质。

改进养殖技术,利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鱼虾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加强疾病防控和养殖品质监测。

加强养殖过程中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加强对养殖产品品质的监测,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合格。

加强养殖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

淡水养殖业与农业、旅游业等可以进行深度结合,发展生态循环的养殖业模式。

养殖池塘可以与农田、果园等进行联合经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

淡水养殖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管、提高技术水平、改进品种质量、加强防控工作等方面的努力,才能推动淡水养殖业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水产养殖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在满足人们对鱼类、虾类等水产品需求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病害、水质污染以及生长不良等。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水质污染问题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水中的污染物对养殖生物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其易于生病或生长缓慢。

常见的水质污染问题包括:1.富营养化:过度饲养或不合理饲料搭配导致水体中的氮、磷等养分过多,使水产养殖环境过于富营养化,易引发赤潮等问题。

解决方法: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科学配置饲料,加强底泥处理和水体循环,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同时采用生物控制手段,如引进适量的水生植物来吸收过多的养分。

2.水体缺氧:饲料残渣、粪便等有机物堆积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底泥,导致水体缺氧。

解决方法:加强水体氧化处理,定期清理底泥,增加水中氧气含量,安装合适的曝气装置,保持水体流动和氧气交换,定期更换养殖水。

二、病害防控问题1.病原体的侵染: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原体的侵染是常见的问题,如细菌、病毒等。

解决方法: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严格控制入口种质的来源和健康状况,增强养殖生物的免疫力,提高养殖水质,定期进行病原体监测,及时采取治疗和防控措施。

2.水生动物生长异常问题:养殖过程中,出现水生动物生长异常是常见的问题,如生长缓慢、畸形、体长不均等。

解决方法:调整饲料的搭配和投喂量,优化养殖环境,保持适宜的水温、酸碱度等,加强定期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环境污染问题1.废水排放和处理问题: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易导致周边水域的污染。

解决方法:建立合理的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初级处理、生物处理和终级处理,并监控废水排放的质量和水量,确保达到环保要求。

2.养殖设施的合理配置:养殖设施的合理配置不仅对养殖效益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环境的保护。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养殖渔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面临着各种常见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应对挑战。

问题一: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养殖渔业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养殖生物的健康和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鱼类患病和死亡。

解决方法:1. 定期检测水质:养殖人员应定期对水质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2. 加强养殖管理: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喂养造成余饵和饵料残留,同时加强清洁养殖设施和底泥的管理。

3. 应用生态技术:构建养殖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如利用人工湿地、植物滤池等技术净化养殖废水,降低污染物的含量。

4. 合理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合理调整养殖密度,减少养殖引起的废水排放量。

问题二:饲料供应不稳定养殖渔业常面临着饲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饲料的质量和供应链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养殖生物的健康和生长。

解决方法:1. 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与饲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饲料的稳定供应。

2. 自行生产饲料:鉴于饲料成本的高涨和供应不稳定的问题,一些养殖户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条件下自行生产部分饲料,以解决供应问题。

3. 多元化饲料来源:合理利用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采摘适合养殖生物食用的水生植物或水生动物,以增加饲料的多样性。

问题三:疫病防控疫病是养殖渔业中严重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

疫病的发生会大幅度损害养殖生物的健康,导致产量降低甚至损失巨大。

解决方法:1. 加强养殖生物的免疫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及饲养管理,提高养殖生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实施疫苗接种:对养殖生物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疫病的爆发和传播。

3. 定期检测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检测制度,定期对养殖生物进行疾病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病问题。

4. 隔离和消毒:疫病暴发时,及时隔离病害生物,对养殖设施和工具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1. 水质问题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水质污染会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水体浑浊、水质酸碱度失衡、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等。

解决方法有:(1) 定期检测水质,掌握水质状况。

(2) 添加适量的消毒剂,控制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3) 加强水质调节,保持适宜的酸碱度。

(4) 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及时清除有害物质。

2. 病害防治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疾病、真菌感染和寄生虫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养殖动物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等问题。

解决方法有:(1) 加强疫情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隔离病害动物。

(2) 使用抗生素和杀菌剂来治疗已感染的病害动物。

(3) 增强动物的免疫力,保持水质良好,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4) 定期清洗和消毒养殖设施,减少病原体滋生的机会。

3. 饲料问题饲料是水产养殖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但选择不当或不合理的饲料可能会导致水生动物生长缓慢或营养缺乏。

解决方法有:(1) 选择适宜种类和品质的饲料,根据不同阶段的动物需求进行投喂。

(2) 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喂食或浪费。

(3) 注意饲料存储和保鲜,避免霉变或变质。

(4) 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饲料组成和配方。

4. 温度控制温度是水生动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动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方法有:(1) 使用水温调节设备,保持水温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

(2) 适时进行防寒或降温措施,如保温、通风等。

(3) 合理选择适应性强的水生动物品种,降低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5. 养殖密度和环境适应性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动物生长受限、疾病传播等问题。

解决方法有:(1)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和生长状态进行调整。

(2) 定期清洗和消毒养殖设施,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水质问题、饲料问题、疾病问题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解决方法,帮助养殖者更好地解决养殖过程中的困扰。

一、水质问题水质是影响水生动物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水体浑浊、氨氮超标、溶解氧不足等。

其中,溶解氧不足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会导致鱼类缺氧、活力低下,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鱼类死亡。

解决方法:1. 定期检测水质: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定期使用专业水质测试仪器对水质进行检测,特别是氨氮和溶解氧的含量。

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2. 增氧设备:设置增氧设备,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可以通过增加通气设备、增加曝气面积等方式来增加溶解氧的供应。

3. 疏通水体:及时清理鱼缸或池塘中的废弃物和污物,以保持水质清澈。

定期更换部分水体,控制水质的稳定性。

二、饲料问题饲料是鱼类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搭配和喂养方法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

常见的饲料问题包括饲料过多或过少、饲料搭配不合理等。

解决方法:1. 合理搭配饲料: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搭配,并注意每种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生物可利用率。

可以咨询专业饲料厂家或养殖专家的建议。

2. 规律喂养:制定固定的喂养时间和喂养量,保持良好的喂食规律。

避免过度喂食和频繁喂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和水体污染。

3. 观察鱼类反应:通过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粪便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饲料搭配或喂养量。

三、疾病问题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常见的鱼类疾病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疾病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养殖效益,还可能导致大面积的鱼类死亡。

解决方法:1.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体污染,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定期更换部分水体,控制水质的稳定性。

2. 强化养殖环境管理:保持养殖场的卫生和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杂草等,减少病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疾病爆发等,影响了养殖效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水质污染问题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水质污染不仅会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还可能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死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质污染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1. 水体富营养化在养殖过程中,水中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氨氮、硝酸盐等)积累会导致水体过度富营养化,促进藻类大量繁殖,引发水华。

此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控制投料量,避免过度投喂,减少底泥中的有机物;(2)增加曝气设备,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抑制藻类生长;(3)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减少营养物质积累。

2. 水体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危害养殖动物的健康并影响水产品质量。

常见的解决方法包括:(1)选择合适的养殖区域,避开可能受到工业废水排放的地区;(2)定期监测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一旦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3)植物修复法,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水生植物来吸附和减少重金属污染。

二、疾病防控问题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水产养殖动物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导致养殖业损失严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防控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1. 水生动物常见疾病常见的水生动物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等。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定期进行免疫接种;(2)定期检测水质和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3)定期消毒养殖设施和工具,防止病原体交叉感染。

2. 防止饲料污染饲料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但不合格的饲料可能会引发疾病。

为了防止饲料污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选择正规的饲料供应商,确保饲料质量;(2)定期进行饲料检测,确保合格;(3)合理饲养密度,避免过分浪费饲料造成污染。

鱼类养殖场养鱼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鱼类养殖场养鱼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鱼类养殖场养鱼常见问题解决方案鱼类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扰。

本文将针对鱼类养殖场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养殖户更好地解决困扰,提高养殖效益。

一、水质问题1. 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养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关键是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可以通过定期清理鱼池、增加水体循环设备、控制养殖密度等方式来改善水质。

2. 水温过高或过低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温度过高容易引发鱼类中暑、湿疹等疾病,而温度过低则会影响鱼类免疫力和食欲。

解决方法包括增设降温设备、合理调节水源温度、设置遮阳棚等。

二、饲料问题1. 饲料成分不均衡饲料是鱼类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来源,而饲料中的成分不均衡会影响鱼类的健康和生长速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养殖户需要根据鱼类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品牌和种类,并按照饲料配方要求进行合理搭配。

2. 饲料过量或过少饲料过量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健康和水产养殖效益;而饲料过少则会导致鱼类的生长缓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养殖户需要根据不同鱼类的需求和生长情况,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饲料的浪费和不足。

三、疾病防控问题1. 病菌感染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容易感染多种病菌,如细菌、病毒等。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采取合理的消毒措施,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状况,并配合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

2. 缺氧问题水体中的缺氧是导致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增设增氧设备、控制鱼池的养殖密度、改善水体的循环等。

四、环境问题1. 养殖场规划不合理养殖场的规划和布局应该合理,避免鱼池之间、鱼类养殖区与周边环境之间相互干扰。

鱼池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养殖品种和数量进行科学设计。

2. 噪音和污染噪音和污染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噪音和污染,养殖户可以在养殖场周边设置隔音屏障,定期进行垃圾清理和环境清洁,确保养殖条件良好。

常规淡水养殖鱼100个问答

常规淡水养殖鱼100个问答

常规淡水养殖鱼100个问答1、问:常见的淡水养殖鱼有哪些?答:常见的淡水养殖鱼有草鱼、鲤鱼、鲫鱼、鳙鱼、鲢鱼、鳊鱼、青鱼等。

2、问:草鱼适合什么样的养殖环境?答:草鱼喜欢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水域。

池塘水深一般在 15 米至 2 米为宜,水温保持在 20 至 32 摄氏度较为适宜。

3、问:鲤鱼的生长周期是多久?答:在良好的养殖条件下,鲤鱼一般需要 1 至 2 年可以达到上市规格。

4、问:鲫鱼吃什么饲料?答:鲫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也可以投喂天然饵料,如浮游生物、水草、昆虫等。

5、问:鳙鱼怎么养才能长得快?答:要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同时注意水质的调节和溶氧的保持。

6、问:鲢鱼容易生病吗?答:如果养殖环境不佳、管理不善,鲢鱼也容易感染疾病,常见的有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等。

7、问:鳊鱼对水质有什么要求?答:鳊鱼喜欢水质清澈、溶氧较高的水域,水质酸碱度以中性或弱碱性为宜。

8、问:青鱼养殖密度多少合适?答:一般每亩放养青鱼鱼苗 1000 至 1500 尾左右,具体密度还需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进行调整。

9、问:淡水鱼养殖的水源有哪些?答:可以是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也可以是地下水,但都要保证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10、问:怎样判断养殖水源是否合格?答:可以检测水温、酸碱度、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来判断。

11、问:池塘养殖淡水鱼需要清塘吗?答:需要,清塘可以杀灭池塘中的有害生物和病原体,改善池塘底质。

12、问:清塘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干法清塘一般用生石灰,带水清塘可用漂白粉。

13、问:鱼苗放养前要做什么准备?答:要对鱼苗进行消毒,池塘要提前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14、问:鱼苗消毒用什么药?答:常用的有食盐、高锰酸钾溶液等。

15、问:淡水鱼饲料有哪些种类?答:有颗粒饲料、膨化饲料、粉状饲料等。

16、问:如何选择合适的饲料?答:要根据鱼的品种、生长阶段、养殖环境等因素来选择。

常规淡水养殖鱼100个问答

常规淡水养殖鱼100个问答

常规淡水养殖鱼100个问答一、鱼池塘的建造和维护1.为什么在新建池塘养殖场时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水源、水质是养殖生产的基础条件,一个养殖场如果没有稳定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保障,要顺利进行养殖生产是不可能的。

养殖水源一般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在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都应选择在水源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

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也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

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时,要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还要考虑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

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地下水源的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为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

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规定。

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2.为什么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充分调查了解当地的土壤、土质状况?土壤和土质对养殖场的建设成本和养殖效果影响很大。

一般情况下,养殖场的土壤要求保水力强,最好是粘质土或壤土、砂壤土,这些土壤建塘不易透水渗漏,筑基后也不易坍塌。

如果在砂质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上建设池塘,建成后的池塘保水力差,池埂容易渗漏、崩塌。

如果在含铁质较多的赤褐色土壤上建设池塘,土壤在浸水后会不断向鱼池中释放出赤色浸出物,对鱼类生长不利。

在pH值低于5或高于9.5的土壤上建塘,也不利于养殖生产。

3.为什么养殖池塘要设计好进排水设施?淡水池塘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是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排水设施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

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海鲜食品,还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然而,水产养殖也面临着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水体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会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很多,比如养殖密度过高、饲料残渣堆积等。

解决水质污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可以减少废物产生,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2. 积极清理饲料残渣:定期清理饲养区域的饲料残渣,避免其堆积。

3. 利用生物过滤器:利用一些水生植物或微生物来过滤和净化水质,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二、疾病防控水产养殖中常常会发生疾病爆发,这会导致养殖损失和经济损失。

常见的养殖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等。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1. 严格的入养检疫:引进新种苗或鱼类之前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其没有携带病原体。

2. 合理的饲养管理: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保持水质清洁和良好的通风,提供合理的饲料,增强养殖生物的免疫力。

3. 采取药物防治: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合适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要遵循药物使用的指导和规定。

三、水产品质安全水产品质安全是消费者对水产品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使用农药和抗生素、添加禁用物质等。

为保证水产品质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格的饲料和种苗:选择合格的饲料和种苗供应商,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严格的生产管理:加强水产养殖过程的监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使用禁用物质,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和可追溯。

3. 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检测体系,对水产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四、环境保护水产养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废水排放、废弃物处理等。

为保护环境,水产养殖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循环利用废水:通过建设循环水系统和利用废水进行灌溉等方式,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养鱼经常遇到的九个问题,一句话说明白!

养鱼经常遇到的九个问题,一句话说明白!

养鱼经常遇到的九个问题,一句话说明白!
1. 水质问题:水质不好可能导致鱼生病甚至死亡。

2. 过度喂食:过度喂食会造成水体污染和鱼类肥胖。

3. 缺氧问题:缺氧会导致鱼类窒息或生病。

4. 鱼病问题:鱼类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

5.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可能导致鱼类种群减少或灭绝。

6. 错误的鱼类搭配:不同鱼类之间可能存在互相攻击或不协调的问题。

7. 不适宜的水温:过高或过低的水温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8. 不合适的鱼缸大小:狭小的空间会限制鱼类的生长和行动。

9. 不正确的饲养方法:不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需要容易导致问题的发生。

养鱼技术问答

养鱼技术问答

养鱼技术问答(天祥)(总4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养鱼技术问答(淡水养鱼100问)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洋祥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2第一章池塘养殖技术1.淡水鱼养殖池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鱼种池塘:面积5-20亩,形状长方形为好,池周无高大建筑物或树木,池深米,池底平坦,池低淤泥10-20厘米,进排水方便并且水源水质良好,另外根据池塘设计产量的高低每5-10亩池塘应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成鱼池塘:面积10-100亩,形状长方形为好,池周无高大建筑物或树木,池深米,池底平坦,池低淤泥10-30厘米,进排水方便并且水源水质良好,另外根据池塘设计产量的高低每10-20亩池塘应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2.如何清塘清塘的方法很多,但在京津唐地区干法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具体方法是把池水排干,每亩均匀干撒100-200公斤生石灰或10-20公斤漂白粉,三天后注水50厘米即可。

3.鱼苗(夏花)投放的时间与投放前的如何准备鱼苗(夏花)的投放一般为5-6月份。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鱼种出塘规格增加单位产量,都采取提早投苗的技术措施,另外不同的养殖品种投苗的时间也是不相同的,鲫鱼、鲤鱼较早,次之是草鱼、鲂鱼,青鱼较晚。

在此之前都必须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首先,鱼苗放养之前必须经过彻底清塘,以杀灭野杂鱼和大部分的病原体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其次,在投放鱼苗的前7-10天加水50厘米左右,在放鱼前一定要检验水质或投放试水鱼(把网箱插在池塘中放入20-50尾花鲢苗24小时观察是否正常),确定药性消失后放可放苗。

4.如何培育鱼苗开口饵料3鱼苗(夏花)放养之时,池塘中最好有大量的开口饵料(鱼虫子),这样才利于提高鱼苗成活率,那么如何培养开口饵料生物哪?一般采取先施底肥后再追肥的方式,即放鱼苗前7-10天每亩施放精彻底发酵的有机粪肥100-200公斤,然后加水50厘米左右,以后根据水质的肥瘦、饵料生物的多少进行适当的追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鱼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问答这是一个初级的有关淡水鱼类养殖的知识问答,适用于刚刚进入公司的非专业员工的初步培训。

我们在这里讲的淡水鱼,主要是指我国养殖面积最大,养殖历史最长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以及鲤鱼、鲫鱼、鳊鱼、团头鲂等。

其他的特种或名贵的养殖对象不包括在内。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编者的非专业和有限的知识,再加上时间仓促,不足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同仁们不吝赐教。

本人不揣唐突出己纰漏,实为同仁们学习之业中能起抛砖引玉之想,谢谢大家的包涵!四大家鱼养殖模式为什么是最经典的养殖模式?众所周知,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封建的种养殖经济引领世界,在长期的养殖历史过程中,逐渐地在不断的筛选择优淘汰中,固定下一个经济高效的立体混养模式。

具体地说,在一个养殖水体中,按各种鱼类的自然生长习性,本着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原则,又充分地获猎利用水体,提高效益的意图。

把鲢鱼放在养殖的表层,顺其以天然藻类和浮游物为饵料的习性;而鳙鱼在鲢鱼之下,也是滤食水中的浮游藻类和有机物;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层,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而青鱼、鲤鱼、鲫鱼生活在水的底层,以螺蛳、沉底的有机碎屑、残饵、鲢鳙草鱼的粪便为饵料。

这样,各鱼种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好一个水体的稳定,成就了一个高效利用水体的共生共长的混合立体养殖模式。

养鱼要成功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首先,养鱼当然要有鱼种,很多的养殖户在这一点的选择上比较随意,他们没有任何比较和要求,从就近的但非常简易的鱼苗孵化场购进种苗,结果一些近亲繁殖的不带任何疾病抗体的种苗下塘,注定夭折和损失的结局就在所难免。

第二,饲料,饲料的好坏对水产鱼类的养殖起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在鱼生长的不同阶段,其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不一样,而且饲料的原材料是否干净卫生?防腐剂和抗生素的含量是否超标?都对鱼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第三,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养殖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它贯穿于养殖的始末,水质管理(包括底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功,即使是种苗,饲料等两个条件优越,水质的管理跟不上的话,也能因水体的诸多理化指标的恶化而直接造成养殖对象的死亡,从而从根本上造成养殖的失败。

第四,病虫害防治,俗话说,养鱼不死,富得流油,让在随着环境的恶化,暴发性鱼病地不确定性暴发,时刻地威胁着养殖的成败,一旦鱼病暴发,就是神仙来也回天乏力。

因此,水产养殖历来就是防病重于治病,我们病虫害防治的根本,也就是心防为主,二防病的开始,也就是从日常的精细管理出发,重点在于对水质、底质的调控管理,能以好的饲料和过硬的鱼种,以保证养殖的成功丰收。

施肥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施肥?高产、高效促进渔业生产是池塘施肥的根本目的,因鱼池施肥时培养鱼类大然饵料的重要途径,它通过补充水中的营养盐类及有机物质,增加腐屑食物群,以作为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以及草食性鱼类的饵料,池塘肥料的种类可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微生态制剂)三种,有机肥营养成分全面,肥效持久,一般作为基肥施用;无机肥肥效短,但作用迅速,一般作追肥施用,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日益进步,生物肥料作为纯绿色无污染的养殖技术之一,已被提上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议事日程,它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通过发酵激活后的直接拌料,或者作为底质和水质的改良剂用于水体,即可产生持续、稳定、绿色无污染的养殖结果和对环境无任何污染的效果。

如何科学地投饵?从营养学角度分析,不同种类的养殖品种其营养要求不同。

即使是同种鱼类,在苗种阶段和成鱼阶段需要的营养也不一样。

如草鱼鱼种阶段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0%-35%;成鱼阶段则仅有25%-27%,从饲料来看,不同饲料的营养价值也各不相同,比如饼粕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玉米类却只有8%,但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却很高。

所以,目前讲的养殖饲料,已经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豆类或谷类,而是根据鱼类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采用多种原料配制而成,并且添加了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必需氨基酸等全价颗粒配合饲料,饵料量一般以放养数量及规格来确定增肉倍数,再由增肉倍数和成活率来推算每亩净产鱼量,最后以净产商品鱼重量乘以饵料系数得出全年用饵量。

再根据全年总投饵量,按月水温、鱼生长情况,作出月用饵料分配。

最后根据季节、水色、天气、鱼类活动,摄食情况分配到日。

饵料用量的分配切忌机械推算,其原则是力求早开食,尽量延长饲养时间,保证饲料充分利用。

如何进行养殖管理?它的实质是什么?鱼类养殖取得高产的全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改善池水理化条件和饵料条件的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既要不断地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又要使鱼类不断得到量多质好的饵料,养殖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围绕这一过程展开的,养殖过程中保持养殖水质的肥、嫩、活、爽,不仅给滤食性鱼类丰富的饵料生物,而且还给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投饵达到“匀、好、足”创造有利条件。

这样不仅使非滤过性鱼类在密养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长,减少发病率,而且使池塘生产力不断提高,为水质保持肥嫩活爽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什么样的水是养殖用好水?它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养殖用好水指的是水质指标完全控制在能适应鱼类正常生长发育的数值之内,为养殖过程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提供保障。

它具体是指以下的指标都能显现达到我们期望的数值之内,暨:透明度前期30cm-40cm,中期40cm-50cm,后期50cm-60cm,酸碱度(PH):7.8-8.6之间;溶解氧(DO):高于4.5mg/L;氨氮:低于0.2mg/L;硫化氢(H2S):低于0.03mg/L;亚硝酸盐低于0.05mg/L,盐(ξ)度前期20‰-25‰,中期15‰-20‰,后期5‰-10‰,重金属离子:汞0.0007mg/L,铜0.017mg/L,铝0.05mg/L,钾0.005mg/L。

衡量水色的标准是什么?具体含义是什么?养殖用水的水色中茶色、茶褐色、淡绿色、翠绿色、黄绿色、浓绿色水都是优良水色,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呈现出“肥活嫩爽”的特点,具体的意思是:肥:浮游生物组可供鱼虾消化的种类数量多,有一定的透明度(25cm-40cm);活:水色和透明度随光照和时间不同而有变化(早上清淡一些,下午较浓一些),藻类种群处在不断被利用和不断增长,池塘中物质循环处于良好状态,浮游动植物平衡;嫩:藻类生长旺盛,水色呈鲜嫩亮泽的颜色,不发暗;爽:水中悬浮物或溶解的有机物较少,水质清爽不发粘,水面无油膜,浑浊度小。

淡水池塘养殖对水源和鱼池有什么要求?成鱼养殖是池塘养殖的最终目的,是养殖效益的具体情况体现,所以它要有良好的水质做保证。

鱼池的水源一般来自江河、水库、地下水或是冷热泉水或工厂余热水,河湖水是公认的池塘养鱼最合适的水源。

而地下水、水库水或者冷热泉水,或因为水温偏低,或因为水中缺少溶解氧,或因为缺乏养殖鱼类的饵料生物,所以养殖效果要差于地表水,利用地下水养鱼,最好先通过较长渠道流入供水池里以利增温增氧,然后再注入池塘为好。

鱼池不仅需要良好的水源,还应有充足的水量,以便需要随时往鱼池中加注新水,池塘则要求塘形规矩,深度以1.6-2.4m之间进排水方便,不会形涝,防修性能良好,底质塘基坚实,重金属盐步超标。

为什么四大家鱼的混养模式被认为是经典高效的模式?首先,这种模式能全面合理经济地利用池塘水体及饵料生物,各种鱼类由于生活习性不同混养在一起,可使上、中、下层水体予以充分利用——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生活在鱼池上层,以草为食的草鱼生活在中层,善于潜伏生存的鲤鲫鱼居于池底,它们相安无忧互助互利。

其次,可发挥养殖鱼类的互利关系,草、鲂、鲤鱼是草食和杂食性鱼类,特别是草鱼十分贪食,它们食量大,排除的粪便和残饵在池塘中的量同样很多,这些有机废物通过微生物分解作用,可以为池塘培育出大量浮游生物,为混养在一起的鲢鳙提供了免费饲料。

反过来,鲢鳙大量消耗了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大大降低了池水肥度。

这又恰恰为喜欢干净的草鱼、鲂鱼改善了生活环境。

生活在池底的鲤鲫鲂更是勤劳的清扫工,它们能把掉落在池底的一切可食的东西一扫而尽,鲤能挖掘池底寻找食物,还能松动底泥,拉动池水,有助于池水上下层的混合,增加底层水溶氧,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营养盐类的循环。

第三,它能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多品种混养,充分发挥群体生产力和饵料综合利用率的联合优势。

所以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养殖成本。

另外,在同一养殖水体,可以生产多种风味的商品鱼,并且可全年均衡上市,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可观。

放苗前为什么要肥水?放苗前肥水是淡水养殖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不仅关系到鱼苗的成活率,健康状况,还关系到养殖中后期鱼类抗病害的能力,更可关系到养殖经济效益的发挥,肥水就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菌相和藻相,良好的菌相和藻相既能净水,又能增氧,还是鱼苗喜食的天然优质饵料。

水质菌相和藻相的好与坏,对养殖对象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菌相和藻相稳定,则水体的溶氧和PH值通常是正常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一般不会超标,养殖对象在这种环境里才能健康生长。

反之,水质条件差,菌相和藻相不稳定,则水中有毒害的物质就会增加,溶氧偏低,PH不稳定,养殖对象容易生病。

前期如何肥水?从长江流域一般的养殖模式来看,多数养殖户在春节前出鱼后就空塘晒塘,要等到3-4月份开始陆续放苗,这时水温低、光照弱、空塘时间长,清塘的药物残留难以消除,有机质缺乏,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肥水的效果。

养殖户不明就理,盲目施肥,甚至猛施肥,将大量的猪鸡粪往塘里倒,但仍不见有明显效果,还容易造成中后期的问题水质、水温低、养分易下沉下塘底。

由于底泥中有机质缺乏,养分易渗透流失,有的养分结晶于底泥中,水表层本来就不丰富的藻类很难吸收到养分,故理所当然水就肥不起来,为提高水温,我们池塘水宜保持在80cm-100cm,以充分接收热能,然后,先用解毒的产品给底质先行解毒后,用菌类的产品与有机肥混合发酵后投入水体,通过菌类的分解作用产生的营养盐,提供给藻类以利其大量繁殖,从而达到肥水的效果,但在藻种不丰富时,就应适当地引进部分藻种。

水质如何养护?为什么要养水?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并且,水质贯穿着养殖的全过程。

水质好,养殖的经济收益才有了基本的保障,水质养护从前期开始,即肥水过后就开始,这一时期因藻类生长繁殖的初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对营养的质量要求较高,如不及时补施高品质的肥料养分,水色容易掉清,天然饵料缺乏,藻类活力弱易倒藻,溶氧低,造成鱼苗活力减弱,免疫力下降,影响苗的成活率,最终影响到产量,此时应追肥为主,追肥形式是以肥料为主配合活菌制剂同用。

而到中后期,水色一般偏浓,可用调水类的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并结合改底,除降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共同使用,特别注意水体微量元素要及时不断补充,以满足藻类生长之所需,加快池塘水体的物质代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